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住内心真实的感情,做出一副担忧的神色来。 真是辛苦…… 乾清宫请太医,太医肯定来的快。 太医来给皇上诊断,得出皇上伤心过度伤到心肺的结果,虽然暂时没有一命呜呼的危险,但也要好好养着,在怒火攻心或者是悲伤过度,恐怕…… 所有人都明白太医没有说出来的话,对此众人心思各异。 “那皇上什么时候能醒过来?”皇太后问道。 太医想了想后说道:“皇上晕倒,这是身子受不住,加上之前皇上本就乏睡,依微臣之见,服下药后,皇上可能深夜才会醒来。” 皇太后闻言松了一口气,皇上能醒来就好,如果皇上就这么去了,皇太后可镇不住场子。 随后皇太后连忙催促太医去开药方,抓药,煎药。 等太医退下后,云果才对皇太后说道:“太后娘娘,皇上要深夜才会醒来,妾见您有些疲倦,这里有妾和宣妃姐姐看着,您不必担心,不若回宁寿宫休息。要是皇上醒来,您却又倒下了,想来皇上也会不安的。” “懿妃妹妹所言甚是,您还是先回宁寿宫好好休息,这里有妾在了。”宣妃也是如此说道。 虽说到了皇太后这年纪,已经不必在避讳,可以当今天下的舆论来说,皇上也受不住皇太后在他床边守一天。 皇太后是年纪真上去了,虽说在皇上登基后日子过得十分不错,尤其是孝庄文皇后病逝后,日子更是过得舒心。 可到底年轻的时候,遇上了先帝那个「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两面人,更不巧的是,皇太后在先帝眼里就属于「恨之欲其死」的对象,早年虽说吃穿不愁,可精神上却受了太多折磨,身子一度不好。 这会儿年纪上去了,之前又担心皇上的情况,这会儿的确有些疲惫。 听了云果和宣妃的话,也就顺着梯子往下爬,叮嘱了云果宣妃和梁九功等人,要好好照顾皇上,要是发生了事立马派人来通知她后,才离开了乾清宫回到宁寿宫。 云果和宣妃的侍疾也非常轻松,就守在皇上身边就行,喂药之类的,太医和梁九功一手包办,根本用不着她们动手。 给皇上看病的太医,还是有本事的,刚刚点上灯没多久,皇上就醒了。 只是人还有些迷糊。 云果看见皇上苏醒过来,惊喜的说道:“皇上您醒了。” 随后转头对着一旁候着的奴才吩咐道:“快去请太医。” 然后又连忙低头问道:“皇上您感觉如何?渴不渴,要不要喝水?” 大半天的时间,足够云果将心态调整好,以最合适的姿态面对皇上。 皇上对云果的话无动于衷,只是愣愣看着云果,待看见云果脸上的表情由惊喜转为慌张后,皇上才十分诧异的开口问道:“你怎么在这里?” 云果听见皇上的问话,愣住了,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一旁的宣妃也愣住了,同样不好回答这个问题。 皇上现在的状态,她们两都不好说,皇上似乎是忘记了自己白天晕倒过去的事情,这是不是因为废太子胤�i病逝受到的刺激太大,所以才会如此。 如果自己如实回答了,会不会刺激到皇上,让皇上再一次的晕倒过去。 这事,云果和宣妃都不约而同的怂了,不敢做。 好在就在屋子里气氛逐渐尴尬的时候,太医来了。 第330章 处死胤�A 太医给皇上诊断后,对外说辞是:皇上猛然悲伤过度,怒火攻心,这才晕倒过去,并没有要命的病症,就是身体因此虚弱得用药和补品好好调理。 对此云果将信将疑,上辈子一废太子后,皇上的右手就已经有些不听使唤,有中风的前兆。 到了康熙五十六年冬皇太后病逝的时候,皇上的身体更是严重到,连双腿站起来走路,都没法走。现在接到废太子胤�i去逝的消息,就当真半点没事? 云果不信! 但当着众人和皇上的面,她自然不能表露出半分来,反而要和宣妃一样,露出一脸庆幸、高兴的表情来。 在太医给皇上诊脉的这段时间里,皇上也回忆起来了他晕倒前发生的事情,也大致猜到了云果和宣妃出现在这里的原因,等太医诊断后,皇上就开口道:“朕已无大碍,你们守了一天,辛苦了,回去好好休息吧。” “这……皇上,请皇上开恩,允许妾伺候您用完药后,再行离开。”云果立马跪下恳求道:“不看见您用完药,妾实在是放不下心来。” 懿妃都如此了,宣妃自然只能跟进,当下也跪下恳求。 对此皇上没有答应,当然也没有十分强硬的拒绝“朕昏迷了一天,也不知道朝堂上有没有听到风声,再说,那个逆子,朕也得早日处置了。”以免他日自己被那逆子诅咒。 皇上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云果和宣妃自然不敢在接嘴,只能行礼后,退了出去。 她们还回不得后宫,还得先去宁寿宫那里,向皇太后禀明此事,告诉皇太后,皇上已经醒了过来并无大碍,让皇太后安心。 只是她们没有看见的是,等她们两人领着人走出乾清宫正殿后,皇上原本平淡无波面无表情的脸,一下子变得扭曲起来,眸子还不时闪过一丝惊慌,看向一旁的梁九功吩咐道:“传赵太医来。” 赵太医就在隔间写药方,听见皇上传唤,几步路就进来了。 皇上让梁九功领着屋子里的奴才都退下,然后才看向赵太医问道:“赵太医,你给朕说实话,朕现在到底如何?” 别看之前赵太医说得好听,可自己的身体情况怎么样,自己能感受得到。 皇上只觉得自己右边身子感觉迟缓,右手和右脚都有些不听使唤,想抬起右手来,可右手却软趴趴的,用尽全身力气,也只能抬起一点点。 这叫没大碍? 不过当时懿妃和宣妃和她们的奴才都在场,所以皇上也没有多问。 自古以来,帝王的身体情况就是一件大事,不可轻易示人。 现在没其他人了,皇上自然要好好问清楚。 赵太医闻言,立马就跪了下去,低着头有些紧张的说道:“微臣之前给您把脉,察觉您气血逆乱,五志过极,心火暴甚。加之皇上之前,因为废太子的事情,形神失养,以致阴血暗耗,虚阳化风扰动为患,絮儿引动内风而发卒中。若微臣没有诊错,您这是中风。”赵太医说完后,眼睛死死的盯着地板,不敢抬头看皇上的脸色。 听了赵太医的话,皇上虽然心情有些坏透了,但又有一直果然如此的想法。 右半身感觉迟缓,右手右脚不停使唤,就让皇上心里有了些猜测,他也是读过医术知道病理的人。 赵太医的话,不过是将他的猜测变成了现实而已。 皇上没有因此暴怒,也没有因此怪罪赵太医,而是让他给自己查看自己的右边身体。 经过赵太医仔细且全面的检查,确定皇上现在已经中风了。 偏身麻木、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暗红、少苔、脉细弦。 所有的症状都符合中风。 “可治得好?”皇上沉着脸问道。 赵太医伺候皇上多年,自然知道皇上的性子,不是那种硬要逼着你和阎王抢人的人,老老实实的说道:“中风之症,古来就有,但没有一位大夫敢说自己能治好,这病不单单需要好生调理,还需要当事人心情舒适,再加上一些运气,微臣也只能保证会尽全力医治皇上。” 打包票的事情,是太医从来都不干的。 人的命脆弱的很,尤其是中风这种发病快,一旦发病就半只脚踏进阎王殿的病症。 哪个太医都不敢打包票。 “朕知道了,你去开药方吧!”皇上果然没有为难赵太医,显然赵太医熟悉他,皇上也熟悉赵太医的为人,听赵太医这么说,皇上心里就有数了,自己这中风之症怕是好不了啦。 赵太医很快就把药方开了出来:主方:大定风珠加减。 方药:鸡子黄、阿胶、地黄、麦冬、白芍、龟板、鳖甲、五味子、炙甘草、牛膝、木瓜、地龙、蜈蚣、桑枝、丹参、鸡血藤、桃仁、地鳖。 皇上瞧了瞧,以他的药理知识储备,赵太医开的这药方,很对症,便让他下去抓药煎药。 等赵太医离开后,梁九功才凑了上去,恭恭敬敬的向皇上汇报皇上晕倒后发生的事情,已经宫中的某些流言蜚语。 皇上闻言皱眉“你说胤�i去逝的消息,宫里已经传遍了?而且还有传闻说是老大咒死了他?” “奴才不敢欺瞒皇上,却是如此。奴才已经让人去查这事了。”顿了顿,梁九功又说道:“宫外虽然还没有起流言蜚语,可奴才估计不少人都应该知道了这两件事。” 然后两者一结合,相信绝大多数人在听到消息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大阿哥胤�A真诅咒死了废太子胤�i。 皇上闻言胸口起伏剧烈,对于此事他先是心里非常生气,但在有了这个先入为主的流言蜚语后,皇上也觉得可能真是大阿哥胤�A诅咒死了废太子胤�i。 他原本只是为了打发懿妃和宣妃的借口,现在看来,老大是真的不能留了。 这事无论是真是假,这个当口突然一下子爆出来,相信很多人都会想歪。 如果不严肃处理这事,到时候…… 恐怕所有人都会在背后扎小人了!那不管这扎小人到底有没有用,一切都会乱了套,不是皇上想要看见的局面。 而且时间就这么巧,也让人不敢不在乎。 在这些事情上,可没人敢侥幸。 于皇上这种上位者来说,更是向来都是信奉两个道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 最害怕巫蛊之术的人,就是皇上了。 查,这事必须要彻查! 还有废太子胤�i那里,他到底是怎么死的,也需要彻查。 理智上,皇上是不信巫蛊的,所以废太子胤�i的死,必须要彻查,看看到底是怎么死的。 大阿哥胤�A行巫蛊之术的事情,很快就查清了。 源头是隆科多当年诅咒大阿哥胤�A,给了惠妃灵感,然后惠妃唆使大阿哥胤�A行巫蛊之术。 原本其实惠妃是让大阿哥胤�A诅咒所有皇子的,不过大阿哥胤�A到底没那么丧心病狂,只诅咒了废太子胤�i一人。 不过据大阿哥胤�A交代,他虽然做了这事,可心里其实半点不信真能诅咒死废太子胤�i,只是为了满足惠妃的心愿,然后图个心里爽而已。 惠妃已经死了,所以惠妃丧心病狂要大阿哥胤�A诅咒所有皇子的事情,到底是真是假,无从辩驳。 但大阿哥胤�A诅咒废太子胤�i的事情,却是铁一般的事实。 不管废太子胤�i到底是不是被大阿哥胤�A诅咒死的,大阿哥胤�A就是真干过这事。 很快皇上有了决断,明旨,处死大阿哥胤�A,将十三阿哥胤祥幽禁于府。 声势浩大的大千岁党,也遭受到了皇上雷厉风行的处罚,这一次皇上是真下了狠手,除了正常的革职贬官外,不少人还丢了性命。 上辈子这些人之所以能全身而退,最多就是被罢官,没有性命之忧,不少人还当了四姓家奴,从最初的大千岁党,变成八爷党,然后是十四爷党,最后对雍正俯首称臣高呼万岁,那都是因为没闹出人命来。 这辈子废太子胤�i死了,大阿哥胤�A不能不死,牵扯其中的十三阿哥胤祥也必须受罚。 一下子没了三个儿子,皇上此时内心的悲痛显而易见,对于这些在背后拱火,唆使自己儿子对着干的人,皇上能有好脸色才怪,必然要杀几个下去陪陪自己的儿子才行。 比起大阿哥胤�A诅咒废太子胤�i一案,调查起来非常迅速快捷。废太子胤�i的死因调查结果,就有些困难了。 太医院的太医不是吃干饭的,有废太子胤�i当了小白鼠,自然察觉出来了咸安宫的不同,火炕和里面木制的家具上都侵染了让人虚弱要命的药。 而这些东西都是在十多年前,咸安宫检修的时候搬进去的,看上去一切都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这种手段,皇上知道之前在皇宫出现过,出现在孝昭封后时,赫舍里氏一族就是在坤宁宫这么干的。 知道这事的人,除了孝昭皇后和孝庄皇后外,就只有赫舍里氏一族本身。 可这三方,看上去都没有害死废太子胤�i的可能,尤其是东西还是在十几年前布置的,谁能算到十几年后的事情? 作者有话要说:PS:中风的病理,以及药方,来至于百度百科~ === 第331章 大封众人 对于皇上而言,废太子胤�i去逝的事情重点不在于咸安宫的那些侵染了药物的家具和火炕,而是在于是谁有如此先见之明将这些东西送进了咸安宫。 要知道咸安宫(今寿安宫的位置)的位置在英华殿的前面,属于是皇宫里最角落的宫殿,以前根本就没人居住,破烂得很,可以称得上是「冷宫」。 当然也不一定是当时就送进去的,也有可能是之后被人长年累月的涂抹那些药物,因为同时期修建的宫殿,里面的家具都是一起同批打造的,可那些家具却完全没有问题。不过这种可能性比较小,因为工程量太大,很容易被人发现。 查了一下时间,是在孝昭皇后薨逝三年后,二妃二嫔管理宫务,而他忙着平噶尔丹的时候。 这个时间点很敏感,因为只要有心,无论是二妃二嫔,还是已经去逝的孝昭皇后、孝庄皇后、佟贵妃都是有能力将这些东西送到咸安宫。 前者,宫务在手,经过三年锻炼也算是站稳了脚跟,有时间精力搞鬼了。 而后者,人是死了,可背后家族还在,也有能力做出这种事情来,而且就是因为人死了,所以在事发后很有可能不会被人怀疑。 再者,还有如惠妃荣嫔这样在后宫多年的嫔妃,皇上想都不用想都能猜测到,惠妃荣嫔在宫里肯定有眼线,她们也不是没有能力。 毕竟咸安宫在之前实在是太不起眼了,只要稍微有些势力的人,理论上都是能搞定这事。 那到底是谁? 还是……只是一个巧合? 皇上不信巧合,但怀疑的对象有,却找不到证据。 十几年前,国库有钱了,而咸安宫已经因为常年没人居住破烂不堪,所以经由咸安宫的掌事太监上报内务府,内务府又上报给皇上自己,由皇上亲自批准这事。 修建咸安宫的整个过程,都是皇上批准,内务府干事,全程没有后宫的影子。 当年上报这事的那个咸安宫的掌事太监,前几年就老死了,根本没法审问。 而当时内务府负责人和干活的那些人,倒是没死,可要不就是那些做活的苦力,根本什么都不知道。 要不就是在这十几年来因为各种事情,人早没了,哪怕有几个漏网之鱼,当年也不是主要负责人。 巧合? 皇上当时看见调查结果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如果只看这些,幕后黑手必然是能调动这些人职位的人,当时管理宫务的二妃二嫔嫌疑就大了。 但仔细分析了那些人的死亡原因,皇上又不那么想了。 这些事情千奇百怪,有贪污的,有被迁怒的,有累死的,有病重的,也有岁数到了老死的……看上去非常正常,这些人的死都有名头,不是被人半夜路上套了麻袋。 里面有两件事情,甚至于皇上还有印象,是他亲自给的口谕。 事情到了这里,已经查不下去了。 没有新线索,替罪羊也有了,负责调查的人也动力不足。 皇上对此是非常不高兴的,因为他才想到了一个破解现在困局的办法,那就是――复立胤�i。 没想到,现在胤�i人直接死了,还怎么复立呀! 这也是皇上之前怒火攻心的原因,不单单是儿子被人害死了,还因为他好像被人看破了内心想法。 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被人看破自己的想法,那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 不过事已至此,皇上也只能往前看。 也算是皇上反应及时,用这个借口,清洗了大千岁党,打压了那些支持十三阿哥胤祥的人。 人肯定是没杀完的,跳得最欢的那几人,皇上也只是罢官而已。 一来是满人太少了,尤其是有能力真本事的满人,对比汉人实在是太少,皇上不忍心杀害。 二来就是这些人背后都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或者是强势的家族,没那么容易杀,杀了很有可能会引发这些势力巨大的反弹,而皇上现在想着的都是以稳为主,比如佟国维、马齐、阿灵阿、鄂伦岱…… 这一番处置下来,皇上心神疲惫,才松了一口气,没有了被人逼宫的危机。 然后这一口气一松,皇上就感受到了身体上的不适。 皇上是什么人? 是天子,是皇帝。 养尊处优多年,用的都是最好的东西。 哪怕就是嘴角冒一个泡,也会让皇上浑身不舒服,更何况是半边身子都麻木了。 皇上很不习惯,只感觉浑身上下都难受,为了不走漏风声,皇上瞒着人,也没有让人侍疾,更不可能召人侍寝,只能自己受着,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心情越发不好起来,这对于中风这种病的调理,可是起到了反作用。 一时半会儿,皇上的身体情况还能瞒得住,但时间一久,和皇上接触多的人都发现了问题。 虽说没有百分之一百的确认,但大家又不是眼瞎,皇上那苍老的状态,根本无法掩饰。 在这种情况下,请求皇上立新太子的呼声越发大了。 皇上对皇太子一党和大千岁党的清洗,根本就抵挡不住从龙之功的诱惑。 当然这里面也有单纯的为大清江山社稷着想的人,皇上现在要是驾崩了,没有指明继承人是谁的话,肯定是百分之一百会起一场风波的。 而这种事情的影响程度,可说不好。 好的情况,就如同太宗皇帝那般,丝毫没有影响到满人统治江山。坏的情况,就如秦始皇一般,秦二世而亡。 只是皇上现在没有半点立新太子的想法,胤�i死了,所有的缺点都没了,回忆里全是优点。 再加上胤�i的政务能力是皇上手把手教导起来的,能力强又全面,根本不是其他阿哥能比的。在这种情况下,皇上自然看哪位阿哥都觉得差强人意。 不过这立新太子的呼声,皇上可不敢无视,之前不就冒出来一个「十三爷党」吗?让皇上看清楚的不少人。 好在一个大棒一个甜枣的手段皇上用得炉火纯青,再加上之前在回忆胤�i的时候,皇上一个感性,怜惜二阿哥胤�i留下的孤儿寡母,特别恩宠封了其长子弘��为理郡王,允许废太子一家人等出宫建府。 但要说的是,二阿哥胤�i被废,人又早早去逝。虽说找到了大阿哥胤�A诅咒二阿哥胤�i的证据,可皇上到底没有恢复胤�i皇太子的身份,即便是给了弘��特别恩宠,可到底没有恢复胤�i的身份,他依然是废太子。 废太子的庶子弘��都能被册封为理郡王,自然在这次事件里立功的其他人也要给赏赐。 很快皇上就下了圣旨,册封皇三子胤祉为和硕诚亲王,皇五子胤�v为多罗淳郡王,皇六子胤�T为和硕廉亲王,皇八子胤禄、皇九子胤禧、皇十子胤福、皇十二子胤��俱为固山贝子。 不单单是给自己的儿子分封爵位,皇上这一次还大封后宫:册封端嫔董氏为端妃,册封荣嫔马佳氏为荣妃,册封恭嫔钮祜禄氏为恭妃,册封贵人瓜尔佳氏为和嫔,赐住延禧宫,册封仙贵人喀尔喀博尔济吉特氏为仙嫔,赐住启祥宫。 然后前太子妃因为胤�i被废的时候交出来的宫务,在大封后宫之后,皇上直接分给娘娘荣妃和恭妃。 如此一来,在外人看来,只有三阿哥胤祉和六阿哥胤�T被册封为了和硕亲王,然后两人的额捏都是五妃之一,几乎没有什么差距,领先其他阿哥一大头,看来那储君之位就要从这两位皇子里角逐出来了。 “主子?”小林子汇报完消息后,看见自家主子一动不动的模样,以为她受了打击,毕竟这一次皇上可是一口气册封了三位妃,而且还都手握宫务。 听到小林子的声音,云果回过神来,下意识的开口道:“按照以往旧例去准备贺礼吧。” “是!”小林子领命,忙退了下去。 小林子自然是想岔了,云果怎么会因为这事受打击,她只是有些没有反应过来――皇上,皇上竟然没有晋封德嫔小佟氏,而是晋封了荣嫔马佳氏。 不管皇上现在的心情想法如何,站在整个大清江山社稷的大局上,摆在他眼前最棘手的问题是:他必须要考虑一个新的继承人! 可以不直接立太子,但必须要考虑这个问题,并且得出一个结论来。 然后,就凭这辈子皇上的子嗣情况,云果相信她的胤�T必然是候选者。 在这种情况下,云果在后宫虽然并不是名义上和实际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妃位只有她一个人有儿子,也足够显眼了。 皇上不管是基于哪一方面的考虑,都肯定会册封后宫的,肯定会抬起其他人来制约自己。 云果之前就觉得端嫔董氏和恭嫔钮祜禄氏机会很大,其次是荣嫔马佳氏和德嫔小佟氏。 四进三…… 真没想到这一次的输家竟然是皇上一向偏心的小佟氏。 看来皇上是因为佟国维推荐十三阿哥胤祥为新太子的事情,对佟家恼怒了。 真不枉她之前辛苦的一番算计。 第332章 羡慕嫉妒 皇上大封诸子,又大封后宫,自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以及不少――羡慕嫉妒恨! 其实皇子这边还好,皇上看重三阿哥胤祉和六阿哥胤�T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早几年还让他们监国了。 又因为有三胞胎的存在,导致他们之下的阿哥们注定爵位不可能高过他们,可三胞胎也不能一口气封太高的爵位,比如一口气出三个和硕亲王,宗室那边绝对会有意见。 所以皇子这边的封爵,虽然大家都嘀咕,但细想起来,又觉得理所当然,没什么好吐槽的。 但是后宫这边,就成了重灾区。 庶妃王氏和庶妃袁氏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给皇上生儿育女多位,竟然连一个嫔位都挣不上。 如果大家都不晋封,那庶妃王氏和庶妃袁氏的心态还不会那么炸裂,偏偏贵人瓜尔佳氏被晋封为和嫔,她虽说是满洲八旗出身,可无子又无恭妃那样强大的家世,凭什么被晋封为和嫔? 就单纯的靠皇上的宠爱? 这不是在庶妃王氏和庶妃袁氏的脸上狠狠的扇了几巴掌,让其丢尽脸面嘛。 好吧,如果只是如此,庶妃王氏和庶妃袁氏还不会如此心态炸裂,毕竟大清是要看出身的,而她们可是纯粹的汉女,在大清后宫身份比包衣宫女还不如。 但在皇上这一次大封中,自己的儿子明明大婚了,却没有被分封爵位,先天落后其他人一截,低于其他兄弟,这如何不让两个母亲心态炸裂了? 就像上辈子的云果那样,觉得是因为自己的出身,连累到了孩子,心情无比的煎熬。 同样觉得自己被扇了几巴掌的还有高氏,真说起来,她才是皇上最近几年的宠妃,接连为皇上生下二子一女,虽说夭折了一子一女,可到底还活了一个不是。 而且她是汉军八旗出身,通过大选入宫,身份上可比庶妃王氏和庶妃袁氏要高。 没想到…… 什么宠爱,什么享受嫔位分的份例,在正式册封面前都是狗屁! 这一刻,后宫到底谁才得宠,彰显无疑。 至于仙嫔,虽然不少人羡慕,但也只是羡慕而已,她平时也不得宠,谁都能查到,她能晋位完全是因为政治原因。 和嫔才是那个让人嫉妒仇恨的人。 不过这些嫉妒仇恨和嫔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低位分的嫔妃,也就只能在心里愤愤不平一下而已,伤不到和嫔分毫。 升了爵位,这中大喜事,自然要去后宫和自己额捏分享,大家一起高兴高兴。 六阿哥胤�T、三胞胎和十四阿哥胤祯都过来了永和宫。 “额捏,汗阿玛这一次也太小气了吧!就给儿子封了一个贝子的爵位,还不如不封了。”十阿哥胤福有些不满的说道。 “胡说八道!”云果当即训斥道:“雷霆雨露皆是皇恩,都是当了阿玛的人了,怎么还如此小儿姿态,可不能随便乱说。” 到底皇上还是册封了三胞胎,说明皇上心里还是有三胞胎地位的,没瞧见十四阿哥胤祯等人连个爵位都没有捞到嘛。 不过这中话可不能说出来,那样袁氏母子肯定会和自己离心的。 顿了顿,云果才开口道:“你们是三胞胎,要封的话,那肯定要一起封一样的爵位,以现在有些复杂的局势,皇上自然不想更复杂一些,所以才给了你们一个贝子爵位。” “哦!” 当然还有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可谁都没有说出来――三胞胎的同胞兄长六阿哥胤�T被晋封为和硕廉亲王,要是再将三胞胎封高爵,别说宗室,恐怕皇上都有压力了。 所以三胞胎的爵位,在康熙朝是铁定升不上去的,另外如果新帝不是胤�T的话,恐怕也要熬多年才能熬出一个高爵来。 毕竟能坐上皇位的人,很少是傻子。给三胞胎封高爵,来个一门四王,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嘛,傻子才会干。 又说了几句后,云果就打发十四阿哥胤祯去给庶妃袁氏请安。 她也不是要背着十四阿哥胤祯说什么,事关夺嫡的事情,云果连三胞胎都没有告诉,有事只和胤�T一个人说,毕竟这中事情多一个知道就多一分暴露的可能。 三胞胎也习惯了,在云果面前也从来不问这些,反正有什么问题,等出宫后,再去问哥哥胤�T一样能得到答案。 于是乎,三胞胎在永和宫待了一会儿后,就去了宁寿宫,除了去给皇太后报喜外,还是给额捏和哥哥留下单独交流的空间。 等屋子里没其他人后,六阿哥胤�T的开口道:“额捏,这一次汗阿玛大封后宫,您会不会……” 没等胤�T将话说完,云果就打断了他的话“你不必担心我,后宫的事情不用你操心,我心里都有数。”说完云果看向六阿哥胤�T问道:“你可知道,你现在最应该做的是什么吗?” “稳住!”六阿哥胤�T双眼亮晶晶的,有些兴奋的说道:“汗阿玛越过五哥封儿子为和硕亲王,那就说明,儿子已经入了汗阿玛的眼,说明儿子以前的行事作风没有错,现在需要做的不是激进,或者是立大功,而是要稳住,一如从前那边。” 能有机会问鼎那个位子,六阿哥胤�T如何不兴奋了? 而且他没有对任何人说的事,对于那个位子,他很早很早就起了心思,似乎是心里的执念一般,唆使他,一定要争夺那个位子。 云果十分满意的点头“你没有因此迷失,额捏很高兴。”说着又握住了六阿哥胤�T的手,语重心长的说道:“�T儿「稳住」这个词,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难。皇上既然已经看你入眼,那你日后行事,不单单要考虑自己和皇上的立场,也要考虑整个大清。做到那个位子上的人,需要的不单单是能力,还需要眼界和胸怀。” 瞧瞧上辈子雍正是怎么对待富察氏一族的,直接让自己身份最好的儿子迎娶富察家的格格为嫡福晋。 别说什么富察氏势大,雍正惹不起,瞧瞧雍正收拾隆科多的手段和强势,连佟半朝的领头羊雍正收拾起来都好不手软,更何况是才崛起不到三十年的富察家。富察家那些在乾隆朝大放异彩的子弟,在雍正朝还是小屁孩了。 雍正要是真铁了心收拾富察家,富察氏一族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不过是因为满人太少,雍正爱惜人才,并且要立一个贞节牌坊,给当年那些没有支持他支持其他阿哥的官员吃下一颗定心丸,最
相关推荐:
NTR场合_御宅屋
乡村桃运小神医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女奴的等价替换
秘密关系_御书屋
交流_御书屋
白日烟波
淫魔神(陨落神)
顾氏女前传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