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红说着红了眼睛: “晓兰你知道童莉莉嫁的那个人,本来我想让你关阿姨牵线给周怡的。” “……!” 这下子,尴尬的不仅是夏晓兰了,还有关慧蛾。 夏晓兰猛然想起来,有一回她来周家,正好碰见蒋红和周怡也在。 那时候蒋红还是说话带刺的形象,那回和关慧蛾说话却罕见的客气,因为夏晓兰来了,蒋红就打住了话头,夏晓兰也不知道这妯娌俩说了啥。 记得周怡当时表情一脸无奈。 没两天,在周家二老那里碰见了周怡,周怡就向她坦诚自己有了交往对象,希望夏晓兰帮忙。 等等,该不会就是那次吧? 蒋红那回上门,就是让关慧蛾帮忙牵线……不对啊,周怡求她帮忙的时候,还顺嘴说过童莉莉有个交往对象,如果和现在的丈夫是同一人,那人家已经和童莉莉在交往了,再怎么优秀,也不至于要和童莉莉抢同一个男人吧? 关慧蛾都能猜到夏晓兰在想什么: “那时候,童家已经在和男方在接触,只不过童莉莉自己不愿意……咳,你也知道原因,你大伯母就想让我牵线把男方介绍给周怡,我是觉得太尴尬了,就想等童家明确拒绝后再提。” 蒋红表情有点不自然。 看样子,是童家和蒋红当时都瞄上了童莉莉现在的丈夫,童家比蒋红先出手,要把童莉莉和男方凑在一起。只不过童莉莉当时对周诚还没死心,本人不愿意,蒋红觉得童莉莉浪费资源,不如换周怡顶上? 夏晓兰倒是不意外,这听起来就像蒋红能干出来的事儿。 给周怡安排一个门当户对,拿的出手的男人嫁过去,就是蒋红曾经对周怡的期望。 先不说蒋红想截胡童家的事做的厚不厚道,蒋红到底也没截胡成功,给她当头一击,让她性格大变的就是周怡本人。 这次相亲没落实,周怡自己就慌了,急急忙忙把袁翰的存在给曝光。 夏晓兰恍然大悟。 难怪她建议把周怡的朋友找来刺激周怡,周文邦和蒋红第一个找的就是童莉莉……原来周怡曾有机会和童莉莉现在的丈夫相亲啊! 对方估计真是青年才俊,不提什么外貌身高等在长辈眼中不重要的因数,男方的家世和男方的个人能力都很强才对,否则曾经心高气傲的蒋红是看不上的。 如果周怡愿意,她和童莉莉能竞争。 就算没竞争成功,另外再给周怡介绍个对象,怎么也不可能是袁翰那种条件。 周怡是有机会避开袁翰这个大坑的。 不同的选择,让她和童莉莉的人生走上了不同的岔道。 “大伯母,我刚才并不是骗童莉莉的,周怡姐在美国的确有点脱胎换骨的苗头,按照现在的形势发展,我不觉得周怡姐将来的日子会过得比童莉莉差。” 所以不必在乎童莉莉说什么。 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哪怕是周怡。 有家庭托底,周怡想把自己彻底作死也不容易,但要回归她这个起点该有的生活,朝着童莉莉看齐……那真的看周怡怎么做第二道选择题。 摆在周怡面前的是许多女人都会遇到的困惑,不小心嫁了个渣男,是闭着眼睛装瞎,假装自己过得很幸福,还是勇敢直面真实的生活,真实的错误? 蒋红轻轻拍着外孙女的背,这个外孙女长得像袁翰,让她喜欢和厌恶参半。 周怡的人生还能走上正轨吗? “我们已经把姓袁的调到鹏城上班,那个叶小琼到底打算怎么办?就算她要和袁翰再续前缘,我都会感谢她!” 1745:港商千金(3更) 咳咳。 大伯母还是大伯母,一个人的脾性怎么会轻易改变。 这是死道友不死贫道啊。 袁翰那个渣,只要不是推给周怡,蒋红无所谓哪个女人把袁翰捡回家。 “我刚回国的时候见过她,她已经安排好了。” 袁翰也不傻,要想让他放弃周家这棵好不容易攀上的大树可不容易。 夏晓兰想到那个自称上过TVB演艺班的风尘女子,也不知叶小琼是哪里找来的人,是否可靠。 关慧蛾看了看表,“好了,别说那些不开心的事,你周叔叔他们也快下班了,晓兰你去洗手准备吃饭。” “是,晓兰在国外呆了那么久,一回京城我就拉着她说这些,是我不对。” 蒋红进行自我检讨。 夏晓兰逗了一会儿小周珂,周文邦和周国斌就回来了。 夏晓兰跑这么一趟也是为了礼数,再给周家人分一分从国外带回来的礼物,吃完饭就回家了。 本来还想见一见顾正清,顾正清却不在京城。 顾正清作为教育部指派的负责人,到冀北省去考察试点县。 选择哪些地方试点并不是屁股一拍就能决定的,顾正清作为负责人,现在都不管单位其他事,一心扑在“雏鹰启航”的计划上,肯定要把这件事做出个成绩。 夏晓兰只能自己和刘芬一起去鹏城。 当然,还要带上自己的秘书小尤。 临出发前,又多了个康伟。 失恋的男同志谁也不敢刺激,看康伟那样就是没和好……要是生意出问题了夏晓兰能抢救,和感情有关的,夏晓兰自己的学分都没修满,是真帮不上忙。 情场失意,何以解忧? 唯有事业啊! 上辈子看过一句鸡汤,大概就是没有很多很多的爱,那就挣很多很多的钱吧! 夏晓兰觉得挺适合康伟的。 …… 鹏城。 蒋红怀疑叶小琼有没有干正事儿,其实蒋红厌恶袁翰,叶小琼更是憎恨对方,有能报复袁翰的机会,叶小琼比谁都着急。 夏晓兰忙着去商都、回京城时,新上任的袁科长,在一次招商酒会上,巧遇了性格张扬乖僻的港商千金何世媛。 何世媛不见得比周怡好看多少,但何世媛那通身的气派,她的妆容,她的穿着,她那辆红色的跑车,都是只有在港剧里才能看到的。 袁翰本来也没想过会和何世媛发展什么关系,毕竟他好不容易调到了鹏城,当上科长,又和在美国留学的周怡联系上。 说出去也心酸,合法的夫妻呢,居然半年没有联系。 周家想用这样的方法,分开他和周怡,不也没成功吗? 袁翰掩饰住自己的得意,开启了哄妻之路,毕竟他和周怡断联半年,感情会生疏是肯定的。这种时候,在招商酒会上偶然看见个挺漂亮的港商千金,袁翰又哪能分得出心思关注。 要说袁翰这个人也挺有意思。 每个渣男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质,袁翰不太爱色,也不太爱钱,他最爱的是权。 通过周怡他就能达到目的,和周怡结了婚,还生了孩子,这么稳定的关系,他为何要节外生枝? 但他和何世媛总能碰见,好像鹏城一下子变的特别小。 一开始袁翰没多想,这位何小姐虽然漂亮又有钱,却不会把钱给他用。何况几次碰见,袁翰也看出来何小姐的坏脾气……一个被家里宠坏的富家千金,又因为是来特区投资的,这边的人还得捧着对方。 眼睛里藏着小勾子的港商千金,让袁翰也大开眼界。 然后他发现,何小姐在若有似无的撩他。 作为一个合格的渣男,只有他撩人的,居然有被人反撩的时候? 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特别有风情。 袁翰是个权力欲望很重的男人。 权势被他摆在第一位。 除开这一点,他还是个零件完好,有正常生理欲望的男人。 他和周怡已经半年没见。 不,就算周怡还在国内时,再往前推,还有周怡坐月子、生孩子,以及怀孕……掰着手指头算,袁翰已经很久没有过夫妻生活。 他在外派时有过机会。 像他这样俊的男人,勾一勾手指,自然有大姑娘小媳妇愿意投怀送抱。 但袁翰不敢! 那时候,正好是周家对他意见最大的时候,毕竟周怡生产差点出了意外。袁翰明知道周家想把他和周怡分开,哪里敢有任何异动,生怕周家让人在暗中盯着,要抓住他的小辫子。 对任何出现在身边的年轻女人,袁翰都充满警惕。 不过来鹏城后,一切都特别顺利,袁科长多少放松了警惕。 何世媛撩他,袁翰不动声色。 他依然怕这是周家给他设的圈套。 虽然周家能请到港商千金配合演戏的几率不大,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袁翰是不敢接招,但何世媛的示好,还是让袁翰对自己的男人魅力异常自信。他有贼心无贼胆,何世媛却没什么耐心,转头就和袁翰的一个男同事打得火热。 那小子,长得还没他一半帅……这是富商千金?分明是饥渴的豪放女!袁翰自己不敢接招,可何世媛真的改变了目标,袁翰又很不爽。 何世媛看重了袁翰的同事,马上展现出了富商千金的壕气。 要不说有钱任性呢,给袁翰同事送衣服送鞋,还送名表,真是死命砸钱。袁翰本来觉得同事只有自己一半帅,在重金包装下,人家其实也不差他什么。 上厕所还听到单位的人拍同事马屁: “你这是攀上大树了?” “不要胡说,我和世媛才刚开始发展。” “刚发展?你小子要注意影响啊,有人看见晚上何小姐从你房间离开,这要是有人举报……沾上这种事,你的前途就全完了!” 袁翰的同事却不着急,反而笑的挺得意: “谁去举报?这里是特区,港商养小蜜的都有,难道还不许我交香港女朋友?世媛是来特区投资的,我能和她处对象,那是为工作做贡献。” 袁翰满脑子都是这些话。 是啊,这里是特区。 不是在京城,那是在周家眼皮子下。 也不是在偏远的地方,那里是男女多说一句话都有人关注。 厕所里的交谈还在继续,说起了何世媛的家世。 “世媛?香港何家啊,南海酒店知道嘛,是香港美华公司投资的,美华的老板叫唐元越,和世媛的姐姐何芷彤订过婚,世媛还有一个弟弟叫何世恩,香港有钱人家里的关系很复杂的……” 1746:勾搭(4更) 南海酒店袁翰听说过。 南海酒店现在是鹏城最高档的五星级酒店。 袁翰还没有资格去消费呢,只是经过那里,远远看过那酒店。 什么南海酒店、HK美华公司,都是真的可查证。能投资那么大个酒店,美华公司得多有钱? 能和美华的老板订婚,何家也是不一般啊。 袁翰心里痒痒,待想再听点八卦,同事仿佛意识到自己说多了,又住嘴不说了。 什么港岛有钱人家关系复杂的话没有继续深入,倒是另一个八卦的人呵呵笑: “港岛有钱人就那样,我看杂志上写琤荣集团杜家,董事长年纪都能当爷爷了,前些日子还娶小老婆,这要是在我们内地,一准儿把这种人抓起来枪毙!我看港岛也不咋样,风气歪的很,男人可以娶几个老婆,女人也胡搞乱搞……” 这话把袁翰男同事给刺激到了,差点没在厕所里打起来。 袁翰不屑,这人没说错啊,何世媛的确不是个好东西。 好女人咋会乱撩人,咋会这么快就和男人上床? 就没见过这么饥渴的女人。 袁翰是既鄙视又遗憾,何世媛太好上手了,早知道他也……反正男人又不会吃亏。 有时候心里的某个火苗就是一瞬间燃起来的,越是被压制久了的人,越想尝尝走钢丝绳的滋味。 周家的侮辱袁翰没齿难忘,他不是大度,他是把一切都牢牢记在了心里。现在还不到他翻身做主的时候,他得利用周家的权势往上爬。 厕所里已经打起来,袁翰悄悄退了出去。 下午的时候,何世媛开着那辆火红色的跑车来单位接人。 袁翰从窗户望下去,正好和何世媛的视线相撞。 何世媛的跑车是敞篷的,她自己坐在驾驶位上,头发是大波浪,一个太阳眼镜不好好戴着非要架在头上当发卡用,这女人真会打扮,特别有味道。 嘴巴涂的红嘟嘟的,袁翰的男同事拉开车门上了车,何世媛还冲袁翰抛了个媚眼。 这女人竟然如此肆无忌惮! 袁翰心头那火苗一下就燃的老高。 在女人面前,只有他掌控主动的,还没被如此挑衅过……这个何世媛,把他当成什么了?当成那个蠢货男同事,几套新衣服,一块手表,就能收买的裙下之臣? 不知是怒火还是别的,袁翰晚上就给何世媛打了电话。 何世媛笑的轻佻: “我还以为你有色心没色胆呢,怎么,你想通啦?” “何小姐,我是有老婆的。” “嗤,男欢女爱,你情我愿……你以为我要和你来真的呀,你老婆有我漂亮?” 那是真没有。 周怡从前也挺好看,那种好看是良家气质。 何世媛就是很勾人。 就像袁翰,明明知道何世媛很豪放,一边骂何世媛放荡,一边也忍不住给何世媛打电话。 何世媛让他去酒店,袁翰有顾虑。 让何世媛来找他显然也不可能,袁翰住单位宿舍呢,怕被人撞见。 何世媛不愧是一个玩咖,让袁翰出门到人烟稀少的路口等着,很快就开车把袁翰接走。她载着袁翰穿街越巷,越走越偏僻,根本就没找啥酒店……唔,敞篷跑车还是小了点。 偷偷摸摸的刺激更胜过这种事本身的欢愉。 不,这个过程本来就很欢愉,袁翰还没遇到过这么主动,花样又如此多的女人。 和何世媛尝试过一回,袁翰就食髓知味。 这个女人太放浪了。 事后,何世媛看他一副灵魂都快出窍的模样,在他脸上留下一个唇印: “怎么样,有没有让你不虚此行?” 刚才刺激太大了,袁翰说不出话来。 何世媛咯咯笑,“……袁科长,我们电话再联系咯。” …… 夏晓兰离开鹏城一些天,袁翰已经和何世媛打得火热。 这种事,有一次就有第二次。 一次没被抓住,袁翰的胆子会更大。 夏晓兰让葛剑找了人盯着袁翰。 不是她要怀疑叶小琼,大家如今立场不同,她也不知道叶小琼到底是个什么心思。 袁翰是一条臭虫,随便收拾没关系。 但袁翰现在仍然是周文邦的女婿,叶小琼要是手段太激励,没准儿周家又要颜面扫地。 夏晓兰从来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要想什么事不脱离掌控,最好就自己费点心盯着。 葛剑派去盯袁翰的人出乎夏晓兰预料,居然是那个怂包罗耀宗。 “这怂包可不可信啊?” “夏总,我考察他很久了,我许诺他把这件事做好,就让他当保安队队长。” “……!” 这就是典型的官迷。 罗耀宗爷爷当村长,他爸也是村长,他自己也挺有追求的,就他那水平能往哪个方向升职加薪啊?所以罗耀宗能盼望的就是当保安队长。 大小也是官儿,还能指挥保安队里的人呢。 蛇有蛇路鼠有鼠道,罗耀宗不仅是鹏城土著,他还是个干啥啥不行,搞下三流路子很擅长的混子,葛剑把这事扔给他,罗耀宗拍着胸脯保证会干得漂漂亮亮。 袁翰以为他和何世媛的事很隐秘,其实见了几回,时间地点在哪里,都被罗耀宗摸得清清楚楚。 罗耀宗还给拍回来一些照片,葛剑把太不堪入目的部分挑出来,拿了两张尺度没那么大的给夏晓兰看。 夏晓兰一看,女主角的确是那位自称上过TVB演艺培训班的风尘女子。 夏晓兰把照片扔下: “其实有这些就够了,照片你先收着,挑个时间寄去美国。” 挑个什么时间。 当然是周怡把语言学校念完的时候。 在夏晓兰回国后两天,周怡参加了109级测试顺利通过,齐蔚把周怡劝服了,周怡没申请社区大学,她要继续考到111级! 周大傻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太脆弱,现在过早刺激她,剩下的两级就不用考了,说不定要中断学业回国来——咦,等等,叶小琼该不会就是打这主意吧? 眼看着烂泥如今能捏出点形状,叶小琼这时候再踹周怡一脚,周怡铁定是爬不起来了。 夏晓兰喃喃:“希望她别那样做。” 立场不同和反目成仇还是两回事。 叶小琼收拾周怡没关系,但周怡的学业不能动,夏晓兰再烦周大傻子,那也是周诚的堂姐。 何况周怡能有今天这样,夏晓兰在背后花了多少心血雕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周怡已经成了夏晓兰的“作品”。 1747:请高考状元打广告?(1更) “让罗耀宗盯紧一点,这件事完了让他当保安队长,还给他加薪!” 夏晓兰拍了板。 她可以不理会周大傻子的死活,可这样一来,前面投入的心血不就白费了么。 葛剑给罗耀宗说的时候,当然不会提夏晓兰。 不管罗耀宗会不会出卖人,葛剑都非常谨慎,任何时候都不会让人抓住夏晓兰的把柄,但凡是见不得光的事,肯定是他葛剑自己干的,和夏总无关。 夏晓兰回了鹏城,总算有时间见徐竟和马海。 这俩人,拿了夏晓兰的投资回国,半年以来磕磕绊绊,自行摸索,慢慢在从技术宅蜕变成创业者。 闭门造车是不合群的。 必须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才能进步神速。 所以夏晓兰虽然投了100万美元,却也没在鹏城给他们开绿灯,要人要厂,要投产,全靠两人自己去尝试。 在1986年的华国,开局就有100万美元的创业资金,除了像唐元越、杜兆辉那样的富二代,谁有这样的命? 霍沉舟是宋老的外孙都不行,他能决定东丰控股的一部分资金怎么花,但却不能花在自己身上,那不是霍沉舟的私人资本。 徐竟和马海自然也没唐、杜两人那么会投胎,但命运这种事谁也说不准,徐竟卖了返还的祖产,为女朋友奔赴美国,到头来连女朋友也弄丢了,钱也花光,看着是一步步都走错……却学到了真本事。 徐竟和马海不知道碰壁多少回。 原来有钱有技术,也不一定是康庄大道,和各种部门机构,委托其他厂生产零件,各个环节也要扯皮,不知道多少次,气得马海指天发誓,一定要把所有生产环节都拿下,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这当然不可能。 要承担所有生产环节,得多大的投入啊!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连生产包装都要自己干,岂不是要多搞一个印刷厂? 电子产品要掌握核心,其他部件都是委托别人生产,全世界的电子产品差不多都这样搞,不管是手机还是电脑品牌。 夏晓兰只要成品! 她的投资是要见利的,赶在杜兆辉的琤荣广场开业前一段时间,徐竟和马海总算给她交出了答卷,摆在库房的,是已经组装完成的成品。 “你们在琤荣广场租好了档口?” “第一层最显眼的位置,60㎡,够吗?” 这个档口根本就没往外放出,就算陈锡良带着自己的朋友找关系也没用,在1月1日以前就被徐竟和马海拿下了……杜兆辉虽然觉得这俩人在美国落魄的像流浪汉,那好歹也是夏晓兰打过招呼的,算在杜兆辉那里挂了号。 杜兆辉给的顾问费,夏晓兰转手就投给了徐竟和马海,杜兆辉也想看看,这俩人到底能搞出什么名堂来。要说杜兆辉是个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其实他又在偷偷摸摸向夏晓兰学习。 夏晓兰是怎么赚钱的,夏晓兰的投资眼光,这些东西才是她厉害的地方。 “够了,你们可以搭一下琤荣广场的顺风车,节约点宣传成本。” 最显眼的档口,不管谁进了琤荣广场,都没办法忽视。等琤荣广场正式营业,会有天南地北的个体户跑来拿货,一眼就能看见“文曲星”电子词典。 没错,徐竟和马海俩人注册了“文曲星”这个品牌……至于上辈子的文曲星电子词典要叫什么名字,夏晓兰也不知道啊。 所谓重生者,大概就是抢了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不,这名字也不是她取的,是徐竟和马海想的。 不叫文曲星,就要叫“步步高”、叫“诺亚舟”,叫“快译通”、“好记星”……等等名字,总要重叠一个。 毕竟上辈子电子词典这块厮杀也非常激烈,好听又贴切的名字,没有人取过的也不是那么好找。 文曲星就文曲星吧,比步步高强。 听到步步高,夏晓兰就会想起那个点读机广告,什么“哪里不会点哪里,妈妈再也不会担心我的学习了”,简直是有毒! 想到这有毒的广告,夏晓兰心头一动: “马师兄,你手里还留了多少钱,要不上个广告?” 马海以为夏晓兰要查账,夏晓兰摆摆手: “没什么好看的,我知道100万美元早就花光了,账上还剩了钱也只能是银行贷款,我是想让消费者能更快知道电子辞典是什么。” “夏总,您说请演员拍广告呀?请个香港的,还是国外的?” 马海有点迟疑。 香港的明星不便宜,国外的就更贵,请内地的演员倒是便宜,但能有效吗? 夏晓兰瞪他:“你傻吧,电子词典的宣传就是帮助学习,帮助大家学英语,请什么明星拍广告!这样,我去找人要一份资料,你们自己去联系,看看哪个高考状元合适。” 请高考状元? 请高考状元拍广告?! 乍然一听很奇怪。 可仔细一琢磨,却是越想越是那么一回事儿。 “妙啊!高考状元不就是文曲星下凡吗?高考状元配文曲星电子词典,正好,哈哈哈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马海想问的详细点:“咱们请全国高考状元,还是…” 高考状元有那么多呢,最适合给电子辞典拍广告的肯定要经过挑选,这个标准是什么,马海想问清楚。 徐竟一直默不出声,这时候忽然开口: “不一定是全国高考状元吧,省状元也行,要参考他们高考英语成绩。” 马海眼睛一亮: “夏总,我们哪里还用请别人,高考状元,英语满分,这不是有现成的一个?” 徐竟也回过神来。 可不是嘛,眼前就有一个符合要求的,高考省状元,长得也好,上电视正好呀。 就是不知道夏总愿不愿意。 徐竟和马海一脸期盼的看着她,夏晓兰却冷静摇头:“我知道你俩啥意思,你们寻思着让我去拍这个广告?不行的。” 啊? 为啥不行。 “夏总你不喜欢太高调……” 只能是这个原因了吧,马海很是遗憾。 不喜欢太高调是一个原因。 就像夏晓兰曾经怼杜兆辉时说的话,她能用脑子赚钱,为啥要靠脸? 要想靠脸,她就不会拒绝《红楼梦》王导的邀请。 因为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而上电视,那样还行。 要是让夏晓兰亲自去拍广告卖电子词典……夏晓兰想起那个有毒的点读机广告,真的拉不下这脸。当老板为啥要亲力亲为啊,不喜欢做的事,她可以花钱请人做啊。 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 “徐师兄你说的对,高考状元配上英语成绩是一个宣传点。还有一点,要选五官端正,一看就是好学生那种,要有观众缘,这第二点我就不合适。” 1748:如何撬开家长们的钱包(2更) 这不是夏晓兰自己不想拍广告,在胡扯个理由糊弄两人。 观众缘真的很重要。 电子辞典是谁在买? 是家长在买。 电子辞典不是学生自己能消费的商品,不像可口汽水、大大泡泡糖,学生自己能掏钱买。 夏晓兰长得太过娇艳,长成这样去拍电子词典广告,学生们倒是印象深刻了,家长们能喜欢? 就要找那种五官端正,一看就是好学生的高考状元,这种形象最讨家长喜欢,广告一播出,容易获取家长信任! 其实用脚指头想想,电子词典刚下生产线,高考状元英语就算能拿满分,也不可能是电子辞典的功劳。 但徐竟和马海都对夏晓兰的提议没有异议。 广告肯定有夸张的成分。 这又不是保健品,胡吹乱吹能包治百病,徐竟和马海并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他们其实还是理想型的创业者,对电子词典能提高使用者英语水平充满信心……这时候的电子词典的确是用来学习的,内存就那么大,谁也没想过要加装几个小游戏进去。 至于后世的电子词典、学习机,为啥要加装游戏,夏晓兰也很迷。 市场需求决定了生意人的节操,文曲星现在不加装游戏,步步高愿意加,还有许许多多教育产品品牌争着要加,徐竟和马海的节操早晚也要掉。 ——算了,让这俩人把这份节操保留的久一点吧,等有了竞争者再提醒他们! 要来一份高考状元的名单不难。 86年高考才过去没几个月呢,现在还不流行高中毕业就出国,各省高考状元横竖要在国内选一所大学。 最后徐竟和马海初步选定了两个人选。 一个是冀北省去年的文科状元,如今在京大上学。 另一个则是湘南省去年的理科状元,如今在中科大上学。 这些细节上的事已经不用夏晓兰去管了,详细的事就让徐竟和马海自己去办。最后谈下来的是中科大的那位湘南省理科状元,是个五官端正,有点小帅的男学生。 学霸到了这样的程度,第一代文曲星电子词典其实已经不太能帮上忙,英语试卷再怎么简单,没有好几千的单词储备量,也不可能在高考英语这科拿高分。 人家也不是想着拍广告能红。 这位理科状元是对徐竟和马海感兴趣,徐竟以前还是京师大的老师,自费出国又回国创业,这经历就挺有意思。 当然,拍广告要给报酬也是一个原因。 像夏晓兰这样不缺钱的高考状元才是异类,咳咳,其他状元,多少也要看在阿堵物的面子上折折腰。 人都有一份虚荣心在,这电子词典恰好叫“文曲星”,老话都说状元郎是文曲星下凡,只论省状元,全国一年也有几十个,偏偏找到他头上,湘南省的理科状元还是有点小得意。 给一个电子词典拍广告,也不太丢人。 这东西就是学习用的电子书籍,又不是别的,虽然买了不能当上下一个状元,却也不至于没用——一部分经济条件好的家长,还是愿意掏钱给孩子购买的。 总之,在夏晓兰的提醒下,这件事进展很快。“文曲星”也不用全国打广告,现在还没有那个本事把货铺展到全国,搞那么大动静干啥。 在粤省周边先试试水。 和内陆城市相比,沿海城市要开放些,老百姓兜里的钱也比较多,这是最好的切入的市场。 当然,市场是空白的,徐竟和马海也只是早来一步,把电子词典量产了只是第一步,包括广告什么的,也只是宣传。 他们这个和琤荣广场不同。 琤荣广场是卖场就杵在原地,吸引着各路商户入驻。 徐竟和马海却要把电子词典推广出去,广告是吸引人,电子广场的档口是起展示作用,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要让那些销售电子产品的商户,觉得这东西有利可图,主动销售它! 要有自己的销售渠道! 一个个去建立吗? 不,那样太慢了。 应该借用别人的渠道。 上辈子,那些什么电子词典、学习机、点读机是怎么卖的? 它们借用了书店的渠道——是新华书店的渠道,啧,所以说有些人不用重生都很聪明,先想到这一招的人真厉害啊,真没有比新华书店更适合的渠道了,它是全国最大国有图书发行企业,发行网点遍布全国城镇。 好吧,就算镇上没有,小一点的县上也没有,市一级的地区肯定有新华书店。 夏晓兰再次去了厂里,抓住忙碌马海: “广告要上,渠道也不能忘,不能被动的等人上门,应该主动拓展。就先从粤省开始,想办法租到粤省新华书店的柜台。” 不需要多大,电子词典也就这么一款。 甚至连推销员都不用多培训,就是新华书店的店员也能兼职卖这个。 卖一台就给一台的提成。 现在好多国营商店的店员态度不好,那是他们所处的大环境作祟。 说话好不好听,顾客也没得选,只能到国营商店买东西……这种垄断,至今还没有被打破,但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薄弱。 私营的商店慢慢多起来,垄断的局面会被打破。 私营资本都开始触碰百货商场了,有了竞争,那些态度傲慢的国营商店售货员,再想拿鼻孔对人就吃不开了。 上辈子亚细亚商场为啥能一炮而红,除了广告宣传和各种噱头,就是服务态度。 据说走进亚细亚商场,顾客们首次有了被当成“上帝”的感受。 夏晓兰是没工夫替别人培训员工,但她知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就像服装店那些店员,她们难道个个都脾气很好,永远能做到对顾客笑脸相迎? 不,是因为对比,是因为提成。 拿鼻孔对人,顾客就不会从她们手里买衣服。 而每一件衣服,都和她们的业绩有关,关系着她们能拿多少提成! 卖书没有提成,卖电子词典有嘛,这是工资以外额外的收入,还是挺有诱惑力的吧? 马海听夏晓兰说了一通,脑子里一些杂乱的想法都被理顺了。 “夏总……您真是天生的生意人啊!” 渠道租用别人的,连销售都租用别人的,实在太精明了。 马海是既兴奋又忍不住冒虚汗,幸好他没有什么不该有的心思,要不肯定瞒不过夏总。 1749:杜兆辉,你准备好了吗(3更) 徐竟和马海在忙着,琤荣广场这边也没闲。 报纸上的倒计时还有20天,琤荣广场放出了第二批档口。 果然就如陈锡良和老段所料,第二批档口的价位就有点飘。10㎡的价格涨到了3.8万,位置也不见得比第一批更好。 不对,最好的明明就是第一批档口。 就这样,也有人愿意认租。 老段在琤荣广场外面打转,就有人问他有没有档口要转手,他试着问了一下,就他那两个档口,20㎡的认租时是5.5万,现在有人出7万。 “这些人都疯了?” 两个档口在手的老段稳坐钓鱼台,能笑话别人太疯狂。 他也不想想,如果不是陈锡良帮他抢到了两个档口,如今他自己也是发疯人群中的一员了。 陈锡良没揭穿他,倒是调侃他: “那你打算转手不?这才十天吧,20㎡的档口涨了1.5万,40㎡的档口涨了2.8万,你现在脱手,一下子就净赚4.3万!” 老天爷,这可是1987年1月啊! 在没有股票可炒的年代,10天赚4万多,这种赚钱速度,真的和抢银行差不多。 “我疯了,为什么这个时候出手!” 档口涨了还有人认租,说明大家都很好这地方。做生意就是这样,财往哪边聚,人就往那边涌,人潮涌动的地方财又聚的更快,是一个正循环。 这就像开饭店,两家店开在一起,一家生意好另一家不好,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去生意好的那家吃,哪怕要排队等位! 普通人的心理就那样:生意这么好,一定味道很好。就算味道一般,这么多人吃,起码食材消耗大,会很新鲜吧。 不管做什么市场也是。 什么纺织品、居家装饰城,电子产品等等专业市场,既怕消费者不认可,不来这地方消费,也怕吸引不到商家入驻。 消费者是不是愿意来先不说,商家都不看好这地方的话,那是真的要凉。 偌大一个广场,就几个档口开张,消费者来了也没啥好逛的,可能路过了会顺便进来看一下,却不会特意跑一趟。 只有几十个,上百个,甚至更多档口同时开张,经营的品种又多又齐全,那才能吸引人气。 老段觉得吧,两批放出来的档口都有同行认租,这个电子广场算是成功了一半,剩下的一半要看开业时消费者愿不愿意来。 这时候,他又不傻,就算一下能赚4万,那也不可能把档口转手啊。将来要真是生意特别好,他只顾赚现在的4万,没准儿就少赚了40万,甚至是400万! 咳咳,400万是太扯了,就当一个奋斗目标呗。 陈锡良心想,这妥妥是夏姑奶奶的手段了,他只是和老段开了个玩笑。 老段真要这时候见钱眼开把档口转手,陈锡良绝对要劝住。 是夏姑奶奶出手的话,这只是个开始啊。 陈锡良到底是搞过服装品牌,还亲历了夏晓兰那些宣传套路的人,要比老段这个二道贩子看的深一些。 第一批的档口被抢光,是广告起了作用。 第二批的档口被抢光,应该和最近的新闻有关。 鹏城电视台放的新闻都是某某市领导又亲临“琤荣广场”视察指导工作,报纸上也分析“琤荣广场”的前景,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来鹏城政府对琤荣广场的支持。 琤荣广场在顺着政府规划干,官方自然要为它站台。 它要是没人气,整个电子制造业的园区规划怎么办? 怎么可能没人气。 陈锡良想到自己替琤荣广场做的加急委托,一颗心也是砰砰跳。 他明明没从这事里获利多少,琤荣广场能不能火爆,杜兆辉也不会分钱给他。 可他为啥就这么激动呢? 总觉得,旁观这场盛宴也能学到很多东西啊。 …… 杜兆辉也是这样想的。 这人本来就瘦,如今赢了一半,地心引力都拽不住他。 如果不是夏晓兰还保持着理智,杜兆辉就要飘到天上去了。 “第三批,只要第三批档口一放出去——” 杜兆辉来回踱步。 他都想和夏晓兰击掌庆功了。 夏晓兰虽然一直觉得杜二少不会轻易放弃,但琤荣广场都登了10天广告,依然不见杜二少有什么异动,夏晓兰也不能苦着脸。 陈锡良仅仅是旁观盛宴都难掩激动,夏晓兰算是彻头彻底的参与者,眼看着胜利在望,内心又岂会毫无波澜? “你我都知道,第一批档口放出去时,短短两三个小时内,哪会有人手脚那么快从鹏城包括羊城蜂拥而至抢着认租。其中有一半都是我们自己安排的托儿……左手认租,右手又转手卖给真正需要的商户,可不是为了赚那点差价。” 官方黄牛,是要逼死人的节奏。 这事儿连琤荣广场的管理层都不知道,算是杜兆辉和夏晓兰两人共同做局。 当然,等到连续刊登了好几天广告,琤荣广场的热度被炒起来了,就不要两人在安排托儿,档口是真的被商户们认租完。 第二批档口,夏晓兰和杜兆辉都没找托儿,这是延续了第一批档口的火爆后续,加上鹏城政府为琤荣广场背书,让商户们对琤荣广场的运营前景充满信心。 杜兆辉拍手:“没错,那点差价我还瞧不上,第二批放出去的档口是真的被哄抢,我对第三批档口充满信心。” 越炒越涨。 杜兆辉觉得第一年靠这个租金就能收800万华币以上吧。 这个生意真有搞头。 夏晓兰羡慕极了。 她搞了一个金沙池小区,炒了许久风水宝地的噱头,整个项目做完,交了税扣掉成本,也就赚了这么多钱。 金沙池可是一锤子买卖,不能让她再卖第二回。 “琤荣广场”却是可持续收益,每年都会稳步上涨的良好资产。 当然,夏晓兰也就羡慕了一两分钟吧,投胎这种事又不是她能决定的,大家的亲爹都很渣,杜琤荣却渣的很有钱……就这电子广场的项目,杜琤荣明面上给了2000万港币,私下里给的可能2亿港元都有了。 不能比啊,钱多有钱多的玩法,钱少的夏晓兰拿不出这么多钱浪,那只能老老实实滚雪球积累资本。 定了定神,夏晓兰笑道: “吸引商户入驻只是一半成功,剩下的是要吸引消费者,杜兆辉,你准备好了吗?” 1750:那会是何等壮观的马屁(4更) 准备好了吗? 玩神秘倒计时也好。 官方背书也罢。 甚至安排托儿抢着认租档口,都是要把琤荣广场的人气炒起来。 但最终,检验一个专业市场是否成功的标准,仍然是人气,是全年的成交额。 如果只为应付和杜兆基的比试,能把广场热度炒起来,能把现在开发出来的档口都租出去,让杜琤荣看到广场的潜力,杜兆辉就算赢了。 不过夏晓兰拿了1000万港币的顾问费,给了杜兆辉一个如此有前景的点子,自然不会看杜兆辉把电子广场作死。 吸引了商户,下一步就要吸引人气。 关于这点夏晓兰考虑了也挺久,是像上辈子的亚细亚商场一样,把广告打到中央台去,什么“中原之行哪里去,商都亚细亚”,什么美女升旗手这样的噱头,是不是琤荣广场需要的? 不,夏晓兰觉得不是。 亚细亚商场是针对全民的,诸遂洲野心勃勃要搞全国连锁扩张,就需要让“亚细亚”这个商标和品牌妇孺皆知,所以需要中央台的广告。 琤荣广场更有针对性,它是一个专业市场,入驻的商户售卖的不是普通日用品,不需要妇孺皆知……只需要想买电子产品的人得知即可。 这些人除了普通的散客,还有专门到鹏城这边进货的个体户。 羊城的电子产品批发贩子为什么要来琤荣广场认租? 因为这个广场开起来,经营正规,让进货的个体户觉得有保障,个体户就不会选择偷偷摸摸交货的批发商。 有个大市场,各种产品种类齐全,可以挑选,要进货的个体户会朝广场涌来,逼的那些搞批发的只能捏着鼻子来认租,先把地方给占了。 不然能怎么办? 有人修了广场,提供经营场所他们不来,他们虽然有一定经济实力,却没夸张到可以自己盖一栋大楼的程度啊! 想通了会来光顾琤荣广场的消费者是由哪些人构成的就好办了,投放广告就有针对性。 那些个体户从前在哪里拿货呢,在羊城。 有些人没有边防证,嫌来鹏城麻烦。 现在羊城的批发贩子被引的入驻,个体户没办法也只能来鹏城,夏晓兰得给他们一个引导啊……一个他们绝对会看到的指路牌。 除了粤省本地的,全国各地的个体户到羊城,基本上全靠坐火车! 把广告打到火车上,不管是来拿货的个体户,还是普通游客、南下闯荡的淘金客,除非眼瞎不识字的,都能看到吧?
相关推荐: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捉鬼大师
蔡姬传
突然暧昧到太后
差生(H)
鉴昭行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