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我开场就无敌了 > 第334章

第334章

着打发了墨珏。 墨珏又找风吟讨了三枚杏子,就兴冲冲地出去了。 谢无端从桌子上拿过了一张绢纸,一手成拳,又断断续续地轻咳了几声。 这张绢纸是来自顾非池的信。 番外10 谢无端捏着那张字迹狂放的绢纸, 细细地看着。 在这封飞鸽传书里,顾非池提到最近他已经整顿完了内廷司,如今国库多了两千万两银子, 无论是闽州剿匪、豫州修坝,还有北境军的粮草等等, 都不用愁了。 提起了今年春闱开了工科,在殿试时发现了一个叫祁也的奇才,在火器和火药方面天赋异禀。 他让祁也对火|枪进行改进和试验,经过两个多月的反复实验, 祁也与工部制造出了一种新的起爆|药, 改进了火|枪的点火装置,命名为“火帽”。 还说起了, 他想将边关一年两次的“马市”变为一月一次, 逐步开放边关, 恢复与周边诸国的茶马互市。 互市可岁增巨赋,收百年之利, 却也会给心怀叵测的外族人侵扰边关的机会, 利害各半, 内阁意见不一,他想问问谢无端对此的想法。 谢无端捏着信纸凝神看了一会儿, 接着铺纸磨墨,动作不紧不慢, 很有一种闲看云卷云舒的优雅。 风吟知道公子是在思考, 下意识地放轻了手脚。 谢无端执笔沾墨,在纸上起草—— 阿池, 见信如晤,接十四夜来书, 具悉一切。 互市利大于弊…… 当风吟把茶水奉到谢无端手边时,瞥见了这两行字,忍不住嘟囔道:“公子,皇上在信里还说让公子好好休息,好好吃饭呢。” “您倒好,看信只看半截。” 顾非池的信有两张,一张说的公事,另一张说的是私事,往往是叮咛谢无端顾着身子,可谢无端只看了第一张,却根本没看第二张。 “不急。”谢无端连眼皮也没抬一下,笔锋不曾停歇,一气呵成地往下写着。 书房内一时静谧无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墨香,夹着屋外飘来的金莲花香。 写完了一张绢纸,谢无端又取了一张新的绢纸,笔尖又在砚台上沾了沾墨。 风吟看不下去了,又道:“等信写完,公子还要看文书;看完文书,您要去巡城;巡完城,您还要接见狄州将领和官员……” 风吟每天都如影随形地跟在谢无端身边,自然对谢无端每天的行程知道得清清楚楚。 谢无端:“……” 门帘这时被人从外头掀开,一个身穿檀色暗纹褙子,体型消瘦的老嬷嬷拎着一个红漆木食盒走了进来,直走到了书案前。 面对谢无端那老少咸宜、俊秀无双的面庞,老嬷嬷毫不动容,恭恭敬敬地说道:“谢元帅,用膳时间到了。” 她那张平平无奇的大饼脸不苟言笑,下垂的嘴角轻抿时,给人一种刻板倨傲、公事公办的疏离感。 风吟瞥了一眼旁边的壶漏,不由在心中暗赞:一刻不差,还是那般准时,不愧是祝嬷嬷。 祝嬷嬷自顾自地放下了食盒,熟练地把谢无端面前的东西统统收走,动作干脆利落,不过转瞬就把书案收拾得干干净净。 东西该在哪里,就在哪里,一目了然。 连谢无端跟前那张空绢纸也被收走了,只余下他手里那支刚蘸满墨汁的狼毫笔。 祝嬷嬷的手一刻不停,收拾好书案后,就打开了食盒,把里头的三碟菜加上一碗洒了白芝麻的米饭一一取出,都放在了谢无端跟前。 最后,她还不忘顺手抽走了谢无端手上的笔,板着脸道:“元帅,用膳时忌分心,对肠胃不好。” 谢无端:“……” 下一刻,祝嬷嬷隔着帕子把一副干净的筷子递到了他手边。 “午时了,您该用午膳了。”祝嬷嬷一板一眼地福了福身,仪态举止令人挑不出一丝毛病,“娘娘说了,您要少食多餐。” 说着,那双象牙筷又被她往谢无端手边凑了凑,一副他要是不拿,她就直接塞的架势。 筷子一头刻着鹰首,那双犀利的鹰眼与白鹰雪焰一般无二。 这双象牙筷是祝嬷嬷带来王庭的,就算谢无端从来不曾问过,心里也清楚筷子上的鹰首是谁镌刻的。 阿池这家伙啊…… 谢无端失笑,接过了那双象牙筷,夹了块丝瓜炒蛋送入口中…… 室内又安静了下来。 祝嬷嬷满意地笑了,安安静静地站在一旁盯着谢无端用膳,心里还算满意。 不错,元帅总算知道细嚼慢咽了,有进步。 谢无端吃得既优雅,又快速,毫不拖沓,没一会儿,几个碗碟就干干净净。 风吟正想着是不是重新给公子沏一盏新茶,就见在一旁一动不动像石雕般静立许久的祝嬷嬷又动了。 她又打开了食盒的第二层,从里头取了一个汤盅出来。 盅盖一打开,便有一股浓郁的药香自汤盅中飘散而出,一下子就压过了原来的墨香与花香。 “……”谢无端的眉头微微动了动。 他的表情其实极其细微,只是以风吟对自家公子的了解,一眼就能瞅出公子不习惯这药味。 自公子去年伤了身子后,有大半年几乎成了药罐子,每天一日三顿地喝药,他们这些亲卫看在眼里,也心疼。 可公子不心疼他自己,总是忍着,熬着。 祝嬷嬷是四月中旬到王庭的,说是奉了皇后的凤谕来的。 起初风吟还不明白,皇后干嘛派了这么一个嬷嬷过来。 但很快,他就发现了皇后的高明! 从前,他怎么劝公子,公子都不听。 这祝嬷嬷不同,简直就是个神人! 也只有她,敢在公子通宵达旦地伏案疾书时,吹熄烛火,一本正经说三更天必须睡。 敢在公子鸡鸣时分起床时,拦着他不让出去,说露水天寒。 敢盯着公子一天吃五顿,说是少食多餐。 还敢天天带着太医来给公子请平安脉,每十天就会把脉案给京城那边寄过去。 这些都是他们办不到的。 短短两个多月,风吟对祝嬷嬷彻底信服了。 在风吟灼灼的目光中,祝嬷嬷把汤盅端到了谢无端身前,又顺手把空碗给收了。 “元帅,该喝药膳了。” “这药膳利于您的脾胃,药材都是娘娘千里迢迢命人从京城捎来的。” 祝嬷嬷每说三句话,就离不了皇后,简直奉若神明。 谢无端很无奈地捏着调羹,舀起了一勺药膳,慢慢地吃着。 一勺接着一勺,明显比之前用膳慢了不少。 风吟微微地笑,看着祝嬷嬷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佩。 等谢无端吃完了药膳,祝嬷嬷就高高兴兴地收拾好了食盒,笑眯了眼,心道:今天,她也没辜负娘娘的信任呢! 娘娘说过,这事儿只有自己才办得成。 娘娘这么好的人,事事都想着自己,自己绝不能让她失望。 提起空食盒,祝嬷嬷精神抖擞地又道:“元帅,一个半时辰后,您还有一顿点心要吃,是吃燕窝粥,还是吃玫瑰藕粉羹?” 经历了两个月的抗争无效,谢无端吃着吃着也就习惯了下午吃顿点心,随口挑了一样:“燕窝粥吧。” “好勒。”祝嬷嬷朗声应道,连那张倨傲的脸庞瞧着都精神了几分,“奴婢从京城出来时在娘娘跟前立下过军令状,得把您养胖十斤!” “您要好好吃!” 等谢元帅胖了十斤,她这桩差事就算是办好了,就可以回京了。 娘娘那边还等着她回去伺候呢。 少了她,养心殿指不定怎么乱呢。 谢无端:“……” 风吟默默地偏头,闷笑不已。 “奴婢先告退了。”祝嬷嬷提着食盒,又福了福,就转身告退了。 她的脊背挺得笔直,志得意满地掀帘走了,整个人意气风发。 风吟看着祝嬷嬷离开的背影,眸子亮了亮。 四月初,公子得偿夙愿,曾大病过一场,当时他们都吓着了,生怕公子有个万一。 公子缠绵病榻之时,还在强撑着,说是北境军刚刚才拿下王庭,他这时候若病倒,不但会影响军心,还可能令得那些北狄余孽死灰复燃,毁了这大好局面。 许是京中的帝后对公子的性情太过了解了,还不等他偷偷传信回去,祝嬷嬷就带着太医来了王庭。 这才不到两个月,公子的气色明显好了。 风吟与这位总是用鼻孔看人的祝嬷嬷处得并不算融洽,不过,对他来说,什么也重不过公子,她能盯着公子好好休息吃饭,就是个绝世好嬷嬷! 心情大好的风吟围着谢无端团团转: “公子,我给您去沏壶消食茶。” “公子,我给您擦弓。” “要不,我陪公子下盘棋?” 谢无端有些好笑,含笑道:“今天檀石部刚送来了扁桃,你去拿一盘过来。” “是,公子。”风吟愉快地去了。 室内只剩下了谢无端一人。 谢无端重新铺纸磨墨。 他执笔沾墨,把写了一半的信一气写完,吹干了墨迹后,就把信纸卷好放进了手指粗细的信筒里,用火漆封好。 很快,风吟就回来了,不仅取来了一盘扁桃,连信鸽也一并带来了。 他亲手把信筒系在鸽脚上,又拿过一道折子也递给了风吟,吩咐道:“风吟,去放飞吧。” “还有这份折子……用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这是一份正式上书朝廷的折子。 折子上奏报了长狄的近况,并提到,昆弥国也主动臣服大景,但长狄百废待兴,请朝廷派几个善治的文官来王庭。 谢无端心知,打下了长狄,还只是开始而已。 如何治理狄州,才是接下来的重点。 想着,谢无端揉了揉额角,看了着手边的这一摞摞的公文,有些头疼。 他带出来的人都是些打江山的武将,让他们来处理这些个公文,一个个逃得比谁都快。 秦漠更是睁眼说瞎话,说他是粗人,不识几个大字,可转头就被人给卖了,说秦老爹就是个教书先生。 风吟捧着那道折子,笑呵呵地应了:“公子,您放心,我让风澄亲自跑一趟京城。” 他想的是,朝廷早日派文官过来,自家公子就可以少处理一些文书。 风吟抓着那只咕咕叫着的信鸽,又火急火燎地出去了。 很快,那只信鸽就从王宫飞走,又一炷香功夫后,一匹矫健的骏马自王庭的南城门飞驰而出,朝着京城方向疾驰。 打天下难。 治天下更难。 为了整治狄州,谢无端没有着急回京,暂留在了狄州。 自打正式北伐后,谢无端所率的景军并没有屠城之举,奉行的是降者不杀的原则。 这也让长狄境内那些普通百姓们的生活在最短的时间里恢复了过来。 从四月起,短短不到三个月,百姓从一开始小心翼翼,闭门不出,到后来,发现景军真的没有烧杀抢掠,为了生计不得不迈出家门,该放牧的放牧,该开店的开店,该摆摊的摆摊…… 日子总归要过,从王庭乃至整个狄州都逐渐恢复,街头巷尾人来人往,就仿佛那几个月的战火纷飞只是一场噩梦,仿佛长狄从来没有灭国般。 狄州百姓们在观望。 狄州权贵们也同样在观望。 他们狄州距离大景京城数千里之遥,天高皇帝远,是谢无端率领大军一力打下,他又手握十万的远征军。 既有威望,又得军心。 几乎所有的狄人都以为谢无端会自立为王。 正所谓功高震主。 当日先王铎辰刃在自尽前说的那席话般,谢无端已经经历过家破人亡的惨剧,他自己也被害得几乎去了半条命。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对大景皇室不可能毫不存疑。” “就算谢无端不计前嫌,心怀一颗忠君之心,可铎辰刃的那些话一旦传到大景新君耳中,大景新君能毫无嫌隙地继续信任谢无端吗?!” “谢无端这种人在战时是利器,一旦战火熄灭,只会被君主忌惮,狡兔死,良弓藏。” “谢无端是聪明人,他应该知道,如今他唯有自立为王,脱离大景,才是上策。” “不错不错。” 长狄与大景隔着天堑乌寰山,就算谢无端叛变,大景新帝一时间恐怕也调不出十几万大军来讨伐。 所有狄人在私底下揣测纷纷,都在等着看着,认为来日方长,狄州必会迎来大变。 琢磨着但凡看到谢无端露出一点自立为王的意思,他们就去表示臣服,好挣一个从龙之功,没准便可以成为下一个九部亲王。 六月十六日,谢无端下令,王庭改名北庭,又下令推平王宫,只留一殿作为布政使司府衙。 檀石亲王笃定地对其子说:“这是谢无端为了安大景新君的心。” “谢无端一月,不,两个月之内必要反。” 两个月后,谢无端还未反,大景皇帝的圣旨到了,令谢无端除元帅外兼任狄州布政使,由武将兼任封疆大吏,这在大景历史上还是第一遭。 此外,大景皇帝还派了近百名大小文臣武官,在天府军的护送下陆续来了北庭,上至知府通判,下至衙差小

相关推荐: 流氓修仙之御女手记   有只按摩师   生化之我是丧尸   人在斗破,但全员NPC   炼爱(np 骨科)   老司机和老干部的日常   高武:我的技能自动修炼   妇产科男朋友   永乐町69号(H)   全能攻略游戏[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