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催眠调教app(np) > 第40章

第40章

了许多抗战时期的遗骸,据说是当年日本人搞的万人坑,吓得很多人都不敢去了。对于王元鹅而言,越是没人的地方,越是他的最优选择。 马弘文在脑海里再一次刷新对张培的认识,并很快闪过这些念头。 “王元鹅在父母老家喝酒喝多那回,有没有哪里表现得不正常?”对张培纵有千般不满,马弘文仍能做到一脸平静。 一张一弛,一弛一张,是为马弘文的审讯之道。 先前连蒙带吓起了作用,现在的张培见马弘文神色缓和,在心理上也放松了不少,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将他知道的关于王元鹅在死前的一些情况细节都说了出来。 马弘文觉得这样挺好。更何况,在他心里,已然排除了对张培的怀疑,也就认为没有必要再对其施以颜色。 ===第70章 案中案(36)=== “也谈不上不正常。他当天就是心情很不好,一路上醉醺醺地和我说了很多。我最初还以为他在那个地方触景生情,想念父母了。实际上,他却一路上都在说他老兄。”张培说。 “你仔细想想,他当天都说了什么,把你能想到的都说出来。”马弘文说。 回忆片刻后,张培继续说道:“他说的很凌乱,但从他说的来看,他对自己的兄长,不仅仅是尊重,甚至还有盲目崇拜。” “王元鹅的哥哥叫王乾山。根据我们掌握的信息来看,王乾山在2001年抛妻弃子,和一个女网友私奔,一直到现在都还没出现。这样的人,王元鹅很崇拜?”马弘文插了一句。 张培将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说: “对于自己的家人,不少人总有无限的宽容。这种在旁人看来私德恶劣的行径,在王元鹅看来却无关痛痒。更何况,王元鹅对王乾山的崇拜,应该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树立起来了,可谓根深蒂固,甚至到了凡事都把兄长放在第一位的地步。” “所以,王乾山抛妻弃子的行为,丝毫没有影响到王元鹅对兄长的崇拜。他甚至将这一结果,归咎于自己的嫂子不够优秀,做得不够好,配不上自己的兄长。” “但他很看重自己的侄儿侄女。在他眼里,侄儿侄女和他才是一家人,是他们家的血脉传承,他嫂子就是个外人。” “王乾山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让王元鹅对他的崇拜到了几乎盲目的地步?”马弘文问。 “王乾山有先天性残疾,自幼左腿发育不全,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生活不便。他们的父母忙于自家的中医诊所,都无暇照顾王乾山。因此,王乾山在小时候的日常生活,几乎都由王元鹅照料。” “也正因为这样,对于王乾山的过人之处,王元鹅的理解要更加深刻。” “王乾山自学中医,自学《周易》,对于《周易》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当时甚至还有不少的追随者,连堰城大学文学院的教授都将他奉为座上宾。” “我对《周易》也略懂一二。当时王元鹅说起这些的时候,我还当他酒喝多了在吹牛皮,就随口问了他几句,没想到他信口捏来,却引经据典,回答也切中要害,十分深入。他对《周易》的了解和理解应该来源于王乾山。由此可见,他对王乾山的描述应该没有夸大。” 马弘文忍不住问道:“你问了他什么?” 很快,他就后悔自己多嘴了。 张培精神一振,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我随口问他,《周易》到底是干什么用的。他如果说《周易》是用来占卜的,那和他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他说,《周易》就是中国古人的《相对论》或《量子力学》。现代人掌握《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后,就可以根据现有的数据信息,预测宇宙、天体未来的趋势。” “在古人看来,《周易》也有相同的作用。《周易》不仅是一套卦学体系,更是一套成熟的哲学思维体系和方法论,包含着对宇宙、世界、社会的认知,包含着古人在信息极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联想建立起来的普遍因果规律,所以他们才认为可以利用其预测未来和吉凶。” “至于这种通过联想建立起来的因果规律,也就是古人利用《周易》所作的预测未来和吉凶,到底是客观存在,还是唯心想象,是否准确可信,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换一个角度来看。《周易》和现代科学在起源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发现、掌握可以解释宇宙、世界运行的因果规律而产生的。” “不同的是,《周易》是从哲学的角度试图阐释宇宙和世界的运行规律,甚至还包括对人类社会、个人人生的探究,而现代科学是从精细的、可证实的物质角度进行阐释。” “我又问,为什么都说《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 “他一边打着酒嗝,一边笑着说,从时间上来看,《周易》成书时间很早,在那个知识、信息极其有限的时代,可谓占据先机。要是在那个时代出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类,《周易》还能不能成为国学源头,恐怕得另当别论。” “更重要的是,它是周文王所著,可谓权威之作,极可能是那个时代社会精英、知识分子用来学习的官方教材。这样一来,《周易》大概率就是早期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 “早期的主流文化,对后期文化产生影响,这是毫无疑问的。就好比一个人早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征,即便在之后无论怎样改变,都不可能和他的早期完全切割。” “从传承上来看。《周易》由于占据先机,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诸子百家,包括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包括外来的佛教文化,都从其中汲取营养,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易道广大,洁静精微。” “毫无疑问,诸子百家和佛教,在受到《周易》影响的基础上,甚至可以说就是对《周易》的不同理解和传承发扬,之后在各自领域里衍生出许多流派分支,然后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中国文化。辉煌灿烂的国学文化也就应运而生。” “从具体的思维上来看。《周易》所蕴藏的思维体系,对后世国人的思想、思维,有着非常深的影响。《周易》当中,最根本的思维之一是‘危机意识’,或者叫‘忧患意识’,这一思维贯穿了之后中国人几千年的历史、社会和个体。” “比如,《易传·系辞下》中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意思就是,写《周易》的人,大概有很强的忧患感和危机感吧。” “除了这句外,当中的另一句更直接:‘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 “意思是:孔子说‘有危机的,都是表面上安安稳稳的人;要灭亡的,都是自以为能长长久久的君主;有动乱的,都是自以为治理很好的国家。’核心意思就是在说,不要因为今天的安稳,就忽略了潜在的危机。” “这是古人从《周易》里看出来的‘忧患意识’。从周易的内容来看,体现‘居安思危’这一思想的卦象也比比皆是。” “比如,第三十七家人卦九三,也就是第三阳爻的爻辞是:家人嗃嗃,悔厉,吉;妇人嘻嘻,终吝。意思是,如果一家人都比较肃穆严面,紧张兮兮,随时准备应对变故,最终都能逢凶化吉;如果老婆孩子都嘻嘻哈哈,精神松弛,则很可能大祸临头。” “当然,这句话放现在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放在商周时期理解起来就很容易。商周时候,人类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一只野兽、一场感冒、一个突然冒出来的野人,都很有可能让全家遭殃。所以,那时候的一个家庭想要平平安安生存下来,就必须得整日‘嗃嗃’。” “第三十五晋卦初九,也就是第一阳爻的爻辞是:众允,悔亡。意思是,众人越是满意,你就越是危险。这句话搁今天,就叫捧杀。” 说到这里,张培顿了顿,方继续说道:“王元鹅当时哈哈大笑着在说这一爻辞,我当时不以为意。现在想想,这一爻辞极有可能让他想到了自身处境,令他心有戚戚。” 马弘文听到这里,颇为触动,一时之间竟忘了出言中止张培的长篇大论。 “诸子百家对‘居安思危’这一思维、思想的传承,更加随处可见。” 张培丝毫没有言归正传的自觉,继续说道: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强调的就是治理大国,一定要像小火炖鱼一样,不紧不慢,小心翼翼;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子说,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佛家说,世间空苦,诸行无常;还有墨子的亡国七兆和韩非子的《亡征》,无不体现了‘居安思危’的思想。” “到了现在,国人注重存款,在乎房产,关注养老,就是‘居安思危’这一思想融入国人血脉,融入日常的具体体现。” “从揭示的宇宙、世界、社会运行的规律来看,《周易》表达的宇宙观的核心就是俩字:变化。也就是说,在《周易》看来,世界唯一不变的规律就是‘变化’。并且,《周易》认为的‘变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 “比如,《周易》的首卦,乾卦,从下到上,由六根阳爻组成,前五爻的爻辞,描绘的都是一个不断上升变化的过程,到了第六爻——亢龙有悔,反而比不上第五爻——飞龙在天。” “在‘降龙十八掌’里,亢龙有悔是很厉害的一招,阿朱受伤后,萧峰就是用这一招逼退了少林几大高手。但在《周易》里,亢龙有悔是指已经盛极一时,再继续的变化,就只能变坏,而不能继续上升,是衰落的征兆。” ===第71章 案中案(37)=== 亢龙有悔之后,最好的变化是盛极而衰,跌至谷底后,再从第一爻‘潜龙,勿用’开始。最坏的变化,则是盛极而亡,再无恢复的可能。” “盛极而衰之后,开始新一轮的上升变化。如此反复,周而复始,是为‘周易’。也只有这样的‘变化’,才能无穷无尽,成为世界唯一不变的规律。” “再比如,六十四卦中的泰卦和否卦。泰卦是吉卦,表示只有小忧,没有大灾。否卦是凶卦,表示有小人作祟,处境凶险。” “问题在于,泰卦的卦象是上坤下乾,也就是乾坤颠倒,地在上天在下,这表示的肯定就是不正常的意思。否卦的卦象恰好相反,上乾下坤,天在上地在下,一切正常。” “泰卦是吉卦,卦象却是不正常;否卦是凶卦,卦象却是正常。这是因为,在《周易》看来,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不正常之后,就会变得正常。所以,不正常的卦象就预示着马上就要变得正常,这才是吉卦。反之,则为凶卦。” “无论是‘盛极而衰’,还是‘否极泰来’,体现的都是《周易》‘变化’的宇宙观,并且是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变化’。搁现在,这就叫‘物质是运动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跳开卦辞卦象,从六十四卦的整体结构来看。其倒数第二卦叫既济,意思是:一切都完成了。问题在于,既然一切都完成了,却为什么不是终卦,而是倒数第二卦?” “这仍是因为还有变化存在。所以既济之后的第六十四卦,叫未济,意思是:还没完成,还没成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未济卦一开,新的循环,新的变化重又开始。六十四卦又从乾卦坤卦,到泰卦否卦,到既济未济,再演化一遍。” “也正因此,《周易》的‘周’字,指的是变化不断,周而复始,永不停息。而不是因为周朝人写了《易》,才叫《周易》。” “变化不断、生生不息的宇宙观,带来的影响就是铸就了国人灵活灵泛、随机应变、自强不息的性格特征。” “我又问……” “行了行了,你别问了。我现在充分相信王乾山对于《周易》有着十分深入的研究。” 马弘文终于忍不住重重地咳了一声,制止了张培的严重跑题,接着问道:“你刚才说,他父母忌日是在同一天,这是不是因为什么事故,他父母才会在同一天去世?” “我也这样认为,但这种事不大好问。” “再说说你自己吧。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王元鹅并未感染HIV病毒,但电视台的领导并不了解这一情况。这是为什么?” 张培神色黯然,低头犹豫片刻后,重又抬起头来:“我想升职。认识王元鹅之前,分管领导找我谈过话,说台里编辑部主任的位置空缺,他想让我上。还说我虽然是台里的老员工,但工作业绩平平,要我努把力,做些出彩的亮点工作。这样,台里的其他领导才会无话可说。” “认识王元鹅之后,我认为他就是我的‘贵人’。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王元鹅的事迹一经报道,我就成了编辑部主任拟定人选。” “但在台里就人事调整的党委会议即将召开之前,医院的专家却告诉我,王元鹅并没有感染HIV病毒……” “王元鹅的事迹由我一手打造,这事如果被曝出来,我不但前功尽弃,还会成为台里的笑话。我听到这个消息后,头皮发麻,就想着能瞒一天是一天。所以,台里的领导并不知情。” “医院呢?你通过什么办法,让他们在这件事上保持沉默?贿赂?”马弘文问。 张培摇头:“不需要贿赂。对王元鹅作出误诊的初诊医生,和后来的专家是同门师兄弟。初诊医生在向专家说明情况的时候,我刚好碰上。” “他们正在为误诊的事发愁,说没想到一个误诊会引发这么大的连锁反应,还认为初诊医生会因此受到处分,正在评副高职称,肯定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我正发愁,该怎样让知情的医生专家闭嘴。在门口听到他们这样说,就有了主意。进门就和他们说,这件事目前只有我们仨知道,只要不往外传,就会皆大欢喜。” “他们有些犹豫。我继续劝,说这也不是要他们撒谎,只是不让第四个人知道而已,算不上违背医德。” “而且我向他们保证,我会让这件事悄无声息的平安落地,要他们放心。就算不相信我,也要相信我们电视台有这样的能力……还骗他们说,我出现在这里和他们说这些,就是受了台领导的全权委托。” “初诊医生虽然没说同意,但他盯着专家看,我就知道他心里是愿意的,就看专家怎么说。” “专家却说这样不行,至少要让‘病人’,也就是王元鹅本人知道。还说他们医院没有向社会公布病人病情的义务,但有向患者本人说明病情的责任。” “我听他这样说才松了口气。接下来,我又开始做王元鹅的思想工作,也向他说明我即将升职的情况,请他帮帮忙。他起初不同意,直到我问他是不是连泗河智能准备给他的200万奖金都不要了,他才松口答应。” “也就是说,从头到尾,你都没想好最后该怎样收场?而是靠着坑蒙拐骗,将这事捂了下来?你不知道纸包不住火的吗?”马弘文蹙着眉头问。 对于张培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和实则愚蠢至极的本性,马弘文算是有了进一步的充分了解。 “我就想着……先把编辑部主任的帽子拿到手里再说。至于以后,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张培目光闪躲,不无心虚。 “走一步看一步”这话,连他自己说起来都明显底气不足,可见这就是个今天吃饱不管明天的主。可就是这么一号人,刚才居然还在就《周

相关推荐: 媚姑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左拥右抱_御书屋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心情小雨(1v1强制)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狂野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