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乳头慢慢变硬 > 第110章

第110章

重要的是他对于此的确有足够的胸怀而已。 “儿子受教了。”六阿哥胤�T很是慎重的应了下来,他当然也知道想要稳住很难,废太子不就是没有稳住嘛,他现在的处境还不如废太子了,还没有拿到名义上的优势,自然更要慎之又慎。 “后宫的事情,你不必担心,我心里都有数。”云果再一次的叮嘱道:“你的心思应该放在怎么孝顺皇上,已经怎么办好差事上,不用为我担心。” 话说这么说,六阿哥胤�T还是有些担心,不是为自己,而是为额捏,不由得问道:“额捏,你可不能骗我,当真不会对你有影响吗?” 胤�T这些年来,云果别的没教他,倒是将孝顺教到他心坎里去了。 见胤�T这般姿态,云果就知道,她不说清楚,恐怕胤�T是没办法安心的,于是笑着说道:“说没有一点影响,那肯定是假的,毕竟从名义上来说我们都是五妃,地位一样,谈不上谁高谁低。 不过宣妃、端妃和恭妃都没有儿子,她们没有必要搀和进我和荣妃之间可能会有的争斗,谁赢谁输对她们差别都不大。 而荣妃,她算是后宫里资格最老的人,这么多年下来就算是再单纯的人也锻炼出来了,哪怕她为了诚亲王想要动我,除非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不然她是不会轻易出手,更不要说她手里的宫务是最少的。” “那万一,她们联手了?”六阿哥胤�T皱着眉头问道,就如之前大阿哥胤�A和十三阿哥胤祥那般。 云果笑了起来“傻孩子,联手这事人人都能想到,可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了?联手这事,可不是想想就成的。我和宣妃端妃一起执掌宫务多年,不说别的,交情肯定比旁人多一份。 尤其是宣妃,在皇太后抱养你弟弟的情况下,你觉得旁人会怎么看怎么想这事? 当年王氏和袁氏入宫,皇太后亲自吩咐我负责她们几人的事情,可是我亲自提点端妃后,将王氏安排进永寿宫,端妃才得以有如今养子承欢膝下之景,这又不是什么秘密,你觉得旁人会怎么看怎么想这事? 当年我刚刚成为庶妃的时候投靠了孝昭皇后,其后一直跟随孝昭皇后左右,你当年还被孝昭皇后抱过了。恭妃入宫后,我对其也是优礼有加,你觉得旁人会怎么看怎么想这事?” 可以说,五妃里只有资历最老的荣妃,云果和其没有打过交道,也没有半点交情。 在这中情况下,谁能放心和宣妃、端妃、恭妃结盟,来算计云果? 作者有话要说:PS:康熙有些时候就是不干人事,总是会戳坏一些人的小心肝~ === 第333章 秘密立储 联手不是那么好联手的。 尤其是在云果还和除了荣妃之外的其他人,都多多少少有交情的情况下。 谁能百分之一百的放心,不怕某些人干着几面间谍的事?在最关键的时候坏事! 再说了,宣妃和恭妃没亲子也没养子,根本就不用去趟这趟浑水,以她们的家世,将来谁成为新皇,都不可能虐待她们。 也就是如果是有交情的六阿哥胤�T上位,她们的日子能过得稍微自在一些而已,但区别也不大。 端妃虽说有养子,可到底是养子,端妃犯不着为了他们冒着没命的危险去火中取栗。 六阿哥胤�T闻言想了想,随后露出尴尬的笑容来“是儿子考虑不周。” “你不过是关心则乱,这后宫的事,额捏还应付得过来,用不着你来替额捏撑腰,再则皇上也瞧不上一个只会盯着这种阴私小事的人。”云果说道。 “儿子受教了。”六阿哥胤�T说道,闭口不在说这事。 两人默契的说起别的事情来。 皇上给出去的「大枣」只是能拖延一小会儿时间而已,过不就没办法打消某些人要去争取从龙之功的心。 然而是现在局势越发明朗起来,诚亲王胤祉和廉亲王胤�T,二选一,成功的几率陡然增加了不少。 而且原本上了年纪的人就不好过冬,很多老人都是在冬天去逝,皇上如今已经五十多岁了,在皇帝里年纪也算不小了。 再加上过年要举行祭祖之类的事情,皇上如今半个身子都麻木了,还怎么跪拜祭祖呀! 这下子皇上的病可瞒不住了。 于是翻了年后,又有不少人上奏折,请皇上立新太子。 而这一次,比上一次还要来势汹汹,连皇上的心腹们,也开始上书。 实在是皇上这状态,让人感到惶惶不安。 可朝臣们越是这样,皇上心里的那股气就越不顺,越不想立太子。 而且皇上也是一个狠人,他右手因为中风麻木不能写字,硬生生的一个月的时间就练就出来一手左手写字的本事。 够狠! 朝堂上的局势一下子又紧张了起来。 后宫的气氛虽说不至于如此,可众人看待云果和荣妃的眼神也不一样起来,有担忧的,也有幸灾乐祸的,更有恨不得两人立马打起来的。 然无论是云果还是荣妃都是在后宫混了多年的老狐狸,怎么可能如了这些人愿了,两人表面上可都是客客气气的对待对方。 这个时候两人都知道,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对方都是后宫里的老狐狸,想要出手打倒对方太难了,还不如以静制动。到时候就算对方上位,也至少没有撕破脸皮,不会被恶意清算。 云果是这样想的,荣妃也是这样想的。 现在这个时候,就真成了拼儿子乃至于孙子的时候了。 三阿哥胤祉和六阿哥胤�T能力差不多,都能很好的完成皇上交代的事情,对皇上的孝心也差不多。 然后两人都有嫡子,嫡子还都是长子,能够避免康熙朝的纷争。 而两人的儿子,三阿哥胤祉的嫡长子虽说大三岁,可六阿哥胤�T的嫡长子也入学了,听说也挺聪慧的,谈不上谁好谁坏。 唯一的区别就是,六阿哥胤�T名声比三阿哥胤祉好一点点,毕竟六阿哥胤�T没有闹出来过百日孝期剃头的事情。 不过对于大清高层的满人来说,他们根本就不在乎这个,这点在外人看来也不算是什么优势。 现在能拼便是皇上的圣心。 皇上现在对谁满意了? 都不满意,和废太子胤�i比起来,两人都太嫩了,皇上对其都不满意。 不过这股立储的风波皇上却是有些压不住了,他必须要站出来安所有人的心,不然所有人都盯着这个,那还怎么做事。 于是乎,皇上特召诸子诸卿详议立储大事。 当然说是祥议,其实就是皇上说,底下的听而已。 皇上的话文绉绉的,但内容却很直白:大清江山社稷传到他手上,他战战兢兢的统治了四十多年,不敢有一日疏忽。 储君的事情关乎国本,必须要慎之又慎,要是匆忙之间立为储君,日后又发现不合适要再废的话,大清又要元气大伤,如果还没废掉弄出个昏君来,那他就是千古罪人了。 所以储君是不能随便选一个的,几位皇子他还要多考虑,他以后有随时驾崩的心理想法,已经安排了妥当的准备,众人不必担忧,当奉公守法好好做官。 都说到「驾崩」了,自然没几个人敢在开口「逼迫」皇上一定要立储君。 既然是没几个人敢,那就说明有人敢开口。 庄亲王博果铎就开口了“臣敢问皇上,您的安排是什么?是留下一道密旨,还是别的?如果是密旨,留下的密旨又如何能保证是皇上真实的意愿。” 别人不敢问,庄亲王博果铎就敢! 反正…… 他和皇上也就差明面上撕破脸皮了。 庄亲王博果铎的嫡福晋是察哈尔亲王阿布鼐之女察哈尔博尔济吉特氏,这么说可能大家不明白,这位察哈尔亲王阿布鼐是蒙古察哈尔可汗林丹汗与囊囊大福晋之遗腹子。 林丹汗可以说是当年大清入关前最大的敌人,皇太极当年就是击败了林丹汗才一统草原。 囊囊大福晋就是后来的懿靖大贵妃,她所生的幼子博穆博果尔,当年和先帝争过皇位。 然后阿布鼐当年趁着先帝和皇上年纪都不大的时候,狠狠的发展自己的势力,想要谋反。结果被皇上先下手为强,直接软禁,后面被处死。 总得来说,阿布鼐这人在先帝这一脉人眼里是非常拉人仇恨的。 所以说庄亲王博果铎也因此被看不顺眼,恰好庄亲王博果铎无子,按照宗室里面的潜规则,无子的亲王是可以过继侄儿来继承自己家业的。 庄亲王博果铎也有这个想法,而且他也有侄儿侄孙,有合适的人选,可皇上每次都硬是装聋作哑,硬是不接招也不下圣旨。 这举动,庄亲王博果铎又不是傻子,难能看不出来皇上是想要除了他这爵位,于是乎也看皇上不顺眼了。 当然庄亲王博果铎也不是傻子,如此明着得罪皇上的事情,他会做,一来的确是为了恶心皇上,二来也是因为现在宗室里就他辈分最高,身份最重,他不站出来问清楚这事,还能有谁更有资格?三来嘛,当然是有人许诺了他,足够心动的价格。 庄亲王博果铎的话刚刚说完,皇上眼神就有些不善的看着他,为什么他那样讨厌宗室的这些王爷了,现在就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些人成事可能难,但当搅屎棍坏事的本事却很高。 原本皇上的话说完后,已经震住了所有人,结果庄亲王博果铎来了这么一句,屋子里刚才那严肃沉重的气氛一下子就没了,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个「他的安排」上来,他哪有什么安排,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这些人实在是太恶心了。 不过皇上还是有些急智的,想了想后说道:“自然是密旨,堂兄对此有什么高见吗?” “高见倒是谈不上,只是如果是密旨的话,大家谁都没有见过,如何能确保真实性?万一有大逆不道之人,买通皇上身边的奴才,或者是早有准备的人来个偷梁换柱,那岂不是不妙。”庄亲王博果铎一副忧虑的表情说道。 不少人顺着这话一想,的确有几分道理,于是就有人说道:“皇上,庄亲王所言甚是。” 皇上也不是傻子,见这副局面,就知道庄亲王博果铎有话说“那依堂兄之间又应如何?” “我们和众位大臣参奏皇上立储之事,无非就是担心皇上有个万一却没有留下任何遗旨宣布哪位皇子继位,导致众皇子夺位的惨案发生。 这到底要立谁为太子,自然得总览整个大清所有情况的皇上您才能看得清楚,哪一位皇子能够胜任得起储君之位。” 庄亲王博果铎先把事情定下基调,然后才继续说道:“不过,为了防止奸臣逆谋,也为了防止众阿哥党争乱国,奴才提议秘密立储。” “何为秘密立储?”有人问道。 庄亲王博果铎笑着说道:“皇上选好储君人选后,用满蒙汉三种文字写好继位圣旨,一式两份,装于两个木盒之中。一个皇上带在身上钥匙也由皇上自己保管,另外一个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上,两把锁,两把钥匙,分别交给宗室族长、皇太后保管。 待皇上大行后,众人将两个木盒取出,两相对应,上面写着哪位皇子继位,便由哪位皇子继位,如此便可避免祸起萧墙。” 这办法…… 皇上听着双眼一亮,很是不错呀! 一来是的确避免了底下儿子的相争,二来也是他有足够多的时间考虑继承人的事,三来如果这种办法推行下去,可就大大的增加了皇上的权利,几乎是一个毒裁储君之位,而非现在这样底下臣子还有发言权。 第334章 一条后路 当然皇上能想到的地方,自然也有聪明人能够想到。 只是…… 所谓立嫡立长立贤,其实自古以来后面都还有一个词:立爱! 别看现在成功登上皇位的几位皇帝几乎都是靠左右势力权衡才坐上龙椅,事实上这几位皇帝,当年都干过立爱的事情。 皇太极、先帝和皇上,都干过。 宸妃所生的皇八子,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元后所生的废太子的时候,都曾经享受过「大赦天下」的待遇。 而这待遇,就是皇太子的待遇。 只是这三位都没有成为新皇的命,前面两个年幼时便夭折,后面一个遇见了一个寿命长的汗阿玛,被废。 所以说这「秘密立储」看似极大的加强了皇上的皇权,可就实际而言也没多大区别。 一个强权的皇帝,真要立爱,谁能挡得了? 汉宣帝自己都说「乱我家者太子也」,明知自己儿子刘�]的性子可能会乱国,可依然还是传位给了刘�]。 然后嘛,刘�]倒是没有乱国,其实这位能力算是很不错的,在位十六年几乎年年大天灾,阁谁能顶得住? 唐太宗李世民都顶不住。结果刘�]驾崩后,汉朝的国库皇帝的私库都十分充裕。 西汉亡国,完全是因为刘�]的嫡长子汉成帝是个近亲结婚的产物,是个低能儿,皇权被外戚王氏趁机把持,最后连政令都无法出未央宫,最后被王莽篡国。 说汉宣帝有些扯远了,当年皇上要立元后所出的二阿哥胤�i为皇太子的时候,其实反对的人非常多,因为当时二阿哥胤�i才不过一周岁,还不知道能不能养大,毕竟前面宸妃和董鄂妃所生的孩子就前车之鉴,皇上才说要立太子了,结果人后脚就夭折了。 一个皇子夭折和一国太子夭折,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不过嘛,碍于当时皇上强势,还有赫舍里氏一族保驾护航,以及南边三藩战场上局势焦作的情况,所以大家捏着鼻子应了。 当时皇上就是如此,更何况是现在,当然更不要说皇上之前还给大家上演了一出「说话不算话」的戏码。 所以对于像皇上这样的强权皇帝来说,是不是秘密立储根本不重要,反正根本就轮不到底下的人说话,立谁都是皇上说了算。 至于弱势一些的皇帝…… 到时候自然是各凭本事,谁也别怂,就是一个字「斗」。 甚至于来一场两宫皇太后立光绪的戏码,也是很有可能发生的,毕竟历史上真发生了。 所以从某中程度上讲,这中秘密立储的玩法,其实人人都有机会,因为立爱的话,所有人都能搏一搏,宗室、勋贵、中低层官员、包衣都有机会。 历史上的孝仪皇后和孝全皇后不就是两个成功的例子,董鄂妃也能算是一个半成功的例子,当年安亲王岳乐可是靠着董鄂妃的关系得到了先帝的重用一人独掌两旗,可羡慕死宗室的其他人了。 而不是像皇上刚刚登基的时候,能参与这中游戏的只有钮祜禄氏、赫舍里氏、博尔济吉特氏三家,连佟家都没资格。 秘密立储…… 当真是个好办法! 皇上觉得不错,其他人又人人都觉得自己有机会。 当下,大家都同意了此事,约定皇上驾崩后,就以正大光明牌匾上的密旨为皇上传位遗旨,确立新君。 等小林子绘声绘色的告诉云果这事后,云果嘴角上扬。 她秘密派人去联系上了庄亲王,许诺胤�T继位后,庄亲王立下世子之事,让他在皇上面前说了秘密立储的主意。 秘密立储是个好主意,但能向皇上进言而不让皇上起疑的人却不多,能和云果合作的人,更不多,不过还好有合适的人选。 庄亲王有需求,身份有够,是最佳人选。 对于庄亲王而言,不过是一句话而已,而且他并没有建议皇上立谁为储君,相反作为第一个提出「秘密立储」的人,新帝因此而登基的话,那可要呈庄亲王一个情。 哪怕不是六阿哥胤�T继位,三阿哥胤祉上位也要卖庄亲王一个面子。 没错,其实到现在云果也没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胤�T能上位,皇上现在的心思,她实在是捉摸不透,只能学上辈子的德妃乌雅氏那样,本分老实,努力不被任何人抓到把柄。 然而上辈子雍正上位后对八爷党的清洗,自己儿子那凄惨的下场,云果根本无法忘怀。 所以提出「秘密立储」不是为了帮皇上度过这个难关,不然让他在头疼。而是为了自己母子的未来。 如果皇上意属胤�T还好,胤�T是新帝,自然什么事情都好,不好也会变得好起来。 但如果皇上意属的是三阿哥胤祉,那云果就要为自己母子几人考虑一条后路了。 和赫舍里氏一族不一样,其实云果和荣妃两辈子都没什么交集也没什么仇恨。 荣妃在康熙十六年生下三阿哥胤祉后,就失宠了,而云果在这之后才开始崭露头角,两人之间没冲突。 三阿哥胤祉和六阿哥胤�T相差四岁,从读书到上朝议政办理差事,也没什么冲突。 最多就是之前有些时候皇上不干人事,一个工程让N多位阿哥主管,有中下一人就是平白无故来捞功劳的感觉,不过这些事情最后最大的功劳都被皇上硬分给废太子胤�i,两人之间也没结仇。 这辈子胤�T不是拉起了半个朝堂的八爷党魁首,而是和三阿哥胤祉一样都是那中看上去有资格,但实际上在高官这个层面上有些拿不出手的皇子,不会遭人忌惮。 所以云果觉得,如果就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即便是三阿哥胤祉上位,因为她儿子多,会对他们母子进行一些防备,可也得不到像上辈子的雍正那样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这两者可是有差别的,前者可以活命,而后者就是死路一条。 但如果云果什么都不做,就以现在的情况来看,皇上态度这么明显,暂时就要在他们两之间选储君,哪怕彼此之间没有什么争斗的想法,他们身后的人也会逼着他们向对方出手。 云果上辈子跟着惠妃,死后又跟在儿子胤�T身边,所以看得非常清楚,有些时候不是他们要争,而是被人的那些支撑着逼着他们去争。 想要杜绝这中事情,以云果的眼界,唯一的办法就是――秘密立储! 虽然秘密立储也无法避免兄弟之间的争斗,可这办法的好处就是,谁也不敢摆到明面上来了,像大阿哥胤�A那样光明正大怼着废太子胤�i干的事,绝对不可能发生,明面上绝对是大家都是亲兄弟。 只要明面上能维持住兄弟情深,那么很少人会轻易撕破,尤其是在你成为胜利者的情况下,轻易撕破很容易遗臭万年。 另外了,云果这么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避免自己儿子胤�T日后真继位,却搞得像上辈子的雍正那样被人怀疑得位不正的事情。 对于这事云果最有发言权。 首先,圣旨本身是没有半点问题的。 不然她的胤�T又不是傻子,但凡有半点问题,当场就会闹翻。那个时候地点在畅春园,闹翻还真有那么小几率成功。 其次,为什么会怀疑雍正得位不正了? 原因就在于宣读这个圣旨的来历。 上辈子皇上驾崩得非常突然,毕竟当时皇上身体不好浑身是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了,在康熙五十六年的时候,皇上就曾经双脚连路都走不了。 谁都觉得皇上会驾崩,可皇上依然了这么好几年,在驾崩之前还在为自己七十大寿做准备了。 因此谁也没有想到皇上会突然驾崩,以至于当时在皇上身边的人身份都不高,基本上都是奴才。 然后等所有人接到消息赶到畅春园的时候,就看见隆科多捧着皇上的遗旨,等众人来齐后,进行宣读,结果就是雍正继位。 圣旨本身没有半点问题,但有问题是隆科多宣读的圣旨,到底是不是皇上驾崩前留下的遗旨。 这道圣旨的来历,从某中程度上讲,是有些让人生疑的。 这里要说一点,当时大家并没有怀疑隆科多伪造圣旨,因为皇上驾崩得太突然了,他不可能时时刻刻的揣着假圣旨准备偷梁换柱,万一一个不小心被发现,那就是抄家大罪。 外戚和皇位搅合在一起,恐怕皇上再偏心佟家,也不可能不处置。 毕竟历史上可是有一个成功篡国的王莽在。 而且皇上当时那一个月住在畅春园,隆科多一直在畅春园当职,皇上一驾崩,听到消息后,他就立马赶到皇上遗体面前,并不是从紫禁城赶到畅春园的。 当时皇上身边虽然没有上的了台面的重要人物,可皇上身边伺候的奴才也不少,众目睽睽之下,隆科多怎么偷梁换柱呀! 那既然如此,还为什么会传出怀疑雍正得位不正的流言来了? 因为大家怀疑的是梁九功! 作者有话要说:PS:有小天使问,为什么要帮康熙,那是因为你们知道我是亲妈,不会虐主,胤�T肯定登基是新皇。 可云果不知道呀,历史上康熙晚年不也抬起十四阿哥胤祯和雍正打擂台嘛,站在她的角度,她必须要考虑事情最坏的时候该怎么办。 === 第335章 篡位学说 皇上驾崩前身边的奴才是不少,可都归梁九功管。而众所周知,梁九功这人呀比魏珠胆子要大得多,他不但和一些朝臣有交结,还和一些皇子也有勾结,无论是雍正还是胤�T都对其进行收买过,而且梁九功还都将银子收下了。 真正皇上驾崩的时间,他身边是没有大臣守着的,就几个奴才。 哪怕就是来的最快的隆科多,接到消息后,从畅春园的其他地方赶到皇上的屋子,在怎么样也需要几分钟的时间。 而这几分钟的时间,以传位这种大事的角度上讲,是空白的,只有梁九功等奴才的话,却并没有重量级的证人。 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梁九功当时是可以将遗旨偷梁换柱,时间也充裕,他也压得住当时皇上身边的那些奴才。 再加上雍正登基后,刚刚办完皇上的丧礼,立马梁九功就被「自缢」,时间上太过巧合,实在是让人生疑,怀疑是不是雍正行灭口之事。 再加上其他人的推波助澜,以及很多人的不甘,这才有雍正得位不正的流言蜚语传出。 不过其实当时,这真的只是流言蜚语而已,伤不了雍正分毫,连胤�T等人也都认命了。 只是怎么说了,他们是认命了,还要雍正能放过他们呀!可惜雍正没有放过他们,那既然你不放过我,那我自然就直接放飞自我了,不讲什么规矩潜规则这一套了。虽然我没有逼宫造反的能力,可恶心你,总是可以办到的。 于是乎,等德妃乌雅氏在雍正登基不到半年就薨逝,更是让胤�T等人如获至宝,大肆向民间宣扬雍正是篡位,弑父弑残害兄弟。 反正你也不让我活了,我当然也不管什么了,左右就是死路一条,那还不如死前爽快一把! 而民间了,也有不少内心反清的人存在,这些人连太后下嫁都编造得出来,更何况现在是京城内部放出来的大新闻,当然是必须要记载在野史上,大书特书,在后世成为雍正篡位说的有利证据。 然后了,众所周知,雍正在解决完八爷党、年羹尧和隆科多后,就开始了自己抄家生涯,后面又是推行摊丁入亩的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看上去雍正的种种政策上上下下的人全部都得罪了,事实上抄家只是得罪了当事人,可当事人绝大多数都被雍正咔嚓掉了,哪有什么能力报复雍正。 雍正的政策只有摊丁入亩的政策得罪了人,而且只得罪了那些民间汉人的地主阶级,连八旗都没有得罪,甚至于八旗还非常支持,所以这摊丁入亩的政策才能顺利的推行下去。 而这些地主阶级正好是那些自以为有才却无施展空间「才子」的资助者,也有人自己也是读书人。 这些人了,就和胤�T一个想法,我肯定害不死你,可我有一支笔,恶也要恶心死你,于是乎雍正篡位的流言蜚语经过这些人的加工,流传得越来越广,越来越像是那么一回事。 后世,更有大手指,写出一部大爆的《雍正王朝》,整出一个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雍正在药碗里下毒死康熙,这事变得越发深入人心。 以至于不少人长大后,深觉自己被骗,来了一波洗白雍正的风潮。 其实,谁都没错,谁都有错。 雍正成功了,扫除了集权于手的妨碍。胤�T也成功了,让雍正遗臭万年,至今「雍正篡位说」依然被人津津乐道深信不疑。 而历史上皇帝斗倒权臣的,有。同样权臣废掉皇帝的,也有。 这种事情,其实一直都没有什么对错可言,只有胜利者和失败者而已。 如果这辈子如上辈子那样,云果估计胤�T上位后,八成还是会遭遇如此情况,因为自古「阴谋论」就是所有人茶余饭后都爱看的戏码。 胤�T在怎么优秀,也改不了一件事――他不是皇上的长子和嫡子。 这事就是胤�T的一个天然的缺陷,而且他也的确没有完美无缺到,没有一点缺陷,能够让人找不到攻击的地方。 哪怕没有三阿哥胤祉,哪怕有清晰明了的继位过程,恐怕后世人也会认为最后的大赢家云果母子不是什么好人。 一如上辈子的德妃乌雅氏和雍正。 所以,秘密立储最好,能够较为圆满的解决这事。 至于那些「阴谋论」爱好者,随便他们去吧,反正云果也听不见看不见他们的话。 除此之外,云果还有一个算计,那就是增加皇太后的地位。 现在这种情况,云果一是码不准皇上中意哪位阿哥成为储君,二是码不准皇上到底会在什么时候病逝。 瞧皇上现在的身体情况,自然要比上辈子这个时候严重多了,说不一定撑不到康熙六十一年就要驾崩。 而皇太后是在康熙五十六年冬才薨逝的,离现在足有八年时间,皇上现在能不能撑八年,云果也码不准。 如果皇上驾崩在皇太后前面,那皇太后的身份可就非常有用了。 哪怕如今这位皇太后平时不怎么管事,可真到了那个时候,也得如孝庄皇后辅佐皇上一般,站出来,给新帝站场子。 可以说,如果上辈子皇上驾崩的时候,皇太后还在,皇太后站出来给雍正站场子,就不会有那么多「大戏」上演了。 什么宜妃跪在新皇生母德妃乌雅氏前面,什么新皇生母德妃乌雅氏不受太后之位…… 这种事情那是必然通通没有,因为皇太后是有资格训斥这些人的,她的站台就是新皇最大的大义。 可在云果心里,这还不够,胤�T是新皇当然无所谓。可如果是三阿哥胤祉继位的话,皇太后这份量还不够,不够在新皇那里保住他们母子,甚至于三胞胎都保不住。 那么怎么增加皇太后的地位,但又不会让皇太后权利过大,可能坑到自己儿子了? 资源群📌微: j*i*07*01i 云果左思右想下,就想到了增加皇太后的大义。 大义这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遇见厚脸皮的人根本没有半点作用,可有些时候又非常管用。 这种事情,还有比拥立之功更大的大义吗? 没有! 所以云果让庄亲王提议,放在正大光明牌匾上装着密旨的锦盒的钥匙,一把交给爱新觉罗家的族长,一把交给皇太后。 到时候无论那位皇子继位,都得呈族长和皇太后的情。 而自古以来,无论是民间、勋贵、世家、皇宫里,继承人的事情,一般都是和族长、母亲商量决定。 这个提议并不出格,很符合现情。 同时也避免,上述上辈子皇上驾崩时的情况,让人怀疑那遗旨到底是不是真的,有没有被人偷梁换柱。 乾清宫龙椅正上方的牌匾,这个地方非常安全,时时刻刻都有人守卫着,那些护卫的立场可各不相同,不存在被人偷梁换柱的事情发生。 更何况钥匙不在皇上身边,而是分别在皇太后和宫外爱新觉罗家族长那里,就更不可能有临时被人掉包的可能性,毕竟自古以来宗室族长和皇太后外戚都是对立着的。 可以说,秘密立储,留给那些有野心但没圣宠的皇子,唯一的一条路就是――逼宫造反。 有李二这个前辈在

相关推荐: 神秘复苏:鬼戏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交流_御书屋   恶蛟的新娘(1v2)   猛兽博物馆   婚里婚外   顾氏女前传   红豆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