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气道,对于种地的人来说,白花花的大米,他们没有任何抵抗力。 “我们一家才多少人?五十亩大米,你觉得吃得完吗?” 十亩大米的产量,他们都不一定吃得完。 一下子又陷入了低迷。 “那怎么办?” 姜家大哥只会种地,他没想过这些事情。 “你们忘记了?我可以卖啊。” 姜家三哥突然说道,“我既然打算去做小买卖,大米这种俏货,我绝对能卖出去。” “总之,大哥你们只管种就是了,销路我来想办法。” 粮食从古至今,都没有卖不出去的。 有了这话,姜家大哥也把担忧给压了下去。 倒是姜父他把原本要说的话,又咽回去了,“那先这样定了。” “老三,去把家里的事情和舒兰说一声。” 姜家三哥点了点头。 等姜舒兰再次接到家里的电话,说家里已经分家了,她还懵了好一会,但是想到这次家庭联产承包制的事情。 又觉得不意外了。 “承包那么多土地,打算种什么?” “就种大米。” “销路想了吗?” “我不是打算做点小买卖吗?我销量我就来负责了。” 姜舒兰拧眉,“三哥,五十亩的大米,你一个人吃不下。” “而且,最好的小销路也不是老家,而是南方。” 她是最有体会的人,南方的大米没有他们老家大米香甜。 不是不好,而是说东北那种黑土地种出来的大米,一般地方真的比不上。 这—— “舒兰,你的意思是?” 姜舒兰,“先看看政策,如果可以的话,销到南方来。” 实在不行,就由私变公,以公家名义出售到南方,就不会有任何被抓,被查封,被连累的风险了。 这话一说,姜家三哥的呼吸都加重了几分,“这会不会给你添麻烦?” 他们全家人都怕自己给舒兰添麻烦。 “不会。” 姜舒兰低声道,“这个不会有任何麻烦,不过我完善下,看下怎么解决。” “你先让大哥只管种地就行了,剩下的我们来解决。” “成,有了你这句话,我就算是彻底放心了。” 姜家三哥之前在家放大话,他其实自己也没有太稳的谱,不过和舒兰这一通电话打得,他觉得稳了。 姜舒兰嗯了一声,“家里种地可以,但是你提醒下大哥和大嫂,学华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 姜家三哥点了点头,“我晓得。” 等挂了电话。 宿舍的人打趣,“舒兰,你又和家里人打电话啊?” 那电话那么贵,一分钟要三毛,也不知道舒兰每次一打就是半个小时,她是怎么舍得的。 姜舒兰点点头,“你们要打吗?” 马凤霞摇头,“我上次和家里说清楚了,就让他们直接承包土地准没错。” 旁边的方琴突然来了一句,“挺羡慕家里有地的这种。” 她之前在当知青的时候,每天种不完的地,觉得烦得很。 如今回来首都,发现一根葱都要自己买,才发现种得得好。 这话说得,姜舒兰和马凤霞没法接。 马凤霞突然转了话题,“对了方琴,你和马建明什么时候结婚?” 两人处对象有一段时间了。 这话一说,方琴笑眯眯道,“才刚大一快结束呢,还不着急。” “这大学都没毕业。” “而且建明说了,等我们毕业就办一场体面的婚礼。” 说这话的时候,方琴一脸幸福。 这—— 话题又被聊死了。 姜舒兰借口财务专业作业比较多,她去写作业了。 留着马凤霞去听方琴和马建明两人的恩爱事迹。 马凤霞苦着一张脸,向姜舒兰求助,姜舒兰跑的飞快。 也不知道怎么的,当时开学的时候,方琴还挺好的,这和马建明处对象后,一回宿舍嘴边挂的就是马建明。 这次数多了,大家也听腻歪了。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到了79年的七月份,高考大军再次来临。 姜舒兰忙碌自己的同时,还不忘给姜学华和黎丽梅两人写了信,寄了最新的高考资料回去。 她对两人都寄以厚望,希望他们能够如愿以偿考上大学。 而黎丽梅也不负众望,在第三次参加高考的时候,终于如愿以偿的考上了首都政法大学的法律系。 姜舒兰的得知她报考这个专业的时候,忍不住感慨道,仿佛是宿命一样,黎丽梅再次走向了法律专业,只是这辈子比上辈子,提前了快十年。 她是由衷的为对方高兴。 至于,姜学华则没那么好运,哪怕是复读了两年,仍然只考了一个大专。 在拿到这个分数后,姜学华和自己妥协了,在全家人都在辛苦挣钱种地的时候,他一个人在家埋头苦读,成绩却依然不理想。 可想而知,他并不是一个读书的料子。 思来想去,大专就大专吧,就报个省城的大专,在家门口,还能照顾妻儿父母。 没错,姜学华在去年已经升级当了父亲。 姜舒兰对于姜学华做出的决定,并未干预,表示只要他想通了就行。 姜舒兰都没反对,姜家其他人自然也不会反对了,姜父虽然失望,但是却知道,像舒兰和铁蛋儿这样天然成绩好的学霸,到底是少数的。 他们姜家能有两个人,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 而姜学华能考个大专,这样算来,也是不错的。 于是,就这样定了,姜学华去了省城读示范专业。 在姜家人看来,大专不足以惊艳,但是在生产队的社员们眼里,这姜家真是好生风光,一下子出了两个大学生。 简直是让人羡慕透了。 一时之间,姜家人被恭维的厉害,连带着姜家孙子辈,下面还有几个没成家的小伙子,都成了香饽饽了。 这是姜家人始料未及的事情。 等到九月份秋收的时候。 姜家承包的五十亩土地,一下子就到了检验成果的时候了。 姜家大哥是个种田的好把式,又不辞劳苦,几乎是把所有的汗水全部浇灌在了土地上。 土地是最不会骗人的东西,只要付出劳动,总会有收获。 丰收的结果也是喜悦的,姜家亩产快到四百五十斤左右,这简直是创造了,整个生产队最高的产量。 要知道,别人家亩产也就是三百斤左右,四百斤都算是丰收了,至于姜家亩产四百五十斤,是大家都没想过的事情。 可别小看了这亩产四百五十斤。 要知道,姜家可是承包了五十亩的土地。 这总量算出来,绝对可以说是吓死人的。 姜家就这么多人,哪里吃得了这么多粮食呢。 而姜家三哥在姜家开始秋收的时候,就开始准备销路了,他在市场上也摸爬滚打的一年了,有不少渠道和人脉关系。 但是想吃掉这两万多斤粮食,还是有些艰难的。 因为,量太大了,动静也大,容易出事。 像姜家三哥平日做的,也都是小本买卖,那种能随时跑路的。 这两万斤的粮食放在这里,他可跑路不了。 于是,姜家三哥很快就把电话打到了,姜舒兰那边。 而姜舒兰那边也早已经有了准备,她紧跟报纸上的实事,早在同年七月份公布了,对南方广省和福省,实行改革开放的时候。 她就开始已经着手了。 让姜学民学了开车的技术,并且组建了小只运输队,前期是负责运输海岛不方便用火车运送的货物。 而此刻,这一小只运输队就可以派上用处了。 她直接让姜学民带着下面的兄弟,开了大卡车回到东北那边去收粮食。 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自从那一项改革开放的政策实行后,各地的市场,也不像是之前那般风声鹤唳。 而是,慢慢有了做生意的人,至于原先负责检查的人,也大多数都是睁一只眼闭只一眼。 不再像是之前那般严格。 而姜舒兰让姜学民去收购粮食,更是以公家名义去的,海岛的四个厂子,如今都已经建立了各自的食堂。 需要大量的粮食。 对于,姜舒兰来说这是个机会,但是因为家属的身份,她并没有直接参与,而是让姜学民和司务长他们进行谈判投标的。 东北大米有多好,当初去舒兰他们家吃过饭的人,都无法忘记那滋味。 所以,采购东北大米几乎是被全票通过的事情。 并不存在任何徇私舞弊。 就这样,在姜舒兰的远程嘱托下,姜学民带着新组建的运输队,时隔两年后,终于再次回到了老家。 这一次—— 他开着大卡车,带着运输队,可以说得上是衣锦还乡。 卡车轰隆隆的从村头开到了姜家,停在了姜家门口。 姜学民从驾驶座上跳下来,就见到姜家门口迎接他的人。 他顿了下,朝着蒋秀珍他们一跪,“爹,娘。” 这一喊,蒋秀珍两口子的眼泪就跟着下来了,他们目不转睛的盯着他看,语气哽咽,“瘦了,也精神了不少。” 算起来,已经有两年未见到自家这个大儿子了。 “好了,不要在门口,让大家看笑话了。” “都进来吧。” 姜父一发话,姜学民顿时从地上起来,随着家人一起进了院子。 至于外面看热闹的人,则是自觉的离去。 这种时候,还是不要打扰人家一家团聚了。 一进门。 姜父不给大家寒暄的机会,就直接单刀直入正题,“舒兰跟我们打招呼了,你带着人是来收粮的?” 提起正事,姜学民迅速进入状态,“是。” “说了这次收多少了吗?” 姜学民,“我一共带来了四辆卡车,一个按照一吨来算,最多是四吨。” 这也意味着,除了姜家的粮食,在外面最少好能收两吨。 这—— 姜父抽着旱烟,“成,我知道了,在外面收谁家的粮食,我们来决定,没问题吧?” “当然。” 姜学民点头,“这个我不管,我只管把车子装满就够了。” “那成。” “厨房的饭菜也做上了,带着你兄弟们先去填饱肚子。” 这话一说,跟着姜学民一起过来的兄弟,也忍不住一喜,这一路风餐露宿,实在是太受罪了。 难得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 姜家条件不错,又舍得吃,一盆子猪肉炖粉条,一个一盆子酸菜鱼,大米饭管够。 各个都用大海碗装的。 直把人吃的满嘴流油。 趁着带来的兄弟们都去休息的时候,姜学民则是和父母说了一些体己话,再次从屋内出来的时候,姜学民的眼眶已经有些红了。 大家也都看见了,都没吭气。 姜学民这一走就是两年,连过年都不回来,真是好狠的心肠。 哪怕是如今他混的不错回来,大家心里还是有着几分埋怨的。 “学民你别觉得你爹娘说话狠,你没回来的时候,你爹娘担心的一宿一宿睡不着。” 姜家二嫂说了一句话。 姜学民点了点了点头,“婶,我知道。” 他怎么会去怨父母呢。 他就是觉得自己不孝顺。 身为老大,却没尽到孝顺的责任。 姜学民没有低迷太久,因为要开始收粮食了,姜家的足足两吨,全部拿下。 剩下的两吨,姜父则是去找的生产队的大队长,让大家进行抽签处理,抽到哪家就是哪家。 这是公家收粮,根本不存在私人买卖。 一时之间,整个生产队都恨不得抽到自家,连带着抽签的时候,都是闹的红红火火的。 最后抽了四家人,合力凑齐了两吨的粮食。 装满了四辆大卡车。 不少人还在翘首以盼,“学民,你们以后还收吗?” 家家户户还有不少粮食呢,都还是新粮。 姜学民,“还不确定,要看下我们这次公家的反应情况,不过要是有收粮的,我还是会回来找叔叔婶婶帮忙的。” 这话说得好,大家都爱听。 明明是他们请求姜学民帮忙的,却被他说成了找大伙儿帮忙。 等社员们都散了以后。 姜家人这才朝着他嘱咐道,“路上宁愿慢点也要注意安全。” “我晓得。” 在姜家人不舍的目光下,姜学民到底是开着满载而归的大卡车,轰隆隆的往远方去。 只是,他刚出了生产队的大路上,就被人拦住了。 “姜学民,我想跟你谈谈。” 第264章 大马路牙子上,灰尘溅起来一地,李知青站在原地,张开双臂,拦着了大卡车的去路。 她出来的太突然了。 要不是姜学民反应得快,及时踩着了刹车,怕是直接都撞上去了。 姜学民下意识地拍了下方向盘,在看清楚来人的时候,他愣了好一会,这才打开车门,跳了下来。 “李知青。” 再次喊起来这三个字的时候,他的心已经不像是之前那般紧张到连话都不会说了。 李知青看到姜学民这幅态度,她在明白这是代表着什么了。 代表着,面前这个喜欢她多年的男人,把她彻底放下了。 李知青身子晃了下,她紧紧看着他,“这两年,你还好吗?” 姜学民远走他乡的这两年,李知青的日子并不好过,她企图用
相关推荐:
天下男修皆炉鼎
数风流人物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云翻雨覆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烈驹[重生]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大胆色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