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夜夜乘欢_新御书屋 > 第166章

第166章

后者。 其实这也不算是朱标自己妥协,而是大家一起做出的决定。 淡马锡之事就这样过去,但带来的影响力却是深远的。 朝廷用九万条人命告诉了世人,革新依然是主要方向,任何敢于阻挠革新的人或物都会被清理。 而这种决心,也确实让很多保守派改变了态度。 毕竟大多数人当官就是为了出头人地,所谓的政治倾向并没有那么重要。 朝廷一心改革,那我就是改革派。 之后深化革新的进展,果然顺利了许多。 数日后,傅安等人就踏上了前往淡马锡的船只,开启他们新的政治生涯。 和他们同去的,还有很多大家族的商船。 既是为了讨好朝廷,也是为了钱。 淡马锡的利益有多大,只有在上面置办过产业的人才知道。 九万条人命,并不能吓退他们对金钱的渴望。 大不了以后我们严格遵守当地的律法,光明正大的把钱给挣了。 这一幕,让陈景恪想起了一句话: 当利润达到100%时,就有人敢于铤而走险; 当利润达到200%时,他们就敢于冒上断头台的危险; 而当利润达到300%,他们就会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 第348章 时代的需求 回到家,陈景恪就将这件事情原原本本记录下来。 在得知淡马锡出事后,他一直在反思。 这件事他也有责任,最大的责任自然就是用人不当。 不是因为推荐了许柴佬,当时确实没啥特别好的人选。 真正的问题在于,推荐了许柴佬之后,又让岑信通去做配合。 当时他想的是,两人都了解南洋,关系还不错可以更好的配合。 推行新政要得罪很多人,有锦衣卫这张虎皮在,是能镇得住那些人的。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源于前世看过的影视小说。 两个领导有矛盾,往往会相互拖后腿,把简单的事情变复杂。 当时他就在想,上面会不会用人啊? 用人之前就不调查一下性格? 为啥要把两个尿不到一个壶里的人放一块儿?这不是没事儿找事儿吗? 后来他以为,是编剧故意这么安排,制造冲突和对立。 现实中用人,大概率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然而他却忘记了一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 两个人合得来,在做实事的时候,确实能起到一加一大于三的效果。 然而在贪腐的时候,起到的效果是一加一大于一百。 许柴佬和岑信通就是如此,他们虽然没有贪腐鱼肉百姓,却在对方失误的时候互相遮掩。 把一个小错误变成了不可挽回的巨大错误。 试想,如果两人没关系,岑信通会替他隐瞒吗? 两个人不合,或许会因为内斗互相掣肘,可只要他们不掀桌子事情早晚能办成。 最多就是费一点周折而已。 毕竟他们上面还有人压着呢,想升官发财就必须把工作做好。 这就叫用人的艺术,老祖宗留下的经验,不服不行啊。 这种失误,换成从小就接受系统政治教育的人,大概率不会犯的。 可惜,陈景恪并没有接受过相关教育。 当时朱元璋等人对此并不了解,因为他一直以来的高瞻远瞩,对他的能力有所高估。 以至于阴差阳错犯下了这个错误。 至于如何处置两人,他还没有想好。 不过他也没有打算推卸责任,肯定不会将过错都推到两人头上。 等两人回来再说吧。 倒不是他多么高尚,实际上他也是个俗人。 还是个非常俗的俗人。 上辈子碰到老人摔倒了,他都要看看周围有没有摄像头,才决定扶不扶。 看到美女,他也会多瞅几眼,心里还会YY一番。 穿越后变得和圣人一般…… 还真不是因为穿越一次,将他的灵魂给洗礼了,而是他有了更大的追求。 金钱?美女?口腹之欲? 和名垂青史比起来,这些都太低级了。 一个当圣人的机会摆在面前,你会视而不见,还是牢牢抓住? 现在,陈景恪面前真有这么一个机会,他选择搏一搏。 正因为他有更大的野心,所以才会表现的如此克制。 所以他才会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事实上他不知道的是,当他下意识的选择用高标准要求自己,而不是去要求别人。 就说明他至少不是一个坏人。 将笔记检查了一遍,将其中的几处瑕疵进行了修改。 这里面全是他从政的经验心得,是留给孩子还是公之于众,就看最后大明能发展成什么样子吧。 就在这时,福清拿着一个小书匣走进来: “郎君,幻游记定稿了,你看看可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吗。” 陈景恪将书接过来,却并没有翻开,而是放到一旁笑着说道: “咱们福清现在也是名满天下的小说家了,肯定没有问题。” 福清喜笑颜颜:“都是郎君的功劳,我只是润润色罢了,可不敢居功。” 陈景恪笑道:“夫妻一体,何分你我。” 福清走到他身后,瞅了一眼笔记,有些气愤的道: “那许柴佬太不中用了,枉你如此信任他。”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商人群体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罢了,许柴佬出身商贾之家,难免会沾染上这种性格。” “希望经历过此事之后,他能醒悟过来。” 这个时代还没有资产阶级这个概念,他简单的将其用在了商人身上。 其实这是极其不准确的,不过也无所谓了。 在重农抑商的思想氛围下,中国商贾群体的腰杆子,确实硬不起来就是了。 福清却听出了他的话外音,有些惊讶的道: “你还准备用他?”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用,若就此将他放弃,之前的投入就全亏了。” “不过这次不会让他主政一方了,去给别人当个副手吧。” 还是缺人闹的。 虽然淡马锡那边没弄好,但也让他积累了大量的执政经验,至少知道如何搞好商业。 而这种经验,正是朝廷需要的。 “朝廷即将设立特区,需要一些懂商业经济的人才,让他去试试吧。” 福清虽然很担忧,却依然没有反对,而是说道: “也好,先让他去给人当副手,看看他到底有没有吸取教训。” “如果真的成长了,倒也不枉你如此栽培他。” “不过一定要好好的观察,不能再给他骗第二次了。” 陈景恪点头说道:“这一次特区的官吏将由陛下亲自任命,没人会包庇他。” 之后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别的。 自然也谈到了朱樉,福清很是叹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个二哥怕是改不了嗜杀的性子了。 其实对于朱樉一次性屠杀九万人,陈景恪也感到震惊。 然后就是深深的庆幸,还好将他弄到小亚细亚那地儿去了,否则不知道还要惹出多大的祸端。 至于他去了那边会不会大开杀戒…… 陈景恪表示,那就不是他能管的了,他只需要对华夏人负责就可以了。 之后又谈起了其他的事情,话题不知不觉就聊到了朱橚身上。 “五哥最近也忙,又要组织人手做试验,又要编写医书,听说最近还准备开医学院……” “说起这个,他可没少唠叨你。” 陈景恪笑道:“唠叨我什么,我可没得罪他。” 福清说道:“本草纲目的事情啊,那是你的心血,他可不敢不上心。” 陈景恪毫不愧疚,大笑道:“哈哈……师父有事,弟子服其劳吗。” 说到这里他心中一动,道:“医学院一直拖这么久都没开办起来,可见他确实抽不出手。” “不若你去给他帮帮忙如何?” “我?”福清连忙摆手说道:“不行不行,我又不懂医术,怎么帮他啊。” 陈景恪认真的道:“教学生需要医术,管理医学院不需要啊,你只需要负责行政管理就可以了。” 福清依然不同意,除了不懂医术外,她还有另外一重顾虑: “哪有女人家抛头露面的,别人会传闲话的。” 陈景恪决定,好好给她上一课。 “女人的地位并不是生来就低,礼法对女子的要求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是要给我上课吗? 福清很是开心。 成婚前她听过几次讲课,成婚后反而一次都没听过了。 还是挺怀念的。 “根据对周边蛮夷部落的社会形态研究,我们对华夏的社会形态演变,也有了一定的推测。” “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过着男人狩猎,女子采集的生活。” “因为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落后,狩猎获得的食物不稳定,很多时候都空手而归。” “而采集获得的食物就比较稳定了,所以女子的地位比较高……我们称之为母系社会。” “即便到了现在,大明周边很多原始部落,依然以女子为尊。” 福清追问道:“后来呢?为何女子地位变低了?” 陈景恪回道:“后来农业和畜牧业出现,生产力也逐渐提高。” “男人的身体优势得到发挥,成为了生产的主力,因此双方的地位开始转变。” “而且在战乱年代,男人也是战争的主力,用生命保护族群的劳动成果。” “不过即便到了此时,女性地位依然很高。” “男人出去打仗,耕作的重任就落在了女人的肩膀上。” “因为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国家需要大量新生儿补充人口。” “所以才会规定女子必须多少岁出嫁,有些时候甚至规定寡妇必须改嫁。” “所以,当时女子抛头露面做事、改嫁,都是社会的常态,一直到唐朝都是如此。” 福清若有所思的道:“到了宋朝,因为理学的兴起,女人地位再一次降低是吧?”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不是理学思想降低了女子的地位,它是女子地位降低后的结果。” 福清很是不解,那是为什么? 陈景恪解释道:“不论男女,社会地位皆取决于,他们在生产活动中起到的作用。” “宋朝之前,要么因为乱世人口稀少,要么国家强大疆域辽阔。” “比如大唐就是两者兼有,人口最多的时候也就五千多万,可是国土面积非常辽阔。” “平均一下堪称地广人稀,所以总体依然是缺人。” “总之就是,国家缺人所以鼓励女子早婚和改嫁。” “因为缺人,女子也要参与生产活动,是很重要的劳动力。” “所以,当时女人的地位虽然不如男人,却也并不算特别低。” “你想想宋朝是什么情况?” “最强大的北宋,也就占据中原和江南,巅峰时期人口达到了一亿两千万。” “南宋更是偏安一隅,巅峰时期人口达到八千余万。” “所以,宋朝最不缺的就是人,他们发愁的是人太多养不活。”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的风气就变了。” “放宽了女子结婚的年龄,当时女子都是卡着十六岁的门槛成婚,十七八岁成婚的都大有人在。” “寡妇改嫁,就成了被人鄙视的事情。” “朝廷虽然没有明令禁止寡妇改嫁,却鼓励寡妇守寡,还给她们立什么贞节牌坊。” “其实就是在变相的鼓励女子守寡。” “还有就是,人口多国家就不缺劳动力,女人参与生产活动的空间被压缩。” “不参与生产活动,彻底变成男人的依附品,又哪里还有社会地位可言。” “所以,到了宋朝时期女人的地位一落千丈。” “要知道,在北宋初年寡妇都能当皇后,可是没多久连改嫁都不允许了。” “其变化之大,不可谓是不让人唏嘘啊。” 他说的寡妇就是章献明肃皇后刘娥,先是嫁给了龚美。 龚美没钱就将她给卖了,不知道周转了几次后被赵恒纳入后宫,最后更是成为皇后。 虽然在封后这件事情上,遭到了不少大臣的反对。 但最终她依然成为了皇后,更是在真宗死后临朝称制,离武则天只差一个名而已。 也正因为她没有走最后一步,再加上政绩相当优秀,世人盛赞其为女中尧舜。 和武则天的口碑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至少在刘娥时期,女人的地位还没有下滑到妖魔化的地步。 之后就提不成了。 一旁的福清听的心情异常的沉重,作为女子她感同身受,自然很难受很憋屈。 然而,她虽然聪慧,却并没有打破世俗的勇气。 所以也只是感到难受,并没有悟出什么大道理。 对此陈景恪倒也不失望,如果她真的能悟到某些东西,对他这个当丈夫的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 人都是有私心的,他也有。 虽然他不介意让福清出去做事,但依然不愿意丢失一家之主的地位。 停顿了一会儿,等福清差不多消化完那些话,他才继续说道: “经过元朝荼毒以及元末乱世的杀伐,大明至今人口不过七千万。” “可是大明的领土却数倍与北宋,而海外分封制度的实施,又变相的让大明的土地扩张数倍。” “七千万人口看起来不少,均摊到如此广大的地域,依然显得过于稀少了。” “接下来百年,如何增加人口都是朝廷首要考虑的大事。” “事实上,朝廷的风向已经开始转变了。” “虽然朝廷没有明文要求寡妇改嫁,但你仔细想想,陛下自登基之后再没有立过一块贞节牌坊。” “而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更多适合女子的工作接连出现。” “比如纺织,比如看顾店铺……” “看顾店铺,就要求女子识文断字懂算数,所以未来女子读书也必然是大趋势。” “还有就是医学的进步,更多的科目被细分,未来必然会出现独立的妇产科。” “很多隐私病女子都羞于对男医师讲,酿成了无数的悲剧。” “未来,必将会有大量的女子学习医术。” “这是时代的需求,不是某一种学说所能改变的。” 第349章 无题 “女性地位的提高,已经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这不是任何礼法所能逆转的。” 陈景恪以这句话作为本次讲课的结尾。 福清自然不会怀疑他的话,对于这个结论可谓是非常的高兴。 但高兴归高兴,并不代表她就敢去做点什么。 恰恰因为她对政治了解比较多,反而更加的束手束脚。 “但目前的礼法对女子要求非常严格,我若抛头露面恐会引起闲言碎语。” 陈景恪鼓励道:“别怕,你是大明长公主,谁敢拿你怎么样?” 皇帝的姐妹可以封长公主,但封不封全看皇帝的意思。 以陈景恪的重要性,朱标登基没几天就给福清封了长公主。 同时受封的还有马皇后生的两个女儿,宁国长公主和安庆长公主。 福清是唯一非嫡公主而受封长公主的,地位多特殊可想而知。 而且因为她八面玲珑的性格,在风头上甚至超过了宁国和安庆两位长公主。 她抛头露面,还真没谁敢当面说三道四。 当然,背后的闲言碎语肯定不会少,然而…… “只要我不在乎,爹娘不在乎,太上皇、娘娘和陛下不在乎,任他们说破天又有何妨?” 福清心头一震,露出深思之色。 是啊,他都如此支持,我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以我现在的身份,谁敢拿礼法来指责我? 更何况,我这么做是符合朝廷的政策,也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她本就是极为聪慧的女子,一旦破除心中的束缚,脑子顿时就变得灵活起来。 既然女子地位提高是历史的趋势,那我先行一步,就是引领历史潮流啊。 未来说不定还能因此千古流芳。 作为公主、陈景恪的妻子、小说家,她史书留名是必然的。 但同样史书留名,占据的位置和分量是不一样的。 谁不想给自己的名字后面,多加几个形容词呢。 越想她就越是兴奋,但习惯性的保守,又让她有些缺乏自信: “我真的可以吗?” 陈景恪反而没有以为鼓励,而是说道:“可以先从小处着手,帮周王把医学院建立起来。” “我和周王在医学界,还是有那么一点地位的,很多人都在期盼着这所医学院建成。” “你去帮忙,没人敢说什么。” 福清忍不住抿嘴笑了起来,这两位在医学界,还真是有亿点点小地位呢。 自己帮忙建立医学院,就算有人看不顺眼,也大概率不敢说三道四。 别的事情你嘀咕两句也就算了,医学院这事儿你敢置喙,最好祈祷家人永远不生病。 医学院,确实是她尝试打破礼法束缚的绝佳切入点。 想到这里,她心中的担忧尽去。 “好,我听你的,明日就去找五哥。” 陈景恪见她答应下来也很开心,就说了一些长远计划: “你先去那边帮忙,再慢慢将行政管理工作接手过来。” “然后利用管理者的身份,引导他们去研究产科……” “就是孕妇体检、生产等方面的事情,降低生产的危险性。” “你一个女子,关心这方面的事情是理所应当的。” “别人就算知道了,也不会说什么,反而会认为你菩萨心肠。” “然后再进而将妇产科细分出来,收养一些孤女,从小学习妇产科……” “你的闺蜜小姐妹,有才华家里又不介意她们抛头露面的,也可以邀请过来帮忙。” “还可以组建诗社,邀请官宦权贵家的娘子加入进来。” “至于加入进来之后做什么,还不是由你说了算?” “只要你不带她们做什么惊世骇俗之事,同样没人敢说什么。” “等时机成熟,可以开办女子书院……”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是明末清初才出现的。 眼下女子的地位虽然很低,却也没到后来那种变态的程度。 不过即便如此,开办女子书院也有点惊世骇俗了,所以陈景恪才说等时机成熟。 至于这一天什么时候到来……相信不会太远了。 当然,他也不会什么都不做。 在他的大同世界思想里,就有关于女子地位变化的内容。 不过他并没有直接说什么,从人权方面考虑,女子也应该有用多高的地位之类的。 这就是一句废话。 而是根据社科研究做出预测,随着时代的变化,女子将更多的参与社会活动,地位提高是趋势。 至于卫道士们会怎么想…… 陈景恪表示,管他们去死。 之后夫妻俩就围坐在一起,畅谈具体该如何操作。 因为谈的太深入,以至于第二天陈景恪差点起不来床。 ----------------- 吃过早饭,福清高高兴兴的去找朱橚,讨论医学院的建设问题。 陈景恪则留在家里,趁着方孝孺还没来,先拿起幻游记翻看起来。 这玩意儿他都已经看过好几遍了,对里面的内容早就滚瓜烂熟,实在没啥可看的。 所以大致翻了一遍就放在了一旁。 等福清回来,直接拿去出版发行吧。 已经出过好几部书,‘景清居士’这个笔名,在大明小说界可是响当当的存在。 以至于不少人冒充这个名字发表自己的作品。 尤其是驸马传系列,据说现在不论是谁写的话本,都会挂在景清居士名下。 颇有点前世盗版黄皮书系列‘黄易作品’的架势。 这些假冒作品里,有些纯属狗屁不通,但还真有不少佳作。 有时候陈景恪都在想,未来的史学家研究这一段历史的时候,会不会头大的想杀人。 虽然景清居士这个笔名,在某些地方已经有些败坏。 但各大书商心里都清楚,洛阳城那位才是这个笔名真正的主人。 再加上福清几次出书,早就有成熟的宣发渠道。 所以倒也不用担心会被别人误会假冒之类的。 不过可以想到的是,幻游记出版后,景清居士这个名字将会重新打响。 必然会有一大波挂羊头卖狗肉的盗版书出现。 到时候估计又要不少人骂娘了。 刚将这本书翻完,方孝孺就带着叶云流等人出现。 都是老熟人了,双方也没有多客套,简单见过礼就各自落座。 今天他们要讨论的是最后一篇的内容,也是方学唯物论的总结篇。 这几个月来,两人从第一篇开始分析讨论,今天终于即将完成最后的收尾。 所以大家都有些兴奋。 陈景恪自己也很高兴,这次交流相当于是,方孝孺从头帮他梳理了知识体系。 不但让他零碎的唯物学知识正式形成系统,还对华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不只是华夏文化里的唯物部分,唯心部分也同样有了深入了解。 毕竟,想研究唯物就要同时了解唯心,如此才能更加辩证的看待唯物思想。 事实上,中国古典哲学是没有唯物和唯心之分的。 同一套思想体系,可以同时包含唯物和唯心两种思想。 关键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竟然能做到相互论证,没有丝毫的冲突。 只能说,华夏文化在包容这一块的属性,是直接拉满了。 陈景恪和方孝孺将华夏思想里,关于唯物论的方面单独拿出来,其实算是一种片面化。 这也不能怪他们,儒家从理学开始,就在唯心论道路上狂飙猛进了。 他们也只能跟着去做。 不过问题不大,都是华夏文化的一部分。 一家独大往往会妖魔化,两种思想碰撞,才能迸发出更璀璨的火花。 总之,在方孝孺的帮助下,陈景恪终于构建了属于自己的完整知识体系。 当这套知识体系成型,原本困扰他的大同思想瓶颈也被打破。 前路一片坦途。 对于方孝孺来说,他的收获也同样巨大。 通过和陈景恪的交流,成功把唯物学的学习门槛降低。 唯物学思想方面,也更加的完善。 更重要的是,对很多内容的解析更加深入。 不少地方,根据陈景恪的思想,还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辩证看法。 哲学本身就是人对宇宙的解析,是阶段性的。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 就好像,我们追求出人头地,也同样欣赏采菊东篱下的隐居生活。 在同一本书里,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也是很正常的。 尤其是华夏思想,更是天生自带辩证属性。 唯物唯心都能完美的放在一起,更何况是同属唯物思想下的两种不同观点。 而且,陈景恪的很多想法,也给了他启发,让他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对他来说,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作为旁听者,叶云流等人可谓是收获良多,对华夏文化对唯物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以前他们只能照本宣科,现在属于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即便是脱离了课本,也能将唯物学讲的头头是道。 为以后宣扬唯物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亲眼目睹两个学者的思想碰撞,更是让他们叹为观止。 尤其是陈景恪的学识,一再刷新他们对天才的认知。 也让他们完全生不起一点骄傲之心。 探讨结束之后,方孝孺没有如往常一般离开,而是大笑道: “哈哈……我就知道,景恪不会让我失望的。” 陈景恪也欣喜的道:“多谢方兄相助,我亦有豁然开朗之感。” 说罢,两人相视大笑。 叶云流等人也非

相关推荐: 女奴的等价替换   新年快乐(1v1h)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恶蛟的新娘(1v2)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旺夫   树深时见鹿   我的傻白甜老婆   婚里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