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愣神,秦国竟然这么伟大? 可他们做的这些,不是华夏历朝历代都在做的事情吗? 和大明比起来,他们做的实在是不值一提。 竟然让安西各部族视为救世主了? 朱樉也同样陷入了沉默。 轻徭薄赋被赞颂他能理解。 可他为了中央集权,为了更好的统治这里,而制定的一些‘苛刻’的制度。 竟然也被这里的人视为仁政? 这时,他不禁想起了陈景恪制定的宗藩制度。 说实话,虽然他是大明亲王,依然认为新宗藩制度有些苛刻。 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对藩属国进行全方位的束缚。 可现在,他却有了更深的认识。 束缚虽然会限制藩属国的发展,可同样也是在保护他们。 防止列国被残酷的丛林法则笼罩。 正如眼前这般。 他搞集权,却也制定了规则,保护了那些小部落。 让他们不用再如之前那般,天天担心被人欺负,担心睡梦中被人家给灭了。 还有一点就是,他虽然嗜杀,却不再如之前那般虐杀人取乐。 一来是觉得那样太幼稚了,真正的王者要杀百万人,要让天下人胆寒。 二来是为了老婆孩子,他不想让观音奴担心,也不想教坏了他们的孩子。 所以,他一直在克制自己的杀戮欲望。 实在忍不住想杀了,那也是师出有名。 有理由的杀人,手段越是残忍,就越是让人敬畏。 也能震慑更多人,不敢践踏他制定的规则。 大家越是遵守规则,受益的人就越多,对他也就越加的信服。 而且秦国不杀妇女和孩童。 这么做自然是为了掳掠妇女和儿童,同化成自己的族人。 可是在安西这片土地上,这已经是非常的仁慈了。 主要是有其他人作对比。 当年蒙古人的行径,大家还记忆犹新,那真是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后续的马穆鲁克王国(埃及)、奥斯曼帝国、白羊国等等,那都是灭族的好手。 其中的佼佼者,还得是帖木儿。 屠巴里黑城、屠乌尔根奇、屠赫拉特、屠阿斯特拉巴德…… 大军所过之处,比蝗虫肆虐过的麦田还要干净。 当然,帖木儿也只是对敌人残忍,对内他也是法纪严明的有为之君。 可万事就怕对比,和秦国一比较,他可不就被完爆了吗。 况且,秦国背后站着的是大明。 在这个时代,东大的影响力,那是毋庸置疑的。 在必须要选择站队的时候,那些中小部落自然选择了秦国。 朱樉了解一切之后,立即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派出行政人员,与这些归附的小部落接洽,了解他们的意愿。 在保证秦国利益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同时又派出军事人员,对这些部落的军队进行整合。 让他们完全变成一支军队,那是不现实的。 朱樉的目的,是给大家分配好任务,并建立一套上传下达的体系。 能让他有效的指挥这些军队。 不指望他们打硬仗,至少顺风局不能自乱阵脚。 ----------------- 安西局势变化,很快就传到了朱棡和朱高炽那里。 得知帖木儿率四十万大军攻打秦国,两人都非常担心。 朱棡遥望西方,神色里充满了担忧。 他非常想过去助战,可中间隔着察合台汗国,他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干看着。 心中有气之下,他不顾天寒,强行出兵对察合台控制区域进行骚扰。 让察合台汗国的守将叫苦不迭。 西域冬季寒冷,大家一般都是猫在家里过冬,有啥事儿都等到来年开春再说。 你大明怎么不讲规矩? 当然,他们也知道朱棡发疯的原因。 一边挨打,一边咬牙切齿,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等帖木儿汗灭了秦国,再回头找你报仇。 然而,朱棡并不是发疯,他这么做固然有泄愤的因素,更大的目的是为了提前占据几个前哨站。 为明年开春出兵做准备。 秦国那里他无能为力,与其担心,不如把自己的任务做好。 燕国朱高炽则不同,他是有机会出兵支援秦国的。 事实上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抽调了一支军队,由张辅率领前去支援朱樉。 但帖木儿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派了他的第三子米兰沙镇守开伯尔山口。 前面已经说过,开伯尔山口的外面是草原,内部却是长达百里的不毛之地。 外面的人很容易就能占据此地,想打就打,不想打就撤回来。 次大陆那边就麻烦了,百里无人区就是最大的敌人,放着如此要害之地却起不到任何防守作用。 历史上次大陆动不动就被敌人从这里入侵,就是这个原因。 现在,燕国也面临着同样的局面。 张辅带着军队好不容易穿越百里无人区,却要面对严阵以待的米兰沙。 结果就是被堵在这里动弹不得。 所以,面对这一战,秦国只能靠自己了。 ----------------- 大战前夕,中小部落纷纷投靠处于劣势的那一方,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所有人都会深思、分析,为何那些部落会陪着秦国‘送死’。 秦国的政策,被拿出来逐条进行分析。 华夏的开明多元的文化,也被拿去做详细的了解。 所有的疑问,最终都指向了一个答案。 秦国能带来大家想要的秩序。 之前秦国一直在努力推广自己的制度和华夏文化,效果并不明显。 毕竟汉人的力量退出安西太久了,这里有独属于自己的文化体系。 秦国在这里立足太短,还无法影响到根深蒂固的本土思想。 可是这一场即将到来的战争,却意外的帮秦国完成了这个任务。 众所周知,研究什么就容易信仰什么。 当这些人开始主动去研究华夏文明的时候,华夏思想就悄无声息的走入了他们之中。 不过想要真正完成思想变革,还需要秦国做出更多努力。 比如开办学校等等。 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目前秦国还需要渡过这次难关才行。 这么多部落归附,让秦国及其盟友的军心士气大振。 别人都愿意相信我们,我们又何惧有之? 秦国内部,本来有些浮动的民心,迅速安定下来。 全国上下都开始围绕这一战进行运转,更多的青壮主动投身军伍。 战斗力强的被编入辎重部队。 训练不足的,则留在后方协助各项工作。 各种物资被生产运输到前线。 大食和波斯内部的些许动荡,也很快消失,军队迅速向边境集结。 土克曼、库尔德等大族群,也很快就统一了内部声音,派出军队前来助阵。 等帖木儿大军到达,已经有上百个部落投靠秦国。 而秦国一方的军队,也达到了二十七万之多。 其中秦国本部步骑兵四万五千人,大食、波斯军八万,剩下的为其余各部联合组成。 至少在兵力上,与帖木儿军的差距没有那么悬殊了。 当这些消息一条条汇总到帖木儿面前的时候,他的表情有多难看可想而知。 对于那些不知好歹的部落,他心中可谓是恨透了。 不止一次发誓,等击败了秦国,一定要将他们全部消灭。 但誓言归誓言,仗还是要打的。 面对部下,他依然表现的不屑一顾: “不过是乌合之众罢了,这些人里也就波斯和大食人有一些战斗力。” “能对我们构成威胁的,只有秦国本部的四万余人。” “只要击败了他们,其余人不足为虑。” 他说的确实有道理。 军队越多越难以指挥,更何况秦国这边的联军有上百个部落组成。 上令下达都难,更遑论配合作战了。 所以他的部下们也是信心满满,觉得秦国覆手可灭。 维陶塔斯自然也是同样的想法,秦国二十七万人不堪一击。 不过他心中有很多不解,那些人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归附弱势的秦国? 他也听到了一些消息,也找来了很多关于秦国以及大明的规章制度。 研究的结果是,他更加的疑惑了。 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为什么? 大头不应该是国王和领主的吗?为什么要主动减轻赋税? 你们当国王是为了什么? 对待本国公民,给予一些好处是应该的。 可对那些贱民,以及归附的异族人,为何也要如此仁慈。 尤其是秦国‘公民’,竟然不站出来反抗? 放在西方国家,君主要是敢让奴隶享有‘公民’的权力,公民们早就不愿意了。 那些贵族领主们也不会同意的,这侵犯了他们的利益。 可在秦国以及大明,这似乎是很正常的。 而且在大明,似乎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贵族的权力则被挤压的所剩不多。 与其说他们是贵族,不如说是世袭官僚。 那些人竟然也不站出来反抗,这太奇怪了。 总之,他对来自华夏的一切,都充满了不解和疑惑。 ----------------- 与他们都不同,忽格鲁特却变得更加沉默了。 在帖木儿未经他同意,就割让金帐汗国土地与维陶塔斯结盟之后,他就变得沉默了许多。 帖木儿知道是为什么。 他很重视忽格鲁特,亲自安抚并再次许诺,会在其他方面给予补偿。 忽格鲁特也想理解对方,可心里那根刺却让他无法视作不见。 他会情不自禁的思考,帖木儿到底有没有将他当做自己人? 今天帖木儿敢不经他允许,割让金帐汗国的土地,明天会不会直接将他给卖了? 如果帖木儿一直强势,他也只能自我开解,不敢生出别的想法。 毕竟拳头才是硬道理。 可秦国却联系到了他。 秦国和他的联系,其实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 具体来说,是脱脱迷失复辟,他被迫下台之后,秦国就派人和他取得了联系。 他并没有背叛帖木儿的想法,所以对秦国很不感冒。 不过当时秦国也没有提出什么利益诉求,只是单纯想和他做生意。 而他也确实需要来自秦国和大明的奢侈品,来拉拢安抚忠于自己的贵族。 双方的关系就这样维持了下来。 直到前不久,帖木儿瞒着他和维陶塔斯结盟之后,一切都变了。 秦国似乎也察觉到了他的想法,选择了直接摊牌。 帖木儿都这样了,你还忠于他? 不怕被他卖了? 帖木儿算什么东西?血统上来说,他也不是成吉思汗的后人。 而你却是正统的成吉思汗后裔,身上流着的是黄金家族血液,就愿意这样屈居其下? 大明威服四夷,帖木儿不过是秋后蚂蚱而已。 大明承认了铁木真的历史地位,也承认了蒙元的历史地位。 《华夏文明》一书里明确写了,汉人与蒙人乃兄弟,蒙元是小宗而主天下。 就算我们为敌,那也是兄弟内部矛盾,怎能与异族勾结? 正所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帖木儿和维陶塔斯结盟,本失了道义。 更何况他还慷他人之慨,拿你的土地去讨好异族人…… 这些游说之词,并不算高明。 放在以前忽格鲁特根本就不会在意,甚至还会反过来嘲笑秦国失心疯。 然而现在不一样了。 这些话犹如锤子,一下下敲击在他心里的那根刺上,让那根刺刺的更深更痛。 不过他也有自己的顾虑,帖木儿实在太强了,而大明离安西又太远。 或许将来大明能消灭帖木儿,可如果自己反抗,立即就会被杀死。 等大明将来打过来,还有什么意义? 在自己的坟头烧纸吗? 所以,他并没有答应秦国的游说。 却也没有擒拿、驱赶说客,而是让其隐藏身份留了下来。 之后他就开始收集大明的一切信息。 大明的情报并不难收集,不说往来的商贾,他部落内就收留了很多从北元逃过来的人。 只是以前他忙于内部权力斗争,对大明并不感兴趣,也没有做详细了解。 只知道大明很强,内部似乎也在搞变革,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此时他想了解,各种详细情报很快就汇集了过来。 对大明的情况,也有了进一步了解。 总的来说,他的感触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 大明不愧是天朝上国。 然后他知道了大明采用了分封制,将勋贵封在了海外。 作为一国之主,他自然知道这么做的好处。 将朝廷无法直接统治的土地,分封给有功之臣。 既实现了对这块土地的有效统治,又瓦解了勋贵集团对政权的威胁,还能激励军心士气。 可谓是一举多得。 然后他还知道了,大明燕王被封在了身毒。 目前燕国已经占领了身毒大部分土地,甚至派出了一支军队,试图支援秦国。 只是被米兰沙给挡在了开伯尔山口。 看到这条情报,忽格鲁特再次陷入了沉默。 他岂能不知道,燕国占领身毒意味着什么。 帖木儿将要面临大明来自三方面的压力。 难怪他会和维陶塔斯结盟,难怪他会如此着急消灭秦国。 因为这是他唯一的破局之法。 可是,真的能破局吗? 别说能不能打败秦国,就算是打败了又能如何? 朱樉完全可以带着主力,从海上撤走。 就算将朱樉消灭了,面对大明河西军团和燕国的军队,帖木儿又能有几分胜算? 关键是,这么重要的情报,帖木儿直到现在都没有告诉他。 这说明他并不被信任。 心中的那根刺扎的更深了。 不过忽格鲁特依然没有做出选择。 毕竟大明再好也远在万里之外,目前在安西还是得看帖木儿的脸色。 直到他听说,无数中小部族,在得知帖木儿征讨秦国的消息后,竟然主动投靠了秦国。 这个情报带给他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 是什么让这些小部族,宁愿与秦国共同赴死,也不愿意接受帖木儿的统治? 那些小部族都敢反抗,自己又在怕什么?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帖木儿真的能打败民心所向的秦国吗? 这一刻,他心中的那杆秤终于开始倾斜。 在秦国的说客再一次游说的时候,他这样说道: “你还不配与我谈结盟的事情。” 那使者先是一愣,继而狂喜道: “大汗稍等几日,我这就传信给国内。” 很快朱樉就接到了情报,他大喜道: “此战,胜矣。” “芸娘,你又立下一大功。” 柳芸娘谦虚的道:“都是大王英明,若不是您,我也想不到派人去联络忽格鲁特,也就没有今日的收获。” 朱樉大笑道:“哈哈,你就不要谦虚了,等打败帖木儿,本王重重有赏。” 之后众人商议了一下,派遣了国相府长史傅正前去会谈。 忽格鲁特得知他是傅有德的儿子,也非常的重视,亲自设宴招待。 之后两人密谈许久,终于达成了协议。 忽格鲁特的要求很简单,大明承认金帐汗国为藩属,并册封他那一系为金帐汗国之主。 以后也只能册封他的嫡系子孙为国主。 如果立陶宛、罗斯公国等国家,攻打金帐汗国,秦国必须要出兵相助。 之后还有一些经济上的协议。 大体上来说,这份协议还算是公平。 傅正也没想到事情能这么顺利,本以为忽格鲁特会趁机要挟,提出很过分的要求。 哪知道,对方非常有诚意,提出的条件也都非常合理。 这让他对忽格鲁特心生好感,也对未来的合作,充满了信心。 第488章 无题 帖木儿败了,在他最志得意满的时候,败了。 这次败的更加彻底,可谓是全军覆没。 当他率领四十万大军,与朱樉带领的二十七万联军对峙的时候。 负责侧翼的忽格鲁特临阵倒戈,向中军发动突袭。 早就做好准备的朱樉,下令徐膺绪率领秦国一万五千骑兵,从正面发起冲锋。 猝不及防之下,帖木儿大军陷入了混乱,随后被分割成了无数块。 这一下变故之大,就连秦国的盟友都目瞪口呆。 什么情况?还没打就赢了? 然后就是狂喜。 别管是为啥了,反正赢了就对了。 之后在朱樉的命令下,他们开始追杀逃跑的溃兵。 对此,部落联军非常高兴,纷纷高呼亲王万岁。 他们最怕的就是朱樉拿他们当炮灰,现在只是让他们打落水狗,可谓是非常照顾了。 这让一众人等,对朱樉更加的信服。 另一边,面对这个变故,帖木儿一度无法接受,连逃命都忘了。 幸亏沙哈鲁奋死作战,才带领几百名亲卫护着他逃离。 维陶塔斯的反应很快,察觉到不对立即就带领自己的部下,脱离了帖木儿的军队,试图撤走。 然而忽格鲁特对他痛恨至极,特意派出精锐截杀。 维陶塔斯好不容易才杀出重围,四万名部下已经只剩下不足两万。 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后方金帐汗国的骑兵又杀了过来。 他只能带着部下一路往回逃。 在茫茫草原上,正有无数金帐汗国骑兵在等着他。 好不容易逃回立陶宛,身边已经只剩下十四个人。 然而迎接他的,却是铺天盖地的指责,以及要求对其进行审判民众。 之前就反对他的贵族们,更是联合起来对其发动攻击。 曾经的王者,走到了悬崖边缘。 ----------------- 忽格鲁特并没有派人追击帖木儿,他给出的理由非常充分。 一来要派人追杀维陶塔斯。 二来正面战场需要收尾,实在腾不出手。 朱樉却知道,他还是念着帖木儿的那点旧情,不想手刃旧主。 对此他倒没有说什么,忽格鲁特这么做,反而证明人品还不错。 秦国也同样没有派人去追杀帖木儿,实在是抽不出兵力。 几十万人的大混战,很快就乱成了一锅粥。 朱樉自己的命令,都很难传递的出去。 直到两天后,帖木儿残部死的死降的降,将士们才纷纷归位。 朱樉一边命人打扫战场,一边与忽格鲁特以及各部首领,举行了会盟。 会上,各方就很多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 之后各方派出联军攻打帖木儿汗国,誓要彻底终结他对安西的统治。 ----------------- 帖木儿毕竟是英雄人物,很快就恢复了理智。 他并没有直接返回王都撒马尔罕。 自己遭此惨败威严扫地,手中也没有了军队,贸然回去很可能会被人兵变杀死。 他准备去白沙瓦与米兰沙会合。 米兰沙手里有三万军队,掌握了这支军队,他才能安全的返回撒马尔罕。 而且他还有个更大的计划。 秦国肯定会乘胜追击,如果能挡得住就挡,挡不住就从开伯尔山口进入身毒。 燕国虽然已经拿下身毒大部分土地,可毕竟时间太短,统治还不牢固。 他有信心击败朱高炽,在身毒立国。 然而,当他走到半路的时候,却正面遭遇了一支汉人的军队。 正是张辅率领的燕国援军。 帖木儿一颗心直接沉到了渊底。 燕国的军队出现在这里,只有一个可能,米兰沙败了。 可是,米兰沙骁勇善战,又占据地利,怎么会败? 张辅并不知道对面是谁,但这里是帖木儿汗国的土地,对面又穿着敌军的衣服,那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立即派出骑兵追杀。 帖木儿这伙残兵败将,本就疲惫不堪,很快就被追上。 他本人和沙哈鲁全部被活捉。 当张辅得知自己抓住的是帖木儿的时候,嘴巴张的能吞下一个鸭蛋。 不是,哥们……你不是在安西和秦王交战吗? 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等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他既震惊又兴奋。 震惊于朱樉的谋略,这都能打赢? 兴奋的是,自己白捡了一个大便宜。 活捉敌酋,这可是首功啊。 “这才叫有福之人不用愁啊,哈哈……” 不过他也不敢轻慢了帖木儿,王者不是谁都能羞辱的。 敢羞辱别王者,回去之后大概率要受到本国君主的责备,很可能会失去信任。 这样的忌讳,张辅自然不会去触犯。 被俘之后的帖木儿并没有大喊大叫,表现的非常平静。 在张辅来见他的时候,问道:“米兰沙呢?你是怎么打败他的?” 张辅也没有隐瞒,就将事情大致讲了一下。 米兰沙确实英勇善战,将张辅堵在开伯尔山口寸步难行。 然而是人都有缺点,米兰沙的缺点很致命。 他身体残疾导致心灵有些扭曲,张辅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做文章。 先是写信嘲讽米兰沙,还找了很多大嗓门在城下辱骂。 米兰沙被激怒,率军出城作战。 燕军诈败后撤,失去理智的米兰沙率军追击。 不出意料遭遇了埋伏全军覆没,开伯尔山口也落入张辅的手里。 本来很平静的帖木儿,听到他拿米兰沙的残疾做文章的时候,猛然握紧了双拳,目光里的杀意犹如实质。 张辅却很坦然,说道:“很愤怒吗?这叫兵不厌诈。” “况且他身体残疾之后变得非常暴戾,以虐杀人为乐。” “被他虐杀的那些人,又该向谁宣泄自己的愤怒?” 之后张辅继续前往秦国,在半路与出征的朱樉会合。 朱樉得知他擒获了帖木儿,也是大喜。 得知事情经过,则非常无语: “你小子,是有点气运在身上的。” 张辅笑道:“我不过是捡了个便宜,不敢居功。” 帖木儿被活捉,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朱樉特意命人将这个消息散布出去。 得知大汗被抓,帖木儿汗国陷入了混乱。 马黑麻仗着法定继承人的身份试图掌权,但很快就被部下给杀了。 群龙无首的汗国陷入了混乱。 朱樉率领的联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来到撒马尔罕城下。 还不等他攻城,城内守军就先陷入了自相残杀。 秦军兵不血刃拿下了这座坚城。 很多人希望劫掠乃至屠城,大家跟着你打仗图个什么? 不就是战利品吗。 但朱樉却找到各部首领,告诉他们: “这座城我买了,严令所有人不得屠戮劫掠百姓。” 众人大吃一惊,然后纷纷赞颂秦王仁慈。 当这个消息传出后,城中惊慌不安的百姓彻底归心。 很多原属于帖木儿部的城池,纷纷派人前来献城投降。 帖木儿得知这个消息,沉默了许久。 之后他与沙哈鲁谈了许久,没人知道都谈了什么。 反正不久他就选择了自杀,在他死后沙哈鲁选择了投降。 撒马尔罕被攻破,意味着帖木儿汗国的覆灭,剩下的就是征讨残部了。 然而就在此时,朱樉却下令停止军事行动。 理由是冬天不利于作战,且将士们征战日久需要歇息。 尤其是金帐汗国的将士们,从脱脱迷失复辟一直到现在,整整征战了三年多时间。 再不让他们回去和家人团聚,就太不仁道了。 忽格鲁特似乎明白他的想法,立即就带着战利品返回了汗国。 事实上,朱樉说的并没有错。 金帐汗国的将士们早就厌倦了战争,若非一直胜利,又有战利品刺激,他们早就造反了。 现在拿下撒马尔罕,他们也已经忍耐到了极限。 况且,金帐汗国内部也不算太平稳,脱脱迷失的残部也还
相关推荐: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旺夫
顾氏女前传
将军在上
村夜
猛兽博物馆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新年快乐(1v1h)
树深时见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