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蓄意勾引(np) > 第259章

第259章

大爆炸发生后,姜妍被送到医院,过了一天一夜才有了自己的意识。 姜妍的后背烧伤比较严重,肯定只能趴着睡。 她还未睁开眼睛,就听见父母的交谈声。 “她都这样了,周诚的心真够狠的!” “负责,凭什么不负责……” “你倒是说一句话,周诚要不拿个说法出来,我闹到周家去也不怕,天下总有讲道理的地方。” “她这伤,要恢复的不好,以后连手臂都……” 姜妍迷迷糊糊的。 她现在能感觉到后背伤口的疼了。 过了好久才慢慢想起来发生了什么。 到鹏城地界前,周诚忽然叫大家跳车,自己跳了出去,车子发生了大爆炸,她把周诚推到了一边,气浪带着炸出来的火苗落在她身上,点燃了她的衣服? 冬天的棉衣本来就易燃。 姜妍脑子里慢慢分析,她应该是被严重烧伤了。 不过这也不算什么,现在人还活着,能听到父母的交谈,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事。 听那意思,周诚应该也没事。 她和周诚都活了下来,潘三哥肯定也活着。 大难不死,还能强求什么? 听到她妈说要让周诚负责,姜妍很想制止,但她张了张嘴却什么声音都没发出,人又迷迷糊糊昏睡过去。 当父母的满心都是要找周诚负责,根本没注意到姜妍曾短暂的清醒过片刻。 周诚现在也不在医院。 他断了两条肋骨,正该是躺着养伤的时候,偏偏心里又惦记着晓兰,厚着脸皮跟着汤宏恩回了鹏城。 按照晓兰的性格,肯定要打个越洋电话回国报平安。 周诚就当没看见汤宏恩的冷脸,人家上车,他叫着汤叔叔也上了车。 “周诚,你这伤医生说了不能活动吧?” “没关系的汤叔叔,我尽量不去动它,您在羊城待了一天,我肯定要送您回去。” 呵呵,说的像是自己能开车一样。 要不是看周诚在姜妍父母面前的应答还算立场坚定脑子清醒,汤宏恩肯定一脚把周诚踹下车。 就这样,周诚厚着脸皮到了汤宏恩家里。 这时候已经是下午3点。 汤宏恩一晚上都没回家,自然早早和刘芬报备过。 但刘芬没想到是和周诚一起回来的,周诚已经尽量表现的自然,没让刘芬看出来他的伤有多痛,那脸上手上的擦伤一天也不会痊愈呀。 “周诚,这是怎么了?” “您别担心,就是受了点小伤,我本来昨天想送晓兰的,也没赶上。” 周诚这么狼狈,又职业特殊,没赶上给夏晓兰送行,刘芬也没啥好埋怨的。 汤宏恩是到家里看一眼刘芬,还得赶去市政府一趟,下午四点有个会他推不掉,也没顾上和刘芬说几句话,但他这态度摆的端正,处处要照顾妻子感受,刘芬自然没有意见。 “我晚上要回来吃饭,你就不要动手了,昨晚又没休息好吧?” 赶着开会还不忘叮嘱刘芬。 反正家里有做饭的保姆在,他是喜欢刘芬做的家常菜,在累着刘芬和吃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之间,汤宏恩果断选前者。 周诚默默看着未来岳父对着岳母体贴关怀。 汤宏恩不待见他,已经到了毫不避讳他能听见,站在门口提醒刘芬别被周诚装可怜给骗了。 “现在的年轻人都狡猾,有三分惨要说成七分,要有七分就不得了,肯定能说成十二分!” 周诚怕牵动胸骨,本来是微微弓着背,闻言不由挺直了背。 汤宏恩把刘芬说的不好意思,人家周诚还在呢,又带着一脸伤,这不指着和尚骂秃子吗? 万幸,汤宏恩急着开会,没有继续磨蹭,总算是下了楼。 刘芬没听汤宏恩的话,对周诚一脸关切: “你这孩子咋搞成这样?还站着做啥,赶紧坐下,别那么紧张……把这里当自己家就行。” 说到最后一句话刘芬还有点不好意思。 她和汤宏恩领证后,这还是第一次见周诚。 周诚是女儿的对象,会不会认为她再婚是不正经女人? 希望周诚别这样想,刘芬一直都挺喜欢周诚的,她和刘勇、汤宏恩都不一样,这两个是对周诚警惕又挑剔的,刘芬却一心想对周诚好一点。 指望着她对周诚好,周诚就对晓兰更好,这才是亲妈的心态呢! 周诚没有油嘴滑舌,也没装可怜,态度很诚恳端正: “刘姨,我昨天真的是想来送晓兰的,发生了一点意外没赶上,我这个男朋友没当好,也不知道晓兰生不生我气。我想亲口对她道歉,不知道晓兰有没有打过电话回来?” 刘芬也犯愁这个。 “晓兰说啥有12个小时的时差,说这边是白天,那边就是晚上,还说华国的时间比美国时间快,我也搞不懂,但她还没打电话回来。” 周诚在心里默默计算。 康奈尔大学在纽约州,和华国有12小时时差,以时区来划分,一个是东8区,一个是西5区。 “刘姨,晓兰说华国的时间比美国快,您就这样算,现在我们是2月16号下午3点,您就在这个基础上减12小时,那边还是凌晨三点。我都查过了,晓兰是昨天10点过关,到香港机场要花时间,她是香港先飞东京,再从东京飞美国吧?” 这个刘芬记得清楚: “香港到东京,东京又到芝加哥,芝加哥再到纽约……” 出一趟国就是这么麻烦,真是太折腾人了。 所以那些留学生也不会轻易回国,经济、时间和精力的三重考验啊! “香港到东京要4个多小时,东京到芝加哥大概飞17小时,芝加哥到纽约算3个小时,仅仅在飞机上,她就要花24小时以上了,加上转机的时间,和到了纽约后再去康奈尔大学路上耽误的几小时,等晓兰安顿好,怎么也该是明天了。” 夏晓兰临走前告诉刘芬的也差不多是这样。 周诚也这样说,刘芬一颗七上八下的心又得到了点安慰: “那明天她肯定会打电话回来了,在路上都忙着赶下一趟飞机,哪有时间打电话。” 是啊,哪有时间打电话。 没关系,等到明天他也得等。 1345:我不是医生(2更) 周诚就住在了鹏城这边。 晚上刘芬让他在家里住,周诚顶不住未来岳父的气场,坚持要到外面住招待所。 当然,周诚话不是这样说的,“刘姨,我晚上想去见一见朋友,回来的可能稍微晚一点,留门也不方便。明天一早我就过来,晓兰就算到美国,也不会在这边是晚上时打电话。” 周诚还不了解自己媳妇么? 有时候一副“我超凶,谁都别惹我”的样子,其实非常替身边的人考虑,不可能半夜吵刘芬睡觉。 周诚觉得那个报平安的越洋电话应该会明天打来。 周诚也没有说假话,他的确要去找康伟。 晓兰出国前不至于一句话都没给他留呀,既然刘芬没提,保不定就是告诉康伟了。 康伟在鹏城监督‘安家建材’的新店,这一次他的家具要和建材店一起,他自然是十分上心,过了年连正月十五都没过就跑到鹏城来。 他奶奶舍不得,爷爷倒是表扬了他这种行为,说这才是男人在事业上有追求的态度! 大禹治水还三过家门而不入,康伟这点辛苦算啥呀。 见到周诚,康伟就惋惜: “哥,你昨天怎么不来呢!” 真是皇帝不急,急坏了康伟这近身总管,他昨天都去罗湖海关送人了,等到最后一刻都愣是没见周诚现身,别说夏晓兰失不失望,康伟都很失望。 不过看周诚一身狼狈,康伟也察觉到不对劲: “诚子哥,你这是咋了?” 周诚摇头,“没什么,和姜武掰手腕呢。晓兰昨天走的时候是不是不太高兴?她就没给我留下只言片语?” 康伟一拍脑袋:“有一封信!” 周诚瞪眼,这还不早点拿出来,净说废话。 康伟把信给了周诚,他赶紧拆开,出乎他意料,不是诉衷肠的甜言蜜语,只有一个存折。 “你嫂子这是什么意思?” 周诚翻来覆去,把存折看出一朵花来。 康伟凑上前,“没准儿是嫂子给你留的生活费?” 好多个零啊,整整90万! 可谁一年能花90万啊?生活费这个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这应该是Luna今年的分红,晓兰之前和我提过,不过比她估计的要多点。” 那时候说的是80万,让他把之前抵押房子的贷款还上。 周诚一直觉得钱是次要,比之前说的多出了10万他也不见得多高兴。除了存折,那是一个字都没给他留下,周诚能不着急么! 康伟终于有点同情了。 他和小单之间偶尔也有点分歧,谁处对象都不全是甜蜜,总有各种意料之外的事发生。 但他在电话和信里说不通,马上就可以买张机票回京城,康伟现在也是不差钱的主儿,那点机票钱对他不是负担。 要说忙肯定也是忙,但要看和谁比。 和周诚一比,康伟的空闲多,能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幸福真是对比出来的,康伟万分同情:“咳,诚子哥,嫂子还是很关心你的,出国还给你留了这么多钱。” 周诚把存折塞兜里,“我觉得你嫂子这回真生气了。你替我找找看有没有手艺好的修表匠,我这表还能抢救吗?” 周诚把那块劳力士手表掏出来,康伟瞪大眼珠子。 这是戴着手表被汽车碾过吧,要不绝对不可能坏成这样啊! “这块表——” 周诚面无表情:“你嫂子送的生日礼物。” 康伟赶紧闭嘴。 这都二月中旬了,鹏城的天气已然回暖,他咋觉得忽然凉风四起呢? 是谁要凉? 反正不可能是他呗。 康伟欲言又止。 他想起还有件事没告诉周诚,可这时候说了,不就是火上浇油吗? 周诚和他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康伟的小心思藏不住。 “你是不是还有事没告诉我,一次性说吧,我什么都能承受住。” 康伟摸摸脑袋,“嫂子临出国前,好像在和杜兆辉合作,她之前去了一趟香港。” 和杜兆辉合作? 周诚第一反应不是怀疑夏晓兰。 他在思考夏晓兰和杜兆辉合作的原因。 他记得晓兰对杜兆辉一直挺讨厌,到底为了什么原因,能让晓兰压下这种讨厌? 周诚这时候是真的头疼了。 晓兰可能一直想和他交流沟通,但两人自从金沙池销售后,一直没能联系上,他不知道在香港发生了什么,自然分析不出晓兰和杜兆辉合作的动机。 晓兰一定是对他很失望。 在她需要的时候,他总有自己的事。 周诚一瞬间没了谈话的兴致,在康伟住的地方对付着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就赶去汤宏恩家。 汤宏恩还在家吃早饭。 昨天是周日,汤宏恩去市政府开会是加班,今天则是周一,他要正常去上班。 刘芬肯定又是一天都守在家里等电话,生怕错过夏晓兰报平安,周诚在这里也行,能陪阿芬说说话。就是这个原因,汤宏恩今天的脸色要稍微好一点。 “你也别跑来跑去,伤筋动骨一百天,走动太多,你小心以后肋骨对不齐!” 周诚有点受宠若惊。 刘芬这才知道周诚肋骨断了,埋怨汤宏恩居然不早说。 “刘姨,都是小伤,我身上打了夹板,穿着厚衣服您没看出来。” 两人说着话,汤宏恩家里的电话响了。 是程秘书打来的,羊城那边的医院通知了程秘书,说姜妍醒了。 周诚不在医院,姜妍父母着急,姜妍这一醒,闹着让周诚赶紧过去。 汤宏恩看着周诚。 刘芬也不解,她不了解内情,故而糊里糊涂。 但听着,像是哪个女同志也受了伤……受伤就受伤,关周诚什么事儿啊,居然连女同志父母也掺和了进来? 汤宏恩就看周诚怎么选呢! 周诚挺直腰杆:“我要留在鹏城,等晓兰报平安的电话。” 汤宏恩笑了,“你不过去能行吗?人家救了你。” 周诚点头,“潘三哥还在医院守着,出不了事。我也不是医生,赶过去也对治疗没有实际帮助!” 姜妍是救了他。 但他不也救了姜妍吗? 关键时刻若不是他叫跳车,三个人都一起被炸死了,如今只怕在忙着拼凑尸体呢,哪有姜妍父母矫情吵闹的份儿? 见周诚态度坚决,汤宏恩哼了一声,提着公文包出门上班去。 刘芬想问又不好问,还是没追问周诚发生了什么事儿。她和周诚不好说,可以晚上再问汤宏恩。 这一等,就等到下午六点半,汤宏恩家的电话,总算叮铃铃响起来—— 1346:失望和委屈都发酵了(3更) 夏晓兰的确是掐着点往家里打电话。 在异国他乡的第一觉,夏晓兰以为自己会睡的不踏实,结果可能是路上太累,她没做什么梦就睡到了第一天早上六点。 洗了个脸,她听见楼下有了动静,原来是温教授夫妻已经起床了。 “早上好!” “嗨,你不需要多睡一会儿吗?” 年轻人就是精力充沛,看起来都不需要倒时差的! “不,谢谢胡阿姨,我习惯早起了。” 睡够了就起来,赖床是浪费生命,胡瑛失笑:“那你和曼妮有共同语言。” 温曼妮也起床了,还换好了运动衣,看样子准备出门跑步。 夏晓兰也有点心动,惦记着报平安的事,“胡阿姨,我能用一下电话吗?” “打电话回国内吧,就知道你会这样,不要耽误,国内的亲人还在等你报平安呢。 胡瑛也打算推着温教授出门转转,很体贴的把私人空间留给了夏晓兰。 现在打越洋电话很麻烦,要一次次的转接。 等电话终于被转到汤宏恩家的私人座机上,已经是挺长时间过去,几乎在一瞬间,电话就被接了起来: “晓兰?” 夏晓兰更意外,“周诚,是你吗?” 太久没听见周诚声音,夏晓兰也有几分不确定。 “是我……” 周诚有千言万语要说,这时候全堵在了嘴里。 夏晓兰同样如此。 挺意外是周诚接的电话,她没想到这才刚到美国就和周诚联系上,还以为周诚要继续“失联”下去。转念夏晓兰又意识到,周诚这个时候出现在汤宏恩家,是因为他想第一时间接到报平安的电话? 可不可以理解成,她出国的那天,周诚是想出现的,只是没赶上? “周诚,你那边是不是有事瞒着我?” “晓兰,不管有用没用,我先说声对不起,没赶上送你出国,这段时间也没有联系上,你那边发生了好多事我都不知道,你需要我的时候没帮上忙。” 若不是当着刘芬的面,周诚能说出更肉麻的话。 夏晓兰也听出了周诚的克制。 不失望吗? 自然是有过失望情绪的。 夏晓兰倒不是指望着周诚能帮忙处理所有事,但像她和唐元越绯闻的事,她也想第一时间向周诚澄清。 出国的时候,周诚但凡露一面脸,夏晓兰就能正大光明晒一晒恩爱。 也让那韩瑾看看,周诚这样出众,她怎么会和陈庆有什么? 夏晓兰从来就没和陈庆有过一点苗头,韩瑾是一路吃飞醋,简直有毛病——陈庆也毛病不小,过去那点小暗恋,非得要叫女朋友知道么! 那种失望和委屈,也一直酝酿在夏晓兰心里,被周诚这么一激,全发酵了。 这一冒出来,就关不住。 夏晓兰有点不愿意和周诚说话,“我妈呢,她在你身边吧,我和她说两句。” 周诚是恋恋不舍的把话筒交给刘芬。 刘芬也急的很,亲耳听到夏晓兰声音,她就不争气哭了,还不敢让夏晓兰听出来,眼泪都是偷偷流的。夏晓兰可从来没有离她这么远过,这是隔着海洋呢。 “妈,您哭了?别别别,我在这边好着呢,一路飞过来特别顺利, 我现在就住在茅老师的朋友温教授家,他们一家人都特别好,温教授的女儿昨天还去机场接我……” 夏晓兰说一句,刘芬嗯一声。 周诚心里着急,又不能抢过刘芬手里的话筒,只能竖着耳朵听。 出门在外的人都是报喜不报忧的。 把夏晓兰话里的水份挤一挤,她在美国那边的情况,有七八分是真的吧? 温教授是茅老师的朋友,又邀请夏晓兰住在温家,这是刘芬和周诚最放心的。 一个年轻女孩子长得漂亮,独自在异国他乡租房住,想想也是不太安全 ,能住在温教授家里就太好了!安全问题解决了,别的反而是小事。 越洋电话是非常贵的,就算温家人体贴给了夏晓兰单独的空间,她也不可能拿用别人家的电话煲电话粥,报个平安,把温教授家的地址和电话号码留下,刘芬觉得没说几句呢,夏晓兰已经要挂电话: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今天就能办好手续,我还会往京城打电话的,保证一周联系您一次!” 刘芬“嗯”了一声,听筒里已经传来嘟嘟的忙音。 夏晓兰直接把电话撂了,没再和周诚说话。 刘芬也不是傻子,表现的这么明显,还看不出来女儿在生气吗? 可年轻人的事,她又不敢瞎掺和,把话筒放好,对着周诚也笑的尴尬: “晓兰刚到美国,太忙了,用的又是别人家的电话。” 周诚知道晓兰平安到达,没那么担心。 至于晓兰生气……那也是应该的,革命的胜利还远着呢,周诚尚需努力。 “刘姨,我都知道!这联系方式我能抄一份不?” 刘芬让他尽管抄。 周诚不仅是抄电话号码和地址,他也在努力记。 纸条可以弄丢,他的记忆总丢不掉。 晓兰是不愿意和他说话,还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呢? 想想以前,每次他和晓兰有见面的机会,晓兰都很有倾诉欲。俩人虽然不能时常见面,晓兰那边有什么事发生,他总是知道的。 只有这两个月,事赶事碰到了一起,晓兰生气没关系,周诚担心的还是俩人之间的感情变生疏。 处对象都两年了,媳妇儿要是忽然不喜欢他了咋办? 周诚觉得这是个大问题。 他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爱情就只有一份,不能切割,不能分裂,全都给了夏晓兰,别人注定就要失望。 就像姜妍那边,汤宏恩说是感情债,那周诚也只能欠着呗。 如果他按姜妍父母的要求办,那他自己还过不过日子了? 汤宏恩晚上七点过才回家,没赶上夏晓兰往家打电话,刘芬说两个孩子可能吵架闹矛盾了,汤宏恩慢慢咽下嘴里的菜: “吵架就吵架,我看晓兰不会难受太久,美国那边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等着她去适应呢。要难受也是周诚的事,他也该想明白,怎么样才能兼顾好感情和事业……晓兰出国这一年,对他们的感情是重大考验。” 如果彼此都心意坚定,再远的距离也不能让俩人分开。 距离算什么,有些感情连生与死都分不开。 如果因为出国一年就黄了,那也不过是把矛盾提前激化,说明俩人压根儿就不合适呗! 1347:知识的高价值(4更) 夏晓兰挂了电话也有点恍惚。 不过正如汤宏恩判断的那样,在美国有太多事等着她去办,她没多少时间可以用来纠结感情。如果和周诚有了生疏,那就先把这事儿放一放,等她和周诚都有空了再解决呗。 她今天的确很忙。 等温家人都回来,吃了早饭,温曼妮就要回纽约,温教授不同意: “你应该带晓兰熟悉一下伊萨卡,你不能放下自己的工作一天吗?律所少了谁都能运转。” 温曼妮看过来,夏晓兰赶紧摆手:“不用,我长了脚有嘴巴,可以自己去办那些事,我是一个成年人了!” 她只是这辈子第一次出国呀。 有嘴巴问路,语言没有障碍,夏晓兰就觉得自己不需要耽误别人时间。 她有独立生活的经验,不是巨婴! 温曼妮似乎也松了口气。 她还是很看重自己工作的。 临走前,温曼妮还给了夏晓兰一张名片: “如果你遇到一些难处理的事,可以打我的电话,咨询问题免费。“ 在美国律师很有用,靠谱还不坑人的律师更难的,再加上能免费咨询问题,温曼妮果然就像夏晓兰判断的那样外冷内热。 夏晓兰在对方眼里,就是小姑娘,大学没毕业嘛也成熟不到哪里去。 夏晓兰收下对方的好意,“connie,我可能真的需要你帮忙,等我把学校这边的事处理好了,我能和你长谈一次吗?” 初到美国,就认识了一个律师,夏晓兰觉得这开局不错。 旧金山她肯定要亲自过去一趟,不过在此之前,她也可以找律师帮忙。 在找人方面,律师有时比警察还管用。 她也不会让温曼妮白白花时间,这件事肯定要付费的。 温曼妮以为是搞定驾照或者买车之类的事,随意点头后就开着车回纽约。 胡瑛从屋里出来,“你今天要去学校报道是吗?” “是呀,胡阿姨,我想去学校报道,再到镇上逛一逛。我还要在这里生活一年,总要熟悉一下伊萨卡。” 她总不能厚着脸皮,住在温家,还靠温家人养着吧? 总得知道在哪里购物,不出房租的话,她可以分担其他日用品。夏晓兰在温家吃了两顿饭,温家移民很久,晚餐和早餐都很美式,夏晓兰大概知道日常需要买些什么食材。 温教授尚在休养身体中,不用上班。 胡瑛要照顾他,也不能开车送夏晓兰去。 好在温家还有两辆闲置的自行车,夏晓兰能骑着去学校。整个伊萨卡镇最大的建筑群就是康奈尔大学,夏晓兰也不可能迷路。 今年康奈尔的春季入学时间是美国这边的1月15日,夏晓兰今天去报道本来是晚了,不过她是交换生,学校允许在2月18号以前报道——也是教育部安排出国时要迁就大部分学生,美国这边的大学,春季入学时间大多数都是2月,这时候来是刚刚好的。 本来该由温教授带着她去学校,茅康山托人时也不知道温教授近期才大病一场。 夏晓兰骑上车出门,打量着镇上的环境,这边的基础建设很好,国内大概要用20年才能赶上。 但美国经济过了这个增长期,以后增长的速度就变慢了,华国后来让全世界侧目,不就是经济增长速度很厉害么。 她一路骑到大学里,学校大的可怕,全靠嘴巴问路。 折腾了一上午,才把手续搞定。 领了一张课时表,她需要上哪些课一目了然。 教材是自己买的。 这部分的费用,教育部并没有算在其中,办事员好心告诉夏晓兰可以买旧书: “能替你省一大笔钱!” 华人学生? 好像都不太富裕啊。 这人真的是好心提醒,因为大学教材在美国真的不便宜! 教材是极度不统一的,每个教授要讲什么,他指定的教材都由某个出版商垄断,出版商自行定价,不买或者找相似的替代教材?别做梦了,谁也不敢拿成绩冒险,教授指定教材,也会从该教材里留作业! 而且找到的替代教材没准儿也不便宜,那可能是其他大学的教授指定的。 二手书市场自然应运而生,已经学过某门课的学生把自己的教材卖掉,如果想省点钱的话,可以向他们购买。 但出版商也不傻,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会不断印刷新版。 每一个新版里,图表变了,页码被打乱了,作业题都更新过,新旧教材要对照着就非常麻烦。 夏晓兰懒得费这个功夫,直接花钱买新书。 学校里有书店,这里能买到课表里的绝大部分书,一门课会有三、四本书,加在一起不少,专业书又厚又贵,足足花了夏晓兰700多美元……也就是她能随意承受,换了一般公费留学的,国家给交学费,自己平时全靠奖学金和打零工生活,700多美元真是剜心之痛了。 这真的不是一笔小钱,胡瑛怕夏晓兰刚到美国搞不清这边的物价,特意告诉她一些花费。 比如胡瑛和温教授夫妻俩生活,两人一周的生活费大概在70-80美元之间,这是购买两人一周食物的花费。 夏晓兰买齐一学期的书,温教授夫妻能支付10个星期的食物花费! 还不够直观的话,兑换成华币,就算按照官方汇率3.45,接近3000华币,就是买几本教材? 在国内贵的要命好吗,夏晓兰曾经花了一万多,可给安庆一中图书馆捐了许多书! “公费留学还好,自费留学的,申请不到奖学金,真不知道要在美国怎么生活……” 夏晓兰嘀咕着,知识的高价值在美国表现的特别明显,买教材的钱差不多能买一辆二手车了。 她本来好好骑着车,猛然捏紧了刹车。 第一天就瞧见老熟人了! 宁雪抱着书和几个白人学生一路交谈,她是按照正常春季学期开学时间报道的,已经在康奈尔大学建筑专业念了一个月。 夏晓兰这生瓜蛋子还像无头苍蝇一样,宁雪显然已经适应了康奈尔大学的生活。 她抬头也看见了夏晓兰。 冲夏晓兰一笑,没有特意走过来寒暄,又转头和身边的白人同学继续说话。 ——哟,宁雪同学这是把地皮给踩热了? 1348:地狱教授麦卡锡(1更) 异国他乡继续当校友,宁雪没对夏晓兰太热情。 夏晓兰也不失落,这才是宁雪该有的样子,高岭之花嘛! 看来宁雪真的很适合康奈尔大学,康奈尔大学的建筑专业本科,是拿过全美第一的,每年面向全世界招的学生,不会比华清建筑系更多……强者汇聚,宁雪应该是有了新的对手。 宁雪很快和新同学一起走过,他们嘴里讨论的是麦卡锡教授布置的作业,这是一个学习小组。 夏晓兰也要上麦卡锡教授的课,她和宁雪的课程表很大程度是重合的,宁雪是要修学分,有的课不得不选,夏晓兰来交流学习一年,自然也要挑大牌教授的课,方不辜负这一番出国的折腾呀。 “那就还是要打交道咯?” 她被宁雪分散了注意力,车头就歪了下,有几本专业书又厚又重,从车筐里掉了出去。 夏晓兰正要弯腰,一双手已经替她将书捡起来。 金褐色的头发,灰色眼瞳,夏晓兰已经不算矮了,还得抬头看这人……她在心里估算了下,这是比她家诚子还高一些呢。 是个大帅哥。 高鼻深目的大帅哥在美国比比皆是,特别是在纽约机场是感受最明显,毕竟是美国第一大城,全世界的帅哥美女都在朝纽约跑,试图在这个城市实现自己的“美国梦”。 “建筑专业的?嗨,我好像没见过你,丹尼,酒店管理的。” 酒店管理是康奈尔大学的王牌专业。 建筑专业是全美第一,酒店管理专业能争一争世界第一了。 别人很友好,夏晓兰也没有拒人千里之外,“我是华国来的交流生,你可以叫我夏,我们华国人的名字要发音正确总是很困难。” 自我调侃的确是打开社交局面的一种好方式,丹尼忍不住笑起来,指着自己身后一群人: “我们一群人要去解决自己的午餐,你愿意加入吗?” 夏晓兰本来想继续逛一逛校园的,或者在镇上走一走。 丹尼热情相邀,夏晓兰也不可能永远不和别的学生接触,干脆很爽快的答应了。 她口语没问题,性格也不是内向的,很快就和这群人说上了话。 在美国交朋友非常容易,看谁顺眼就能聊上天,内向矜持不是美德,反而要被排斥。丹尼一群人七八个人,基本上全是酒店管理专业的。 夏晓兰还没和建筑专业的同学混上,已经打入酒店管理专业的圈子。 这也很出乎夏晓兰的意外。 酒店管理专业出俊男美女的比例很高,丹尼他们中午的聚餐是在学校餐厅,学校餐厅有便宜的学生自助,丹尼等人都说不好吃。 “汉堡套餐不错。” 丹尼这样说着,还说夏晓兰是新朋友,他愿意支付夏晓兰的那份餐费。 哦,大家吃饭都是AA,各付各的钱,夏晓兰也早有心理准备。 她没有充大头说自己请客,交朋友不是靠撒钱交的。 何况她在丹尼这些人面前撒什么钱? 便宜的自助不吃,要吃3美元一客的汉堡、三明治套餐,夏晓兰也不觉得他们非常穷。 但她坚持要付自己的一份,这边的社交规矩如此,夏晓兰也不想让别人觉得华国学生贪小便宜。 “OK,OK,你说了算!” 丹尼没有强求。 夏晓兰是新认识的,一顿饭大家的关注点都在她身上,都对她很感兴趣。 知道夏晓兰只是来交流学习一年,一个叫南希的女生很遗憾:“夏,你应该争取留下来念完本科,康奈尔的本科建筑专业太棒了,你在这里会得到自己想要的!” 华国有什么好大学吗? 这些人是完全没印象的。 美国的实力在全世界最强,大学自然也是最棒的,美国人都有这个自信。 “南希,谢谢你,我会考虑的。” 在康奈尔念完本科? 像宁雪那样无牵无挂的还差不多,要夏晓兰把国内的大好局面完全撇下,她也办不到呀。 一年已经是极限,时间再多,就打断了她的事业规划。 交换生是公费的,华国学生要想长久留在美国,不申请全奖靠什么生活?丹尼看见夏晓兰还来不及换的坏表,语气夸张的转移了话题: “夏,你正好过来念大二,那就要必修麦卡锡教授的课?上帝作证,他是你们建筑专业的大魔王!地狱难度的高要求,我认识一个朋友,他说自己从麦卡锡教授手里拿到A的代价是发量减少了一半!” 夏晓兰不由摸了摸自己的马尾辫,她又不缺营养,头发养的又黑又亮,她对自己的头发还挺满意。 掉一半? 她现在把麦卡锡教授的课退掉行不行? 丹尼不是开玩笑,麦卡锡教授的“威名”,已经辐射出了建筑学院,连酒店专业都耳闻麦卡锡教授的变态……哦不,是严厉! 南希亦向夏晓兰投来同情的目光。 有衬托才有幸福,南希忽然觉得学酒店管理还是很幸福的,她和丹尼谈论起之前的假期实习,说是什么威尔逊酒店,夏晓兰耳朵一动。 哪个威尔逊? 不会那么巧吧! 不过美国的“威尔逊”那么多,夏晓兰没有追问,她还是更担忧自己的明天——明天她就有麦卡锡教授的课,简直太可怕了。 和丹尼等人分别,夏晓兰回到温家。 温教授看她连教材都买好了,忍不住叹气,“忘记告诉你可以买旧教材了。” “节约时间至上,下学期再说买旧教材吧,我今天听人说麦卡锡教授很严格,您对了解他吗?” 温教授一顿,“差点忘了,你要修麦卡锡的课……你觉得你老师脾气如何?” 茅康山的脾气? 炮仗一点就燃,对夏晓兰已经是难得和气,这不是夏晓兰自己总结的,是周茂通师兄带着怀念的语气说的。 但攻击力下降的茅康山,平时好说话,一旦进入教学模式,也经常把夏晓兰骂的狗血淋头。 “所以……” “所以麦卡锡教授,是你老师脾气全盛时期的刻薄版。” 再给茅康山加一个刻薄属性? 夏晓兰已经头皮发麻,“我该怎么办?” 温教授从她今天买的教材里,抽出一本《结构要素》。 “我的建议是你提前预习一下麦卡锡教授的著作,距你第一次听麦卡锡教授的课,还有15个小时。” 1349:被虐到走路发飘(2更) 还有15个小时? 15个小时够干什么! 温教授却不像是在开玩笑。 夏晓兰手上拿着的《结构要素》正是麦卡锡教授的著作,这在美国很常见,教材的售价高,撰写教材的著作版费自然也高,很多教学一线的大佬们都很乐意将自己的授课内容整理成专业教材出版,他们在授课时,不选择自己的著作,难道选别人的? 像麦卡锡教授的这本《结构要素》,是经过教学检验的,能在康奈尔大学建筑专业作为教材,美国其他大学很多建筑专业同样选用了麦卡锡教授的这个版本……页码是395页,温教授让夏晓兰在15个小时内预习下! 夏晓兰要看的内容还不少,别人可都开学一个月了,夏晓兰得把进度赶上。 一翻开《结构要素》她就头晕眼花,她觉得自己的英语水平很不错了,但教材涉及到大量专业词汇,这都是夏晓兰在国内没接触过的。 她能在华清图书馆借到的专业书,暂时还没有涉及到英文原版! 胡瑛看她小脸白白的,给她冲了一杯咖啡,又怪温教授说的太狠,吓坏了夏晓兰。 温教授坐在轮椅上哼唧: “那可是麦卡锡!我所有同事中,你最不喜欢的一个人,我又没有说假话!” 胡瑛想起了麦卡锡仅有一次来家里做客的情形,也不由露出抗拒的表情。 “……很难相处。” 和同事都很难相处,和学生说什么温情? 夏晓兰越发绝望。 一开始她还能问一问温教授,尽管温教授不讲这一门课,到底也是建筑系的教授,专业词汇是难不住温教授的,他是带着夏晓兰预习的。 这可能就是住在教授家里的好处,夏晓兰感激茅老师的英明决定。 但温教授大病初愈,也就带了夏晓兰一个多小时,明显精神不济。 夏晓兰又不是情商低到负数,哪能让温教授陪她熬夜? 赶紧劝温教授去休息,又请胡瑛替她煮了一大壶咖啡,夏晓兰孤军奋战。 母语不是英文的有一点特别麻烦,看英语教材,脑子里要先把这些内容转换成华语,再试着去理解,夏晓兰的英文水平一直不错,从前都是无限缩短这一过程的,看个报纸或者杂志能很流畅思考,遇到专业教材,她时不时也卡壳。 晚上是别想睡觉了。 她大概就眯了半小时,把《结构要素》前几章给撸了一遍。 第二天走路都发飘,胡瑛认为她的状态连骑自行车都艰难,坚持要开车载她去学校。 没办法只能把温教授一个人丢在家里。 看着夏晓兰不住打哈欠,胡瑛同情她: “小可怜,这就是康奈尔大学的日常。” 美国的大学,看似比华国的大学生活自由,大学生活可以过得极为精彩,学校也不管学生谈不谈恋爱,是不是在宿舍住……但人和人的精力都差不多,没理由白种人就要比黄种人更聪明更精力旺盛,要想过得精彩,还想课业拿A,不熬夜怎么行? 在一群优秀的同学中,要脱颖而出,那就得比别人更努力。 胡瑛告诉夏晓兰这是常态,夏晓兰努力拍拍自己的脸,抱着书找教室。 圆弧形的阶梯教室非常大,坐两三百人都没问题,不过此时教室里只有二三十个人,夏晓兰来的算迟,宁雪和其他人早就到了。 三三两两的坐在一起,还想在麦卡锡教授到来前最后确定一次作业的完成度。 宁雪等人面前,都摆着各种模型,应该是麦卡锡教授上次留的作业。 夏晓兰两手空空,谁也不认识,自己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 她长得如此漂亮,昨天就被酒店专业的校友热情接纳,但走进这间教室,气压太低了,所有人都是在麦卡锡教授高压统治下的可怜虫,这些初次见面的建筑专业同学,真的没心情去关注夏晓兰的美貌。 漂亮的亚洲面孔……呵,多看两眼都像是在犯罪,脑子里马上浮现出麦卡锡教授的那张脸! 夏晓兰也是难得被冷待。 宁雪看她一个人,大概是想起了自己刚到入学时的情景,昨天没理她,今天倒是和她说话了: “你预习了吗?” 宁雪指了指教材。 夏晓兰一脸青色,“15个小时,够吗?” 宁雪摇头,“至少要花一周的时间,把《结构要素》精读一遍,不过你应该刚到美国,也来不及……那祝你好运吧。” 宁雪说的夏晓兰更心虚。 一阵脚步声响起,大教室噤若寒蝉,个子矮矮的白人教授踏进教室。 他一学期就能把学生的发量折腾的只剩一半,自己的头发倒是很浓密,卷头发,一丝不苟的穿着西装,手上提着公文包,脸上的五官最突出的是鹰钩鼻。 “今天多了一个人。” 麦卡锡教授讲公文包放在讲桌上,“今年是怎么回事,华国有这么多学生过来,新生,介绍下你自己!” 夏晓兰努力让自己保持笑脸,飞快介绍了自己。 名字可以随便介绍,母校的面子不能丢。 “Hua-Tsing University”,夏晓兰说的时候字正圆腔。 麦卡锡指了指宁雪,似乎半天没想起来宁雪叫什么名字,“一个学校的。” 正好说到宁雪,麦卡锡干脆直接走到宁雪面前,开始检查作业。 宁雪好歹也是华清建筑系的佼佼者,在国内是能发论文的本科生,在麦卡锡教授这里,居然还没资格被记住名字? 夏晓兰一点也没觉得幸灾乐祸,这只能说明麦卡锡教授真的很可怕。 她以为这就算刻薄,然而她马上见识到了更刻薄的事。 在麦卡锡教授眼里,大概没有“将就”一词,所有作业只有合格和不合格,合格的被他挑出各种毛病,不合格的他直接推到了地上,评价都懒得给……教室里,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的学生居然不止一个。 除了她和宁雪,这些可都是自信的美国学生啊,居然也扛不住这重压。 宁雪一组的作业虽然被挑了一堆毛病,好歹还没被推到地上。 夏晓兰顾不上可怜别人的自尊心,麦卡锡的变态马上降临到她的身上,这堂课绝对是夏晓兰的噩梦,一整节课,麦卡锡都在找她这个刚入学的交换生回答问题—— 夏晓兰重生后,遇神杀神,遇鬼灭鬼,还是第一次被人问的磕磕巴巴,吊起来虐! 1350:被嫌弃的新人夏(3更) 噩梦让这堂课无限延长了。 熬夜加上一直被提问,回答的磕巴,自然就更紧张。 明明是知道的,居然也会卡壳。 夏晓兰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她能说麦卡锡教授歧视亚裔学生吗? NO,所有没有天赋的学生,都在麦卡锡教授的否定范围。 估计麦卡锡教授也有自己的困惑,这么简单的知识,为什么有人会不懂?这个都搞不懂,还学什么建筑专业。能学懂的才是

相关推荐: [快穿]那些女配们   醉情计(第二、三卷)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大胆色小子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天下男修皆炉鼎   取向狙击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痞子修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