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现在这个红包,只是个面子。 不收难为他,收多了又难为我,不如各退一步,大家都留了面子。 留的情面在,说不定以后还会给我介绍客户呢。 不论是因为“财布施得财富” 还是因为“善念善行,天必佑之”,我以后一直没再缺过钱。 *** 蔡总的行动力极强,没过几天,家里就改好了。 我们还约定了下周五的下午,一起去练剑指功。 第26章 英语?华语? 晃晃悠悠的,我们开学有一个月了。 耳朵还是没有磨好,英语听力没啥太大的长进。 老师讲的,一半靠听,一半靠猜。 我们铁男三人组的关系是越来越稳固了,为了方便聊天,我们每天上课都找能坐在一起的位置。 有一天,老师看我们好多人都是晕头晕脑的学不进去,便给我们讲了个故事打打气。 “I have a brother......(中文:我有一个哥哥,他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技术每天都在更新,他每天都要学习。 很幸运,我学的是会计专业。为了世界经济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会计制度还是很稳固的,几十年不怎么变。学完之后,能用一辈子。 会计师随着年纪增大,经验越积累,越会受欢迎。 而我哥哥,因为担心跟不上技术进步而被行业淘汰,头发都掉光了。”老师一边说,一边摸着自己头顶那所剩无几的头发道,“他剩的比我的还少。姑姑鸡鸡咕咕鸡。” 下面哄堂大笑。 前面的故事没啥生僻单词,还挺简单易懂的,但最后那一句,我没听懂,不知道笑点在哪儿。 看大家笑得那么快乐,我捂着嘴轻声问纳加:“最后一句说的啥?” 英语是斯里兰卡的官方语言。 纳加的英语比我们要好一些,我每次有听不懂的都问他。 不过这一次,纳加轻蹙着眉头,慢慢的转过脖子,满脸疑惑的看向我,问道:“刚刚最后那一句……说的不是华语吗?我还想问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嗯?最后一句是华语?!”我还以为是一个生僻的英文单词呢。 我俩嘀嘀咕咕在讨论到底是华语还是英语,坐在前一排的一位新加坡本地人,可能实在是听不下去了,她转过头给我们解释道:“那是福建话。” 我:! 纳加:?? 慢慢的我才知道,要想在新加坡无障碍交流,除了华语和英语之外,马来语,印度语,泰国话,广东话和福建话,都要会一点儿。新加坡人的口头禅,是跨语言种族的。 简简单单的,也得有个七八门语言打底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来到新加坡之后,一直也没来得及上网聊聊天。这会儿一切安顿好了,我才有闲情登录了QQ看看留言。 好多同事以及大学同学,听说我在新加坡,纷纷问我怎么样。 08年,大学毕业生薪水一般也就三两千,扣掉日常花销,基本都是月光。 而在新加坡刷碗的话,也能拿个四五千,还包吃包住。 来赚钱还是可以的,但千万别拿学生证! 这是血和泪的教训! “你现在是国际人士了,眼光开阔,有机会帮我也办过去吧!”李广留言道。 李广是我一个宿舍的,一米八五的个子,长的像李逵似的,高大魁梧。 就是嘴比我还笨,毕业时找了个机械厂的工作,也没混出个啥样儿。 “好的,有机会我帮你留意着。”我给他回复道,“不过新加坡虽然华人多,但官方语言是英语哈。” 我得先给他打个预防针儿,别期望太高。 在新加坡生活是很简单,会说普通话就行,带点儿口音都没问题。 新加坡是国际大杂烩,日常的英语里,带着咖喱味儿,带着生鱼片子味儿,带着泡菜味儿,带着冬炎味儿,都很常见。 但是官方语言是英文,如果坐办公室的话,来往的电邮、整理个文件、以及接个电话,都是纯英文的。 李广这英语水平,很难胜任。 他的水平,也就是能跟白志高比,嗯......能略强一点儿。 白志高什么水平呢? 这么说吧,他的课本,除了“the”和“of”这样的字,其他的字,他基本都查字典备注上了中文翻译,密密麻麻的,有密集恐惧症的人,反正是看不了。 我当时就是被胡说八道父女二人组给我画的大饼忽悠了,满怀希望的来到新加坡,没过几天就幻灭了。 都是老同学,我可不希望他们重蹈我的覆辙。来挣钱没问题,就是别想的太美。 “挣钱就行。”李广言简意赅的四个字,提炼了他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这我就放心了。 来新加坡挣钱,还是挺容易的。 第27章 清水煮面 周五晚上约了蔡总去练功,刚好下午没课,我提前在家做好了准备。 练功前后一小时,最好不要进食。我把晚饭提前了一点。 依旧是我拿手的清水煮面条。 威嫂这天也在家,她看见我煮面的过程,忍不住开口道:“煮面,最好还是等水开了再放面条。” “哦?这样的呀?”我尴尬的挠了挠头。 威嫂看我连基本常识都没有,实在看不下去了,说道:“要不然,还是我帮你煮一次,你看看吧。” 不等我拒绝,她一边说着,一边已经动起手来了。 我连打下手都不会,就愣愣的站在一旁,又往后退了两步,远远的站着,以免碍手碍脚。 看着威嫂煮面时娴熟的动作,我就一个感觉,好贤惠呀…… 难怪威嫂要亲自煮一遍,给我做示范。她的这碗面,颠覆了我对煮面的认知。 我煮的面,就是清水、面条、盐,最多放个白菜叶子。 而威嫂这一碗,还放了鸡蛋,放了青菜,放了西红柿,放了味极鲜。 红的,绿的,白的,黄的,配着淡淡的汤汁,冒着飘渺的仙气儿。 就像在烟雾缭绕中,若隐若现的一位小仙女,穿着五彩霓裳,出尘脱俗。 而旁边摆着的,是我刚刚煮的那一碗白白的…… 不对比的话,我的面看着还行。 一对比才发现,竟然丑的都睁不开眼,惨不忍睹,难以下咽。 我都佩服我自己,之前是怎么怡然自得的吃了这么久的…… 虽然我最终也没学会煮出一碗漂亮的面,但能吃上这样一碗仙气飘飘的面,心里还是无比的感动。 吃完饭没多久,蔡总就打来电话了:“三合先生,我们出发吧?” 我乐不颠儿的就下楼了。 蔡总开着车,载着我往邻里中心出发。 对于内气外放,我还是很好奇的,这就是传说中的御气成剑呀! 哪个男人没有一个英雄梦呢? 很快,我们就见到了蔡总口中的吴师父。 目测他五十岁上下,身形偏瘦,中等个头,五官端正,没有很抢眼的地方,就普普通通。 普通到放在人群中,就再也找不出来了的一个人。 我们到的时候,离上课还有几分钟,吴师父正在给一位阿姨调整身体。 内气外放,是通过推动气血运行,打通经络,排出病气。 吴师父主张自修自炼,他以教为主。 除非个别体质比较差的人,如果看师父有时间的话,会请他帮忙辅助一下。 陆陆续续的,来了好多学员,大都是老学员,跟着吴师父练了好多年的。 上课时,大家在小广场列队成圆,吴师父让我和蔡总以及其他一些比较新的人站在中间,老学员站在外围。 热身之后,半蹲,抱球,感受气感,剑指…… 每一个动作都很简单,简单到令人发指。 我不禁怀疑,这样就能练出气儿来吗? 没一会儿,我就发觉我头晕恶心,站不住了。我慢慢的直起腿来,双手下垂,气沉丹田。 吴师父一直在观察着每一个人的状态,我刚一起身,他就走了过来,轻轻的说,“你先站到外围试一下,如果还晕,就蹲下休息。” 第28章 剑指站桩功(道) 我慢慢的走出了队列,试了一下还是晕,于是干脆就不练了,在场地边儿上蹲了下来看其他人练。 蔡总疑惑的看着我,但也不方便说话。等收完功,他走近了问道:“你怎么提前结束了?” 我描述了一下我的状况,蔡总问:“现在能站起来吗?” 我慢慢站起来试了一下,咦,好了? 蔡总带着我走到吴师父身边,师父不等我们开口,他就笑着问我:“最近跟人怄气啦?” “嗯?”我没反应过来。 吴师父解释道:“来的新学员,我一般会安排在队列中间,那里气感最强,容易辅助你打通全身的经络气脉。 但如果怄气了的话,在气感比较强的地方,气血运行突然加快,会头晕恶心,可以到外围,气感弱的地方慢慢适应。” “哦……原来是这样。” 师父这么一解释,我就了然了。 刚刚一说怄气,我也没想起来。 现在想,应该是刚来新加坡时,诸事不顺,可能在不经意间堵了一口气。 但我心大,过去的事,转头就忘记了。 事儿忘记了,但气还滞在体内,滞久了,习惯了,突然通开反而不适应了。 难怪《黄帝内经》讲“百病生于气”。 人活一口
相关推荐:
捉鬼大师
鉴昭行
天下男修皆炉鼎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痞子修仙传
差生(H)
突然暧昧到太后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