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淫宫美人录 > 第30章

第30章

”苏长久忙握手说。 鸡崽子难弄,公社里才统共给他们养鸡场调集了两百只。 却不想,这位李厂长一次就送了这么多,总有三四百只吧? “不客气不客气,我还等着你们养鸡场的鸡蛋呢。”李长庆忙开口,客气的很,一点城里厂长的架子都没有。 来之前,他其实是心里没底的。 但刚才简单的看了下红心大队的养鸡场之后,他忽然就有信心了。 这样干净的养鸡场,油光水滑的半大鸡崽子,能看出来是花了很多心思的。 这样用心,肯定能养好鸡。 只要鸡养好了,鸡蛋不成问题啊! “李厂长,您这一次送了多少只鸡崽子,我让苏会计给您算账!”苏长久说这话的时候,十分没有底气。 大队里的账上可没钱了,但这话还不能说。 也不知道老苏家手里还有没有钱了,自家的钱,老苏家再凑一点,应该够了吧? 没有鸡崽子的时候惆怅,有了鸡崽子还惆怅! 苏长久是真的心酸啊,红心大队太穷了,要不犯得着这样? 第102章 李长庆只顾着邀功,并没有注意到苏长久面上一闪而过的心酸。 “大队长,我这一次只送了五百只鸡崽子过来。时间太紧张,只能筹措这么多。下周,我再让人送四百只过来。下下周,还有四百只。” 李长庆看看正在看小鸡崽子的苏小甜,这个小丫头,看着一副天真的模样,可是却是个能办成大事的。 可惜了,自家那个不知道高低的女人,得罪了小丫头。 苏小甜正好听到李长庆这话,眼底闪过一抹惊讶,当时谈好的是一千只鸡崽子,怎么忽然多了三百只? “之前和小甜说好送一千只过来,我想了想,小鸡崽子容易折损,干脆多送三百只。” 苏长久已经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了。 一千三百只鸡崽子,红心大队要发达了啊。 但随后,激动只是一瞬间,忐忑却是主题。 这么多的鸡崽子,可是一笔不少的钱。 五百只凑一凑或许能凑够,但要是一千三百只他真没办法。 一穷二白的大队长尴尬得都要用破布鞋露出的脚丫子抠出一套四合院了。 他该找谁解决钱的问题去? “李厂长,这些鸡崽子多少钱?”问出这话的时候,苏长久的声音都轻了很多。 李长庆也算个人精一样的人了,哪里看不出来,这个大队长囊中羞涩。 他哈哈大笑说:“这些鸡崽子,算我提前借给你们的,价钱算好让你们的会计给我开个条子,这些钱,将来用鸡蛋款抵扣就行!” 他这一次过来,是为了修好关系,可不是为了难为人来的。 苏长久感动得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心里暗暗想着,都说城里人难打交道,可眼前这个大厂长,咋这么好说话呢? “多谢李厂长了,您真是为我们乡下泥腿子考虑!”大队长客客气气地说。 “大队长这话说得客气了,要是没有你们种地,我们城里人吃啥?就连吃个鸡蛋,也要靠你们啊!” 李长庆态度十分可亲,很快就和苏长久等人称兄道弟了,气氛那叫一个融洽。 苏小甜在一旁看鸡崽子的时候,也在留心听这边的对话,她不由感慨,李长庆这样的人,非池中之物啊! 思及此,苏小甜脑子里忽然有什么一闪而过,但终究没抓住,错过了。 与苏长久等人说了好一会儿话,李长庆见时机差不多了,又提出要去老苏家看看。 他还不忘记特意说,之前见过二老,过来了肯定要看望一下。 对此,苏长久根本不怀疑。 苏小甜本来不想多与李长庆打交道,但想着李长庆今天的态度,便也不反对了。 大队长自告奋勇地陪着李长庆去老苏家。 李长庆是个聪明的,之前送到陈子安家的礼物都被退回来了。 这一次他去老苏家,便没敢多带其他贵重的礼品,只带了几斤鸡蛋糕。 “这都是我们厂子里自己生产的,给您二老尝尝,提个意见,我们也好改进。” 伸手不打笑脸人,李长庆这样的态度,倒是让老苏家的人不能多说什么了。 苏奶奶最终收下了李长庆送来的鸡蛋糕。 但想起女婿都退了李长庆的礼物,便寻摸着给李长庆回了礼。 苏奶奶准备的礼就是一些自家产的菜,青菜萝卜豆角都有。 李长庆知道,这就是老苏家不肯白白收自己的礼物,虽然遗憾,但能达到这个目的也算取得初步成功了。 他乐呵呵地收下老苏家送的菜,还一个劲儿的说,这菜新鲜等等的客气话。 苏爷爷苏奶奶心里那点儿不乐意在李长庆的刻意奉承之下,消散了不少。 他们甚至还邀请李长庆留下来吃晚饭。 “不了不了,等下次来了叨扰您二位,今天天色不早了,我还要赶回去!”李长庆连连摆手拒绝。 这是第一次打交道,吃饭什么的,以后还有机会。 送走了李长庆,苏长久立刻召集大队里的干部们开会。 之前两百个鸡崽子,王香花和苏小梅两个人还能顾得过来,现在又增加了五百只鸡崽子,两个人可就不够了。 最终,在大队里所有人的一致决定之下,暂时再招两个人,一个是大队长家的闺女小草,另外一个,是常家的大丫头常春芝。 消息传到老常家的时候,常婆子可是吓了一跳,咋回事?丫头片子还有这样的好事呢? “大队长,您说的是真的?”常婆子惊讶得嘴巴都快合不拢了。 他们老常家在红心大队就是个外来户,到养鸡场当工人这事咋能落到他们老常家的头上? 而且,还是个丫头片子得到这样的好机会,咋想都不可能。 “大队长,你不是骗我老婆子玩吧?” 苏长久笑着说:“那怎么可能?是你家春芝平日干活干得细心,才选了她的。” “真的?”常婆子还是不相信! “是真的!” “春芝啊,春芝啊,你听到了没?”常婆子大呼小叫的喊大孙女出来。 平日里,她都是用死丫头、赔钱货来称呼孙女儿们的,像这样喊名字还是第一次。 常春芝听到她奶喊她春芝,吓得手里的鞋底子都差点掉在地上了。 “奶,咋了?”常春芝嗫嚅地问了一声,才看到大队长,却没有开口,只是笑了一下,算是打招呼了。 “哎呀,你这个死……咋不知道喊人呢?”常婆子很怕因为常春芝不懂得说话,被嫌弃,忙戳了她一下。 “大队长,我家这丫头害羞,您别介意啊!”常婆子谄媚地说。 “没事没事,这孩子从小就老实,我知道。”苏长久说:“春芝啊,我们大队的养鸡场又增加了五百只鸡,你大婶子和小梅两个顾不过来,大队里的领导们商量了一下,决定让你和我家草去帮忙,工分什么的和小梅他们都一样。” 常春芝听了这话,只看着苏长久,都不知道该说啥。 养鸡场的工作,大队里的人都想要,毕竟,女的一天正常上工也就能拿七分工,但养鸡场一天九分工,而且,听说要是将来有盈利了,一个月还能拿到五块钱的补贴。 这样的活儿,全大队就算所有人轮到了,也轮不到她啊! “你这丫头,高兴傻了?咋都不说话了?大队长说了,是因为你干活认真。” 常婆子高兴的脸上都堆出菊花了,就算不待见的孙女儿,都看着顺眼了不少。 “大队长,我会好好干的!”常春芝半晌只说出这一句话。 “那就赶紧收拾下去养鸡场,今晚可能需要一个晚上都在养鸡场。” 苏长久提醒了一下,转身走了。 常春芝看着苏长久走远的背影,眼泪终于落了下来。 “你这死丫头,咋还哭了。”常婆子蹙眉骂了一句:“还不赶紧收拾下,你放心,晚饭我们给你送过去。” 老苏家,苏奶奶带着两个儿媳妇忙着剁肉切菜和面,准备包饺子。 苏爷爷和杜同和、迟格两个同龄人坐在堂屋的炕上说话。 迟意远则坐在老苏家的院子里,看着苏小甜在院子里来来回回捉蝴蝶。 嫩黄色的蝴蝶来来回回地穿梭在院子里的花草之中,每次看着蝴蝶落下来,苏小甜便蹑手蹑脚的过去。 但蝴蝶好像有感应一样,只要苏小甜靠近到半尺之内,她肯定会果断起飞。 小姑娘来来回回地跑着,累得气喘吁吁,蝴蝶却越过墙头飞走了。 “真讨厌!”小姑娘娇憨地跺脚。 “累了吧,过来喝口水!”迟意远笑着说。 俊俏少年的面容之上,洋溢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就算苏小甜已经看惯了,还是有一瞬间的失神。 看苏小甜不动,迟意远忍不住笑意更深,他伸手揉一揉苏小甜的头发,态度十分宠溺! 无法无天的苏小甜忽然小脸儿就这么红了。 迟意远看到了,却并不觉得小丫头会害羞,只当她是跑热了。 “坐下来休息一下!”迟意远态度一如既往的温柔。 “谢谢意远哥哥!”苏小甜慌忙从迟意远手中接过竹子做的水杯。 这是迟意远自己做的竹杯子,虽然不精致,但边边角角却都细细地磨过了,十分光滑。 就在这时候,苏次良从外面跑了进来,气喘吁吁地,看到苏小甜的手中捧着一杯水,毫不客气的接过去一饮而尽。 苏小甜冷不防手里空了,再看看苏次良手中的杯子已经空了。 …… 迟意远也愕然地看着苏次良。 苏次良嘴角划过不易察觉的笑容。 转眼之间,半个多月过去。 李长庆按照约定的送来了一共一千三百只鸡崽子。 加上原来的二百只,红心大队的养鸡场就有了一千五百只鸡崽子。 因为王香花照顾得尽心尽力,一千五百只鸡崽子,只折损了三十几只。 可将苏长久这个大队长高兴坏了。 这是个好兆头啊,开门红,他们红心大队的养鸡场一定能够办成功。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公社里。 吴主任将心思打在这些鸡崽子身上。 思前想后,吴主任决定去找钱主任商量商量。 “主任,这红心大队最近的思想真是越来越有问题了!”坐在钱主任对面的椅子上,吴主任摆出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 “哦,怎么就有问题了?” 红心大队现在可是公社里冉冉升起的新星,怎么就有问题了? “办个养鸡场就算了,现在规模搞的这么大,不是搞资本主义吗?”吴主任将早就想好的说辞说了出来。 钱主任脸上的笑容瞬间就没了。 “这话是怎么说的?那个养鸡场是集体财产!” 吴主任这才想起,那个养鸡场不是个人的,而是集体的,而且在公社里报备过了。 “主任,是我口误了,我是担心养鸡场办起来之后,有人想着薅羊毛。” “这个你尽管放心,没发生的事,我们不能凭空揣测!” 钱主任是支持红心大队做点儿什么的,因此话里话外也都是回护。 这个吴主任,就是个搅屎棍子一样的,只要别人有个什么,他就要想方设法的给弄过去。 什么时候,这个人调走了去祸害别人才好。 “主任,我还是觉得,红心大队太冒失了,他们大队才多少人,哪里能养得起那么多的鸡崽子?” 钱主任斜睨一眼说:“那你说说,该怎么办?” “东风大队的吴队长找过我了,愿意为红心大队分忧解难,帮忙饲养一些鸡崽子!”。 钱主任都冷哼出声了,这个吴主任,果然是冲着红心大队的鸡崽子来的。 “那些鸡崽子不是我们公社给的,你想要,找红心大队去。” 钱主任深深的看了一眼吴主任,将这话给推回去了。 这些鸡崽子怎么来的他不知道,但肯定与陈子安陈部长有关系。 红心大队现在上面有人照应着,莫说是他,就是县里的领导们想折腾事儿,也要衡量一下。 他脑子坏掉了,才会惹这个事儿! 吴主任却没有想到这么多,他只知道,红心大队有一千五百只鸡崽子,等到明年,就能产出鸡蛋了。 要是能分一半鸡崽子回去,以后的好处多的不得了,别的不说,鸡蛋和钱源源不绝啊! 但让他自己找红心大队…… “主任,东风大队这也是为红心大队着想,红心大队一年才能产多少粮食,难道都喂鸡?”吴主任苦口婆心的说。 钱主任低头继续在笔记本上写什么,边写边说道:“只要红心大队交足公粮,剩下的粮食自己吃也好,喂鸡也好,我都不管。” 只要有本事,别说养一千五百只鸡,就是一万五千只鸡,他都不管。 他估计红心大队敢这么大手笔,肯定还有后招,不会将所有的粮食都用来喂鸡。 只是,吴主任这个蠢货,看不清楚,只想着自己那点儿小心思。 吴主任没有得到钱主任的准话,但还是没有放弃,又将心思打到了苏长久身上。 苏长久也是个老油条了,吴主任一开口,他就明白了。 这是算计他来了,辛辛苦苦才搞出这么一个厂子,可不是用来养肥别人的。 “吴主任啊,您想着我们红心大队,我代表大队里的社员们感谢您!”苏长久笑的像个弥勒佛一样。 吴主任有一瞬间都觉得,这事儿就要成了,可是随后,苏长久的话却让他的心瞬间冷了下来。 “只是,吴主任您有所不知,这些鸡崽子可都是县里的鸡蛋糕厂委托的,我做不了主。” “一千多只鸡崽子,你就一点主都做不了?”吴主任不死心的问。 “其实,也不是不行,要不,公社的两百只给东风大队?”苏长久笑眯眯的回答。 吴主任想要七八百只鸡崽子,只给两百只,有什么意思。 馋了想改善个伙食吃鸡肉都不经杀。 “苏队长,你是个党员,得有觉悟!可不能只想着自己,要向东风大队学习!” “吴主任,我觉得我挺有觉悟的,这不是都同意给东风大队两百只了?”苏长久软软的说:“至于其他的,我也没办法,毕竟也不是我们自家的东西!” 这话还真让吴主任无从反驳。 他想了想,觉得没有弄到一般,先弄回去两百只也行! “既然如此,我给东风大队说一声,让他们过来将鸡崽子运走。” “行,吴主任,我这会子就去公社,将这件事给钱主任汇报下。” “为啥还要给钱主任汇报?”吴主任吃惊的看着苏长久。 “哎呦,吴主任啊,当初我收这些鸡的时候,可是答应过钱主任,要给公社上交鸡蛋的。” “就这么点事儿啊,我当多大事儿呢,你们不是还有这么多的鸡崽子?交那点儿鸡蛋有啥困难的?” 吴主任对此并不以为意,他只打算干指头沾盐,没打算将来给公社交鸡蛋。 反正红心大队还有一千多只鸡崽子呢,给公社交的鸡蛋,就让红心大队出。 “吴主任,您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鸡不知鸡蛋少啊!” 吴主任立刻板着脸说:“老苏啊,这我就不得不批评一下你了!作为一个党员干部,怎么能这样和兄弟大队斤斤计较呢?” “吴主任,话可不能这么说,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说实话,不能说谎!领导人都说了,实事求是!” 领导人都搬出来,吴主任还能说什么,他为之气结。 “这些鸡给了东风大队,以后鸡蛋也要从东风大队出,不给钱主任汇报怎么能行?钱主任找我,我找谁去?” 苏长久心中冷笑,脸上却是如沐春风一眼的笑容。 东风大队,上梁不正下梁歪。 一个个就想着占便宜呢,他苏长久的便宜是这么好占的吗? 再伸爪子,剁了! “说句不中听的话,鸡崽子折损高,东风大队又不会养鸡,要是折损光了不认账,我也不会生鸡蛋给钱主任交差?” 这话说的真是气人的很,但吴主任还没办法回。 鸡还没要过去,苏长久就咒鸡崽子折损,这也太损了。 偏偏,苏长久还又态度恭恭敬敬的问了一句:“吴主任,您说我说的对不对?” 吴主任:…… 对个屁! 吴主任气咻咻的走了。 苏长久哼着不成调子的歌去看那些可爱的鸡崽子了。 第103章 回到大队里的苏小甜又开始了忙碌而又充实的生活。 一走这么长的时间,地里的庄稼苏小甜少不得要去看一圈儿。 就算夏粮已经收获,但红心大队的不少,光是秋粮也是很大一片。 前前后后花了十几天时间,苏小甜才算将所有的地都跑了一遍。 这一遍跑完之后,苏小甜放心了,除了个别地块稍微有些缺肥料之外,其他地块长势良好。 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杜爷爷,我看着这一片地缺少氮肥了,得想办法补上一些,要不影响庄稼收成。” 苏小甜仔细观察过这一片玉米地,又与地里的庄稼简单沟通之后,得出结论。 但她并没有将话说得太满,万一出错了怎么办? 这些当年生的庄稼,虽然能沟通,但到底不如成年老树沟通起来畅快。 “我前两天正给大队长建议,这块地多追一些羊粪。羊粪含氮高,增产效果好,追肥最得用。”杜同和满意地笑着说。 小甜这孩子,孺子可教也。 小小年纪,便能有这样的本事,要是将来能上个农业大学,学以致用,就是真正的人才了。 “杜爷爷好厉害!”苏小甜立刻开始拍彩虹屁。 杜同和失笑:“我这一大把年纪了,要是连这点儿常识都不知道,岂不是连你一个小娃娃都比不了?” 苏小甜也笑了,一老一小行走在夕阳下,那画面十分温馨。 而苏小甜忙着各个地头乱窜的时候,红心大队的社员们迎来一件喜事。 李柱子终于要娶媳妇了。 二十八岁的大龄青年,终于要娶媳妇了,意味着,红心大队又少了一个光棍,将来少了一个五保户啊。 从大队长到社员们,都很激动。 老苏家将李柱子当成自己家娃一样,自然更是尽心尽力的。 从定了日子开始,苏奶奶就抽空带着自家的儿媳妇们帮着李柱子收拾那破败不堪的家。 要说李柱子能结婚,最大的功劳当是苏小甜的。 李柱子的癞子头被苏小甜的方子治好了。 要说李柱子,本来不是个孬人,只是被癞子头耽误了。 现在一头黑而浓密的头发让李柱子的档次瞬间上升了不止一点半点。 再加上老苏家的人老督促他勤洗衣服勤洗澡之后,李柱子改了过去埋汰的样子,就更吸引人了。 大姑娘小媳妇的总说,李柱子是个俏郎君。 李柱子有了底气,说话的声音都大了许多。 李柱子的新媳妇是王香花娘家大队里的。 姑娘叫王翠翠,是个极好的姑娘,家里家外一把手,不拘是什么活儿,都能拿得下。 唯一不好的就是家里有个瞎了眼的老爹,王翠翠孝顺,坚持出嫁要带着老爹。 可这个年月,养活自己一家子人都难,谁家愿意多养一个瞎眼的老爹? 一来二去,耽误到了二十五岁,王翠翠还没找个人家嫁出去。 王香花抽空回去一趟,将李柱子的事说给王翠翠听,又将王翠翠的要求给李柱子说了。 李柱子一听,也不是让自己入赘,就是养个老人,也没啥。 再看看王翠翠,模样儿好,长得周正,干活爽利,也就答应了下来。 王翠翠看过李柱子之后,觉得小伙子长得不错,也就答应下来了。 两厢一合计,这不,就要办喜事了。 “柱子,你家虽然条件差,可也不能委屈了人家姑娘。”苏奶奶一边帮李柱子拆洗被褥,一边絮絮叨叨地念叨。 “我知道,婶儿,就是您也知道,我一穷二白的!我寻思着,给翠翠做上一套衣裳。” 再多,李柱子也实在拿不出来了。 “柱子,既然要做衣裳,就给你俩一人做上一套新的。”齐良英笑着说:“你这衣裳都破了,结婚的时候也不好看。” 李柱子垂下脑袋,半晌才嗡声说:“我也想,可存了这么多年,就只得了一身衣裳的布料,我这两天正寻思着借小军的衣裳穿一下。” 小军是大队长家的儿子,今年二十四岁,在部队里当兵好几年了,有军装,十分挺括。 “穿军装也好!”齐良英听李柱子这么说,也就不劝了。 苏奶奶看看李柱子,说:“柱子,我知道,你这些年手里也存了一些钱,我手里还有些布票,给你拿去用就行。” 李柱子家里就他一个人,工分不少,每年算下来,都能拿到一小笔的钱,虽然不多,经年累月下来,也攒了不少。 “婶,这可不行,布票多难得啊,您还是留着自己家里用。”李柱子忙推辞:“再说,您家几个娃过两年也要说媳妇了。” 相对于钱来说,布票虽不值钱,却更难得。 李柱子可没脸就这样让苏奶奶将自家攒起来的布票都给他。 “我也不多给你,就一套衣裳的。等我家几个娃说媳妇的时候,你要是还能存下,再给我周济也是一样的。”苏奶奶搓洗着粗布被面说。 齐良英没想到自己一句话,竟然让婆婆升起了将布票给李柱子的心。 她有些后悔,为什么要多说这一句话。 家里虽然最近多了不少票,可是,这年月,谁还能嫌票多不成? 但家里是婆婆当家,她知道,就算自己说了也是白说。 因此,齐良英并没有反对。 “婶,我以后会好好孝敬您的!”李柱子感动的说。 “都不容易,帮一把的事儿,你的日子过好了,婶子就能放心了!”苏奶奶笑的慈眉善目。 他们老两口一辈子行善积德,或许就是因为行善积德,家里的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苏奶奶因为这样的想法,越发的慈和了。 李柱子娶媳妇这天,李长庆带着人送了一批鸡饲料过来,正是苏小甜一直想找的骨粉、豆渣等东西。 苏小甜可乐坏了,有了这些打底,不怕鸡长不好。 只是,总不能一直指望着李长庆帮忙,还是要想法子自己找路子弄到这些饲料才行。 苏小甜心里盘算着,什么时候去城里寻摸一下,看看有没有法子。 李长庆因撞见了喜事,又听人说李柱子结婚这事是老苏家的人帮着办的,就连陈子安两口子都来了。 他便喜滋滋的赶到李柱子家里随了五块钱的礼,美其名曰沾沾喜气。 五块钱随礼,在红心大队,算是一笔巨额的大礼了。 毕竟,能随一块钱礼的都是直系人家,一般的乡亲都是随五毛钱或者一碗粮食,几个鸡蛋的。 李柱子胸前别着一朵小红花,诚挚的端着酒杯子向李长庆道谢。 李长庆拍拍李柱子的肩膀,十分客气的笑:“咱们都是李家人,说不定五百年前还是一家子,大兄弟别和哥哥客气。” 他来过红心大队很多次了,当然听说过,李柱子和老苏家关系匪浅,就像是老苏家的第四个儿子一样亲近,他也是因为这个,才愿意多给李柱子面子。 李柱子也笑了,客气说道:“您是城里人,和咱乡下人可不一样” 李长庆看看正在与苏长久说话的陈子安,笑道:“有啥不一样的,不都是两只眼睛两条腿?” 老苏家人热情的招呼李长庆坐席。 李长庆因陈子安在,便也从善如流的留下坐席。 乡下的席面,没有啥好的,最好的就是一道肉沫炒茄子和一道鸡蛋炒韭菜,其他都是些自家种的素菜。 陈子安、李长庆、苏长久、苏爷爷以及大队里几个老人坐在一桌。 李长庆默默看着,发现陈子安一点架子都没有,与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友好的说话。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能成就大事的,或许,眼前这位年轻的陈部长,将来前途不止如此! 这样的发现,让李长庆更加坚定了要与陈子安交好的心思。 虽然之前的想法被自家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女人给破坏了,但现在补救,应该还来得及。 一顿简单的酒席,宾主尽欢。 晚上,陈子安两口子抱着陈元白小朋友与李长庆同一辆车回县城去的。 而老苏家的人,帮着李柱子两口子收拾了一片狼藉,才回家。 老苏家的人临走的时候,王翠翠红着脸将一份没有动过,提前预留下来的菜硬塞到了梁秀的手里。 “三嫂子,大嫂子今天忙,没过来,这份菜劳烦您帮我送过去。” 梁秀看这羞红了脸的王翠翠,笑了。 这倒真是个聪明会来事的姑娘,只盼着能好好与李柱子一起过日子。 聪明人的日子,过的不会差到哪里去。 一千五百只鸡在养鸡场里,乐坏了王香花,也忙坏了王香花,她带着大队长安排的几个大姑娘小媳妇在养鸡场里忙碌着,劲头十足。 这些鸡崽子在王香花全心全意的照顾下,小鸡崽子见风长,到了金秋十月的时候,都已经长到差不多成年鸡的模样了。 而这些时间,苏小甜也没闲着。 她在读书的时候,又摸到了一本养鸡方面的书籍。 这本书比之前她看到的书还要系统全面,补足了之前一本书上面欠缺的内容。 学习了这一本书之后,苏小甜算是对养鸡这门学问有个系统的掌握了,而且,她现在有系统加持的融会贯通的能力,可以说是理论上的巨人了。 经过梳理之后,她将现阶段能用的一些技术教授给了王香花。 王香花自从开始负责养鸡场的工作之后,苏小甜说的一些理论知识她根本不能理解,如此几次之后,她终于体会到了不学习的坏处。 因此,她抽空就会学习,不管多忙,每天晚上大队里组织的扫盲班肯定参加。 且她去扫盲班,和其他人还不一样,她每次都十分认真的听上面的老师讲课,而不是像其他妇女一样,坐在下面聊天做针线活。 除此之外,在养鸡场的时候,她也会向苏小草、苏小梅这两个初中毕业生请教一些问题。 “小梅啊,你看看,这个字是咋读的?我记得你们给我教过,我怎么就忘了?” “小草啊,咱们这养鸡场一天的消耗的鸡饲料是怎么算的?我这脑子不好,咋又给忘了?” 苏小梅和苏小草两个人经常说,王香花这是走火入魔了一样,简直怕了她。 王香花听了,不光不恼火,还十分骄傲的说:“我其实也是个爱学习的,要是赶上好时候,说不定读书比你们还好嘞。只可惜,我们那时候,女娃子没有读书的,耽误了!” “大婶子,你该不会是打算让我爹推荐你当个工农兵大学生吧?”苏小草看着王香花这架势,忍不住促狭。 “还会打趣我了!”王香花道:“我家小甜说,不认识字,到了城里连茅厕都找不到嘞。” 苏小草和苏小梅两姐妹面面相觑。 别说,还真有这样的事儿。 “东风大队去年有个人去城里的时候,进错了厕所,大男人跑到女厕所,差点儿被人当成流氓给抓了。”苏小梅说。 “我当时听了,还觉得这怎么可能,这会儿一想,还真有可能!”苏小草也说。 “我说的对吧?你们这两个娃,还年轻,可不能白白耽误时间。到了我这把年纪,后悔就来不及了。”王香花以过来人的身份说。 “婶儿,我们都已经初中毕业了,高中……现在也没法上。” “小甜说了,不管在不在学校,都要读书。伟大领袖也说,活到老学到老,咱可不能浪费时间。” 督促学习的话苏小甜在家没少说,王香花都听的耳熟能详了,这会子说起来,也是一套一套的。 “大舅母,您说的是嘞,我和小草姐从明天开始认真学习。” “这样才对,你们学好了知识,说不定过上一两年有机会被招工也不一定。”王香花也喜欢这两个勤劳肯干的姑娘。 尤其是小草,大队长家里的姑娘,却没有因为有个当大队长的爹就躺着啥事不干,反而事事出挑。 苏小梅脸色黯然了一下,随即又笑了:“招工啥的,也不敢想了,我就盼着咱这养鸡场好好的,我能多赚点儿工分,补贴家里就行了。” “小梅,人这一辈子,不知道有多少变化呢,以后都会好的。”王香花心疼的搂住苏小梅的肩头说:“你也要劝着你娘一点儿,一切都会好的。” 以前小梅是个多么开朗活泼的姑娘,就因为她那个不成器的老子,才变成这样! 也亏得桃花是个有勇气的。 “我知道,谢谢大舅母,我们一起学,将来说不定还能去上个工农兵大学!”苏小梅笑着。 人就是如此,只要用心没有学不会的。 王香花经过几个月认真努力学习,拿着报纸大概也能看懂了。 虽然有些字还是不认识,但比起半年之前,已经全然不同了。 苏小甜说,这样的学习劲头,应该表扬,还号召全家人都向王香花学习。 “将来,咱们家是要出大学生的!”苏小甜还信誓旦旦的说。 大学生,家里一定要有,而且肯定不能只有一个,要有七八个,甚至十个大学生。 ********* 时光荏苒,寒风刮过红心大队山梁的时候,王香花大呼小叫的声音传遍了大队的每个角落。 能让王香花这样激动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辛辛苦苦几个月,红心大队的养鸡场,终于见到鸡蛋了。 大队里的社员们闻讯而来,很快都聚集到了养鸡场里。 大人小孩,无数人凑热闹,好像是过节一样热闹。 “大队长,大队长,您看看,昨天还没有一个,今天忽然就生了十几个鸡蛋。”王香花的手里,捧着好几个鸡蛋,都不大,但圆溜溜的,看着就漂亮。 王香花激动的几乎快要哭出来了,已经四个月时间了,没日没夜的,总算见到成绩了。 “大妈,您可不能哭,明天鸡蛋还多呢,要是这样您就哭了,明天咋办?”苏小甜笑嘻嘻的上前扯着王香花的衣襟说。 被小侄女这样一说,王香花也不是那样激动的不能自已了,可不是么,这才哪儿到哪儿,以后,鸡蛋的数量会越来越多。 社员们都哈哈大笑起来,有几个女社员还专门上前摸了一下王香花手里的鸡蛋。 “养鸡场里的鸡蛋,和咱们自家的也没啥差别啊!”有个憨憨甚至冒出这样一句话,在场的人笑的更厉害了。 “我听人说,好几个大队养鸡都失败了,一直担心咱们大队的鸡,现在可好了,现在可好了!”也有老人们念念叨叨的。 “虽然见到鸡蛋了,但距离养成功还有一段距离,王香花同志,你是个尽职尽责勤劳肯干的好同志,没有你的辛苦付出,就不会有咱们养鸡场的今天!” 苏长久也激动的不得了,难得对王香花提出了表扬。 “爹,我们其他人也很努力!”苏小草笑嘻嘻的说道。 “我知道,我知道,你们每个人都是好同志!”苏长久也激动的就差手舞足蹈了。 众人又凑趣说了一会子话,这才各自散去。 “我得去公社里给钱主任说一下,他是最开始支持咱们大队建养鸡场的领导。” 就算是激动,苏长久也没有忘记,有好消息要与领导分享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大队长,你到了公社,给子安也说一声,让他给李厂长也捎个信。” 第104章 苏长久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为啥要给李厂长捎信? 才几个鸡蛋,让人李厂长专门来取一趟? 这也不划算啊! 李厂长人好是没错,可也不会因为这个跑一趟。 再说,这几个鸡蛋,他已经想好要干啥了,不能给李厂长。 “人家给了咱那么多的鸡崽子嘞,总要让人知道鸡开始下蛋了,让心稳下来。”苏爷爷持重地说。 这段时间,其实苏爷爷的心里一直都很有压力。 养鸡场办起来了是没错,可是欠着别人的嘞。 鸡崽子、鸡饲料,都是人家李厂长提供的,还没收一分钱,都是欠款。 要是鸡养不好,不是连累别人跟着一起倒霉? 现在,鸡下蛋了,总要让人家悬着的心也放下不是? 没错,在苏爷爷的心里,就是觉得,李厂长的心一直是悬着的。 其实,李长庆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从来没有担心过红心大队的养鸡场会养不成功。 苏长久这才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子。 苏爷爷的考虑不无道理,他到底还是年轻,想得没有老人周全。 “叔,还是您想得周全,难怪人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你也是几十岁的人了,赶紧去吧!”苏爷爷乐呵呵地捻着胡须,但显然是因为苏长久这句话而高兴的。 “我知道了,公社里有电话,我去公社就给县里打个电话!” 苏长久高兴,说话的时候,底气也足了。 电话费贵,钱主任把公社那个电话当成宝贝一样,成天锁在匣子里,谁都不给打。 但他相信,为这样的事情打电话,钱主任也能同意。 苏长久激动了! 苏长久急匆匆的去公社里了,老苏家一大家子人也兴冲冲地回到家里。 那养鸡场虽然是公社的,可是老苏家的人前前后后跟着出力不少,现在总算看到成绩了,苏奶奶格外开心。 回到家里看着差不多该做饭了,苏奶奶专门拿出了十来个鸡蛋。 梁秀看到婆婆这么舍得,竟一下子拿出十来个鸡蛋,微微诧异。 “娘,您这一下子拿出十来个鸡蛋,咋舍得?” “养鸡场的鸡今天开始下蛋了,为了庆贺,咱今晚炒鸡蛋吃!”苏奶奶可开心了。 “奶奶,我看柿子秧上还有几个西红柿,干脆都摘下来做柿子炒鸡蛋。”苏小甜立刻跑到苏奶奶面前,表示要点菜。 “行,你喊你哥哥们去,将柿子秧上剩下的那些柿子都摘下来,咱晚上炒着吃。” 苏奶奶看着小孙女的表情十分慈爱。 别人不知道,老苏家自己人都清楚,养鸡场这事,可是苏小甜提出来的,而且,大部分养鸡的方法也都是苏小甜提供的。 这娃说的很多养鸡要注意的事项,她们以前都是不知道的,要是依靠她们以前的法子养鸡,这么短的时间,鸡崽子肯定不能下蛋。 苏小九、苏小八几个孩子不用苏小甜招呼,在院子里就听到了苏奶奶的话,一个两个忙着拎篮子去菜园子里摘西红柿了。 “娘,柿子炒鸡蛋最适合吃大米饭了,要不,咱晚上做一顿大米饭吃?”梁秀想一想说。 家里现在吃喝上不缺,白米白面虽然不多,一个月吃上一两顿不成问题。 果然,苏奶奶立刻答应了。 “行,今天是个好日子,晚上咱们吃大米饭、柿子炒蛋!” “柿子炒蛋最好吃,酸酸甜甜的,舀一勺浇在大米饭上面,可香了,我喜欢!” 苏小甜就喜欢吃柿子炒蛋拌米饭的味道,想起来那味道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再过上几年,西红柿炒鸡蛋这道菜满大街都是,但那时候的西红柿,却没有现在自家院子里种的柿子的味道了。 “小馋猫!”苏奶奶一面从米袋子里舀大米,一面笑话苏小甜。 “可不是我馋,主要是奶奶做饭太香了。” 小姑娘会讨好人,一句话说出来,苏奶奶的脸上更是乐开了花。 祖孙两个说话的时候,苏桃花进来了。 梁秀抱着一捆干草,还没进门,正好看到苏桃花,顺嘴问。 “桃花姐,你咋过来了?” “一个人在家闲着,过来找你聊会儿。” 苏桃花脸上带着笑容。看得出来心情很好。 “两个娃嘞?”梁秀与苏桃花一同进门,边走边问。 “去杏花家里了,小梅又在养鸡场里忙。” “那正好,今晚在我们家吃饭。”苏奶奶听到,立刻开口。 苏桃花看看天色,可不是,该做晚饭的时候了,她这个时候来串门,不合适。 当下,苏桃花就要转身离开,被梁秀扯住了。 “桃花姐,都来了,咋还要走?” “这不,我都忘了该做饭了。”苏桃花有些尴尬地问。 “你这娃,还客气上了?快进来,要是今晚不留下吃饭,以后别上我们家来!”苏奶奶佯怒道。 虽然知道苏奶奶是假装恼怒,可苏桃花还是乖乖留下了。 “那我今晚就叨扰婶子一顿了。” 苏奶奶正在淘米,又多放了一碗米说:“等会儿给老大媳妇送饭的时候,小梅的也一起送过去。” 苏桃花既然留下来了,也帮着烧火做饭。 厨房里有梁秀、齐良英和苏桃花三个人就足够了,苏奶奶便回堂屋去纳鞋底子了。 “桃花姐,有句话我总想着问你,可也不知道咋开口。”梁秀道。 “啥话啊?” 苏桃花往灶火里添了一把干草,轻轻地摇晃了几下,让火势更旺一些。 “就是,你自己是咋想的?” “我自己?有啥可想的?” “李长明他还有两年才能出来!”梁秀低声道。 苏桃花的脸色微微变了一下。 “他和我没关系,我们离婚了!”苏桃花说。 从李长明为了康艺叶打她,她小产之后,她对那个男人就彻底死心了,只是当时还没想过离婚,就想着凑活过日子。 可到后来,大过年的,李长明还不着家,跟着那个女人去厮混,她捉奸之后,她最后的那点念想就没了,从那时候开始,她就想得清清楚楚了。 就算两年之后,李长明出来了,他们也桥归桥路归路了。 “桃花姐,一个女人过日子艰难,要不,再找个人?”齐良英正在切柿子,忽然开口道。 “还找啥?一辈子找这么个,已经够了,不找了!”苏桃花摇头,语气坚定无比:“再说,过两年,小梁都要说媳妇了。” 齐良英其实觉得,苏桃花还挺年轻的,还不到四十岁嘞,找个人家也没啥。 就苏桃花这样能干的,不怕没人要,只要放出风去,肯定有人愿意上门。 “现在小梅在养鸡场里干活,小梁也能当大人赚工分了,我也能赚工分,我们一家子日子过得好,还舒心!” 确实是比李长明在的时候还要舒心,对于这样的生活,苏桃花很满意。 见苏桃花态度坚决,梁秀和齐良英妯娌两个也就不多劝了。 过日子这回事,冷暖自知。 别人觉得过得不好,可只要自己过得好,其实也没啥。 “小梁也是高中毕业了,也不知道城里有没有招工的机会。”梁秀切白菜的时候,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忽然开口说这么一句。 “那哪儿敢想啊,以前他爹还在的时候,我也有过这想法,想着让他在镇上想想法子,都没成。” 何况现在,她一个女人,

相关推荐: [快穿]那些女配们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小白杨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差生(H)   数风流人物   鉴昭行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