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却发现这里也乱了起来。 大家搞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一时间六神无主。 最终明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火州城。 可惜的是,哈马力丁被流矢射死。 事后朱棡派人去调查内城动乱的原因。 却原来是被打散的各部族青壮所为。 他们被察合台军打退之后,依然利用各种方法反抗。 比如偷袭,比如四处放火。 最致命的是,他们还闯入了内城,大喊哈马力丁死了大家快逃。 内城百姓不知道外城发生了什么,却也知道似乎明军打进来了。 一下子就乱了起来。 然后各部族的百姓也趁机生事,将整个内城搅的犹如一锅粥。 外城的守军也同样很懵逼,咋好好的内城乱起来了? 一时间也不敢往内城撤。 这么一犹豫,就给了明军机会。 得知事情缘由,朱棡长叹道:“哈马力丁败在不得人心啊,当年元朝亦败亡于此。” 于是下令大军不得骚扰劫掠百姓,违令者斩。 明军本来就接受过新思想的教育,对这方面的命令执行的倒也没有什么问题。 不说秋毫无犯,至少没有烧杀劫掠之事发生。 此举,也让瑟瑟发抖的各部族百姓放下心来,然后齐声高呼‘王师’。 并积极配合明军的各种行动。 很快,躲在各处的蒙古百姓被搜出,统计之后人数有三万三千人,俘虏的察合台军九千余人。 其余牛羊粮草无数。 至少够大明军队和西州百姓吃上大半年的。 此战还阵斩敌军七千四百人,己方伤亡六百七十七人。 可以说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安抚过各部族,朱棡就准备派兵去支援徐美。 只是援兵还未出发,徐美的使者先一步到达,吐鲁番城拿下了。 原来,徐美发现吐鲁番城建立在戈壁滩之上。 就找来投靠的畏兀儿人,问他们能否挖一条地道通往城下。 畏兀儿人当即表示,没有问题。 他们经常在戈壁滩里挖坎儿井,挖地道太擅长了。 在数百人的努力下,很快就挖了一条通道。 徐美趁夜发动突袭,轻松拿下吐鲁番城。 至此,西州彻底光复。 之后朱棡就没有再着急攻打别的地方,而是选择了就地驻扎,稳固统治。 他一边派出军队,主动出击消灭了西州小股流寇,稳定地方治安。 一边进行内政建设。 他将缴获的牛羊粮食,留下足够大军食用半年的,其余全部还给了各部族百姓。 这还不算完,之后他还颁布了几条政令。 其中一条是大家最关心的,那就是信仰自由。 只要不反对祭祀祖宗,大明尊重所有族群的信仰。 这其实也是为了应对西域的复杂族群,采取的特殊政策。 目前西域存在多种宗教,除了伊教、佛教之外,还有多种本土小宗教。 比如萨满教之类的。 如果大明逼迫大家改信佛道二教,也同样会遭到各族群的抗拒,不利于治理。 针对这种情况,陈景恪提出了特殊政策。 允许特殊地区的百姓,继续信仰自己的本土宗教,前提是不能反对祭祀祖先。 等大明建立稳固的统治,自然会采取各种办法,将这些小部族给吸收了。 你本土小宗教信仰某个神是吧? 很好,以后他就是佛道两家的神灵了。 你就说完美不完美吧。 在文化方面,华夏就是有这个底气。 饱受伊教压迫的各部族,对这种宽松的信仰政策,自然是非常的欢迎。 朱棡接连的举措,迅速赢得了人心。 各族群百姓,很快就认同了大明的统治。 甚至在阿力木江的组织下,各部族抽调青壮,组建了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协助明军。 朱棡自然知道他的目的,一来是讨好大明,二来也是借机抓权。 毕竟之前他的身份并不高,也就是个联络人员而已。 大明占领西州之后,他就没啥用处了。 他自然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 才有了各部族组建联军的提议。 联军组建完成之后,他这个提倡者自然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 而且这支军队该如何配合明军?需要一个联络员。 他要争取的,就是这个联络员的职务。 对于这种行为,朱棡并不反感。 他喜欢有野心也能力的人,这样的人才能成事。 所以主动点名,让阿力木江继续负责沟通之事。 并当众表示:“大明不会亏待任何忠诚之士。” 对于朱棡的招揽,阿力木江自然毫不犹豫的就接受了,之后更加积极的奔走联络各部落。 有了他这个地头蛇的帮忙,大明和各部族的接触更加的顺利。 短短两个月时间,西州恢复了秩序。 对于设立州县委派官吏,朱棡并没有着急。 一来他此行没有带多少行政人才过来;二来战事远未结束,还不到设立州县的时候。 不过他也做出了一些改变。 比如将西州这个名字,正式确立了下来。 火州改名为高昌,吐鲁番改名为西昌,柳城(鄯善)这个名字则没有动。 将这些都忙完,时间已经进入九月。 察合台汗国的援军也终于到达。 得到消息的朱棡反而笑了,他之所以没有着急攻打别的地方,另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等察合台的援军。 套用一句用烂了的话,此时攻守易型了。 以前他是外来者,劳师远征。 现在他才是地主以逸待劳,察合台援军才是劳师远征。 所以,他立即点齐兵马,主动迎了上去。 不能给察合台部休整的机会。 西州各部族也紧张起来,那支联军也主动求战。 大家都知道,这一战将真正决定西州的归属。 各部族自然不希望察合台汗国回来。 看到西州百姓如此,朱棡就更加确定,此战必胜。 ----------------- 洛阳。 陈景恪一脸疲惫的来到乾清宫,却发现朱雄英正拿着一根狐狸尾巴,逗圆圆去抓。 团团和朱文基小哥俩,则被丢在一旁,眼巴巴的看着。 这一幕,顿时让他气不打一处来。 “好好好,留我在内阁坐牢,你跑乾清宫玩乐是吧。” 朱雄英笑呵呵的道:“什么叫玩乐啊,我这是在和孩子们培养感情呢。” 说着用狐狸尾巴扫了扫圆圆的小手:“是不是啊,小圆圆……哎呦我闺女真乖。” 惹的圆圆‘keikeikei’笑个不停。 孩子太小,还不会‘哈哈、呵呵’的笑,发出的声音更类似于‘keikeikei’。 陈景恪气道:“不是,你和孩子培养感情,不能处理完政务吗?” 朱雄英一脸严肃的道:“处理政务重要,还是陪孩子重要?你连这都分不清吗?” 陈景恪:“……” 你要不要听听自己再说什么? 朱雄英忽然大笑道:“哈哈……逗你的,我是见今天并无什么大事,就来后面偷个懒休息一下。” 然后他解释道:“你不是一直在提倡,一周最少休息一天吗。” “今天正好周七,我偷半天懒没问题吧?” 陈景恪这才释然,道:“你直接和我说不就行了……” 他话才说到一半,就见到圆圆不知道从哪抓了一只小虫子,正要往嘴里送。 连忙扑过去:“哎呦,我的小姑奶奶,这不能吃。” 旁边的奶娘更是吓的大惊失色,没看好孩子,她少不了被训斥。 不过预想中的训斥并没有发生。 在圆圆把虫子送到嘴里之前,陈景恪终于给她抢了过来,无奈的道: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什么东西都要用嘴尝一尝。” 圆圆还非常不乐意,爬到朱雄英面前,吱吱呀呀的似乎在告状。 把朱雄英乐的不行,丢下狐狸尾巴,把她抱起来道: “看看,我闺女就是聪明,这么小就知道告状了。” 一直在旁边玩刷的团团和朱文基,看到狐狸尾巴,眼睛立即就瞪圆了。 出溜出溜爬过来,抓起来使劲儿摇。 但狐狸尾巴就只有一个,俩人开始争抢。 团团天生个头小,比晚了一个月的朱文基还要小一点。 不过毕竟年龄大了一个多月,身手方面要敏捷一点。 两人各擅胜场,谁都抢不过谁。 然后一人揪着一头不撒手,陷入僵持阶段。 朱雄英非但没有上前劝阻,还抱着圆圆看起了热闹: “加油,加油……你挠他啊,你抓他啊。” 结果他这一喊,俩孩子都咧嘴哭了起来。 奶娘在一旁看着手足无措,这谁敢上前去哄啊。 陈景恪一脑门的黑线,对奶娘说: “把孩子抱走吧,圆圆也抱走。” 三个奶娘如遇大赦,连忙抱着仨孩子逃也似的离开了。 朱雄英目送三个孩子离开,才没好气的道: “不就是让你帮着处理了一点政务吗,你至于吗。” 陈景恪冷笑道:“一点?算了,我懒得和你掰扯这个,说点正事。” 朱雄英眉头微皱,说道:“难道真有大事?” 陈景恪瑶瑶头,说道:“有大事我就让人喊你了,说点别的。” 最近朝廷确实没啥大事,主要朱雄英刚登基,没有选择激进政策。 而是延续了建章朝的风气,人心迅速安定下来。 当然,要说完全没大事儿,那也不可能。 远的不说,朱棡攻打西域就是头等大事。 但这件事情是早就做好的计划,执行就可以了。 他们说的没有大事,是没有意外的大事发生。 朱雄英立即就猜到了他的打算,说道:“准备发表大同世界了?” 陈景恪颔首道:“思想界的人心,开始乱起来了。” “最近各学派的大儒,纷纷出山开坛授课。” 确定理学被摁死,之前被理学压制的各学派,自然就变得活跃起来。 大明周报收到的稿件,增加了数十倍,而且每一篇都是高质量的那种。 朱雄英有些头疼的道:“我每天都能收到类似的奏疏,向我推销他们的学说。” 这一点陈景恪自然也知道,就说道: “思想界不能长期混乱,这不利于国家政策的稳定。” “而且最近朝廷确实没有什么大事,我也能专心处理这些事情。” “所以我决定,趁此机会发表大同世界。” 第477章 佛教东传带来的 对于陈景恪的决定,朱雄英自然是支持的。 立即说道:“我会让翰林院刊印此书发行天下。” 接着两人商量了一下细节,主要是如何推广此书,如何应对到来的抨击。 之后陈景恪又分别去见了老朱和朱标,向他们说了自己的打算。 两人自然也都是支持的。 和宫里沟通好,陈景恪就去翰林院,找到了方孝孺。 得知陈景恪准备正式发表大同世界,方孝孺无疑是非常高兴的: “哈哈……早就应该发表了,周报会出一期特刊,专门刊登此书。” 陈景恪倒也没有反对,他的目的就是尽快填补理学留下的空白,借助官方途径无疑是最方便的。 至于会不会有人说三道四…… 当年孔夫子周游列国,不也是希望游说国君,获得他们的支持吗。 理学也是获得了皇帝的支持,才最终压倒其他学派,成为显学的。 陈景恪走同样的道路,没人能指摘什么。 只不过他的书,天然就获得了皇家的支持,少了游说的过程而已。 “先刊印第一篇吧,探一探大家的反应。” 方孝孺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说道: “好,我马上安排人排版。” 所谓第一篇也就是总篇,何为大同。 其内容,就是讲述华夏文化里,关于大同思想的发展演化。 在文章里,他先是总体性的阐述了华夏文化的起源。 诞生于三皇五帝,成熟于西周,光大于春秋战国。 诸子百家都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而对诸子百家影响最大的,或者说诸子百家之所以能诞生,离不开两块基石。 其一道家,其二儒家。 道家和儒家,将先贤的思想汇总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思想。 比如儒家思想的主体,就源自于周公召公的思想政策。 而其余诸子百家,都受到了这两家的启发才诞生的。 甚至很多学派,就是基于这两家的思想,延伸出来的支脉。 秦汉时期百家争锋,最终儒家胜出。 华夏文明发展到这里,其实一直是独立演化的。 在这个过程中,并未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和冲击。 所以,说华夏文明是起源文明,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但就在儒家脱颖而出后不久,佛教出现了。 一个全新的,完全不同的思想体系出现,对华夏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而受冲击最大的,就是道家和儒家。 因为当时就剩他俩了,而且他俩也是当时华夏文明最重要的外在表现。 一向讲究无为而治的道家,反应却是最快的。 他们迅速的,吸收了佛教思想、组织架构等方面的优点。 又融合了阴阳家、方士等学派的精华,形成了道教。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儒家。 在面对佛教的冲击时反应就过于迟钝,未能及时做出调整。 在学术思想上,一度落于下风。 所以从南北朝一直到宋朝建立,思想界一直是佛道争锋,而儒家敬陪末座。 之后,陈景恪又具体分析了,佛教文化从哪些方面,对华夏思想造成了冲击。 比如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众生平等。 佛教的这种思想,包含着一种非常宏大的终极人文关怀。 作为统治一个族群,一个面向所有人的思想,这一点是必不可少的。 但当时的儒家在搞什么?亲亲相杀。 所谓亲亲相杀,就是根据亲疏远近,来确定人和人的关系。 我不从整个人类层面去看待亲疏远近,而是从血统、亲缘这个小圈子去看待。 这与佛教的那种,放下自己的身份,以一个宏大的角度来看待所有人,高下立判。 而且必须承认的是,儒家是西周时期形成的贵族文化的总结。 孔子认为,贵族高贵的不是血统,而是教养。 贵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教育获得的。 那么教育的模板是什么? 就是西周形成的贵族文化。 孔子将其汇总形成了儒家思想,然后广收弟子将这种思想传授给天下人,让所有人都成为‘贵族’。 所以孟子有云: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但是,儒家也同样没有否认阶级的存在。 相反,它还特意强调了阶级属性和阶级特权。 最典型的体现就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这种对阶级的强调,在面对佛教‘众生平等’时,显得是那么的无力。 面对同样的问题,道家就处之泰然。 因为道家本身也有这方面的思想。 庄子《齐物论》曰: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而且这一类的思想,还经过了一定的发展。 所以在面对佛教冲击的时候,道家将先贤现成的思想拿出来加以演化,就形成了自己的‘众生平等’理论。 儒家虽然也有类似的思想,比如‘大同’。 然而并没有被重视,也没有人去拓展这方面的内容。 所以,南北朝一直到唐末,佛道争锋儒家只能干看着,是有其内在原因的。 但儒家并没有真的固步自封,他们也一直在寻求突破。 隋朝王通就提出三教合一理论,只可惜他并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子。 等到韩愈、柳宗元时期,儒家终于摸到了窍门,开始汲取佛道两家的精华,完善自己的思想。 到宋朝时期,张载张横渠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思想。 他的‘民胞物与’思想,让儒家拥有了自己的‘众生平等’。 佛教带给华夏的,还不只是这些。 比如,让思想更加简单易懂。 儒道皆诞生于贵族文化,是非常繁琐难懂的。 尤其是儒家,需要‘博雅’来熏陶、培养贵族气质和心性。 孔子提倡六艺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博雅’。 然而,‘博雅’就注定了和穷人无缘。 只有脱离了生产的富人阶级,才有能力去‘博雅’。 佛教思想简单易懂,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农,也能听得懂。 这对于学问传播,影响太大了。 它倒逼着儒道做出改变。 道家在这方面,反应也非常迅速,很快就有了简单易懂的道教思想。 五斗米教能大兴,就是得益于这种简化。 而儒家,直到二程时期才完成了这种简化。 二程摒弃了儒家以前追求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开始追求直通本性。 那些诗词歌赋之类的通通不要,通过言传身教,直接掌握‘理’。 这种简化,为儒家的推广,扫平了最后一点障碍。 所以,儒家能在宋朝大兴,不只是因为皇家的支持。 还在于它自身的变革。 当然,佛教和华夏思想,是相互成就的。 在华夏吸收佛教精华的同时,佛教也同样被华夏优秀的思想逼迫着完善自己。 最终,与华夏思想完成融合的佛教,成为了大乘佛教,并延续至今。 而在其他地方传播的小乘佛教,发展的都不太好,甚至连佛国都被灭了。 所以,佛教东传,是一次互相成全。 言归正传。 正所谓后发优势,儒家转变的晚,反而成了一种优势。 它可以等佛道两家思想大成之后,将两家最精华的部分一并吸收,然后完成超越。 文章写到这里,陈景恪终于将话题扯到了大同世界上。 基于儒释道三家,关于终极关怀的思想,我有了一点属于自己的思考。 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供大家批判。 我了向先贤致敬,这种思想就被我命名为大同世界。 至此文章结束。 至于大同世界具体内容都有哪些,并没有说。 这篇文章只是介绍‘大同世界’的来源。 具体内容要等到书正式发表,大家自己去看。 当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引起的轰动可想而知。 从来没有人,如此系统性的阐述华夏思想的演变,更没有人能说的清楚,儒释道三家的关系。 即便是唯物学开山宗师方孝孺,也只是分析了诸子百家产生和消亡的原因。 没有能从宏观角度,来解释华夏文明的发展。 陈景恪是第一个这么做的。 但这篇文章,却也引起了儒家的普遍不满。 虽然陈景恪对儒家的表述,属于先抑后扬,总体是夸赞居多。 可你有什么资格非议我儒家学问? 而且,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就成为最大显学了。 怎么到你嘴里,面对佛教的冲击,表现的如此无力? “我儒家何时缺少过终极关怀?”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难道不是那什么终极关怀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难道不是终极关怀吗?” 无数人拿着典籍内容,对这篇文章提出批判。 认为陈景恪不过是哗众取宠而已。 就连朝中很多人,看陈景恪的目光都变了。 他们到没有简单的认为,陈景恪哗众取宠什么的。 有那个必要吗? 越是了解他功绩的人,就越知道他的非凡之处。 所有人都有可能哗众取宠,唯独他不需要。 他们的想法只有一个: 陈景恪终于要从思想层面,对这个国家做出改变了吗? 任谁都知道,从洪武十五年开始,真正左右大明走向的人,是陈景恪。 他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远超常人的长远目光,以及悲天悯人的胸怀…… 为大明设计了一整套的全新制度。 大明的改变,是有目共睹的。 短短十几年时间,就达成了历朝历代,需要上百年才能达到的高度。 但他从未在思想层面上,做过什么建设和改变。 纵使大家都知道他和方孝孺交情莫逆。 方孝孺更是对外承认过,是受到他的指引,才悟出了唯物学。 大家也都怀疑,他对学术有着极深的造诣。 也有过怀疑,他早晚会对学术思想方面做出改变。 但他自己从未表露过,大家也只能是怀疑。 而现在,怀疑终于要变成现实了。 面对这种情况,群臣的表现也不一样。 有人茫然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有人则无所谓,别管什么新思想旧思想,谁能让我当官我就信谁。 还有些人则持反对态度,思想岂是说变就变。 哪一种思想,不是经过千百年锤炼形成了。 你陈景恪再聪明,才多大年纪? 还有些人则是纯粹无法接受异己思想,其实这种人也是最多的。 儒家读书人之所以普遍反对大同世界,也同样如此。 莫说是古代,就算是二十一世纪也不例外。 大家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一旦在某处发现与自己认知不同的说法,就会陷入暴躁状态,不加思考就进行攻击。 其实道理非常简单,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不同。 人最难改变的就是认知,最无法接受的,是认知被打破。 但朝野有一群人,却因为大同世界的发表,陷入了狂欢。 那就是以邱广安为首的计官体系,以及整个算学圈子。 至于原因,利益相关吗。 而且,通过这篇文章,大家都能看得出。 陈景恪的大同世界,应该是融合了百家所长形成的。 那么他们算学圈子也可以去学习啊。 以后谁还敢嘲笑他们,只懂术不懂理? 儒学很了不起吗? 我们是大同学派,思想方面同样优秀。 于是,他们就鼓动邱广安和程一民等人,让他们找陈景恪请愿。 以后在洛下书院开个班吧。 陈景恪亲自出任老师,教导其他人学习大同思想。 当几人找到陈景恪,说出大家的请求的时候,陈景恪又好笑又激动。 他自然能看得出来,大家这是在用实际行动支持他。 算学所代表的力量,已经非常强大。 有他们的集体支持,大同思想将能更快的传播。 对于在洛下书院开课的请求,他自然答应了。 以后每隔两天都会去书院授半天课。 得到肯定回复,算学圈子就更高兴了,开始为此做准备。 ----------------- 朝中官吏,不论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大多都没有急于发表看法。 大家都在等大同思想正式发表。 只有了解了全貌,才好发表看法。 否则很容易自打耳光。 反倒是民间,对他的批斗愈加激烈。 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对他表示了不满。 谁都知道,这背后必然是有人在推动。 至于是谁,压根都不用想,肯定是儒家的大儒们。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佛道两教却集体站出来,对陈景恪表示了支持。 十余位佛道祖师级别的大德,发表了相关文章。 不过他们还算比较克制,没有直接攻击儒家。 只是从自身角度,阐述了佛教东传之后的影响和变化。 佛教主要讲,他们从华夏吸收了哪些优点,如何演变成今日这个样子的。 道教则将的是从佛教吸收了哪些精华。 但这些文章,都从侧面帮陈景恪论证了,他那篇文章的真实性。 这一下,让很多人哑口无言。 同时攻击佛道两家? 别闹了,虽然儒家是最大的显学,可佛道的力量始终无法忽视。 现在很明显朝廷也不站在儒家这一方,真打起来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 当然,也不乏有人嘲讽佛道是为了捧陈景恪臭脚。 只是这些声音都比较小,也没多少人理会。 不过,反对声音变小,并不是因为那些人改变了想法。 他们也在等。 等大同世界正式发表。 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就从儒家的终极关怀着手进行反驳。 你说儒家以前没有这方面内容? 那我就证明我们有。 第478章 李善长眼中的大同 要说对这篇‘何为大同’感触最深的,非李善长莫属。 拿着报纸看了一遍又一遍,连饭都不吃了。 仆人连忙将此事告诉李祺,让他过来劝劝。 李祺自然关心自家老父亲的身体,拿着午膳过来,,明知故问的道: “爹,看什么呢这么专注,连饭都不用了。” 李善长赞叹道:“陈景恪这篇文章做的好啊,真不愧是最擅长布局之人。” 李祺愣了一下,连忙看了看报纸,确实是陈景恪那篇文章,不禁疑惑的道: “您夸他见识不凡,甚至贬低他的文章,我都能理解。” “您夸他会布局……这从何说起啊?” 李善长指了指报纸,说道:“你们看到的是这篇文章,我看到的是文章之外。” 李祺好奇的道:“文章之外?” 李善长应该也是不吐不快,放下报纸说道: “都知道陈景恪胸有沟壑,做事向来一环扣一环。” 李祺微微点头,这一点高层几乎都知道了。 也是很少有人愿意和陈景恪为敌的原因。 因为你不知道他啥时候布个局,将你给装进去了。 李善长继续说道:“最开始的时候,他还需要游说皇帝和群臣,获得大家的认可,来推动某些事情。” “到后来,情况就变了,是事情推着事情在走。” “他只需要在关键时刻,嵌入一个新的环就可以了。” 见李祺一脸迷惑,他想了一下说道: “就如滚雪球,最开始的时候,他需要把雪球滚起来,推着雪球走。” “在雪球滚动的过程中,会有新的雪加入进来,雪球会变大。” “当雪球足够大的时候,就开始靠自己的惯性移动。” 李祺露出了然之色,然后又提出了一个疑问: “可是当雪球足够大的时候,也会脱离他的掌控吧?” 李善长说道:“这是难免的,一旦大势形成,就不是个别人能改变的了的了。” “这也正是他最恐怖的地方。” “他知道雪球会往哪个方向滚动,提前将雪撒在雪球前进的道路上。” “到目前为止从未出过错,雪球一直在按照他的布局前进。” 李祺点点头,
相关推荐:
皇嫂
蛇行天下(H)
恶毒雌性野又茶,每天都在修罗场
蚊子血
永乐町69号(H)
妇产科男朋友
斗罗:转生火麟飞,幻麟星云
有只按摩师
凡人之紫霄洞天
谁说总监是性冷感?(百合A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