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乳头慢慢变硬 > 第66章

第66章

到了阿玛科尔坤,做到了尚书的职官,才提高了门第。 更重要的是大福晋的娘家没有佐领,连公中佐领都没有。 大清的门第看什么? 八旗?官职?爵位? 不能说错,但是没说到最重要的原因上。 大清的门第最重要的是看三样东西 第一、家族有没有和皇家联姻过。 尤其是你家里有没有人尚过公主、郡主、县主宗女,如果有,那别管是什么旗,你家肯定是高门大户。 至少在清初的时候,能让皇家下嫁女儿给你,那就代表这你家有一定的拉拢价值,比别人强,门第自然是上上等。 第二、世管佐领的数量有多少。 大清的根基是八旗,而八旗的根基是一个个的佐领,所以家里世管佐领多,就说明你人多。在满人数量不多的清初,人多就是势大。 然而很抱歉,大福晋的娘家没有佐领。 后世被人说成是五品小官之女的五福晋他塔喇氏,人家娘家有两个世管佐领了。 别小瞧两个世管佐领。 元后赫舍里氏当年嫁给皇上的时候,家里也就一个世管佐领而已。 后面还是皇上分别在:康熙八年擒拿鳌拜亲政后、康熙二十三年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后、康熙三十四年扩军征讨噶尔丹,给赫舍里氏一族塞了三个世管佐领,让其有四个佐领看上去没那么凄惨。 嗯,是真惨。 至少对于大清国母这个身份来说是真寒酸。 不说和继后娘家钮祜禄氏一族比。 惠妃叶赫纳喇氏,叶赫纳喇氏一族有四个佐领。 荣妃马佳氏,马佳氏一族有五个佐领。 敬嫔王佳氏,本家是完颜氏,完颜氏一族在国初时有五个佐领。 因为在平三藩上完颜家出了力,所以平三藩后完颜家多了两个佐领之位,之后又是扩军征讨噶尔丹,又多了三个,加起来足足有十个佐领。 也就不怪敬嫔当年无子能成为七嫔第 二位,完颜氏之后还能出一位十四福晋。 第三、皇上的恩宠。 到底大清是封建社会,是帝王制。 帝王制的特点是什么? 君主,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换句话说就是皇帝拥有拥有至高无上、不受制约的绝对权力。 当然这话就是一个扯淡,皇上也有身不由己的时候,也有被迫妥协的时候,更有被权臣逆臣当做傀儡的时候。 但是帝王制的皇帝,能瞬间让黎民变成达官贵人,也能瞬间让世家望族变成阶下囚。 所以,在封建社会,皇上的恩宠很重要。 有了皇上的恩宠,这官职、爵位那是迟早的事。 大福晋的阿玛科尔坤其实算是赶上了好时候,他家是满洲镶黄旗的小门小户,当年满洲镶黄旗的钮祜禄氏一族势大,所以皇上采取了提拔拉拢满洲镶黄旗小门小户出色子弟的办法,分化钮祜禄氏一族在满洲镶黄旗的影响力。 正好科尔坤有点本事,就入了皇上的眼,和其他人一起被皇上提拔起来。 在皇上给大阿哥胤�A指婚的时候,科尔坤还算是皇上的心腹。 可到底是小门小户,见识的事情少,作为满人读的书也不多,等大福晋嫁给大阿哥胤�A后,科尔坤有些看不清形势竟然毫不掩饰的投向了纳兰明珠和大千岁党。 于是在皇上眼里他成为了不知感恩的叛徒,罢官后再也没有复起,他家里又没有其他有本事的人。因此在康熙二十七年后,大福晋甚至于可以看做是「平民」出身。 也就不怪大福晋会那么拼命的怀孕生子,不单单是因为争皇长孙的头衔,而是因为大福晋娘家不给力,让她底气不足,只能靠生儿子这一条路在夫家立足。 然而大福晋的好运全用在成为皇子嫡福晋上面去了,之后就是大写的悲剧,一连串生了四个女儿…… 那皇上是真的为了皇太子,所以坑大阿哥胤�A吗? 并不是! 此时科尔坤还是皇上的心腹重臣,科尔坤要是一直忠于皇上,得到皇上的圣恩,并非没有让家族做大,成为第二个富察氏的可能。 而且皇上也不知道大福晋未来连生四女的事情,如果知道了他肯定不会给将其指给大阿哥胤�A。 皇上现 在只是想敲打一下叶赫纳喇氏一族而已,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为了向所有人表明皇太子地位稳固的原因在,因此适当的降低了大福晋家世。 谁让纳兰明珠这几年结党营私得厉害,在朝堂上和索额图有些斗出真火的感觉,即便是这事是皇上暗中授意,可皇上是不愿意看见纳兰明珠真做大。 毕竟叶赫纳喇氏有皇子,万一做大,未必不会上演一出「逼宫」的戏码,在这一方面,许是小时候被鳌拜留下了心理阴影,所以皇上特别的在意和敏感。 后面大福晋会那么坑,不是皇上现在能预料到的。 真的只能感慨一句,大福晋一辈子的好运全用在成为皇子嫡福晋上面去了。 原本大福晋的家世就达不到惠妃心里的目光,后面又那么坑,惠妃会满意才怪。 在惠妃眼里,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就不应该是大福晋,这原本就是一个错。 可惜惠妃没有听过一句话:只有更差的,没有最差的。 在惠妃各种冷嘲热讽冷眼下,再加上接连怀孕生子身子垮了,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终究没有挺住,病逝。 大阿哥胤�A还年轻自然不可能就这么过一辈子,惠妃满心以为自己这一次会如愿以偿,没想到皇上又给了她一个暴击,指了一个家世更差的继福晋,比大福晋还差的那种。 惠妃有没有备受打击不知道,反正大阿哥胤�A是心态炸了,从那个时候起大阿哥胤�A才真正意义上和皇太子明着硬钢起来,之前虽然彼此之间有争斗,可都是在暗处,表面上还维持着兄友弟恭一派和睦,从那之后大阿哥胤�A那是完全不掩饰自己的想法和举动。 想到这里,云果突然想到了上辈子自己的儿媳妇,郭络罗氏其实是皇上直接赐婚,惠妃看上的人并不是她,以惠妃的性子怎么可能愿意胤�T娶一个家世好的嫡福晋,压自己儿子一头不说,还很有可能因此脱离她的掌控。 事实证明,上辈子胤�T的确是依靠着郭络罗氏,逐渐脱离了惠妃母子的掌控不说,还反过来挖了大千岁党的墙脚。 只是不知皇上到底是无心还是有意,若是有意…… 作者有话要说:PS:正文没详细写,免得被人说骗钱,这里详细说一下康熙儿子嫡福晋的家世问题,我没胡编乱说,大阿哥的嫡福晋和继福晋身份就是最差的。 = 资料参考的是《八旗氏族通谱》《钦定八旗通志》《清列代后妃传稿》《星源集庆》《皇朝文献通考》《满文老档》《满洲实录》《清史稿》,清朝各个皇帝的实录,以及各个姓氏能查到的家谱族谱,还有各个姓氏祖籍所在的县志等资料,就不一一列举了。 = 在说皇子嫡福晋之前,先插一句话,我就是说嘛,为什么总感觉元后挺不直腰板小家子气,对付孝昭我还想得通,对付其他嫔妃庶子就有点那啥了……原来真正原因是合着元后的家世是真心惨「相对而言」,难怪了! = 上正题,康熙亲自指婚的儿媳妇,除了十六福晋郭络罗氏实在是考据不出来家世外,《八旗氏族通谱》找不到她阿玛,分辨不出是哪一旗哪一家人。其他人都考据出来了。 = 我只写大福晋到十四福晋,因为十五福晋是太子妃的妹妹,十七福晋是钮祜禄氏,这两家就不用重复写了。 ==== 大福晋:嘉木湖伊尔根觉罗氏,满洲镶黄旗,曾祖父叫穆奇纳噶哈,世居嘉木湖地方,国初归来,并不显赫,无佐领。 ==== 太子妃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 姓氏全称是:苏完瓜尔佳氏,始祖叫卜哈,是明朝建州左都尉指挥佥事。 卜哈的孙子叫石翰,是明朝的指挥,迁居辽东,以名字的首字为汉姓,就姓了石。 = 石翰生有三子,石国柱、石天柱、石廷柱,都是汉军八旗初建时期的名臣,不过国柱和天柱在顺治二年之前就战死沙场了。 所以一家的功劳恩宠都在石廷柱身上,封三等伯,任都统、兵部尚书,其家是「汉军勋旧三十三家」里的一员,而这位石廷柱正是太子妃的曾祖父。 = 石廷柱的第三子名叫华善,曾任定南将军,他娶了豫通亲王多铎的第三女县主为妻。 华善的第一子就是石文炳,曾任福州将军、都统,娶礼王府贝勒常阿岱的第二女郡君为妻。太子妃的阿玛就是石炳文。 = 虽然石氏是苏完瓜尔佳氏,但是和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满洲镶黄旗)并非一族。 石氏的本家是满洲镶白旗的苏完瓜尔佳氏,满洲旗里有八个佐领之位。 = 另外石氏是被皇上抬旗了,然而石氏之前任着的汉军八旗的佐领、都统,皇上并没有收回,在汉军八旗,石氏还有至少三个佐领之位。 = 太子妃和大福晋家世对比实在是太强烈,搁我是大阿哥,我也会原地爆炸,嫉妒太子。 = 总得来说,皇太子迎娶了石氏,拉拢了满洲镶白旗、满洲正白旗、汉军正白旗、以及那些之前投降大清的汉臣 = 康熙这太子妃选的真是厉害,还真是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要是皇太子能继位登基,做个秀,两白旗和那些汉臣都会跪服皇太子。只是可惜……啧啧啧~ ==== 三福晋董鄂氏,满洲正红旗。她家是董鄂氏一姓之中地位最高的一支,入旗之前便是栋鄂部的部长,入旗的始祖是以开国五大臣之一而闻名的和和理,是八旗里「满洲八大家」之一。 = 和和理的嫡妻是的第一女固伦端庄公主,其第四子和硕图承袭了和和理的爵位,并且娶了礼烈亲王代善的第一女郡主。 这位和硕图便是允祉嫡妻的曾祖父。三福晋的阿玛鹏春在康熙朝很受重用,是当时的名将,其嫡妻则是巽亲王满达海的第四女。 = 所以说,三福晋的嫡母是宗女、嫡曾祖母是郡主,嫡高祖母是公主,可见其身份。 = 董鄂氏在满洲正红旗只有五个佐领,但是在另外的八旗中还有五个佐领,一族的话是十个佐领。 ==== 四福晋乌拉纳喇氏,满洲正黄旗,步军统领费扬古之女。 = 步军统领这个官职,大家更熟悉的名称叫「九门提督」,全称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 = 毫无疑问四福晋的阿玛是皇上的心腹,然 而费扬古在康熙二十三年就乞骸骨了,换句话说四福晋在指婚的时候,她阿玛已经光荣退休了。 = 四福晋的祖父博瑚察,曾任佐领。阿玛费扬古,曾任步军统领、内大臣,是康熙前期的心腹,虽然退休了,不过皇上还是挺看重费扬古的,在亲征噶尔丹的时候又把费扬古叫去了。 = 但是费扬古有个兄长诺穆齐,他们家的佐领是被诺穆齐袭了。乌拉纳喇氏有四个佐领。 = 四福晋的额捏则是贝子穆尔祜的第四女,也就是广略贝勒褚英的曾孙女。 但是因为穆尔祜在顺治年间被夺爵,所以只是位普通的宗女而已。 = 四福晋的家世,比大福晋强,但又比太子妃、三福晋差,总体来说算是康熙皇子嫡福晋里中等,考虑到她阿玛费扬古年纪大了已经乞骸骨,在成为皇后之前也不是主脉,甚至能排中下。 = 反正我个人感觉,四福晋虽然看上去家世不错,拿出来也不丢脸,其实娘家并不「实惠」,阿玛费扬古已经老了退休下来没有掌权了,他儿子也没接上班,并不出色。至少四福晋的娘家,没有三福晋九福晋十四福晋那么实惠。 = 感觉是因为胤�G是大佟氏的养子,所以康熙故意压了四福晋的家世,只指了一个相对一般的。 = 在这种大事上,我感觉康熙一直都分得很清楚,就像他在大佟氏生命最后一天才晋封她为后,之前只给皇贵妃的位子。 = 所以我写,皇上对于皇太子和赫舍里氏一族,一直都是分开看的,在皇上眼里,皇太子是皇太子,赫舍里氏一族是赫舍里氏一族。 ==== 五福晋他塔喇氏,满洲正黄旗,五福晋的家世比起其他皇子福晋来说的确不高,但比大福晋还是要好一些。 = 五福晋的祖先是国初佐领纳林之弟佛隆鄂,曾祖父萨尔泰任步军校,祖父布雅努则是康熙的心腹,曾任陕西巡抚、兵部侍郎。 = 圣祖的满文朱批则特别提及,说布雅努「俊雅显达」,还特地给恩典让布雅努赶回京城参加孙女的婚礼。 = 五福晋这一支他塔喇氏,出自高丽,有两个佐领。 = 再说白一些,五 福晋因为家里有两个佐领,祖父也是康熙的心腹。真硬算身份,比顺治朝的佟家还高,比宜妃的娘家家世好。 = 所以五福晋不是什么小门小户,她拼的是祖父,家里是有一定的底蕴,只能说她们对比其他皇子嫡福晋家世是要差一些。 == 另外,他塔喇氏这个姓在大清也不算小门小户,显赫是查昆莫(有译作查昆木)这一支,主要集中在满洲正白旗和满洲镶红旗,这一支也是尚过郡主的,有十二个佐领。 ==== 七福晋哈达纳喇氏,满洲正黄旗。七福晋的曾祖父叫噶达浑,爵一等轻车都尉,曾任兵部尚书,嫡曾祖母则是谦郡王瓦克达的第一女,也就是礼烈亲王代善的孙女。 祖父叫噶尔汉,袭一等轻车都尉,任都统。阿玛法喀,任副都统,额捏则是辅国公穆青的第四女。 = 另外了努尔哈赤是娶了哈达部首领扈尔干的女儿,又将自己的三女嫁给了首领的儿子哈达吴尔古代,不过后面努尔哈赤吞并了哈达部,又被皇太极打压,所以说是姻亲,其实硬实力比不上董鄂氏等家族。 = 她阿玛谈不上是康熙的心腹,能力也一般般,但是哈达纳喇氏有九个佐领。也算累代高官,又和皇家有亲缘,门第还是不错的。 = 另外四福晋和七福晋的娘家,在三百年前是一个祖先,是清初再往前的三百年,元朝末期左右,都是纳齐布禄的后代。 = 所以有人说四福晋和七福晋是一家人,其实我感觉这亲缘关系都那么远了,算不上一家人了。 ==== 八福晋郭络罗氏,满洲正蓝旗,和硕额驸明尚之女。 = 八福晋郭络罗氏的阿玛明尚是杨舒的曾孙,常舒与弟杨舒当时同为苏克苏浒河寨长,他们眼光好归附努尔哈赤的时间很早,当时还不是八旗了。 = 杨舒在归附努尔哈赤之后,迎娶了努尔哈赤的妹妹,两兄弟都被划归了满洲镶黄旗。 后来努尔哈赤改建八旗,常舒这一支改隶满洲镶白旗,杨舒这一支改隶满洲正蓝旗。 = 明尚所娶的是安亲王岳乐第七女郡主,岳乐是顺治帝的心腹,一人独掌两旗,在康熙初年可以称得。 上是宗室权王,= 八福晋这一支郭络罗氏,来自占河「也叫沾河」,镶白旗有六个佐领,正蓝旗有五个佐领,一共有十一个佐领。 = 大清位高权重姓郭络罗氏的,基本上都是出自这一支,只有宜妃的阿玛凭借女儿是宠妃,混到从三品的包衣佐领之位,但雍正继位后也被打压下去了。 = 另外:郭络罗达尔汉是满洲正蓝旗,度娘上面是错的,他是杨舒的儿子,皇太极即位后,列为总管旗务八大臣,统领满洲镶黄旗。 = 达尔汉的老婆是谁了,就是努尔哈赤的第二女沾河公主,比达尔汉大了七岁。 她先嫁巴图鲁伊拉喀,后被伊拉喀遗弃,努尔哈赤杀死了伊拉喀,又将她嫁给杨舒之子达尔汉,史称称嫩哲格格,亦称沾河公主。 = 换句话说,八福晋的高祖母是公主,曾祖母是公主,额捏是郡主。 = 可以说如果不是她阿玛因为贪污完蛋了,这身份和太子妃、三福晋、九福晋有得一拼。 甚至于在平三藩之前她阿玛还在世的时候,八福晋的身份还要高过其他人,因为那时候安亲王岳乐和她额捏都没死。 = 值得一提的,八福晋指婚的时候,安亲王岳乐已经死了。安亲王府当家的是皇太子他妈元后的姑姑三继福晋赫舍里氏所出的玛尔珲。玛尔珲这人是皇太子党,至少表面上是。 = 所以康熙给被惠妃抚养的八阿哥胤�T指这么一门婚事,这意思…… = 比起N多小说猜测的是惠妃看上了安亲王府的势力,我更觉得是康熙想把八阿哥胤�T划到太子胤�i这边来,并且分化郭络罗氏一族对宜妃母子的支持。 = 其实康熙对胤�T在前面并不差,康熙对胤�T厌恶恨不得他去死是在一废太子后,发现胤�T能威胁到他皇位了。 = 另外说一句,十六福晋的家世没考据到,《八旗氏族通谱》找不到她阿玛,分辨不出是哪一旗哪一家人,但是按照我的估计八成也是这家的,因为大清高官重臣姓郭络罗氏绝大多数都出自这一家,而 身份不够的人家是不可能出皇子嫡福晋的。而以郭络罗氏两家的势力,再出一个皇子嫡福晋并不过分,只是不知是哪一家的。 ==== 九福晋董鄂氏,满洲正红旗,她和三福晋出身同一个家族。 = 三福晋是和和理第四子和硕图的后代,九福晋则是和和理第五子杜雷的后代。 兄弟二人虽然同父,但是和硕图是和和理原配所生,而杜雷则是和和理继娶的公主所生。 = 和硕图后来娶礼烈亲王代善第一女郡主为妻,而杜雷则娶了礼烈亲王代善第三女郡主,可以说是亲上亲。 杜雷的孙子叫七十,娶宗室巴尔霸第二女为妻,七十的儿子富永则娶了贝勒苏努的第六女。 = 九福晋的家世不用多说,和三福晋几乎是一模一样。 ==== 十福晋阿霸垓旗博尔济吉特氏,阿霸垓右翼旗,扎萨克多罗郡王彰噶喇普之女。 = 来自漠南蒙古阿霸垓部,身世非同寻常。太宗的懿靖大贵妃、康惠淑妃,世祖的端顺妃,都是来自这个部落。 = 皇太极第十一女,嫁给阿巴垓部领主家族的博尔济吉特氏噶尔玛索诺木,这位公主死了,后面又将礼亲王代善的第十二女嫁给噶尔玛索诺木。 = 牛逼程度不用多说~ ==== 十二福晋沙济富察氏,满洲镶黄旗,大学士、伯马齐之女。 = 一提到富察氏,很多人想到的都是高宗的孝贤纯皇后一门。 但其实,在皇太极、顺治朝,沙济富察氏并不算多显赫,因为沙济富察氏坑就坑在努尔哈赤的继妻富察衮代上,皇太极上位后,是狠狠的打压富察衮代母子几人和其势力。 = 不过沙济富察氏有底蕴,镶黄旗有四个佐领,正黄旗有四个佐领,一共八个佐领,当然其中四个都是康熙八年后才有的。 = 另外了,十二福晋这一支和继妃富察衮代那一支亲戚关系有点远,早在投靠努尔哈赤之前的一百多年就分了家,所以皇太极打压得并不厉害,毕竟满人并不多,有能力的也没几个。 = 十二福晋家,从曾。 祖父哈什屯起家,虽然本事有,官职看着也不低,可一直都混不到金字塔的顶点,算不上一流世家,更不要谈顶级,这点从他儿媳妇是小门小户的乌雅氏就能看得出来。 = 不过他儿子米思翰倒是有点机遇,先是因为康熙忌惮钮祜禄氏一族,将他提拔起来,随后又是迎合了康熙力主撤藩,算是入了康熙的眼。 = 只可惜米思翰在平三藩的时候为了筹谋粮草累死了,但这也不妨碍康熙记得他的好,之后他的儿子马斯喀、马齐、马武等,纷纷被提拔,等索额图和纳兰明珠倒了后,更有「两马吃遍天下草」的流言传出,二马就是指马齐马武。 = 众所周知马齐是八爷党,但是雍正帝即位后,下的第一道朝政上的圣旨就是:令胤�T、胤祥、隆科多、马齐出任总理事务王大臣之职,这官职差不多相对于丞相。 并恢复马齐曾被削去的世职,令世袭罔替。可见富察氏一族当时的实力。 = 不过十二福晋刚刚被指婚的时候,也就是康熙四十年左右,十二福晋的家世只能算刚刚摸到上等人家的边,家里有八个佐领,阿玛叔父都是皇上的心腹。 = 但是她姐姐只嫁了一个宗室镇国将军,并没有像其他大姓人家那样联姻亲王、郡王、贝勒之类的。 所以刚刚指婚时候的家世应该是比不上太子妃、三福晋、九福晋等人。 = 但是架不住她阿玛、叔伯、兄弟等人有真本事,又在对的时间遇见了对的皇帝,所以家族是一路高升,在乾隆朝达到顶峰。 ==== 十三福晋兆佳氏,满洲正白旗,尚书马尔汉之女。 = 兆佳氏本身并不是满洲的豪门大姓,十三福晋这一支来自胡布察,不过却是旁支,本家在满洲镶白旗,有两个佐领 = 十三福晋的高祖父叫觉色,祖父额赫礼只是个前锋校,但是额赫礼之子马尔汉,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康熙朝中期的重要大臣,十三福晋被选为胤祥的嫡妻,主要便是这一层关系。 后来由于胤祥在雍正朝的得势,马尔汉一门的地位屡被提高,不过最终其门第还是不如其他的世家,后代基本都是中下级官僚。 = 换句话说,其实大福晋、五福晋、十三福晋的家世是差不多的,两个拼爹,一个拼祖父。 = 别看胤祥的额捏被追封为敏妃,就觉得康熙宠这母子几人了,真是宠,嫔位可没填满了,完全可以晋位,康熙四十年册封和嫔和良嫔,嫔位也才四人。 = 追封的原因,恩宠肯定有一些,但我觉得更多是出自于要给敏妃生的两个公主指婚蒙古做准备,这样能让蒙古觉得脸上好看点。 ==== 十四福晋完颜氏,满洲镶红旗,礼部侍郎、骑都尉罗察之女。 = 根据族谱的记载,原是金世宗的后裔,家谱以打虎的杭爱为近祖(时间大概是明朝)。 杭爱的五世孙,有一位叫博尔晋的,国初归来,是十大扎尔固齐之一,封一等男,娶了穆尔哈齐的第八女为妻。 = 博尔晋的第一子叫本托辉,任都堂。其子罗多理任护军参领。 罗多理的第二子罗思汉袭叔父的二等轻车都尉,也任护军参领,这就是十四福晋的祖父。 而十四福晋的阿玛叫罗察,袭骑都尉,任侍郎,其嫡妻则是宗室图吉之女。 但是由于博尔晋的爵位由其第四子一支继承,所以十四福晋这一支只是旁支。 = 完颜氏在满洲镶红旗有十个佐领,在其他八旗还有两个佐领,另一房人尚过郡主。 ======= 只说各位福晋在「指婚」时候的家世对比: = 第一等:太子妃、三福晋、九福晋、十福晋、十五福晋、十七福晋。 = 第二等:四福晋、七福晋、八福晋(八福晋是被她阿玛坑了,如果她阿玛没倒霉应该可以排第一等。)、十二福晋、十四福晋。 = 第三等:大福晋、五福晋、十三福晋。 = 其中因为大福晋娘家没有佐领,所以硬算起来在清初的时候,其实是要比五福晋和十三福晋家世差一些。 = 如果十六福晋真的是 沾河郭络罗氏那一家,那可以排到第二等。 ===== 十五福晋是太子妃的亲妹妹,按照「龙行天下」小天使的说法,把太子妃妹妹指给十五阿哥,是想让太子照顾幼子,让十五阿哥三兄弟跟着太子混。 = 这点我是认同的,我也认同小天使说的,康熙从来没有想过让其他儿子动摇皇太子的地位,因为自古造反都是造皇帝的反,谁去造太子的反。 = 按照历史来看三阿哥表面上亲近皇太子,四阿哥忠心皇帝偏向皇太子,五阿哥、七阿哥、十二阿哥靠边站不理皇太子也不理大阿哥,八阿哥和十五阿哥、十六阿哥、十八阿哥,皇上要「划分」给皇太子,十三阿哥、十七阿哥跟着四阿哥混也偏向皇太子。 = 另外十四阿哥跟着八阿哥混,亲哥四阿哥又是偏皇太子的,按理说十四阿哥也应该偏皇太子…… = 如果我是大阿哥胤�A,看着弟弟们嫡福晋的家世,和康熙的动作。 我心态不炸裂才怪,感觉是谁,谁心态都会爆炸。站在大阿哥胤�A的角度上看,都是儿子康熙实在是太他妈的偏心了。 = 也就不怪大阿哥对着太子干了,一方面是真想干倒太子,一方面估计也是故意要和康熙对着干,表明自己的不满。 = 所以呀,康熙的心是真的偏,得宠的和不得宠的待遇差距太大。 === PS:算上本章说,一万五千字+,满足不~ == 第186章 例行公事 比起别人还对皇上有那么一丝幻想,觉得皇上不可能如此心狠手辣,毕竟虎毒不食子。 云果可是知道皇上心狠起来有多恨,哪怕是自己的儿子,那也是恨不得对方去死。 想到自己上辈子的儿媳妇郭络罗氏,云果才发现其实上辈子很多事情她都没有看明白看清楚,有些事情并不是表面上的那么简单。 皇上到底是无心还是有意,云果不敢抱有侥幸心理。 再仔细想想,上辈子但凡是跳出来和皇太子相争皇位的皇子,后面都倒霉了,没有人例外。 最后的赢家是一向低调隐忍看似不爱权势的雍正,要知道上辈子的雍正当真是好演技,连他亲额捏德妃乌雅氏都被骗过了,以为他真是喜欢礼佛淡薄权势,以至于后面全力支持小儿子。 这才有雍正登基后,德妃乌雅氏吐口而出的那句「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吾梦想所期」,这不是德妃乌雅氏不满雍正登基,也不是德妃乌雅氏偏心小儿子,不想大儿子好,而是对雍正登基的事情完全意想不到,雍正之前的演技骗过了很多人人。 云果想起来了后世对雍正的评价: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句话很有道理,但更重要的是――皇上太偏心皇太子了。 最后皇上选择雍正,能力性子是一,恐怕还有照顾皇太子和佟家,以及报复那些将他最宠爱的儿子拉下马的人的想法。 哪怕是已经经历过一辈子,这辈子想到这点,云果心里依然恰了一下柠檬,谁让她也有儿子了。 云果抿了抿唇,在意识到这点后,她的某些计划就得改变一下,皇太子讨不讨厌她们母子无所谓,关键是皇上那边的想法。 现在看来温僖贵妃果真不愧是皇后娘娘的亲妹妹,在这方面她倒是比其他人看得都明白。 而后宫的其他人,别说惠妃了,荣妃、宜妃、德妃上辈子也不是没有这方面的野望,为此做过不少小动作。 只有温僖贵妃从一入宫就是一副低姿态,在赫舍里氏一族的事情上更是处处退让,难怪能在皇上那么忌惮钮祜禄氏一族的情况下,还能让皇上默许她生下皇子。 温僖贵 妃是在某些事情上比不上皇后,但那也是因为身份和处境不一样,毕竟屁股决定脑袋。 云果觉得之前不应该小视她,甚至于她的很多行为举止都值得深思借鉴,不过还好这辈子温僖贵妃已经嫁人了,不可能在入宫,于自己没有威胁。 怎么能「不争」了? 云果眯了眯眼睛,她得好好想想才行。 皇太子那边也得动动才好。 现在云果已经全面抛弃了让皇上厌恶皇太子的各种手段,这完全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 但她自己不能做,不代表别人不能做,云果可以借刀杀人,毕竟人心是永远平不了的。 再则,现在皇太子身上的仇恨值还不够深,指婚的事情,得十几年后各位阿哥都指婚了才能看的出来,所以她得再帮皇太子狠狠的拉一把仇恨值才行。 第二天,云果早早起床梳洗用膳,然后去了翊坤宫。 昨天

相关推荐: 树深时见鹿   深宵(1V1 H)   蝴蝶解碼-校園H   桃源俏美妇   弟弟宠物   猛兽博物馆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山有木兮【NP】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