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这是哪里的快件了,她揉了揉眉心,“抱歉,之前误会你了。” 她还以为是那个邮递员阴魂不散再次送东西过来了。 “没事。”邮递员好奇道,“之前也有我们同事给你送件吗?” “不对呀,海岛这块的件都是我来送的。” 姜舒兰嗯了一声,“说是从羊城直接过来的。” “那估计是走了关系的人,不然谁愿意做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两人没在这个话题上多聊,只是在姜舒兰签字了以后,对方拿着单子就跟着离开了。 只是,邮递员前脚走,后脚周中锋就从码头过来了。 远远地看到了一个绿色衣服以及绿色自行车的影子,周中锋下意识皱眉,“又来送件了?” 看来对方是真不长记性。 姜舒兰一看到他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不由得把信封递给他,“你看看是谁送的?” 特意露出了信封上面的地址。 一看到地址是西北,周中锋脸色缓和了几分,“是爸妈那边寄的。” 说完,就拉着舒兰的手,一起进了院子内。 屋内的席面儿已经到了后半场了,饭桌上的菜和酒也已经消得差不多了。 见周中锋过来,大家纷纷招呼他,“周团,你这该你敬酒的时候,人不见了,不厚道。” “就是,周团,今儿的可是你儿子的生日,你儿子喝不了,你替得他们喝。” 都是部队的战友,酒也是米酒和果酒,没敢上烧刀子,因为下午大伙儿还要上班。 周中锋把信封递给了舒兰,朝着大伙儿解释道,“去拿了下家里寄的信,耽误了下。” “我自罚三杯。” 这般果断的样子,让大伙儿也都不再追究下去了。 一场席面就这样结束后。 留下一片狼藉,李姨,姜母,王水香,周奶奶四个人当主力军,帮忙收拾烂摊子。 期间,姜母还抽空去问了下周中锋,真是亲家寄信过来了? 见周中锋把信拿出来,这才放心地去收拾烂摊子了。 眼瞧着女婿和闺女没闹矛盾,这一颗心才算是放到了肚子里面。 而姜舒兰帮忙收拾了两摞子碗筷后,周中锋喊她,她这才单独进屋去了。 “看看?我看爸妈写的是,舒兰亲启。” 说起来也是奇怪,在他们家,西北基地父母那边寄信,从来都是写给舒兰的,很少给周中锋写信。 姜舒兰擦了擦手,接过来信封。 好家伙,足足有十多张纸,就知道这信写了多少了。 她迅速地浏览,信里先是问了她好,又问了孩子是否健康长大,又说了孩子生日快乐。 他们当爷爷奶奶的来不了,就寄了些钱和票,以及做了两个手工的小飞机,聊表心意。 接着,又问了周奶奶和周爷爷,身体是否健康,他们当儿子儿媳的未能尽孝,是他们的不是,往后一定会好好补偿她和中锋。 最后的最后,又塞了一个存折进来。 姜舒兰甩了下十多张纸,没有存折,她便问,“你看,信封里面是不是装东西了?” 周中锋拿起信封倒了下,果然倒出来了一个存折,又掉下来两个比拇指稍大的小飞机,看起来极为精美。 姜舒兰一愣,下意识地把两个小飞机捡起来,忍不住道,“这做得跟真的一样。” “嗯,我爸妈的手工活做得很好。” 这么小的飞机,怕是刚好给孩子握在手里的,不太好做,估计费了一番心思。 接着,两人打开存折一看,又是两千块钱,而且在存折里面还夹着一堆厚厚的票。 什么工业票,自行车票,电视机票,以及糕点票,奶粉票,肉票,粮票,布票。 几乎是市面上能找到的票,他们这里都有了。 齐全得很。 姜舒兰的注意力顿时被转移了,忍不住道,“爹娘,哪里来的这么多钱和票?” 就算是有老底,这几次掏下来,也该掏干了。 无他,光这钱和票,姜舒兰的公婆都寄了三四次了。 每次两千块,算下来都有小一万了。 周中锋摇头,他把掉出来乱糟糟的票证整理好,像是有强迫症一样,大小依次排列。 等排列结束后,这才说,“许是棺材本?” 据他所知,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父母,都留得有棺材本。 美名其约,若是儿子以后不养他们了,他们自己有养老的能力。 姜舒兰,“……” 她忍不住瞪了他一眼,“你下次跟爸妈说下,别给我们寄钱了,我们家里的钱是够用的。” 说完,又从里面抽了两张信纸出来,“我去找爷爷奶奶,这是爸妈写给爷爷奶奶的。” 之前把周家二老接过来后,周中锋后来趁着往西北基地运货的时候,和自家父母说了下。 周中锋嗯了一声,“那你把钱和票收好。” 家里的钱和票,都轮不到他经手。 姜舒兰很自然地点头,把钱和票,锁在了床头左侧的一个小柜子里面。 接着,拿着两张信纸和两个小飞机模型,去找了周爷爷和周奶奶。 周爷爷在抱着安安,在院子里面溜达,姜父抱着闹闹,而周奶奶则是在厨房帮忙。 姜舒兰把两个模型小飞机给了闹闹和安安后,两个孩子都稀罕得不行,抱着就爱不释手。 姜舒兰忍不住点了点两孩子的额头,“好好珍惜。” 说完,朝着周爷爷道,“我去把奶奶喊过来,你们看下爸妈写的信。” 周爷爷看着那信纸,有些恍惚,只觉得到底是不一样了。 以前在老家的时候,那儿子和媳妇几年都不一定有个消息,如今跟着孙子过日子,瞧着这信倒是来得及时了。 倒不是对方不孝顺,而是首都那边不方便。 而海岛这边,周中锋的工作是和他爸妈那边的工作有了重合和接触的。 这话才方便往外面寄信。 姜父不明所以,他一手抱着一个孩子,去了亭子下面吹风,留下周爷爷坐在石桌子上发呆。 过了一会,姜舒兰顶替了周奶奶的位置,在厨房帮忙,而周奶奶则是出去看信了。 一边洗碗的时候,姜母还忍不住问了一句,“真是你公婆寄来的?” 姜舒兰嗯了一声,“这我还能骗你们不成?闹闹和安安的爷爷奶奶,想着孩子过生日没能过来,就寄了一些钱和票以及玩具用来给孩子的生日礼物。” 这话一落,旁边扶着收拾剩菜的王水香就忍不住看了过来,语气羡慕。 “你这公婆是真不错,还知道人没来,寄东西过来。” “我家那公婆,连我什么时候生娃,我们家娃什么时候过生日都不知道。” 王水香遇到的这种公婆,才是常态,实在是因为家里孩子多,大大小小二十多口人,日子都过不下去了。 谁还能记得给孩子过生日,买礼物给钱呢。 这简直几乎是痴心妄想。 姜舒兰想了想说道,“哪里有不疼孩子的爷爷奶奶,无非就是日子穷闹得慌,没办法而已。” 这倒是实话。 实在是太穷了,穷到一日三餐都吃不饱,又哪里能有心思过生日呢。 是这个理儿,只是看到舒兰家孩子被公婆这般重视,王水香还是羡慕。 倒是苗红云说道,“这有啥,水香你要是羡慕,以后你当婆婆了,也对你儿媳妇和孙子这般好就是了。” 这话一说,王水香顿时不吭气了。 半晌,她才吭哧吭哧道,“我好像知道我婆婆为啥不喜欢我家孩子了。” “为啥?” “因为,我连我家孩子都讨厌,以后我孩子再生了孩子,指望我去照顾疼爱,我觉得难。” “一帮臭小子,每天把我气个半死,还想过生日,想得倒是挺美。” 这人说话是真直。 引得在场的人都哈哈笑着打趣她,“你就是死鸭子嘴硬,等到时候,你抱孙的时候,我倒是想看看还是不是这个态度。” 人啊! 尤其是王水香这种人,典型的嘴硬心软。 王水香心想,那就是反悔也是以后的事情,反正现在让她带孩子,疼孩子,是别想的。 天天气的都活不下去了,看着孩子就烦。 等收拾完了这一烂摊子,家里还剩不少剩菜。 这席面姜舒兰他们家做的丰盛,都是俏菜硬菜,就是那些素菜,都是用搪瓷盘子装的,堆的满满的。 再加上今儿的来的客人,都是大人。 部队的伙食又一天比一天好,大家还真不欠。 这才能剩下,姜舒兰他们是不吃完的。 索性分成了几分,王水香拿一份,苗红云拿一份,黎丽梅拿一份。 这样分下来,剩下的饭菜,刚好够他们家吃一顿,也将将好。 这连吃带拿的,临走的时候王水香还和苗红云嘟囔,“这舒兰要亏本亏大了,咱们吃这么好,走的时候还拿这么多,就帮了那一点忙,真是亏大了。” 苗红云忍不住笑,“那是舒兰把你当自己人了。” 刚说完,胸前的奶就涨的溢出来,打湿了衣服,苗红云身体一僵,忙弯着身子,驼背,“我先回去给孩子喂奶了。” “去吧去吧,我给你挡着。” 都是当妈的过来人,王水香一看到就知道这是啥意思了,立马拿着袋子,让苗红云竖在胸前。 免得客人给看到了。 不美气。 这边,周奶奶和周爷爷看完信以后,两人都沉默了许久。 周奶奶突然道,“你后悔养义坤吗?” 老实说,他们这个儿子,他们当父母的从没占半点便宜,也没得到对方半点孝顺。 别人家尽孝靠儿子儿媳,他们家尽孝却靠孙子和孙媳。 这对周中锋和姜舒兰来说,并不公平。 周爷爷没直接回答,而是收起信,仔细的叠成了四方块,放在胸口的位置,反问道,“你后悔生义坤吗?” 周奶奶摇头,“不后悔。” 周爷爷哈哈笑,“有儿当如此。” 他们是没享受到孩子的孝顺和照顾,但是他们国家那么多战士,却因为儿子儿媳而活下来。 他们后方那么多老百姓能够过的安稳生活。 也是靠着儿媳儿媳研发的武器,震慑了周边宵小国家,这才有了今天。 他们这点算什么? 比起家国安全,他们就是死了没人知道,他们也不后悔。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孩子在某个地方吃苦受罪,他们是为了国家安全,是为了战士们的安全。 和这些比起来,一切都无足轻重了。 周奶奶忍不住点了点头,也是同样的一脸骄傲。 本来过来找二老有事的姜舒兰,听到这话,忍不住胸口一热,她觉得像是周家二老这样开明,思想觉悟高的同志,真的太少了。 舍小家,为大家。 说的容易,做的太难了,这里面的心酸,怕是也只有他们知道了。 姜母和姜父同样听到了,姜母原先心里还有点妇道人家的小心思。 觉得孩子都这么大了,都没能见过爷爷奶奶一面,是不是他们当爷爷奶奶的不喜欢这一对孩子? 人就是爱胡思乱想,尤其是老人爱钻牛角尖,时间久了,这姜母心里有个小疙瘩的。 但是,听完二老的对话,姜母藏在内心深处的那唯一一个小疙瘩,彻底消散了。 人家当父母的能这么开明,她一个外人,又何必呢? 再说了,既然舒兰的公婆天生是做大事的人,那就去做大事好了。 把孩子交给他们,他们这些普通人,照顾孩子,照顾老人,照顾女儿女婿,是在擅长不过了。 和姜母的思想不一样。 姜父听了这一番话,倒是燃起来了一丝野心。 只是他谁都没说。 等孩子生日结束后,日子步上正轨,姜父再次将心思放在了药材上,如今,他做的那些膏药卖出去,每个月也有几十块入账了。 而且,因为传播的地方广,不止部队的人朝他买。 连带着家属和本地人也朝他买。 偶尔,买药的人会生病了,姜父在给对方看个小病小灾是没问题的。 等送完了病人后。 姜父就发现,每次他看完病人,周奶奶都会抱着孩子,安安静静的看完全程。 有时候,姜父摸不准拿药的地方,周奶奶也会帮忙提醒一下。 这让,姜父心里的那个注意,越发放大,并且有了信心。 他端着一簸箕的药材,走到周奶奶身旁,沉声道,“干娘,不知道你还有没有信心,再次把医术捡起来?” 老太太一辈子的医术和经验,就这样在家看孩子,实在是太浪费了一些。 这话一说,周奶奶愣了下,“我年纪大了,记性不好。” 她当初就因为头晕恍惚,给病人开了一味药,差点把人害死,打那以后。 周奶奶就彻底不给人看病了。 在退休干所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但是随着孩子们一起来到海岛,看到姜父还在发挥余热。 老实说,这对于周奶奶来说,那刻入骨子里面的一辈子习惯,也跟着蠢蠢欲起来。 “我——”周奶奶罕见的迟疑了,“我年纪大了,脑子不好使,容易开错药,更容易害人。” 不然,她也不会离开自己奋斗多年的岗位了。 “这个不
相关推荐:
捉鬼大师
突然暧昧到太后
差生(H)
[快穿]那些女配们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醉情计(第二、三卷)
取向狙击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