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 翻译为,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性。 属于唯心主义。 我一直很奇怪,闭上眼睛,看不见桌子,难道就会以为桌子凭空消失了? 什么样的神经病,才能说出这么傻的话? 直到此时,我才明白,这属于翻译上的问题。 这就好比说塞翁失马。 善术者,看见儿子腿断了,说这未必是件坏事儿啊! 如果这个善术者,能预测未来,一切都说的通。 如果善术者,翻译成擅长马术的人。 擅长骑马的人说出这种不合逻辑的话,听起来像不像精神不正常? 看书,要看原文。 翻译出来的内容,会把人带到沟里去。 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比利牧师说话时,会经常直接引用经书里的章句了。 哪怕跟口语的用词有差距,哪怕听起来怪怪的,但至少表达的是原意。 一旦用自己的理解,做了翻译,很可能就走味儿了。 所以,从那以后,我也生出了深深地敬畏之心。 引经据典时,尽量会写上原文。 我的翻译,只是我的理解,哪怕描述的不精准,至少还有原文在,不影响“道”意的传达。 当能打破翻译的假象,打破语言的局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不论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儒、释、道、和天主,都在努力的用着不同的词句,描述着“天地万物之主”。 更神奇的是,这个天地万物之主,住在我们的心里面! 如此,我们才可以配得上《礼记》的那句:“人者,天地之心也。” 这也是为什么,不论有神论还是无神论,都讲“有求必应”吧。 因为,心,是天地万物之主。 所以,心想——事能成。 用的就是,王阳明说的那颗心——天地万物之主。 那自然就会,有求必应。 同样是这颗心,关键要看怎么用。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焦点效应。 是指人们往往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高估周围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 还有个词,叫聚光灯效应。 是指当人在面对一些尴尬境遇的时候,总会将自己的问题放到无限大。 社交恐惧症,大部分来源于此。 这就是心的错觉。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地鸡毛,谁有空关注你,笑话你。 这种非理性的恐惧,就是潜意识。 大概就是,当“天地之主”习惯了。 总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把自己看的很重要。 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第302章 天道地道人道 我们是天地之主,难道其他人就不是吗? 大家都关心的是他们自己,不会有太多人在关注我们。 做自己就好,没必要太在乎别人的眼光。 别人对我们,不会有那么多的想法。 有,也无所谓啊。 毕竟我们也是天地之主,谁怕谁啊? 《心经》讲:“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意思是说,心中没有牵挂,人生就没有恐惧。 《论语》也讲,无欲则刚。 意思是,我什么都不在乎,还怕他个球。 如果怕,那是因为心被情绪所绑架。 灵性大师麦克辛格在《臣服实验》里说过:各种想法、情绪……吸引着你的意识,你已经完全被控制了。 解决的办法是:静坐在那儿,旁观自己的意识。 当“天地之主”的那颗心,可以旁观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也是王阳明说的,“致良知。” 《孟子》曰: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意思是,不用经过大脑考虑,直接就能知道的,就是良知。 《传习录》讲:去其人欲,而归于天理。 当我们能放下个人的私心,站在天理的角度随心而为,就是良知,也是臣服。 《传习录》讲:良知即是道。 《圣经》讲:“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神就是爱。” “没有爱,就没有上帝。” 所以,良知,是神,是道,也是爱。 所以不能杀生,因为爱,因为他们也是天地之主。 所以越舍越有,因为爱,因为他们也是天地之主。 我们与无限在一起。 所以我们可以心想事成,我们可以有求必应。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谦虚,是臣服。 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 那,如何才是谦? 六十四卦里,地山谦。 上卦为地,下卦为山。 山在地的下面。 我有,但我不显。 我可以宏伟,但我不炫耀。 这是谦。 谦,不是软弱无能。 而是我明明有能力硬刚,但是,我却选择了低调,谦让。 六十四卦里,为什么只有谦卦,可以全吉? 有个词叫,委曲求全。 这个曲,是弯曲的曲,而不是委屈的屈。 弯曲,意味着谦虚,意味着避让。 只有柔软弯曲,会谦让的人,才能求得全吉。 风水上,讲究的恰恰也是:曲则顺,直则冲。 冲则为煞。 这也是天地之道。 我在比利牧师那里时,还不明白,为什么神要“赐恩给谦卑的人”。 直到,我想到了谦卦的卦辞。 《易经》讲:“天道亏盈而益谦。 地道变盈而流谦。 鬼神害盈而福谦。 人道恶盈而好谦。” 不论天道、地道、鬼神道、人道,都要趋向于平衡。 天道: 满到太满的,天会让他减少。 谦卑有损的,天会让他增多。 地道: 改变盈满高大的,让它流向谦损的地方。 风和水,便是依据此道,从高处流向低处。 这边冷,风就会从温度高的地方,吹过来。 这边低,水就会从地势高的位置,流下来。 鬼神道: 鬼神,是指看不见的神秘力量。 它们会祸害骄傲自满的人,会福泽谦虚的人。 我们小时候,那些嚣张跋扈的人,现在大概都不见了。 各有各的原因。 说不清道不明的力量,会持续的去消磨傲慢人的运势。 第303章 心的维度 人道: 很多人的内心,是有仇富情结的。 也有很多人的内心,是吃软不吃硬的。 没有人会把谦虚的人,当成敌人。 只要对方一低头,气儿很容易就消了。 能被人记恨的,多半是嚣张狠戾的人。 越谦虚,越会被抬高。 越高傲,越会被拉低。 越臣服,越把自己放在低的位置上,就越会引导能量和运势,流向自己。 能量引导术,讲的竟然也是天道。 谦卦的外卦,为坤,坤为地,为顺。 外卦为顺,代表外在柔弱。 内卦为艮,艮为山,为止。 内卦为止,代表内心要适可而止,知足才能长乐。 《圣经》讲:“要以自己所有的为足。” 儒家提出了“安贫乐道,不以欲伤生。” 而佛家则讲: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虽富而贫。 《道德经》讲:“祸莫大于不知足。” 知足,是远离灾祸的必备条件。 不知足的人,是无法谦虚和臣服的。 我们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儿,我们要臣服,才能顺应天道。 我们也不能不把自己当回事儿,“神的灵”还住在我们里面呢。 这是从比利牧师那里出来的时候,我收获到的感悟。 只可惜,这是我通过脑子,推理分析出来的结论。 懂是懂,但只限于脑子懂。 心,没有懂。 于是,一路走来,生活给我上了一课又一课。 后来,我才慢慢体会到,什么是心,什么是脑。 心理学讲的,不一定是心。 很多效应,都说的是脑子。 比如光环效应。 看人穿的好看,就误认为他工作能力也很强。 这是脑子在推理。 再比如投射效应。 自己怎样,也觉得别人也跟自己一样。 再比如锚定效应。 先标个高价,划掉,再写个低价在旁边,让人感觉占便宜了。 这也是大脑的推理。 归纳推理,是人类最高级的思维方式。 但这只限于大脑的维度。 脑跟心,不在一个纬度上。 心的维度,要高的多。 大脑厉不厉害? 也很厉害。 就好比一条一维的横线,上面有无数个点。 大脑,也能想出无数个点子。 但是跟二维的平面相比,那就差距太大了。 二维,有无数条一维的横线。 每条线的上面,都有无数个点。 差一个维度,差的是无数倍。 心的维度,比脑高。 脑的维度,理解不了心的层面上的事儿。 所以,“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所以,“人所看见的是暂时的,看不见的才是永恒的。” 所以,“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 修行,靠的是行,而不是嘴。 说的再多,没亲自践行,也体会不深。 当我带着无限的感悟,回到住处的时候,看见杜乐正抱着手机傻笑。 他特别爱笑,笑点很低。 但笑成那样儿,也很少见。 我伸长脖子,靠近了杜乐的手机,想看看什么事儿,会那么好笑。 一看,原来他是在看爽文。 第304章 无脑才能爽 我扫了一眼,奇怪的问道:“这里面的霸总,天天都不用干正事儿,光争风吃醋,就能事业有成了?” 杜乐头也不抬的道:“看这种书,你得提前先上交脑子。 要不怎么叫,无脑爽文呢!” 说完,又在那儿哈哈哈的大笑
相关推荐:
取向狙击
屌丝的四次艳遇
总统(H)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烈驹[重生]
数风流人物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