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大明本土的战略计划,一样会受到影响。 这种局面是陈景恪绝不愿意见到的。 但现在情况已经由不得他了。 他只希望局势没有坏到那种程度。 直到将情报翻看一遍,对安西的局势有了大致了解,他才长长舒了口气。 还好,忽格鲁特临死前全歼了维陶塔斯组建的军队。 在短期内西方是无力东进的,这就为大明争取到了许多时间。 而且忽格鲁特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说服了金帐汗国最大的地方势力艾迪古。 汗账一系和艾迪古一系联手稳住了局势。 并且前来迎接阿合马继承王位的使节团,已经在路上了。 这真的是不幸中的万幸啊。 至于为艾迪古申请册封的奏疏,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人家作为最大的地方势力,没有趁人之危争夺汗位,还反过来帮你稳定局势。 人家图个啥?图你嘴皮子利落吗? 肯定是需要一些好处的。 大明直接册封的爵位,对他来说无疑是最划算的。 大明直接册封的贵族和藩属国内部承认的贵族,在法礼上是完全不一样的。 姑且不说加开国字号的诸侯王,就算是普通贵族,含金量也远超后者。 藩属国自己册封的贵族,只在本国享有特权。 出了国门,别人最多给你几分面子,特权啥的就别想了。 大明册封的贵族,在华夏文明辐射范围内,都是通用的。 到任何藩属国,只要亮明身份就可以享受礼法规定的待遇。 最关键的是,可以受到大明朝廷的庇护。 想要处死大明直接册封的贵族,必须经过中央朝廷的许可。 大致流程就是,先上报给皇帝。 皇帝会命令礼部和宗正寺核查,确认其罪行。 如果他真的犯了死罪,皇帝会下旨废除其爵位,然后才能进行处置。 未经天子同意就处死朝廷册封的贵族,视同谋反。 对于艾迪古这样的权臣来说,大明册封的贵族身份,就是最好的护身符。 只要他的家族不背叛大明,就可以确保安全。 这比争夺汗位,然后天天担惊受怕,要划算的太多了。 想到这里,陈景恪赞叹的道:“艾迪古果然聪明,难怪能成为一方势力的领袖。” 朱雄英说道:“你的意思是,爵位可以给他了?”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现在不是要不要给,而是必须得给,否则我们就只能派军队送阿合马继位了。” 接着他又解释道:“艾迪古在金帐汗国拥有崇高的声望,若不是他不想陷入内战,金帐汗国早就陷入内乱了。” “尤其是这次忽格鲁特遇刺,他能经得住汗位诱惑,实在让人敬佩。” “我们的安西战略能得以延续,他居功至伟,给他一个爵位也是应该的。” “还能起到千金买马骨的效应。” 朱雄英有些担忧的道:“他得了爵位,怕是阿合马都要看他的脸色了。” 陈景恪说道:“这是难免的,就算大明不册封他,阿合马照样得看他脸色。” 一个在国外长大的年轻君主,短期内必然要看本国权臣的脸色,更何况这个权臣还有从龙之功。 朱雄英说道:“我就怕他抵触大明的同化政策。” 如果阿合马继位后选择华夏化,那么艾迪古很可能会变成保守派领袖。 他又拥有大明册封的爵位,到时候会很麻烦。 陈景恪笑道:“大明现在最当紧的,是完成对周边部族的同化。” “对安西的要求就是稳定,同化可缓行。” 等周边地区同化完成,大明内部休养生息完成,工业化有了基础,再去同化更远的地方。 “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 “况且,朝廷有规定,勋贵的继承人必须到洛阳来学习。” “艾迪古接受了大明的爵位,那么他也得将自己的继承人送过来。” “我们就可以先改造他的继承人,就和阿合马一样。” “等将来他回去继承了爵位,自然就会偏向大明文化。” 朱雄英终于点头道:“好,那就封他个侯……伯爵吧。” 陈景恪失笑道:“大气点,直接封个侯爵给他吧。” “如此一来,他必然会心向大明的。” 伯爵的地位也不低了,可你得考虑艾迪古的身份。 人家原本就是金帐汗国最强大的地方势力,部族几十万人,控弦之士不下十万。 你册封个伯爵,是表彰还是打脸? 朱雄英也不禁笑道:“也罢,就给他侯爵吧……马穆鲁克那边你怎么看?”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我能怎么看,秦王手里的牌不多,能保持不胜不败就不错了。” “不过这样也好,正好有借口切断安西各势力和奥斯曼等国的联系。” 朱雄英叹道:“就是允熥可能又要失望了,他可是准备了许久啊。” 陈景恪若有所思的道:“其实这样也好,正好有个事情,交由他来主持。” 朱雄英疑惑的道:“什么事情?” 陈景恪说道:“朝鲜。” 朱雄英又是一阵头疼,说道:“朝鲜那边,就怕八叔有别的想法啊。” 陈景恪说道:“所以才必须要趁圣皇还在,将朝鲜拿回来。” 当初为了更好的治理朝鲜,大明采取了迂回政策。 册封潭王朱梓为朝鲜王,然后慢慢的通过移民、思想同化等方式,削弱其国内保守派的抵触情绪。 目前来看,这一招非常成功。 大批的朝鲜人被以各种理由,迁徙到大明本土。 又从本土迁徙了几十万汉人过去,完成了人口的交流。 文化方面也没落下,各种宣传教育深入到了基层。 本就以华夏后裔自居的朝鲜人,更是对大明充满了认同感。 其中方孝孺出力是最大的,他利用自己在朝鲜的影响力,将大批的年轻俊杰弄到了大明。 直接让朝鲜的年轻一代出现了断层。 剩下的年轻人,也基本都受到他的影响,对大明心向往之。 再加上其他各种配套政策,越来越多人想要融入大明。 反而是朱梓的态度变得暧昧起来。 虽然他没有采取什么过激行为,但私底下也搞了不少小动作。 比如在自己身边聚集了一帮子遗老遗少,缅怀朝鲜的光辉历史。 还派人到大明散布一些流言,什么朝鲜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屏障。 有他在,大明就不用担心东北方向的安全。 还上书给朝廷,说朝鲜人心依然不肯归附,现在不适合废除朝鲜国。 甚至还派人游说大明的高层,希望继续保持朝鲜的独立。 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当了十几年朝鲜王,哪是说舍弃就能舍弃的。 但理解归理解,原则归原则。 半岛是必须掌握在中央朝廷手里的。 而且还必须要在老朱活着的时候,把这件事情解决了。 “圣皇是大明的创建者,朝鲜王国也是他册封的,潭王也是他的亲儿子。” “他废除朝鲜国,没人能说什么,潭王就算不情愿也不敢反抗。” “可这事儿要是由你来办,就会很麻烦。” “大家会说你欺负自家叔叔,潭王自己也不会轻易放弃嘴里的肥肉。” “到时候真的刀兵相向,就算将朝鲜收回来,也会一地鸡毛。” 朱雄英叹道:“哎,即便现在收回来,恐怕也少不了流言蜚语啊。” “罢了罢了,不能把这个问题留给后人,改天我找皇爷爷说说此事。” 事实上他什么都懂,但有些事情他不能开口。 尽管很多事情是老朱时期就说定的,可大家都没动,偏偏你这个当侄子的忍不下了。 你怎么就那么心急? 到时候真就黄泥掉进裤裆里,说不清了。 陈景恪作为臣子提起此事,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这是他的职责,不说反而是失职。 现在他主动提了,朱雄英装作为难的样子磨叽一番,谁都挑不出什么错。 俩人说干就干,立即就去慈宁宫找到老朱。 先是将安西局势讲了一下,老朱摆摆手道: “咱就一退位老头啥都不懂,这种事情就别和咱说了,你们看着办吧。” “咱现在啊,除了工业化啥都不关心。” 尽管他这么说了,朱雄英依然将自己的处置方式说了一下。 老朱满脸不高兴:“真是大了,爷爷的话都不听了,不让你说你还说。” “行行行,就照你说的办,这下你高兴了吧。” 朱雄英笑道:“有皇爷爷掌舵,我心里就踏实了。” 老朱嘴里嘟囔个不停,什么熬老头啊,什么人家老人年龄大了享清福啊什么什么的。 陈景恪忍俊不禁,但该说的事情还是要说的: “圣皇,有件事情真得您亲自出手,这件事情您不给办了,这晚年是别想过安生了。” 老朱瞬间就猜到了他在说什么,脸色严肃的道: “是时候了吗?” 陈景恪点头道:“是时候了,再拖下去恐怕潭王就更舍不得那里了。” 老朱毫不犹豫的道:“那就让老四跑一趟吧。” “咱再给朱梓传一道旨意,说咱想孙子了,让他把家眷全部送到洛阳来。” 事实上蜀王朱椿就在辽东坐镇,他出面更方便。 只是他排行十一,朱梓要是耍赖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朱棣就不一样了,敢耍赖?信不信把你当癞子打? 朱梓在他面前,连个屁都不敢放。 陈景恪趁机说道:“朝鲜依然有许多遗老遗少,这些人恐怕不会老实。” “需要派一位可靠的大员长期坐镇才行。” “漠北现在还没有彻底安定下来,燕王无法长时间离开。” “我以为,不如让吴王(朱允熥)去那里担任总督。” “等过上几年朝鲜彻底安定,朝廷也能腾出手拿下马穆鲁克了,吴王正好去那边建国。” 老朱说道:“好,就这么办了。” 然后他当场给朱棣写了一封信,将事情交代了一番。 不过朱雄英并未直接将信送出去,收回朝鲜需要准备的事情很多,倒不急这一年半载的。 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将安西的事情处理好。 尤其是送阿合马回国继位的事情,必须要安排妥当了。 别到时候半路让人给弄死了,那就真成笑话了。 之后,朱雄英派出内侍,召阿合马入宫。 第597章 尾声(五) 听说皇帝召见,阿合马还很疑惑,好好的喊自己做啥? 他心里还蛮不情愿的。 最近正和同学一起深入研究氢气,这一来一回多耽误事儿啊。 说不定就这一会儿,就错过了一个关键灵感。 但他又不敢拒绝,只能不情不愿的来到皇宫,然后就得知了父亲去世的噩耗。 要说他对父亲有多深的感情,那是骗人的。 毕竟从九岁就来洛阳为质,他对陈景恪的感情,都比父亲的深。 但得知父亲死亡的消息,他内心依然升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虽然没有放声大哭,眼泪情却不自禁的就流淌而下。 陈景恪叹了口气,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节哀。” 阿合马擦了擦眼泪,问道:“凶手查到了吗?” 陈景恪将那边的情况讲了一下,说道: “你父亲临去前已经为此事定了性,我希望你们明白他的苦心。” 阿合马心中更加难受,什么为事情定性。 说白了,父亲为了汗国的团结,选择了不去追查元凶。 至于脱脱迷失的儿子,不过是背黑锅的罢了。 父亲一生为汗国,那些狼心狗肺的东西,不知道感恩就罢了竟然还行刺。 他恨不得把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全部都弄死。 朱雄英这时说道:“接你回去继位的使节团已经在路上了,尽快做好准备吧。” “朝廷也会派遣使节团护送你回去。” “放心好了,绝不会让你父亲的事情,在你身上重演的。” 阿合马克制住悲伤情绪,说道:“谢陛下,我……我……请恕臣失礼。” 朱雄英摇摇头表示不在意,安慰道: “我知道你很悲伤,但从今往后你就是一国之君了。” “要为金帐汗国数百万生民负责,希望你能早日振作起来。” “不要让你爹失望,也不要让所有关心你的人失望。” 阿合马回道:“请陛下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嘴上虽然如此回答,但内心远没有这么理智。 如果忽格鲁特是在战场上被敌人杀死的,他都能接受。 可现在是被自己人背后放冷箭害死的,这让他如何能接受的了? 可皇帝都亲自劝说了,他也只能按捺住内心的悲伤。 在大明他不只是学习了理科知识,还接受了系统的君主教育。 控制情绪的基本能力还是有的。 他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更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 肆意妄为会让自己失去大明的支持,也会让父亲的努力化为泡影。 陈景恪接着说道:“我知道现在说这些对你过于残忍。” “但你即将是一国之君,就注定了要比平常人承担更多。” “所以,有些话我还是要对你说。” 阿合马恭敬的道:“我懂,老师您有何吩咐尽管说。” 陈景恪说道:“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有个人临时到外地定居,为了生活方便他买了一所宅院。” “当时正值寒冬万物凋零,他发现自己新买的院落里杂草枯树丛生,于是就让仆人将院子清理干净。” “正在干活的时候,被邻居看到了。” “邻居连忙制止,告诉他这些都是上一任主人种的花草树木,铲掉太可惜了。” “此人将信将疑,但也很听劝的停止了清理工作。” “很快冬去春来万物复苏,那些冬天的‘杂草枯树’,果然变成了各种美丽的花草树木。” “那人深深的庆幸,还好自己听劝,否则就欣赏不到这样的美景了。” 阿合马露出若有所思之意,这个故事的道理很简单,他又如何能不明白。 陈景恪顿了一下,接着说道: “你自幼就在大明生活,对金帐汗国的情况了解不多,金帐汗国的人也同样不了解你。” “在这种情况下,你贸然对汗国进行改造,很容易引起麻烦。” “尤其是复仇,更容易引起大家的惊慌。” “我不反对你报仇,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不让你报仇有违人性也不符合礼法。” “我只希望你五年内不要采取任何行动。” “这五年你努力成为真正的国君,五年后想做什么我们都支持你。” 阿合马心里好受了许多。 虽然道理都懂,可刚接到父亲被刺杀的消息,就用大道理劝他不要报仇。 实在有点强人所难。 陈景恪同意他报仇,只是将时间延缓几年,而且理由也非常充分。 让他心里好受了许多,也更容易接受一些。 “老师您放心,我不会让那些人的奸计得逞的。” “汗国是父亲留下来的,我不会让他的心血付之东流。” 陈景恪欣慰的道:“好孩子,老师没有看错你。” “去吧,好好歇息几天,然后和同学师长告个别。” 实际上他俩年龄相差还不到十岁,但这一声好孩子他说的理所应当。 阿合马也没有觉得有任何不对。 ----------------- 安西的变故很快就传开了,和阿合马相熟的人,都纷纷去安慰他。 但大多数人都在担心,安西的局势会不会崩盘。 不过还好,朱樉的奏疏很快就到了,详细介绍了那边的情况。 并将自己接下来的计划大致讲了一遍。 这一下群臣才放下心来。 虽然大家不看好朱樉的人品,但对他的能力还是很信任的。 既然他说没问题,那大概率是没问题的。 至于对峙,怕什么。 华夏什么样的情况没经历过,怕你这个? 等过上几年大明抽出手来,看揍不揍你就完了。 到了这会儿,大明已经没有真正的保守派了。 所谓保守派,也不再是缩脖子关门自高自大的那种。 而是希望先用王道压人,不听话的再打。 打之前也要先将拳头收回来,这样打人才更疼。 至于激进派,管你三七二十一,听话的先揍一顿再谈投降的事儿,不听话的直接灭了。 保守派嫌弃激进派做事没有章法,你到处乱打怎么建立规则? 激进派嫌保守派磨磨唧唧。 规则?打的敌人生活不能自理了,还不是我们说啥就是啥。 陈景恪对朱樉的计划也非常赞同,积极防守,然后将矛盾摆在桌面上。 既亮出拳头震慑了人心,又争取到了休养生息的时间。 唯一不开心的,恐怕就是朱允熥了。 他早就摩拳擦掌,想要去安西大展拳脚了。 现在局势陡变,他封国的事情被无限期押后。 不过当他得知,朝廷想让他督朝鲜的时候,顿时又兴奋起来。 朝鲜就在大明边上,治理这里可比去安西有意思多了。 关键是,未来的华夏史书上,肯定是督朝鲜功绩大。 现在大明虽然没有塞王了,但有四大都督。 分别是督北海的燕王朱棣,督辽东的蜀王朱椿,督交趾的湘王朱柏,督云南的西宁公沐春。 这四位可谓是高权重,还深受朝野敬仰。 他一直都很羡慕这四个人的,现在自己也有这样的机会了,那还有啥可说的。 立即就开始为这方面做准备。 同时朱雄英也给朱棣和朱椿写信,将情况告知他们,并且还将老朱的亲笔信交给了他们。 不过现在也只是进行沟通,并做一些准备,彻底解决朝鲜问题得等到明年了。 目前朝廷最当紧的事情,是为阿合马回国做准备。 正如前面所说,阿合马是大明同化金帐汗国最重要的一步棋。 朝廷必须要保证他安全到达汗国,并坐稳大汗的位置。 然后以他为中心,慢慢传播华夏文化。 先影响高层,等高层都开始讲华夏文化的时候,下面的人自然会跟着去学。 所以,朝廷派遣了一支三千人的骑兵精锐,护送其回国。 同时还赏赐了大批的奢侈品。 至于册封的诏书、各种服饰依仗等等,自然是不用提的,全都有。 艾迪古的诏书和印信仪仗,也同时置办齐全。 就在这个时候,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 约翰·胡斯提出想要回国。 本来他还想在这里多学几年,但大明和极西列国的摩擦,促使他提前结束了游学。 “我不能坐视欧罗巴与大明为敌,至少不能让我的族人参与进来。” “我知道现在的我能力有限,无法阻止权贵们的决定。” “但我会从基层做起,寻找一批志同道合者,将您教给我的智慧撒播出去。” “我相信,终有一天我的族人会摆脱外力干涉,赢得最终的独立。” “到那个时候,我们将会寻求与大明的正常交往。” “如果可以,我还会促成欧罗巴与大明的和平。” 对此陈景恪自然不会说什么,举起茶杯鼓励道: “以茶代酒,敬我们伟大的理想。” 约翰·胡斯激动的举起茶杯一饮而尽:“敬理想。” 他也不是多愁善感之人,既然做出了决定,就开始为此做准备。 采购了一些书籍,携带了一些特产留念。 在大明的这些时日,他也结识了不少好友,大家纷纷为他送行。 大家都知道,此去万里再无相见之日,都非常珍惜这最后在一起的时光。 每天都会聚在一起,畅谈理想,畅谈未来。 自然赠送了许多诗词字画,以表达怀念之情。 一个月后,金帐汗国迎接阿合马的使节团到达。 朝廷举行了隆重的册封仪式,并由内阁学士、大都督亲自送行。 规格之高,仅次于亲王就藩。 前来迎接他的使节团见到这一幕,无不对阿合马生出敬畏之心。 早就听说他在大明混的如鱼得水,天子和安平侯都对其赞誉有加。 当时还以为是夸张之词,今天才知道传言不虚。 这位新的可汗,确实深受大明朝廷器重啊。 威信不知不觉就这样建立起来。 约翰·胡斯也跟随阿合马一起出发,这次他准备从陆地返回欧罗巴,也算是一次难得的游历。 送走阿合马和约翰·胡斯之后,陈景恪以为自己终于能歇歇了。 哪知道徐允恭又找了过来。 “打高原你有何建议吗?” 陈景恪很是无语,你都不问问我同不同意打,就直接问我怎么打了? 好好好,一个个翅膀都硬了是吧。 “有啥好建议的,一个字,杀。” 徐允恭非常惊讶,这与陈景恪之前的政策完全背道而驰。 以前对待周边朴素族群,陈景恪都是刚柔并济,打一部分拉一部分。 但总体来说,以安抚、教化为主。 这还是第一次用如此强硬、极端的态度针对一个族群。 以至于徐允恭都认为他是在开玩笑: “别说笑了,我是认真的。” 陈景恪笑了笑,说道:“我也是认真的。” “如果你听说过阿姐鼓、阿姐槌的传说,就会明白我为什么要这么做了。” 徐允恭疑惑的道:“阿姐鼓?阿姐锤?是阿姐做的鼓和槌吗?” 陈景恪露出一个怪异的表情:“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是的。” 徐允恭更加疑惑,什么意思? 这时陈景恪正色道:“我说的杀,不是什么人都杀。” “而是杀当地的头人、地主、寺庙的主持、长老等人。” “但凡有恶行的全部处死,即便他们主动归降,依然要全部处死。” “对待普通百姓要温和……你们去,是为了解救百姓。” “是为了砸碎他们脚上的铁镣,是为了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人。” 只有了解过高原历史的人,才能更深刻的明白,金珠玛米意味着什么。 徐允恭点点头,他大致明白陈景恪的意思了。 “可是这么做会不会激起他们的反抗?” 陈景恪说道:“云贵和交趾等地到处都能藏人,土民钻进深山老林里,我们根本就没办法找到他们。” “高原情况特殊,适合人类生活的地方就那么多。” “他们就算想逃都没地方逃,只能据城而守,我们可以轻易找到他们。” “只要能找到他们,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徐允恭点点头,那确实很简单。 据城而守?那是你们还没领教过新式火器的威力。 陈景恪继续说道:“而且高原远离中原,交通非常的不方便,这就注定了那里很容易产生强大的地方势力。” “如果不将旧有的势力彻底铲除,他们很快又会死灰复燃。” 将他们的中高层势力铲除,从大明派人过去领导当地百姓,对他们施以教化。 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造高原,将其永久性的纳入中原王朝统治范围。 最后陈景恪说道:“这就是我对你们的要求,必须做到。” “至于怎么打,你们比我擅长,我就不外行指导内行了。” 徐允恭点点头,又说道:“可这么做的话,就需要大批的官吏,我们有那么多人吗?” 陈景恪说道:“去问内阁和大都督府,这是他们的职责。” 如果连这都做不到,他们都准备失业吧。 第598章 尾声(六) 徐允恭是标准的行动派,得到陈景恪的支持之后,马上就去找了内阁和大都督府。 双方一听陈景恪要求大开杀戒,都大吃一惊。 然后就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大都督府那叫一个高
相关推荐:
过激行为(H)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开局成了二姐夫
万古神尊
山有木兮【NP】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篮坛大亨
新年快乐(1v1h)
淫魔神(陨落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