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年菌菇种植权;二是竞标,看实力,类似拍卖,1两为底价,谁竞到最后就是谁,得三年菌菇种植权。” 说完,他捋了捋胡须,“两者皆有优劣之处,就不知道诸位有何意见。”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也纠结住。 有人便问:“若是抽签,是按照今日前来的,还是……” 赵村长摇头,“稍后会再让人去说一声,至于参不参与,我便不强求。” 众人都忍不住皱眉。 如果只是他们十一人,选择抽签的话,也就一人会落空。 可若是其他村也参与,那每个村的几率都是对半开,这事就玄了。 最重要的是,如果选择抽签,种了也才一年种植权。 这东西靠的是种子,可不是自己会种就能一直种下去。 若对方不愿意再卖给他们种子,他们再懂得种植菌菇也没用。 但是第二个法子…… 那可是要先砸钱。 底价就是1两起,都不知道得花多少银子。 但优势也很明显。 一是能靠自己的能力争取。 二是种植权有三年。 议论半晌,渔村村长问道:“不知期限到后,是否又需重新抽签或拍卖?” 赵村长摇头,“若是抽签,则会每年一抽,若是拍卖,三年后如果该村菌菇种植和售卖个方面都合规合法,便可申请承包权,可分五年和十年限。” 见众人似要开口,他抬手轻压,“另外,基于每种菌菇所要建立的蘑菇房可能会不同,所以为避免反复拆建,即便抽签,也是从菌菇品种中抽之前种的菌菇。” 闻言,众人面色一变。 若是如此,岂不是以后抽到种植权的几率更低。 “那拍卖呢?” “拍卖的如我上述所言,三年后看情况给予延长种植的机会。” 众人立刻垂眸细思,怎么想都是选择拍卖的稳妥些。 马山村村长立刻道:“赵村长,不知何时拍卖?” “五日后,将会再在此举行拍卖。” 众人在此对视,目光稍稍交流一番,又看向老神在在的秋师爷。 赵村长看出他们的考量,便顺水推舟。 “诸位可先回去考虑和筹备一番,另外,还有一个条件,若拍中了,还需出让五亩地建菌种、菌丝培育工坊,为期50年,建坊费用由姜娘子自己出,不过村中需要帮忙出人修建。” 听到这一条,各村村长和代表们眼底瞬间迸射精光。 所有人纷纷错愕又惊喜的看向赵村长。 “赵村长的意思,姜娘子要在获得菌菇种植权的村子建立菌子或菌丝培育工坊?” “对。” 赵村长颔首,“每种菌菇都有对应的种子,并非随随便便就能批量培育出来,如我们村的鸡枞菌,现在菌丝供给也很有限,所以姜娘子会与各村合作对应菌种的培育。” 闻言,众人喜不自胜。 这事听起来似乎他们比较吃亏,不止要出地,还要出人。 可只要工坊在他们村,就总有机会能继续种下去。 而且工坊在他们村的话,说不定哪天他们若能获得菌丝培育配方,那才是真的稳了。 这么一想,他们更着急了,立刻别过赵村长,火急火燎赶回各自村长,召集村人商谈去。 等他们离开后,村长谢过秋师爷,也让人分别再去通知各村。 当然,通知那些村,可就没有这么详细的提疑解惑。 只是跟他们说五日后,姜娘子会举办菌菇种植权拍卖会,届时会开放十种菌菇拍卖。 不过这次要参与拍卖的菌菇品类他倒是老实放出来。 十种菌菇分别是松茸、银耳菌、铜绿菌、鸡油黄菌、枞树菌、金针菇、木耳、香菇、平菇、白灵菇等。 这些菇子有的光听名字没法对号入座。 有的则是耳闻目能详。 比如松茸,这可是一种好价菇。 潼阳县松树多,每年雨季也总能采到松茸。 不过松茸长得慢,也长得散,还总一个个,不像很多菇子都是一片片。 因为味道好,口感上佳,数量又稀少,所以在潼阳县的菌菇‘榜’经常名列前茅。 早年这里还有很多富户高门,经常都会高价预定松茸。 即便是现在,松茸的价格也不低。 鲜松茸价格虽然有所下降,但干松茸的价格却没变。 只是因为太散碎稀少,游商们兴致不高。 每年市集开起来,村民们放上去卖的干菇算比较多。 因为只有这种能卖干货。 其中就有松茸,干松茸的价格到一斤一两。 他们没想到姜梨花竟然连松茸也能种,不由个个眼睛放光。 都不等拍卖会开始,接下来几日赵村长总要接待许多登门询问的人。 这些人有上次来赴约的,也有没来过的。 他们都一改态度,对赵村长极为热情。 尤其上次秋师爷特意来给赵村长坐镇的消息传出去。 也没人敢跳起来搞事。 反而姜梨花这个甩手掌柜没人找。 当然,不是没人想找她,而是都被村长拦着,不让他们去打扰她。 村长知道姜梨花最近都在忙土地相关的事。 这件事他看得可比菌菇还重要。 就算姜梨花不提起,他也不会让闲杂人等去打扰他。 能处理的他都会拦过来先处理。 处理不了的还有秋师爷,再往上可还有县太爷。 这两位也没少往马头村跑。 尤其县太爷,没事的话就三天两头往姜家去。 姜梨花最近也的确忙得没心神去管菌菇的事。 既然村长做得得心应手,她便干脆甩手得彻底。 除非村长过来跟她说明各种情况和进展,不然她都不会主动去问。 她这段时间在为大棚的事做准备。 潼阳县这边应该属温带,冬日气候没有寒带那么严重。 不过秋冬温度也会变低。 按照她这段时日走访了解,推测最低温度可能会到5度左右。 十月中旬开始温度就会断层下降。 所以十月初开始,她地里的作物就必须上大棚了。 古代没有塑料,她只能选择用白纸刷蜡和桐油。 光定制这一批纸就要耗不少时间和精力。 因为潼阳县没有专业的造纸坊。 还是敖通判帮忙在临安府找的造纸坊定制长纸,又寻了做纸伞的老匠工加工。 姜梨花不了解这些人的技术,他们恐怕也不了解她的需求,所以需要先过去盯着。 只要先做出一张合格的,后面就不用她。 田地的打理她都只能交给伍成。 不过她已经雇了十几个人每日帮着打理田地,伍成只需要帮忙盯着就行。 不过他还得帮忙做肥料。 除此外,田地还需要建窑和埋管。 虽然这里的冬日不会太冷,但在最低温的时候还是需要进行保暖。 每隔十亩就建一个小土窑,连到每一垄地,用中空的竹管埋入土中。 只要稍微把热气送过去就行,不需要多热。 好在这次有种植作物的田地不是特别多,暂时还赶得及。 月底营养液坊就能竣工。 正好第一批作物也可以先后收下来制作。 到时她就得亲自盯着营养液批量制作的事。 种田、大棚和肥料的事还是得交给伍成。 所以她现在是挤着时间,尽可能的把一些难度高,复杂的事先做了。 好在她身边的都是一些靠谱的人。 养生膏那边,金花婶和小红打理得井井有条,都不需要她操心。 田地和肥料相关事宜,伍成这边也没出过任何错漏,甚至还总能给她查缺补漏。 一些她没想到的对方也会补上。 村长那边菌菇事宜也安排得很妥当。 拍卖会进行得很顺利,十种菌菇都被拍出去。 最受欢迎的松茸被拍出五十三两的价格。 别看钱多,但如果是集全村之力,倒是还算轻松。 接下来便是要先在拍下菌菇种植权的村子建菌丝或菌种坊。 这事村长会联同各村村长盯着,也不用她插手。 她只需要等工坊建起来,招人开始批量培育相应的菌丝、菌子就行。 转眼到九月底,各村更忙了。 九月底低温已经明显一天不一天低。 空气中的湿度也越来越高。 菌菇的事还在忙着,秋收又开始了。 加上姜梨花那些工程,下半年马头村几乎都要忙成陀螺。 就在这时,一队轻骑从上京而来,刚进入潼阳县。 第一百四十章 朝廷来人 “这就是潼阳县呐,竟变成这般了。” 面白无须的中年人打马走在街道上,看着破败的县城,喟叹了声。 旁边一名穿侍卫铠甲的青年出声附和。 “不错,这便是潼阳县,自……县里的人便走的走,留下的都是些穷困之人。” 灰雨两字在朝中还算是禁忌之词。 当然,只是这些人过于小心谨慎的原因。 当年一场灰雨突袭,覆盖北朝国大半国土。 民心动荡,认为是天罚所至。 北朝帝为安民心,下罪己诏,往圣山长跪忏悔祝祷三日,才勉强安抚下百
相关推荐: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我的风骚情人
蝴蝶解碼-校園H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乡村透视仙医
深宵(1V1 H)
顾氏女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