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任何当娘的听到旁人夸自己孩子,都会高兴,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育儿心得,孟老太太这才提起了自己的来意。 “吴夫人呀,我老太太今儿来,其实也是为了我儿的婚事。你说说他,如今都二十五六了,也不成亲。原先在开封府的时候忙,也顾不上找,如今来了京城,我就想着看看有没有合适他的姑娘。” 苏九月一开始还当她是想让自己帮忙看着点,京里头有没有合适的姑娘,她也没一口拒绝,而是笑着说道:“伯母,您真是多虑了,孟大人如今才刚升了官,往后定然前程似锦呢!您都不要着急,只管在家里,媒人估摸着都要踩破您家门槛儿了。” 第1496章 相看 苏九月这话也是实话,她当初跟着锡元来到京城,许多学子中了进士都会有人家许了媒人上门提亲。 当初他家锡元已经成婚了,还有人上门说亲呢! 更何况孟大人这种明显前程一片大好的年轻人,他没有妻妾,品行也不错。 而让她没想到的是,接下来就见到孟老太太笑了起来。 “吴夫人,我不是这意思,也没多虑,就是想问问……”她又笑了笑,对上苏九月询问的视线,才接着说道:“我就是想问问,你们府上是不是有个叫梅子的姑娘?” 苏九月一愣,再结合孟老太太方才那话的意思,她突然想明白了,就转而问道:“夫人,您是想给梅子说亲?” 孟老太太依旧是乐呵呵的模样,就听她说道:“也得问问人家愿不愿意。” 苏九月心里头也高兴,这事儿若是成了,那可是一桩大喜事呢! “梅子爹也住在我们府上,不若我请了他过来,您二老聊聊再说?”苏九月有心促成,便如此说道。 孟老太太也很高兴,“原本应当差了媒人来的,我亲自过来总是有些唐突。但我一是不知道那姑娘到底是不是在你们府上,二也是不清楚那姑娘的为人品行,这才想着过来看看。” 苏九月一听这话,便说道:“这也是人之常情,梅子是个好姑娘,但却又跟别的姑娘有些不大一样。” 苏九月虽然觉得孟家是个好去处,但她也得给人说清楚,梅子是个好姑娘,若是孟家接受不了,可别把人家往火坑里推。 果然,就听到孟老太太问道:“怎么个不一样法?” 苏九月解释道:“梅子是江湖中人,自幼习武,做事也大大咧咧。心肠很好,平时做事也勤快。” 孟老太太听她这样说,倒是也好奇了。 “江湖中人?可是戏文中那些能飞檐走壁的?”孟老太太问了一句。 苏九月笑着点头,“差不多吧。” 孟老太太两眼亮亮的,她对着苏九月说道:“吴夫人,我也就不瞒你了。我们家的门第咱自己也清楚,若是娶个高门贵女,到时候定然会跟我两看生厌,玉春夹在中间也难受。倒不如找个合适的,他也看好的姑娘,这样家宅安宁了,他自个儿打拼自个儿的就是。” 她这话说得相当在理,苏九月也算是看出了她的诚意,便对着她说道:“伯母,既然如此,那我便叫了梅子过来,你们互相看一眼,看看合不合眼缘?” 孟老太太自然是高兴的,她也想知道这位被他儿子记在心里的姑娘到底长什么模样。 但她还是说道:“这……会不会有些唐突了?” 苏九月笑着说道:“我让人去跟她说清楚原委,她若是愿意过来,那便不会唐突。” 孟老太太笑了起来,“这感情好!那便麻烦吴夫人了。” 苏九月让人兰草去将此事告诉梅子,看看她和她爹怎么说。 兰草笑着应了一声,跑出去了。 “梅子姐姐!大好事儿!大喜事儿!” 梅子正在后院练字,听到兰草的话,放下笔朝着门外看去。 这一瞬间的功夫,兰草已经跑到了她面前。 只见她两手撑在案几上,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梅子……姐,真的是大喜事儿呢!” 梅子看向了她,问道:“什么事儿呀?你不在夫人跟前儿伺候,还特意跑一趟。” “是夫人让我来的呢!孟大人他娘来了,说是来给儿子说亲的,想见见你,问姐姐你要不要去看看?” 梅子一愣,“孟大人?!孟玉春?!” 她十分震惊,她原本就是个街头卖艺的,被夫人所救才能有如今的安稳日子。孟大人他娘来要给孟大人说亲?她怎么配得上呀?! 梅子是个老实的,她赶紧出了屋子,跑去找她爹拿个主意。 梅子爹如今跟着吴锡元过了一阵子的安生日子,如今面颊上都长肉了,整个人看起来也结实了不少。 见到他女儿风风火火地从门里冲了进来,他便抬头问了一句,“怎么了?梅子,今儿怎么这么咋咋呼呼的?” 自从在吴夫人身边儿待得时候久了,她已经很少这样了。 梅子一脸着急,“爹!孟大人她娘来了,要给我说亲?!” 梅子爹听了也是一愣,然而他到底年纪大一些,思虑也要更为周全,就听她再次确认道:“是给你和孟大人说亲,还是和别人?” 梅子也不知道,她下意识地偏过头去看身后的兰草。 就听兰草说道:“萧叔,是给梅子姐和孟大人,孟老太太原本只是过来跟夫人打探一下,毕竟她在这里也没什么熟人。夫人夸了梅子姐一番,就让我来问问,看你们要不要见一下,心里也好有个数。” 孟玉春就用不着见了,他们已经很熟悉了。 主要是看她娘的性子投不投缘,若是两人性格相左,互相看不顺眼,倒也不用请媒婆了。 梅子爹想了想,什么唐突不唐突的,他们只有看了才能知道自个儿女儿日后会不会幸福。他们江湖中人原本也不在乎这些,还是先看了再说。 他看了一眼梅子,说了自己的看法,“梅子,不然咱们去见一见?” 梅子倒是也没有拒绝,她红着脸小声说道:“那便见一见吧。” 梅子爹一看她这小女儿姿态,就全明白了。 从前他看好阿奎,他女儿怎么都不接他的话茬。 后来又看上了崔庆,梅子依旧是左顾而言他。 这回说起孟大人,她倒是愿意了。 他这当爹的,自然不会把女儿往贪慕虚荣上想,只是没想到女儿一习武之人,居然会喜欢一个文弱书生。 他们父女二人跟着兰草一并到了吴锡元他们院子里,兰草进去禀报了一声,便又出来将他们父女二人请了进去。 孟老太太的视线也落在梅子身上,这姑娘身量颇高,看起来就不是那起子柔软的。 只体格这一点,她就太喜欢了。 再看这姑娘,又是个圆脸,瞧着有些憨里憨气,没什么心眼。 第1497章 她是愿意的 就在孟老太太打量梅子的时候,梅子和她爹也在打量孟老太太。 梅子这会儿有些六神无主,也不知道都看了些什么,倒是她爹在认真的打量孟老太太。 苏九月亲自起身,请他们父女二人落座。 孟老太太也赶紧说道:“这姑娘长得真心疼人。” 梅子又不觉红了脸,孟老太太见状又乐呵呵地说道:“姑娘,我瞧着你就很是喜欢,不知你愿意给我儿做媳妇不?我儿年岁虽然大了些,但也还算心疼人……” 梅子看了看她爹,她爹也是个锯了嘴的葫芦,不大会说话。 但这事儿到底是牵扯到了女儿后半辈子的幸福,他还是得说清楚,就听他说道:“这位老嫂子,我就这一个闺女,我们家祖上数八代都没有个读书人。说实在的,确实有些门不当,户不对的。” 也不是梅子爹妄自菲薄,实在是他怕自己女儿日后受点什么委屈,他也拿对方没办法。 孟老太太却道:“什么门不当,户不对的,依我看我们却正合适哩!你家世代习武,我儿是个读书人,日后生个乖孙孙,文韬武略不就都会了?” 她这话一出,梅子的脸顿时爆红。 孟老太太看到了,亲亲热热地拉过梅子的手,跟她说道:“姑娘,你别担心这些,我儿若是做了什么惹你不高兴的事儿,你就揍他,我绝对不拦着!你这丫头,我怎的越看越欢喜呢?我跟我儿不亏是母子,就连这眼光都差不离。” 就连她走的时候,都拉着梅子依依不舍的。 但梅子爹还说得想想,孟老太太也不觉得见怪,就说道:“合该如此,我今儿来得突然,改日我会挑了良辰吉日让媒人再上门来一趟。” 苏九月他们一直将孟老太太送走了,苏九月才问起了梅子的想法。 梅子低着头,抿着唇,嘴角噙着笑,跟平素大大咧咧的她简直判若两人。 苏九月见她不说话,只能又看向了梅子爹,“萧叔,你咋看?” 梅子爹想了想,才道:“确实是一门好亲事,只是我听闻那孟大人如今都到正五品了,咱们梅子……能配得上吗?” 苏九月却道:“萧叔,自古以来都是抬头嫁女儿,低头娶媳妇的,门第什么的也不那么要紧。再说了,咱们梅子不还是掌门吗?您也别怕梅子会被欺负,到时候从我们吴府出嫁,这里便是梅子的娘家,孟家人若是敢对梅子一丁点儿不好,咱们便一起去给她出头。” 得了苏九月这话,梅子爹才算是彻底放心了。 他起身就要给苏九月磕头,却被苏九月拦下,“萧叔,梅子这些年跟我们朝夕相处,也帮过我许多次,在我心里早就跟我妹妹似的。我跟锡元也一直拿您当长辈,您这样岂不是在折煞我们吗?” 梅子爹早几年前带着女儿在街头卖艺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居然还有这样的造化。 跟他一起胸口碎大石的女儿,有一日还能当上官太太? 再看向一旁只知道傻乐的姑娘,他也只能叹了一口气,在心中默默感慨道:“果真是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啊!” 孟老太太回到家里,心里一腔兴奋也不知道跟谁说。 好不容易做好饭,等到孟玉春回来了,她赶紧凑了上去。 “儿啊!我今日去吴府了!见着那位梅子姑娘了!” 她说这话的时候,两眼都在放光。 孟玉春直接傻眼了,“您怎么都不说一声就去了?人家岂不是要生气?!” 孟老太太却白了他一眼,说道:“我都问过他们家了。” 孟玉春赶紧追问道:“他们家怎么说?” “还没答应呢,不过我瞧着他们家姑娘应当是乐意的,等明日再找两个媒人亲自上门问问去。” “您这……怎么能这样?!”孟玉春抓了抓后脑勺的头发,原地转了两圈。 孟老太太直接看着他问道:“玉春,娘只问你一句话,你愿意吗?娶这个姑娘,你愿意否?你若是不愿意,明日那媒人也不必请了。” “这……”孟玉春不知道要怎么说。 孟老太太也不逼他,只看着他也不说话。 良久,孟玉春才叹了口气,无可奈何地说道:“我还能怎么办?事情都到这一地步了,咱们若不去求亲,那不是戏耍人家吗?” 孟老太太轻嗤一声,斜睨了他一眼,“你无需考虑这些,左右今儿也没几个人知道这事儿。可若是人娶进门了,你却后悔了,那才是真真儿毁了人家姑娘一辈子。孟玉春,你可想好了!婚姻大事并非儿戏啊!” 孟玉春:“……” 被他娘说得哑口无言,这世上多的是盲婚哑嫁,也没见有谁后悔的。 梅子那丫头确实也不错,他对娶她没那么抵触。 他点了点头,正儿八经地说道:“娘,明日你便去请媒人上门提亲吧。” 孟老太太这才笑了起来,她笑起来很喜庆,一双大眼睛周围满是褶子,“我就说嘛!那样的姑娘你怎么会拒绝?她会武艺呢!会飞檐走壁!可厉害了!等到时候带她回咱们雍州,咱们院子里的那棵高高的核桃树,她一跳就能飞上树尖尖!“ 孟玉春:“……” 他还以为他娘是看他能娶上媳妇儿才兴奋的,没想到她老人家高兴的点还真跟寻常人有些不大一样。 “行行行,等这门亲事成了,让她带着得您一起跳树尖尖去。” 孟老太太一听顿时更兴奋了,“这样才好!你是读书人,梅子是习武之人,回头若是有了乖孙那自然文韬武略不在话下。” 孟玉春看着他娘面色红润地畅想未来,赶紧打断她,说道:“娘,时候不早了,先吃饭吧。” “对对对,先吃饭,吃完饭我就找媒人去!明日一早就让媒人去说媒!” 看着她老人家迫不及待的模样,孟玉春也只是笑了笑,没再反对。 他突然觉得成亲也挺有意思的,等真有个臭小子,他打不过他,就让他娘收拾他。 第1498章 你的孩子你来管 翌日一早,孟玉春还没起,就隐隐约约听到外边窸窸窣窣的声音。 他睁开眼睛看了一眼窗外的天色,还是漆黑一片。 他迷迷糊糊地从床上爬起来,穿上衣裳和靴子,从屋子里走了出来。 “呦!起了啊!”孟老太太中气十足地招呼了他一声。 孟玉春揉了揉眼睛,问了一句,“娘,你怎么起这样早?” 孟老太太抱着柴火朝着厨房里走去,一边走一边说道:“就说你这小子一点不上心,今日说好要去寻媒人的,我不得提早准备?” 孟玉春听了这话,揉着眼睛的动作一顿,整个人愣在了原地。 “娘,你认真的吗?这样早,只怕媒人都还没睡醒呢。” 孟老太太动作都没停,只留下一句,“等我们吃过早饭,她们便也该起了。” 转身就进了厨房。 只剩下孟玉春呆呆愣愣地站在院子里,晨起的清风有些许凉意,也吹走了他最后一丝睡意。 孟玉春去井里打了桶水,倒进木盆里洗漱了一番,等他将自己收拾齐整,天色也有些泛白了。 他娘端着两个碗从屋子里走了出来,见到他还在院子里,便说道:“你去将锅里的饼子捞出来,我蒸了两份鸡蛋羹,咱娘俩对付吃点。然后你去忙你的差事,我去忙你的亲事。” 孟玉春按照他娘说的去了厨房,一进门一股葱花的香味就扑面而来。 他看到了锅里烙得金黄的大饼,从中将饼子捞了出来,放在案板上切成小块,又用盘子装好端去了屋子里。 孟老太太率先吃完饭,便去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又拿上了儿子给的银钱,去找上了媒人。 她家里确实很穷,如今手头也就只剩下孟玉春这个月的月钱,以及之前朝廷给的安家费还剩下一些,总共也不过十两银子而已。 这点银钱拿去提亲,就连她自个儿也觉得有些对不住人家姑娘。 她叹了口气,心里想着,若不是因着玉春去了三花县当值,正巧碰上了那场洪水,只怕依着他儿子的性子,多少也会存下些银钱。 她找上了媒人,一说是给通政司孟大人保媒,这媒人更是连保媒的银钱都不要了。 “能给孟大人保媒是我的福气!老夫人,日后有人问起我,我还能说孟大人的亲事是我保的媒,这可比拿多少银钱风光多了!” 见她执意不要,孟老太太却道:“多少也要给些辛苦钱,从提亲到成亲要忙活的多着呢!” 媒人见她一脸郑重,想了想,便笑着说道:“那就九十九个大钱吧!也希望两位新人长长久久的。” 孟老太太接受了她的好意,领着她去了吴锡元府上。 梅子昨夜一宿都没睡,她也说不上来是怎么回事,她还给自己摸了脉,这脉搏明显跳得十分不正常。 她爹也一宿没睡,心里说不上来的担忧。他头一次意识到,他从小拉扯到大的姑娘,这回真的长大了,要离开他了。 等兰草再来请他们父女二人前去的时候,就看到了他们浓重的黑眼圈。 她忍着笑意,将孟老太太带着媒人来了一事告诉了他们父女二人,并询问他们是否要前去一见。 梅子爹还是点头应下了,他想了一晚上,那个孟大人他们从前在开封府也有相处过一段时间。 只凭他对百姓的态度,至少也知道这人是个有情有义的。 想必对他女儿也不会差,若是错过了,兴许还真找不到个更好的人家。 他们父女二人来到了前院,就见到苏九月正在和孟老太太说话,她们身边儿还有个中年妇人,应当便是她请来的媒人。 她们带了汉饼、礼饼、礼香、 礼炮、 礼烛,糯米、 福圆,以及一只鸡和两斤猪肉,这也是如今的孟老太太能准备出来的最好的东西了。 她笑着说道:“昨儿回去跟我儿商议了之后,今日便赶紧去请了媒人,难得碰上这样合适的姑娘,自然得抓紧了。” 梅子爹原本以为他们提亲还要等几日,也没想到对方来得这样快。 不过这样也好,至少他们家是真正在意自己女儿的。 再听孟老太太话中的意思,此事孟大人也是知情的,梅子爹悬着的一颗心更是放下了一半。 一旁的媒人见状也将她们带来的东西拿了出来,“孟大人这聘礼也都备着了,就等着您点头呢!” 孟老太太又掏出一个红封,递给了他们,“这些是聘金,我儿在三花县的时候,所赚得月俸都用来救济百姓了。这些银钱也是我们全部的家当,还请亲家公和梅子别嫌弃,待到日后梅子过了门,我儿所赚的月俸便都给梅子管,我老婆子绝不会插手。” 她知道自家也拿不出来多少好东西,她现在只能给对方一个态度,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诚心的。 梅子爹看了一眼梅子,看了一眼手上的红封,他只上手一掂量,便知道没多少。 他们父女两个在吴家当护院,每个月都不止赚这点银子。 但梅子爹也不是那种图人家钱财的人,只是看着孟大人为人处世的态度,便松了口。 “无妨的,咱们也不是卖女儿的,又怎会嫌弃这些?老夫人您多虑了,我家梅子自幼在我身边儿长大,没有她娘的教导,若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您费心教教她,莫要同她生气。”梅子爹说得也是苦口婆心。 在女儿嫁过去之前,他至少得要让他们知道,男人养出来的女儿和女人养得自然是不一样的。 孟老太太一口应下,更是连称呼都改了,“亲家公,这一点您放心,便真是他们小两口有什么龃龉,我老婆子也要请您过来一起瞧瞧。” 言下之意就是,你的女儿我不替你管教,若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就自己过来看看,自己管教。 梅子爹一看这老太太也是个会来事儿的,这才放下心来。 两人下了聘,交换了庚帖,拿去找人挑好日子,这亲事也算是定下来了。 孟老太太才高高兴兴地回到府上,果真如苏九月所说,给孟大人说亲的人寻上门来了。 第1499章 又发热了 孟老太太听着媒人在自个儿面前口若悬河,说着女方嫁过来会带多少陪嫁,她越听越心惊。 拿了人家这么多银子,她儿子在媳妇儿面前还能抬得起头来吗? 她这样想着,赶紧打断了这个媒人,跟她说道:“停停停,您也别说了,我儿已经定亲了。” 那媒人一听她这话,也皱起了眉头,怎的就定亲了? 孟老太太好生给人泡了茶,便是亲事成不了,也不能给儿子结仇不是? 她乐呵呵地说道:“劳烦您说这么多了,喝杯茶水润润喉咙。” 那媒人见状哪儿还有什么心思喝茶呀!便叹了口气,说道:“也不必了,既然孟大人已经定亲了,那我可得赶紧去给人家回话去。” 孟老太太亲自将她送出了门,才哼着小曲儿,再次进了厨房。 自家如今给了儿媳妇聘金,那叫一个穷得叮当响。 她原本还想着在街口买二两五花肉回来给儿子炒个菜庆祝庆祝,一摸兜,也买不起了。 不过即便是这样,她也还是高兴的。 去厨房找了两颗鸡蛋炒了,又蒸了一碗黍米饭。 等到孟玉春回来的时候,就看到她娘哼着小曲儿,高高兴兴地围着锅台转。 “瞧您这样高兴,可是这亲事儿成啦?”孟玉春问了一句。 孟老太太笑着点头,“那是自然!我儿这样的人中龙凤,那还能不好说亲?” 孟玉春笑了起来,“既然成了,您也不给咱娘俩沾点荤腥?” 孟老太太啧啧两声,“还想要荤腥?实话跟你说吧,这一个月都别想沾荤腥了!” 孟玉春不解地问道:“为何?” 孟老太太解释道:“你那点月钱全被我拿去给人姑娘当聘金了。” 孟玉春:“……” 也罢,总共也没多钱,人家不嫌弃才好。 “吃饭吧,庚帖媒人拿去找人算日子了,估摸着明日就有结果了。到时候我再跑一趟吴府,让亲家公挑个日子出来,婚期就算定下了。”孟老太太说道。 孟玉春微微颔首,“如此,您老人家的心事也算了了,等人家过了门,您可不能磋磨她。” 孟老太太一听这话,不满地瞪了他一眼,“这媳妇儿还没进门呢!你就忘了娘?你放心!娘才不会磋磨媳妇儿!我要磋磨就磋磨你!哼!” 孟玉春知道她的性子,笑了起来,末了才说道:“娘,咱们给爹去个信儿吧,让他老人家也上京城来。” 孟老太太这回没有拒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是得赶紧让你爹过来了,把家里原本存着的给你娶媳妇儿的银钱带上,不然咱们都没银钱办酒席的!” 孟玉春:“……” “这倒不至于,马上下个月的银钱就发了。”孟玉春赶紧替自己解释了两句。 孟老太太却白了他一眼,“你这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你那月俸看起来是不少,可这里是京城!一桌酒席估摸着都得不少银钱,总不能让人家姑娘一嫁过来就跟着你吃糠咽菜吧?” 孟玉春说不过她,也不跟她争了。 “成,都听您的,儿子好好办差,争取也能得了皇上的赏赐!” 孟老太太这才不说什么了。 . 苏九月家中,这两日又乱套了。 她家珠珠儿又发热了,苏九月心中既担心,又自责。 “怎的我平日身体挺好的,珠珠儿却这样弱?这才一个多月,就发热了两次?这可怎么办呀!” 吴锡元也搞不清楚,明明小珠珠儿看起来健健康康的,但这发热就是突如其来的烧起来了,一点征兆都没有。 但他看着六神无主的苏九月,也只能先安慰她,“九月,你别太着急,先给珠珠儿煎药,兴许药喝了烧就退了呢?” 苏九月轻轻点了点头,皱着眉头拿着打湿的帕子轻轻敷在了珠珠的额头上。 珠珠的烧还没退,就又有消息传来了。 是庄子上来人了,来人是庄子上的一个守卫,他气喘吁吁地告诉吴锡元,“吴大人!您父亲和大哥!被抓了!” 吴锡元顿时站了起来,黑着脸问道:“被谁抓了?为何?” 来人这才接着说道:“你们家养着一块太岁,不知道被谁告发了,锦衣卫张大人亲自带人来拿人的。小的担心事儿闹大了,赶紧来告知您一声,您看看接下来要如何打算才是。” 吴锡元抿着唇,冲着他拱了拱手,“多谢了。” 养太岁又碍不着谁的事儿,怕的是有人会借皇上之手大做文章啊! 他第一时间就进了宫,他是皇上身边儿的宠臣,递了牌子很容易就见到了皇上。 景孝帝还是第一次见吴锡元这么火急火燎的模样,也觉得十分稀奇。 平时的他跟个老僧入定的老年人一样,二十刚出头的年纪,一点朝气都没有。 这点儿还不如人家王启英,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看起来才更为成熟稳重一些。 “吴爱卿,这样火急火燎地入宫,有何事啊?”景孝帝问了一句。 吴锡元看他这样子,猜测到皇上此时应当还不知道这些,他心里悄悄松了口气。 人总是会先入为主的,若是皇上听了旁人的说辞,只怕他再想改变皇上的观念就有些难了。 他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才说道:“皇上,臣今日听闻臣的父亲和大哥被抓起来了,臣还请皇上彻查此事。” 景孝帝闻言也瞪大了眼睛,“你爹和你大哥?怎么回事?” 景孝帝早就知道吴锡元的爹娘在庄子上给他做事,这也是他放心用吴锡元的另一层原因。 吴锡元皱着眉头,说道:“皇上,多年之前,还在臣的家乡夏杨村的时候,臣的夫人在河边捡到了一个块太岁。家里人用缸养了起来,后来家里人发现这太岁水养得鸡蛋又大又好,连我娘多年的老寒腿都好了。正巧叶大人到那边做官,他被调到户部的时候,就将我爹娘一并叫到了庄子上。” 景孝帝听得那叫一个目瞪口呆,半晌才回过神来,问了一句,“你是说,朕吃得鸡蛋也是那太岁水养大的?” 第1500章 她只是魇着了 吴锡元微微颔首,“正是如此。” 他一直小心注意着景孝帝的神色,见到皇上震惊归震惊,脸上倒是没有怒气,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景孝帝向后靠在龙椅上,抬手捋了下胡须,脸上有些若有所思。 “怪不得朕这两年觉得身子骨好了许多,比起前几年年轻的时候还有利索。朕还以为是解……咳咳……的功劳,原来如此。” 他差点将解毒二字脱口而出,说了一半,又咽了下去。 吴锡元大致猜到了什么意思,但也没有深究。 果然,皇上对这个太岁感兴趣了起来。 “那太岁你们可食用过?效果如何?” 吴锡元摇了摇头,“当初我娘让给家中的亲戚分了一小块,其它都好生养着。古话有云,莫要在太岁头上动土,我娘也怕将人吃出问题来,便不让食用。” 他一句莫要在太岁头上动土,就直接将景孝帝的想法给打消了。 “还是你娘考虑的周全,这鸡蛋吃着就挺好的,日后将那水也用来种菜。”景孝帝说道。 吴锡元赶紧道:“皇上,我爹和大哥还被抓起来了,说是给您用了不明的食物。” 景孝帝眉梢一扬,“谁说得?朕只是吃了鸡蛋,何曾吃什么不明的食物?” 这一句话,就表明了景孝帝的立场。 吴锡元放松了下来,一抱拳,道:“您说得在理。” 景孝帝直接说道:“传朕口谕,让他们若是闲的没事干都去给朕抓那些拍花子去,莫要无事生事!” “臣谢主隆恩!”吴锡元拜了下去。 景孝帝又接着说道:“你也不必谢朕,这两日高句丽使臣和东瀛的使臣都要来了,朕先跟你通个气,你小心应付。” 吴锡元应下,“是,臣记下了。” 吴锡元回到家中,就见苏九月抱着珠珠儿,一脸着急,“锡元,也不知怎么回事,方才珠珠儿的热已经退下去了,又热起来了。” 吴锡元眉头一皱,“不然咱们派人去请桃林医仙来看看吧?” 原本他们已经不想打扰人家平静的生活了,但事关自己女儿,哪儿还顾得了其它? 苏九月想了想,也点头同意了。 “也好,派人多给他们带些礼物,礼多人不怪。” 夫妻两人正说着话,兰草从外边走了进来,对着他们二人行了一礼,说道:“大人,夫人,国师和国师夫人来了。” 苏九月让人将他们请了进来,蒋春喜只是许久没见苏九月了,想着过来转转。 却不成想,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药味。 “九月,怎么回事?谁病了吗?”喜妹担忧地问道。 苏九月叹了口气,“是珠珠儿,这孩子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最近总是发热,药也没少吃,可是这热症就是下不去。” 喜妹看着她怀里的小姑娘,更是心疼了,“这是怎么了?不然多请几个大夫来瞧瞧?” 苏九月嗯了一声,“正说要给桃林医仙去信,请他出山来瞧瞧。” 两人正说着话,突然郭若无出言打断了她们。 “倒也不必去请大夫。” 这话一出,在场所有人都看向了他。 喜妹眉头一皱,都差点开口怼了。 就听郭若无下一句就说道:“依我看,这孩子应当是魇着了。” 喜妹拧着眉头,说道:“你可不能乱说话,应人事小,误人事大。别耽搁了小珠珠儿!” 郭若无摇了摇头,他看向了苏九月,问道:“吴夫人,你可是已经许久没梦魇了?” 苏九月的脑子“轰”地一下,她抱着孩子整个僵在了原地。 是啊,她好像已经很久没做梦了。 从前,她无数次从梦中惊醒,如今竟然轮到珠珠儿了。 那样的梦,她都会害怕,更何况珠珠儿才是这么小的孩子。 她赶紧上前一步,看着郭若无追问道:“郭先生,您说得对,我已经很久没做梦了。珠珠儿如今还小,求求您帮帮她。” 既然郭若无能勘破这一切,她一定是有办法的。 郭若无没有拒绝,这小孩子身上的功德金光更甚,若是能帮他,对自己也有莫大的好处。 他冲着苏九月伸出手去,“我能看看孩子吗?” 苏九月没有犹豫,将孩子交给了他。 郭若无抱着小小一点的珠珠,也看不大清楚他的动作。只看到他左手的两根手指在珠珠儿的额头上轻轻点了一下,孩子的啼哭声渐歇。 郭若无将孩子还给了苏九月,对着苏九月和吴锡元二人说道:“你们也莫要担心,这孩子天生好命,不会有事的。” 苏九月还是有些担心,但她还是接过孩子对着郭若无道了声谢。 神奇的是,接下来珠珠的热症真的逐渐散了。 苏九月悬着的一颗心这才算放下了,但她还是要多问一句,“郭先生,珠珠儿可还会再梦魇?” 郭若无摇头,“暂且不会了。” 他封了她的天眼,等她年岁渐长,便会逐渐恢复。 苏九月松了一口气,喜妹知晓他们夫妻两人今日应当也没空招待他们,便也没多久留,将自己给珠珠儿准备的小玩意儿留下来,就先回去了。 苏九月这才问起了庄子上的事儿,“爹和大哥那事儿,皇上怎么说?” “无妨,皇上没有责怪大哥和爹他们。既然珠珠儿的热症退了,那我先去趟庄子上,其它的等我回来再说。”吴锡元安抚道。 苏九月点头应下,“好。” 吴锡元又轻轻摸了一下珠珠儿的小脸,柔声说道:“乖女儿,等爹爹回来。” 珠珠儿睡得正香,压根就没搭理他。 吴锡元看着女儿熟睡的容颜,脸上的疲惫也消散了许多,又抬手揉了下九月的发顶,“乖,等我回来。” 苏九月躲开了,“快去忙吧,下午给你留饭。” 吴锡元嗯了一声,便又起身走了。 自从他爹娘来到京城,吴锡元还从未来过庄子一次。 庄子毕竟是皇上的庄子,若是无事怎么也不能随便来。 但是这一回他可是奉了皇上的口谕来的,他爹和大哥被人抓起来了,但那人也不知道出于怎样的考虑,只是将他们关在了庄子上的一处空房子里。 第1501章 听命办事 吴锡元下了马,立刻就有人迎了过来。 “吴大人!” 吴锡元看了一眼来人,身上穿着锦衣卫的衣裳。 锦衣卫是皇上的人,向来都是听皇上的命令办事的,这回又怎么会越过皇上来多此一举? 他心中有些许疑惑,但此时也没表现出来,而是直接对着来人说道:“你们大人在何处?” “大人在屋子里等候您多时了!” “前边带路。” 吴锡元跟在这个锦衣卫的身后走进了一个屋子,屋子里的张福生张大人立刻起身,对着吴锡元一抱拳,“吴大人!” 吴锡元看了他一眼,直接开口道:“传皇上口谕!” 张福生顿时一愣,赶紧跪下。 就听吴锡元又接着说道:“尔等若是闲来无事,便去抓那些拍花子去,莫要无事生事!” 张福生苦笑一声,对着吴锡元说道:“吴大人,您莫要责怪,下官也是听命办事。” 吴锡元也不跟他客气,直接开口问道:“你听得是何人的命令?又是给何人办事?张大人莫要忘了,锦衣卫是皇上的人。莫要在朝中的时候久了,连自己主子是谁都忘了。” 张福生气得牙痒痒,但他却没有办法,官大一级压死人,吴锡元不仅比他高了好几级,还是领了皇上的口谕来了。 “吴大人,下官只是听了内阁的吩咐才来彻查庄子上有关皇上饮食的来源的,也没想到您家里人就这么不经查……” 吴锡元直接打断了他,“张大人莫要胡言乱语,我家养太岁一事是皇上他老人家恩准过的。本官奉劝你莫要拿着鸡毛当令箭,若是毁了太岁,只怕你再多长两颗脑袋也不够用的。” 张福生眉头微微一皱,当初他接到首辅陈大人的命令,是让他毁了那东西。 也多亏他留了个心眼,并未按照他说得来。 若是真的毁了,现在也该遭殃了。 说起来也是他赌错了,他怎么也没想到皇上居然会站在了吴大人那一侧。 首辅陈大人已经在内阁数年,居然还摸不透皇上的心思? “吴大人,您莫要生气,您家里的东西都好生在家里放着的,我们连一根针线都没碰。抓您父亲和兄长也是例行公事,既然您都说了,这只是个误会,下官这就将您父亲和兄长放了。” 吴锡元冷哼一声,直接质问道:“是谁指使你做此事的?” 张福生讪讪一笑,“怎么能叫指使呢?只不过是有人报案,本官也是为了皇上他老人家的身子着想,这才带着人过来走了一趟。” “那报案的是何人?”吴锡元又接着追问道。 “正是你爹的邻居,一个叫王大春的,他先发现你家水缸里养了不明东西。”张福生不敢出卖陈首辅,但一个小庄户他可不在乎。 吴锡元也知道庄子上的众人定然也是存有竞争关系的,但这些庄户大都是老实本分的,能做出这样的事儿,八成也是被人怂恿了。 吴锡元没跟张福生多说,而是接着问道:“我爹和兄长现在何处?” 张福生赶紧看了一眼身边儿的下属,下属会意,跑去将人请了出来。 吴锡元看着他爹和兄长好端端的没事,这才冲着张福生说道:“既然本官的父亲和兄长无事,那本官便也不打搅张大人您去捉拿那些拍花子了。” 张福生脸色一变,但他很快扯出来一个略显难看的笑容来,“下官告退。” 他对着自己带来的人一招手,呼啦啦便走了许多人。 吴锡元看着人都走了,才赶紧上前一步将他爹和大哥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问道:“爹,大哥,你们没事儿吧?他们可有为难你们?” 吴传摇了摇头,“没有,爹没事。我们……又给你添麻烦了。” 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吴锡元穿官服的模样,早就跟当初的穷小子模样大相径庭。 吴锡元听了他爹这话,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就对着他说道:“爹,您莫要这样说,都是一家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哪有什么添麻烦不添麻烦的?再说了,这次的事儿兴许还是我连累了你们也说不定。罢了,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咱们进屋再说。” 他们回到屋子里,大嫂一手抱着一个,一手拉着一个就走出来了。 樱桃见到她爹回来了,急忙跑过来扑进了大成怀里,“爹!” 大成将她抱了起来,樱桃伸手环住了他的脖子,问道:“爹爹,坏人是被打跑了吗?” 听着她的童言童语,大成也有些哭笑不得。 但也只是顺着她的话说道:“是的,被你三叔打跑了。” 吴锡元一回头就对上了一双灿若星河的眼睛,“三叔好厉害!” 吴锡元没忍住也笑了起来,樱桃的名字还是他取得,只是自从进了京,一直忙忙碌碌的一直不怎么亲近。 “樱桃好似比过年那会儿又长高了些。”吴锡元说道。 陈招娣也说道:“是长高了,今年又重新做了衣裳。” 原本在村子里的时候,她们都是小的穿大的剩下来的衣裳。 但是如今他们日子过得好了,陈招娣也不愿意苦着孩子,就干脆每年也给这几个小的做两身新衣裳穿。 跟他们寒暄了两句,才进了屋子。 吴锡元这才拧着眉头问道:“爹,咱们家养了太岁的事儿,可还有旁人知道?” 吴传连想都没多想,就直接说道:“隔壁王大春!有一日他家缸里没水了,便来咱们家借一桶。我让你大哥去给他打水,他居然也跟着进了厨房。” 吴锡元微微颔首,至少在这一点上,张福生并未说谎。 吴锡元又问道:“王大春如今可还在庄子上?” 吴传点头,“应当是在的,他们家除了庄子也没地儿能去。” 吴锡元直接起身,“我去隔壁坐坐。” 吴传见状也赶紧站了起来,说道:“让你大哥陪你一起去。” 吴锡元笑着摇头,“不必了,又不是去打架,去那么多人作甚?我自个儿去就是。” 吴传见他执意如此,只能拧着眉头看着他出了门。 第1502章 根雕 吴锡元去敲隔壁门的时候,王大春都快吓死了。 他躲在屋子里,抱着头蹲在地上,“这可怎么办呀!我说别招惹他们家,别招惹他们家,你就是不听。不过一百两金子,也不看看自己有没有那福气……” 他媳妇儿也气得不行,直接一脚就踹在了他的后背上。 王大春一个踉跄,直接趴了前去,他两手撑在地上回过头就皱着眉头骂道:“你这妇人,莫不是有什么疯病!” 他媳妇儿此时也忍不了了,便直接说道:“当初不也是你自个儿同意了的吗?怎的如今就全都赖我了?还是不是你没本事?不然又岂会为那一百两金子心动?还区区一百两金子,你挣得来吗?你这一辈子都挣不来!” 王大春听了她这话,更是气到不行,但也拿她没有办法。 最后只能气得一跺脚,回过身问她,“那我们现在怎么办?人都找上门来了,现在躲着,难道能躲一辈子吗?!” 他媳妇儿瞪了他一眼,抬脚绕过了他,“我去开门!我就不信了,他还能把我吃了不成!我们说得是实话,也没造谣,顶多就是不知道他家水缸里泡着什么东西罢了。” 王大春见她要去开门,赶紧拦住了她,一脸的不可思议,“你疯啦?!” 他媳妇儿瞪着他,说道:“你真当他们你拦得住吗?人家好好敲门你不开,等待会儿砸门了,看你往哪儿跑!” 王大春闻言这才收回了手,脸上愁眉苦脸的,重重地叹了口气。 他媳妇儿左氏拉开了门,见到门外只站着吴锡元一人,她还微微有些诧异。 “这位大人,您光临寒舍,是有何意?”王左氏面带微笑地问道。 吴锡元笑了笑,问道:“王大春可是住在此处?” 王左氏点了点头,“他是我男人,您找他作甚?可是他犯了什么事儿吗?” 不得不说,王左氏这两下子演得还不错,倒像是真的不知情似的。 吴锡元依旧面色和煦,“没什么大事儿,不过是找他问两句话罢了。” 王左氏这才让开了门,“他就在屋子里,您里边请。” 吴锡元抬脚进了门,王大春见到吴锡元是一个人来的,心里的惧怕也散去了些许。 他凑到了吴锡元身边儿,对着他行了一礼,“草民王大春见过大人。” 吴锡元微微颔首,撩起衣摆在一旁的凳子上坐下,才抬起眸子看向了王大春,问道:“你是向何人举报了隔壁吴家的?” 他音量不高,但让人听了却无端心头一紧。 “大人,不是草民举报的,是前些日子有人来找草民打听隔壁,他们说了,若是草民能告诉他们些不一样的,他们便会给草民……一百两金子……” 他说到最后,声音都低了许多,吴锡元心里早就猜到是有人指使的。 因此再听他这话也一点不觉得意外,便又接着问道:“来找你的是何人,你可知道否?” 王大春摇了摇头,吴锡元的眉头才刚刚皱起,就听他身边儿的王左氏上前一步,说道:“大人,民妇倒是听到了些许东西,他们说是什么陈大人。至于那个陈大人,那民妇就真的不知道了。” 看样子这个王大春还没有他媳妇儿顶事儿,他微微颔首,“除此之外,你们可还知道什么?” 依旧是王左氏,“大人,民妇还听他们说了,下个月那位大人要过寿宴,争取在这之前将事情敲定,莫要让那位大人再为此事烦心。” 吴锡元这回是听明白了,“也罢,他们给的那一百两金子呢?” 王左氏苦笑一声,“大人,那金子还没拿到手,你这不就来了吗?我们两口子真的没做什么坏事儿,也没说谎话……” 吴锡元微微颔首,“是没说谎,但你们随便一句话,差点让邻居遭受了无妄之灾,本官可以不同你们计较,但也绝不能再留你们。今日你们便收拾收拾东西,打哪儿来回哪儿去!” 他不可能再给他爹和大哥身边儿留这么个随时会告发人的邻居,一日不忠,终身不用。 王左氏扑通一声跪下,她身边儿的王大春也跟着趴在地上。 吴锡元甚至能清晰地看到他后背上的脚印。 就听王左氏苦苦哀求道:“大人,草民都是被金银钱财蒙蔽了眼睛,下次绝不会再犯了,还请您饶我们一次!” 她们都是从小地方来的,来到庄子上每日做的活也轻松,公家给的银钱也足。 当初走的时候,全村人都知道他们有了好去处,日后应当是不会再回去了。 他们如今再灰溜溜地回去,哪儿还有那个脸面? 吴锡元大马金刀地坐在凳子上,居高临下地看着面前哭哭啼啼的两人,却一丁点儿的心软都没有。 “本官如此做,已经算是饶过你们了!” 见王左氏还要再求,吴锡元直接一甩衣袖站了起来,对着他们夫妻二人说道:“你们好自为之!若是再闹腾,便都给本官去蹲大狱去!” 他前脚出门,后脚撕心裂肺的哭声就从身后传了出来。 吴锡元根本不为所动,沉着一张脸抬脚离开了。 等回到了家中,他爹和大哥都围了过来。 “锡元,你没事儿吧!他们可有为难你?”吴传担忧地问道。 儿子岁数再大,官做得再大,也都是爹娘眼中的小孩子。 大成赶紧说道:“爹!瞧您这话,锡元如今可是大官了,只是穿着这身衣裳,他们哪儿敢为难?” 吴传叹了口气,“心里知道是一回事,但心里难免还是会担忧的。” 大成也转而看向了吴锡元,问道:“锡元,你可问到了什么?” 吴锡元也不愿让他们过多担心,便说道:“问到了,你们无需担心,接下来不会再有人捣乱了。” 大成和吴传父子二人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如此,我们就放心了。” 吴锡元留在庄子吃了顿晌午饭,才上了回家的马车。 姓陈,下个月过寿辰,除了那位首辅大人,还能是谁? 吴锡元心中知道,兴许是皇上和太子殿下对自己的器重让他感到了威胁。 可背后阴人这一点,正是他不能容忍的。 他回到家中,叮嘱项立新替自己准备一个能拿得出手的礼物,他要亲自登门去给陈大人贺寿去。 苏九月见到他回来了,赶紧上前问道:“爹和大哥放出来了吗?” 吴锡元笑着点了点头,“嗯,没事了,你别担心。” 苏九月这才松了一口气,“这样便好了,今日珠珠儿的情况也好了起来,没再发热,我瞧着她都有劲儿爬了。” 吴锡元接过她手上的珠珠,逗了一会儿,才道:“咱们府上可有收到陈大人府上送来的帖子?” “陈大人?”苏九月略一思忖,才问道:“可是陈首辅?” 吴锡元微微颔首,“嗯,是他。” 苏九月点头道:“是收到了,但这两日珠珠儿不是身子不大舒坦嘛,我就想着不然就不去了。” 吴锡元说道:“你别去了,将帖子给我就是。” 苏九月不明所以,但还是让人将帖子拿了出来递给了他。 “你跟陈首辅同在内阁,若是咱们府上不去人也不大合适,你那日若是得空便去坐一坐吧。” 吴锡元点头,“我知晓的。” 他没跟苏九月说起这几日背后的事儿都是陈首辅派人所为,即便是说了也只会徒惹她担忧罢了。 项立新一开始替吴锡元准备了一盆红珊瑚树,却被吴锡元否决了。 “有些太过贵重了。” 项立新拧着眉头道:“大人,差不多了,那位可是首辅大人。若是送得太过寒颤,奴才担心他会给您穿小鞋。” 吴锡元轻笑一声,“无妨,你再去寻个便宜些的。” 左右小鞋都已经穿在脚上了,还有什么好怕的? 项立新琢磨不透他怎么想的,最后又找了几个礼物来,也还是被他否决了。 后来没了法子,他只能让人买了个根雕过来。 这玩意儿说值钱也值钱,说不值钱也不值钱,端看雕刻之人的手艺了。 而吴锡元见这根雕雕得是一个在趴在池塘边的龟,便笑了起来,“这个合适!” 一个月后,在陈首辅大喜的日子上,吴锡元当真就拿着这么个根雕去给人贺寿去了。 门口的管事挨个唱着贺礼,等轮到吴锡元的时候,他唱得声音格外的大。 仿佛是故意炫耀似的,皇上跟前儿的红人都要亲自来给陈大人贺寿! 王启英先吴锡元一步来,听说吴锡元送了个玄龟根雕,直接当场笑喷了。 玄龟虽说是有长寿的寓义,但它说到底,还是有个别称叫——王八啊! 他凑到吴锡元身边儿,小声跟他嘀咕道:“锡元,你可真够损的。” 吴锡元轻笑一声,一切尽在不言中。 “你今儿怎的有空来?你那通政司这几日不忙了?” 吴锡元如今已经彻底卸任通政使的职位,现在的通政使正是王启英,他也跟着升了正三品的官。 王启英凑到他耳边,悄声说了一句,“我这不是在忙吗?” 话说得含糊其辞,但吴锡元却懂了。 通政司原本就是替皇上体察民情的,王启英出现在这里,定然这里出现什么问题了。 两人随便说了两句,没在门口久留,就抬脚走了进去。 毕竟是陈首辅的大寿,几乎满朝文武来了大半。 吴锡元和王启英又是皇上跟前的红人,这会儿难得遇上了,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围过来同他们攀谈。 就连陈首辅听闻吴锡元来了,也从屋子里走出来,亲自相迎。 “不知吴大人要来,有失远迎,还请吴大人海涵。”陈首辅抱拳笑着道。 吴锡元也起身回了一礼,才说道:“陈大人客气了,今日是陈大人的寿辰,祝陈大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两人才刚见过礼,就又有陈府的下人过来,说是定王世子来了。 陈首辅跟吴锡元说了声见谅,便又匆匆地前去迎接。 王启英在一旁看着忍不住啧啧两声,“真是繁忙啊,也不知道等我六十的时候,会不会有这么多人来道贺。” 吴锡元轻笑一声,“等你六十的时候,估摸着多去两个人都嫌烦。” 王启英闻言笑了起来,学着书生的模样,摇头晃脑地道:“知我者,锡元也。” 吴锡元也跟着笑,王启英虽说看着是个大大咧咧的性子,但实际上他其实并不喜欢应酬,那些跟他不怎么熟悉的人,他更是连理都不想理。 自从先前儿皇上接连削藩之后,皇室就格外的避嫌,唯恐皇上一个恼怒就直接将他们给收拾了。 这些手握实权的重臣他们压根就不敢打交道,这次陈首辅过寿,定王能让世子过来,实在算是给他面子了。 其他王爷公主的,压根一个都没冒头。 京里头这些人过寿,大致也就是那些花样,台子上戏子咿咿呀呀地唱着,台下觥筹交错。 陈首辅亲自来给吴锡元敬酒,他端起酒杯又说了两句祝福的话,陈首辅看着他感慨道:“吴大人果真是年轻有为啊,今年才不过弱冠,便已是朝廷重臣。岁月不饶人,老夫如今年纪大了,也不知道还能再为朝廷出力几年。” 吴锡元知道他在试探自己,便乐呵呵地道:“您还是得保重身子,其他的圣上心里有数呢!” 旁人还当陈首辅是看中了吴锡元当自己的接班人,却不料陈首辅根本就不服老。 “是得保重身子,底下人还都年轻,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多撑几年。” 王启英听了这话,不屑地撇了撇嘴。 有些人还真是喜欢给自己脸上贴金,他虽然不在内阁,但他也知道,如今内阁能帮得上忙的根本没几人,这个陈首辅也几乎就是个摆设。等皇上一步一步将自己的人培养起来,他也没几年能挣扎的了。 底下一堆人在阿谀奉承,“陈大人您身体英朗,大夏朝离不开您啊!” “是呀!我朝能如此盛世,大人您功不可没!” “我朝能得陈大人您,实乃百姓之幸!” …… 说得倒像是他真的有多大的功劳似的,偏偏他自个儿还乐呵呵的应下了。 第1503章 不能活着离开 吴锡元在一旁看着,也有些好笑。 当年先帝在时,陈首辅确实替他解决了不少问题。 只是他这个人吃到了甜头,再往后就有些一意孤行。 先帝在位的时候,正是兵强马壮的时候,他只需一门心思搞贸易就是能国富民强。 然而自皇帝登基之后,邻国便借着大夏朝青黄不接之际,相互勾结发动战争。 谁料天不遂人愿,正好遇上大旱,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他原先的那些做法全都派不上用场了,百姓连吃饭都成了问题的时候,谁还会去管那些胭脂水粉陶器? 有官员给他提出此事,他却压根不听不用,甚至还带头排挤人家。 也幸好当今圣上是个有主意的,他逐渐提拔起新的臣子,代替了他们那些抱团的。 吴锡元就是被提拔起来的其中一位,也因此这位陈首辅多少看吴锡元有些不顺眼。 王启英似笑非笑地看着那些奉承陈首辅的大臣们,这倒是让吴锡元也几分好奇,王启英到底卖着什么关子? 然而事情也并没有让他久等,过了没多大一会儿,外边突然传来了一阵喧哗声。 声音之大,就连吴锡元都能透过嘈杂声听得清清楚楚,他意识到了什么,侧过脸看了一眼王启英。 王启英似有所感,也转过头来看向了他,冲着他露齿一笑。 吴锡元一挑眉,这时候外边的管家也满面愁容步履匆匆地走了进来,只见他凑到陈首辅耳边小声说了句什么,陈首辅的脸色也变得难看了起来。 吴锡元这会儿也看明白了,这一出应当就是王启英唱得好戏了,只是不知道会不会被陈首辅压下去,若是压下去的话,闹腾也白闹腾了。 陈首辅还未开口,这时候突然有人闯了进来,指着陈首辅的鼻子就喊道:“陈大人!您还我男人来!我一家七口,上有老下有小,全靠我男人养活!你把他弄到哪儿去了!”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陈首辅第一反应就是赶紧让人将这个女人拉下去。 岂料那个女人居然从袖袋中掏出一把匕首,抵着自己的脖子扬声说道:“您若是不给我个说法,今日我必定血溅当场!” 陈首辅脸黑得宛若锅底,但却不敢真的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闹出人命来。 就在底下的众人窃窃私语的时候,王启英却站了出来,冲着那个中年妇人说道:“这位妇人,可莫要凭白诬陷陈大人呀!” 那妇人见到有人站出来替她说话,赶紧就跪下磕头,“大人!民妇并未诬陷他!民妇说得句句属实!这位人面兽心的陈大人,就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我夫君五年前去替他做事,这一走就毫无音信了!民妇多次来寻皆碰壁,最后经过多方打听,才得知我家夫君上了陈大人的船就再无踪影!还请诸位大人替民妇做主!” 她一边说着,一边就哭了起来,“民妇家中有四个孩子,还有两位老人,若是没了我夫君,我们这七口人怕是都要活活饿死了!” 她说着话,周围就又开始议论了起来。 陈首辅的脸色沉得可怕,今日原本是他大喜的日子,谁又能想到会有这等泼妇前来闹腾。 “你少血口喷人!你夫君的不见了踪迹关本官什么事儿?不知道从哪儿打听个消息就要赖到本官头上!若是人人都如同你一般,家里丢个人都来找本官,那本官还不得冤死?!” “我夫君就是上了你的天佑号,五年前我亲自送他上的船,不可能有假!您把我夫君弄到哪儿去了!”那妇人不依不饶。 陈首辅却道:“天佑号早就回来了,谁知道你男人跑哪儿去不归家,本官只是雇佣他们替朝廷做事,还管得着他们去哪儿不成?” 他这样一说,其他官员倒也觉得言之在理。 “是有几分道理。” “对呀,那么大的人了,他要乱跑谁还能绑住他的腿不成?” “这妇道人家属实有些胡搅蛮缠了。” …… 吴锡元在一旁冷眼旁观,并未帮腔。 倒是王启英看了一眼那个妇人,开口说道:“你可还有什么证据?不拿出来,我等也无法替你断案呀。” 那妇人果然还有所准备,她从袖袋中又掏出来一个平安扣,对着他们说道:“这东西是我儿夫君当初出门的时候,我亲自给他戴在身上的,这上边的结也是我亲手打的,我认得出来。然而前阵子却有人将此物交给了我,说是受我夫君嘱托,帮他捎句话,让我替他好生照顾父母孩子,他这辈子亏欠我的,只能下辈子偿还了。” 妇人说着就又哭了起来,“下辈子偿还,他说得轻巧,可是我这辈子怎么办?我只是个妇道人家,家中半亩荒田,我要如何养活得了四个孩子和两个老人?” 王启英又接着道:“你先别哭,问你话呢!哭哭啼啼的,让人听不大清楚。你就说说,你打听到你夫君是什么下落。” “那帮忙传信儿的人也是九死一生回来的,他说陈大人买下了海外一座孤岛,岛上产一种红宝石。为了不让这个消息外传,凡是上岛的人都不允许活着出岛!” 陈首辅此时也算是看明白了,这个王启英分明就是来找茬的。 兴许这个妇人也是他安排的,他们分明远日无怨,近日无仇的,他为何要如此作为? “既然不能活着出岛,你这消息又是如何得知的?你这妇人,前言不搭后语的,连话也说不清楚!若是诬陷朝廷命官,可是要坐牢的!”陈首辅盯着她和王启英说道。 事已至此,那妇人还有什么好怕的? 她直接说道:“就是那男子逃了出来,我们才能得知此事!留在岛上也是苟活,等到干不动活也会被悄悄拉去沉海,与其如此,他倒不如给自己博一条出路!” 吴锡元见舆论已经引发了,再僵持下去也毫无进展,便直接开口道:“既然如此,义兄,你带她去准备准备诉状,收集证据,牵扯到陈大人,恐怕要皇上亲自过问才可。” 第1504章 嚣张 陈首辅现在也有些骑虎难下,便看向了吴锡元,拧着眉头说道:“这点事儿倒也不用麻烦皇上了,就请王大人还本官一个清白吧!” 王启英冲着他一抱拳,说道:“既然陈大人如此信得过本官,那本官自然会好生查探,定然不会冤枉了任何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坏人!” 说完,他便对着自己带来的几个下属说道:“来人!把这个妇人给本官带走!” 看着下属将人带了下去,他才又冲着陈首辅拱了拱手,“陈大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自然会逢凶化吉的,本官先走一步了。” 说完又再冲着其他大人拱了拱手,这才离开了。 吴锡元看着这场闹剧散场,也没走。 出了这样的事儿,陈首辅这寿宴也办不下去了。 陆陆续续地有官员辞行,吴锡元却没有走,而是一直留到了最后。 他才亲自去见了一面陈大人,他掀起门帘走进了堂屋。 陈大人脸上挂上难看的笑,“吴大人竟然还未离去。” 吴锡元轻声笑了笑,依旧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陈大人,本官原本也该走了,只是心中还有些许疑惑,想要找陈大人问个清楚。” 陈首辅心中冒出一点不好的预感,但此时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吴大人有事尽管说就是。” 吴锡元笑了笑,说道:“不知陈大人您跟张福生张大人熟否?” 陈首辅一听到这个名字,顿时心中一惊,但是他很快就镇定了下来,摇了摇头,“不是很熟,吴大人为何会有此一问?” 吴锡元笑了笑,“也没什么,就是前两日跟张大人闹了些许不愉快,听闻他是听陈大人指使的。” 陈首辅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吴大人您i信了吗?” 吴锡元笑了笑说道:“若是不信,本官又怎会出现在此处?” 陈首辅冷哼一声,皮笑肉不笑的说道:“本官向来都听人说吴大人是个聪明人,却没有想到竟然连这种话都会相信。” 吴锡元起身,居高临下地看了他一眼:“陈大人说话当真有意思,这世上的事情若是发生了,那便是真实存在着的。纸终究是包不住火,并不是你一味的否认就不存在。你既然都承认了别人是个聪明人,那也该相信别人的
相关推荐:
虫族之先婚后爱
角色扮演家(高H)
大唐绿帽王
姑母撩人
祸国妖姬
她戒之下 under her ring
阴影帝国
小怂包重生记(1v2)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军师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