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再栽就是狗 > 第153章

第153章

钟表。” “只是没有最初赚的那么多而已。” 朱雄英眼睛一亮,连忙问道:“你有更好的办法?快说快说。” 陈景恪说道:“给所有的钟表都标上一个很高的价,然后分堆卖。” “每一堆都有一个编号,大家抽签。” “抽到几号,就将相应的那一堆买走。” 朱雄英失望的道:“我以为你有什么高招呢,就这?” “他们知道钟表能仿制,还会出高价买吗?” 陈景恪胸有成竹的道:“会,不但会买,还会夸朝廷讲信誉不骗人。” 朱雄英将信将疑的道:“为什么?” 朱标也有些疑惑,但随即就露出恍然大悟之色,显然是想明白了。 “因为朝廷卖的不是钟表,而是制作钟表的技术。” “钟表的实用性谁都能看得出来,即便无法拍卖,也是一门很赚钱的营生。” “早一天仿制出来,就能赶在别人前面,多赚一天的钱。” 朱雄英也恍然大悟,接话道: “现在只有朝廷手里有钟表,想仿制就只能买我们的钟表,即便明知道价格高也要买。” 随即他又质疑的道:“可是,他们就不怕前脚花高价买了,后脚朝廷又大批出货吗?” 陈景恪说道:“所以,朝廷要对外承诺,拍卖结束后的一个月内不会对外出货。” 一个月,足够工匠们仿制出合格的钟表。 是的,这玩意儿的原理就是这么简单。 但想大批量制作,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培育熟练工。 至少在今年,朝廷都将是钟表最大的出货商,足够赚的盆满钵满了。 ----------------- 很快,朝廷就对外公布了本次售卖规则。 而且朝廷还明确表示了,钟表很容易仿制,要不要参与进来自己考虑清楚。 并且还规定,想入围先缴纳一万贯保证金。 这种全新的方式,引起了众多商人的广泛讨论。 一万贯保证金是不少,但能来这里的无一不是豪商,没人在意这一点。 大家讨论的是拍卖本身。 容易仿制,还设置这么高的门槛,还卖的这么贵…… 这是想做啥? 大家都不是蠢人,很快就明白了朝廷的用意。 这不是卖钟表,而是在卖制作技术。 部分对此事不感兴趣的商人,直接选择了放弃。 钟表的实用性和商业价值大家都懂,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制造业感兴趣,这是很正常的。 有人不感兴趣,就有人感兴趣。 还有一些商人得知真相后,变得非常兴奋。 朝廷肯出售制作技术? 好好好,太好了啊。 一旦掌握了技术,作坊建立起来,就是下金蛋的母鸡。 到时候就算钟表的价格被打压下来,也是有利润的。 这才是长久的买卖。 况且,世界太大了。 不会真的有人认为,所有国家和势力都能仿造钟表吧? 容易仿制也只是相对而言。 大部分蛮夷势力冶铁都不会,就算将技术教给他们都仿造不出来。 只能从大明购买钟表。 所以,这个生意利润还是非常大的,而且还是个长久买卖。 想的很通透的商人们,挥舞着宝钞就来报名了。 最终工部制作的那些钟表,全部卖了出去,售价高达六百余万贯。 那种价值八万八千八百八十八贯的超豪华座钟,卖出去了足足十五台。 不是只有十五个人买,而是工部就只造了十五台。 看着手里的成交清单,朱标的手都不自觉的抖了一下。 有钱,大明的商人太踏马有钱了啊。 朱雄英也咋舌不已:“竟然还有一百二十六台超豪华座钟的订单?那些商人竟然如此有钱了吗?”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恐怕他们不是自己用的,而是准备拿去卖钱的。” “海外很多国家的君主,奢靡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 朱雄英说道:“他们就不能等仿制出来,自己制作吗?” 陈景恪解释道:“他们还真仿制不出来,主要是前面那两块透明的大玻璃,这玩意儿只有朝廷能造。” 朱雄英似乎想到了什么,兴奋的道:“是不是说,这种带大玻璃的超豪华座钟,只有朝廷能做?” 陈景恪自然懂他的意思,颔首道:“是的,这个钱只有朝廷能赚。” “可以对外放出消息,接受超豪华座钟订单。” “量身定制,只要他们提出造型,只要工部能制作的出来,都可以做。” “咳。”朱标干咳一声,说道:“工部乃中枢衙门岂能经商,走玻璃商行那边吧。” 其实就是换个招牌,给朝廷弄一块遮羞布,实际上还是工部制作。 但就是这块布,非常重要。 ----------------- 钟表卖了六百多万贯,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惊讶,大家都觉得理所应当。 陈伴读时隔多年再次出手,赚大钱很正常,赚不到这么多钱才奇怪。 然后户部又盯上了这笔钱,钱还没入账,户部尚书裴有为就开始找朱标哭穷。 什么这里需要钱,那里也需要钱,户部亏空高达千万贯。 您老也不希望看到朝廷破产吧? 朱标还能说啥,扣除给落下书院的那一份,剩下的钱和户部三七分了。 内帑三,户部七。 但裴有为的目标,又岂止是眼下的几百万贯,他真正的目标是超豪华座钟的长远利润。 朱标倒也痛快,二话没说,三七分。内三户七,这下可以了吧? 裴有为非常高兴,昂首挺胸的离开了乾清宫。 嘿嘿,为户部要来这么多钱,我这个尚书可真是劳苦功高。 他已经想到,同僚们会如何的称赞他敬仰他了。 走到半路,碰到了邱广安。 面对老上级,裴有为非常的恭敬,连忙请安问好。 邱广安还礼之后,就随口问他到此可是有事。 裴有为自然要显摆一下,就将自己占了皇帝便宜的事儿给说了。 哪知道邱广安却并没有高兴,而是再三确认: “你确定陛下没有讨价还价,直接就同意了?” 裴有为也意识到情况不对,点点头问道: “我一开口陛下就同意了……邱阁老,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邱广安微微点头:“看来陛下有大计划啊,把户部的家底好好算一算,做好准备吧。” 皇帝竟然一点都不讨价还价,不是因为他大方不在乎这点钱。 而是因为他有大计划,这个计划会花光户部的钱。 所以才会大方的给户部分成。 今天分给你的,明天都得给我连本带利的吐出来。 而且到时候你还不能以户部没钱为借口组织。 我不是才给你几百万贯吗?还有预订豪华钟表的利润。 钱呢? 莫非你们想欺君? 想通这一切,裴有为的心情陡然变得沉重起来。 “陛下……陛下他怎么能如此呢。” 邱广安反问道:“陛下怎么了?” 裴有为悲愤的道:“陛下怎么能算计臣子呢……还是我这么老实的臣子。” “哈……”邱广安差点笑出声,摇摇头说道: “陛下什么时候算计你了?” “别说这一切只是我的猜测,就算是真的又能如何?” “国家大事,岂能轻易泄露?” “陛下接下来要用到户部,所以先帮户部积攒一点家底,这怎么能是算计臣子呢。” 说到后面,语气已经有些严肃。 裴有为被吓出了一身冷汗,连忙请罪道: “谢阁老指点,下官失言了。” 邱广安语气缓和了一些,说道: “我知你是因与我关系特殊,才说的这番话,但需知隔墙有耳。” “坐到这个位置上,最重要的就是谨言慎行。” “宁愿少说,也不能授人以柄。” 裴有为是算学一系出身的人才,也是因此才被提拔为户部尚书。 是邱广安的后辈,同样也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本来被训斥他心中还有点不舒服,毕竟自己堂堂户部尚书,不要面子的吗? 听到这番话,就只剩下羞愧了: “下官谨记阁老教诲。” 又说了几句之后,两人才分开。 裴有为的心态已经恢复平常,回到衙门之后,户部各官吏见他如此,还以为事情没有成。 就纷纷宽慰他,什么没要到钱也无所谓,户部还有点积余什么的。 反倒是让他有些哭笑不得:“钱要到了,钟表的钱七成归户部,三成归内帑。” 众人惊喜不已,纷纷夸赞裴尚书就是厉害,一出手就问皇帝要到了钱。 以后户部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看着这群‘天真’的部下,裴有为犹如看到了方才的自己。 不过有了邱广安的提醒,他什么都没说,只是道: “好好把咱们户部的家底清算一下,我要一个详细的数据,免得别人说咱们户部账目不清。” 刚刚得了钱,众人干活儿也有劲头,纷纷应命去忙活了。 等人都走光,裴有为才陷入了沉思。 邱阁老的猜测到底准不准? 如果他猜对了,又有什么计划需要耗费如此巨资? 只可惜,情报太少,他没有丝毫头绪。 陈伴读肯定知道,但他却不敢跑过去问。 倒不是不认识陈景恪,相反两人还挺熟悉的,在算学班的时候就经常见面。 但他是经历过算学研究班解体,以及形学研究班重建之事的。 对陈景恪有着更深的认识。 说白了,他对陈景恪有着敬畏之心。 职务越高,对陈景恪了解越多,敬畏心就越重。 所以,他并不敢乱打听。 和他有同样疑惑的,还有邱广安。 作为内阁学士,他每天都要近距离接触天子。 对朱标是有一定了解的。 这位天子比他爹仁厚不假,但也有点腹黑。 尤其擅长布局,通过迂回达成目的。 最经典的还是内阁扩权一事。 现在理学一家独大,正常来说扩权后的内阁,应该理学的声音占据绝对上风。 皇帝想扭转这个局势,必然会遭到文官集团的反对。 然而,经过皇帝一番操作之后。 在此事上文官集团吃了个哑巴亏,连一点反对的声音都不敢发出来。 正因为了解皇帝的为人,邱广安才不信朱标会这么爽快的就同意三七分。 所以才会有了那样一番猜测。 可身为内阁学士,他也没听说有什么大计划啊? 近期除了特区建设,貌似没有什么特别需要花钱的地方啊。 想不通啊。 他不是个喜欢为难自己的人,既然想不通那就去找知道内幕的人。 于是,下班之后他就直奔陈景恪家中。 第367章 凭空变出土地? 泉州,朱元璋和马娘娘走在拥挤的大街上,不一会儿就出了一身的汗。 本来想逛街买点东西,结果被人潮挤的动都动不了。 景色没欣赏到,反倒是累的够呛。 想找个地方歇歇脚,却发现沿街的酒楼茶肆全都爆满。 还是汤和出马,用锦衣卫腰牌在一家酒楼找了个包厢。 打开窗户,看着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朱元璋笑道: “早就听说泉州乃大明最繁华的地方,今日一见才知道传言不虚啊。” 泉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大明开海之后,这里迅速爆发活力,再次繁华起来。 就商业繁荣度来说,当之无愧的大明第一重镇。 “呼……”马娘娘坐在椅子上,长吁口气说道: “就是这城太小了,能把人挤死。” 提起大街上的拥挤程度,老朱也心有余悸的道: “是啊……不过倒也不全怪城小,主要是人多。” “全国各地的商人都云集于此,据说在此务工的人都超过了十六万。” “再加上本地人,小小的泉州城住了有二十七八万人,都快赶上应天了。” 马娘娘端起茶一饮而尽,说道:“但这城可比应天小多了……” 汤和在一旁笑道:“不过这城也挤不了多久了,听说新城区已经完工,不日即可启用。” 马娘娘赞道:“还是景恪目光长远啊,刚开海的时候就提议建设新城区。” 朱元璋也不禁颔首道:“是啊,当时他就说,开海之后几座海港城市必须要扩建。” “现在看来,确实很有先见之明啊。” 马娘娘想起了什么,嘲笑道:“也不知道是谁,当初还认为他想得太多,不想同意这个提议。” 老朱丝毫不觉得尴尬,说道:“咱要是什么都懂,还要他做什么。” 当时陈景恪提议,泉州、福州、宁波以及更北方的几座城市,都要建新城区。 以应对未来的发展。 当时朝中都觉得他想太多,宋元海贸都很发达,也没见他们觉得这几座城狭窄? 幸好陈景恪一力坚持,老朱最终还是同意了。 事实再次证明,他的意见多么具有前瞻性。 提前扩建的新城区,完美承接了商业爆发到来的大量人口。 节约了朝廷大量的时间。 汤和忍住笑,说道:“陈伴读的目光之长远,世所罕见,所料从未出错过。” “我还想和他结个亲家呢,只可惜……咳咳……” 话说到一半他才反应过来,连忙假借干咳试图转移话题。 马娘娘叹道:“没什么不好说的,他们家这子嗣一直如此,急也急不来。” 老朱点点头,然后看向汤和,说道: “好你个汤和,竟然还藏着这样的小心思。” “咱劝你别做梦了,他家生女儿就是将来的太子妃皇后,生儿子那就是未来的驸马。” 这是给朱雄英的孩子预定婚事了。 啥,你说差辈了? 辈分是问题吗? 啥,还是近亲结婚? 这叫亲上加亲。 反正老朱就是这么计划的,陈家必须牢牢的和朱家绑在一起。 以后怎么样他管不了,只要他活着就必须如此。 汤和嘿嘿笑道:“那不敢和上位抢,但他家要是有多出来的孩子,我总能攀这个亲戚了吧。” 老朱大笑道:“算你小子识相,他家第一个孩子不论男女,那都是咱老朱家的人。” “第二个孩子,咱可以不管。” “不过等着和他家攀亲的可不少,你怕是不好抢。” 马皇后翻了个白眼,说道:“你俩老不修的,能不能有个正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抢孩子的土匪呢。” “哈哈……”老朱和汤和大笑不已。 正说笑间,忽然听到外面传来嘈杂声。 老朱起身来到窗前,朝外面看去,只见远处似乎有人在大呼小叫的说着什么。 只是隔的太远,并不能听到再说什么。 不用他吩咐,汤和已经安排人去打听。 过了很久,打听消息的人才回来,并带回了详细的情报: “老爷,是一队被认为葬身在暴风雨里的商船回来了。” “据说他们被海风吹偏了航线,却因祸得福,在东南方向发现了一座大岛,上面生活有蛮夷。” “本来他们以为发现了新的国家,准备把货物卖给那些蛮夷。” “只是那些蛮夷非常落后,连冶铁都不会,只能遗憾的回来了。” 听到这里,老朱就失去了兴趣。 这些年大明的商人没少发现岛屿,有些岛屿上面有人,有些没人。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些岛屿蛮夷非常的落后,普遍不懂得冶炼技术。 用陈景恪的话说就是,还生活在原始时代,连贸易的价值都没有。 一点都不夸张,这些岛屿蛮夷不会冶炼技术,手里就没有贵重金属。 连正儿八经的农业都没有发展出来,原材料都没办法提供。 真就连通商的价值都没有。 不过朝廷也不是什么都没做,对于发现岛屿的商队,都会给予丰厚的奖励。 然后朝廷派遣人员上去勘探,估测评算有无经营的价值。 如果是有人的岛屿,就对土著的风土人情进行调查记录。 但这些事情,朱元璋并不太感兴趣。 那手下继续汇报道:“听说那些商人不甘心,沿着海岸线走了好几天。” “所见都是较为荒凉的草原和荒漠,遇到的蛮夷也没有什么差别……” 听到这里,朱元璋愣了一下,追问道: “你确定他们沿着海岸线走了好几天?看到的环境大同小异?” 那手下仔细想了想,肯定的道:“传闻确实如此。” 朱元璋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马娘娘和汤和也意识到了情况不对。 开船沿着海岸线好几天都没走到头,还遇到了很多蛮夷部落…… 结合以上情况,这座岛屿恐怕不是一般的大。 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汤和立即起身,说道:“我去找那群海商,打听详细情况。” 朱元璋提醒道:“一定要将海图拿到手。” 汤和应了一声,转身离去。 朱元璋又对马娘娘说道:“如果真如猜测的那般,咱们的旅途恐怕就要结束了。” 马娘娘笑道:“你以为我想到处奔波啊,还不是为了陪你。” ----------------- 这天下班,陈景恪刚回到家中,蓝玉就带着两个儿子,提溜着一大堆山珍海味上门。 他一点都不见外,进门就招呼仆人,将东西送厨房好好烹饪云云。 仆人们对他也早就熟悉,笑嘻嘻的上前打招呼,接过东西就往后院去。 蓝玉在花园找到陈景恪和福清,一见面就让两个孩子跪下: “快喊师父师娘。” 蓝春和蓝斌兄弟俩虎头虎脑的,听到父亲的话,扑通就跪在地上磕头。 陈景恪很是无语,蓝玉这混不吝的性子,属实让人无奈。 一开始说让两兄弟认干爹。 可惜差着辈呢,陈景恪坚决不同意,他只能作罢。 然后不知道谁给他出的主意,拜师啊。 于是他就带着拜师礼上门,也不管陈景恪同不同意,就让两个孩子磕头拜师了。 不过相比于认义父,拜师还是能接受的。 毕竟达者为先,拜师确实不怎么讲究辈分。 然后就把福清给高兴坏了。 师娘也是娘啊,终于有孩子喊娘了,她可太高兴了。 把俩孩子疼的不得了。 这俩孩子和她也亲,磕完头就手脚并用往她身边爬: “师娘师娘,我们想死您了。” 福清则心疼的把两兄弟拉起来: “跪什么跪,别听你们爹的,他就是个混蛋,师娘带你们吃好吃的去。” 听到她骂自家爹混蛋,两兄弟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在他们心里,师娘才是保护神。 很简单,亲娘怕亲爹,蓝玉生气了亲娘都护不住他们。 但福清可以,她一点都不怕蓝玉,敢当面骂他混蛋。 在俩孩子心目中,师娘可太厉害了。 闯了祸不是去找亲娘,而是跑过来找师娘寻求庇护。 还好,两家离的近,也不怕路上出什么事儿。 福清拉着两个孩子就离开了,只留下陈景恪和蓝玉二人。 陈景恪招呼他坐下,就问道:“串门还是有事?” 蓝玉在他对面坐下,抓起一把松子边嗑边说道: “串门,顺便问点事儿。” 陈景恪挥手让仆人退出去,说道:“那你还是先说事儿吧。” 蓝玉顿了一下,说道:“关于分封的事情……” 陈景恪眉头微皱,道:“有人怀疑了?” 蓝玉无奈的道:“你懂的。” 陈景恪自然懂,说好的分封到现在没动静。 虽然前段时间,让十几家顶级勋贵组团去帮秦王朱樉,还许诺他们可以组建自己的势力。 可这依然不足以打消大家的疑虑。 陈景恪自然也知道大家为何会疑虑,换成自己也一样会如此。 但有些计划确实不能透露太多。 想了想,他说道:“朝廷即将有大动作,如果顺利,明年就可以进行大分封。” 蓝玉眉头一挑,说道:“可是要对南洋番蛮动手?” 灭南洋少不了调兵遣将,这种事情自然瞒不了蓝玉这样的军中大将。 只不过以前他不知道朝廷为何要抽调军队。 经过提醒,他立即就猜到了真相。 陈景恪颔首道:“是的,南洋藩属国至少要灭掉七成。” “如此就可以腾出大量的土地,正好封一些藩王过去。” “朝廷的计划是,册封五位亲王和十位异性诸侯过去。” “如此,南洋的势力布局就可以正式成型。” 这个计划完成之后,南洋将彻底变成大明的澡盆,宗藩计划也可以正式施行了。 而宗藩计划,则是帝国计划的引擎。 只有完成这个计划,大明才能去施行后续的帝国计划。 正好趁此机会兑现大分封的许诺,彻底稳住勋贵集团的心。 听到这个计划,蓝玉非常的兴奋。 毕竟说了那么久的大分封,终于有了确切的兑现时间。 他更关心的是,自己在不在第一批大分封的名单里。 按照常理来说,第一批分封的定然是功劳最大的那一批。 在他看来,凭借自己的功劳和特殊身份,怎么都能捞一个名额。 听陈景恪的意思,这一次分封过后,就不会在南洋设立别的藩属国了。 不能放在南洋,那就只能是更远的西洋岛屿,或者是极西之地。 要么就是极北的荒漠冻土…… 那些地方要么离大明太远,要么太荒凉,都不是什么太好的选择。 南洋离大明很近,又处在出海要道上,未来封国会很富庶。 是最适合作为封国的地方了。 想到这里,他搓了搓手问道: “那什么……给我透漏点消息,第一批有没有我。” 看着须发花白的蓝玉,挤出谄媚的笑容,陈景恪心下好笑: “放心……” 闻言,蓝玉心中一喜。 陈景恪接着说道:“没有你。” 蓝玉表情一僵,然后沮丧的道:“这算哪门子好消息……” 然后他不服气的道:“你给我说说都有谁,我倒要看看他们凭什么排我前面。” 陈景恪自然明白他的想法,说道: “五位亲王里没有蜀王和湘王。” 蓝玉愣了一下,有些惊讶的道:“未就封的亲王里,就鲁王、蜀王和湘王最为年长,为何不封他们两个?” 陈景恪说道:“因为他们和太子关系好。” 蓝玉更是不解:“和太子关系好,不是更应该将封国放在膏腴之地吗?” 说到这里,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压低声音说道: “莫不是陛下……” 陈景恪连忙说道:“你快闭嘴吧,瞎猜什么。” 当下也不敢在吊他胃口,直接说道: “因为还有更好的地方等着分给他们。” 蓝玉不信的道:“还有哪里能比南洋更适合的?莫非是倭国?”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不是,你不要问,这些现在还不能对你说。” “还有就是,被封在南海的那十个诸侯,也都是已经退隐的小贵族。” “爵位最高的也才伯爵。” “公侯以及能力强的权贵,都要等未来时机到了才分封。” 蓝玉更加疑惑,如果是别人给他说这话,他肯定会认为: 南洋太重要,朝廷才故意封一些能力差的小贵族,比较容易控制。 可这话是陈景恪说的,还如此神秘兮兮的,那肯定是有更大的计划。 可是他实在想不通,就这么点地儿,还有啥可计划的? 难道还能凭空变出一大块土地,将他们这些权贵全都装进去不成? 第368章 新大陆 事实上蓝玉还真猜对了,这么分封的目的,就是不希望周边有太强的藩属国。 南洋靠近大明,又卡在交通要道上,确实能更好的发展。 但大明不可能任由他们成长。 就这么说吧,他们因为靠近大明而受益,将来也会因为靠近大明而被限制。 可以说,这些国家的未来一目了然。 不只是南洋,还有远东、日本等地,将来都会拆分成数个小国。 基于这种考虑,自然不能将大贵族封在这里。 那样对大家都不好。 至于晋王和燕王…… 将晋王封在碎叶川,是让他抵挡来自西方的冲击。 次大陆则是地理环境特殊,辽阔的平原一马平川。 将谁封过去,都会梦想着一统次大陆,建立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到时候大明朝廷想管都管不了。 管的多了,说不定还会反目成仇。 所以陈景恪认为,拆开分封就是养蛊,是给自己埋雷。 燕王有大功于社稷,又雄心勃勃,将次大陆封给他能避免很多麻烦。 有晋王和燕王两个人挡在那里,大明的西方和南方可保安全无忧。 如此,大明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大航海上。 准确说,是放在开发澳洲和美洲上。 这两个地方,才是陈景恪为那些顶级勋贵准备的封地。 只要你有能力有野心,就去那里垦殖经营去吧。 能打下多大的国土,国家能存续多长时间,全看你自己的能力。 反正大明的目的……准确说,是陈景恪的目的……只有一个。 让这两块大陆变成华夏之土。 至于欧洲,就让他们继续内斗去吧。 等他们醒悟时代变了的时候,天下已经姓华夏了。 该说不说,这个世界只有华夏一家,或许并不是好事。 文化也是需要多样性的。 欧洲那些国家内斗,说不定就斗出什么新思想来了。 华夏择其优者消化吸收壮大自己,岂不美哉。 至于非洲……先将澳洲和美洲消化了再说,黑叔叔们成不了大气候。 陈景恪也没有搞黑奴的打算。 历史已经证明,黑奴只是一时的。 你把他们从非洲弄出来,将来他们就能改变你的族群的颜色。 陈景恪活着的时候,可以努力保持族群颜色。 但总有一天他会死,到时候事情就由不得他了。 所以,眼下还是让黑叔叔们继续生活在非洲为好。 等大明彻底消化了澳洲和美洲,再想办法对付他们也不迟。 当然,到那会儿陈景恪应该已经不在了。 怎么做,那都是后人的事情了。 这下,他真的只能相信后人的智慧了。 当然了,这个计划陈景恪没有告诉任何人,毕竟澳洲和美洲还没有被发现呢。 他总不能直接揭晓答案。 他给朱元璋和朱标的说辞是,让这些有能力的权贵,去

相关推荐: [综漫] 成为叛逆咒术师后攻略了哥哥同期   他来过我的世界   恶女嫁三夫   蚊子血   流氓修仙之御女手记   可以钓我吗   永乐町69号(H)   恶毒雌性野又茶,每天都在修罗场   斗罗:转生火麟飞,幻麟星云   邻家少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