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夜夜乘欢_新御书屋 > 第268章

第268章

一段时间,但好景不长,没几年老朱就采取了管制。 此后一直到朱标登基,才稍稍放宽了一些。 但也只是相对于老朱当皇帝时期宽松,实际上依然处在管控状态。 这倒是可以理解,国家草创,采用哪种思想作为统治的基石,还不能确定。 为了防止思想界混乱,管控是最好的办法。 陈景恪大同思想框架完成,朝廷也确定了选择,就开始有限度的放开。 等朱雄英登基,放开的力度就更大了。 尤其是洛下学宫的创建,更是标志性事件。 全国各地的大儒学者云集此处,共同研讨学问。 当然,朝廷也不是完全放开管制,而是在大同思想框架内的放开。 别的方面依然受到管控和约束。 目的自然是引导大家,向着大同思想看齐。 当然,也能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但不会得到国家的帮助,只能靠自己讲学授徒。 说白了,大同思想是官方学问,自然会有相应的政策支持。 这是历朝历代都在做的事情。 春秋战国时期那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基本没有再现的机会了。 因为大一统下,不太可能允许思想界大分裂。 除非华夏再次分裂…… 诶,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重现。 现在大明采用大分封制度,时间长了每个王国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思想进行调整。 天长日久,还真的有可能重现百花齐放。 但也只是有可能。 至少目前,大明朝廷要求思想界必须向大同思想看齐,包括藩属国也不例外。 即便如此,大明的文风也变得非常活泼,各种思想碰撞产生的火花,点亮了整片天空。 为此,大明周报专门开辟了专栏,刊登各学者的发现。 也因此,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汇聚洛阳,或是求学,或是来瞻仰大学者,或是来寻求机缘。 目前仅仅是洛下学宫周围,就有两万余读书人汇聚。 当然了,文风鼎盛其实还有个原因,就是经济情况。 大明从洪武十五年变革开始,生产力迅速恢复。 尤其是开海以及默许工商业发展,使得民间积累了大量财富。 社会经济状况,可以养活部分脱产的读书人。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大家吃饱穿暖了,才有那个心思去追求文学。 当然了,能看到这一点的并不多,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政策放宽的原因。 因此对明昭朝,是非常的满意和拥戴的。 想到洛下学宫的盛况,王艮再次说道: “唯有传说中的稷下学宫能媲美也。”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脸上露出振奋之意。 大家都知道,这个时代必然会在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能生活在这个时期,甚至有机会参与其中,实在人生之大幸也。 几人边走边聊,从文学聊到政治,最后聊到了自身。 韩克忠说道:“安平侯曾言,等晋王打下西域,会在安西封一些诸侯国。” “到时朝廷会在碎叶川建立安西督学衙门,负责西域到安西的学政建设,我准备去那里历练一番。” 杨士奇笑道:“巧了,夏(元吉)布政使写信问朝廷要人,我准备去他手下历练。” 其他几人也开口说出自己的目的地,不是西域就是北方草原,要么就是辽东或者安南(中南半岛)。 没有谁留在中原或者江南这种富庶之地的。 这些地方乃化外之地,即便是经过十年开发的辽东和安南,依然非常艰苦。 时常有土人部落作乱,主要还是气候太危险了。 别人闻之变色,视去那里当官为发配。 但杨士奇等人不同,他们更有激情也更有理想。 愿意去艰苦的地方工作,以此来磨砺自己,同时也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况且他们深知朝廷的用人规则,去边疆工作回来的优先任用。 去边疆既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也是仕途的捷径,可谓是一举两得。 非只是他们,很多内阁行走外放的时候,都会选择去边境。 看着热烈讨论的众人,周忱非常羡慕。 他也想去,可他才刚进入内阁担任行走,没有三五年是别想外放。 要是能再年长几岁就好了,他不禁哀叹。 胡濙只是微笑看着,并没有插嘴。 他也有自己的任务,不过不是去边疆历练,而是去川蜀。 这是陈景恪亲自交给他的任务,去川蜀建立医学院,将新式医学推广到那里。 同时帮助那里建立医疗体系的框架。 他知道这只是一次试验,如果成功将来会在全国各地推广。 不说别的,要是能将这套体系给建立起来,他这辈子也值了。 未来史书上有机会单独开一页。 人生目标既定,也就没必要去羡慕别人了。 就在几人聊的开心的时候,忽然一阵雨点般的马蹄声传来。 众人举目望去,只见一卷黄尘滚滚,一队骏马飞驰而至。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呼喝声紧随而至,道路上的行人纷纷避让。 很快骑兵小队停在驿站门口,但见人影纷纭跳将下马,当先一人大喝: “八百里加急!御赐金牌,阻者死,逆者亡!” 游人知道轻重,不论身份地位,都纷纷让开。 驿卒也立即将早就准备好的骏马牵出,并从这些人手里接过浑身水洗一般的疲马。 驿丞也拿来文书,请他们签字画押。 一切说来话长,实际不过三五分钟的功夫。 交接完成,这支小队不顾自身疲惫,纵身上马。 随即便见烟尘滚滚,已然离去。 驿卒好奇的问道:“头儿,这是哪里来的?” 驿丞看了一眼文书,眼皮子一跳,说道: “西域,莫非是晋王那边的消息?” 另一边,听到八百里加急字眼,杨士奇等人也纷纷起身,再没有了闲聊的心思。 古代文书传递分为好几种级别,普通,二百里加急,三百里加急,五百里加急。 最高级别就是八百里加急。 说是八百里有点夸张,但这种情报的传递速度,可以达到日行四百里左右。 如果路况好,最高能达到日行五百里。 据传当年安禄山造反,远在三千里外的唐玄宗六天后就收到了消息。 使用的就是八百里加急。 能适应八百里加急的情报,无一不事关重大。 几人作为内阁行走,自然更加关心此事。 心中也不禁有些担忧,莫非是哪里发生动乱了? 胡濙抬头看了看信使来的方向,思索道: “当是从西域传来的,可能是报捷的。” 众人心头一松,但这也只是猜测,做不得准。 王艮径直说道:“咱们还是别在这里瞎猜了,赶紧回去吧。” 韩克忠也附和道:“不论是什么消息,接下来都需要忙了,我们不在影响不好。” 几人也不再耽搁,立即启程往回赶。 ----------------- 且说那群信使,换马不换人一口气跑到洛阳城下。 呼喊的口号也变成了: “捷报,晋王灭察合台国,平定西域。” 百姓纷纷驻足倾听,然后面色平静。 又灭了一个国家? 这个察合台国在哪来着?估计又是哪个小国,不值一提。 也有人羡慕,别管国家大小,这都是灭国之功啊。 不知道多少人因此被授勋授爵。 不是他们反应冷淡,也不是他们没有荣誉感什么的。 而是这种消息听的太多了,有些麻木了。 直到有人指出,这个察合台汗国是蒙古人建立的国家,和元朝是堂兄弟。 百姓们这才露出惊喜之色,然后欢呼不已。 虽然没听过这个察合台,可蒙元他们知道的。 元朝的堂兄弟,那得多强大啊。 大明竟然又将他们给灭了,实在他厉害了。 关键是,这些国家都被灭了,蒙古人就不会再回来了。 所以说,还得是蒙古人的威慑力啊。 但还不等百姓们从喜悦中恢复过来,几艘船停靠在码头,一队信使从船上下来。 在码头驿站换乘马匹,也一路向城内奔去。 一边跑还一边呼喊:“八百里加急……耿大将军灭日本国,靖平海疆。” 百姓:“???” 一会儿的功夫两个八百里加急,你们闹呢?还是在演习啊? 不过日本国的名声就要大的多了,没别的原因,日本女奴那可是风靡整个大明。 尤其是洛阳作为京畿,本就比较关注政治。 对日本的了解还是比较多的,也知道曾经的倭寇就是从他们国家来的。 所以等反应过来之后,百姓们再次发出欢呼声。 “这个不知好歹的小国,终于将他们给灭了,看他们还敢不敢来大明劫掠。” “哼,将他们男人全部贬为奴隶去挖矿,女人全部发卖为奴仆。” 本来义愤填膺的话题,聊着聊着就跑偏了。 “日本婢好啊,身材较小温柔似水,不知道价格会不会降。” “哪怕价格高一点也行,至少得让我们有个地方买啊。” “是啊,日本婢太稀少了,有钱都没地方买,希望这次朝廷能发卖一些。” “别做梦了,朝廷律法明文规定不允许蓄奴,违令者流放。” “朝廷没有灭掉日本的时候,日本人自己卖奴婢朝廷也不好说什么。” “现在朝廷将日本灭了,日本人就变成明人了,受律法保护。” “你们还想买啊,真是想多了。” 闻言众人纷纷唉声叹气,好像确实是这样。 当然,朝廷不允许蓄奴,不是不允许使用奴仆。 但这些奴仆不再是贱籍,而是正儿八经的合同工,享有正常的人身权力。 就算偷偷买了日本女婢,也必须签雇工合同。 你说在合同上做手脚? 对不起,朝廷早就想到了,明显违背律法道德的合同,被视为无效。 虽然还是不能完全杜绝虐待奴仆的事情,可至少不能再如以前那般,随意处置自家奴仆了。 花大价钱买个日本婢,大概率也是能看不能动。 杨士奇他们来到城门口的时候,就听到一群人在拍大腿。 抱怨水师为啥那么强大,日本为啥那么不禁揍。 一开始他们还以为遇到奸细了,仔细一听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通过这些人的嘴,他们也知道是咋回事儿了。 晋王灭察合台汗国?耿子茂大将军灭日本国? 虽然大家都对这两场战役充满信心,可捷报同一天到达,还是让人惊喜不已。 韩克忠大喜道:“太好了,走走走,咱们赶紧回去。” 其他几人纷纷跟上,大家一路赶往皇城。 第523章 分割世界 乾清宫主殿,朱雄英和陈景恪两人正对着地图讨论。 朱雄英连连摇头:“不行不行,这么一来伯国比侯国都大了。” 说着他拿起铅笔又画了个弧线:“这样分就差不多了。” 陈景恪无语的说道:“你不能光看地图上的面积大小,也得看实际环境。” “这块地方全是盐碱滩和山区,你这是册封还是发配啊。” “那按照你这么分,这个伯国太惨了,怎么也得给人家划分一块能种地的平原。” 朱雄英眼珠子一转,把‘伯’字和‘侯’字互换了一下位置,得意的道: “完美解决。” 陈景恪揉了揉眉心,很想高声喊一句‘出院’。 “地图上看确实没问题,可等诸侯王到了自家的封地一看。” “我侯国大面积山区和盐碱地,他一个伯国大半平原还有独立的水源,你猜他们会怎么想。” 朱雄英顿时不说话了,换成他,肯定会骂娘的。 陈景恪紧接着又说道:“不过你这个思路是对的,只需要把平原多划过来一点就可以了。” “这样将来诸侯王到了领地,即便发现大片是山区,和也有一片不小的平原。” “而且山区也有机会开采出矿产,还是可以忍受的。” “伯国发现自己的领地虽小,却多平原水源充沛。” “尤其是和隔壁的侯国一比,小一点也不是不能接受。” 朱雄英一拍桌子:“就这么定了。” 接着两人又开始对着另一处地形研究,该分成几个诸侯国,具体怎么分等等。 陈景恪对这一点尤为重视,作为穿越者,他可是很清楚带英在地图上划分世界,造成了多大的矛盾。 可以这么说,二战以后世界上至少一半的种族仇杀,都是带英埋雷的结果。 剩下的一半,是法国等国家留下的隐患。 带英埋雷是为了方便自己的殖民统治,大明分割世界是为了扩张华夏族群。 目的不同,分割世界的标准自然也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 尽可能让每一个王国都有独立发展的条件。 尽可能保证每一个王国,都有平原、有水源等等。 尽量避免将河流切割成好几段,避免将来因为水源问题发生战争。 所以划分的时候尤为的麻烦。 要对照着厚厚的资料,一点一点的进行研究。 还好,他早在十几年前就提议,在全世界搞人文环境调查。 每一条河,每一条山脉,每一座山峰,每一块平原…… 有什么特产,适合种植什么作物等等,都有详细的了解。 大明对周边区域的了解,甚至超过了生活在当地的土民。 这些资料,就成了现在切割世界的依据。 这个工作从远征日本时出发就开始做了,断断续续到现在,才划分出三十一个诸侯国。 朱雄英计划里的百大诸侯王,才只划分了不到三分之一。 但目前来看,一百个确实有点困难,不过七八十个是没问题的。 两人正对着地图讨论的时候,三个四五岁的小孩子,你追我赶的跑了进来。 正是团团圆圆和朱文基。 跟在他们后面的奶娘和侍者却不敢进来,只能站在大殿门口眼巴巴的看着。 还好,朱雄英身边的大太监郑显,连忙上来跟随保护,奶娘等人才放下心来。 三个小豆丁可一点都不怕,一溜烟跑到了桌子前。 团团和朱文基明显是得到过教训,停在了几步外不再上前。 圆圆可一点都不怕,‘出溜’一下就跑到朱雄英身边,小手抓着他的腰带就往下拽: “爹爹,爹爹,我要看。” 正头疼的朱雄英立即将铅笔对下,一把将圆圆抱起来,高兴的道: “哎呀,圆圆来了,有没有想爹爹。” 圆圆嘴里说着“想、想……”,眼睛却一直盯着地图,敷衍之意溢于言表。 朱雄英就好似没看到一般,听到‘想’字他已经乐的合不拢嘴了: “我和你大爹爹在画画呢。” 大爹爹就是陈景恪。 没办法,她从小就喊朱雄英爹爹,为了区分两个爹,就一个大爹爹一个小爹爹。 每每听到这个称呼,陈景恪就想翻白眼。 而且有一说一,虽然他不是女儿奴,可看着圆圆和朱雄英更亲,他心里还是直泛酸: “行了行了,你别老惯着他。惯坏了,将来可还得了。” 朱雄英笑呵呵的道:“怎么可能,这么多人教呢,怎么都不可能教不好。” 他却没有看到,正在他怀里的圆圆听到画画,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 她自然知道,两个爹不是真的在画画,可看着也不像是在处理正事。 而且地图上确实画了很多线条,一条连着一条。 带过孩子的都知道,他们最喜欢乱画。 这会儿见两个爹也在画,顿时就来了兴趣。 趁俩爹说话的时候,伸手抓起朱雄英丢在上面的铅笔就画。 团团和朱文基却看到了,顿时惊的瞪大了眼睛。 家里人可是一直在教他们礼仪,有些地方和东西是绝对禁止触碰的。 否则少不了一顿责罚。 朱雄英的办公桌就是禁地之一,所以方才他们才在几步之外就停住了。 此时见圆圆拿笔乱画,自然很震惊也很害怕。 “姐姐……姐姐……别画,娘打。” 朱雄英这才发现,连忙将她提高一点,说道: “哎呦我的乖乖,你的手怎么这么快呢。” 然而地图上已经被她画了有五六笔之多,还好只占了一小块区域,影响并不大。 而且就是一张做草稿的地图,就算画坏了也无所谓。 所以朱雄英也并没有生气,反而笑着捏了捏她的鼻子。 陈景恪不一样,脸顿时就拉下来了,呵斥道: “谁让你画的?这张桌子上的东西不允许乱动,你记不住是吧?” 圆圆见他真的生气,还是非常害怕的,一下子钻进朱雄英怀里,眼泪都掉下来了。 朱雄英那叫一个心疼,气道:“不就是一张地图吗,画坏了重新制作一份就可以了。” “你那么大声音做什么,看把圆圆吓的。” 陈景恪也很气:“都是你把她惯坏了,还不就是一张地图。” “这要不是地图,是奏疏呢?或者是别的重要东西呢?” 朱雄英说道:“奏疏又如何,大不了重新写一份,再说了圆圆这不是还小吗……” 周围的侍者连忙转身低着头,耳朵却都竖了起来。 啧,吵起来了,吵起来了,陛下和侯爷又吵起来了。 不知道今天谁认输。 陈景恪知道说不通,干脆也不和他争辩了,直接说道: “行了,把她送到娘娘那里,让娘娘好好教教她规矩吧。” 朱雄英顿时不说话了。 谁的话他都敢不听,谁他都敢质疑。 包括老朱和朱标的话,不符合他的意思了,他也同样会反驳。 唯独面对马娘娘,他是一个屁都不敢放。 把圆圆交给马娘娘带一段时间学规矩,他也同样不敢反对。 事实上他也并不是是非不分之人,虽然很喜欢圆圆,不舍得她受委屈。 可身为皇帝他也很清楚,圆圆要是教不好,以后麻烦会非常大。 换个人当太子妃? 别开玩笑了,圆圆背后代表的东西,甚至比徐妙锦还要大。 真要悔婚,后果大的皇家都得伤筋动骨。 继续让她当太子妃? 闹呢,把国事当儿戏是吧。 五岁的孩子,年龄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以前只教给她什么是善恶,现在是时候教她一些规矩了。 所以,见陈景恪趁机发飙,还把马娘娘搬出来,他也就不再说什么。 周围的听热闹的侍者心里不禁有些失望,这么快就结束了? 哎,侯爷真是狡猾啊,竟然把娘娘给搬出来了。 朱雄英看着眼泪汪汪的圆圆,那叫一个心疼,冲团团和朱文基说道: “你们两个混蛋,也跟着姐姐一起去学规矩,免得将来变成纨绔子弟。” 团团和朱文基连忙低头应是。 陈景恪一脑门黑线:“行了,别动不动就摆你严父的样子,小心把孩子的胆子吓没了,变成只知道唯唯诺诺。” 朱雄英大怒:“你能训斥圆圆,我就不能训他们两个了?” “呵,我看你就是重男轻女,就是不待见圆圆。” 正失望的侍者们顿时又高兴起来,原来还没有结束。 就说嘛,哪次他们不吵好一会儿。 有时候还宣布绝交,老死不相往来。 不知道今天会不会断交。 陈景恪:“……” 你要不要听听你在说什么? “行了,你好好哄你的乖女儿去吧,重新弄一下这个地图。” 朱雄英一拍桌子,说道:“弄什么弄,就按照圆圆画的这个来。” 陈景恪气道:“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朱雄英也有些心虚,低头瞅了一眼地图,发现画的不是很离谱,顿时就有了底气: “我是天子,我说怎么分就怎么分。” 接着他又说了一句:“圆圆是未来的太子妃、皇后,也是有天命在身的,谁敢说她画的线不是天意?” 见他认真的样子,陈景恪震惊了。 第一次怀疑,让这货当皇帝到底是不是正确选择。 周围的使者们也都非常震惊,这可是划分诸侯国……太胡闹了啊。 不过大家也不是很担心,不说陈景恪盯着,后面至少还有三座大山镇着呢。 朱雄英真要是胡来,秒秒钟就会被教做人。 陈景恪也懒得和他说了,直接抛出杀手锏: “行,等会儿你和圣皇、娘娘、太上皇解释。” 朱雄英咬牙切齿,你都三十多了,还告状是吧? 他可不敢惊动那三位,否则到时候不光自己挨训,圆圆估计也会跟着受罚。 就语气生硬的道:“混账,你对圆圆就这么没信心?不会好好看看地图再说?” 陈景恪气笑了:“这有什么好……嗯???” 话才说了一半他猛然发现,圆圆那几笔画的好像、似乎、确实有那么几分意思。 他仔细看去,发现圆圆还真不是乱画。 她是照着前面两人划线的规律,来画的新线条。 当然,两人画的线都是根据地形来的,其实也没啥规律可言。 可小孩子似乎就是有一种天然的直觉一般,她画的那几笔,确实很有意思。 比如其中一条线,恰好是顺着两条山脉之间的缝隙画的。 那道缝隙,简直就是天然的国界线。 其它五条线也都有各自的规律,只需要将其中两根线稍微挪动一下,简直就是理想中的诸侯国分界线。 这让他不禁很是惊讶,莫非真的是天意? 还是小孩子的直觉真的就这么玄奇? 朱雄英也发现了这一点,就更是得意了: “看吧,我就说圆圆也是有天命之人,现在你信了吧。” 这下轮到陈景恪说不出话来了,换成以前他肯定说,狗屁天意。 但穿越都发生了,谁敢保证没有天意。 圆圆也听出一些端倪,自己画的线好像很有用? 虽然她不知道具体是什么用,可有用就行了。 这可把她给得意坏了。 但一想到凶巴巴的大爹爹,顿时又怂了,扎在朱雄英怀里不敢出来。 周围的侍者心里别提多好奇了,可没有一个敢乱动的。 不论是朱雄英还是陈景恪,别看平日里很和善,可那是在他们不违反规矩的情况下。 谁若是违反了规矩,处罚也会更加严重。 所以,他们也只敢听个热闹,不敢真的将好奇心表现出来。 陈景恪依然觉得不可思议,这事儿实在是…… 他敢肯定,这事儿必然会传出去,还会被历史记录下来。 就是不知道后人会如何评价此事了。 事实上他不知道的是,当圆圆画的那几笔传出去之后。 被分到这几个地方的诸侯王,就以此为由和圆圆拉上了关系,成了她最坚定的拥护者。 也因此,这几个国家成了天然盟友,相互关系非常紧密。 她也没少给这几个国家提供帮助,也算是一段佳话了。 言归正传。 发生了这件事情,这分割世界的事情也就进行不下去了。 朱雄英带着圆圆去画画去了,陈景恪则给团团和朱文基讲起了童话故事,通过故事教他们一些善恶是非。 约莫过了小半个时辰,朱元璋的大太监孙福过来道: “圣皇和娘娘请陛下、侯爷去用午膳。” 陈景恪将故事讲完,起身说道: “正好,将三个孩子给娘娘送过去。” 朱雄英眉头一挑,走在路上的时候,趁人不注意小声道: “别把这事儿告诉皇祖母。” 陈景恪知道他说的是圆圆乱画的事儿,只是‘哼’了一声,并没有多说。 把朱雄英给气的。 要不是看在圆圆的面子上,我早就把你给剁碎喂狗了。 不气不气,这个混蛋,我早晚要他好看。 很快两人到达老朱居住的

相关推荐: 猛兽博物馆   红豆   秘密关系_御书屋   村夜   镇妖博物馆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乡村桃运小神医   旺夫   深宵(1V1 H)   我的风骚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