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给朱雄英当个陪读。 同时留下的,还有晋王朱棡的八岁的儿子朱济熺。 朱济熺比朱雄英小一岁,是朱元璋的第二个孙子。 将他留下,是朱棡自己的意思。 让他去大本堂读书,和朱雄英做同学,其目的是延续上一辈的交情。 还有完全出人意料的人,也被留了下来,那就是周王朱橚。 眼见别的藩王都回了封地,只有朱橚没有一点动身的迹象。 朝臣就有些坐不住了。 这是违反律法的,今天他敢违反,明天就有别人敢违反。 时间长了,国将不国啊。 于是就有御史上奏言及此事。 朱元璋竟然也没有生气,或者说只要群臣不是故意找茬,按照大明律来行事,他也不会动不动就发怒。 见有人弹劾朱橚,他立即就做出处置。 将朱橚的权力削减了大半,只保留了最基本的亲王身份和待遇。 比如亲王卫队,直接削减的只剩下三百人。 群臣都震惊了。 就连弹劾朱橚的御史,都认为处罚太过。 就是晚了几天去封地而已,斥责一通,勒令他即刻启程就足够了。 这个惩罚,实在太严重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做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了呢。 但紧接着,朱元璋做出一个决定: 赐予周王朱橚自由出入封地的权力。 只要不私下去见别的藩王、朝臣,大明任何地方他皆可去的。 这下群臣彻底摸不着头脑了。 什么意思? 削了实权,给一个自由出入封地的特权,这是什么操作? 完全看不懂啊。 别人都是打一棒子给一颗甜枣。 你这是打了一狼牙棒,给了一颗枣核啊。 可是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朱橚竟然高高兴兴的接受了。 那感觉就好像他占了多大便宜一样。 你们父子俩逗大家玩是吧? 实在摸不清楚,他们父子在做什么的情况下,群臣都沉默了。 这条命令就此通过。 不过这事对朝廷来说,不过是一个小插曲,很快就没人过问了。 也没人再追究朱橚不就藩的问题。 他继续窝在自己的府邸里,学习全新的医学理论知识。 时间不知不觉进入二月份,应天府大多数的目光,都被即将举行的科举给吸引。 果如之前的猜测那般,偏远地区的考生相继到达。 参与正科考试的考生,比去年的恩科多了一倍有余,竞争有多激烈可想而知。 不过对于朝廷来说,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去年的秋税正式征收完成,朝廷手中又有钱粮了。 就在大家想着怎么将钱花出去的时候。 某日早朝,朱元璋宣布了一条石破天惊的规定: 允许以宝钞缴纳赋税。 第98章 廷议 可以用宝钞交税? 听到这个消息,朝堂瞬间就炸了锅一样,变得吵闹起来。 户部尚书曾泰大惊失色,马上站出来道:“陛下,万万不可。” 朝堂瞬间又安静了下来,等待着皇帝回复。 朱元璋早就预料到会有人反对,甚至已经猜到曾泰会是第一个跳出来的。 如果他不是第一个跳出来的人,就说明这个户部尚书不合格。 “哦,曾尚书为何反对?” 曾泰已经做好死谏的准备,毫不畏惧的道: “陛下,大明立国方一十六载,百废待兴……大片国土尚处在蛮夷之手……” “朝廷连年征战、赈灾、兴修水利……国库入不敷出。” “而宝钞在民间推行不利,一贯宝钞在应天只值六百余文,在别处甚至只能当五百文使用。” “如若朝廷允许百姓以宝钞交税,就相当于是每年少收许多税……” “会加重国库亏空……以至动摇国本……请陛下三思。” 宝钞是朱元璋的逆鳞之一,之前很多人反对,都遭到了处罚。 后来大家见拗不过他,也就渐渐没人再提了。 今天曾泰再次揭开这道伤疤,很可能会遭到朱元璋雷霆打击。 群臣表情各异,有些人惶恐,有些人无所谓,还有些人面色严峻。 但就是没有人嘲讽,即便是政敌也对他表达出了足够敬意。 因为他这次是真的为了国事,豁出命去了。 还有些人受到他的感染,已经做好准备,如果皇帝一意孤行,他们就站出来一起反对。 即便因此获罪被杀也在所不惜。 朱元璋没有回答他,目光扫视了一下其他人,问道: “还有人反对吗?” ‘哗啦’又有七八名官员站出来:“臣等反对。” 接着又零星有四五个人站出来。 人群里还有许多人犹豫不决,他们确实想站出来,可要说不怕死那是骗人的。 朱元璋顿了一下,面无表情的道:“还有谁认同他的,一并站出来吧。” 暴风雨前的宁静,皇帝要大开杀戒了。 众人心中升起了这样一个念头。 不少正在犹豫的人,顿时就怂了,低下头不敢看其他人。 但也有人十余人反而坚定了信念,再次站出来: “臣等反对。” 完了完了,真有这么多不怕死的啊,你们图的什么啊。 很多人打破头都想不通,这些人是怎么想的。 但也有许多人羞愧的低下头,不敢看站出来的人。 曾泰看着站出来的人,好几个都他的政敌。 比如王时,摆明了车马要抢他户部尚书位置,今天也站出来支持他。 这让他心情激荡,吾道不孤也。 哪知,朱元璋依然没有如众人所想的那般爆发,见不再有人站出来,他就问道: “曾尚书你来告诉咱,洪武十五年大明岁入是多少啊?” 曾泰信口回道:“去岁夏秋两税共计入库粮食,一千八百八十七万六千四百七十七石。” 朱元璋又问道:“有多少是钱钞啊?” 曾泰继续回道:“钱钞折合粮食为十七万五千余石。” 朱元璋说道:“也就是说,钱钞不足百分之一对吧。” 百分比,是《基础算学》上新出的概念。 随着这本书的传播,逐渐被很多人接受和采用。 因为陈景恪的原因,户部算是最早采用新算学符号的机构。 只不过平时都是私下使用,公文上还是按照老格式来写。 所以朱元璋使用百分比,大家都能听得懂。 曾泰回道:“是,虽然不足百分之一,但十七万五千石粮食亦非小数目……” 朱元璋打断他道:“十七万五千石,分成夏秋两次,一次就是八万七千多石。” “况且宝钞虽然贬值,但也不是一文不值。” “就按一贯当五百钱使用,算下来也只是损失了四万石而已。” “朝廷难道连四万多石的损失,都承担不起了吗?” 曾泰据理力争:“陛下,此乃无端损耗。” “赋税本就是一点一滴收集而来,本就应该锱铢必较。” “如果觉得这里不重要可以舍弃,那里不重要也可以舍弃。” “那这一千八百万石还能剩下多少。” 众人也纷纷赞同,曾尚书说的好啊,简直就是我的朝堂嘴替。 但心里却觉得怪怪的。 合着我们这么多人冒着生命危险,就为了区区四万石粮食? 其他人也渐渐反应过来,刚才曾尚书突然跳出来激烈反对,我们还以为这件事情多严重。 没想到…… 曾尚书不是为了四万石粮食才站出来的,是为了税法,是为了大明的未来…… 咳,对,就是如此。 不知不觉,朝堂的氛围有些怪异起来。 朱元璋不动声色,不再谈赋税,转而说起了另外一个问题: “诸位都知道宝钞推行不利,一贯宝钞现在只值六百文,那你们可知晓为何?” 一张纸写上几个数字就当钱用,肯定贬值啊。 这是很多人下意识的想法。 但再仔细一想,那也不对啊。 既然如此,为何宝钞还能值一些钱呢? 曾泰毕竟是户部尚书,天天和钱粮打交道,多少懂一点,就回道: “宝钞乃是朝廷发行,代表着朝廷的信誉,贬值是因为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动摇了。” 朱元璋赞赏的道:“你能想到这些,已经很不错了。可是为何百姓不信任朝廷了呢?” 他目光扫视了一圈众人,不等回答,就自己揭晓了答案: “因为朝廷发行的宝钞,自己都不肯要,百姓又怎么可能会信任呢?” 朝堂再次变得嘈杂起来,大家议论纷纷。 能站在这里的没有几个是蠢人,宝钞的问题很多,他们也多多少少都了解一些。 宝钞回收,虽然不是唯一的问题,但绝对是核心问题。 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永远无法保障宝钞的信誉。 以前谁都不敢提这一点,看看曾泰的反应就知道了。 但让大家没想到的是,朱元璋竟然自己提了出来。 众人都觉得非常意外。 此时曾泰等人也明白了朱元璋的打算,利用税收来挽回百姓对宝钞的信任。 可,这么做真的行吗? 第99章 我朱元璋岂能让百姓吃亏 “允许百姓以宝钞交税,就是为了挽回百姓对宝钞的信任。” “若此事能成,宝钞的价格就会回升,百姓也能因此受益。” 朱元璋娓娓道来,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了众人: “况且,如果无法改变当前局面,宝钞早晚会变成废纸一张。” “到时坑害的就是天下万民。” “咱也是穷苦人家出身,知晓百姓的不易,又如何忍心坑害他们。” “就算最后无法挽回局面,朝廷也要通过税收,将宝钞一点点收回来,减少百姓损失。” “十几万石粮食,不过是朝廷岁入的百分之一。落在万民身上,就是一座大山啊。” 说到这里,他提高声音,大义凛然的道: “咱心意已决,诸卿莫要再劝。”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会儿谁要是再反对,那就不是在反对皇帝,而是在坑害百姓。 谁敢? 不论内心是怎么想的,众人都齐声说道: “陛下圣明。” 刚才反对朱元璋的曾泰等人,就变得尴尬起来。 虽然皇帝没有如预期的发怒,自己的小命和官职都保住了。 可……他们宁愿皇帝发怒了。 就在这时,朱元璋看向他们,道:“你们都很不错,敢站出来反驳咱。” 曾泰等人更是尴尬:“是臣等无知,请陛下恕罪。” 朱元璋却认真的道:“咱不是在说反话,方才你们站出来是一心为国,这咱是知道的。” “且宝钞贬值,也导致你们的俸禄缩水。” 众人心道,您老人家也知道啊,那还给我们发宝钞。 “允许以宝钞交税,第一个受益的就是你们,可你们依然站出来反对。” “在公与私相冲突之时,你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公,咱很欣慰。” 又指了指其他人:“你们,都应该向他们学习。” 曾泰等人顿时就激动的热泪盈眶,皇帝是懂我们的。 我们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谢陛下,臣等唯有以死报国。” 群臣看向他们的目光,充满了羡慕。 当众被表扬,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下次考评,因为这次夸奖,他们必然是上等。 升迁也会优先考虑…… 早知道我也站出来了。 至于宝钞纳税的事情,再也没有人提了。 不过是区区十几万石粮食的事情,还在朝廷的承受范围。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事儿对他们这些官吏来说,也是实打实的好处啊。 更没有理由反对了。 陈景恪也在关注着朝廷,毕竟事关宝钞改革,如果第一步都行不通,后面的计划就更麻烦了。 得知方案通过,他心中的石头才算落地。 同时对朱元璋的手段也佩服不已,将群臣玩弄于股掌之间啊。 关键是,还没有泄露下一步的计划。 接下来就是等这个消息发酵,等百姓都知道了此事的时候,宝钞的价格肯定会小幅度上扬。 当然,能不能维持住这股势头,还要看朝廷后续操作。 而朱标已经做好了全盘计划,不但能托住这股势头不降,还会将它推向更高。 之后陈景恪就暂时放下此事,去了朱橚的周王府。 府上的人都认识他,直接就放他进去了。 问了一下他的位置,得知在手术室,就径直找了过去。 所谓手术室,就是单独改造的房间,并非什么无菌手术室。 别说在这个年代,就算是二十一世纪,有能力普及无菌手术室的国家都不多。 事实上,无菌手术室的历史也并不长。 二十世纪中叶才有人提出这个概念,我国是八十年代才引入这个概念。 九五年,才有军医大制定了无菌手术室标准,逐渐在国内推广。 就这么说吧,手术最重要的核心工具,一是麻醉剂,二是消炎药。 有了这两样东西,外科手术的地位才得以提高,并全面普及。 无菌手术室并非必需品,它的存在只是进一步降低了风险。 就好像是考试,无菌手术室的出现,让外科手术的成绩从九十五分,提高到了九十七分。 有条件了,自然要去追求那两分,没条件就先放一放。 现在他们要解决的是有无问题,而不是考虑如何考一百分。 到了手术室,就见到朱橚正拿着手术刀,在一块肉上划来划去。 他可不是随便划的,而是为了练习‘刀法’。 前世有句话:精准与否,就是手术和屠宰的区别。 稳准狠,也可以说是标准要求了。 而想做到这些,就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行。 朱橚自幼习武,手部力量足够,但稳定性不足。 陈景恪就让他用肉来练手。 见到他进来,朱橚就停下来说道:“老师,你来了。” 陈景恪点点头,问道:“如何了?” 朱橚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一沓纸放在桌面上,拿手术刀划了一刀。 “老师,请检查。” 陈景恪笑道:“哦,看来你这是练成了啊。” 说着拿起纸检查了一下,发现划口笔直,关键是只有上面三张被切开。 第四张纸上面虽然也有划痕,但纸并没有破。 朱橚得意的道:“老师,怎么样?是否达到了您的要求?” 陈景恪也不得不赞道:“不错,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可惜,手术刀还是不够锋利,否则你应该能做的更好。” “嘿嘿。”朱橚那叫一个嘚瑟。 陈景恪笑道:“好了,别得意了。我让你找的白色小家鼠找到了吗?” 朱橚摇摇头,不解的道:“还没有,为何一定要找白化的小家鼠呢?灰色的不行吗?” 陈景恪说道:“也可以,但你不嫌灰色的脏吗?” “白色的哪里脏了,一眼就能看出来。而且还能和普通老鼠区分开来,以免混淆了。” 朱橚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白化小家鼠,其实就是前世常见的小白鼠。 拥有遗传物资单一,个体差异小,饲养方便等特点,成为普遍使用的试验素材。 虽然眼下还用不到,但提前开始培育能为以后节省许多麻烦。 陈景恪也不失望,白化老鼠虽然少,但总能找到的,慢慢来。 “今天咱们继续来解剖兔子……” 就在陈景恪教学的时候,外界已经因为朝廷的新政策沸腾了。 在朱标的督促下,朝廷以最快的速度,将宝钞交税之事印发邸报,通告各地方衙门。 宝钞关系着万民切身利益,这个消息也以惊人的速度快速传播着。 第二天就已经传遍应天城,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 其热度远远超过了即将举行的科举。 也果如陈景恪他们预料的那样,宝钞下跌趋势止住了,并开始小幅度上扬。 有些喜欢投机的人,已经开始提高价格收购宝钞。 百姓们也不傻,收的人越多,他们就越不肯低价出手。 民间对于宝钞的信心,略微有所回升。 虽然还不足以挽回局面,但也是个利好的消息。 朱元璋等人都开心不已。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一个巨大的危机就在前方等着他们。 第100章 假钞 “城西刘员外,以高于一成的价格收购宝钞,大家有宝钞的赶紧去换钱啊。” 大街上,突然有人大声吆喝,引起不少人围观。 但更多的人还是无动于衷。 街边一家茶肆里,几个大汉正围着桌子吃饭。 其中一人说道:“哥儿几个,不去看看?” 另一人说道:“看个鸟啊,我全身家当也不值一张宝钞,上哪换去。”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宝钞最小面额都是一百文的。 他们都是穷人,基本没资格接触到宝钞这玩意儿。 最先说话的那个人笑道:“可以先收两张存着啊。现在花七十文,就能收一张一百文的宝钞。” “等缴纳夏税的时候交上去,等于白赚三十文钱呢。” 不少人都意动了,这确实是个好办法。 但另一个人两句话,就将他们的想法全打消了: “万一朝廷又反悔了呢?就算朝廷不反悔,官老爷们就肯老老实实的收宝钞?” “我看啊,你们还是别想了,老老实实地赚点辛苦钱,踏实。” 这番话一出,风向顿时就变了。 看衰宝钞的人占据了上风,越说大家就越没有信心。 其中一个壮汉,摸了摸自己的衣兜,脸上露出挣扎之色。 又过了一会儿,他终于坐不住,起身就走。 “虎哥你怎么走了?” “我家里有点事,你们先吃着。” 虎哥头都不回的离开了。 和他相熟的人很是疑惑,他家不是在南边吗,怎么往城西去了? 不过很快就被话题吸引,将此事抛在了脑后。 虎哥是个有把子力气的人,自己聚集了一帮子人,在码头立住了脚。 虽然工作很辛苦,可收入稳定。因为是老大,还有许多隐形福利。 所以他兜里还是有几个钱的。 他手里也有几张宝钞,甚至还有一张一贯钱的。 本想着存起来,到时候缴税用。 可众人一番话让他动摇了。 这可都是血汗钱,万一到时候朝廷政策发生变化,自己可就亏大了。 还不如现在高价卖出去,既不用承担风险,也可以小赚一笔。 可等看到收宝钞的摊子,他又不甘心起来。 四个月,只要再等四个月,这些宝钞的价格就能涨四成,顶他在码头干半年。 难道就这样放弃了? 就在他为难的时候,就见收宝钞的摊子乱了起来: “假钞,这是假钞,竟敢拿假钞行骗,你找死。” 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汉子惶恐的道:“不是,这不是假的,这是我辛苦一年多才赚来的,怎么能是假的呢?” “还敢狡辩,你看着纸,这上面的字,还敢说不是假的……走去衙门” 中年汉子被人架着去了衙门,只留下唏嘘不已的众人。 谁都知道,他是被人坑了。 这次去衙门,就算证明假钞不是他做的,也少不了被罚一笔。 里外里亏的更多。 看到这一幕,虎哥再不犹豫,拿出宝钞来到摊位前: “我这里有宝钞,换了。” 他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在码头三教九流的人都接触过。 知道私铸的铜钱危害很大,会导致钱币贬值。 铜钱尚且如此,更何况是纸钞? 只要有假钞在,朝廷回收再多都没用,宝钞价格涨不起来。 还不如趁现在卖出去,还能小赚一笔。 如他一般想法的人很多,赶紧换了小赚一笔吧。 但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赌徒,很多人选择囤积宝钞。 这一把,要赚个大的。 且说假钞的事情。 中年汉子被扭送衙门,经过一番拷打审讯,终于证明假钞不是他做的,他也是受害者。 但依然交了一大笔钱,才被放出来。 从此他再也不信任宝钞,非但如此,还影响到身边许多人。 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那张假钞,衙门的人本来并不在意。 这年头私铸钱币的人多了去了,朝廷都没办法,上报也是无用。 甚至还会被训斥一通,你们这里有假钞,为什么才发现?为何不去调查? 到时候鸡吃不着,反落一嘴毛。 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这事儿就此作罢。 巧的是,这个衙门新来了一个官吏,正是去年恩科新晋进士。 来这里磨砺的。 新官,又是科举进士,自然迫切的想立功。 就力主将此事上报。 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未来前途无量,别人也不想得罪他。 于是就将事情报了上去。 兜兜转转之间,这份报告就到了朱标的手里,看到这张假钞他脸色剧变。 最近一直在跟着陈景恪学习货币知识,顺带也学习了许多经济理论。 他对假钞更加的敏感。 私铸铜钱虽然危害大,但这玩意儿依然是铜铸的,还有一定流通性。 就算明知道是假的,百姓也能捏着鼻子用。 可是宝钞不一样啊,这玩意儿一旦造假泛滥,真就成废纸了。 朝廷所有的计划,都会成为泡影。 而且此事还会影响到朝廷的信誉,以后再想推行别的改革,阻力会更大。 不行,此事必须要尽快解决。 想到这里,他将报告和假钱拿起来,直奔皇宫。 朱元璋见到假钞之后,眼珠子都红了,怒道: “查,立即给咱查,咱要诛了他们的九族。” 朱标却拦住了他,说道:“爹,且先息怒,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朱元璋瞪着他,道:“怎么了?” 朱标就将铜钱和纸钞的区别,简单讲了一下,然后道: “私铸铜钱还能使用,也不影响官方铜钱的价值。” “宝钞不一样,一旦假钞的消息传出去,必然会引起百姓恐慌。” “到时候宝钞就真一文不值了。” “所以这件案子要查,但不能大张旗鼓的去查。” “况且这张宝钞不知道流转了多少次,一时间又哪里能查到是谁造的假。” “贸然出手反会打草惊蛇,让贼人隐藏的更深。到时我们想查到他们,就更难了。” 朱元璋也冷静了下来,说道:“宝钞的事情我了解的不如你多,你说该怎么办?” 朱标沉声道:“来之前我让人去找了陈景恪,等他过来问问他的意见吧,或许他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正说话间,有内侍进来禀报,陈景恪到了。 第101章 我搞定无酸纸 看到假钞,陈景恪一点都不奇怪。 制作技术不过关,很容易仿造。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真正麻烦的地方在于。 大多数人连文字、图案和印章的真假,都分辨不出来。 感觉像是真的,那就是真的。 在这种情况下,造假就太简单了。 陈景恪也没有隐瞒,直言不讳的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二人。 朱元璋一张脸已经阴沉的,能滴出水来了。 朱标束手无策,单单是制作技术问题,他还可以逼一逼工匠想办法。 可百姓不认识真假宝钞,如之奈何? 总不能挨个教他们怎么辨认吧? “景恪,你的主意最多,可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陈景恪说道:“只能在制作技术上着手,如果朝廷制作的钱钞谁都无法模仿,百姓一眼就能看出真假,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朱标苦笑:“这又谈何容易。” 朱元璋却猛然抬头,盯着陈景恪道:“你能做到,对吗?” 朱标心下叹息,老朱这是病急乱投医啊。 陈景恪虽然能力出众,可这工匠之术……不对。 他猛然想到望远镜和显微镜,还有洗盐法…… 这些神奇的东西都能弄出来,说不定还真掌握着什么奇特的技艺呢。 想到这里,他也连忙问道:“景恪,你有办法造出这种一眼可辨真假的宝钞?” 陈景恪心下很是得意,你们还不是要求助于我这个穿越者。 嘴上却习惯性保守的道:“我倒是知道一些特殊的技巧。” “但制作条件极为复杂,能不能成我也不敢肯定。” 朱元璋立即就说道:“那就慢慢做,咱让宝钞提举司的人全力配合你,务必将这种宝钞造出来。” 陈景恪道:“臣勉励一试。” 如果是之前,朱元璋肯定会不满意。 什么勉力一试?必须给我完成。 和陈景恪接触多了,知道他就是这种性格。 当医生养成的,从来不说肯定的话,即便有十足把握,也只会说七分。 朱元璋一开始还觉得,他缺乏自信和担当,后来习惯了也不再说什么。 制作新宝钞的事情有了眉目,可旧钞的事情依然没有解决啊。 谁都不知道市面上有多少假钞,全部回收朝廷也承受不住。 关键是,如果不将造假之风遏制住,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新假钞流入市场。 到时候朝廷怎么办? 朱标就将当前的困境讲了一遍:“景恪可有解决之法?” 陈景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陷入了沉思。 朱元璋和朱标也没有打扰他,大殿一时间安静下来。 过了约莫一刻钟,陈景恪终于开口:“之前发行宝钞时,可有统计过每个地方发行了多少?” 朱标摇摇头,苦笑道:“并未具体统计过,近几年发行的情况,我们还能推测出一个大致数字。” “再往前发行的,就无法统计了。” 陈景恪心下叹了口气,果然如此。 老朱真是啥都不懂,全凭自己的想法来制定政策。 但这会儿说这些已经晚了,只能想办法补救。 “各地域之间流通性很差,那些人制作出来的假钞,只能在本地使用,且很难流入外地。” “先派人去全国各地,悄悄的查一查当地宝钞情况,看哪里的假钞数量最多。” “基本就可以确定,当地有人在造假。” “然后再查,哪些人手中流出的宝钞最多……差不多就能锁定是谁干的了。” 本来朱标想说,万一那些人把假钞运送到异地使用呢。 听到最后一句,顿时就不说话了。 不管他们将假钞拿到哪里使用,只要规模足够大,就必然需要一个有足够实力的人,往外释放才行。 找到那个人,就能揪出造假钞之人。 “此法甚
相关推荐:
皇嫂
蛇行天下(H)
恶毒雌性野又茶,每天都在修罗场
蚊子血
永乐町69号(H)
妇产科男朋友
斗罗:转生火麟飞,幻麟星云
有只按摩师
凡人之紫霄洞天
谁说总监是性冷感?(百合A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