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士绅缙绅一体当差去服役,一体纳粮承担赋税,那无异于是直接废了他们的功名特权,这些士绅缙绅不拼死反击才怪! 要是一个处理不好,大明只怕要乱起来了啊! “老二,真要这么做吗?” “要不再等等,做足准备之后,再行事?” 听见朱棣这充满忧虑的话语,朱高煦只是淡淡笑了笑。 “没必要再等了。” “前期布局已经完成了!” “如今皇室掌控着军队,即便那些士绅缙绅反击又能如何?” 为了这一天,朱高煦可谓是筹备了良久。 先是推广弘扬新学,将原有的程朱缙绅狠狠打压了一次。 紧接着他又改革都察院,亲手扶持起了顾佐这个铁面无私的左都御史,严查士绅缙绅贪腐受贿。 随后就是朝廷推行一条鞭法,为此朱高煦不惜亲下江南,杀了个血流成河,人头滚滚! 一条鞭法只是过渡,这几年里也全都在给摊丁入亩打下基础! 然后就是皇室分割朝廷财政大权,从而换取对大明战兵的绝对掌控! 筹备了这么久,做了这么多的事情,朱高煦相信这一次他绝不会失败! 而且他朱高煦可以等,但是朱棣却等不了了。 以他目前的身体状况,别说再等个三五年,恐怖一两年都会熬不过去! 所以,朱高煦要在明年开春,正式掀起这场战争。 他要尽可能地,让朱棣亲眼看到,自己许诺过的太平盛世! “爹,您放心吧!” “大明乱不起来,也不可能会乱!” “真以为那些战兵是吃闲饭的嘛,要是有人敢作乱,杀了便是!” 听见这话,朱棣有些哭笑不得。 “你呀你,杀性还是那么重!” “自幼长于军中,现在已经收敛很多了。” 朱高煦讪笑着开口。 自从做了这个太子爷后,他确实收敛了许多,再没像之前那般肆意妄为了。 毕竟太子爷不同于汉王爷,太子乃是当朝储君,未来的大明皇帝。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朱高煦可不想因为他一人,带坏了整个大明王朝的良好风气。 朱棣伸出手去,轻轻抚摸着爱子的脸颊。 陡然间,他好像想到了什么。 “老二,要不爹禅位给你吧?” “皇帝推行新政,和太子推行新政,这是全然不同的概念。” 不得不承认,朱棣现在是一心一意地为朱高煦考虑。 他再次萌生了禅位的心思,想要直接一步到位,让朱高煦坐上这张龙椅。 毕竟成为大明皇帝之后,朱高煦的意志,那就是朝廷的意志,就是天下的意志,任何人都不得忤逆,也不敢去忤逆! 这样,自然有利于朱高煦推行摊丁入亩。 毕竟皇帝才是这方大明山河的真正主人! 而太子,甚至连半个主人都算不上。 朱高煦闻言一愣,随即摇了摇头。 “爹,别想太多了。” “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永乐盛世!” “要是您直接退位了,那永乐都没有了,还有什么永乐盛世?” 朱棣听到这话,眼眶有些发红。 “你这孩子,真是有心了!” “可你爹我现在,也不看重这才生前身后名了。” 朱棣长叹了一声。 “刚刚即位称帝的时候,朕迫切地想要文治武功,想要做出一番成就,以此向天下人证明,我朱棣有资格坐在这张龙椅上面!” “可是过了这么多年,做了大半辈子的皇帝,朕也算是终于明白了,何苦自己为难自己呢?” “是非功过,留于他人评说便是!” 朱高煦心中一惊。 永乐皇帝这是……大彻大悟了吗? 第760章 禅位之议!朱棣的恐惧来源! “老二!” “你要明白,太子和皇帝是有区别的!” 朱棣苦口婆心地解释道。 早在几年之前,朝廷迁都北京起,朱棣就萌生出了禅位的打算。 只是当时他将此事告诉朱高煦,不料朱高煦直接果断地拒绝,为此父子二人还闹得很是不愉快。 但随着朱棣身子骨愈发虚弱,精气神大不如从前,朝堂政务也大多交给了皇太孙朱瞻壑打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朱棣现在只是挂名的永乐皇帝罢了。 与其继续这样下去,挂名做个皇帝,不如直接退位让贤,让大明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他毕竟是朱棣啊,戎马一生的铁血帝王,哪怕现在老了病了,也不愿意成为大明的累赘,更加不愿意拖大明的后腿! 这是朱棣骨子里的骄傲! “这事儿我想了很久,也念了很久。” 朱棣神色轻松地看着朱高煦,沉声道:“现如今你这个太子,权势地位已经和皇帝没什么区别了!” “朝堂公卿不是你的亲信心腹,如左都御史顾佐、学部尚书解缙、礼部尚书王景、兵部尚书陈洽等人,就是愿意支持你上位的辅政老臣,如吏部尚书蹇义和户部尚书夏元吉。” “朝堂公卿全都支持你这个太子爷,而军队里面那些个勋贵悍将,更是唯你是尊,薛禄、柳升、陈懋这些个骄兵悍将,以往也就只有朕才压得住他们,可是现在多出了一个你,朕也就放心了!” 朱棣这番话说得极为诚恳,但是落到朱高煦耳中,却是让他心中一紧。 这老头子是什么意思? 试探? 猜疑? 满朝文武都是我的心腹? 还是他当真萌生了退位让贤的心思? 朱高煦有些吃不准,脸色变得阴晴不定。 他可不敢相信朱棣现在说的一切,标点符号都不敢信! 这人越老就越是贪生怕死,尤其是朱棣这等铁血帝王,恨不得能够求得仙药,重新活出一世。 毕竟连秦始皇帝都不能免俗,临死之前都还惦记着出海寻仙的徐福等人,又有谁能够放弃这一切呢? 权力的滋味,一旦体验过了,就不会那么轻易间放手的! 眼瞅着朱高煦神情凝重,一直没有吭声,朱棣顿时就乐了。 “呵,怎么了?” “以往朕这是在试探你?” 朱棣嗤笑一声,“要不是看在你一心为国的份儿上,朕早把你这个逆子吊起来打了!” 听到这话,朱高煦也乐了。 “倒不是怀疑您老人家。” “只是觉得今儿个您状态不对,像是突然抽风一样!” “混账逆子!”朱棣瞪眼,“该打!” 经过这么一打岔,父子二人之间的隔阂,算是彻底消除了。 朱棣叹了口气,幽幽开口道。 “你也清楚,爹活不了多久了。” “估摸着也就能够坚持到老三和瞻基回来,见他们最后一面!” “与其这样拖下去,不如先让你即位,一来更加便于你推行新政,二来则是可以彻底打消某些人的心思!” “不管是你也好,还是老三也罢,甚至是瞻基,爹最看重你们三个子孙后人,不想再见到你们因为夺嫡争位而自相残杀了!” 话说到这儿,朱棣眼眶有些发红。 “当年确实是爹做得不好!” “瞻前顾后,优柔寡断,既想让你大哥坐稳太子的位置,又不喜他那优柔寡断的性子,所以这才把你留在京师,想让你成为你大哥和瞻基的磨刀石,好好磨一磨他们父子二人的性子!” “再者你这孩子毕竟也是对大明有功的,靖难之役功勋卓著,半个天下都是你朱高煦打下来的,可因为你不是嫡长子,哪怕爹再不情愿,也只能捏着鼻子册立你大哥为太子,所以爹想着用其他方式多补偿你一下,留在身边总比让你一个人去云南就藩好。” 朱棣说出这番话后,满脸都是悲戚神色。 显然,他又想起了前太子朱高炽,那个最让他安心的儿子! “你大哥这个人,能力确实没得说,天生就是做皇帝的材料。” “奈何他天生肥胖重病缠身,小时候医师就给他看过,说这孩子活不过三十,所以你爹我才会将希望放在你身上!” “不然你以为,爹当初为何要对你说那句话?” “呵,世子多疾,汝当勉励之!” 朱棣似哭似笑,眼角不自觉地有泪水掉落。 “如果老大跟你一样,身体健康,无病无灾,我又怎么可能会对你说这种话?” “这一切都是天意啊!命中注定,强求不得!” 朱高煦默然,同样叹了口气。 大胖胖确实是可惜了。 天生仁君,却受困于病体,历史上也是英年早逝,做了不到一年的皇帝。 因为他朱高煦的意外到来,致使这位好大哥直接就驾鹤西去了,令人扼腕叹息。 “永乐立朝后,朕一直对立储之事犹豫不定,一方面是不得不册立嫡长子为储君,另一方面则是觉得有愧于你,所以一直拖着不立。” “但是当时的情况,想必你心中也有数,咱家造反篡了江山,帝位本就不稳,朝堂之上还有大量南臣阴谋叛乱,你爹我真的没有办法,只能立了老大这个太子,暂且稳住人心。” “毕竟立嫡不立贤,大明不能步上李唐后尘,爹已经篡夺了侄儿的江山,不能再让老朱家的子孙后人自相残杀,留下这道隐患,所以爹只能册立老大,不管如何都只能立他为太子!” 这番话,朱棣一直埋藏在心里面,从未对任何人提及。 直到现在,他才终于开口,一方面是为了给这个二儿子道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醒朱高煦,务必要遵从嫡长子制度! 李唐王朝历代宫廷政变不绝,甚至还出现了女子称帝仳鸡司晨的可笑场面,就是自李唐太宗时期埋下的祸根! 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斩杀嫡长子李建成,逼迫唐高宗退位让贤,直接将嫡长子继承制度碾成了粉碎! 在这之后,李世民也得到了他应有的报应。 李世民一生生下十四子,三个儿子夭折,九个儿子造反,唯独只有两个儿子得以善终! 这就是他破坏嫡长子制度而遭到的报应! 毕竟他李世民的皇位,可是靠着宫廷政变抢来的,自然也就落到了他那些儿子眼里。 既然父皇的皇位都是抢来的,那为什么我自己不可以呢? 太子李承乾造反不成,更是给他那些儿子打了一针强心剂! 三子李恪夺嫡失败,被诬谋反,斩首示众! 四子李泰夺嫡失败,废为庶民,郁郁而终! 五子李佑起兵造反,兵败被赐死! 六子李愔夺嫡不成,被流放巴州,后死于流放地! 七子李恽被人诬告谋反,畏罪自杀! …… 十四个儿子,仅有两人得以善终,这就是不折不扣的报应啊! 朱棣不比李世民,他一生只有四个儿子,小老四不过数月就夭折了,也就剩下了这么三个儿子。 现在老大几年前病逝了,就剩下了老二和老三,以及老大那一脉的孙子朱瞻基。 朱棣是真的怕了,不愿再见到他们自相残杀! 第761章 秩序与规矩!爹你要不先挂了? “大明绝不能步李唐后尘!” 朱棣看着朱高煦,郑重其事地嘱咐道。 朱高煦点了点头,他明白自家老爹的意思。 终大唐一朝,自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嫡长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同时逼迫父亲李渊退位禅让。 此事之后,一直到安史之乱,大唐政变不断,皇帝这个帝国权力核心,始终都处在你争我夺之中。 唐太宗李世民期间,先有嫡长太子李承乾造反被废后,然后李世民那些儿子就生出了不该有的心思,一个个地冒出头来,试图效仿其父李世民,靠着武力夺权上位。 唐高宗李治及其之后,武则天从太后称制到女皇称帝,不仅换掉了李家皇帝而且改唐为周。 武则天女皇去号,是因为李隆基等人发动了神龙政变,重新夺回了李唐江山。 但神龙政变之后,马上就有景龙政变跟上,唐中宗以后,从睿宗到玄宗,先后发生韦后之乱、太平公主之乱,一个个都争着抢着做皇帝。 经历前后两起政变,唐玄宗李隆基终于登上了帝位,励精图治开启了大唐盛世。 虽然开元盛世终结于安史之乱,但李唐政变的模式却一直不改。 肃宗灵武称帝,仍然也是政变的套路,因为玄宗并未禅位,最后逼不得已只能就号太上皇,承认灵武朝廷。 而安史之乱后,大唐也正式由盛转衰,气数将尽,直至最后轰然崩塌。 纵观整个李唐历代,政变宛如梦魇一般,始终伴随着李唐帝王们,儿子造反叛乱,老婆女儿也密谋篡位夺权,放在历朝历代都堪称是奇葩一样的存在。 说实话,李唐皇帝那真是个高危职业,指不定哪天就被自己的亲人给篡位夺权了。 这一切根源,就是那场玄武门之变,李世民靠着武力杀了嫡长太子李建成,逼迫皇帝李渊退位,自己坐上了那张龙椅。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传承千年的嫡长子制度,在整个大唐,就跟无物一样,被彻底碾了个粉碎! 没有嫡长子继承制度,其余诸子都有机会竞争上位,那谁又会安安心心地做个陪衬呢? 不想做皇帝的皇子,那都不是好皇子! 尤其是武则天还玩了一手篡唐为周,更是给老李家的媳妇们和女儿们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这下子就更加热闹了,不只是皇子们想要坐上龙椅,就连韦后、太平公主这些媳妇女儿也想要成为武则天第二,于是乎一场场宫廷政变接连上演,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围绕李唐皇位展开了一场场殊死搏杀,最终将偌大一个盛唐的气数耗了个干干净净。 这就是规矩与秩序啊! 嫡长子继承制度,源自千百年前,是华夏各大小家族一直奉为圭臬的秩序与规矩。 有了这个制度,就可以保证家族传承有序,不会出现自相残杀、武力夺权的惨像与乱局。 偏偏李世民坏了这个规矩,打破了这个秩序,所以给李唐王朝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规矩与秩序一旦被打破,想要再重新立起来,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反正李唐王朝是没有做到,宫变伴随历代帝王一生! “爹,你放心吧!” “瞻壑这孩子虽然木讷了点,但还算不错,是个做皇帝的好苗子,我自然不会做出什么蠢事!” 朱高煦笑呵呵地开口,安抚住了忧心忡忡的朱棣。 只要嫡长子制度不变,大明历代帝王主动维护,长此以往下去,天下百姓都会认可这一观念,自然也就可以避免诸子夺嫡、骨肉相残的悲剧! 当然,万一这嫡长子是个昏君暴君,那也就没有任何办法了。 毕竟立嫡不立长,立嫡不立贤,这才是嫡长子制度的根本! 至少朱高煦可以保证,他还能再活个二三十年,有的是时间培养教育出一个合格的皇太孙! 至于再之后的子孙后人,朱高煦自然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也管不了子孙千秋万代! 朱棣点了点头,太子能听明白那就最好。 “还是说刚才的事情吧!” “爹准备禅位给你,你觉得怎么样?” “你不要有任何心理压力,爹这样做也是为了大明!” 朱棣神情严肃地开口道:“若你即位称帝,推行新政自然更加有把握!” “不然你始终还是太子,万一那些人动手什么心思,不一定能够镇压得住!” “再者你爹我也活不了多久了,不想再理会这些蝇营狗苟之事,所以不如退位去做个太上皇,也落得个清净自在!” 实际上,朱棣还有一句话没说出口。 他是不想继续坐在这张龙椅上面,成为朱高煦发展大明的累赘! 朱棣很是清楚,这个时代当属于朱高煦,已经不是他朱棣的时代了! 继续抓着皇位不放,对大明而言只是有害无益! 尤其是老二一门心思地想要改革,想要打压士绅缙绅,以太子身份做这些事情,并不是一件好事! 毕竟他还只是太子,而不是皇帝! 太子虽然也是君,但只是储君,随时都有被换掉的可能! 这种念头早已深入人心,所以那些士绅缙绅在面对太子朱高煦时,自然不会做到真正面对皇帝的敬畏! 这一点,是太子绝不具备的! 除非,太子升格,即位称帝,成为真正的君! 朱高煦当然也明白这个问题,只是他有些不太乐意。 做太子就已经让人很心烦了,这么快就要做皇帝了,那不是更加让人心烦? 所以朱高煦张口就准备拒绝,然而朱棣却抢先一步开了口。 “此事就这么定了!” “朕会召集朝堂公卿,先放出风声,然后命礼部做好准备。” “时间就定在明年开春吧,祭天大典之前,朕禅位给你,年号帝号这些一应俱全,到时候你坐上了皇位,再去推行那些新政!” 朱高煦苦笑着摇了摇头。 但朱棣并不给他反驳的机会。 “老二,爹一直亏欠你!” “所以希望你能给爹一个弥补的机会!” “不要拒绝,也不要抵触,这是你朱高煦应得的!” “不是,爹……”朱高煦张了张口。 “朕已经下定决心了,这是在通知你!” “爹,我的意思是……” “你的意见不重要,听命就行了!” “……我是说,爹你要不先挂了,不然我这心里不得劲啊!” 朱棣:“???” 卧槽? 你可真是个大孝子啊! 老子都把皇位传给你了,你还要我先挂了? 第762章 禅位!群臣欣喜若狂! 乾清宫,正殿。 朝堂公卿正在殿外等候。 每一位都是神情凝重。 因为今日乃是皇帝陛下召见。 看这架势,众人心里面都明白,应该是有什么大事发生。 毕竟皇帝陛下许久都不上朝理政了,朝堂政务全都是交给监国太子处理。 现在皇帝陛下突然召见朝堂重臣,估计是要发生什么大事了。 蹇义与夏元吉并排而立,二人正低声议论着。 “老夏头,你猜皇上今儿个召我们来,是因为什么事情?” “不知道!”夏元吉摇了摇头,“不可揣测圣意,等会儿进去就知道了!” 夏元吉也颇为不安,因为他隐约听到了些许风声。 毕竟今时不同往日,夏元吉执掌朝廷财政大权,权势地位远超其他公卿。 太子朱高煦将杨士奇派去了南京任职,挂着“南京采访使”的名头,此事本就值得怀疑。 毕竟那可是杨士奇啊! 天下闻名的南洋相国,有着经天纬地之才! 那位太子爷突然将杨士奇放在南京,不知道这是又在打着什么鬼主意! 蹇义撇了撇嘴,随即不再出言。 自从前兵部尚书金忠病逝之后,当年的朝堂铁三角,现在也就只剩下他们二人了。 好在蹇义和夏元吉都还算是年轻,至少还能在自己这个位置上面继续干个十年八载的。 只是夏元吉这家伙愈发膨胀了,自从户部掌握了部分财政大权之后,这老家伙腰杆也挺直了,说话也有底气了,俨然一副朝堂公卿之首的模样。 哼,现在连悄悄话都不愿意跟我讲了! 真是岂有此理! 很快小鼻涕走了出来,恭敬地邀请群臣进殿。 一众大佬鱼贯而入,进殿之后发现已经摆好了座位,上面还有一个个名字。 “请诸位大人对号入座,陛下马上就到!” 众人老老实实地来到座位旁边,却是不敢先行落座。 开玩笑,皇帝陛下还没坐呢,你一个臣子安敢先坐下去? 不一会儿,太子朱高煦便扶着永乐皇帝走进了大殿。 见此情形,群臣急忙跪地行礼。 朱棣坐下之后,这才摆了摆手。 “诸位爱卿,都平身吧!” 群臣这才谢礼起身,然后老老实实地入座。 然而他们刚刚坐下去,下一刻就被朱棣一句话惊得险些跳了起来。 “朕自即位以来,夙兴夜寐,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访民疾苦,劳来抚循,百姓爱戴……故国内无事,上下咸和,年谷屡丰,商旅野宿,道不拾遗,人无争讼……” 听见这话,一众巨头都有些讶然。 啥意思? 你这话啥意思啊? 咋一进门就开始自夸上了呢? 啊对对对,我们承认永乐皇帝牛逼,打造出了一个永乐盛世。 但是您堂堂永乐皇帝,这么自夸好像就有些过分了吧? 群臣脸色顿时变得有些古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是好。 他们哪里见过皇帝陛下自卖自夸的啊! 这不应该是他们这些臣子做的事情吗? 朱棣将群臣表现尽收眼底,嘴角浮现出了一抹得意笑容。 老子打了一辈子仗,好不容易打出一个文治武功,缔造出一个永乐盛世,还不允许老子自夸一下吗? 咋滴你有意见? 唯独夏元吉有些错愕,随即满脸惊骇之色。 他曾经听说过一个秘闻,那就是朝廷迁都北京的时候,皇帝陛下曾经萌生过禅位的想法,只是被太子朱高煦严词拒绝,这才不了了之。 可是现在听皇上这语气,难不成他是想要……禅位? 夏元吉有些震惊,也有些激动,整个人身子都开始颤抖了起来。 如若皇帝陛下当真准备禅位,那大明将会结束永乐时代,迈入一个全新的盛世! 一个独属于天子朱高煦的时代! 眼见夏元吉这副模样,蹇义顿时就不乐意了。 这老小子分明就是知道些什么,刚刚在门口却不
相关推荐:
醉情计(第二、三卷)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凄子开发日志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