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等确定了,一定捎信儿给她。 ... 吃饭的时候,王新军一提那档子事儿,吴老头就急忙打岔,生怕干儿子一不小心答应了,掉坑里去。 头一回,王克立还琢摸着是不是碰巧了,可第二回,王克立懂了,这老头明显是故意的嘛! 八字还没一撇的事儿,至于吗?这个胆小鬼!王克立干脆就出口呛了吴老头几句。 这下可热闹了,俩加起来快一百五十岁的老顽童,你一句我一嘴地,争得脸红脖子粗的,跟俩小孩儿拌嘴似的。 文斗不过瘾,到最后还想武斗。 这下子李梅看不下去了,转身从厨房里头拎了根擀面杖出来,往那儿一站,扯着喉咙喊: “再吵吵,不好好吃饭都给我出去!” 俩老头这才偃旗息鼓,老实了下来。 赵振国全程埋头干饭,别说,烤鸭挺好吃的。 ... 吃完晚饭,吴老头非拽着赵振国走不可,王家人劝了半天也没劝住,只好把两人送到首都医院家属区的门口。 下了车,吴老头拉着赵振国往自家筒子楼走。 路上,吴老头又扯起了那个话题,“振国啊,你可千万别掺和那浑水,别搞政治,跟着我学医吧!” 赵振国听懂了干爹的好意,但他根本不是学医那块料,他比较喜欢搞钱。 吴老头瞧出他的心思,又劝道: “干儿子哎,当医生多好,跟我一样,谁也不得罪,清清静静的,不挺好吗?那事儿,闹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到时候你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干爹真怕保不住你...” 275、滑头赵振国 赵振国知道,后世的新闻里讲的那些事情,不过是冰山一角,实际上背后藏着的故事都非常惊心动魄。 吴老头接着说:“你媳妇是我好不容易救回来的,我干孙女也那么水灵漂亮,你千万别犯糊涂,好好想想吧...” 赵振国重重地点点头说自己会好好考虑的。 接下去的两天,除了去拜访了趟楼下的干娘,赵振国就没有踏出吴家半步,闭关写调研报告。 报告不难写,难的是怎么把后世总结的一些问题写出来,同时又避免自己惹上麻烦,被拉去切片。 话说这算是剽窃么?愁人。 纠结了一天,他觉得自己都重生了,能少走点弯路为什么还非要走弯路?为啥要没苦硬吃? 以隔壁老大哥为例,有不多人在解体前当起了蛀虫,贪污、贱卖国有资产,侵吞工人们的遣散费... 如果他能把该提防的都写下来... 想到这里,再想想老人期待的目光, 心一横,就一个字,干! ... 两天一晃而过,还是在王家,不过这次换到了王克立的书房。 老人先看了王新军那份报告,看完之后没说话,让在场的人都轮流看了一遍。 然后向赵振国要他的报告。 赵振国瞅着王新军那厚厚一沓报告,字写得板板正正,刚劲有力,顿时有点自卑,自己那字跟狗刨似的,都不好意思拿出来。 他写得最好看的字,也就是他的名字了,毕竟上辈子总签合同,不能丢人,所以花大价钱找名家给设计了一个。 王新军看他干掏,掏不出来,还拿他开涮,说他怎么跟大姑娘一样扭捏。 “振国,别怕,没得事!”老人鼓励他。 赵振国只能从裤兜里头掏出那张折得整整齐齐的纸,小心翼翼地展开,纸还是他好不容易拼起来的。 他恭恭敬敬地把报告递给了老人,心里头那个忐忑啊。 这可是他绞尽脑汁、左思右想才写出来的报告。 干爹怕这东西给他惹来麻烦,一把抢过去就要撕,还差点给扔厕所里冲了。 要不是他眼疾手快,这东西就保不住了,别问他为啥不重写一份,撕碎了拼起来本身也是一种态度。 老人有些诧异这贴满胶布的纸,但也没问,只是戴上眼镜,仔仔细细地看了起来。 这是他收到的第十份调查报告,但这份,写得最是大胆、也最丑、最土! 一张纸的报告里头,把问题列得明明白白: “计划经济啊,就像绳子捆着企业,让它动弹不得,憋得慌!” “产能和经济效益,那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差老远了!” “管理体制僵化,工人们干活儿都没劲儿,像霜打的茄子。” ... 还有解决方案呢,写得清清楚楚: “得放权让利,让大家都有奔头,干得有劲。” “改革得和收益挂上钩,干得多就得多,公平合理。” “技术得升级,产能也得扩,这样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 赵振国琢磨着,老人胸襟宽广,气度不凡,应该不至于这份报告就把他“咔嚓”了吧。 老人细细看了十分钟,没说话,递给了王克立,示意他看看。 在场的秘书、王新军,轮流传阅了这份报告。 看完之后,一个个都闷声不响。 这… 老人没有点名问大家的看法,而是笑着开口打破了沉默, “振国是个敢想敢干的同志,怎么样,跟新军一起去试试?” 王新军那份报告,其实写的也很好,但耐不住赵振国开了挂,他觉得自己实在是胜之不武,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我这啊,只是纸上谈兵而已,真让我干,我干不好,我没这个水平…不过...” 众人都没想到能写出这样报告的赵振国居然会拒绝,王新军更是情不自禁地瞪了他一眼,这家伙,怎么这么大的胆子? 他刚想开口说赵振国两句。 老人摆摆手,示意他别说话:“听振国把话说完。” 赵振国深吸一口气,接着说: “不过...我老家有个丰收酒厂,之前胡志强跟我说,这个酒厂没有厂长,现在乱得很,领导想让他去管管。 我想,要是老爷子信得过我,我就和他去这个酒厂,把这个当作试点,看能不能行。 要是能行,那再跟王大哥去那儿干...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赵振国说完,屋里更安静了,大家都盯着他看,思考着他的话。 两天时间赵振国不光在写报告,还在琢磨这事情该怎么办? 这是他想出的妥协之法,一是可以拖延时间,在老家陪媳妇,明年再上京,二是可以提前试验下,他确实是个纸上谈兵空有后世理论的家伙,老爷子让他去的地方可是巨无霸,他怕啃不动这块硬骨头,崩了牙! 他倒也真的打过退堂鼓,可老爷子夸他的话就跟过电影一样在他脑子里过,实在是张不开嘴拒绝!对着老人,谁能拒绝的了? 丰收酒厂王新军知道,是个市属企业,厂长享受副处级别待遇,原来的厂长是省里某个领导的女婿,水也没那么浅。 不对不对,自己怎么也被他带偏了,本来聊的是首钢的问题,他怎么也开始思考振国提的这个思路的可能性? 他偷偷打量了另外几个人,发现他们也陷入了沉思,好像都被说动了。 老人沉吟了一会儿,点点头,眼里闪过一丝赞许: “振国啊,你这想法不错。光说不练假把式,实践出真知。你愿意去酒厂试试,这说明你有担当,有勇气。行,我支持你!” 王新军听了,提起的心也放了下来,他拍拍赵振国的肩膀: “振国,我之前还以为你怂了呢。没想到,你是个有主见的。去酒厂试试也好,要是真能干出个名堂来,那咱们接下来的路就好走多了。”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屋里头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老人转向了王新军,眼神中满是深邃与期待。 “新军啊,振国去酒厂了,他那里有他的想法和实践。你呢,我希望你能先去首钢。”老人缓缓说道,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 王新军一愣,随即点了点头。他明白老人的用意,首钢作为国之大企,其改革之路必然充满荆棘与挑战,但那里也是实现抱负、展现才能的广阔天地。 “邓伯伯,我明白!我会尽我所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改革。”王新军郑重其事地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老人满意地点了点头, “新军、振国。你们两个人,一个去酒厂,一个去首钢,都是实践我们理念的重要一步。记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都要相信自己的选择。” 276、脸皮巨厚! 说完,老人朝中年人使了个眼色,中年人立马心领神会,把老人的公文包拎了过来。老人从包里掏出一根英雄100金笔和两本崭新的笔记本。 他朝王新军说:“新军娃儿,振国那篇报告硬是比你整得巴适,这支钢笔就奖给他咯,你莫得意见哈?” 王新军摇摇头,“那哪儿能啊,确实是振国写的比我好,就是那一手字...” 赵振国:他咋不知道原来考试还有奖品拿呢? 老人笑眯眯地把一本笔记本连同钢笔一并递给了赵振国,还不忘打趣道: “振国哦,空咯还是练一哈你那手鬼画符嘛,莫哪天写个文件出来像鸡脚板儿踩的墨坨坨!” 赵振国被老人这么一说,尴尬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嘿嘿笑了两声。 他接过笔记本,迫不及待地翻开一看,嘿,里面居然还有老人的赠言和亲笔签名呢! “赠赵振国同志: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勇往直前。 愿汝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这几行字苍劲有力,透着一股子智慧和岁月的沉淀。 赵振国激动得眼眶泛红,这东西可太珍贵了,简直是无价之宝!他赵振国何德何能,能得到老人这般的厚爱与期许! 他摩梭着那本笔记本,手都有些发抖,这东西他哪儿舍得写,要留起来当传家宝! 另一本笔记本,老人则递给了王新军,眼里满是期待和鼓励。 赵振国好奇地凑过去看了一眼,发现老人写的内容还不太一样,大概是考虑了自己和王大哥的性子不一样。 他真想把王新军这本顺回家送给媳妇,可抬眼一看,明晃晃写着“赠王新军”四个大字,只能干瞪眼。 王新军瞧他这副眼巴巴的模样,瞪了他
相关推荐:
屌丝的四次艳遇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总统(H)
大胆色小子
痞子修仙传
醉情计(第二、三卷)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