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年树人,他们这一去恐怕难有回来的一日啊。” “家中有父母亲人的,谁愿意去那边?去了也呆不久。” “那些孤儿没有亲人,也就没有后顾之忧,去了那里是最合适的。” “而且对他们来说,这也是最好的安排。” 毕竟都是天赋不高的那种,通过正常途径做官,几乎没有可能。 去南洋那边,可以直接进入各国国学任教,等于是获得了官身。 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 如果真的对理工科有兴趣,也能借助工作便利继续自学研究。 不过陈景恪也知道,孤儿们都将书院视作自己的家,同学视作亲人。 将他们送到万里之外,太过残忍,就说道: “最好挑选那些相熟的人一起过去,也好有个照应。” 三五个相熟的人,去同一所书院任教。 大家生活上可以相互照应,心灵上有了感情寄托,工作上也可以互相讨论。 这已经是陈景恪能为他们做的最后一点帮助了。 不让他们去? 别开玩笑了,不去才是真的对他们不负责。 毕竟,他们不可能在书院呆一辈子,早晚要离开的。 程一民虽然很不舍,却知道这是最好的安排,也没有反对,而是问道: “当年你收养他们的时候,是不是已经算到这一天了?” 陈景恪摇摇头道:“没有,当初我只是觉得他们可怜,而且大家对理工科有偏见。” “就想着自己从小培养一批人才出来,只能说巧合吧。” 程一民没有在说什么,但脸上却写满了不信。 陈景恪唯有苦笑。 天地良心,那会儿他真没想过这些。 但这事儿解释不清楚,谁让他算无遗策呢。 ----------------- 从书院离开,他就回了洛阳城。 看看天色还早,就进了一趟宫,在乾清宫找到了朱雄英。 朱雄英正在纸上写写画画,见他过来脸色一喜,说道: “你可来了,来来来咱们讨论一下试题该怎么出。” 陈景恪知道他说的是举荐官员的考核问题。 第一批被举荐上来的人才,已经全部到吏部报道,接下来就是考核了。 不过对于出题,他也没啥想法,也不需要有啥特别想法: “就按照老规矩出呗,第一道题让他们自己随便写策论,考察他们最擅长的能力到底如何。” “第二道命题,让他们针对某些事情写策论。” 第一道题是不命题的,考生肯定会写自己最擅长的,甚至会写提前准备好的。 事实上,这道题就是考察基础能力。 至于作弊……不用担心,还有第二道第三道题。 真实水平如何,一测就出来了。 谁敢作弊,那可就好玩了。 朱雄英说道:“那些题我早就出好了,我再想的是,要不要从大同世界里出几道题。” 陈景恪也很是心动,这意义可就太大了。 不过想了想,他还是拒绝了:“时间太短,他们来不及研究,这样命题对他们不公。” 朱雄英笑道:“你怎么糊涂了,弄成附加题不就可以了。” 陈景恪想了想,也同意了下来。 所谓附加题,就是在规定题目之外,多出几道特殊的题。 这些题的分数不会计入总分,答不答都无所谓。 但真的无所谓吗? 普通考试或许无所谓,这种国家层面的人才选拔,就很有所谓了。 这些题目表面看确实不影响总分,但会影响到皇帝对答题人的态度。 皇帝的态度,决定的东西可就太多了。 不过大家都是一样的,以前没有接触过《大同世界》思想。 答的比较好的,要么是接受能力强,要么就是对大同思想比较能接受的来的。 换成谁执政,肯定都会优先用这些人啊。 也不能说什么公平不公平的。 第484章 秦国,危 陈景恪并没有打算为难考生,就出了两道题。 第一题问他们对人权的看法。 第二题问他们在人权二象性之下,如何忠君。 第一道题是大同思想的核心,第二道题是为了表示对皇家的忠诚。 毕竟这是皇权社会,必要的妥协还是要做的。 这两道题都不算难,只要翻过大同世界,都能答出一二。 问题就在于回答的深度。 题目出好之后,两人又在一起讨论了一些政务问题,陈景恪才离宫回到家中。 刚到家,就见福清拿着鸡毛掸子,追着蓝春、蓝斌两兄弟满院子跑。 “你们两个混账,别跑,看我不打死你们。” “师娘师娘我们再也不敢了,您消消气……” 至于发生了啥…… 看着地上被泥巴包裹的严严实实的两个泥孩子就知道了。 准是这俩小子带着他们胡闹了。 这两兄弟那是真调皮捣蛋,上树掏鸟、下河摸鱼、书院翘课……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让人头疼不已,还屡教不改。 不过他们也只是调皮,并不会随意欺负人,所以大家也不会真拿他们如何。 更何况陈景恪也一直觉得,小孩子调皮一点好。 但自从圆圆和团团出生,他的想法就变了。 这俩熊孩子,必须得好好教育教育。 你见过偷孩子,带到书院去炫耀的吗? 是的,他俩就干过。 可想而知,当家里人发现孩子丢了,是多着急。 杜同礼都给锦衣卫下了死命令,找不回来大家就等着死吧。 等孩子找回来,福清直接摁着两兄弟锤了一顿。 然后老朱、朱雄英、徐达……一人揍了他们一顿。 蓝玉直接红怒,那一次两兄弟被打的很惨。 好几天下不来床,伤势个把月才恢复。 然而,没用。 虽然不敢偷孩子了,却得空就带着俩孩子干坏事。 今天这情况不用问,肯定是带着圆圆和团团去抓泥鳅了。 两个泥孩子坐在地上,看着母亲追着哥哥们打,别提多开心了。 一边笑,还一边拍着小手。 也就是还不大会说话,否则肯定会大声叫好。 陈景恪走过去,一人额头点了一下: “你们两个小混蛋,还笑呢。” 俩孩子见到他,顿时转移注意力,伸出小手一人抱着他一条腿,奶声奶气的喊道: “爹爹,爹爹……” 陈景恪看着自己沾满泥的裤子:“……” 算了,这孩子还不能扔,洗洗应该还能要。 ----------------- 杨溥、曹端等人从书院出来,就相约去聚一聚。 这个提议自然得到了大家的响应。 众人就来到小镇酒楼,要了一个包厢。 落座后,最沉默的王艮反而先开了口,说道: “安平侯真君子也。” 陈琏颔首道:“以前常听人说安平侯如何,我还以为是溜须拍马之言,今日方知名不虚传。” 其实他是听广西都督韩观等人说的。 他少有才名并拜得名师,后以举人的身份在桂林府担任教谕,并以才华为韩观所重,成为其座上宾。 在大明朝,凡是有意仕途,有一个人就不得不谈。 那就是陈景恪。 韩观等人每每提起陈景恪,那都是一副敬仰称赞的语气。 各种溢美之词不要钱一样往他身上放。 听多了,陈琏就觉得有点假。 再考虑到韩观开国侯的身份,他自然就觉得,这些人过于吹嘘了。 陈景恪一手设计了大明的制度,确实有无数人因他受益。 可也有无数人因为他的政策而死。 这样的人你夸他有才之类的还行,夸他宽厚仁善……那不是尬吹是什么。 但今日亲眼见到陈景恪,他才知道是自己小人之心了。 其他人也都是一样的想法,包括曹端也是如此。 他少有才名,在学问方面向来不服人。 从宋朝至今,在学问上他只佩服朱熹一个人。 哪怕是对方孝孺,他也只是认可对方的学问,却并不佩服。 因为他认为唯物学过于强调‘物’,有失偏颇。 什么王朝更迭是历史趋势,与个人的影响不大? 纯纯的放屁。 把徽钦二宗换成唐太宗,北宋能灭? 当然,曹端并不否认历史大趋势的巨大影响,但也不能忽略个人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毕竟所谓的历史大趋势,不正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创造出来的吗。 所以,在学术上曹端是骄傲自信的,他不认为自己比任何人差。 之所以不如某些人,那是太年轻了,再给他十年时间他将比肩先贤。 可是面对《大同世界》,他却收起了所有的骄傲。 亲眼见到陈景恪之后,他更是心折不已。 认为这才是孔子所言的君子。 所以,在陈景恪面前,始终毕恭毕敬执弟子礼。 几人的话题,自然是围绕陈景恪和《大同世界》展开的。 各自谈了自己的理解,并将自己的疑惑讲给大家听。 一番交流下来,都觉得大有收获。 期间难免会用其他学派思想,和大同思想做辩证。 曹端就说道:“唯物论重物而轻心,其他学派重心而轻物,双方各有优缺点。” “大同世界物心并重,且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实乃华夏文化大成之作。” 杨溥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自古以来,我华夏文化就以问‘心’为主。” “强调个人道行修养,认为人心治而天下自平。” “也就是重内而轻外。” “具体如何治理国家,只有法家进行过一些探索,其他各派并未多言。” “安平侯的大同思想,打破了前人的成规。” “对国家、万民、律法等等进行了诠释,为施政指明了道路……” 曹端认同的道:“勉仁兄所言大善。” “前人重内而轻外,经典的作用也是为了帮助我们领悟真意,掌握其中的理。” “故而内容方面过于随心。” 说是随心,其实就是零碎,想到哪就说到哪。 前一篇还在说学习的重要性,下一篇就转成如何做人了。 而且先贤写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你感悟‘理’。 重点在于感悟‘理’,不在于看了多少书。 如果不能悟到其中的理,就算把所有书都看了也没用。 如果看一篇就能悟到其中的理,那剩下的看不看都无所谓了。 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哪怕先贤经典少了几篇,都没有任何影响。 “安平侯的大同世界,更注重逻辑性,整部书前后相连。” “缺了任何一篇,其意就不完整了。” “非但如此,安平侯还对先贤思想做了系统性梳理……” “其心胸之宽阔,实在让人敬佩。” 看着曹端一副心服口服的模样,众人都觉得有些诡异。 你一个理学未来领袖,这么夸对手吗? 不过他们倒没有认为曹端要改换门庭。 之前陈景恪当众说过,曹端要改良理学。 对其进行了高度赞扬,并表示会尽可能的给予帮助。 所以大家都知道,曹端并不是背叛理学,而是真为人坦荡。 即便如此,回想之前理学被打压,大家还是觉得很怪异。 接下来众人又从学问,讲到了时政。 各自就自己擅长的地方,进行了一些分析阐述。 通过交流,大家对对方的能力有了清晰的认识,也更加的认可了对方。 一直聊到天色昏暗,众人才相约下次再聚之后各自散去。 第二天杨溥、杨荣等人就回了洛阳城,迎接即将到来的考核。 ----------------- 大明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自己的变革,安西的局势却风云骤变。 秦国占据安西高原的四个半月后,也就是九月底,一个让朱樉大惊失色的情报传来。 脱脱迷失死了。 柳芸娘面色沉重的道:“……维陶塔斯背弃盟约,在脱脱迷失和帖木儿交战的关键时刻发动背刺。” “脱脱迷失猝不及防大军溃败,他本人也被帖木儿擒获并处死。” 朱樉看着情报,愣了好一会儿才恢复过来,追问道: “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维陶塔斯会背叛盟约,他又是怎么和帖木儿勾结在一起的?” 柳芸娘摇摇头,回道:“此事帖木儿隐藏的极深,我们的眼线没有听到任何风声。” 朱樉深吸口气,道:“事情发生前他肯定严防死守,但现在脱脱迷失已死,他定然不会再保守秘密。” “马上去查,我要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 柳芸娘说道:“我已经派人去查了,很快就会有情报传回。” 朱樉点点头,然后命人将李芳等人都叫了过来。 在等待的间隙,他去了隔壁大殿。 这座大殿中心摆放着一个巨大的沙盘,上面是整个西域的地形地貌以及势力范围。 盯着沙盘看了好一会儿,他对维陶塔斯和帖木儿勾结的原因,有了猜测。 只是现在还不敢肯定。 很快李芳等人到来,得知脱脱迷失死亡的消息,也是非常的震惊。 本以为会是坐山观虎斗,没想到竟然这么快就分出胜负了。 关键是,大胜之后帖木儿下一个目标,绝对是秦国。 李芳说道:“帖木儿下一个目标不是我们,就是晋王……” 朱樉打断他,肯定的道:“必定是我们,这一点无需怀疑。” 李芳也没有追问为什么,而是顺着他的话说道: “那事情就麻烦了。” 徐膺绪也面色严峻,盯着沙盘说道: “帖木儿、金帐汗国、维陶塔斯,三方合兵一处至少有四十万大军。” 而且是真真正正的四十万,还都是上过战场的精锐,不掺一点假。 以秦国现在的国力,是绝对无法应对这支军队的。 众人脸色都变得极为凝重。 这时,徐膺绪似乎想到什么,说道: “是否传信给波斯人、阿拉伯人,让他们防备敌人偷袭?” “最好让他们抽调精锐力量,协助我们作战。” 李芳说道:“自然要传信给他们,不过……面对这种局面,他们还有多少可信度?” “不只是他们,还有曼苏尔,他本就是蒙古后裔,也不可不防。” 众人脸色又凝重了几分。 面对帖木儿四十万大军,这些人的忠诚还能剩下多少?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换成他们又会如何? 答案让他们更加沉默。 朱樉却笑了,说道:“还是太小瞧帖木儿了,其能成为安西霸主,又岂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众人也都是差不多的想法。 之前通过种种手段,将帖木儿逼到了墙角。 就等晋王燕王各自完成战略目标,就可以对帖木儿形成合围。 哪知道,帖木儿轻易就解决了脱脱迷失,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现在尴尬的反而是他们。 刚刚迁徙到高原立足未稳,防御体系也没有搭建完成。 刚刚征服的各部族,也还没有归心…… 这可真是内忧外患啊。 现在正是秦国最脆弱的时候,比刚刚来安西就面对帖木儿十万大军时,还要脆弱。 那会儿他们进退自如,打不过大不了扯到海上。 现在家大业大,没有退路可言。 要么抗住这一波,要么被消灭。 可是,面对这四十万大军,拿什么抵挡? 帖木儿真正上演了王者归来啊。 汤軏有些气急败坏,骂道:“脱脱迷失真是个废物,亏我们还以为他能和帖木儿打几年呢。” 朱樉说道:“现在还说这些做甚。” “李相国你安抚好国内,务必稳住百姓。” 李芳道:“是。” “徐将军,你整顿军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 “是。” “柳统领,你严密监视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任何风吹草动都不要放过。” “遵命。” 随着朱樉一条条命令颁布,众人不安的心总算是安定了不少。 不怕困难,就怕主心骨乱了。 这时,柳芸娘问道:“曼苏尔那边需要监视吗?” 朱樉摇摇头说道:“不需要,我亲自与他谈一谈。” 见此,众人也不在说什么。 之后大家讨论了一下应对计划,就各自散去。 朱樉则立即召见了曼苏尔,将面临的困境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他。 “虽然帖木儿还没有动作,但下一步定然是攻打秦国。” “咱们也君臣一场,你曾经也是一名王者,我不想弄的大家脸上难堪。” “趁着帖木儿还没有打过来,你带着族人离开吧。” “他应该不会拿你们怎么样的。” 曼苏尔正色道:“大王何出此言,华夏文明一书早就说过,我们乃一母同胞的兄弟。” “以前因为种种原因分了家,现在重归一家。” “我们加入秦国之后,大王也做到了视我们为一家,从未有歧视。” “我们又岂能背弃兄弟,做那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朱樉却说道:“我知你惧怕我在试探你,我也不做过多解释。” “出宫后你找个机会离开吧,回到自己的族人那里。” “是真是假,到时便知。” 曼苏尔严肃的说道:“我也知大王不信我,我亦不做过多解释。” “是真是假,大王且看着就好。” “我曼苏尔会证明今日所说的一切。” 说完转身大踏步离去。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朱樉叹了口气。 他很欣赏曼苏尔,这个年轻人勇敢、勤勉、诚恳,能力出众。 是不可多得的大才。 之前他是想着好好培养对方的。 但到了现在这个局面,他实在不能给予对方太多信任。 他有想过杀了曼苏尔,这样的人不能收归己用,最好就杀了。 可曼苏尔在族人那里威望太高,在这个时候杀了他,他的族人是必然会背叛的。 秦国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 现在只能赌他能如他自己所言的那般,不要做背信弃义之事。 不指望他帮秦国,别帮着帖木儿就行了。 帖木儿即将打过来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秦国上下人心惶惶。 但作为外来者,百姓只能抱团取暖,这才是唯一活下去的机会。 所以尽管大家很慌,却并不乱。 反而更加团结在秦王府周围,准备迎接这一战。 至于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那里,不出所料出现了分歧。 目前大体上还是亲秦国派占据上风。 但后面会怎么样就不好说了。 就在这个时候,柳芸娘那边终于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她打探到了帖木儿和维陶塔斯结盟的原因。 第485章 合纵连横 帖木儿率领大军赶往北部边境,与脱脱迷失展开激战。 双方你来我往,交战数十场都不分胜负。 就在双方陷入焦灼状态时,局势发生了变化。 忽格鲁特杀回金帐汗国,召集旧部掀起了叛乱。 脱脱迷失也早有防范,预留了一支军队进行镇压。 然而,他留下的那名将领,能力远远不如忽格鲁特,被打的节节败退。 消息传到前线,大军人心惶惶。 受此影响,之后与帖木儿军的交战,开始不断地失利。 还好维陶塔斯率领麾下精锐,数次击退帖木儿军,才稳定住局面。 面对后院起火的局面,脱脱迷失最终选择了向维陶塔斯低头,同意成为立陶宛的属国。 以换取维陶塔斯更多的支持。 不过为防止国内贵族反对,这个协议暂时保密,需要等到击败帖木儿之后才能公布。 事实上,这本就是维陶塔斯支持脱脱迷失的原因,控制整个金帐汗国。 如此既可以增强自己的实力,又可以打开通往东方世界的大门。 只不过脱脱迷失又怎么会愿意屈居人下,始终未答应他的要求。 这次终于达成目标,维陶塔斯自然非常高兴。 之后他率领麾下精锐,日夜兼程返回金帐汗国镇压忽格鲁特。 至于脱脱迷失,则继续统帅大军,留在前线与帖木儿交战。 维陶塔斯可以说志得意满,在他看来忽格鲁特不过是手下败将而已。 之前他还是大汗的时候,都能被自己扶持的脱脱迷失击败。 现在他不过是个丧家犬,又岂会是自己的对手? 他想的已经不是击败忽格鲁特,而是如何利用这个机会,夺取金帐汗国更多的权力。 然而,就在他刚返回金帐汗国不久,忽格鲁特就给他上了一课。 那是一个雨夜,维陶塔斯以及他的部下,找了个地势较高的地方安营扎寨躲雨。 因为大雨,没人想到敌人会在这个时候发动进攻。 所以他们的防守非常松弛。 然后,忽格鲁特带领一支千余人的精锐骑兵,在雨夜中杀出。 维陶塔斯带着自己的亲卫试图反击,然而整个大营都乱了起来,他们也只能勉强保护自己。 幸好,忽格鲁特带的人也不多,冲杀半晌之后也不敢恋战就撤走了。 即便如此,第二天清点人数,亦死伤六千余人。 加上走失的,五万大军竟只剩下四万一千余人。 维陶塔斯脸色铁青,他没想到自己竟然会败的这么惨。 不过这一次失利,也让他收起了轻敌之心。 迅速和脱脱迷失留下的军队会合,双方共同对抗忽格鲁特。 忽格鲁特毕竟人少,一时间也难有什么进展。 于是整个战局再次陷入了僵持阶段。 然而就在此时,一封密报送到了帖木儿汗账。 看完密报内容,他脸色顿时就变得无比凝重。 沙哈鲁连忙问道:“父亲,发生什么事情了?” 帖木儿说道:“大明晋王出兵察合台,兵不血刃拿下了吐鲁番等地。” 原来是大明打察合台汗国啊,那问题不…… 不对,沙哈鲁猛地扑到地图前。 秦国、燕国,如果朱棡再拿下察合台汗国,那帖木儿汗国就将陷入三面夹击。 帖木儿走到他身边,说道:“你也察觉到了是吗。” 沙哈鲁深吸口气,用手在地图上画了个半圆: “三面夹击……再算上北方的金帐汗国,我国将要被他们四面合围。” “真是一盘好大的棋啊。” 帖木儿面色阴沉,说道:“先是命朱棡拿下河西之地。” “当时他们就应该做好了攻打察合台的准备。” “只是西域汉人的力量太弱,他们需要时间积蓄力量,所以才没有动手。” “而是让朱棡经略河西,以待时机。” “我怀疑,他们从那时起就已经开始算计我了。” “先是趁我与脱脱迷失大战无力他顾,以流放的名义将秦王樉派到安西建国。” “等我击败脱脱迷失,将疲兵乏之下也难以奈何的了他,以至于让他在此立足。” “后又以分封的名义,将燕国封在身毒最南方。” “那里和我们隔着整个身毒路途遥远,我们纵使知道,也不会放在心上。” 哪知道身毒列国竟如此不堪一击,燕国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拿下了大部分土地。 到了这会儿,其实局面依然不算太差。 察合台汗国是他的附属国,黑羊王国也是可以拉拢的,再加上金帐汗国。 他帖木儿依然占据上风。 然而,脱脱迷失复辟改变了一切。 帖木儿必须全力应对这个大敌,无力兼顾其他方向。 只能坐视秦国吞并黑羊国,看着晋王朱棡蚕食察合台汗国。 一旦等秦晋燕三方完成战略布局,再加上北方的脱脱迷失。 帖木儿汗国纵使有再大的本领,也只有死路一条。 沙哈鲁说道:“脱脱迷失能复起,秦国应当也出过力。” 帖木儿思索了一下说道:“秦国应当是暗中出过一些力,但也很有限。” 沙哈鲁疑惑的道:“为何?” 帖木儿说道:“维陶塔斯狼子野心,若他知道秦国插手此事,绝
相关推荐:
新年快乐(1v1h)
篮坛大亨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树深时见鹿
恶蛟的新娘(1v2)
淫魔神(陨落神)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山有木兮【NP】
乡村桃运小神医
乡村透视仙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