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泪狂奔,心想自己到底是造了什么孽,居然会在这里遇到天景雅集上有过一面之缘、举手投足便是腥风血雨的楚夭! 掌教首席 寄给大公主的信…… 楚夭, 天景雅集街道上遇见的两男争一女狗血事件的女主角,所立之处便是腥风血雨的修罗场中心。 一个无论身处何等情境都能我行我素、《乌鸦:永不复生》变成《白蛇传》与《倩女幽魂》的狠角色。 对宋从心来说,楚夭简直是另一个世界的人。她根本没想过自己会在此情此景之下与楚夭再次相遇。 “那位弈秋道友呢?” “分了啊。” “追杀你的人是谁?” “咸临国宣昭郡王,目前唯一还活着的宣家宗室。他因为天生不足而不良于行, 不愿被人看见自己羸弱的一面所以一直坐轮椅来着。虽然长得病弱秀美但是我真的没想到他心眼就针尖儿那么大!居然追杀我一个柔弱无依的弱女子, 他忘了我们曾一起渡过的美好时光了吗?!” “他为什么追杀你?” “分了啊。” “……” “……”宋从心无语凝噎, 梵缘浅见四下无人, 索性便也双手合十, 默念了一声佛号。 楚夭是真心觉得委屈, 她依靠着墙壁,我见犹怜地用手帕轻拭眼角:“我爱他时他对我不屑一顾, 还整天疑神疑鬼地觉得我要么是贪慕权势, 要么就是想利用他。等到我燃烬了,他又对我穷追不舍,真是岂有此理, 他怎能轻视我的爱?!” 宋从心:“……”你是指望一个道士一个和尚能理解你为情所困的痛苦吗?不对,我现在确实很痛苦。 负责问话的宋从心靠着另一边的墙壁坐下, 看似从容实则疲惫地闭上了眼睛。不远处, 梵缘浅盘腿而坐, 双手合十眼眸轻闭,一副万事皆空、我已不在的模样。哪怕她此时手中无木鱼,看见她的人耳边也仿佛响起「咚咚咚」的木鱼之声。这大概就是「手中无鱼心中有鱼」的境界吧。 此时三人已经在黑甲卫的追杀下逃离了安武城,栖息在荒郊野外的一座破落的神庙中。说是神庙,但其实里面早已被人搬空,连话本故事必备的气氛道具神像都被人连底座一起搬走。神庙距离临江很近,以修士敏锐的五感,夜晚甚至还能捕捉到潺潺的水声。 缓了一会儿, 宋从心继续问道:“若当真不愿纠缠,为何不尽快离开此地?” 宋从心这话其实是在问楚夭为何不御剑离去,谁知楚夭竟抱紧了自己怀中的包袱,委屈道:“因为我不能舍弃自己现在这个凡人的身份,李郎还等着我去救。身份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而且我不是正统的修士,我动手后……就会陷入很长的虚弱期。” 宋从心先是微微一愣,但很快她便反应了过来,楚夭恐怕是以武入道。这一类的修士本身有修真的天资,但年幼时并没有被挖掘出潜能。这一类人或许会因为根骨不凡而走上武学之路,自行领悟了纳炁的方法或是有了别的什么机缘。在筑基步入旋照期后,他们便成为了散修。 散修没有正统的传承与师门的指导。因此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得异常的「偏科」。比如楚夭,她就不会仙门最基本的御气术。 不过「李郎」又是谁?宋从心面无表情地想着。 “李郎是咸临国的尚方令,全名「李开平」。”好在楚夭也知道眼前两人是自己唯一的希望。虽然沾满了狗血,但她倒是知无不言,“李郎原在宫中司掌器物制造与拟写圣旨。他是宣怀王的近侍,但先前不知何故突然被宣怀王剥夺官职,下了大狱,说是要秋后问斩。我去救他,他却不肯跟我走,只交给我一个东西,说让我一定要把这个东西给带出宫去……” 宋从心听到宣怀王之名,心里重重一沉:“咸临帝都中究竟发生了何事?” 楚夭摇了摇头:“我不大清楚,但是只知道京城气氛很凝重,以仁善为名的宣怀王不知什么缘故手段突然变得极其酷烈。除了李郎外,朝堂大半的文官都被下了大狱。宣怀王明令禁止民间妄议朝政,一经发现皆判大不敬之罪。而那些文官之所以被下狱,似乎是因为诗文字句有什么不妥……这个我不太懂,但李郎说过,「苛文政,灭言路,国之危欸」。” 宋从心仔细地询问,发现被下狱的文官大多都是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一部分是世家子弟,不过因为这十年间各大世家本就遭遇了重创,大多都沉寂了下来。禁止平民百姓妄议朝政到并非不能理解,无非便是封建统治者的「愚民」、「疲民」、「虐民」一类的政策。但连文官都「苛文政,灭言路」,这是要大兴文-字-狱的节奏? 宋从心冷声道:“仙凡有明确规定,君王不得阻止子民开悟。如今的凡尘,想来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 “有这种规定?”楚夭诧异道,她来自凡尘,不通仙家之事,但却清楚凡间之事,她想了想,道,“「开悟」这事情太笼统了,怎样算开悟?拥有自己明确的思想便算得上开悟。但在凡尘,平民百姓整劳作,赋税极重,苦读十年书却因出身之故只能成为商贾的文房先生或开一家私塾。而且对于朝堂而言,百姓「拥有自己的思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嗯……你知道宣白凤公主的重罪之一便是让百姓识字吗?” 宋从心愣怔了一瞬,随即面色微变,她听懂了楚夭的言下之意,也明白了贵族究竟是如何钻《天景百条》的空子的贵族阶级不阻止百姓开悟,贵族阶级只是加大赋税,拔高纸张价格,挤兑平民出身的文人,毁掉他们的晋升之路……久而久之,就连平民自己都生出了「读书无用」的想法。因为你书读得再好也无法寻真问道,最终还是要进入凡间官场。而若是无法养活自己,平民又为什么要倾尽一家之力去供一人读书呢? 对于贵族阶级来说,他们触犯《天景百条》了吗?没有。赋税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政策,纸张造价是市场所需,与平民出身的官人相争是立场之别。科举是君王为了培养只拥护帝王的政治团体,天生便和世家出身的官员相斥,打压政敌而已,天道还能为此一道雷劈下来不成? 若是出了贤明的君王,懂得打压世家的力量提拔另一个群体也便罢了。然而一个皇朝但凡出了一个昏君,再好的政策也会付之一炬。 封建时代搞愚民政策的原因是为了君王治世的安稳,曾有一句俗语「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女不看西厢,男不看红楼」,其意就是「少时不可生意气,老来不许有野心,女人不可逐爱情,男人不许忘功名」。对君王而言,思想的控制便代表着社会的稳定。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便是愚民政策的拥护者,他曾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到「高贵谎言」,即让子民们相信「上苍在铸造统治者时掺入了黄金,铸造佐政者时掺杂了白银,铸造平民时则融入了铜和铁」,而后他又强调了「铜铁当道,国破家亡」。 能改变这种局面的方法唯有子民开悟,在宋从心前世那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并不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当统治与管理阶级的一切政策都无法蒙蔽百姓的眼睛,当更多的人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当人们能用知识走出属于自己的天地,一个相对健康的社会群体结构才会成型。 虽然其中依旧有许多需要面对与解决的问题。但比起封建制度下单方面的剥削与一国兴衰尽系于君王之身的波折,至少民众还能发出声音。 “但是宣怀王应该知道,他若直白地以「不许百姓识字」给宣白凤定罪,他便已经违反了仙凡条例。” 千年前人皇曾经说过:“知识是好的,所以我的子民都应该学。” 因此凡尘绝无可能明令禁止平民百姓学习文字。 “当然没有说得那么直白。”楚夭点点头,肯定了宋从心的推断,“国师当时的说法是「授道无知之民而不遏之,如递刀为盗国」……大概就是「白凤公主让刁民学习了文字而兴外道,这是祸国之举」这个意思。” 宋从心只觉得眼前一黑,这个世界的文字的确有灵性,但这个国师绝对是在强词夺理。 “也就是说,咸临国师将「文字」视作一种「道」?”一直阖目静坐的梵缘浅忽而睁眼,道。
相关推荐:
火影之最强白眼
学长,我们牵手吧 (BL)《不校园攻宠受系列》
实习小护士
碧荷衍生文
学姊,你真的很闹事(gl)
[网王同人] 立海小哭包
小寡妇的第二春
游戏王之冉冉
妄想人妻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