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宠物小精灵之百变人生 > 第220章

第220章

……” “交趾开发之所以困难,还是因为交趾落后贫瘠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没人愿意去那等蛮荒之地。” 朱高煦耐心解释道,“所以想要解决这个难题,就必须先打破这种固有观念,黄金就是一个很好的由头!” “孤会安排人手散播谣言,交趾出现了一座巨大金矿,黄金如山,遍地可见!” 张辅闻言惊得豁然起身,只觉得头皮有些发麻。 太子爷这是什么行为? 这是赤果果的欺骗百姓啊! “消息一旦放出,闻风而动的肯定是那些商贾!” “商贾蜂蛹云集而去,哪怕找不到黄金,也不会空着手回来,到时候交趾的山货土货也就有了销路,算是踏出了与大明融合的第一步。” 张辅听到这话,下意识地点了点头,不过他总觉得心里有些不安。 那些商贾兴冲冲地赶去了交趾,然后没有发现黄金,会不会把他张辅给生吃了? “你放心好了,交趾确实有不少金矿,还有煤矿、铁矿等矿山,这些才是交趾最大的财富!” “只要朝廷出台政策,允许大明百姓开采安南矿山,再加上金矿的巨大吸引力,有的是商人趋之若鹜的去开矿,朝廷光是拍卖矿山与矿税就能挣得盆满钵满。” “太子爷这可万万不行啊!” 朱高煦话音一落,张辅立马就提出了反对意见。 “铁乃是军国重器,怎么能开放给私人,若是有人私藏铁,这些铁随时都可以变成杀人的刀剑!” 朝廷一向对铁矿管理极其严格,究其原因一是为了暴利,二是为了江山稳固。 铁矿那可是可以遭到兵器甲胄的,万一有心怀不轨之徒掌握了铁矿,大明江山还怎么稳固。 历朝历代都是盐铁国家专营,自然有着他的道理。 朱高煦没有在这上面跟张辅争辩,事实上他早就有解开盐铁专营封锁的想法。 当初朱高煦改革了大明盐税,将经营权卖给了一众盐商巨贾,而后事实证明他这一步并没有走错。 相比于朝廷专营,结果利润全部落入了官员手中,不如交给这些商贾,朝廷才得以将盐税提高了百倍不止! 再说了就算你有了铁矿有了刀剑又能如何? 大明火器水平已经远超当世,未来的战争已经不是有把刀剑就能打仗的时代了! 火统与火炮的出现使得未来战场作战的距离逐渐拉开,私人偷偷摸摸的造那点刀剑起不了什么作用。 你有刀剑就可以造反了吗? 对不起,我有枪炮! 时代变了啊! 相比于对铁矿严格管控,朝廷反倒是更应该鼓励民间炼铁,以此促进钢铁事业的发展。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现在还不是动这个的时候。 “其二,朝廷会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学子士子前往交趾为官为师,让黄福做好准备,还是要认真挑选一番的好,不然让什么阿狗阿哥都为官一方,荼毒交趾老百姓!” 这一点算是人才补贴了,可以参考后世的支教政策,只要愿意去交趾踏实干上个三五年,回来就可以出仕为官。 这等优渥待遇在前,朱高煦相信会有很多举人贡士心动。 张辅也是很满意地点了点头,交趾最缺的还是官员和文人。 有了官员布政一方,有了文人教化百姓,交趾才会真正地融入大明,不再是什么蛮夷之地。 “至于第三点,你方才说的缺人问题。” “对!”张辅点了点头,“不只是缺人才,连普通百姓也缺。” “交趾境内,我大明汉人比例太低,为了长治久安,必须改变交趾的人口比例,想办法增加汉人子民。” “但是汉人百姓重土安迁,想要让百姓迁徙至安南,这简直比登天还难,不动强硬手段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 不得不承认,张辅眼光长远。 交趾脱离中原自成一国的时间太久了,想要让交趾百姓真正融入大明,就必须改变他们先前的生活方式,改变当地人自己的习惯,改说汉人语言,改用汉人文字,这无异于是摧毁一个文明,难度可想而知。 关键就在于,交趾境内汉人百姓比例太少,难以起到影响作用。 “这一点可以效仿辽东开发模式。” “朝廷会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交趾邻近州府的汉人子民迁徙去交趾耕种,提供粮种耕牛并且免除徭役赋税等优渥待遇。” “你回去之后圈出一块肥沃的田地,专门用于安置汉人移民,保证他们一去就可以得到田地安心耕种。” 听到这话,张辅却是犯起了难。 “太子爷,交趾境内的那些良田沃土,大多都是有主的,以交趾权贵占地最多。” 当年朝廷强行郡县安南,为了安抚安南各阶层,留下了不少地方权贵,让他们起到带头作用,归附大明。 这些权贵借着大明朝廷的威势,大肆兼并田地,哪怕张辅与黄福知情,也选择了默认。 毕竟当时安南刚刚归附,百姓对大明朝廷十分抵触,还要仰仗那些权贵配合朝廷安抚子民。 朱高煦一听到这话,眼中闪过了凛然杀机。 “那就杀了便是!” “朝廷现在已经不需要他们了!” “他们的田地专门用来安置汉人移民!” “至于失去田地的交趾百姓,则迁徙至邻近行省的州府郡县。” “如此混合安置下,经历个两三代的时间,交趾百姓就只知大明不知安南了。” 第646章 云南局势!叫苦的名将! 士绅地主。 朱高煦一直十分敌视。 哪怕是安南的士绅地主也不例外。 如今交趾大开发在即,迁徙百姓混合安置势在必行。 更何况黄福在交趾布政了这么多年,也成功缓和了交趾百姓对大明朝廷的敌视情绪。 既然如此,那些安南权贵地主也就没有留着的必要了,反倒是杀了他们更能安抚交趾百姓。 “除了交趾百姓混合安置外,暹罗、老挝还有缅甸等地,你们不是有很多俘虏吗?全部迁徙到交趾混合安置在一起,不听话的就贬为奴隶,先把交趾地区的人口充实起来。” 不同于缅甸、暹罗等地,交趾与大明本土接壤,而且已经推行了郡县制度,所以开发得提上日程。 而且交趾本身就是一块宝地,除了一年两熟的粮食外,还有大量的金矿铁矿等矿产资源,一旦将交趾成功开发出来,朝廷获利远远超出世人的想象! 张辅和沐晟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朱高煦,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样的话能从太子殿下的口中说出来,而且还说得这般坦然自若。 怎么能把人当牲口奴隶一样贩卖? “太子爷,这样掠夺人口进行买卖与蛮夷何异?天下百姓会如何看待殿下,此举有碍殿下的仁名。” 二人都知道朱高煦方才这番言论传出去,一定会引起天下哗然。 不过朱高煦听到这话却是嗤之以鼻,丝毫不放在心上。 “不过是些许虚名罢了。” “我这个太子爷名声早就臭完了,还要什么虚名?” 听见朱高煦这话,张辅和沐晟都有些哭笑不得。 他们也明白朱高煦说得都是大实话,他这位太子爷名声确实不咋地。 要么是朱高煦还是汉王爷的时候,嚣张跋扈蛮横荒淫,做出了不少恶行。 要么就是他这个汉王爷推行新法新政,把士绅缙绅集团得罪了个遍! 文人下笔如刀,士林掌控舆论。 太子朱高煦的名声,能好到哪里去? “这些都是小事!” “交趾大开发才是大事!” “张辅你可得上心啊,回去之后和黄福商量一下,拟出一个章程来。” “朝廷这边自会出台相应的政策,你们要做好接受汉人移民的准备,不能委屈了他们。” 汉人子民安土重迁,除非是活不下去,不然没有人愿意离开家乡,毕竟人离乡贱,这种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朱高煦可不愿见到,他动用朝廷迁徙一批汉人子民去交趾,结果还让人家在交趾受委屈吃苦! 张辅听到这话,立马拍着胸脯给出了承诺。 他原本只是想问太子爷要人,补贴一下交趾地区。 可是没有想到,这位太子殿下转眼就弄出了一个“交趾大开发”计划! 剩下的事情,那就简单多了,按照这大开发计划制定详细的章程,依次进行就可以了。 所以张辅也暗自松了口气,看向朱高煦得目光中充满了崇敬。 沐晟看到这一幕,顿时就急眼了。 “太子爷,那我呢?” “你咋了你?云南不是好好的吗?” 朱高煦没好气地笑骂道。 不料沐晟脸色一变,开始大吐苦水。 “太子殿下,您是不知道啊,云南局势太复杂了,那些土司太猖狂了啊!” “那些天杀的土司酋长平时借多征税收而自肥,条件具备时则逐渐坐大,甚至凭借掌握的土军分裂割据,互相劫掠攻伐,压根就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就拿此次朝廷征伐中南半岛来说,那些土司酋长要么不响应朝廷的号召,要么就是出工不出力,还狮子大开口问朝廷索要钱粮……” 朱高煦听得眉头紧锁,又是一个麻烦差事。 说到底,云南情况跟辽东差不多,甚至比辽东还要更加复杂。 大明自立国以来,对边境地区的外邦蛮夷,采取的都是羁縻控制。 以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是为“羁”;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是为“縻”! 朝廷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统治地位,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与名义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定期向朝廷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 依照开国之初的具体情况,这确实是不错的手段。 如此一来,朝廷几乎可以兵不血刃地平定云南各大土酋,大大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 羁縻制度更进一步,具体到了西南地区,就演变成了土司制度。 这承袭蒙元的土司制度,采用“以土官治土民”的办法,以宣慰使、宣抚史、安抚史、招讨史、千户、百户等官职封赠各族首领,土官的职类、承袭、贡赋和征发等形成一套制定,并于一众于云南各要害关隘设立元帅府、千户所,予以武力威慑。 但这土司制度其实就对中央政权无力顾及的西南边陲地区土人头目的一种笼络手段,“以土官治土民”,承认各少数民族的首领世袭地位,给予其官职头衔,以进行间接统治,朝廷中央的敕诏实际上并没有能够得到真正的贯彻。 在土司统治下,土地和人民都归土司世袭所有,土司各自形成一个个势力范围,司法、财政、行政、兵事都可以自治,对于当地人民予求予取,掌握一切生杀大权,除了不能登基称帝,其他一切甚至比照皇帝,而且只需要象征性的向朝廷缴纳微薄的赋税。 所谓的土司酋长,其实就是一个个地方土皇帝,表面上臣服于大明朝廷,心情好的时候跟你称兄道弟,心情不好的鸟都不鸟你! 云南局势十分复杂,外邦蛮夷种类繁多且生活在深山密林,占据了天险地利,想要一举扫除根本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大明西南地区设置的土司最多,“凡百夷聚居区,都设土司”,发展到了大明中叶,形成了所谓的“三宣六慰”,云南三司、三宣六慰置于其他诸土司犹如京城置于诸州府,对地方根本没有掌控力度。 如今大明正在征伐中南半岛,这些土司酋长自然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哪怕难度再大,也必须将其一一扫平,设置州府郡县! “办法也不是没有!” 沐晟听到这话眼睛顿时亮了。 “太子殿下请赐教。” 朱高煦看向他,吐出了四个字。 “改土归流!” 第647章 改土归流!那就一路杀下去! 改土归流? 沐晟喃喃自语,眼神中充满了希冀。 朱高煦懒洋洋地开口道:“说白了,这些土司酋长,现在已经形成了国中之国,或夷霸一方纵恣不法,或与朝廷争夺土地、矿藏等资源,或阻挠驿路通行与外来人口进入……” “表面上看起来,朝廷与他们相安无事,可是一旦朝廷呈现出颓势,这些蛮夷就会变成群狼,恶狠狠地盯着大明这块肥肉,想要咬一块下来!” 张辅和沐晟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二人都是当世名将,而且与外邦蛮夷征战多年,这些道理他们还是能够明白的。 “蛮夷弱则卑伏,强则为盗寇,目前虽无大害,日久必定成为隐忧!” “而且土司世代为官,独霸一方,更有一些土司专横不法,对境内子民生杀予夺、予取予求,土司之间为争权夺利挑起械斗或战争,导致生灵涂炭,对朝廷也叛服无常。” “大明想要西南边陲彻底安稳,这些土司势必要扫平!” “太子爷!”沐晟满脸愁容,“问题在于,出兵扫平这些土司,代价太大了啊!” “土司酋长几乎全部生活中深山密林里面,占据天险地利,而且十分剽悍团结,我大明战兵深入深山密林与其作战,战损只会高得吓人!” 朱高煦点了点头,没有反驳沐晟的说法,而是重新提到了改土归流。 “所以我方才提出了另外一个办法,改土归流!” “改流之法,计擒为上策,兵剿为下策,令其投献为上策,敕令投献为下策。” “废除土司酋长,设置州府郡县,由朝廷选派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直接管理其辖区的政务。” “推行改土归流,应采用恩威并施的方法,让土司主动接受实施改土归流为上策,以武力强行解决为下策,不过以目前局势而言,杀鸡儆猴是个不错的措施!” 顿了顿,朱高煦看向沐晟。 “你回去之后,挑一个合适的目标,直接以雷霆之势将其扫平诛灭,然后将其辖区设置州府郡县,朝廷自会派遣官员前去布政!” “之后再召集一众土司酋长前来听命,道出朝廷即将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的国策,谁要是不答应持反对意见,那就继续杀下去,杀到所有土司酋长自发交出印信和兵器,配合朝廷改土归流!” 听见太子爷这饱含杀意的血腥话语,哪怕张辅和沐晟都忍不住浑身剧震! 真要这么做的话,天知道会有多少蛮夷因此丧命! 毕竟那些土司酋长又不是傻子,做了这么多年的土皇帝,岂会心甘情愿地交出手里面的权力? 反抗肯定很多! 而太子爷给出的办法就是一个杀! 杀到他们怕了,杀到他们胆寒,这些土司酋长才会乖乖听话! 沐晟深深地看了一眼朱高煦,有些惴惴不安。 许是看出了沐晟的迟疑,朱高煦笑着开了口。 “沐晟,你不要有任何心理压力!” “孤如今是监国太子爷,而且命令是孤下的,那孤自然会力挺你!” 一听到这话,沐晟脸色涨红,急忙开口解释道:“太子殿下言重了,臣明白了!” 诚然,沐晟方才之所以犹豫,就是因为这件事情太大了,要杀的人太多了! 沐晟虽然不怕杀人,但是他害怕当他一路杀下去后,最后会沦为可悲的弃子,被太子朱高煦推出来当做替罪羊! 毕竟儒家一向推行什么仁义道德,对待蛮夷也应以教化为主。 沐晟这么一路杀下去,少不得会遭到文臣缙绅弹劾,受世人唾骂! 但是现在得了太子朱高煦的承诺,沐晟一颗心才落回了肚子里。 只要最后不会成为替罪羊,那受世人唾骂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朱高煦思索了片刻,陡然开口道:“这样吧,就拿播州杨氏开刀!” “孤听闻杨氏历代统治播州,势力盘根错节,早有不臣之心,而且居所雕龙饰凤,又擅用阉宦,俨然是一个土皇帝。” “你也不用找什么证据了,回去就发兵播州,以雷霆之势将其剿灭,杀鸡儆猴,震慑一众土司酋长!” 播州杨氏! 沐晟瞳孔一缩,额头上溢出了冷汗。 播州杨氏一直沐王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最大限度地稳定播州的社会秩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经过二十多代、几百年的开拓,播州的汉化程度已经很高,经济军事实力为西南诸土司之冠。 但这也意味着,播州杨氏无疑是西南各大小土司酋长中,实力最为强横的那个! 太子爷突然开口,将播州杨氏定为了杀鸡儆猴的那只“鸡”,这是为了震慑西南土司,还是为了敲打自己? 沐晟不敢继续多想,直接当场表态。 “臣沐晟领命!” 朱高煦淡淡地扫了他一眼,心中略微有些不满。 这个沐晟不同于张辅,他的小心思太多了,远没有张辅纯粹! 朱棣的提醒不是没有道理,该敲打的时候还是要敲打! 至于为何选择播州杨氏,那是因为这播州杨氏发展的太好了,实力冠绝西南一众土司。 在朝廷强盛的时候,这些土司或许还不敢轻举妄动;随着朝廷日益腐朽,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这群土皇帝岂能被镇得住? 以致于播州杨氏最后在万历年间掀起了一场播州之乱! 播州宣慰使杨应龙恃功而骄、狂妄自大,此间已有不少僭越违制之举;同时,还在辖区选用秀女,豢养阉人,且生性残虐嗜杀、阴狠狡诈。 此人还在辖区内作奸犯科,横行霸道,肆意掠夺他人田产,和境内其他家族多有纠纷争斗,引得播州宣慰司所辖、互相联姻的“五司七姓”一齐联合共抗杨氏,由此揭开了播州之役的序幕。 万历二十四年,杨应龙公开反叛,挑起战端,播州之役爆发。 战争初期,由于朝廷毫无准备,杨应龙占据优势,但随着朝廷加大了兵力,杨应龙最后兵败自杀。 可这场播州之役历时一百余天,大明朝廷集四川、贵州、湖广八省之力,出兵二十四万,耗银约二百余万两,最终平定杨氏叛乱,列为明神宗万历三大征之一。 看似朝廷大获成功,剿灭了叛军匪寇,然而播州之役几乎耗尽了大明最后的军力和财力,削弱了东北的防御力量,是明衰清兴的转折,以致于有了“明实亡于万历”的说法。 反正改土归流在即,杀一个也是杀,不如把播州杨氏当做那只“鸡”,提前抹除掉这个隐患! “该嘱咐的都嘱咐了。” “大明西南边陲,日后就交给二位了!” 张辅和沐晟都是神情一震,当即跪倒在了地上。 “愿为大明效死!” 第648章 恢复科举!程朱成为过去式! 乾清宫。 朱棣唤来了朱高煦。 “爹啊,正忙着呢,啥事儿啊?” 朱高煦一进门就叫唤道。 如果不是非必要,他现在真不想见朱棣。 原因无他,太子爷惊讶地发现,这位永乐皇帝越来越懒了。 正是因为他朱高煦太过优秀,所以让永乐皇帝生出了怠政心理。 甚至不久之前这老家伙还动了禅位的心思,想直接把皇位传给朱高煦,自个儿享清福去! 朱高煦得知此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破口大骂,将朱棣骂了个狗血喷头,此事才不了了之。 这之后为了提高永乐皇帝的积极性,朱高煦特意不管朝政,只是盯着一条鞭法的推行,以及辽东大开发计划,其他事情压根不管。 直到今日朱棣严令他过来开会,朱高煦才不情不愿地赶了过来。 不过进了御书房后,朱高煦这才发现,七部尚书等朝堂公卿全都在这儿。 “哟,都在呢?” “这是准备开大会啊!” 朱高煦同顾佐、解缙、夏元吉等人打了招呼,自顾自地坐在了一旁。 朱棣看着这个混账儿子,也懒得再跟他多费口舌,直接道出了议题。 “太子,朝廷如今人才太过短缺,你又捣鼓出一个‘交趾大开发’计划和改土归流政策,人手已经严重不足了!” 其实在朱高煦来之前,朱棣就与这些朝堂重臣商议了一下“交趾大开发”计划和改土归流政策。 以他们的眼光自然不难看出,这是有效解决西南边陲问题的国家大计,所以没有一人反对,直接全票通过。 不过通过归通过,吏部尚书蹇义却是叫起了苦。 因为朝廷罢免了科举,至今已有七八年,官员来源始终得不到补充,仅靠举荐和征召这些方式,压根都跟不上太子朱高煦的进度。 眼瞅着正主儿来了,蹇义就把这些日子的委屈尽数发泄了出来。 “太子殿下,您的脚步能不能慢一些啊!” “先是‘岭北大开发’计划,朝廷一口气输送过去了百名官员。” “还不等朝廷喘口气,你又推行‘辽东大开发’计划,这次比上次更狠,官员士子甚至是百姓都送过去了不下千人!” “现在好了,您又要搞什么‘交趾大开发’计划,还要在云贵四川等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虽然说这两项国策都是利国利民的仁政善举,可是朝廷实在是没人了啊!” “再这样继续下去,别说地方州府县衙了,朝堂之上这点人都要被您给祸祸干净!” 蹇义也是气急了,所以也顾不上什么上下尊卑,直言不讳地说了出来。 一众

相关推荐: 盛爱小萝莉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总统(H)   捉鬼大师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烈驹[重生]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