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乳头慢慢变硬 > 第54章

第54章

了三个大粽子,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去了宁寿宫。 早就有人前去报信,云果到的时候,皇太后正坐在火炕上望眼欲穿,见云果来了,连忙免礼。 然后迫不及待的从奶娘手里接过一个襁褓,接开挡风的面纱,低头定眼一看,一张玉白可爱的小脸印入双眸,小脸上浮现出两朵红晕,真睡得香甜。 “这是小几?”皇太后头也不抬的问道。 一起跟过来挨在皇太后身边的六阿哥闻言连忙说道:“皇玛嬷这是八弟。”说着又指了指一旁被奶娘抱着的两个襁褓“这是九弟,这是十弟。” 皇太后闻言抬头看了看被奶娘抱着的九阿哥和十阿哥一眼,奇道:“额鲁认得出来?”她怎么瞧着三个孩子长得都差不多了。 “八弟最喜欢穿宝蓝色的衣服,九弟最喜欢穿水蓝色的衣服,十弟最喜欢穿碧蓝色的衣服,我一眼就能认出来。”六阿哥得意洋洋的仰着小脑袋说道。 皇太后顿时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这是懿嫔为了防止三胞胎被人认不出来故意个他们穿颜色不一样的衣服。 不过皇太后也没戳穿,笑着对六阿哥说道:“额鲁真厉害,皇玛嬷就认不出来。” “皇玛嬷以后多见见弟弟们就能认出来了。”六阿哥还不知道三胞胎会被留在宁寿宫被皇太后抚养的事情。 一直到下午离开宁寿宫,被额捏抱着坐在轿撵上的时候,六阿哥才问道:“额捏,八弟他们不和我们一起回去吗?” 云果眸子中浮现出不舍之色,但很快就坚定起来,抱着六阿哥说道:“你皇玛嬷一个人在宁寿宫太寂寞了,八弟他们在宁寿宫陪着皇玛嬷。” 六阿哥点点头,没有再问。 三岁在皇宫也不小了,很多事情六阿哥虽然不懂,但也知道不能问、不能闹、不能做。 作者有话要说:PS:皇太子背了一个大锅~ = 第152章 奏请封妃 三胞胎虽然还小,吃了就睡睡醒了就吃,可猛然之间不在了,别说六阿哥了,就是有心理准备的云果也不习惯。 毕竟这不是少三胞胎的事情,而是之前伺候三胞胎的奶娘宫女们都一并去了宁寿宫,猛然那么多人不在了,云果顿时感觉冷清了不少。 云果将三胞胎留在宁寿宫的事情,根本就瞒不住人,聪明人脑子一转就知道云果打着什么主意。 羡慕有,嫉妒有,不屑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当然更多! 宜嫔听到此事后,愣了愣,随后有些懊悔,她怎么之前就没有想到这一招了! 别看她现在两子傍身,而且两个儿子瞧着都挺健康的,那是别人不知道宜嫔为此花费了多大的精力和人手,她几乎将所有的一切都放在了两个儿子身上。 尤其是在怀七阿哥的那一段时间,真的可谓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连白头发都有了,要知道她才二十出头了。 要是早知道皇太后有这心思,无论是四阿哥还是七阿哥,宜嫔都舍得将其中一个交给皇太后抚养。 宜嫔从来都不是优柔寡断愚蠢之辈,她有当机立断的机敏。 而且在宜嫔看来,这事是恩典。 只是之前皇太后之前一直没有表现出这意思来,而太皇太后那边,有慧妃和庶妃博尔济吉特氏的存在,对于后宫嫔妃而言讨好太皇太后是一回事,真心依附太皇太后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有些可惜皇太后已经抱养了三胞胎,一时半会儿不会抱养其他皇子,不然宜嫔真有将自己儿子送出去一个的想法。 不止宜嫔在懊悔,荣嫔和惠嫔也是,两人都有儿子,而且曾经都不止一个儿子。 要是早想到这招,是不是自己的儿子就不用夭折了? 在她们看来,懿嫔这不是将孩子交给皇太后抚养,而是将孩子送给了太皇太后,以太皇太后的本事,在后宫保住一个孩子平安长大肯定没问题。 至于背后说嘴恰柠檬,不过是无能狂怒而已。 然而这些人都猜错了。 要说这事反应最强烈竟然要数太皇太后,因为这事在这之前皇太后根本就没有和她说过,等大家都知道了太皇太后才知道。 现在事情已经尘埃落定,皇上同意了,懿嫔自己愿意,皇太后也欣然接受,她当然不可能这个时候站出来说,不行,皇太后不能抚养三胞胎。 那样皇上那里且不说,皇太后和懿嫔肯定会恨上自己的。 太皇太后虽然现在没掌权,可后宫里的一举一动她知道得清清楚楚,懿嫔打着什么主意,太皇太后哪里能猜不到,不就是自己护不住四个儿子平安长大,所以想要找一个外援。 而皇太后了,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双方自然是一拍即合。 “主子?”苏麻喇有些担忧的看着接到消息后就一直沉默着的太皇太后。 让她说这事算是双赢皆大欢喜的事情,可这种双赢却不是太皇太后想要看见的,苏麻喇对太皇太后的心思一清二楚,再则太皇太后前面执掌后宫说一不二惯了,皇太后猛然来这么一出自作主张,太皇太后当然会不喜。 “主子,让奴才说这事也不是什么坏事。”一旁的嬷嬷胡日乌斯笑着说道:“主子,皇太后抚养了八阿哥、九阿哥和十阿哥,三位阿哥,未来您说科尔沁会不会再出一位皇子嫡福晋?再则奴才瞧着懿嫔倒是一位有心人。” 太皇太后闻言双眸微微一亮,皇上虽然没有明说可他的态度摆在那里,谁都不傻,谁都猜得出来。 其实太皇太后心里也知道自己是拗不过皇上的,可总是会抱有那么一丝幻想。 而且人老了总是会想着以前的事情,夫家已经到顶,太皇太后不念想着娘家蒙古科尔沁还能念想什么? 这话让太皇太后冷峻的表情稍缓“本宫就怕因为这事会碍着格根塔娜的前程。” 虽然有些对不起皇太后,可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再多一次也无所谓。 怕也是如此,皇太后才会玩先斩后奏。 “主子,格根塔娜格格那里有皇后了,左右钮祜禄氏还有一位嫡出的格格待字闺中。”不怕皇后不尽心。 “也是……”反正这事她是不可能出面的,如今也只能看皇后的手段。 皇后误会了皇上的举动,所以加快了自己的动作。 打着商量过年大庆的旗号,几天后,皇后将皇上请到了翊坤宫。 用过晚膳,两人开始说起正事来,先说了过年的事情,等。 说完后,正戏才开场,皇后直接递给了皇上奏请大封后宫的折子。 因为此时已经说了差不多大半年了,琉球也已经收复,皇后此时在私底下递折子,皇上并不意外,这也不算逼宫,因为皇后并不是正式走官方流程。 皇上接过来一看,顿时就大吃一惊。 皇后倒是大方,五妃填满了,九嫔也补了三人。 五妃分别是:庶妃博尔济吉特氏、荣嫔、惠嫔、宜嫔和懿嫔。 提拔庶妃赫舍里氏、庶妃郭络罗氏、庶妃佟氏为嫔。 再下面就是贵人、常在、答应,后宫几乎人人都没有落下。 嗯,说是几乎,那是因为就有人落下了。 谁呀! 元后的亲妹妹,小赫舍里氏。 考虑到元后和继后之间的恩恩怨怨,皇后也是人,也有感情也会愤怒记恨,这点可以忽略不计。 至于端嫔,她现在无宠无子,而且已经是嫔位了,位分不变已经算是恩典。 这么一份请封的奏折,怎么看都觉得皇后够大方。 尤其是有前面元后十年不让后宫晋一人做对比。 只是,皇后太大方了,大方得让皇上都有些心惊,因为这份名单他并不满意。 “宜嫔封妃倒还合适,可郭络罗庶妃封嫔,太过了。”皇上先从简单的开始说。 对于皇上要说什么说辞,皇后早就在心里想好了,闻言只微微笑着说道:“皇上,郭络罗妹妹为您诞下了一子一女,于皇家有功,怎么能因为有了宜嫔就不赏了。再则,妾敢问皇上,若郭络罗妹妹因此不能封嫔,那何人有资格封嫔?” 说着皇后带着几分为皇上着想的表情看向皇上说道:“皇上,太宗皇帝后宫,同一家族的人在高位分的也不止一两个,此举并不算开先例。再则,妾是为了皇上着想,佟妹妹是您的亲表妹,总不好是一个庶妃身份,说起来还不知道别人怎么想了,可若是她能封嫔,为您生了一子一女的郭络罗妹妹却不能,这岂不是让人说您偏心、不公,会让人寒心的。” 额…… 面对如此「为他着想」的皇后,皇上还真说不出来他不信让小佟氏封嫔,让她一直是庶妃的话。 皇上提拔佟家,偏心佟家。 在众人眼里是羡慕嫉妒恨,可又。 是人之常情,情理之中,应有之事。 皇上连自己的外祖家都不偏心都不给好处,能指望他对无亲无故的人委以重任给好处吗? 别说什么公平公正,人是感情生物,很容易遭受情感影响,所以是绝对做不到绝对的公平公正。 对于臣子而言,肯定是希望看见自己伺候的皇帝有情有义,而非绝对公正的冷清冷心。 谁还没个幻想? 万一,万一皇上眼瘸了心歪了,偏心到自己头上了~ 岂不是会大赚特赚。 面对皇后的目光,皇上有些不自在,岔开了话题“那赫舍里氏?”为什么是庶妃赫舍里氏,而不是小赫舍里氏? “皇上长次有序,赫舍里妹妹比小赫舍里妹妹年长,入宫资历也更深一些。皇上是得顾及一下皇太子的颜面,可也要考虑一下后宫秩序,妾以为她担当得起嫔位。”皇后意味深长的说道。 说皇后不是在故意针对小赫舍里氏,骗谁了? 可皇后这话也有理,长次有序才是长存之道,后宫不能再乱下去。 想起有关元后的流言蜚语,皇上的双眸暗了暗。 有些事情未必是流言蜚语。 没说同意还是不同意,皇上再一次岔开话题,问起了他心里最关心的问题:“荣嫔、惠嫔、宜嫔和懿嫔生子有功,册封为妃,也算理所当然,朕没有什么意见,可格根塔娜了?” 为什么要册封她为妃,而且看着还是五妃之首。 皇上觉得皇后应该是明白他对于蒙古科尔沁的忌惮,这点可以从慧妃死后才被追封为妃,庶妃博尔济吉特氏在皇上第一次大封后宫后依然还是庶妃可以看得出来。 另外了,其实皇上后宫不止庶妃博尔济吉特氏一个蒙古嫔妃,还有其他部落的。只是蒙古科尔沁都没封,其他蒙古嫔妃自然更没有资格。 但皇上是不愿意让蒙古科尔沁女人占据高位。 于是这事就成为了一个死结。 看上去好像皇上不见待蒙古嫔妃一般。 其实压根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却不料皇后更为吃惊的看向皇上“皇上不准备册封格根塔娜妹妹为妃,难不成是打算册封她为贵妃?” 作者有话要说:PS:我家皇后就是那么大方~ == 第153章 敢问皇上 皇上直勾勾看着皇后。 皇后这是以退为进? 老实说第一眼看见折子上面写着的内容的时候,皇上是吃了一惊,也没多想什么,主要是和元后对比太强烈,让皇上忽视了一些问题。 可这会儿听了皇后的话,皇上又不是傻子,一下子就明白过了了很多事情。 难怪,之前太皇太后竟然会为钮祜禄氏说情,还将安亲王嫡女指给阿灵阿。 单看那事皇上没怀疑什么,只是心里觉得有些不对,现在皇后来这么一出,皇上哪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合着这是两人私底下达成了交易。 恼怒自然是有,不过皇上暂时还没有露出来,这么多年的皇帝生涯,皇上别的可能没有学会,喜怒不形于色还是学会了的。 皇后从来就没有想过要瞒过人,她现在的一切手段都是正大光明的阳谋,没有什么见不得人,或者是怕被人知道的。 她也不怕还是知道她和太皇太后私底下的交易,当年赫舍里氏一族和太皇太后私底下达成的协议还少了吗? 说句不客气的话,元后那位子,当年都是索尼和太皇太后私底下达成了协议,才被元后坐上去的。 不然,不管怎么选秀,不管拿什么条例出来,她远比元后出色得多。 所以呀,这世界不怕有规则,就怕没有规则。 至于以进为退,不需要。 因为阳谋就是堂堂正正,让人明知道,也得跳进去。 不等皇上开口,皇后迎上皇上的目光,开口道:“妾自然明白皇上的心意,只是……皇上应该知道今年入冬太皇太后的旧疾又犯了,妾询问过赵太医太皇太后的凤体如何,赵太医却支支吾吾,皇上您应该明白太医院太医的德性。 妾斗胆,敢问皇上一句,若太皇太后在日薄西山之际,当着所有人的面让皇上善待格根塔娜妹妹,让您册封她为妃,您当如何?” 不等皇上回答,皇后又开口道:“到时候不单单是您难堪,妾这个皇后也没脸见人了。” 这种事情有可能发生吗? 非常有可能! 这是长久以来科尔沁的行事,给人的印象。 科尔沁真牛逼吗? 可能有那么一点战斗力,毕竟真没战斗力。 就不可能在草原上活下来,草原讲究弱肉强食。 但在大清的建国历史上,科尔沁可是一直都被大清吊着打,打得科尔沁只能求饶送女儿来大清联姻。 说好听点是联姻,说难听一些就是卖女保平安。 所以在科尔沁没有真正依附大清之前,那些嫁进来的女子,一个也没有怀孕,连个女儿都没有。 包括看上去风光无限的太宗在世时唯一的皇后哲哲,在那十年里她也从未怀孕。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明白,为什么当年皇太极去世后,作为中宫皇后的哲哲没有直接说让福临继承皇位,而是说她没有听见皇太极立谁为新帝,让当时的宗室推举新皇。 这里面是有多尔衮三兄弟势大,以及皇太极长子豪格手握两旗,并且福临年幼等等原因。 可最重要的,还是哲哲和当年太祖大妃阿巴亥一样,都是作为战败方联姻嫁进来的,从侧妃扶正,在手握军队的宗室面前没有真正中宫皇后的威严,她没有能力一言堂,也不敢一言堂。 再说一个很多人都可能忽视的事情。 科尔沁当年和大清联姻,谁知道他们是怎么联的吗? 套路就是广撒网。 去数数当年大清宗室的后院,但凡是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后院都有科尔沁的格格,或是侧福晋,或是继福晋,从太祖努尔哈赤到豪格一个不漏。 可以说当年哪怕不是皇太极登基,皇后不是哲哲,科尔沁在大清依然能有高过蒙古其他部落的地位。 这种办法不能说不好,但总给人一种上不得台面的感觉。 更重要是就算科尔沁真反了大清,现在大清也不怕它。 科尔沁和京城之间不单单隔着几座大山和长城,还隔着很多部落,这些部落里也有大清的铁杆,要打进来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定的。 科尔沁离大清直属最近的地方是奉天,那地方向来都是军事重镇,没那么好攻克。 将门出身的皇后从小听阿玛嫡额捏说这些,对太皇太后远没有像皇上那样忌惮和慎重。 可太皇太后毕竟是太皇太后,辈分足够高。 要是真来这么一出,皇上哪怕就是觉得是吃了狗屎一般,也得咬牙吞进去。 到时候五妃已满,只有贵妃有空位,至于嫔位,那是对科尔沁赤裸裸的羞辱,皇上再觉得恶心理智也不会让他那么做。 所以才有了前面皇后那句话。 皇上听了皇后的话,脸色顿时就黑了起来,以太皇太后之前的态度,这种事情非常有可能发生。 “妾在斗胆问皇上一句,您前面遣郎谈、彭春侦察雅克萨情形派宁古塔将军与之对垒,是准备和俄国开战吧。 皇上压着格根塔娜妹妹的位分,在今年大选之前,后宫甚至于只有这么一位蒙古出生的嫔妃。 您是想要看着蒙古部落投靠俄国背后刺大清一刀,还是想要蒙古部落和大清面和心不和出工不出力?”皇后直勾勾的看着皇上说道。 后宫不得干政? 开什么玩笑! 太皇太后还没死了。 皇上哪里敢说这话。 哪怕就是想,也不能说出来,那会造成政治动荡的。 毕竟皇上当年是怎么继位的,大家都心知肚明,才二十几年了,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死。皇上对一手提拔他的太皇太后如此冷情,让别人怎么看怎么想? 而且太皇太后的影响力还是有的。皇上只要敢说那话,朝堂局势肯定会乱上一阵,至于会不会导致整个大清凉凉,就要看皇上的手段了。 所以别看皇上压着格根塔娜的位分,可对科尔沁部落却是连连施恩,年年给厚赏。甚至于还露出风声,说他准备将自己的女儿指给科尔沁。 至于皇后,娘家给了她足够多的底气,皇后的身份也让她有资格插手这些事情。 先帝的两任皇后那是特例,前面的无论是太祖皇后富察衮代、阿巴亥还是太宗皇后哲哲,可都议论过朝政的,太皇太后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在现在这个时间点,皇后是有资格说朝政。 见皇上不说话,皇后继续说道:“妾再问皇上,若格根塔娜妹妹不封妃,那五妃之首,皇上意属何人?贵妃妹妹一向娇弱,若妾突然有个什么小恙,就要底下的五妃接手宫务,确保皇宫不乱。 皇太子已立,万万没有轻易动摇之理,惠嫔、宜嫔当不得五妃之首,懿嫔身份太低同样也担不起,至于荣嫔,皇上觉得荣嫔合适?” 在元后活着的时候,儿子生一个死一个的荣嫔合适? 所以五妃之首,以后宫现。 在的嫔妃来看,只有两个人担得起。 一是庶妃博尔济吉特氏,二是小赫舍里氏。 这两人,皇后会偏向谁,答案不言而喻。 哪怕没有和太皇太后合谋,皇后也会偏向庶妃博尔济吉特氏。 其实小佟氏从身份上讲也合适,可她姐姐已经是贵妃了,而且还没死,她要是五妃之首,就太过了,佟家姐妹绝对会被群起而攻之。 皇上可以偏心,但也必须有度。 不然,被触及到利益的人,会干出什么事情来,谁知道了。 造反、清君侧、被迫让位……什么事情历史上都出现过。 皇上沉默不语,皇后问的这三件事,都太有理有据了――只是,二十几年的心理阴影哪有那么容易除去的。 这个时候皇后软了语气“皇上是妾的夫君,妾不敢说没有半点私心,可妾一直都为皇上您在做考虑。妾知道格根塔娜妹妹不讨皇上喜欢,可那事之后,妾瞧着格根塔娜妹妹谨言慎行倒是十分规矩,倒也算懂事听话。” 皇上看向皇后,他总觉得皇后这话,是话里有话。 果然…… “懂事听话规矩,后宫才能安宁,总比心比天高来的好。”皇后迎着皇上的目光意味深长的说道。 皇上一瞬间品出来了皇后话里的意思,这不就是说格根塔娜――够蠢。 之前的那件事,无论是不是格根塔娜安排的,都能说明她够蠢。 是她安排的,假传圣旨也敢在皇宫里做,格根塔娜如何不蠢。 要是不是她安排的,而是身边奴才故意所为,连自己身边的奴才都管教不了,格根塔娜如何不蠢? 换句话说,皇后的意思就是抬个蠢货上去堵住太皇太后和蒙古所有人的嘴,免的日后来一个精明的,或者是像太皇太后那样能隐忍的。 这倒是让皇上微微有些心动,毕竟现在大清是不可能完全摆脱蒙古,北方俄国正虎视眈眈,还有草原上某些不安分的野心家,大清需要蒙古的力量。 对于蒙古肯定是要加恩拉拢的,一个公主下嫁和册封一个后宫嫔妃,那意义是完全不一样,以前因为心理阴影皇上从来没有考虑过册封蒙古嫔妃,现在听皇后这么一说,似乎也不是不可以。 作者有话要说:PS:不知道我写 清楚没有,科尔沁其实并不厉害,只是看上去是整个蒙古部落的代言人而已。 其实大清在平三藩之后,科尔沁的地位就直线下降,已经不是特别迫切的需要亲大清的蒙古部落稳住整个大后方。 安抚蒙古,皇上现在完全可以纳其他部落的蒙古嫔妃,或者是下嫁公主。 == 虽然历史上太皇太后并没有为庶妃博尔济吉特氏求位分,但是以科尔沁和太皇太后之前的举动来说,我这个推测并不为过,这种事情很有可能发生,到时候除了封贵妃,康熙还有什么选择? = 不要说因此会厌恶什么的,康熙之前的态度那么明显,太皇太后不会看不出来。 还是那句话,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科尔沁出了一个贵妃,至少能唬住蒙古那些天高皇帝远的人,为科尔沁在草原上争取更大的利益。 日更新📌微: 𝗷𝗶𝟬𝟳𝟬𝟭𝗶 = 所以我一直觉得康熙对科尔沁的忌惮,完全是太皇太后在他小时候玩的那一出,让康熙有了心理阴影,以至于后面一直如临大敌,其实现在皇上完全不用忌惮科尔沁。 因为皇太子已立,就算科尔沁有子,太皇太后也老了,七十多岁了,没几年可活了,能有屁个威胁。 = 另外小天使们不要用乾隆后面的清朝规矩来看清初,乾隆是一个非常自私自利的人,他立下的很多规矩都是限制压制别人,无论男女。 所以很多事情清初和后面完全不一样,至少在太皇太后活着的时候,后宫不得干政是一句笑话。 = 第154章 点醒迷障 虽然有些心动,但皇上还是没有直接给皇后答复,没有说同意也没有说不同意,不过那折子第二天皇上却拿走了。 从翊坤宫回到乾清宫,处理完几件重要的事后,皇上就开始思索皇后的提议。 关于太皇太后身体情况,皇上当然不可能知道得一清二楚,不过赵太医虽然是太皇太后的心腹也不会轻易向外人吐露太皇太后的身体情况,但作为杏林世家出身的他,自然精通明哲保身之道,给了皇上和皇后好几次暗示。 暗示太皇太后怕是寿命将近,所以太皇太后要是突然薨了,别迁怒他,他是大夫不是神仙,能从阎王爷那里抢命。 当然确切太皇太后什么时候死,赵太医也说不好,不过从脉象来看太皇太后的身体情况已经到了最后,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突然去世。 只是太皇太后一日不死,皇上心里对她的忌惮就一日不会消除。 封,还是不封? 皇后给出封妃的理由很全面和正当,虽然其中是掺杂着私心,但总体而言也是为了自己着想。 而且虽然皇后有私心,但她出手打压的也只是小赫舍里氏一人而已,在大局上皇后还是非常周全的,哪怕对赫舍里氏一族有恨有怨,为了皇太子和他的脸面,依然提议让庶妃赫舍里氏封嫔。 这样的小心思,皇上并不反感,而且从他内心角度上讲,他其实也担心小赫舍里氏坐上高位后会学元后那样,所以对于要不要给小赫舍里氏高位分,皇上心里其实也是非常犹豫的,并且偏向于不给小赫舍里氏高位分。 虽然没有明说,皇上也从来没在外人面前表露出来,更没有私底下派人去查证,但他心里是觉得元后当年在世的时候有谋害他子嗣的重大嫌疑。 只是人都死了,他现在子嗣也多了起来,就没有再去多计较已经过去了的事情。 至于皇后和太皇太后的交易,皇上刚刚反应过来的时候的确是有几分恼怒,可冷静下来后,又释然了。 皇后如此,皇上才会觉得皇后真实。 所谓“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皇后要是真无半点私心,对自己娘家。 也冷漠无比大公无私,皇上反而会觉得皇后不可信,觉得她冷心冷面,靠不住,必须要防一手。 这个道理,就和皇上各种加恩佟家,众人虽然羡慕,可却没人跳出来反对一样。 你连你最亲密的家人都铁面无私,更何况别人? 官场、皇宫、上层都是讲究利益的,没有利益谁会拥护你支持你,甚至于还有串联起来推翻你。 谁都不是傻子,有些事情是很显而易见能让人看得出来的。 先帝后宫,虽然两任皇后都是科尔沁出身,可太皇太后还是让先帝纳了钮祜禄氏、董鄂氏、佟氏、石氏等人,其实并没有传说中的蒙古吃独食。 而且所谓的蒙古嫔妃占据了先帝后宫高位分,这个说法也是不对的。 因为除了皇太后、废后静妃和董鄂妃外,先帝就没有册封过其他嫔妃,其他人包括皇太后的亲妹妹在内,在先帝时代都是庶妃身份,谈不上谁比谁地位高。 可到了皇上这里,前面二十年后宫就只有科尔沁出身的一位蒙古嫔妃。另外一位,还是今年在皇后的意属下才被选入后宫的。 老实说,皇上对蒙古嫔妃这事上,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看,从整体大局来说皇上做得有些过,有些矫枉过正。 以前从来没人提点皇上这事,无论是元后、宗室还是满朝文武,都有自己的私心,而且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满人,自然是希望满人上位,后宫都是满人。 而太皇太后那边,太皇太后偏心的只是科尔沁而已,并非整个蒙古,自然也不会提让皇上纳其他部落的蒙古嫔妃的事情。 很多事情,没有人提出来,就会被人下意识的忽略。 这就导致,现在皇上被皇后一下子点醒后,发现事情和他记忆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别说整个蒙古,就是科尔沁也不是铁板一块,甚至于在内部之间还相互看不顺眼。至于整个蒙古,那更是错综复杂。 单看蒙古一个部落,没一个能威胁到大清,大清完全可以一只手吊打。 可这代表着蒙古不重要吗? 并非如此,满人相对于汉人而言实在是太少了,相比起汉人,满人更愿意相信蒙古人一些,所以无论是统治中原还是预防草原上出现一个“努尔哈赤”或者是「铁木真」,大清都需要拉拢蒙古、麻痹蒙古、分化蒙古。 和蒙古联姻对于大清来说很有必要,但这其中也是有说法的。 现在和大清搅得最深的蒙古势力,无疑当属科尔沁,尤其是在太皇太后还没薨逝的情况下。 再加上当年皇上登基的事情,无论如何,大清想要拉拢蒙古,在皇上这一朝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科尔沁。 道理就和之前一样,你对一手捧你上位的科尔沁都各种打压不给好处,别人怎么可能相信你对自己的拉拢,而且还天高皇帝远的又没有日日夜夜待在一起彼此之间知根知底,恐怕绝大多数都会好处收了却会在暗地里防备。 皇上想清楚这一点后,脸上露出一个自嘲的笑容来,嘲笑自己这些年来内心其实一直都没有跨过太皇太后这个女流之辈的坎,一直都没有走出当年的阴影。 别说太皇太后一直都没有那心,就算现在有废了他另立的心思,也不可能成功。 平三藩,让皇上大势已成。 太皇太后在平三藩的时候可不止一次说出弃了京城缩回盛京的话,皇上却一意孤行硬是要削藩。 这事上,皇上的做法并不能说绝对正确,可这个世界就是胜利者有理,皇上胜利了平了三藩,所以其他之前反对的人都是错误的。 在现在结果已定的情况下,你让八旗选择,你说他们会选择谁? 当然是选择让他们能继续留在中原享受花花世界美好的皇上了! 八旗,才是大清的根基。 蒙古从来都不是。 科尔沁更不是! 既然如此,那册封格根塔娜为妃,自然也可以。 至于其他人,皇上没什么意见。 荣嫔、惠嫔、宜嫔和懿嫔有生育之功,而庶妃郭络罗氏一子一女的确有资格封嫔,庶妃赫舍里氏那是皇太子的脸面。 至于小佟氏,皇后都主动了,那皇上还矫情推脱什么,虽然感情不然佟贵妃,可小佟氏也是皇上的表妹。 就是这排位上,皇上还要在想想。 虽然看上去都一样,可实际上讲还是有些细微

相关推荐: 交流_御书屋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树深时见鹿   开局成了二姐夫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红豆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