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哦?这么说沈大人不愿接受本王保的这个媒?唉,看来今晚本王是进不了房咯。” 沈觅一愣,“保媒?” “恩,乃是王妃的族弟,虽不是本支,可也是原配所出的嫡子,”轩辕晦看着沈觅陡然亮起来的神色,一本正经,“此人年方十六,正在四处游历,到剑南道时,正好与王妃的人手碰见了,便决意来投肃州,现在怕已经过了凉州了。” 沈觅急切道:“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此人的婚事自己可做的了主?更何况,颍川赵氏是何等的门第,如何看得上我沈家这等寒门?” 轩辕晦笑道:“他父母已逝,又素来和原颍川郡公,也就是我的老丈人亲近,他的婚事,十九郎还是做的了主的。不如他来了后,你先见见他,若是满意了,再让令嫒躲起来相看相看,双方都合意了,再换庚帖不迟。” 沈觅心中透亮——这怕是肃王夫夫开始上下联络,让肃州嫡系与京中故旧连成一脉,而且与王妃结亲,看来日后还要抬举自己。 思及此处,纵然再淡泊名利,沈觅也不由得暗自欣喜,起身拱手道:“我即刻回去与夫人商议。” “不急。” 沈觅出门后,轩辕晦才从袖中取出一封给赵诩的未拆密信,落款赫然便是崔静笏。 作者有话要说: 王爷夫夫要做的事情好多 路好难走 我都心疼另外 偷藏人家的信又没胆看 某人真怂。 第51章 看着那信笺许久,轩辕晦还是将它放在袖中,若无其事地回秾李楼去了。 赵诩正低声吩咐着白胡什么,见轩辕晦来了,便打发白胡下去。 “怎么了?我还不能听不成?”轩辕晦难免有些不悦。 赵诩愣了愣,蹙眉看着他。 轩辕晦自觉失礼,却也拉不下面子赔礼,只好闷声在旁边坐了。 赵诩上下打量他,指尖在杯沿摩挲,缓慢却笃定道:“王爷作此语,难不成是怀疑我有事隐瞒?” 轩辕晦抬起眼皮瞥他,一副云淡风轻状,“我与王妃之间,向来从无私隐。” 说罢,他将那信取出,递给赵诩,“你看,我可未拆封。” 赵诩接了那信,一看落款,悠然一笑,“好酸。” 轩辕晦拈了颗青梅,“确实酸。” 赵诩不想细思他为何陡然间开始拈酸吃醋,只拆了信,挑了挑眉。 轩辕晦见他将信复又折了起来,放入袖中,心中霎时五感翻涌,又是愤懑,又是失望,又有些不知所措的无奈,便只板着一张脸,看着手中茶盏。 “崔长宁想与你我缔盟。”赵诩缓缓道。 轩辕晦并未抬头,“他?是指博陵崔氏,还是指那邓氏?” “邓氏。” “他自己的主意,还是孝恵的主意?”轩辕晦又道。 赵诩瞥他眼,“那你说肃州之事,是你的主张还是我的主张?” 莫名心里一轻,轩辕晦笑道:“自然是你的?” 赵诩侧头,“嗯?” 轩辕晦为他添茶,谄媚道:“因为我什么都听你的。” 赵诩听的颇为受用,缓缓道:“河东八姓已经心不齐了,别的不提,王爷你先前选的那三个……” 轩辕晦摸摸鼻子,“那卢渊怎么选的?总不能站在新帝这头吧?” 赵诩苦笑,“范阳卢氏向来迂腐,既然新帝是太子继位,那便是名正言顺,人家如今早已为了新皇肝脑涂地了,卢渊他父亲便领了尚书右丞的衔。” 轩辕晦不再多话,自太祖起,如何处理河东士族便成了代代皇帝头疼的问题,在世祖时,一度甚至撕破面皮,几近到了不死不休的境地。后来仁宗推行士庶合流后,才最终达到某种微妙的平衡,有了百余年的相安无事。 这么多年来,士族与朝廷的势力此消彼长,皇族极盛之时,士族便抱成一团,安分守己,用一种别样的方式与皇室抗衡,力求自保;而现下皇族分崩离析,世家们也蠢蠢欲动,不甘寂寞起来。 “从龙之功,谁不想要?”赵诩缓缓开口,“前朝我士族鼎盛之时,人杰辈出,有人舌粲莲花,喝退三军;有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人权倾天下,朝野侧目……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如今的世家子弟怕是想象不出彼时煊赫。与其说枭雄出于乱
相关推荐:
鉴昭行
吃檸 (1v1)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镇痛
绝对占有(H)
数风流人物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蔡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