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夜夜乘欢_新御书屋 > 第210章

第210章

就不得不关注淡马锡的动向。 傅安资助的探险队不在少数,往北方去的也有不少。 这些探险队,松下纯太郎都给予过帮助,对他们的动向也比较了解。 唯独有一支,就是两年前离开的陈永和探险队。 去了北海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大家都以为他们已经死在异国他乡,然而…… 他们竟然回来了? 得知这个消息,松下纯太郎就坐不住了,立即下令船队向对方靠拢。 命令刚发出,又觉得这样会引起误会,就收回换了一个: “告诉陈船长,就说我是松下纯太郎,邀请他来船上一聚。” 目送传信的人离开,松下纯太郎心中期盼的道。 希望真的是陈永和,说不定自己回洛阳的契机,就应在他身上了。 ----------------- 这两艘船自然是陈永和他们,此时看着熟悉的海域,船上所有人都激动的热泪盈眶。 两年了,整整两年,他们终于活着回来了。 他们自然知道,对面很可能是松下纯太郎的海盗船,可依然非常兴奋。 对他们来说,见到日本就意味着离大明不远了,约等于回家了。 不过此时的他们,也已经筋疲力竭,全靠最后一口气撑着。 当对方派人来询问他们的身份时,陈永和没有隐瞒,也实在没什么好隐瞒的。 当初他出发的时候,还和松下纯太郎见过一面,两人交谈甚欢。 至于补充淡水的请求…… 他们倒不是缺淡水,而是缺干净的淡水。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松下纯太郎本人竟然就在对面。 这下他更放心了,登上对方的快船去了对面。 只一眼他就认出了松下纯太郎,连忙打招呼。 松下纯太郎见到他也是大吃一惊,道: “陈船长,你怎么如此狼狈?” 陈永和脸色露出一言难尽的表情,说道: “海上漂泊两年,能活着回来就已是侥幸啊。” 松下纯太郎深有同感的道:“是啊,两年,大家都以为你们已经……”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能给我说说这两年的经历吗?” “我还从来没有去过那么遥远的地方。” 陈永和谨慎的道:“我们先是去了极北海域,那里非常寒冷,海面常年被冰雪覆盖。” “……于是我们又退回流鬼国,从那里向东探索。” “只是越走风暴就越大,那里一年有大半年时间都在刮大风……” “还好时不时的就会有岛屿,供我们躲避……” “就这样过了两年多,船损失了一艘,人员折损了四分之一……” 说到这里,他满脸苦涩的道:“惨……惨呐。” 这倒不是他伪装,而是真的很难。 松下纯太郎心有戚戚焉,他曾经派人去北方查探过,确实寒冷多风暴。 陈永和他们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两年,确实很不容易。 他能听出,对方言语里的不尽不实。 陈永和肯定有什么东西在瞒着他。 但他也没有追问,别人探险两年的收获,怎么可能会无缘无故告诉他。 不过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打算,而是问道: “不知你们是准备回南洋,还是直接去洛阳?” 不等陈永和回答,他就说道:“从这里去南洋再去洛阳,差不多要大半年的时间。” “如果直接去洛阳,只需要不到两个月时间,不如直接去洛阳。” “我正好要去洛阳,咱们可以结伴而行,也有个照顾。” “傅总督那边好办,你们修书一封,我派人火速送过去,相信他是能理解你们的。” 其实这也是一种试探,如果陈永和有重大发现,肯定要去洛阳领功请赏。 听到他提议直接去洛阳,肯定会犹豫的。 反之,则证明陈永和没有什么重大发现。 果不其然,听到他的提议,陈永和确实犹豫了。 从鲸海到淡马锡,在从淡马锡到洛阳,这个距离实在太远了。 如果能直接去洛阳,将节省大半的时间。 但……他们是傅安资助的探险队,如果抛开傅安直接去洛阳,他的道德上过不去。 只看他的表情,松下纯太郎就知道自己猜对了,心下非常高兴。 终于有理由回洛阳了。 连忙说道:“陈兄,你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其他人考虑啊。” “兄弟们奔波两年,身体方面能撑得住吗?” “你忍心让他们倒在胜利的前夕吗?” 陈永和心中一紧,还真让他说对了。 很多兄弟的身体,也确实经不起这么折腾了。 自己怎么能为了一己之私,枉顾兄弟们的性命呢? 想到这里,终于点头说道:“那就劳烦松下兄了。” 第427章 无题 陈景恪了解了一下钟楼的大致情况,在他的接连追问下,邬秉让终于给出了一个确切的时间。 “半年……五个月,最少也要五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工。” “再快就会影响质量,也会劳民伤财,这是你竭力避免的。” 陈景恪倒也没有多想,他并不多建筑,自然要听专业人员的。 所以只能遗憾的道:“五个月吗?哎,本来还想找你……算了算了,我去找别人吧。” “等等。”邬秉让猛然喝道:“你想找我做什么?” “一惊一乍的吓我一跳。”陈景恪瞪了他一眼,没好气的道: “太上皇命我建了个研究院,这事儿你应该听说了吧。” 邬秉让点点头,这么大的事儿他自然听说了。 还有小道消息传出,说是研究实用型发动机。 这让不少人都产生了兴趣。 温差发动机出现已经很多年,许多人都琢磨过怎么实用化。 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至今最大的作用,依然是带动扇叶当风扇。 不少人怀疑,或许还有其它关键结构,陈景恪藏起来了没有和大家说。 找到这个结构才能实用化。 只是陈景恪身份特殊,他们也不敢追问。 现在陈景恪亲自出手,大家都以为自己猜对了,他之前确实有所隐瞒。 有人因此嘲讽他敝帚自珍。 不过立即就被人打脸了:“陈伴读无偿传授给世人的知识还少吗?” “医术、算学、自然科学……哪一样求过回报?” “且不说这一切都只是猜测,就算他真的在发动机上藏了私又能如何?” “那是人家的学问,爱传授给谁就传授给谁。” “更何况现在朝廷组建研究院,他不是把技术拿出来了吗?” “不知你为世人做过什么贡献,敢在这里狺狺狂吠?” 周围人都纷纷赞同,可以指责任何人自私,唯独不能指责陈景恪。 他无偿拿出来的东西太多了。 “对啊,不能因为别人胸怀天下,就要求别人把所有东西都公布出来吧?” “这就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 众人的话,把那人说的满脸涨红,灰溜溜的离开了。 剩下的人犹如打了大胜仗,别提多高兴了。 大家坐在一起开始讨论发动机的事情,不知道这个研究院是不是研究发动机的。 如果是,那么实用型的发动机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外面的舆论大体如此,大多数人都对他藏私没什么意见。 更多的注意力还是放在了发动机本身。 邬秉让曾经和陈景恪有过合作,自己也研究过发动机,他甚至尝试过把发动机和录音机结合在一起。 只是效果并不理想。 但他对陈景恪的一举一动,都非常的关注。 相比起外人,他知道更多内幕。 比如,他就知道,这个研究院是用来研究一个叫蒸汽机的东西的。 陈景恪说找他和研究院有关,他马上就想到了这件事情。 莫非是找我一起研究蒸汽机? 虽然他不知道什么叫蒸汽机,但不妨碍他知道一个道理。 陈景恪出手没有小事儿。 更何况太上皇一口气调拨了一百名能工巧匠,工部尚书和工部侍郎都快哭了。 足可见,这玩意儿是个了不得的东西。 必须要参与进去。 陈景恪继续说道:“研究院缺一个懂技术,懂行政,又德高望重人来担任院监。” “我想来想去,就只有你邬监正最合适,所以想……” 邬秉让都不等他说完,就迫不及待的道:“我干了。” “嗯?”陈景恪有些诧异的道:“你要负责钦天监,还要负责钟楼,还有精力去当院监?” 邬秉让毫不犹豫的道:“钦天监监正我不干了,等会儿就去找陛下请辞。” “啊?”陈景恪惊讶不已,连忙道: “使不得,使不得啊。” “钦天监监正如此重要,非你莫属啊。” 邬秉让爆粗口道:“重要个屁,就是个背黑锅的。” “这些年多亏了有你在,很多天灾都没人往天意上联想了,否则老夫脑袋早就搬家了。” 陈景恪连忙安抚道:“不至于不至于,陛下是知道你辛苦的,辞官的事情你可别冲动。” 邬秉让正色道:“你以为我真是临时起意?就算没有你邀请,等钟楼修好我也会请辞的。” “我当了二十年钦天监监正,是时候离开了,也必须要离开了。” “至于接班的人,你不用担心。” “像我们这样的衙门,都会专门培养接班人的,一代传一代。” “接替我位置的人早就有了。” 陈景恪顿了一下,说道:“我先去问一下陛下,看他是什么意见。” 邬秉让说道:“问吧,这样大家都心安了。” 陈景恪点点头,就准备转身离开。 余光扫过钟楼,忽然想起一件事情,又收回脚步,上上下下打量着邬秉让。 邬秉让莫名其妙的问道:“怎么了?” 陈景恪讥讽道:“五个月完工呢?太快了影响质量呢?现在不怕吗?” 邬秉让脸都不带红的,若无其事的道: “我刚算错了,三个月就可以了,最多三个月。” “保证耽误不了研究院的事儿。” 陈景恪无语了,这老头难怪能当二十年钦天监监正,还能全身而退。 就这脸皮,一般人都比不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邬秉让加盟确实能省他不少事儿。 至少以后不用一直在研究院呆着了。 ----------------- 之后他就去皇宫找到朱标,将邬秉让的事情说了一下。 朱标颔首道:“邬监正这些年劳苦功高,就这样让他辞官是朝廷的损失。” “既然他愿意去当院监,那就让他去吧。” “钦天监的事情你不用担心,已经有合适的人选了。” 事实上,钦天监一直都有四五个监正候选人。 至于原因吗,懂的都懂。 有了朱标点头,陈景恪彻底放下心来。 邬秉让的动作也很快,第二天早朝就以年老体衰为由请辞。 朱标挽留一番就批准了。 不过钟楼还是由他监工,等修建好再说后续安排。 实际上就是留个缓冲期。 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人事变动,没有人觉得奇怪,也没有人说什么。 辞职后,邬秉让立即找到陈景恪,询问研究院的具体情况。 陈景恪也没有隐瞒,拿出厚厚一摞资料。 展开最上面的一张图纸,为他做了详细介绍。 蒸汽机,利用水蒸气推动动轮做功……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至少对邬秉让来说很简单。 他跟着陈景恪学过一些物理知识,还自学过洛下书院的自然教科书。 知道很多新名词,也知道很多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热胀冷缩的道理他是懂的。 只是他没想到,这个原理竟然还可以如此利用。 关键是这个结构图看起来非常简单,每一个环节单独拿出来,他都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可组合在一起……他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些东西可以组合在一起。 越看他就越是激动,最后忍不住说道: “若此物真能造出来,将改变整个世界。” 陈景恪肯定的道:“它的用处只会比你想象的更大。” 然后他又抽出一张图纸,上面是一列火车和一段铁轨。 “这是蒸汽列车……可以拖动百万斤重物。” “就算每个时辰走四十里,只白天走晚上休息,一天也能走二百多里。” “从南到北只需要不到一个月,从此地域再也无法限制大明的脚步。” 陈景恪又抽出几张图纸:“这是蒸汽船,从此四海皆坦途。” “这是抽水机,可以源源不断的将地下水抽出来,百姓就有了更多手段应对旱灾。” “这是蒸汽织布机……不过我对这玩意儿并不了解,这只是一个概念。” “具体能不能实现,还要看你们研究。” 邬秉让已经激动的只会说一个字:“好,好,好……” 陈景恪很满意他的表现,忍住笑说道: “邬院监,大明的未来,华夏的未来,就交到你手里了。” 邬秉让却丝毫都没觉得这话有问题,郑重的道: “放心,老夫就算死,也要先把这些东西造出来。” 之后,他一边督造钟楼,一边研究蒸汽机的原理。 时不时就跑去找陈景恪,询问其中的细节。 有些陈景恪能解释,有些解释不了的,只能让他慢慢研究。 半个月后,邬秉让拿出了一沓图纸,去机械研究院让人尝试打造一台迷你版蒸汽机。 “有了样品,很多事情就简单了。” 只是很多东西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这台样品并没有那么好打造,期间出了种种问题。 比如密封问题。 他们用了麻绳、各种布、各种动植物胶等等,效果都不理想。 最后陈景恪告诉他们,用铜。 然后果然解决了。 铜垫密封圈就此问世。 说起密封圈,陈景恪不禁想起了橡胶。 这玩意儿应该还在大洋彼岸,是时候派人去寻找了。 还有土豆、红薯、玉米、南瓜、长绒棉等等。 这些高产作物,有助于解决人类温饱问题,解放更多人力用于工业发展。 而工业又反过来促进百业兴盛,帮助人类进入一个物资前所未有充沛时代。 只可惜,橡胶这东西据说生长周期很长,要五六年才能割胶。 算上寻找的时间,十年内能用到橡胶制品就不错了。 如果有橡胶树的替代品就好了。 这不禁让他想起穿越前看过的一个报道。 我国科学家从一种草里提取出了橡胶。 后来经过培育,这种草橡胶含量有所增加。 已经在新疆进行小批量试种。 只能说,感谢那些科研工作者,正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努力,才有了大家美好的生活。 只可惜,他不知道这种草叫什么名字,否则倒是可以去找一找。 就算橡胶含量低也没关系。 不计成本的弄一点做研究也好啊。 哎,早知道就多留意一点了。 陈景恪只能遗憾的放弃了这个念头。 不过这更加坚定了他派人去寻找美洲的想法。 想到就做,他立即放下手头的活儿,去东宫找朱雄英商量一下这件事情。 自然不能直接说去寻找新大陆。 就说极北一直没探查清楚,是时候派人去好好看看了,说不定就有新发现呢。 刚到东宫,他还没开口,朱雄英就先说道: “你来的正好,我正有事要找你。” 陈景恪好奇的道:“什么事?” 朱雄英沉吟了一下说道:“去年我就说准备去一趟南方,亲自见一见土民首领。” 南洋事件发生后,大明的很多政策都做了调整。 尤其是教化方面,从原本的鼓励学习,变成了现在的强制学习。 很多土民部落对此都有意见。 朱雄英计划亲自去一趟南方和西南,与那里的土民首领见一见。 以他在那里的威望,能更好的处理这些问题。 “只是因为接二连三的事情,行程一推再推。” “现在事情总算是解决了,我准备趁此机会去一趟。” 陈景恪却建议道:“目前大分封千头万绪,陛下的身体你也知道,要不明年开春吧。” “到那时分封的事情应该忙的差不多了,你也能放心出发。” 哪知朱雄英却摇头说道:“明年就要打西域,还要开发炎洲,事情也不少。” “现在有皇爷爷在,可以帮忙分担一些政务。” “等明年说不定皇爷爷又要外出巡查,我就更离不开了。” “现在出发,一来一回也就三四个月时间,正好不耽误回来过年。” 陈景恪想想确实如此。 现在大明朝廷的运转模式是,朱标在朝中主持改革,老朱在地方巡查监督执行情况。 如此才能保证在激进的改革下,不至于出大乱子。 今年为了大分封的事情,老朱一直在洛阳没动弹,明年大概率要去巡视。 朱雄英必然要留下协助朱标,很难脱得开身。 所以,目前确实是最好的时间。 想到这里,他点头说道:“也好……你和太上皇、皇上说了吗?” 朱雄英说道:“我先和你商量下,你要是不反对再去找他们。” “对了,你来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陈景恪就说道:“我对极北一直很好奇,想派人探索一番,看看能不能有什么发现。” 朱雄英不在意的道:“这事儿啊,我给你写一道手续,你自己找人去吧。” 这确实不是大事儿,以朱雄英的身份就能独立决定。 陈景恪拿到手续,当即就去找船和人,准备去探索新大陆。 一想到美洲,他就忍不住有些激动。 一个新的大时代即将开启啊。 只是还没等他准备好,就接到一个消息。 松下纯一郎进京了。 这让他非常生气,敢违反命令,翅膀硬了是吧。 必须敲打一下。 只是,当他看到陈永和一行的时候,震惊的一度失语。 第428章 大洋彼岸 “你说,你们从流鬼国一路向东,到达了一块全新的大陆?” 陈景恪看着眼前这个黢黑精瘦的男人,不敢置信的道。 流鬼国(堪察加半岛)向东,那就是走的阿留申群岛。 从亚洲去美洲的海路有很多,阿留申群岛就是主要海路之一。 但那是二十一世纪,拥有成熟的航线,还拥有抗风浪能力更强的远洋巨轮。 在明朝初年,靠着木质帆船,在没有航线图的情况下,横跨阿留申群岛。 这简直就是一场奇迹,他们能活着回来,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要知道,这里最著名的就是风暴,常年大风。 熟手走这条路都危险重重,更何况是一群从未到达过那里的陌生人。 以至于陈景恪都有些怀疑,他是不是在说谎。 所以他紧接着又问道:“你如何证明自己到过?” 陈永和比陈景恪还要激动,毕竟陈景恪那可是传说中的大人物,没想到自己竟然能见到他。 至于发现新大陆……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举动有多伟大。 所以,此时的他,还沉浸在兴奋忐忑之中。 听到陈景恪的质疑,他连忙说道: “我们画的有海图,还有从那边带回来的物品。” 说到这里,他似乎想起了什么,激动的道: “我们带回了很多良种,有一种和薯类很像的根茎,能长到碗一样大。” “一亩地就能产上千斤。” 怕陈景恪不信,他还特意强调道: “我说的都是真的,我们带回了很多那种薯类,就在船上。” 陈景恪‘噌’的一下站起身,激动的道: “在哪?快带我去看看。” 此时他终于确认,对方真的到过大洋彼岸。 否则不可能准确描述出红薯的样子。 毕竟,红薯的产量,在没有见过的人看来,那就是天方夜谭。 在亩产两三百斤就算高产的年代,有东西可以亩产几千斤。 真就是,编都没人敢这么编。 只有见过的人,才敢这么笃定的说出这样的话。 当然了,陈景恪激动不是因为红薯,亩产两千斤的水稻上辈子他都经常吃。 自然不会因为红薯就激动。 他真正高兴的,是华夏有勇士敢于去冒险。 红薯等良种,不过是对勇者的奖励罢了。 陈永和自然不懂他的想法,以为他是因为高产良种激动,心中也不禁有些骄傲。 毕竟这是他们九死一生带回来的。 正准备起身带他去船上,却被松下纯太郎给拦住了: “陈伴读千金之躯,岂能随意冒险,派人去把东西取过来吧。” 陈景恪也冷静下来,让两人稍安勿躁,喊来自己的管家吩咐道: “去东宫请太子过来,就说我有要事。” 管家立即小跑着离开了。 陈景恪这才对陈永和说道:“良种关系国民生计,当有太子亲迎才能表达重视。” 陈永和已经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了,竟然这么容易就见到太子了? 松下纯太郎有些担忧,小声的提醒道: “伴读,您看是不是要慎重一些。” 陈景恪自然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万一良种是假的呢? 贸然把太子请过来,那可是大罪。 但作为穿越者,他已经确定此事八九不离十。 更何况,就算是假的又咋了。 他小小朱还能为了这点事儿翻脸不成。 当然,这话是不能明着说的。 他对松下纯太郎说道:“就算没有良种,诸位甘冒天险为华夏为大明探索世界,也值得太子亲自表彰了。” 陈永和感动的热泪盈眶:“谢陈伴读,有您这句话……日后若有差遣,草民万死不辞。” 陈景恪也很感慨,说道:“放心,一旦证实你们真的达到过新大陆,朝廷必有嘉奖。” “对了,你方才说的海图,可有带在身上?” 陈永和擦了擦眼泪,忙不迭的道:“有,您看。”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厚厚布包,打开后里面是一叠皮革。 将皮革展开,有一尺见方,上面有一条条黑色的凹陷纹路。 陈永和解释道:“船上潮湿,我怕用墨作图容易糊,就想到用牛皮。” “上面的纹路,是用铁丝烫出来的。” 陈景恪赞许的道:“此法甚好,你有心了。” 说完就朝地图看去。 嗯……对于习惯了球形地图的人来说,这幅图很怪。 但大体轮廓是能看得出来的。 确实是从阿留申群岛去的对岸,沿途大致的岛屿都被标注了出来。 但新大陆,却只标注了西海岸的海岸线,东海岸是空白。 而且向北也没有到达白令海峡,向南大致走到了南美洲中部地区。 陈永和有些羞愧的道:“我们试图环绕新大洲转一圈,画出完整的地图。” “只是一直向南走了几千里都没走到头,大家筋疲力竭,我们只能回来了。” “所以只能画出新大洲局部的样子。” 陈景恪却表扬道:“能走到那里,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还探索了几千里。” “你不必为此羞愧,应该感到骄傲。所有华夏人,都应该为你们的壮举感到自豪。” 这赞誉太高了,陈永和兴奋的脖子都红了:“陈伴读过奖了,草民不敢当,不敢当。” 陈景恪又仔细看了看这张图,小心的收起来,说道: “这张图送给我如何?” 陈永和说道:“您喜欢就拿去好了,我回去可以再画……不是,这本来就是准备献给朝廷的。” 陈景恪哑然失笑,这人依然带着原始的淳朴啊。 之后陈景恪又和他谈起了事情的始末。 得知他们曾经得到过傅安的赞助,不禁微微点头。 环境真的能影响一个人的眼界。 傅安以前只能说比较开明,去淡马锡做了几年总督,就

相关推荐: 女奴的等价替换   新年快乐(1v1h)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恶蛟的新娘(1v2)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旺夫   树深时见鹿   我的傻白甜老婆   婚里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