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趁着门派升级的机会,顺手把王友怀也正式招了进来,对方之前一直挂在寒城外院那边,时不时过来听两节课,如今则调到了永济这边。因为永济靠着丹州,虽然风险略高,但机会也多,适合有些武功基础的年轻人来此锻炼。 外院中有单独的弟子院落,如今因为人数不多的缘故,还挺空旷,孟瑾棠有次心血来潮,回想起学生时代总是在某个难以预料时刻出现在窗户外的班主任的面庞,也悄悄过去听了一会墙角,但仅仅过了一刻钟,就面无表情地转身离开——光是旁观,她就体会了小学老师教上一百遍九九乘法表后却发现还没能打通学生四则运算二脉的心情。 孟瑾棠陷入沉思,她自己也教过陈深些入门级别的武学知识,怎么就没觉得那么困难呢? 缺乏经验的寒山掌门左思右想,觉得应该是陈深当时已经是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大脑发育得相对完善,除此之外,虽然没系统性地学习过正确的武功,但读书较多,所以理解力强。 年龄方面不好苛求,但理解力方面可以针对性地提高,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海洋中徜徉过的孟瑾棠计划了一下,决定除了基本的认字跟一些得算在扫盲类别里的书籍之外,再加点有门槛的文化课。 陈深听到掌门师姐的意见后,联想到门派书房无涯境中的许多新旧书籍,觉得这应该是寒山派的传统,至于孟瑾棠平时为什么不太看那些书,自然是因为掌门人日理万机,分/身乏术。 就在江湖上各个门派持续拱火的时候,外院中,已经有四人将《基础内功》刷到满级,并获得了《回风剑(上)》的修习资格。 孟瑾棠想着,等外院弟子们再成熟一些后,就可以通过外出行侠仗义来增加个人阅历,如果这些弟子表现良好的话,寒山派的名望值也会随之上升,反之,若是门下弟子为非作歹,而师门这边又没有及时惩恶除奸的话,寒山派也有从正道滑入邪道的危机。 虽然弟子们进步速度比较迟缓,但孟瑾棠观察了一下,觉得这些小朋友们的心思倒都不太浮躁。 不过据高冰弦说,外院弟子们本来也是有些淘气的,但自从学会基础轻功并想着去厨房摸点零食吃之后,就变安分了不少。 “……” 孟瑾棠回忆了一下外院厨房工作人员的综合战斗力,大概能体会到那些外院弟子们的心情。 不管是腌菜的做点心的还是来送厨具的,随便谁在,别说让一只手,就算让那些小朋友们四肢,都能将他们蠢蠢欲动的好奇心掐灭在萌芽状态。 高冰弦曾问过,外院弟子该如何称呼,孟瑾棠没怎么由于,就决定让他们跟陈深卫重辞一样,都喊自己掌门师姐。 ——她现在年纪还小,不用急着琢磨下一代的继承问题。 掖州内部欣欣向荣,寒山派自掌门以降,都各有各的任务,去新城那边帮忙建设的帮忙建设,负责教弟子的教弟子,还有人在跟万宝楼那边对接,忙着《江湖快讯》的发行问题。 这里忙中有序的平静跟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部分门派实在好奇,思来想去,还是摒弃了偏见,决定订上一份《江湖快讯》,简单了解下掖州的局势。 出乎预料的是,报纸上的内容还挺丰富,除了武林资讯外,居然还有商品推销以及杂谈板块。 在发售之前,为了保证效果,孟瑾棠亲自担任了终校的工作,还执笔了一篇文章——《出行时如何选择一款合适的外伤药》。 这篇报道的名字很朴实,内容也足够明确,全篇上下都没有过多的学术用语,开头就直击主题,让某些不耐烦花时间阅读的购买者能迅速获得自己感兴趣的消息。 为了写这篇稿子,孟瑾棠收罗了不少门派的外伤药,分别在受伤程度跟身体状况类似的灰狼身上使用,观察它们的伤口愈合速度,而且为了确保实验结果中没有太多偶然因素,稍微提高了一下实验动物的数量,并开展了重复实验以便观测数据。 纵然是最基本的金创药,不同门派所制的成品间也有一些差距,为了避免泄露别派的机密,孟瑾棠没有详细分析制作过程,仅仅描述其外观、效果、分辨真伪的方法,她采取的表达手法在信息时代很常见,但对于武侠世界本地居民来说,就显得十分简洁明了,让人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样的文章让《江湖快讯》在普通武人中也具有了阅读价值,至于某些更加关注武林风云变人,则多会关注一下前面的“经纬”板块。 万旺德等人觉得所谓经纬,多半是经天纬地之意,暗含了掖州王的雄豪之气,很有他们江湖人的风采。 孟瑾棠:“……”没法解释,她起名那会,想的的其实是经度跟纬度。 文化差异是一种痛。 在写有关韩觅侯等人的报道时,孟瑾棠没自己上,而是让身为第三方人员的万旺德试试,理由是他的视角更适合出现在一篇没有倾向性的报道中,并告知万旺德不用隐瞒,看到什么就些什么,口吻尽量平铺直叙一些,至于分析什么的就不用了,要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 万旺德默默思考了一下,也不知获得了何种灵感,勤奋异常地开始连夜挑灯写作,同时请左陵秋过来帮忙参谋。 本来没打算熬夜但心系江湖局势的左陵秋:“……也好。” 三天之后,当小万掌柜顶着黑眼圈将终稿上交的时候,面前的青衣少女沉默了一下,建议他还是选择最初的版本。 万旺德:“……” 办报纸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他当时怎么就天真地信了掖州王画的大饼,然后欢快地跑上了贼船呢? 第120章 《江湖快讯》上, 除了为武林服务的种种干货之外,还有些杂谈文章,情感随笔, 孟瑾棠琢磨着等自己什么时候有空了,再开辟一个娱乐版块或者故事专栏,她工作的时候看见有休假中的外院弟子从窗前呼啸而过, 忽然间灵机一动,准备让那些小孩子们也试试看办下简化版报纸, 名称就暂定为《寒山校报》, 算是在上学阶段,提前练习一下如何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践中去。 窗前梅花早已盛开,孟瑾棠一时兴起, 准备折了两支回去插瓶。她立在梅花树下, 低首一看, 发现地上的雪里混了数不清的白色梅瓣,三尺深的雪中,几乎有一尺都是落梅, 心念微动, 把书斋本来的牌匾“梅斋”换下, 改做更难明白书写者表达意图的“乱雪斋”。 由于最近诸事繁杂,孟瑾棠在永济外院停留的时间大大正常, 本来外院弟子们总觉得掌门人神龙见首不见尾, 虽然心中仰慕钦佩, 奈何缺乏接触的机会, 直到年轻的掌门师姐亲切地关照了下他们的学习生活之后…… 外院弟子们觉得, 他们现在算是理解了什么叫做距离产生美。 ——掌门师姐无疑是个很体贴细致的人, 奈何她的体贴范围不止在衣食住行上, 还在教学大纲上。 新出炉的教学大纲除了在外院弟子中广泛流传之外,目前恰好停留在此的韩觅侯等人,也顺带着看了几眼。 韩觅侯等人在心中估量,这些教学思路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雏形,但明显自成体系,而且与大多江湖门派中的风格不同,明显不是一个十六岁的小姑娘所能想到的。 韩觅侯想,或许是掖州王在设计教学计划的时候,下意识参考了寒山派的原始教学思路。 与此同时,比友人们迟来数日的李秀才正左手拿着刚出炉的烤糖糕,右手拿着书局新上的《江湖快讯》,边吃边看,表情认真无比。 他读着《出行时如何选择一款合适的外伤药》,觉得这篇文章风格与众不同,书写者不但行文思路格外清晰,而且在措辞上还透着股努力融入当前环境的与众不同,如果作者不是来自都婆国或者天华教那种域外之地,就是出生隐世门派。 李秀才询问书局负责人,这份报纸几天发售一次,得到的回复是暂时未定,总社那边得看看试阅版的销售回馈再行制定进一步的计划,部分栏目细节也需要调整一番。 此时此刻,永济外院内,万旺德也正在跟孟瑾棠讨论这个问题。 孟瑾棠询问:“小万掌柜觉得五日一刊如何?若是有重大事件,还可以再加印一版。” “……” 万旺德瞬间眼神死,看她的表情,宛如看一个冷酷无情的工作狂魔。 ——也不怪对方惊讶,武侠世界里,江湖人干活的节奏确实没现代社会那么密集。 孟瑾棠咳了两声,道:“其实要是习惯了,五天也不算短,真的。” 万旺德:“……” 他信了对方的邪。 最后软磨硬泡之下,万旺德表示,新开的书局那员工太少,就算武林中人练过内力,善于熬夜,也不能往死里加班,想要以每五天一版的频率出报纸,掖州王多少得再配置点助手才行。 孟瑾棠微微苦恼,掖州这边的读书人其实不多,师弟陈深肯定是没时间再做一份兼职,杨唯辩还得在仁安城那边镇场子,负责城建规划的前金鞭会管事张安之倒是空了出来,可以投入到新行业当中。她把人手仔细筛过一遍后,又从可调度势力里挑了些江湖人,其中包括百胜掌泰老爷子的侄孙,然后就是把刚刚抵达的李秀才给拽了过来。 ——江湖人外号里带秀才二字的最多,其中大部分其实都未曾考上,没有正式的功名在身,跟她的“掖州王”属于同一性质。 李秀才:“……?”他就是好奇报纸发售的频率,对方怎么就一副“既然你感兴趣那不妨深入参与一下”的表情,把自己拉过来干活了呢? 作为退隐多年的武林宗师之一,李秀才万万没想到,自己只是出于对白云居的敬意,晚了友人们几天到来,结果不但面对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得被赶鸭子上架,特别不见外的当做了劳工使用。 正巧路过的徐在玉,以过来人的身份关心了两句:“在寒山派工作挺好的,工钱都是日结。” 李秀才刚想说一句自己其实是江湖人,对打零工不感兴趣,但扫了对方一眼后,就沉默下来——这少年虽然年纪不大,但武功却相当不错,让一位大有前途的年轻少侠负责扫地,掖州王在人事安排上当真不拘一格。 在李秀才找到自己的岗位后,韩觅侯等人也像是受到了启发似的,重新燃起雄心壮志,也开始寻觅工作岗位,并成功在账房那边混了个职位——为了避免惹上嫌疑,寒山派的总账不好沾手,弟子院那边日常的收支还可以帮忙处理一下。 谈笑生醒悟得晚了,适合的职位都已经排满了人,最后想起自己赶车技术还行,可以担任车夫的职责,况且以前堂兄在时,也帮着照顾过从域外弄来的骏马。 他如此打算,也是考虑到车夫便于跟在孟瑾棠身边保护,免得那挺聪明的小姑娘因为年轻气盛而有所折损。谈笑生上岗之后工作了两日,发现寒山掌门一直没让人准备车马,稍微打听了几句,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对方已经不在院子里了。 在面对武林宗师时,高冰弦语气里也带着对孟瑾棠时刻不忘提升个人实力的钦佩:“掌门确实很少用车,是靠着轻功走的。” 谈笑生:“……” 他回忆了下那孟瑾棠的轻功,稍微放了点心,这里是掖州,有胆子混进来的外敌不多,而且那小姑娘身法奇绝,真有心要走人,江湖上能跟上的没几个。 * 新建立的书局中,万旺德抻了个懒腰——在经历过开头的忙碌之后,他确实觉得轻松了一些。 报社这边,不止有自己人供稿,也会接收外来稿件,只是在刊登时,会额外著名一下,撰写者并非本报记者,《江湖快讯》对于其中的真实性不做保证。 ——“本报记者”这个词也是孟瑾棠提出来的,万旺德想,寒山掌门在提出办报纸后,能迅速给出一套详细可行的推广计划,明显是琢磨了许久。 现在报纸还处于“试阅期”,名声尚未打响,万旺德本来以为没什么人愿意过来投稿,却收到了不少稿件。 他不知道的是,自从韩觅侯等人进入掖州后,许多来自不同势力的暗探们,也打着做生意的借口陆续前来——其实这些暗探只要别红名得太明显,孟瑾棠也不会将他们如何——暗探们每日走街串巷,打听讯息,记录了不少内容,然后有人突发奇想,觉得与其顶着飞到一半因为各种原因丢失信件的风险通过鸽子传递情报,倒不如以供稿的方式,将自己打听到的内容光明正大地刊登在报纸上,借用寒山派的力量传递回去。 孟瑾棠翻了下最近的供稿,发
相关推荐:
剑来
爸爸,我要嫁给你
蛇行天下(H)
他来过我的世界
爱情公寓之学霸女友诸葛大力
老司机和老干部的日常
凡人之紫霄洞天
蚊子血
恶女嫁三夫
[综漫] 成为叛逆咒术师后攻略了哥哥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