第86章
脸过来,他是怎么也没想到的! 贺惜朝一眼瞧见贺明睿那瞬间阴沉的脸色,心情不禁舒畅起来,今日他会过来, 不过是为了打破与魏国公府形同陌路的谣言罢了。 给贺明睿庆贺,他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再者他这辈子是别想有婚礼了, 可看着贺明睿脸上那抹得意高兴, 觉得很是碍眼,于是忍不住膈应了他一下。 新郎官不爽,他就爽了。 收拾好心情他转身离了观礼人群,就等开了婚宴, 吃完喝好回家去。 萧弘将大公主送到国公府, 交到贺明睿的手里基本就完成了任务,后面便是拜堂成亲。 只是这一路过来的热闹排场, 还有随处可见的红绸喜字,不管真心还是虚礼,是个人嘴上都是吉祥话, 让萧弘心中不禁生起一股惆怅感。 他虽然挺讨厌贺明睿,可此时此刻却是被羡慕嫉妒的情绪堵在心口里。 能光明正大牵着贺惜朝的手来一场这样的婚礼,也就只能在梦里做做了。 “大哥,都送进洞房了,你还愣着干什么?”萧奕奇怪地看着萧弘,只见这人正望着正堂上那大大的喜字发呆,忍不住打趣道,“哟,这是想成亲了?” 萧弘幽幽地瞥了他一眼,深深的地叹了一口气,一副难以言说的模样。 “这是什么意思,大哥,弟弟可是听说已经有人选了,你要是着急,跟父皇说去。”萧奕用胳膊肘支了支萧弘,言语里带着酸意,“太子大婚,定比现在热闹,咱们还得羡慕你呢!” “你懂个屁!”萧弘都懒得搭理他,此生能跟心爱之人终成眷属,才让人期待,其余的也就跟上断头台没啥两样了。 想到这里,他心里憋闷,在萧奕一脸莫名的目光下,摇着头随着前来相请的魏国公入了席。 帝王没有亲至,却派人送了大量的赏赐下来。 紧跟着贵妃也赐下贺礼,后宫妃嫔都有表示。 所以这里的身份就属萧弘最尊贵,哪怕册封还未下,可已经是铁板钉钉上的皇太子,自然坐以首席。 万众瞩目之下,他都不能去寻贺惜朝,两人一起伤感一下,萧弘于是瞧着从婚房里出来敬酒的贺明睿更加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 想想这小子暗中使坏,还没跟他算过账,萧弘便换着花样,持着身份,明里暗里敲打了贺明睿好几下。 直到后者快要招架不住,向萧铭求救的时候,才又灌了新郎官一杯酒放了人。 “大哥,你可别太过分了。”萧铭隐着怒气道。 萧弘斜睨了他一眼,嗤笑道:“怎么,我说错了吗?作为长兄,替妹妹撑个腰,提点妹夫几句不为过吧?哪儿像你,胳膊肘尽往外拐。” 萧奕听了猛地咳嗽起来:“大哥,这话不是这么说的吧?” 萧弘闲闲地回答:“意思一样不就得了,你想那么多干什么,喝你的酒。” 得,这两位的梁子早就结下,萧奕也乐得看好戏。 萧铭低声地说:“你这明明就是挟私报复。” 萧弘把玩着酒杯反问道:“是又如何?” 席上还有其他的小皇子们,听着萧弘挑衅地话,都缩了缩脖子没敢吱声。 只有五皇子凑到四皇子身边,悄悄地说:“四哥,大哥是不是最近不高兴,怎么跟呛了火似得?” 四皇子嘘了一声,给五皇子夹了一筷子芋头酥:“别说话,多吃饭。” 萧铭握杯子的手顿时紧了紧,却不知道如何反驳。 忽然萧弘凑到他的耳边,轻声道:“什么心系大公主,一往情深,非卿不娶,这种话从他嘴里说出来,鬼都不信。为的是什么,小铭儿,你是不是心里也有数?” 此言一出,萧铭的眼睛顿时一缩,在萧弘的目光下,脸色微微泛白。 于是萧弘心里彻底舒坦了。 冬夜寒冷,而皇城内外却是热热闹闹,充满喜庆。 三匹快马忽然从城门方向一路疾驰到了宫门口,已经下钥的宫门再次打开。 半个时辰之后,传旨太监鱼贯而出,他们兵分多路带着禁军朝各方向快马加鞭而去。 魏国公府里,依旧杯盏交错,在大红灯笼的映照下,满脸的笑意。 贺明睿已经摇摇晃晃,在众多傧相的搀扶下,估摸着再来一杯,就爬不到大公主的面前。 眼看着往自己这桌过来,贺惜朝正琢磨着是不是好好敬一敬,让他彻底趴下的时候,却忽然见到一个内侍带着禁军急匆匆走来。 “皇上有旨——” 这一声高唱瞬间让喧闹的婚宴禁了声,接着众人齐齐在原地跪了下来。 “宣英亲王、顺亲王、礼亲王,内阁大臣,六部尚书即刻进宫,不得有误,钦此。” 这份旨意一下,让所有人都惊讶不已。 这是将朝廷重臣全部宣进宫了呀! 还是这个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场之人面面相觑,只有几人心中大概有了底。 帝王召见,别说是公主大婚,就是太子大婚也不能有任何耽搁。 萧弘没有时间跟贺惜朝告别,只是吩咐小玄子道:“你留下来送惜朝回去,今晚我怕是出不了宫,就不用等我了。你给我照顾好他,服侍他早点睡,一切等我回来再说。” 萧弘说着抬头望一个方向看去,却心有灵犀地恰好对上了贺惜朝的视线,他安抚地笑了笑。 “殿下放心,奴才省的。” 萧弘于是和萧奕萧铭,及几位大人一同离开了魏国公府。 能在这个时候急召大臣,可见是发生大事。 婚宴已经过了大半,人心浮动,干脆就直接散了席。 不少大臣让女眷自己回府,其余的则匆匆去了某处一同商议。 众多猜测,却不约而同地指了一个方向。 清正殿中添了几个暖炉子,将寒冷瞬间驱逐在外。 然而天乾帝的话却依旧让大臣们心中发冷。 “镇北王薨了。” 怎么会这么快,不是听说还有半年之久吗? 在场的都是朝廷重臣,对北边消息得知虽有快慢,但都心中有底。哪怕再疑惑,可如今急报已经来了,这便是事实。 萧弘来的路上心下就已经有了准备,可真听到这个消息,却依旧瞳孔骤缩,万千思绪就此纷乱。 他抬起头,望向天乾帝,却发现后者也正深深地看着他,眼底深邃却分外不舍。 萧弘握紧的拳头忽然就这么松开了,他朝帝王露出一个笑容,压下那份紧张,平静地点了点头。 萧奕和萧铭皆是皱眉深思,显然对于镇北王他们有自己的消息来源。 谢阁老和王阁老都没有去参加婚宴,是以来得最早,王阁老说:“皇上,北疆一直由镇北王镇守,宣家后继无人,镇北王这一去,匈奴便再无顾忌。如今是寒冬,本不适合匈奴作战,然而如此好的机会,他们是绝对不会放过!” 王阁老起了个开头,周阁老立刻跟着道:“没错,若是等过了冬,大军北上稳定边境,届时哪怕没有镇北王,匈奴想要南下并不容易。” 天乾帝目光沉沉:“匈奴早已招兵买马,他们有镇北王府的消息,如今应是要兵临城下了。” 此言一出,众位大臣的脸色顿时一变,胡阁老忧心道:“匈奴残暴不仁,没了镇北王,镇北军是抵挡不住攻势的。冬日作战艰难,必是不死不休。皇上,老臣以为,如今首要之职,便是清点三军,即刻前往北疆抗敌,万万不能让匈奴破了城池啊!” 这话让所有人都点了头。 “臣附议。” “臣也附议。” “可是谁领兵?”魏国公这一问,令几位大人皱了眉。 “先帝在位之时,大齐闻匈奴而丧胆,公主和亲却换不来一两年的和平,幸好有镇北王带兵如神,又有宣家儿郎誓死抵抗,才有了这近二十年的安稳。如今大齐还有谁有此威信?”王阁老的目光轻轻瞥向了一旁未说一语的谢阁老,不禁问道,“谢老有何高见?” “镇北王抗击匈奴几十年,方有此声望,自是无人能及。” 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王阁老皱了皱眉,目光便瞥向了一旁。 萧铭于是出声道:“不管有没有此等威信,仗总是要打的。父皇,儿臣以为永宁侯能堪此大任。” 此永宁侯乃是已故永宁侯的长子,正好丁忧在京。 他继续说:“都说虎父无犬子,顾行洲也是统领一方的大将,以其父之威名,也可凝聚军心,与匈奴一战!” 王阁老道:“皇上,如今已经没有时间让将领慢慢积聚威名,礼亲王所选,臣以为可行。” 户部尚书跟着出列:“臣附议。” 永宁侯曾经天乾帝也考虑过,算是很中肯的建议。 萧铭有此见地,不管是自己所想还是与人商议的结果,也算不错了。 天乾帝不禁眼露一丝赞赏。 然而萧奕却不想让他独出风头,便道:“永宁侯向来镇守西边,若是前往北境,万一西域小国趁此机会侵犯大齐,又该如何?” 萧铭说:“总是匈奴要紧,小国罢了,另派将领西行便是。” “这怕是不妥吧。” “那大哥以为呢?”萧铭忽然问道,“大哥一句话未说,不知道是否更好的建议?” 萧铭眼中带着一抹挑衅,他还记得今日婚宴上萧弘咄咄逼人的样子,如今不免想要讨回一二。 然而萧弘没有搭理他,却看向了户部尚书,问:“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李尚书,不知道粮饷军需是否已经备齐了?” 这话一说,连同天乾帝也一起望了过来。 李尚书不知道这好端端的选将,怎么又问到粮草上,不过还是沉吟道:“臣已奉旨拨出饷银百万,可粮草却需从各个粮仓之中调配,本以为开春之后再行军北上,现如今怕是来不及远调了,只能从沿途城中先行调用。” 萧弘继续问:“需要几日?” 李尚书思忖片刻之后,回答:“至少需要十日。” 如今迫在眉睫,关系到大齐江山,李尚书自是全力以赴,毫无保留,这个日子怕是他能给的最快速度了。 萧弘点了点,没有多做为难。 “粮草有了,那军备呢,杨大人?” 工部尚书站出来,躬身道:“臣在。” “武器军备又需要准备几日?” “皇上,殿下,工部已经备了一大半,余下的再十日也可。” “好,那一切以十日计。”萧弘说着面向天乾帝,“父皇,儿臣以为应尽快下达调令,整军集合。” 天乾帝于是道:“魏国公。” “老臣在。” “所有调令即可下去,集齐兵马,不得耽误。” “臣遵旨。” 这行军打仗物资军需乃至士兵都重要,可统帅还没定啊! 魏国公正想代所有人提醒一句,可正在此时,黄公公走了进来禀告道:“皇上,内务府总管周达求见。” “宣。” 如今谈论的是北疆危急,这内务府总管为何也跟着来凑热闹? 各位大臣互相看了一眼,却都摸不着头脑。 周达穿过众位大臣,跪在大殿之中:“微臣拜见皇上,吾皇万岁。” 天乾帝起身,不容置疑地命令道:“定于下月的太子册封大典提前,朕最多给你七日准备,七日后便行册封仪式。” 此言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齐齐地望向了站于最前,却没说一句话的萧弘。 萧铭萧奕顿时懵了。 忽然他们想到了一个可能,可是,怎么可能呢! 疯了吧! 震惊的目光就这么锁在萧弘淡然如常的脸上。 后者还朝他们咧嘴一笑。 这个时间太紧了,很多东西还没有准备好,七日,根本就来不及! 然而帝王命令之下容不得周达说个不字,只能硬着头皮领命道:“臣遵旨,必全力以赴。” 太子乃国储,册封大典之时,满朝文武,乃至封疆大吏都会前来观礼,不能来的也会按着日子上表庆贺。 时日早就定下,岂能随便更改。 而这个决定,显然是天乾帝匆匆而下,却也不得不这么做。 那么…… 众位大臣回过了神,脸上的表情变得无比复杂。 有些大臣其实并不喜欢萧弘,那吊儿当郎,不学无术的模样看不大惯,像王阁老就是这样。 仗着帝王疼爱狂妄自大地不将人放在眼里,哪儿哪儿都不顺眼,相比起萧弘来,萧铭的彬彬有礼,谦逊听谏就比较像个皇子样子。 可这个时候他们望着那挺拔的年轻太子,心中不觉生起了一股敬佩之情。 国难之时能够勇敢地站出来,平时再多的缺点也都变得微不足道。 “礼部尚书可在?”天乾帝忽然唤道。 秦尚书连忙躬身行礼:“臣在。” “朕,本想给太子一个隆重的册封仪式,可惜时间紧迫……”天乾帝面露愧疚,眼里带着疼惜和骄傲,看着萧弘道,“秦卿便辛苦一些,让朕少些遗憾。” “臣遵旨!” 接着帝王高声道:“太子萧弘。” 萧弘一掀衣摆,正跪下来:“儿臣在。” 天乾帝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朕命你为三军统帅,十日后点兵出发前往北疆!” 萧弘磕头领命:“儿臣遵旨!” 第235章 御膳父子 当夜, 灯火通明,一条条诏令从清正殿发出。 宫门开开合合, 传旨太监及禁军护卫进进出出并不停歇。 紧张的气氛也由皇宫延伸开去,临街的百姓不知道被疾驰的马蹄声吵醒多少回。 这场战争天乾帝一早就已经下旨暗中准备, 当萧弘自动请缨之后, 更是抓紧时间, 是以并不慌乱。 然而即使这样, 几番商议布置下来,也已经到了后半夜。 三路辅将及其他要职将军皆跪在帝王面前,临危受命。 “臣等万死不辞!” “太子稚嫩,经验尚浅, 还望诸位多多提点。” “皇上放心,臣等定誓死护太子周全!”中军将军顾行武道。 天乾帝点了点头:“那就去吧。” 几位将军行礼告退, 时间紧迫, 他们出宫之后就得连夜出城整顿兵马。 等他们一走,天乾帝忽然问道:“什么时辰了?” 黄公公回答:“皇上,丑时三刻了。” “这么晚了……”天乾帝微微惊讶,接着轻叹一声, 面对着一同熬夜的众臣, 不禁笑道,“明日早朝是不能省的, 现在出宫来回路途又甚远,诸位爱卿辛劳,就别回去了。黄吉, 将偏殿整出来,还有两个时辰,让爱卿们好好休憩。” 黄公公道:“皇上,已经命人整理好了,又添了暖炉,暖和着呢。” “你想得周到,都上了年纪,可不能熬出病来,朕还指望诸位出谋划策。”天乾帝说。 大臣们连忙感激跪下来:“谢皇上恩典。” 接着天乾帝看向两个儿子:“奕儿,铭儿,你们也一样,去各自宫内休息吧。” “是,父皇,您也别再操劳了,事情再大,也没有您的身体来得重要,有什么事,儿臣愿请命为您分担。”萧铭告退之时,言辞恳切地劝道。 萧奕也是面露关切:“是啊,虽然儿子才知道北疆之事,可父皇怕是已经为此忧愁多日,请您定要多多保重,接下来还需您坐镇呢!” 天乾帝闻言便笑了,这些话让他窝心安慰:“你们有此孝心,朕甚感欣慰,放心,朕心里有数,都去吧。” 两人一前一后离开,萧铭走之前回头看了一眼,只有萧弘站着没有动。 镇北王的消息,萧铭也是提前知道的,他手下一堆人才,一早就商量好了对策,今日才能自信大胆地率先提出建议。 他相信这也是天乾帝的选择。 他年幼,却更想表现出自己的能力,让帝王知道他并不比萧弘来的差。 然而最终的结果总是出人意料,他从来没想过这稳稳当当坐着太子位的大哥居然会自请北上。 跟匈奴人打仗是闹着玩的吗?镇北王几乎战死了所有儿子才将死敌挡于边境之外啊! 难道他大哥真以为有龙气护体,刀枪不入? 太可笑,也太狂妄自大了! 满朝文武,何必以身犯险? 更何况除了凶残的敌寇,如今的北疆气候是难以想象的冰冷恶劣!流放千里的刑罚都在那苦寒之地,有多少人光赶路都熬不住,更何况是急行军! 养尊处优的皇子,光想想就得心生怯意。 萧铭知道如果换成他,是绝对不会自以为是地去领命,也没胆量去! 可哪怕心中给自己再多的借口,内心深处他也不得不承认,跟萧弘之间除了年纪,除了出身,还有其他的差距。 那份勇敢,他是真比不上! 可是总觉得不甘心…… 萧铭出清正殿的脚步一顿,前面萧奕就感觉到了,他回过头看着他,凉飕飕地说:“现在再去请命,不觉得太晚了吗?大哥是太子,前去稳定军心,震慑匈奴,你去除了添乱还能干什么?” 萧铭被说中心事也不恼,只是笑了笑:“弟弟还什么都没说呢,二哥倒是心急了。你若是有这想法,那便去父皇说去,好歹也是一片心意。” 萧奕闻言,顿时冷下了脸。 萧铭所想何尝不是他的。 萧铭刺了他一句,心下微哂:“走吧,事情已定,咱们就回宫安歇,不如顺个道?” 虽说已经开了府,然而景福宫跟景宁宫依旧保留着。 “也行。” 然而正说着,前面走来了两队宫人,却是来自芳华宫跟钟翠宫。 她们各自手里提着食盒跟厚衣裳,可见后宫中贵妃跟兰妃时刻关注着这里。 清正殿内,内侍将给炭盆里添了银丝炭。 天乾帝揉了揉眉心坐下来,看着萧弘问:“还不回去歇息?” 萧弘说:“父皇,我睡不着。” “害怕?” 萧弘想了一下,老实道:“是有点紧张。” 天乾帝闻言轻笑了一声,然而笑过之后,眼里却流露出心疼来:“可是后悔了?” 萧弘咧开嘴,摇头:“哪有,儿子自个儿求来的,后悔啥,没的啪啪打脸的。”他说完,看着天乾帝脸上的倦意,小声地问,“您是不是要休息去了?” “朕也睡不着。今日丹阳大婚,朕本该还挺高兴,没想到……”若是不想成为昏君,当皇帝定然是操心劳肺,事情棘手起来,整宿难眠便是常态。 最近帝王的脸色都不好,便是失眠造成的。 萧弘没有太好的办法,离早朝时间说多也不多,便道:“父皇,您要是睡不着,咱们不如弄点东西吃?” “你饿了?” “嗯,婚宴上就没吃多少,早就空空如也了。”说完,萧弘的肚子就传出一阵咕噜噜,特别应景,他还毫无羞愧地说,“瞧,抗议了。” 天乾帝顿时哑然失笑,回头就吩咐黄公公:“让御膳房赶紧做去,别饿着咱们的太子爷。” 萧弘嘿嘿嘿笑起来,然而转眼一想,又阻止说:“唉,别别别……” “怎么?”天乾帝不解地看着他。 “不急,我还能再坚持一会儿,就是……儿子忽然想起来,明年您的寿辰,怕是不能陪您一起过了,不如提前给您做碗面吃?明天开始,就没有这空闲时间了。” 御膳房的主厨忐忑不安地缩在灶台后生火,恨不得将自己的耳朵割了,眼睛戳瞎。 因为除了那位不太讲究,每年都会跑来下厨的太子殿下以外,尊贵的皇帝陛下也驾临了这一方小小的厨房! 顿时蓬荜生辉,万丈光芒,简直要折寿了哟! 黄公公瞧着他战战兢兢的模样,点了两次火才生起来,不禁心下同情。 天乾帝第一次来,一身明黄的龙袍,背着手审视的目光在厨房里扫了一圈,才站在萧弘的身边,瞧着他的动作。 这位主才是真正的十指不沾阳春水,难得是没有嫌弃这里挥散不去的油烟味儿,还能呆得住。 黄公公端了把椅子过来,请帝王坐下。 萧弘一回生二回熟,每年一次,再笨的人技艺也练上去了。 因为临时起意,厨房没有和好的面,他得自个儿来。 “反正离早朝的时间还久,您就稍微等一下,咱俩聊聊天,很快就好了。” 天乾帝没有意见,他其实并不饿,跟吃啥啥不够,身体猛长的萧弘不一样。 难得有机会亲眼看看儿子掌勺,说实话,这种体验他还是挺新奇的。 后宫之中,号称给他亲手煲汤,亲手熬粥的后妃实在太多了,然而真正从食材到炖煮亲力亲为的可没几个。 在家都是娇滴滴的小姐,哪儿会去沾染烟火气,多是最后放点调料,撒把葱,把盅碗端进食盒里就变成亲手的了。 像萧弘这种脱了蟒袍,系上围裙,挽起袖子,直接上手大力和面的真没有,而且还挺像模像样的。 “弘儿,朕如今是确信了,朕以往吃的面都是你亲手做的。” “那可不,儿子可不玩虚的,好不好吃另一回事,心意必须得足啊!”他端起盆子里的面团子给帝王看,“瞧,柔韧十足,都是劲道,满满的孝心,感动不?” 那必须感动。 天乾帝虽然没说,可眼中的笑意却是从眼底流泻出来。 “人说治国犹如烹饪,什么时候该用什么火候,该加什么料,拿什么容器装,都是有讲究的,我觉得特别有道理,父皇,您觉得呢?”萧弘将一团白面摔到台面上,拿起刀就切出一段一段,手里甩着。 话说的挺对,不过放到萧弘身上有些违和,天乾帝问:“这么说你对烹饪很是精通,那么除了面条,还会什么?” “那不会。”萧弘一点也没觉得不好意思,“我学着治国呢,哪儿还有精力当厨子,这可是得一年一年练出来的,总不能抢了御膳房的活干吧?不过是见的多了,有感而发嘛。” 萧弘如今甩出来的面条,已经不是粗一条细一条,乍眼看去,还是蛮均匀的。 熟能生巧从他这儿体现的淋漓尽致。 萧弘目光专注于锅里,顺口就说:“水开了下面,爹,给我找几颗青菜,对了,再来两个蛋。” 御膳房的主厨听了一颗下巴瞬间砸在地上,太子也太大胆了,居然敢使唤起皇上来。 然而听着脚步声,没想到皇上当真起了身,似乎还转了一圈问道:“这青菜,蛋搁哪儿了?” 厨房里伺候的全部都打发出去了,主厨听着正要起来,便听到萧弘说:“隔壁左边墙角的菜架子上呗,鸡蛋一般在上面,菜放下面,您找仔细点儿。” 主厨咽了咽口水,回头,就见黄公公没人事儿一样,脚步都不挪一下,忍不住道:“公公……” “嗯?” 您不去帮个忙吗?或者让奴才去也行,主厨的眼里露着这个意思。 黄公公斜眼睨过来:“安心生你的火,闭上嘴别搅主子的兴致。” 萧弘等了半天,面都快要熟了,天乾帝还没回来,他匆匆地转到隔壁,就见帝王弯着腰,依旧背着手,跟赏景似得面对一排蔬菜做沉思状。 “您这是看啥呢?” “弘儿,你说这么多菜,哪些才是青菜?” “这绿油油的不就是的吗?”萧弘扒拉出两颗道。 “真的?那边不也是绿油油的,叫什么?”天乾帝指了指一旁,个头稍大一点,形态类似的问。 “……”萧弘抽了抽嘴角,“您管它是什么呢,反正我就要这种了。啊呀,不说了,面要糊了!” 他拿了青菜跟鸡蛋赶紧溜回来厨房,随便在盆子里洗了两下,就将菜叶子丢进了锅里。 天乾帝不紧不慢地跟着溜达过来,看萧弘手忙脚乱的样子,不禁揶揄道:“弘儿,你是不是也不知道?” “这不知道不是正常的嘛,儿子又不是厨子。”萧弘非常理直气壮地回答,顺手打了两个鸡蛋进去。 天乾帝就低低地笑起来,觉得他家儿子胡搅蛮缠的样子都很有意思。 第236章 炉边嘱咐 贺惜朝回到英王府时, 常公公及沈嬷嬷已经得了消息。 贺惜朝也不卖关子,只道:“两位, 行囊该准备的就准备起来吧,殿下得往北境抗匈奴去了。” 清正殿暖阁中, 两碗面被皇公公端出了食盒, 掀了盖子, 热气腾腾, 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儿。 接着一个暖炉烤架被抬到了他俩面前,银丝炭烧的通红,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盘盘各色肉片。 天乾帝见着不禁看向已经吸溜吸溜吃起面的萧弘,问了一句:“吃不饱吗, 要不朕匀你一点儿?” 萧弘抹了一下嘴说:“没有,我就是觉得光吃面没劲, 还有一个时辰呢, 来点肉味打发打发,顺便烤烤火,吃完,咱们刚好上朝去。” 于是天乾帝便不再多说了。 肉片在烤架上沁出了油汪, 萧弘拿着夹子翻着面, 随手撒了一点盐巴上去,一股烤肉香在暖阁里飘荡。 “听说西北那边就是这么吃肉, 围成圈儿,点上篝火,拿一整只羊烤着, 特别豪迈,爹,是不是真的呀?” 天乾帝道:“朕没去过,你这次北上,若是吃上了,就来信告诉爹。” “那肯定的,有啥好东西我都得给您分享啊!到时候派人捎个全羊过来,让御膳房给您烤着尝尝,哎呀,想想就得口水,啧啧。”萧弘吸溜了两下,挑上两片最好的肉搁天乾帝的碗里,余下的就全拨进自个儿的。 他拿着筷子夹着,吹了吹就塞嘴里了,眼睛一弯,神情就特别满足:“冬天就该这么吃,畅快!” 和萧弘一同吃东西,胃口总是会下意识地变好,一碗面打底的天乾帝也忍不住夹了一筷子。 萧弘给他倒上茶解腻:“要不是待会儿得上朝,我觉得再来壶酒就美了。不过没事儿,等儿子从北边回来,再陪您也一样。” 外面寒风呼啸,暖阁之中温暖如春,有个殷勤备至的儿子跟前伺候着,天乾帝觉得此生无憾。 时间啊,若是在此刻定格就好了,他是真舍不得萧弘北上。 帝王叹了一声,将那酸涩的情感压下去,嘱咐道:“顾行武、方骞和蔡襄明都曾去过北境,即使不如镇北王熟悉,也比你有经验。弘儿,你虽为统帅,也当多多听从他们的建议,万万不可一意孤行,鲁莽行事。记住,安危第一,朕还在京里等着你。” 顾行武乃天乾帝钦点的中路将军,永宁侯的弟弟,是三品昭毅将军。 帝王最终还是不放心,从顾家三兄弟里调了老二出来给萧弘,永宁侯和顾老三则去了西边,震慑西域。 至于方骞和蔡襄明为左右二路将领,同样也出自将门,是朝中能叫得出号的将军。 天乾帝给儿子安排的辅将,皆是经验老到,有真本事的。 至于萧弘这个统帅,天乾帝也没指望能如何大显神威,只要能稳定军心,保全自己,囫囵地从北境回来,他就很欣慰了。 萧弘一抹嘴,举起茶杯给他爹以茶代酒碰了一下道:“爹,你放心,儿子心里有数呢。咱们又不是去捣匈奴王廷,是阻挡来敌侵犯,估摸着还是以守城为主,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冒险的。况且镇北王虽去了,可王府还在,他手下一定也培养了不少猛将,人才济济,轮不上我这个新手出主意。” 这话却是实在,其实不用天乾帝嘱咐,萧弘也不会拿自己的安危开玩笑。 “北边苦寒,气候比之京城更加恶劣,你从小养尊处优,怕受不住。东西就多带点,衣裳袄子被褥,平时用惯的也都带上,别嫌占地方,也别怕丢人,那么多亲兵,还看不好那点东西……对了,黄吉。”天乾帝突然唤了一声。 黄公公立刻绕了进来:“皇上?” “将朕那件黑熊皮的大氅找出来,送去英王府。”天乾帝嘱咐道。 “是,皇上。” “爹,那不是您平时穿的呀?” 天乾帝感慨:“是啊,皮子厚,暖和,还是你几年前猎来的,记得吗?这次借你穿穿,回来还给朕。” 话此,萧弘点点头,不再拒绝:“好。” “军营里虽有军医,不过医术不好,王太医和章太医年纪不算大,医术却高明,让他们一同北上。” “您做主就是。” “太子府兵朕这次给你三千,另派一千禁军精锐护卫,等回来之后这些人也都给你。你的府兵统领,陆峰和黄启都是行武出身,身手不凡,不管到哪儿都得让他们随身跟从,别贪玩儿图自在,跟京里一样就带着一个太监到处溜达,听到了吗?” 萧弘听着耳边他爹絮絮叨叨的,没想到平日威严惜字的帝王也能跟个老母亲一样,又是感动又是愧疚,连连答应:“每个字儿子都记住了。” 他抬头看着皱眉思索还有什么话要嘱咐的天乾帝,忍不住道:“那我也有话要叮嘱爹的,您也得记心上。” “哦?”天乾帝意外地一笑,“什么话?” “就一件事,吃好睡好,照顾好自己,别忙起来饭也不吃,到三更半夜还不睡觉。不管多要紧的事可别落了三餐,每次至少要一碗饭。心里要是不高兴,就折腾别人,别憋着,容易憋坏。虽说您还年富力强,可更应该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儿子年幼,还想在外头蹦跶好多年,好不好?” “不想着为朕分忧,就想着到处玩耍,弘儿,哪有你这样当太子?”天乾帝佯装不悦道。 “我觉得我这太子当得挺好的,哪儿需要往哪儿搬,人人都夸。”萧弘得意地说,“反正就这么说定了,我会让黄公公监督您的,等我回来检查。要是知道您没有好好吃饭休息,哼哼……” 天乾帝眼皮一抬,“你当如何?” “还能如何,老黄不靠谱,我自个儿上呗,贴身就跟着您,亲自监督。” 天乾帝闻言简直哭笑不得,却拿萧弘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摇头叹息:“你啊!” “来,我说完了,还有啥要嘱咐的,让儿子再沐浴沐浴您的宠爱?”萧弘笑嘻嘻地问。 嬉皮笑脸,没个正经,让帝王真是犯愁,这人哪儿能放到北边去,尽让人担心。 他想了一会儿,总算是记起来了:“除了亲兵,文书官吏也少不了,你打算带谁去,若是手上没人,朕给你指几个。” 萧弘想也不想地说:“不用,我带惜朝去。” “贺惜朝……”天乾帝皱了皱眉。 萧弘那大咧的性子忽然细腻了一下,心上一提,故作镇定地问:“爹,怎么了?” 天乾帝看他,问:“你不是老是说他身体不好吗?年纪也小,柔弱书生,那种苦寒之地怕是不顶用。” 萧弘的心顿时悠悠放下来,只要别往那方面想,怎么都行:“已经没事了,再说我俩早就说好一同北上的。儿子身边也都习惯有他,他若不在,可就不得劲,况且他那么聪明,说不定还能给我出谋划策呢,大帅身边总要有个军师嘛,就他了。” 萧弘说完夹起肉片,问天乾帝:“爹,你还要不要?” “你吃吧,朕已经饱了。”天乾帝无奈地看着他,呷了口茶说:“贺惜朝还能跟你一辈子不成?弘儿,说实话,要不是知道他是男儿身,朕都以为你看上的是他了,从没见过你对其他人有这般的特殊照顾。” 啪嗒,萧弘夹了半路的肉还没进碗里就掉了下来。 天乾帝顿时看了过去。 萧弘没敢抬头,强压着那份紧张和心虚将掉烤架上的肉,若无其事地丢进碟子里,然后放下夹子,拍了拍自己的胸口夸张道:“天哪,爹,你吓死我了!” “怎么了?”帝王不解。 “这话可千万别传出去啊,不然惜朝以为我觊觎他呢!天地良心,他长得就很好看,万一真信了,那完了,他定然不肯理我!要是跟防色狼一样防着我,咱俩将来怎么君臣相合呀?”萧弘悲愤地说。 天乾帝本还觉得没什么,被萧弘这么一讲,倒觉得是自己过了,便道:“没人敢传出去,你放心,朕不过玩笑罢了。” 萧弘正色道:“爹,咱们不是说好了吗?等我回来,就给您答复,所以现在您就别乱猜了。” 天乾帝叹了一声,点点头:“也罢,不过弘儿,你的身边也不能只有一个贺惜朝,该扶持一下其他人了。” 萧弘说:“正看着呢,两天后不是考试了吗,这次名列前茅者,谁愿意跟我一同去北境,就录用谁了,只要我回来,一定好好重用。” 帝王听着倒是有些同情这帮拼命学算学,为了挤进太子府的官员。 都说萧弘的门槛高,还真是。 “那可真是不容易。” 萧弘一笑,吃完最后一筷子,摸摸肚子打了一个嗝:“饱了饱了,这下有力气干活了。” 不知不觉中,烤架边上的肉片碟子已经清空,而天乾帝从头至尾都没下几筷子,他啧了咋舌,难以置信地瞅了眼萧弘的肚子,饭桶两字已经不足以形容他家儿子了。 黄公公走进来禀告道:“皇上,殿下,该上朝了。” 昨日从大公主婚宴上匆忙将亲王重臣给招进宫,一直没有放出来。 还调兵遣将开了城门,这里头大伙儿几乎都猜到了大概。 果然,今日帝王便在朝中宣布了此事。 镇北王逝世,匈奴临下,北境城池危矣。 这个消息已然让朝中大臣震惊,没想到还不等他们反应过来,更令人惊讶的却是圣旨中,命太子殿下率领三军北上抗敌! 所有人都望着萧弘跪下领旨的样子,久久难以平静,然而眼底却不约而同流露出一股敬佩来。 不管曾经是否赞同天乾帝立萧弘为太子,此时此刻,他当之无愧。 没有太多的时间让朝臣讨论,昨日跟内阁及六部尚书商议的行程一一被提了上来。 如今的北境不知道是何情形,京城之中只能加快速度,让大军尽可能早地出发。 整个朝廷的效率
相关推荐: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婚里婚外
女奴的等价替换
猛兽博物馆
白日烟波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深宵(1V1 H)
顾氏女前传
将军在上
乡村透视仙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