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不能找到,就算能找到,她凭啥要给夏晓兰找啊! 还拿“考大学”当借口,给自己脸上贴金呢? 大学有那么好考么,每年多少学生打破脑袋啊。 别的不说,朱放要是能念个大学,至于在黄河饭店当个小采购?! 朱放带着人把黄鳝抬到后厨,磨磨蹭蹭出来,看见夏晓兰脸上有笑,还以为两人谈好了招工的事儿。 “晓兰,我没别的意思,也不是觉得你干个体户丢人,就是想帮帮你。” 朱放妈妈肺都快气炸掉,自己儿子也太没眼色了吧? 她正要发飙,那边有人远远和夏晓兰打招呼: “晓兰,你果然在这里!” 刘勇喘着粗气,他也不容易啊,一路带着人找来商都市,人累得够呛,总算在黄河饭店这边把夏晓兰找到了。 “舅舅!你咋来了……” 老汪把自行车丢一边,自己挤上来介绍: “你就是夏晓兰同学?县一中的插班考试你通过了!” 053:她是重本的苗子 夏晓兰早有心理准备,也没有多少吃惊,不过自然也高兴。 老汪把自己身份介绍了,又给她介绍齐老师。陈庆都是复读生了,老师们也不好耽误他太久,就没要他一起来商都市。 朱放母子面面相觑,朱放妈没搞明白,她可不觉得夏晓兰真能考大学,这丫头片子看着就不像专心念书的。长了这样一张脸,献殷勤的男孩子太多了,心思分散,还能考大学? “哪里的县一中?” 老汪高兴呢,随口就答道:“安庆县一中!” 朱放妈撇撇嘴,看这些人嘚瑟,安庆县她知道,都不算商都市这边县,是奉贤市的。 省城人嘛难免有高人一等的心态,朱放妈又瞧夏晓兰不顺眼,说话就有点得罪人了:“安庆县一中?你们学校有人能考上大学?小地方的学校,也就……” 老汪还以为这女人是夏晓兰的谁,长辈嘛为孩子的前程考虑,态度差了点也没啥。 “今年考上了8个本科,晓兰同学是个好苗子,同志你知道她之前参加学校的测试考了多少分?考了446分!” 语文67分,英语100分,数学89分,政治32分,物理56分,化学76分,生物28分。 老汪把夏晓兰的各科分数都记得清楚。 能不清楚吗? 学校是能考过350分的复读、插班生都收,350分是今年豫南省“大中专”的录取分数线。80年代中专分为两种:初中毕业去考的中专要念四年,称为小中专;高中生通过全国高考考取的中专要念两年,称为大中专。 大中专念两年毕业后,国家也要分配工作的。 高考录取的四个等级“重点、普通、专科、大中专”,第四个虽然是最差的结果,好歹也有学上。 但夏晓兰考得不是350分,是446啊! 老汪认为可以给夏晓兰家的人科普下: “今年豫南省的理科本科录取线是441分,夏晓兰这次的测试题不说和高考比吧,难度也不差啥……她很多科目都可以提高,现在专心复习,明年说不定能考个重本!” 重本和普通本科的录取分数线也就20分左右。 当然重本之上也有名校,录取分只是最基本的,就像今年的高考,豫南省的重点本科分数线是465分,华清和京大这样的学校,在豫南省的录取线得在重本线上加100分才行。老汪也没奢望夏晓兰能考上名校,可她的语文和政治成绩提起来,考个重点大学的希望很大! 老汪把这些弯弯道道掰扯清楚,不仅是说给朱放妈听,重点是给刘勇听。 来商都的路上,老汪和齐老师也把夏晓兰情况打听的差不多,知道夏晓兰如今依附舅舅刘勇生活,就怕刘勇不愿意供夏晓兰上学——你可别昏头啊,能考重点大学的苗子。 朱放妈嘴巴微张。 她的眼神在几个人身上扫来扫去,疑心是夏晓兰请人来演戏。 夏晓兰哪里会顾忌外人的心情,县一中的情况,她也想具体问问。 三个人把夏晓兰簇拥着离开,朱放张了张嘴,到底没说出啥话。 真的要考大学啊? 听起来成绩还不错? 朱放看中夏晓兰漂亮,心里喜欢,也没嫌弃夏晓兰是不是农村户口、初中文凭。 可夏晓兰要考上大学了呢? 朱放不是自卑,他就是觉得自己和夏晓兰之间的可能性无限缩小了。 学校的老师说夏晓兰能考上重本——重点本科,毕业后国家得分配个啥样的工作?夏晓兰也不会瞧上一个饭店采购啊!说不定人家直接分配到了外地,根本不回商都市呢。 朱放被这消息打击的够呛,小骄傲的脖子顿时就低下去。 他妈还嘴硬:“大学那么好考?走着瞧吧!” 不过如果真考上了大学,就算从农村里跳出来,当朱家的儿媳妇也勉强够格了。 可夏晓兰考得上吗? 安庆那个鬼地方县城高中,每年考上大学的一只手就能数完。 夏晓兰送完黄鳝,是要拉油渣回去的。 老汪和齐老师带来喜讯,也不能叫夏晓兰空车回去啊。听说她一趟就要载三四百斤油渣回乡下卖,齐老师用不赞同的眼神看着刘勇: “大学不要学费,每月还能领生活补助,只需要供她一年,夏同学明年肯定能考上大学的!” 农村条件当然不好。 刘勇是舅舅又不是亲爹,齐老师就怕刘勇不让夏晓兰继续念书。 一个重本苗子,学校能免去学杂费,生活费总要自己出的,这点钱对农村人来说也不少……可咬牙供一年,改变的是夏晓兰的一生啊! “齐老师,我把晓兰当亲生女儿疼,她有这样的成绩,肯定是要继续念的。” 刘勇想,老师也太小瞧人了。别说只供一年,夏晓兰要愿意考试,他能一直供!刘勇还处于狂喜中呢,夏晓兰说要参加明年的高考,家里人想的是让她从高一念起,要不刘勇也不会急着把夏晓兰和刘芬的户口从大河村转出来。 可夏晓兰给了刘勇大惊喜。 不用从高一念! 县一中的老师说晓兰的学习进度能参加明年高考! 可能还会考上重点大学! 重点大学当然最好,就算是个普通本科,那也是真真正正的大学生啊。刘勇激动的不知道说啥好,两个老师跑到七井村,又一路赶来商都市,肯定不是闲得慌,是出于对晓兰的重视。 夏晓兰跑去榨油厂里装货,刘勇三个人在厂子外等着。 老汪也觉得这女生挺不容易:“她就自己每天跑商都?” 个体户啊。 在现在的观念里,工人最光荣,干部最体面,个体户是最不受待见的,小商小贩的多丢人? 夏晓兰要有的选,咋会干个体户呢,看看她做的小生意是和腥气的黄鳝、脏脏的油渣打交道,这孩子可怜啊。更不容易是在这种境遇下,夏晓兰初中毕业后还坚持自学……老汪和齐老师都被自己脑补出来的形象给感动了。 等夏晓兰载着油渣出来,老汪就鼓励她: “你明天呢就到学校报到,高三年级不放假,早点入学早点能更有效率的复习。” 多好的苗子啊,可不能再被耽搁。 老汪想了想又补充一句: “学费你不要担心,我负责替你解决。” 夏晓兰感受到老汪的重视,通过县一中的插班考试在她意料之中,但跑到县一中当个乖学生?这个并不在她计划中。 “汪老师、齐老师,我本来想到学校再说,您二位这样关心我,我就把自己的想法提前说下。我的家庭情况您二位也看见了,高考我是要参加的,但近期可能不会去学校上课。” 老汪大急,刘勇眉头都能夹死苍蝇: “你胡说啥,乖乖到学校念书去,其他事有我这个当舅舅的,你操心啥?” 054:学业和生意可以兼顾 上个高中能要多少钱? 去年刘勇肯定会感到压力,今年他找到了赚钱的门路,赚到的钱还没有抽出来,干别的不行,多养夏晓兰和刘芬却算不了啥。有钱就有底气,刘勇也的确希望夏晓兰将来生活更好,从前那是没条件,现在夏晓兰有机会考大学,别说他有钱,就算没钱也要卖血供啊! 夏晓兰低头,“舅,我说了要给我妈在省城买房子,这是我的生活,我也十八了,您赚的钱应该留给表弟。” 真要让刘勇养,夏晓兰羞也羞死。 刘勇知道夏晓兰心高气傲,没撞墙自杀前就有这毛病,没想到人变懂事了,这一点还没改。 老汪想,这孩子太不容易了,带着离婚的母亲寄居在舅舅家,迫切想要改变生活困境啊。齐老师也心中一软,干个体户是不太体面,但夏晓兰说要给母亲买房,真是孝顺: “夏同学,上学和安家并不冲突,等你大学毕业,国家会安排工作,单位也会给你分房。” 不过是过几年的事儿。 干个体户也不定能买上房啊,做生意不是稳赚不赔,哪有大学生的前途好。齐老师就是不想让夏晓兰一时犯傻,真是掏心窝子劝:“等你工作后,月月有工资,把你舅舅供你上学的钱还给他不就行了?” 夏晓兰态度很诚恳,“我习惯了在家自学,学校的环境会让我感到压力大,初中时咋学都不开窍,在家慢慢看书还找到了学习方法。老师您看能不能这样,学校有考试我就去,就算没考试我也一周去一趟学校,把自己自学时不懂的地方弄懂。” 夏晓兰要说自己做生意不去学校,别说两个老师,就算她舅舅刘勇也不会同意。 但她说自己适合自学,两个老师不敢确定,刘勇也将信将疑。 夏晓兰初中时成绩的确很一般。 要成绩好,当初就考中专去了,不可能初中毕业就不念书。 夏晓兰初中毕业三年,还能把县一中的卷子考出446分,总不可能在家翻了两天书就能办到吧?还是自学的功劳。刘勇当着两个老师不好仔细问,心里猜测和大河村那个知青王建华有关系。 王建华不也考上大学了么,晓兰之前和他好,说不定两人就是一起学习的。 但这事儿刘勇能说吗? 说出来就要扯到夏子毓、王建华和夏晓兰的三角关系,夏晓兰在感情纠葛中输给了夏子毓,大输家顶着勾引未来姐夫的名声,咋能在县一中老师面前说! 夏晓兰这要求,让老汪很为难。 但夏晓兰态度坚决,县一中不同意的话,她不介意去二中报名。 老汪咋能把重本苗子让给二中,只能说要和学校领导商量下。 能商量就好啊,夏晓兰知道这事儿多半是要成的,和两个老师在安庆县分道扬镳,齐老师对刘勇不太满意。 自学是借口,齐老师觉得夏晓兰就是担心家里的经济条件。 有骨气是好事,可这丫头也太有骨气了……当舅舅的就该态度强硬点,不能放任夏晓兰毁了自己前途。 “老师还是建议你来学校正常上课。” “谢谢齐老师,不过我已经决定了。” 废话。 她考大学是争一口气,也是为了拓展下自己的人脉。 再过二三十年,80年代这一批大学生会占据各行各业以及政府部门的要职,夏晓兰知道现在去读大学建立的人脉,未来会很有用。人活在世上,不可能一直孤军作战的。 考个大学当然重要,夏晓兰把自己的眼光放得再长远,她也得顾及当下。 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解决生存问题,是夏晓兰的首要目标。 “真的能考大学……” 刘勇一路上都在傻笑。 他都忘了夏晓兰其实姓“夏”,因为打心眼里把夏晓兰看成了自家人,满心的喜悦都是老刘家要出个大学生,光宗耀祖啊! 他赞同老师的说法,晓兰应该去学校正常上课。人家复读两三年考不上的都有,夏晓兰测试成绩不错,也不能因此而骄傲自大,去学校正常上课把全部心思花在念书上,好好拼一把,明年考个好大学! 刘勇也没多说,他要等刘芬和李凤梅回来,一起给夏晓兰施压。 “真的?!” 刘芬和李凤梅走乡串户的收黄鳝,自行车被夏晓兰骑走,刘芬和李凤梅都是靠双脚走。 一天下来别提有多辛苦,可回家后听到好消息,刘芬都欢喜到发呆。 事情是千真万确,县一中的老师亲自来通知的,说夏晓兰不仅通过了学校的插班考试,明年考上大学的机会也很大。 “去上学,认真上学,妈供你……” 刘芬嘴里反复念叨的就这几句。 不讲逻辑,没有语序,她显然是欢喜过头了。 刘芬觉得日子过得像做梦。之前女儿寻死,她们母女俩一无所有被赶出了夏家。夏晓兰仿佛一夜间就变得懂事了,母女俩的日子没有越过越差,反而是越过越好!顺利离婚了,迁出了户口,夏晓兰做生意赚钱了,这些好的改变一点点累积……直到今天,县一中的老师带来的好消息,夏晓兰不仅有机会考大学,她考上的可能性很大! 重点大学? 太奢侈了。 哪怕是个专科,是中专。 夏晓兰的命运会被改变! 夏晓兰还没去县一中报道,刘芬仿佛望见了她前途似锦的未来。 读书改变命运,国家分配工作,农村户口转城镇户口,端上铁饭碗,和那些不堪的流言彻底告别——这样的未来,虽然还雾里看花般不真切,却更符合刘芬的期许。 她情绪激动,竟捂着嚎啕大哭。 “听你妈的话,好好念书,生意那边别操心,再不行还有老舅呢,你怕啥!” “是啊,你这孩子,一家人不准见外。” 刘勇和李凤梅轮番上阵。 夏晓兰都迟疑了,她是不是太着急,考上大学再做生意不行吗? 不,风起云涌的时代,她又不是那些注定会发光的牛人,不过是比别人多点后世的见识,不抓紧时间,她如何取得比上辈子更大的成就! 自己不是来当失败者的。 夏晓兰摇摆的心又变得坚定,赚钱和上学并不冲突,两者要想兼顾,她会花费更多的精力。 那又如何? 她能办到的。 她把嚎啕大哭的刘芬抱住: “妈,你相信我。” 055:那就再考一次呗 县一中也愁啊。 这种事也不常见,老汪和齐老师接触过夏晓兰,不想放弃这苗子,学校那边觉得夏晓兰有点太固执。学费给减免了都不行?比夏晓兰还穷的,在县一中也是这待遇,人家也是顿顿啃冷馒头喝免费汤也要坚持学习,你夏晓兰就不能吃苦么。 夏晓兰心想,这样的苦她上辈子就尝过了,凭什么又要品尝一遍? 她并不是不能吃苦,只是没必要的事,干嘛要强迫自己去忍受。县一中如果不同意,她就去二中报名,二中今年的高考更差,全校只有两个考上本科的。 夏晓兰觉得无所谓。 之前心里担心,是她不知道自己还记得多少知识,梳理了一遍教材后,夏晓兰对自己的水平心中有数。都说80年代大学难考,恢复高考前几年,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老师也不知道该教什么。老师对高考的命题在适应摸索,经验都是一点点累积的。 夏晓兰上辈子参加高考是95年,距离77年恢复高考已经18年,且大学还未扩招,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对于“高考”的经验都是83年的人无法比拟的。夏晓兰曾经的文凭含金量并不低,她就是选错了专业,她有学习的脑子。 在学校听讲,和自己复习,夏晓兰更喜欢后者。 把曾经学过的知识再捡起来就行,她的理科向来不错,丢分严重的语文和政治全靠背诵。不说名校吧,夏晓兰自认考个重本问题不大。 她心里有底气,态度就很坚决。 学校那边没办法,让她又考了一次试。这一次,不再是不受重视的新老师监考了,也没有把试卷一股脑发给夏晓兰,而是一科一科的分开考,考完一科马上就有该科的老师给阅卷。 先考语文,她还是老状态。 等考数学时,她的语文卷子齐老师批改出来。 “考了66分。” 齐老师给气得够呛。 你说夏晓兰发挥的可真够稳定,比上一次只少一分!可齐老师眼睛疼啊,那些简单的背诵默写题,就是宝贵的拿分点,夏晓兰就把它们白白扔掉——不行,夏晓兰必须来县一中上学,这个好苗子不能被语文成绩拖累,自己非得给她把基础补上! 齐老师暗暗发狠。 等夏晓兰做完英语卷子,她数学试卷也批改出来。 数学92分,已经吊打很多考生了,比第一次高3分。 “这里不该丢分啊……怎么难题会做,简单的反而错了?” 数学老师都快把脸埋到卷子里。 这个学生还有进步的空间!还有十个月的时间,她的数学能考100分以上或许。在县一中,这样的数学单科成绩是高手寂寞的。 英语不用说,很快就改完。 100分。 英语老师涨红了脸,心里很激动。高考刚恢复时,英语并不算入高考成绩,就是去年,英语也只按照分值的30%计算入总成绩,可教育部有关高考的新规已经通告了全国,84年的高考,英语会以百分制算进高考成绩。别管文理科,它都是必考的科目,全国考生一片哀嚎……大城市的考生还好点,小地方的考生,他们认识那26个字母,26个字母组成成千上万的英文单词,与考生们没有交情啊! 语、数、英,夏晓兰考了258分。 还有剩下的政治、物理、化学和生物,还有350分的卷子还没做,夏晓兰四科加起来难道都考不了100分吗?不论怎么算,她都能考过去年的大中专350分录取线。 夏晓兰上午连考三科,监考老师让她歇一歇,她就跑去请陈庆吃饭了。 她站在教室门口等陈庆下课,真是引起了骚动。 真的太漂亮了。 长这么大,哪里见过这样漂亮的女孩儿? 等下课铃响,夏晓兰的身边甚至形成了真空地带。学生们在偷偷看她,却又不敢真的靠近她,在学校里和太漂亮的夏晓兰说话,就像犯了啥错误。 “陈庆哥!” 陈庆顺着人群慢吞吞往前走。 夏晓兰让他变成了人群的焦点。 陈庆人缘不错,也有女同学对他有好感,男生看陈庆的眼神很羡慕,女生看夏晓兰的眼神里就带上了不善。 陈庆不由加快了脚步。 他已经知道夏晓兰是考过学校的插班测试了,想到今后就要和夏晓兰当同学,陈庆是高兴的。 “晓兰,你今天考得还行?” “和上次差不多吧,陈庆哥,我请你吃饭去!” 两人一起往食堂去,留下一地的窃窃私语: “那是谁?” “陈庆他对象?” “这小子,不会吧……” “陈庆是要考大学的,咋会有对象?你们别瞎说!” 女生不服气,夏晓兰嘴里叫的是“哥”,万一是家里的妹妹呢! 男生们则想,如果有那么漂亮的对象,还考啥大学啊。陈庆家又是乡下的,这年纪早早订婚也不奇怪。夏晓兰的出现,如同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水面,带来阵阵涟漪。 这些学生们还不知道,夏晓兰并不是惊鸿一现,她在安庆县一中注定要大方异彩的,要虐的同一届的考生产生心理阴影! 安庆一中的食堂是要粮票的。 出钱买粮票行,每个月背粮食来换粮票也行,中午开饭时食堂正忙着,肯定没空给你换粮票。有钱都买不到饭,夏晓兰是要请陈庆吃饭的,反过头来又被陈庆请了第二顿。 陈庆家条件不错,他也不在乎一点粮票。 陈庆是替夏晓兰高兴。 “下午好好考。” 夏晓兰点点头,陈庆这人挺好的,虽然常常脸红,她能感受对方的善意。 陈家帮自己挺多,她妈顺利离婚,母女俩迁户口,都是陈庆爷爷给解决的,夏晓兰记住这份情呢。 “陈庆哥,你明年肯定能考上的。” 陈庆去年的分数并不低,也超过了400分,志愿没填好才落榜的。不过复读一年也不是坏事,陈庆要是去年如愿被录取了,就是上个专科,今年他再努力一把,考个本科最好。 本科和专科当然不一样。 不仅是毕业后拿几级工资,相差那么几元钱的区别。 时间越是往后走,本科和专科的差别越大。 说到明年的高考,陈庆有点忐忑: “我英语不好,明年也不知道能考成啥样。” “你担心这个?没事儿,我英语还行,你要是有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晓兰……” 陈庆一脸感动。 夏晓兰想,大哥你动不动就脸红,咱们要咋做同学啊! 056:舅舅出门了 县一中同意了夏晓兰的要求。 不同意有啥办法,她第二次考了457分。 学生就得用成绩说话,县一中很快搞好了夏晓兰的学籍手续。她就在第一天露过面,被分到了陈庆那班,把3班的所有人都炸的头皮发麻,人家日子该咋过,拍拍屁股照常做生意。 夏晓兰有自己的复习计划。 她只要定期出现,接受各种考试检验,让学校的老师知道她成绩没下降就行。 老汪几个老师还是很遗憾,认为她在学校封闭学习,明年将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不过夏晓兰态度坚决,又把家里的长辈说服了,谁也拿她没办法。 再见朱放,不免有点尴尬。 朱放同志没啥大毛病,不过他妈眼高于顶的,夏晓兰不想让人家指着鼻子说自己高攀谁。 她对朱放确实没那个心思,简直是无妄之灾。 朱放当时没听到自己亲妈的话,他对夏晓兰态度倒是没冷淡,夏晓兰想了想,还是打了个伏笔:“我可能很快就不送货了。” 黄鳝生意能做到11月,夏晓兰提前结束,朱放肯定舍不得。 可朱放能说啥啊,夏晓兰没说讨厌他,也没说不想赚钱,人家是要回学校念书了。和干个体户比起来,考大学才是正途,朱放想表白吧,那话就堵在喉咙里说不出口。 他就是初中学历。 家庭条件好,工资收入不错,那也要看和谁比。 真正的官二代,家里也不可能同意只念到初中,就算遇到取消高考的年份没有学历,那能让朱放在黄河饭店当采购? 朱放的家庭在普通城镇职工里算不错的,足够俯视农村人,其实也就是有点小权。 “晓兰,祝你考上心仪的大学!你要是忙不过来,可以让其他人来送货,我还是饭店的采购呢,这生意就不可能黄。” 朱放还是有点不放弃。 留个念想呗,万一夏晓兰没考上呢? 夏晓兰安排来送货的人,也不可能是外人,多半还是她舅舅。 和夏晓兰舅舅打好关系,他不也就和夏晓兰有了联系吗? 朱放只是挺自傲,绝对不傻。 他把话说成这样了,夏晓兰能咋办? 离开黄河饭店时,她忍不住拍了拍自己的脸,这样的颜值优待,上辈子做梦都不敢想。 朱放想错了,刘勇并不会一直替夏晓兰送货,他还有自己的家要养。 有了李凤梅和刘芬到处收购黄鳝,甚至连夏晓兰载回来的油渣这两人也能顺便背去卖掉,夏晓兰不一定要隔一天才往商都市跑一趟,她集中精力把家里囤积的几百斤黄鳝全部卖掉,加上油渣在乡下是供不应求,很快就回笼了几百元的资金。 刘芬学会了骑自行车。 供货渠道还维持着,谁去商都市送货并不重要。朱放那边发现送货的人是夏晓兰的亲妈,他敢怠慢吗?揣着其他目的,朱放只能对刘芬更热情……你说啥她都听着,但心里认为现在女儿最重要的是考大学,再好的对象,能有考上大学强? 对象会分手,大学毕业却包分配工作。 刘芬有自己朴素的价值观,简单粗暴,却很有效。 刘勇要出一趟远门。 在此之前,张二赖那几个流氓给判了。之前拦路的流氓判了20年,张二赖的判的是无期。打死张二赖都不敢再诬赖夏晓兰和他有关系,再给他加上流氓罪,无期得改成死刑! 这颗钉子莫名其妙的被拔除。 时间一久,自然会有新的八卦取代有关夏晓兰的流言蜚语。 刘勇大大松了口气: “我这趟快的话一个月,慢就是两个月以上,你们三个女的带着涛涛在家,有事不要自己扛,多向村里人开口。” 刘勇急呀,朋友一直在催他,他已经拖得够久。 现在刘芬离婚,母女俩迁走了户口,夏晓兰又有学上,几个流氓也判刑,刘勇不能再拖。 为啥农村人想生儿子?不仅是封建老观念作祟,也不仅是农村需要劳动力,没有男人在家,是容易被人欺负的。别说争啥利益,现在刘勇要不在家,留下三个女人,包括一朵娇花样的夏晓兰,狂蜂浪蝶们会不会打歪主意? 当然,夏家倒是不缺男人,夏家三兄弟个个身强力壮的,夏晓兰名声被人踩得稀烂,夏家男人没有出头的,这种倒不如没有。 刘勇临出门前,不仅抱了两条狗回来看家,又左邻右舍的打招呼,让村里人照看下。 “涛涛他爸,你出门在外要保重身体,家里有我呢!” 李凤梅眼睛有点红。 她当然舍不得刘勇出远门,可刘勇是一家之主,肩膀上的担子重,他不出门赚钱是不行的。 要想夫妻整天歪腻的呆在一起,那就要受穷。大人受穷没啥,刘勇夫妻还有个儿子呢,父母总要替孩子的未来多考虑。 刘勇对外还是说出门干泥瓦匠。 夏晓兰觉得吧,她舅搞得神神秘秘,实在不像是卖苦力的泥瓦匠。谁没有点秘密,夏晓兰就希望刘勇出门在外一切顺利! 刘勇走了,日子还是照旧过。 在村长陈旺达家,也有关于夏晓兰的讨论。 “刘勇之前多混账的一个人?现在眼看着上进了。” 陈旺达的儿媳妇和自己男人嘀咕。 陈旺达当然不止一个儿子,不过村长的位置肯定要传给老大。陈老大夫妻生了个好儿子,陈庆是长子嫡孙,也是陈家将来的大学生。 陈老大用儿子写过作业的废纸卷烟丝抽,农村人抽的烟大部分都这样,一包香烟不便宜,农村又不发香烟票,都习惯了抽旱烟或者自己用纸卷烟丝。没有过滤嘴的卷烟劲儿大,陈老大吞云吐雾: “他混账归混账,又没祸害过村里,他不在家,咱们也多看顾下他家里。” 刘勇走之前曾提着东西上门。 有烟有酒的,也是很体面的礼。 陈大嫂轻轻嗯了一声,“风水轮流转,我看刘勇家以后差不了。” 刘勇上进,他把嫁人的妹子刘芬接回来住,原本带着个名声不好的大拖油瓶,哪知道拖油瓶不像传言中那样糟糕,赚钱能干,脑子也聪明。 县一中的老师都找到村里来,让夏晓兰去学校念书,说她明年考大学的希望很大。 陈大嫂就在琢磨这件事儿,她儿子陈庆看夏晓兰是啥眼神,当妈的分不出来? 从前嘛是绝对不同意的。 不过夏晓兰要是考上大学,这事儿倒也不是没可能。 就为这一点,她当然要多照顾下刘勇家。陈大嫂推了男人一把: “刘芬和晓兰分的地,村里还没个说法?” 057:夏老太闹腾 陈旺达当着夏家人的面,说要给刘芬和夏晓兰在七井村落户,又说要给两人分土地,一口唾沫一口钉,这事儿肯定不是假的。 这事儿首先要村里同意,再上报到乡里,陈旺达有自己的办事步骤。 刘芬和夏晓兰不可能去催促,夏晓兰对土地没啥执念,但村里要娘俩分田,还要划给她们一块儿宅基地,夏晓兰也不会傻啦吧唧说不需要。 她是打算去城里买房,刘芬对土地有执念,农民有了田地,只要勤劳肯干,最差也能填饱肚子。刘勇走得有多急呢,他走后第三天就是交公粮的日子。 为这事儿,夏家人也有架吵。 每年夏末收割稻谷后,乡上会把每家每户应缴的公粮通知单送到户主手里。 83年,豫南省一带基本上完成了“分田到户”,夏家虽然没有分家,田地有多少,是划分到个人名下的。夏晓兰和刘芬的户口迁走,大河村这边就没有两个人的田地,其实这并不影响之前的粮食产出,刘芬两人丢了大河村的田地时,已经是水稻收获后。 那乡里的公粮通知单上,自然是依照之前的田地亩数来征收的。 这下子就捅了马蜂窝,夏老太本来就怄气,打死也不同意。 “她们两个贱人的公粮,夏家不缴!户口都迁走了,田也丢了,凭啥要大军缴公粮?” 田地多,交公粮的数量就多。 夏家每年收成多少粮食,全部被夏老太看着,粮食交到她手里,再想拿出来就不容易。夏老太不敢和乡上闹,她撒泼打滚,就是不想让夏晓兰母女清闲。 夏大军埋着脑袋说不出话。 刘芬母女户口迁走后,她们名下的田虽然划出去了,那是明年不能种,和今年的收成没关系。稻谷都堆在夏家的谷仓里,夏老太却要问刘芬母女要粮。夏老太又哭又闹不讲理,夏大军被她搞得没办法。 他能向刘芬母女要粮? 刘芬不和他过日子,真是后世说的“净身出户”,母女俩踏出夏家,带走的不过是20斤红薯。 那是20斤不值钱的粗粮,又不是20斤金砖! 要不是刘勇大方,夏晓兰自己能干争气,靠着20斤红薯过日子母女俩早饿死了。离婚时刘芬只求快点脱离夏家,又没要求啥财物,按理说今年的粮食也算丰收,夏大军好歹给刘芬两人送点去……刘芬成了前妻,夏晓兰还是他亲女儿吧? 粮不送,夏老太反而还要折腾,这是欺负刘芬欺负顺手了,不想人家母女俩过安生日子! 可万一她们要真给了呢? 夏家就能剩下一些粮食。 夏老太蛮不讲理,就逼夏大军去闹。一会儿撒泼,一会儿又装可怜,拉着夏大军说夏子毓在京城上学多不容易,家里人节省点,夏子毓在学校就宽裕点。 王金桂眼神闪烁,别人都说考上大学根本不咋花钱,学费不出,每个月都有补贴。夏子毓念个大学,活活把老夏家扒了一层皮下来……不过夏老太不是逼她,王金桂才不打算说呢。 “妈,晓兰她们都是住在刘家,她们哪有粮?” 夏大军快没有招架能力了。 夏老太可怜兮兮抹泪:“那子毓就在学校挨饿?我看晓兰舅舅是发财了,一点粮食算啥,那天就不该同意她们迁户口!” 夏老太根本不知道,抢走户口,连带着刘芬和夏晓兰名下的田也会不见。 她一个农村老太,对国家政策不了解,就觉得被刘芬母女俩坑了,这才有今天的吵闹。大河村这边,人均差不多两亩田,刘芬和夏晓兰户口一迁走,夏家少了整整五亩地! 能产多少斤粮? 损失的是夏老太的利益,她看见交公粮的单子,就像有人要从她身上剜肉割心般痛! “妈,子毓在学校省一省就行了,您别逼着二弟去要粮,那边的人不好惹。” 站出来说好话的,是善解人意的大嫂张翠。 夏大军感激地看了她一眼。 离婚了,他不能像过去那样揍刘芬,包括女儿夏晓兰翅膀也硬了,这么多天愣是没有回过一次大河村。夏大军不恼吗?七井村的人不好惹,上次就把夏大军狠狠揍了一顿。 七井村那个陈老头很难缠,还认识县里当官的,要不刘芬和夏晓兰的户口没那么容易迁走。 夏大军在外面本来就是个怂货,他暂时不敢去找刘芬母女俩的麻烦。 而且,找母女俩要粮这件事本来就没啥理…… 夏老太又换了张脸:“那子毓的花销咋整?你们都是好人,就我喜欢当坏人,我都是为了子毓。” 老大夏长征开口了,“子毓她舅在县一中门口搞了个小吃摊,生意还不错,赚多少钱不敢保证,起码比在乡下种田强。妈,子毓她舅想拉我和张翠一起干,我想试试。” 小吃摊就是张翠开起来的。 张翠弟弟两口子才是帮忙的人,不过张翠和夏长征有私心,夏家没分家,他们才不想替别人赚钱。换个名目将自家的生意过了明路,还不用让其他人分钱,十个夏大军捆起来,也不如这两口子精明。 王金桂眼睛发亮,夏老太暂时把夏大军丢一边: “这就是人家说的个体户?” 贫下中农最光荣,成分最好,夏家就是贫下中农。 资本主义是要被批斗的,夏老太当然向往当城里人,但向往的是城镇的职工。 干个体户,是不是有点丢人了? 张翠哪能不知道夏老太想啥。一开始张翠也觉得个体户丢人,可当初在夏子毓的劝说下,在县一中门口开了小吃店,每个人赚到手里的钱打消了张翠的顾虑。 瞧不起个体户? 兜里揣着大团结,谁瞧不起谁还不一定呢。 按照夏子毓的猜测,个体户只会越来越多,现在最穷的是农民,再过20年最穷的还是农民! “妈,现在干个体户是没啥面子,但一切都是为了子毓,我和长征吃苦受累不算啥,等子毓大学毕业了,咱家就算熬出来了。” 夏老太就喜欢听这种话。 夏家人都认定夏子毓会有大出息。 80年代的大学生当然值钱,可想要小有成就,怎么也得奋斗一二十年。 国家包分配的工作,一个月工资也就那样,夏子毓自己可以吃喝不愁,要拉扯一大家子人?夏老太想的太天真! “妈,我不怕干个体户丢人啊,要不我去帮忙,大嫂在家……” 王金桂凑上前,夏老太狠狠瞪她: “那是你娘家兄弟?那是子毓她舅!” 058:张记小吃店 张翠和夏长征的小吃生意在家里过了明路。 夏大军还是没能逃过责怪,他不敢去七井村找前妻和女儿要粮,夏老太就让他去打零工赚钱,帮夏子毓攒生活费。夏大军一点也没反对,反正他别的没有本事,力气是不缺的。孙子辈里夏老太最疼夏子毓,三个儿子里,她最疼的肯定是老三夏红兵。 夏大军出门前,听见他老娘发话: “红兵就不用出去了,你大哥、二哥都走了,田里的活儿离不开人。” 夏红兵答应的很爽快。 现在又不是农忙,田里没啥重活,天气又不冷不热的,是一年中最舒服的时候,夏老太偏心着呢,就是想让夏红兵过几天轻松日子。 张翠为啥好心替夏大军解围呢? 夏子毓的电报发回来了,让张翠和夏长征暂时别管夏晓兰那边,张翠就不想家里人太关注夏晓兰和刘芬。好不容易这母女俩被挤兑走,夏大军和两人接触机会一多,刘芬又带着夏晓兰回夏家咋办? 离婚的中年女人,带着大拖油瓶住在娘家,夏晓兰还好吃懒做、掐尖要强,母女俩日子不知道有多难过! 夏家不需要别的孙女,婆婆眼里最好只能看见子毓,全家都供夏子毓上学,才是张翠的目的。 有这种想法,连夏红霞都觉得碍眼。 十几岁的大闺女,可以说亲了。张翠去县城前,就和夏老太提了提这事儿。 夏红霞是家里最不出挑的孙女,夏子毓会念书,夏晓兰长得是真好看,夏红霞两头不占,偏偏王金桂和夏红霞一致想找个条件好的。夏老太不提这事儿还好,一说起夏红霞的亲事,就被王金桂找到了借口: “子毓都是大学生了,红霞也不能在乡下随便找个泥腿子嫁了啊!大嫂,让红霞去店里打杂,工钱随便开点,主要是离学校近,说不好咱家红霞也有别的造化……” 张翠脸上的笑都快绷不住。 小吃店哪里需要那么多人? 请她弟弟两口子帮忙,那是张翠要搭娘家。 夏红霞长相和夏晓兰差得远,论好吃懒做这两姐妹是旗鼓相当。店里就算要请人,也不会请夏红霞! 夏老太却有点心动。 孙女嫁的越好,对家里越有好处,她偏心夏子毓吧,夏红霞也沾了亲爹夏红兵的光,在夏老太心里挂着号。 “老大两口子也是给人帮忙,红霞还要啥工钱?老大家的,你领红霞去看看,你兄弟要是愿意用她,就让她留在店里帮忙,管她吃饭就成!” 夏红霞撇撇嘴,不给钱让她干活儿? 她拉着夏老太的胳膊想撒娇,夏老太心想你个二傻子,真留在店里,大家都是亲戚,子毓她舅能不给开工资么。 “你要是不想去,那就留在家里,慢慢相看人家。” 夏红霞张张嘴,王金桂推她:“听你奶奶的!大嫂,我家红霞就交给你,不听话你和大哥不要客气,狠狠揍她!” 张翠胸口发闷。 夏家眼下还是夏老太说了算,婆婆发话,张翠只能捏着鼻子带着夏红霞一起去县城。 张翠这个小吃店位置特别好。 安庆县有两大消费人群,农机厂和肉联厂的工人,念书的学生。 县一中是安庆县最好的高中。 夏子毓初中时成绩并不好,初中毕业还复读了一年才考上县一中,上学的年纪本来就不小,今年上大学都20岁了……连夏子毓这样的‘学霸’都要复读才能考县一中,这高中被省城人鄙视,但在安庆县包括周边几个县,已经是很好的学校了。 县一中的学生一部分条件比较差,另一部分却不错,大钱没有,消费点小吃能掏钱。 张翠开的小吃店,听从夏子毓的建议,选址在县一中门口,虽然距离学校大门还有三十多米,却方便上下班的工人。往左是肉联厂,往右是农机厂,这就是个人流交汇的路口,做买卖的黄金口岸,生意能不好吗? 夏红霞穿着自己最好的衣服,跟着张翠走到县城。 ‘张记小吃’的招牌老远都能瞧见,和那些小吃摊比,两间门面的张记小吃很气派。 它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气派,最早时候张翠和夏长征的本钱少,夏子毓在学校念书压根儿不需要张翠照顾,她就在外面摆摊。经过三年的发展,张记才有现在的规模。从最初的小摊变成了门面,从张翠一个人忙里忙外,到请了夏子毓舅舅和舅妈帮忙……张翠看着‘张记小吃’店,真是满心舒畅。 “嫂子,你来啦,这半个月——” 张翠弟媳跑出来,要在张翠面前表表功,也要汇报下近来的生意情况。 看见夏红霞,她就闭嘴了。 “老三家的红霞,你也几年没见过了吧?” “小舅妈,我是红霞呀!” 张翠弟媳把没说的话吞下肚,之前早就说好的,
相关推荐: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云翻雨覆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屌丝的四次艳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