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还真不是运输人员故意虐待。 其实相似的问题,古人早就发现了。 流放犯人的时候,押送人员在半路故意把犯人弄死,提前回来怎么办? 古人就想到一个办法,在出发的时候,只给最基本的生活费。 把犯人送到地方,接收方按照实际到达的人数,支付押送费和奖金。 少一个人,就扣一定的比例。 如果送过来的人特别少,还会仔细审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如果是天灾、瘟疫之类的,那是没办法。 如果是人为,就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往秦国运送人口是国家大事,更何况还有陈景恪亲自盯着,没人敢在中间瞎搞。 从大明到安西湾,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航线了,沿途各种补给站、休整点都非常完善。 但没办法,古代远航就是这么危险。 依然有人死于各种意外,水土不服是头号杀手。 如果是陌生的航线,这个死亡数字可能要翻好几倍。 这些人口的到来,有效的弥足了汉人不多的缺点,让李芳等人心中都长舒了口气。 跟随这支船队来的,还有家书。 其中就有一幅画,画上是一个高墙大院,里面有几间茅草屋,十余亩田。 一名女子坐在屋前眺望远方,似乎在思念着什么。 女子旁边还有一双小儿女,年龄大一些的哥哥指着远方,低头对妹妹说着什么。 妹妹歪着小脑袋,顺着哥哥手指的方向看去,嘴里似乎还在念叨着什么。 看到这幅画,朱樉冷酷的眼神一瞬间柔和了下来。 之后就停止了疯狂行为,当起了秦国之主。 这让李芳等人都松了口气,恢复正常就好。 他们还真怕朱樉杀着杀着入魔了。 不过,朱樉自己不杀了,屠鱿令依然在严格的执行。 秦国大部分鱿人都被处死,但依然有少数人,在别人的庇护下活了下来。 对于秦国朝廷的残暴手段,其实很多人都是不以为然的。 原因前面说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而且这个世界永远都不缺讲义气的人。 鱿人在这里生活了那么多年,关系网是很密的。 或是亲朋,或是好友,或是别的关系…… 这些人里面,有那么一些讲义气的,或者是同情鱿人的,很正常。 他们就通过种种手段,将鱿人给藏了起来。 准备等风声过来,再悄悄把人送出去。 秦国只能加大检查力度,但收效却甚微。 而生活在其他地方的鱿人,眼见有人如此针对他们,还将他们做过的事情公之于众。 就开始拼命的抹黑秦国,鼓动自己所在的势力,孤立秦国乃至开战。 他们针对秦国的方法很简单。 别忘了当年的蒙古人,明人和蒙古人来自同一个地方。 如果给他们站稳了脚跟,未来大家就都危险了。 而且秦国推行的新法,完全没有将各势力的贵族利益放在眼里。 如果让他们存活下去,等他们的新法广为人知。 以后那些奴隶贱胚子,还会老老实实的听话吗? 他们的努力是有效的,很多原本持无所谓态度的势力,都对秦国产生了排斥感。 秦国的政府机构很快就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通过波斯人,他们也知道了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 李芳等人都有些无奈,不过倒也没有说什么,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关键是,他们确实有底气不在乎。 论武力值,周边势力谁敢真的给秦国呲牙? 论经济能力,背靠大明他们实在什么都不缺。 秦国对他们非但没有太大的依赖,反而是他们更需要大明的商品。 所以,一个很奇怪又熟悉的局面出现了。 政治上反秦,经济上高度依赖秦。 不过朱樉可不是坐以待毙的性格,更不会放任鱿人搞鬼。 找来柳芸娘(杏红)问道:“准备的如何了?” 柳芸娘回道:“已经准备好,随时可以动手。” 朱樉冷笑道:“那还等什么呢。” 于是,秦国国相府颁布了一条新的政令。 如果谁藏匿的有鱿人,将其交出来非但能免除惩罚,还会将这个鱿人的资产全部奖赏给他。 藏匿起来的鱿人,主动投案自首,将包庇他们的人供出来,就可以免除一死。 非但如此,还会归还他们的全部财产,礼送出境。 这条政令一出,所有人无不感到头皮发麻。 这个朱樉,简直将人心玩到了极致啊。 然后……不出意料的,秦国产生了一场信任危机。 ----------------- 福尔克·贝纳多特是一名传统贵族,在地方上拥有崇高的声望,家里自然也不缺钱财。 朱樉占领这片土地建立国家之后,他并未跟着逃离,而是安抚周围的人配合朝廷的政策。 秦国的种种善政,让他非常的震惊,继而对这个国家充满了希望。 之后就四处奔波,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新政的实施。 直到屠鱿令的颁布。 他无法相信,如此仁慈的国家,会突然变得如此极端。 甚至为此求见过李芳,希望能说服他收回这一暴政。 李芳亲切接见了他,然后坚定的拒绝了他的求情。 并且给出了这么做的理由。 宗教仇视,大明有大人物极度反感鱿人…… 秦国人受宗教影响,对鱿人非常反感。 朝廷想要获得大明更多的支持,必须讨好那位大人物。 所以,反鱿势在必行,谁都无法阻挡。 这两个理由都非常的有分量,让福尔克·贝纳多特无话可说。 宗教仇杀,在西方世界实在太常见了,这个理由他无法反对。 但他依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回家之后,就利用自己的渠道,帮助不少鱿人逃走。 被他救走的鱿人,超过一千人。 后来秦国封锁边关,即便是他也无法轻易将鱿人送走,且时刻有暴露的危险。 但他依然不顾危险,藏匿保护了许多鱿人。 对于朝廷颁布的新政令,他知道后果有多严重,但依然没有改变初衷。 他不相信鱿人真的如《犹大书》中所言那般邪恶。 人心都是肉长的,自己无私帮了那么多鱿人,怎么可能会被背刺? 然后,他就被背刺了。 一个名叫梅纳哈姆·狈京的鱿人,在得知新令后,主动从藏身之地走出来,找到当地的衙门自首。 并将庇护他们的福尔克·贝纳多特供了出来。 然后绣衣卫和军队直接出动,将福尔克·贝纳多特抓捕。 不知道真相的居民,见朝廷竟然抓这样一位有德之人,纷纷站出来抗议。 朝廷就将抓他的理由公之于众。 得知真相的居民都震惊了,他们没有想到,福尔克·贝纳多特竟然是被鱿人出卖的。 就这么说吧。 大家又不是瞎子,福尔克·贝纳多特帮助那么多鱿人,大家怎么可能不知道? 如果没有大家的掩护,光靠他一个渐渐失势的老贵族,有能力保护那么多鱿人吗? 可是现在,就是这样一位大善人,竟然被他帮助的人给出卖了。 鱿人,竟如此邪恶。 和福尔克·贝纳多特相同遭遇的人还有很多,这些人也无一例外被抄家。 在绣衣卫的散布下,这些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秦国各地。 然后又传入了周边各势力。 第382章 两极反转 绣衣卫的组建时间虽短,但侦查能力却一点都不弱。 国内有人不满屠鱿令藏匿庇护鱿人,他们是知道的,根据线索锁定了不少人。 不过他们没有轻举妄动。 把这些人抓起来,只会让剩下的人藏匿的更严实。 而且大肆牵连非鱿人群体,也会引起其他部族的人的恐慌和抵触。 如果激起民众的逆反心理,从此和朝廷离心离德,就大事不妙了。 关键要是这事儿被鱿人利用,就非常恶心了。 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儿,是坚决不能干的。 不过朱樉从来都不是坐以待毙之人,他很快就想到了法子。 你们不是认为鱿人无辜吗?不是认为我们在抹黑他们吗? 不是觉得他们可怜,同情他们吗? 那我就让你们亲眼看看,我华夏为何反鱿。 于是就有了那道新政令。 怕那些鱿人藏的太深,无法及时得知新政,就派人敲锣打鼓大声宣传。 尤其是那些疑似藏有鱿人的地方,更是专门找了大嗓门,反反复复的吆喝。 有时候夜深人静也会突然来一嗓子,确保那些人能听到。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事情。 等到鱿人跳出来背刺救命恩人之后,绣衣卫又再次发动了新一轮的宣传。 将所有背刺恩人的鱿人名单公之于众,并张贴的到处都是,确保全国所有人都知道。 并且,还通过波斯人和大食人的手,将这份名单传到了周边所有的势力手中。 后面的事情就无需多说。 整个安西都震惊了,他们无法相信这个结果。 一个人背刺恩人,还可以说是个人行为。 可现在不下几百人,还要怎么解释? 竟然真的有族群,将忘恩负义当祖宗之法。 《犹大书》上所写的那些事情,或许不是明人抹黑他们,而是真的。 虽然这个年代书籍很贵,知识传播速度也慢。 但只要愿意去查找,很多信息还是能查得到的。 关于鱿人的历史,很快就被人翻出来了。 将所有翻出来的信息拼凑在一起,大家发现《犹大书》上记录的事情都是真的。 而且还有很多恶行,没有被犹大书记录。 一个很真实的道理,很多理中客到处指指点点劝人大度,只是因为事儿没有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 一旦发生在他们身上,或者是身边,他们比谁都极端。 尤其是一神教的信徒,他们是单元文化,更加容易走极端。 曾经他们有多同情鱿人,在被背刺之后,就有多痛恨。 然后鱿人就成了被鄙视的对象。 不过这会儿大家也只是鄙视,并没有做什么。 朱樉知道,愤怒还不够,于是又恰到好处的浇了一锅油。 他下令,将所有帮助过鱿人的人,全部抄家灭族。 面对这个结果,秦国百姓都沉默了。 没有人责备朝廷残暴,他们包庇了恶人,被处罚是理所应的。 大家只是同情那些善良的人,所救非人。 然后就是对鱿人更加的痛恨。 是他们把那些善良的人害死的,如此忘恩负义之辈必须要死。 鱿人必须死。 鱿人必须死,成了秦国当前最大的共识。 无数人站出来向朝廷请愿,一定要把那些鱿人全杀了,为枉死之人报仇。 他们打出的口号同样是:鱿人必须死。 然而,一直仇视鱿人的秦国朝廷,却一反常态的拒绝了大家的请求。 人无信不立,朝廷更需要诚信才能取信于民。 朝廷说过,只要鱿人自首,就归还他们的财产,礼送他们出境。 那就一定要做到。 不会因为任何人而改变政令。 民众以为朝廷只是碍于颜面才这么说的,就请愿说这是百姓的意愿,不算朝廷失信。 然而朝廷依然斩钉截铁的拒绝了这个请求。 民众终于意识到,朝廷说的是真的。 这下大家更不愿意了,这些鱿人害死了他们的恩人,还能全须全尾的离开。 我们无法接受。 于是就派出代表去求见朱樉:“请大王体察民情,莫要放走恶人。” 朱樉义正词严的拒绝了这个请求: “大家认识到鱿人的邪恶,我很高兴。” “但处死自首鱿人的事情,断不可行。” “今天你们请求我杀鱿人,我同意了。” “若是明天有人裹挟民意,请求我残害百姓怎么办?” “作为朝廷,要言出必行,岂能朝令夕改。” 于是,就在那些帮助过鱿人的大善人,全家被处死的半个月后,朝廷宣布释放那批鱿人。 听闻这个消息,全国各地的百姓,自发的前往大不里士。 在释放那批鱿人的当天,城外聚集了十几万人。 就连周边势力,都派出了使节前来查看情况。 为了防止民众暴乱打死这些鱿人,秦国朝廷不得不派出精锐部队维护秩序。 三百一十八名鱿人,连带他们的家人,共计一千四百余人。 驾驶着牛车,上面装满了各种贵重商品。 看到这一幕,民众出奇的安静,没有谩骂也没有扔石头。 但每一个人眼睛里,都充满了仇恨。 马赫图库木力是是黑羊国的使节,看着眼前这反常的一幕,他心中忍不住的颤抖。 这沉默下蕴藏着的是无尽怒火。 从此以后,秦国将再无鱿人的立足之地。 其实又何止是秦国民众,所有知道鱿人行为的势力,无不对他们提高了警惕。 虽然没有直接反鱿,却也开始限制鱿人的权利。 毕竟,谁都不想成为下一个被背刺之人。 秦国,很轻易的就破除了鱿人利用舆论,布下的局。 从此被孤立的不是秦国,而是鱿人。 回头看了一眼秦王的宫殿,他神色里充满了忌惮。 这位秦王不只是打仗厉害,心计手腕也非常的高明啊。 解决了鱿人反扑,还树立了朝廷信守承诺的形象。 安西多事矣。 在十余万人的注视下,那些鱿人沿着大路前往港口。 在港口也有数万人等候,亲眼目睹他们乘坐水师战舰离开。 水师战舰一路到达安西湾的法奥港,这里也有万余秦国人在等着他们。 那群鱿人在这里下船,登上了前来迎接他们的鱿人商船。 然后在所有人的目睹下,缓缓驶离了港口。 到了此时,终于有人忍不住大声诅咒起来。 有一个人开口,其他人也不再沉默,纷纷跟着破口大骂。 声音传到了船上,梅纳哈姆·狈京脸色难看,回头盯着岸上的人群说道: “早晚有一天,我会让他们为今日的行为付出代价。” 前来迎接他的人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这一天肯定会到来的,而且就在不久的将来。” 梅纳哈姆·狈京点点头,然后郁闷的道: “只可惜,我们在这里发展的势力全部都被毁了。” “而且现在这里的人非常仇视我们,以后的行动会变得很困难。” 那人毫不在意的道:“无所谓,历史已经证明,这些愚蠢的人很快就会忘记今天的事情。” 梅纳哈姆·狈京脸色好转了不少,鱿人干这种事情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又有几个人还记得? 若非秦国突然出现并反鱿,恐怕这些人到死都不会知道真相。 一想到秦国,想到朱樉,他的脸色再次阴沉下来: “朱樉,我会让你付出代价的。还有你背后的大明,也……” 说到这里他突然停住了。 报复秦国还有几分可能,想针对大明,还是算了。 说出来只会招人嘲笑。 不但不能招惹,还必须要隐藏自己,不能让大明知道他们鱿人在搞复国的事情。 真要把那个庞然大物给惹怒了,恐怕就真的天下无鱿了。 想到这里,他转而说道:“我们现在去哪里?” 迎接他的人说道:“去埃及,切尔克斯人夺取了马穆鲁克的政权,推行德谟克拉西制度,正是我们的机会。” 梅纳哈姆·狈京面露喜色:“德谟克拉西?哈哈,好好好……” “当年先祖摩西被迫离开埃及去往迦南……千年后我们重返埃及,这一切都是神灵和先祖的意志啊。” 当年摩西带领被奴役的鱿人逃离埃及,前往迦南。 然后杀光了接纳他们的迦南人,占据了那块土地,还宣称这是神灵赐给他们的土地。 当然,鱿人并不认为杀光迦南人有什么错。 而摩西竟然也被某些人视为真正的大善人,从来没有背刺过帮助他的人。 理由就是,他小时候被埃及人收养,长大之后没有背刺收养他的人,只是带领鱿人逃离埃及。 至于迦南人,被大家忽视了。 那么问题来了,摩西是不愿意背刺收养他的埃及人,还是不敢没能力? 不过这些都无所谓了。 现在他们要重返埃及。 之前是突厥人建立的马穆鲁克统治埃及,他们采取的是世袭制。 鱿人在那里并不能找到什么机会。 两年前切尔克斯人夺取了马穆鲁克政权,他们竟然搞了德谟克拉西制度,大家推举国王。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德谟克拉西不是民主。 民主是全民选举,德谟克拉西是部分人的选举…… 说的更直白一点,是大地主大贵族阶级才有参与资格的选举。 平民啥也不是。 前世有些人把德谟克拉西翻译成民主,不是蠢就是坏,要么就是无知。 而德谟克拉西制度,就为鱿人提供了浑水摸鱼的机会。 他们有钱,可以资助想要参选的人,从而获得权力。 近而渗透这个国家,玩一出鸠占鹊巢。 就在鱿人复国组织畅想未来的时候,朱樉召见了绣衣卫指挥使柳芸娘。 “眼线安排好了吗?” 柳芸娘颔首道:“安排好了,没有引起对方的怀疑,眼线已经跟随他们登船。” 朱樉赞许的道:“你做的不错……没想到这群鱿人竟然真的有个什么复国组织,这次一定要查到他们的老巢。” 柳芸娘说道:“陈伴读果然洞察一切,大王也英明,这么快就想到了办法。” 虽然没有见过那位传说中的陈伴读,但听多了他的传说,她难免也会生出敬仰之情。 朱樉不禁有些得意,他也确实有得意的资本。 反鱿不算什么,利用鱿人喜欢背刺的特点布局,一举翻转大局,才是他最骄傲的手笔。 他还利用这件事情,将秦国境内的传统豪强消灭了很大一部分。 毕竟有能力庇护鱿人的,都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 真正的普通百姓,自己都活不下去怎么可能去庇护别人。 这些人在地方上拥有极高的威望,严重影响中央权威。 朱樉早就想弄他们了,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理由。 这次算是搂草打兔子,一箭双雕了。 而且把这些人打掉,百姓还不会恨朝廷,而是将一切归于鱿人的忘恩负义。 简直是完美。 从此以后,反鱿就不再是朝廷的事情了,而是整个秦国所有人的一致追求。 这才是真正的……人·汪洋的力量啊。 柳芸娘想到鱿人的情况,有些无语的说道:“这些鱿人真的很奇怪。” “有人是虔诚的教徒,认为流浪是神的旨意,复国是违背神的意愿要受到惩罚。” “我们屠鱿,他们竟然不恨我们,反而认为这是神对他们复国的惩罚。” “让他们当眼线,传递鱿人复国组织的情报,他们竟然毫不犹豫就同意了。” “若非如此,我们想安插眼线还没这么容易呢。” 朱樉反倒觉得很正常:“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鱿人不是个小族群,那么多人不可能全都一条心。” “相互之间有竞争乃至有仇,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也不能完全相信那些眼线的话,需知他们背刺的天性。” 柳芸娘回道:“我知道,只要锁定那些人的大致位置,这些人的使命就结束了。” “以后不会再轻易动用他们。” 朱樉点点头,转而说道:“要注意掌控舆论,绣衣卫要动起来,随时监控国内外对朝廷的看法。” “尤其是针对鱿人的舆论,一定不要停歇。” 现在反鱿已经成了秦国立足当地的契机。 只要把这个人设打造好,就能慢慢打破与当地人的隔阂,逐渐融入他们。 然后发展壮大,一举夺取安西霸权。 “大明有很多人对反鱿不以为然,将这里的情况写下来送回去,想来能改变不少人的想法。” 安排完一切,朱樉叹了口气,遥望东方: 也不知道大明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 第383章 阁老们头上的人 与安西风急浪高不同,大明整体稳定,只有微波荡漾。 微波来自于两方面,其一为内循环计划的实施,其二来自于思想界。 为了加快内循环的建设,朝廷放宽了对基建项目的审核。 正如推测的那般,面对送到嘴边的肉,又有几个人能控制住内心欲望呢? 一时间贪腐成风。 锦衣卫全面出动,朱标派遣御史在全国巡查。 户部和金钞局组成联合调查组,随机抽检审核资金去向。 即便如此,依然无法遏制住这股风气。 老朱终于坐不住了,在过完上元节之后,就决定再次出发巡视地方。 本来他还想带着马娘娘一起出发的,然后就被狠狠的拒绝了。 “够了够了,我知道你有那个心就够了,我老了不想折腾了,你自己个儿去吧。” 老朱那叫一个委屈:“妹子,你不耐烦咱了。” 马娘娘没好气的道:“你以为谁的身体都和你一样硬朗啊,再折腾下去,怕是景恪都束手无策了。” 老朱听的心疼不已,看着她已经接近全白的头发,心中隐隐作痛。 自己能跑能跳,还能拎着大刀耍几十个来回,可是她已经尽显老态。 要知道,她比自己还小两岁呢。 想着想着他的眼眶就湿润了:“妹子,你可得保重身体,咱离不开你。” 马娘娘心中开心,嘴上却嫌弃的道:“老东西,都快入土了你还在这肉麻呢。” 然后她安慰道:“我问过景恪了,暂时没什么大问题。” “人心中都有口气,只要那口气在,就不会出大问题。” “我心中那口气可还强着呢,你就放心忙你的去吧。” 老朱一屁股在她身边坐下,说道:“咱也不去了,咱在家好好陪着你。” 马娘娘笑道:“你陪我做什么,朝廷更需要你。” “况且你心系国事,真让你在宫里什么也不做,我还怕把你憋出病来呢。” “去吧去吧,帮标儿分担一些压力……” 提起大宝贝儿子,老朱也有些无奈。 这个儿子的身体,还不如自己呢。 他是一点都不敢放松,想尽一切办法帮儿子分担压力,生怕朱标先自己一步而去。 马娘娘也发现,自己安慰人似乎安慰错了方向,连忙补救道: “有景恪在呢,他的医术你还不放心吗。” 老朱点点头,又摇摇头说道:“咱对他的医术从不怀疑,只是用他自己的话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这些年他忙着研究国事、专研学问,医术早就生疏了。” 马娘娘笑道:“治疗别的病或许他会生疏,但我和标儿的病他一天都要瞧上三回,想生疏都生疏不了。” “你呀,心就放到肚子里去吧。” “而且我不和你一起出去,倒也不全是因为身体原因,是怕有我在你放不开手脚。” 马娘娘可不是滥好人,她只是做事喜欢留余地,不喜欢搞扩大化。 真到了关键时刻,她的手腕可一点都不比朱元璋软。 要不然人家两口子是排在前三的模范夫妻呢。 在这一点上,朱标的性格更像马娘娘多一点。 现在是改革的关键时刻,大把的钱撒出去,要是没有雷霆手段会变成什么样子可想而知。 所以,这一次她原则上是支持老朱杀人的。 但马娘娘的性格决定了,她没有办法无视老朱大肆株连,必然会去劝说。 到时候老朱做事就会放不开手脚。 一旦给了那些贪官污吏侥幸之心,后果会非常严重。 眼不见心不烦,索性这次她就不跟着一起去了。 马娘娘继续说道:“第二个原因就是妙锦,她也大了,我要在洛阳看顾着她。” 老朱眉头一挑,说道:“她可是咱们一手培养出来的太子妃,谁还敢动她不成?” 马娘娘没好气的道:“除了你的宝贝大孙子,还能是谁。” 老朱马上就懂了,连忙说道:“也是,可不能让那臭小子乱来,怎么也要等到妙锦及笄才行。” 徐妙锦今年实岁十三虚岁十五,在古代这个年龄成婚完全没问题。 朱雄英天天把自家媳妇宝贝的不得了,如果放任他们在一起,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必须要杜绝危险。 而且这可是未来的皇后,要好好教育才行。 虽然有陈景恪这个老师在,可有些东西是男人无法教的。 本来孩子的母亲是最适合的。 可是徐妙锦的母亲字都识不了几个,让她来教未来的皇后,没有人能放心。 只能马娘娘自己亲自教了。 眼见自家媳妇确实不适合外出,老朱也就息了这个念头,准备去乾清宫找朱标说说这事。 刚走到半路,就迎面碰到了大太监吕营。 他是曾经的东宫太监,朱标的心腹。 现在朱标当了皇帝,他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大太监。 也就是俗称的大内太监总管。 见到他,老朱眉头一皱,训斥道: “你不在皇上跟前伺候着,到这里来做什么?” 吕营连忙说道:“回太上皇的话,陛下让奴婢请您去内阁。” 请自己去内阁?那就是有大事发生了。 他心中嘀咕,到底什么事情要找自己过去商议。 嘴上却毫不客气的说道:“好生伺候皇上,让咱知道你偷懒,有你好果子吃。” 吕营心中一颤,别人说这话或许只是吓唬敲打,眼前这位可是真敢这么干。 “是,奴婢一定尽心尽力伺候陛下。” 朱元璋这才转身去往内阁。 到达之后发现,朱标、朱雄英、陈景恪以及七位内阁学士全都在。 见过礼之后,众人纷纷落座。 老朱当政的时候,大臣觐见皇帝是没资格坐下的。 在律法上见皇帝,只能跪着回话。 当然,这只是礼法规定。 实际操作并不会如此,一般都是站着回话。 如果对面是老臣,也会赐座。 如果是徐达、汤和等人,甚至能围在一张桌子上,边吃边喝边聊。 朱标当政之后,又略作调整。 除了朝会群臣要站着之外,单独接见某个臣子,一般都会赐座。 在内阁商议事情的时候,更是直接在会议室摆放了座椅,默认大臣可以坐下回话。 顺便啰嗦两
相关推荐:
[综漫] 成为叛逆咒术师后攻略了哥哥同期
他来过我的世界
恶女嫁三夫
蚊子血
流氓修仙之御女手记
可以钓我吗
永乐町69号(H)
恶毒雌性野又茶,每天都在修罗场
斗罗:转生火麟飞,幻麟星云
邻家少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