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状只是笑着看戏,并没有应声。 教训了朱高燧一番,朱棣这才心满意足地收回了拐杖。 “太子,朕可得提醒你一句,野心不要太大了!” “远征这种蠢事情,只有帖木儿那个蠢货才会做,你可千万不要向西发起远征啊!” 向西远征! 天知道那会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当年帖木儿为了实现他重聚大蒙古帝国的梦想,硬生生发起了一场东征圣战。 毕竟只有征服蒙古和中原,帖木儿才能名正言顺地成为全蒙古的大汗。 据当时在明军抓到的阿拉伯人回忆,帖木儿自古出兵,后勤工作从未做得如此次这般扎实,真是粮积若山,马羊成海。 为了这场东征圣战,死瘸子帖木儿硬生生准备了十几年之久! 经过十多年的情报侦察,他已经对大明西部与北部和中部的地形、兵力部署已经了如指掌。 他还一张极其详尽的军用地图,军用地图上面标有所有重要的水源,还标有大明各地的兵力部署,可谓是详尽到了极点。 正当一切准备就绪时,正当帖木儿雄心万丈地踏上了东征之途后,正当他的皇孙哈里·苏丹率先锋大军推进到了别失八里即将杀入大明西域诸国的时候,正当大明王朝上下因此而震动紧急调兵驰援准备开启两国大战的时候…… 帖木儿却突然在讹打刺狂热地爱上了一个黑人女仆,享乐之后直接就一命呜呼当场猝死了! 他这一死,其国家陷入内乱,他生前钦定的继承人孙子哈里,与四子沙哈鲁为争皇位相互激战,东征圣战也就自此虎头蛇尾的结束,大明王朝甚至还没来得及与帖木儿帝国大军碰面战上一场。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若是帖木儿没有猝死暴毙,那整个世界的历史轨迹只怕都会被他给改变! 可即便如此,也不难看出,想要从中亚进军东亚,或者说从东亚杀入中亚,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光是粮草辎重的运输与供给,就足以让人感到绝望! 帖木儿为了这场东征圣战,暗中筹备了整整十多年之久,并且沿途还留下一部分士兵沿路屯田,以提供主力大军的粮草供应,此后还可以从中亚逐年调援兵。 换句话说,即便帖木儿不死,他也做好了这场东征圣战打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准备,可谓是倾尽整个帖木儿帝国之力,才敢发起这场东征圣战! 也正是因为如此,朱棣才会感到害怕,他害怕太子朱高煦即位称帝之后,会不满足于大明王朝如今的版图,想要效仿那个死瘸子帖木儿,从东亚出兵杀入中亚,甚至是一统整个亚洲大陆! 毕竟,当年蒙古铁骑可是做到了这一步啊! 朱棣向来清楚自家太子的野心,大到令人恐惧胆寒! 但是以大明王朝目前的现状和国力,并不适合出兵中亚! “老二,大明现在最需要的是发展,如今天下百废俱兴,只要安稳发展个十年二十年,大明绝对会出现一个盛世!” “所以你千万不要冲动行事,出兵那什么帖木儿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得不偿失啊!” 打仗就会要人手,光是战兵还不够,还需要民夫青壮运输粮草辎重。 可要是民夫青壮都被拉去打仗了,那这田地谁来耕种呢,民生谁来发展呢? 所以老百姓才会厌恶打仗,他们只想老老实实地在家耕田种地,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 面对朱棣的警告,朱高煦只是淡淡地笑了笑。 “其实想要杀入中亚,也不是没有可能。” “中原想要到达欧洲,只能沿着丝绸之路翻越帕米尔高原,亚欧大陆由于帕米尔山结的存在极大阻碍东西方的交流。” “但北方情景就截然不同,随着纬度半径不断减小地貌也越平整,骑兵可以一路从岭北杭爱山快速机动到喀山汗国境内,仅仅只有三千多公里,远不如东汉首都洛阳到西域喀什的距离!” “所以历史匈奴远遁欧洲、蒙古西征欧洲看似很远,其实难度和从岭北机动到江南一带的距离是一样的,这样看起来就不是很远了对吧?任何势力从岭北右臂打欧洲,据上攻中原是相当方便!” 从岭北杭爱山,可快速机动到欧洲境内! 距离就跟从岭北奔袭江南差不多! 那岂不是说…… 其实距离没有那么远? 朱棣一时间有些惊了,难以置信地看着朱高煦。 直到现在,他才总算是明白,为何朱高煦当年要大力发展岭北行省,甚至朝廷贴钱贴粮也要发展了! 原来,朱高煦早就把岭北行省看做是进军中亚和西欧的跳板,他早就在准备着向西进军了! “老二,你想……” “放心吧爹,没那么快的!” 朱高煦笑着解释道:“至少十年之内,我不会发起战事!” “有了这十年休养生息,大明国力将会迈入一个全新的层次,人口也会迎来爆炸式的增长!” “到了那个时候,只怕不用我开口,满朝文武就会嗷嗷叫着要发动战争了,毕竟人口一旦增长太快,那相对应的各自田地可就变少了,这对那些士绅缙绅而言怎么可以接受?” “到时候,这批以往最不愿意打仗之人,只怕会变成最想要发动战争之人,毕竟只有通过战争,他们才可以得到田地,再加上土豆、甘薯这些粮食作物,只要得到田地就可以种出粮食,就可以得到利益!” “所以啊爹,到时候可真不能怪我,大明王朝将会变成一台真正的战争机器!” 朱棣:“!!!” 朱高燧:“!!!” 第773章 说白了还是因为利益! “老二你等会儿!” “你先把这话给说清楚了!” “那些士绅缙绅怎么可能会嗷嗷叫着发起战争呢?” 朱棣有些茫然,也充满了不解。 毕竟庙堂上面那些衮衮诸公,可全都是清一色地反对战争啊! 尤其是户部尚书夏元吉,当年朱棣想要出兵北伐,不知道跟这家伙对骂了多少次! 而以夏元吉等人为首的文臣缙绅,也多次上奏劝谏,坚决反对朱棣御驾亲征北伐蒙元。 经历了那么多次,朱棣哪里不知道这些人的尿性,就是为了反对战争而反对,一群没有远见的蠢货,就连夏元吉同样如此。 毕竟打仗不但会死人,还会消耗海量粮草物资,还会影响到农耕民生,这就是他们反对的理由。 再者武官主战,文臣反战,这是历朝历代司空见惯的事情。 所以朱高煦现在突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还真给永乐皇帝整迷糊了。 难道还真有那么一天,文臣缙绅嗷嗷叫着要战争? “武夫主战,是因为他们可以通过战争获得军功,可以从战争中获得利益。” “而文臣反战,是因为战争非但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好处,反倒是因为战争影响到了他们田地里的农耕,降低了他们的个人利益,再者文武不和他们也不愿见到武夫做大,所以文臣才会坚决反对战争!” 朱高煦淡淡开口解释道:“说白了,这一切根源都是利益!” “那些个文臣缙绅张口道德仁义,闭口仁义道德,看私大公无私一心为国为民,实则不过是因为战争影响到他们的个人利益罢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朱棣点了点头,这番言论他曾经从老二口中听说过。 “那么问题就简单了。” “若是文臣缙绅们发现,战争可以给他们带来利益呢?” 朱高煦笑眯眯地看着朱棣,后者也因为这句话陷入了沉思。 战争,可以给文臣缙绅带来利益? 这怎么……不可能? 土豆! 没错,就是土豆! 朱棣神情骇然地看着朱高煦。 “爹你没猜错,就是土豆!” “最新线报,岭北培植土豆成功了,那也就证实了土豆可以扎根草原的可行性!” “试想一下,当这个消息传出去,那些文臣缙绅还会坐得住吗?” “不要忘了,文臣缙绅的本质还是读书人啊!读书人都讲究一个耕读传家,都希望攫取更多的田地传给子孙后人!” “而整个草原大漠,何其广袤也,远远超过了他们名下的那几十亩田地!” 朱高煦满脸讥讽之色。 “消息一旦传开,这些朝堂公卿们,只怕立马就会转变风向了!” “先前建议朝廷舍弃岭北的声音有多大,现在建议朝廷大力开发岭北的声音就会有多大!” “那块广袤无垠的草原大漠,现在可还是无主之地啊!既然已经证明了土豆可以扎根在草原上面,那这草原大漠可就不是什么荒地废地了,而是一块块可以种植出粮食、带给他们利益的良田沃土!” “爹你觉得那些文臣缙绅会怎么做?” 会怎么做? 嗷嗷叫着开发岭北! 然后让他们从中分一杯羹啊! 那么辽阔广袤的一片无主之地,谁看了不会心动啊! 这些个士绅缙绅读书人,为了争几块田地,在乡间都敢无所不用其极,什么鬼蜮伎俩阴险手段层出不穷! 现在草原大漠那么辽阔广袤的无主之地摆在眼前,他们不心动才怪,恨不得立马冲到草原大漠上面去圈地! “那老二你打算怎么做?” “简单啊,他们想去就放他们去呗!” 朱高煦耸了耸肩,露出一个和煦的笑容。 “反正草原大漠那么大,想要光靠朝廷发展,那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彻底将其变成良田沃土。” “所以与其朝廷吃独食,不如大家一起分享,反正产出的粮食越多,大明人口增长就越快,这对朝廷而言其实是一件大好事情,不过是分割出一些田地给士绅缙绅罢了。” “再者明年开春就会推行摊丁入亩,士绅缙绅的反抗力度绝对会很大,这个时候将土豆可以扎根草原的消息放出去,朝廷再出台相应政策号召士绅缙绅自行前去草原大漠拓荒垦殖,也算是变相补偿他们的损失,如此一来新政推行的难度自然就会小上不少。” “等到国内田地全部推行摊丁入亩国策之后,朝廷再放眼于草原大漠与海外封国等地,一步一步层层推进,如此士绅缙绅也再翻不起什么浪花来了!” 朱棣听后满脸欣慰之色,眼中满是赞赏。 这个儿子还真是个天生做帝王的主儿! 谋定而后动,一环套着一环,根本不给人反抗的机会! 按照他这个计划走下去,最终收益的,肯定是朝廷,肯定是大明! 而士绅缙绅虽然被废除了功名特权,但是得到了草原大漠的田地补偿,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然而等到摊丁入亩深入人心彻底推行下去之后,那些用以补偿士绅缙绅的草原田地,也会被朝廷重新收回,该怎么收税就怎么收税。 换句话说,朱高煦这是想借用草原大漠补偿士绅缙绅,以此减小新政推行的阻力。 而且同时可以借用士绅缙绅的力量,去开发草原大漠,等到新政彻底推行下去之后,他再站出来摘桃子,直接将草原大漠田地收回国有! 到了那个时候,士绅缙绅还有什么能力,与朝廷对抗呢? 这一系列的算计,可谓是将士绅缙绅给算计得死死的! “草原大漠只是一个缩影。” “而这套操作模式却是可以一直运行下去!” “朝廷每拿下一块新土,都可以舍弃前期利益,交给士绅缙绅自行去开垦拓荒。” “等到时机差不多了,再推行摊丁入亩,将这些田地重新收回国有,而士绅缙绅则继续等待下一块新土。” “如此循环往复之下,真正想要发动战争之人,可就不再只是武官勋臣了,那些士绅缙绅在利益的驱动之下,只怕会比武官勋臣还要疯狂!” “到了那个时候,大明可就真正成为一台战争机器了!” “就算皇帝不想打仗,满朝文武也不会忍着!” “毕竟打仗意味着田地,意味着利益!” 第774章 山雨欲来!太子爷究竟想干什么! “老夏头,等等我。” 散朝之后,蹇义小跑着追上了夏元吉。 夏元吉见状停下了脚步,有些好奇地看向蹇义。 今儿个朝会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皇帝陛下询问了一下禅位大典,其他就没什么事情了。 蹇义这般匆忙焦急,难不成是吏部出了什么问题? “怎么了你这是?” “咳咳,有一件要事!” 蹇义咳嗽了两声,左右环顾了一下,这才压低了声音开口道:“老夏头,你知道杨士奇最近在干什么吗?” 杨士奇? 听到这话,夏元吉明显一愣。 这个名字他并不陌生,或者说夏元吉还是比较看好杨士奇的。 当年朝堂内阁里面出现了三杨贤才,一个杨荣,一个杨溥,一个杨士奇。 此三人都是学识渊博之士,自身能力出众,要是稍微培养一番就可以成为朝廷栋梁之才。 然而三杨里面,夏元吉更加看好老成持重的杨士奇。 杨荣人如其名,贪慕虚荣,喜好奢华,迟早会招致祸患。 杨溥谨小慎微,连上朝都要低头靠墙走,即便有经世之才,也很难有大成就。 反倒是杨士奇不卑不亢,德才兼备,堪称是宰辅的好苗子。 只是当年汉王朱高煦大力打击贪腐改革吏治,三人也因此遭到牵连,人生轨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杨荣首当其冲,被打入诏狱后,随汉王前往漠北立功,随即出任岭北布政使,磨砺良久之后这才被召回朝廷,然后又去辽东布局,为朝廷肃清了盘踞辽东的异族蛮夷,凭借此功正式进入中枢内阁。 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打磨,杨荣也成功洗尽铅华,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俨然成了个老狐狸。 而杨溥最初就是汉王从诏狱里面把他给捞了出来,可是依旧改变不了谨小慎微的本性,后又被朱高煦一脚踹去了东鲲,辅佐楚王朱桢建设东鲲水师,直到前太子朱高炽临终之前,动用能力将杨溥召回朝廷,以期辅佐太孙朱瞻基。 不料汉王朱高煦与太孙朱瞻基夺嫡之战爆发,朱瞻基放着大才杨溥不用,转而亲信奸佞小人戴纶,生生被坑得体无完肤,不但触怒龙颜被废除了太孙大位,而且还被流放去了美洲开疆拓土。 但杨溥却是忘不了前太子朱高炽的知遇之恩,所以选择携家带口与朱瞻基一同前往美洲,如今据说贵为北美分朝的相国大人,也算是终于熬出头了,有了用武之地。 他们二人的仕途可谓是命途多舛,走得磕磕绊绊,但要是与杨士奇比起来,那真是差了不少。 杨士奇啊,此子仕途之路更加波折。 先是被汉王朱高煦一脚踹去南洋旧港,协助赵王朱高燧攻伐南洋,耗时多年闯出了一个南洋相国的名头。 而后杨士奇被朝廷召回京师,却并未得到重用,挂着翰林学士的闲职,之后夺嫡之争爆发,杨士奇从中搞了不少小动作,成功帮助汉王朱高煦夺嫡成功,却也因此触怒了皇帝陛下,不得不逃亡南洋以求保命! 直到太子朱高煦彻底坐稳了大位,即将即位称帝,这才再次将杨士奇给召了回来。 真要说起来,杨士奇这也算是“三起三落”了,就是不知道这次他是否能够得偿所愿。 一想到这儿,夏元吉也来了兴趣。 “怎么?” “杨士奇现在在干嘛?” 蹇义神情凝重地开口道:“南京那边传来了消息,杨士奇正带着王骥与周忱,大力清查丈量田地。” “清查田地?”夏元吉闻言一愣,“一条鞭法不是已经推行下去了吗?” “为何太子爷还要命杨士奇去清查田地?这似乎没有必要了吧?” 蹇义也很茫然,心中很是不满。 “正因为如此,我才想着,你这位户部尚书是不是得知些许内情。”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只怕太子爷又要进行改革了,这一次还是赋税制度!” 此话一出,夏元吉顿时脸色大变。 一条鞭法方才推行下去,天下百姓都还在适应。 这个时候太子爷竟然又要推行新法,那不是折腾人吗? 再说了,一条鞭法堪称利国利民的完美法案,减少百姓头上的负担,增加朝廷的赋税收入,堪称完美。 还能有什么赋税新法,比得过一条鞭法? 嘶…… 夏元吉陡然想到了一种可能! 当年汉王朱高煦监国理政的时候,可是曾经做过一件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 他将废除读书人功名特权这一条,强行写入了大明律令之中。 如若官员坐罪犯法,那不但要罢官去职下狱论罪,还会被废除功名特权,彻底贬为庶民! 自大明立国以来,这还是第一次朝廷对读书人的功名特权动手! 难不成这一次,那位太子爷真要下手了? 夏元吉有些不安,也有些心慌。 那毕竟是功名特权,天下读书人的命根子! 朱高煦要是真想这么做,势必会引起天下动荡不安! 哪怕他朱高煦即位称帝,成为了大明皇帝,可也不能任着性子胡来啊! 一想到这儿,夏元吉就停下了脚步,直接转身走向了东宫。 “蹇义,随我一同去求见太子殿下,必须把这件事情弄清楚!” 听到这话,蹇义没有拒绝。 “你想到了什么?” “新法可能与功名特权有关!” “嘶……应该不至于吧?” 蹇义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哪位太子爷,可是一向敌视读书人。 这么看起来的话,好像真是很有可能! 二人忧心忡忡地赶到了太子府,准备求见朱高煦。 得知消息后,朱高煦有些讶然。 这两位巨头突然跑过来,难不成是发现了什么吗? 不过他还是将二人请到了书房,准备开诚布公。 毕竟摊丁入亩乃是赋税新法,自然绕不过夏元吉这位户部尚书。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待明年开春就会正式推行新政,也是时候告诉夏元吉一声,让他率领户部官员做好准备了。 “二位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太子殿下,杨士奇如今在做什么?” 夏元吉直接问出了关键,没有丝毫犹豫。 果然,不愧是治世能臣啊,这么快就察觉到了蛛丝马迹。 “嗯,他在为新政做准备!” 新政! 果然是新政! 蹇义与夏元吉对视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惊骇。 “敢问太子殿下,这一次……是何新政?” “摊丁入亩,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朱高煦笑呵呵地开口,将小册子递给了二人。 二人已经被震得愣在了原地。 摊丁入亩! 一体当差! 一体纳粮! 这是要绝了读书人的根啊! 第775章 反对?你们没资格反对! 一体当差! 那意味着读书人以后也将承担徭役! 他们不能再凭借功名特权,做个逍遥快活的读书老爷! 一体纳粮! 那意味着读书人以后也要缴纳赋税! 他们不能再凭借功名特权,肆意攫取田地养肥家族,形成耕读传家的学阀士族! 如此行事,读书人又怎么可能会答应? “太子殿下,此举……太过耸人听闻了啊!” 蹇义额头上面溢出了冷汗,硬着头皮开口提醒了一句。 这怎可如此行事? 直接废除读书人的功名特权,不给读书人丝毫优待,那不是逼着读书人与朝廷离心离德吗? “殿下,不只是我大明优待读书人,历朝历代皆是如此,殿下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做这等事情……” 夏元吉话音未落,就戛然而止。 因为朱高煦给了他一道锐利的目光,吓得他不敢再把后面的话给说出来了。 “呵,优待读书人?” “大明已经优待了他们这么久,为什么还要继续下去呢?” “再者朝廷优待读书人,可是这些读书人又带给了朝廷什么呢?” 面对朱高煦的反问,蹇义和夏元吉都是满头大汗。 “读书人入仕为官,上佐君王,下安黎民……” “好!”朱高煦冷笑道,“好一个上佐君王,下安黎民!” “你倒是告诉孤一下,他们是怎么上佐君王,下安黎民的?” “读书人在地方上就是士绅老爷,靠着功名特权大肆兼并田地,搜刮民脂民膏!” “读书人在庙堂里就是官员老爷,上下勾结沆瀣一气,贪腐受贿作威作福,干尽了蝇营狗苟之事!” “这就是你夏元吉口中的上佐君王,下安黎民?” 此话一出,蹇义和夏元吉更慌了。 这位太子爷对读书人的成见,可是太深太深了啊! 可他二人也是读书人啊,经过科举大考筛选而出的佼佼者! 太子爷这不是连同他们二人一起都给骂了嘛! 蹇义叹了口气,再次硬着头皮开口相劝。 “太子殿下,读书人乃是我大明朝廷的根基,万万不可轻动啊!” “若是有那么一两个害群之马,臣就算是粉身碎骨也会为殿下剪除!” “可是这天下读书人,连同官员缙绅在内,大部分都是忠于皇室、忠于殿下的啊!” 蹇义是真的有些怕了。 这位太子爷行事实在是可怕了些! 一声不吭地就在暗中密谋,准备直接斩断读书人的根基! 如果没有了这功名特权,那谁还愿意寒窗苦读给朝廷当官啊?
相关推荐: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差生(H)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大胆色小子
烈驹[重生]
捉鬼大师
小白杨
吃檸 (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