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无疑是一位千古一帝! 可他也给子孙后人开了一个坏头,那就是皇位谁都可以做,不一定非得是嫡长子才行! 如果不是嫡长子得不到皇位,那就杀了嫡长子便是! 换句话说,李世民破坏了传承千年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其后果是极其严重恶劣的。 单是李世民那十四个儿子里面,就有六人都曾谋反或被谋反! 道理很简单,你李世民的皇位都可以靠“宫变”获得,那我为什么不可以? 弑兄杀弟,逼宫夺权,李世民这些儿子都希冀着效仿他李世民,通过一种非正统的方式登临帝位! 而李世民之后,终大唐一朝,宫变这个字眼始终伴随李唐帝王! 尤其是经历了女皇武则天这么一档子事情之后,宫变更是成了李唐王朝的主旋律。 偌大一个锦绣盛唐,也随着这一场场宫变争斗耗尽了最后的国运,难以抑制地由盛转衰,最终轰然崩塌! 朱棣在怕什么? 他正是怕他朱棣靠造反篡位夺得皇位,一如李世民那般,给子孙后人留下一个反派榜样! 毕竟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李唐王朝血淋淋的教训就摆在眼前! 一个贞观之治,一个永乐盛世,不过都是璀璨而短暂的,难以磨灭他们二人留下的不好影响。 尤其是朱瞻基近些日子的所作所为,无疑证明了朱棣的忧虑并不是没有道理,更是伤透了这位永乐皇帝那颗敏感脆弱的心。 “老二啊,这就是一个魔咒!” “爹一直告诫你们,朱家人手上不能沾朱家人的血,可最后结果呢?” “你们兄弟三人都做得很好,哪怕有野心也全都克制着,没有闹得太过难看!” “可下一代呢?瞻基这孩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你爹我终究还是走了李唐太宗的老路,成了万古不易的贼啊!” 万古不易的贼! 这个形容,有些太过了。 朱高煦有些忧心,因为朱棣现在的情绪很不对劲。 哪有用这种话语形容自己的,骂自己是万古不易的贼,篡权夺位的贼! “爹啊,虽然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我并不认可!” “诚然,您和李世民有着相似之处,不过仅仅只是相似罢了,贞观之治和永乐盛世并不相同!” “哪怕是李世民治下的贞观盛世,实际疆土也没有多大,不过是中原这点地方,其他都是采取的羁縻控制,算不得大唐的真正疆土!” “可永乐朝不一样啊,您看看我们现在的疆土有多辽阔?除去东海与南洋这些海域不谈,光是岭北大草原与中南半岛就够朝廷治理消化个几十年了!” 疆土不一样,这有什么区别吗? 朱棣闻言一怔,不太明白朱高煦的意思。 “疆土越辽阔,就越难以控制治理!” “那该怎么办呢?分封呗!” “皇位是只有一个,但是地盘有很多啊!” “把那些子孙后人全给分封出去,或者让他们自己带兵出去开疆拓土,打下来多少地盘就封给他多少地盘,这不比他们全都龟缩在中原争夺这一点破地方要好得多?” “现在土豆甘薯这些神种大明也有了,地盘只要打下来了就可以种出粮食,至于日子过得好坏就看他们自己的努力了,难不成您还想活个几百年为子孙后人一一规划好出路?” “子孙自有子孙福,您开创出一个永乐王朝,奠定大明辽阔疆土,这就已经够了,剩下的事情其实就很简单了,分封诸王永镇山河,造反什么的就不是您该操心的事情!” “留一个继承人在京师,其他那些兔崽子全部扔出去,海外可以做岛主,陆上可以做藩王,眼不见心不烦,他们还造哪门子的反?” “别说造反了,天南海北地,路途又遥远,几十年能见一次面就不错了……” 朱棣:“!!!” 嘶…… 分封诸王! 永镇山河! 第619章 戴纶的选择!一切都是为了大明! 刑部大狱! 这地方朱高煦颇为熟悉。 毕竟他才刚刚从里面出来。 只是这一次,汉王爷是来探监的。 大狱最深处,一个僻静牢房,外面有禁军甲士值守。 而牢房里面坐着的人,赫然正是曾经的太孙心腹,戴纶戴先生。 朱高煦走到牢房门口,禁军甲士不敢阻拦,老老实实地打开了房门。 戴纶一见到汉王爷前来,当即起身跪倒在地。 “臣戴纶见过汉王殿下!” “起来吧!” 朱高煦淡淡开了口,直接道明了来意。 “本王今日前来,是想请你解惑的,你究竟受命于何人,又为什么要做这一切!” 蛊惑太孙谋逆造反,戴纶早就注定必死无疑,甚至会抄家灭族! 可朱高煦想不明白,戴纶为了坑害朱瞻基,哪怕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这样当真值得吗? 甚至他这位汉王爷,都从未见过戴纶,除了那次朝堂争辩,二人连一句话都没有说过! 这未免也太让人难以接受了些。 戴纶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所以神情一直都很淡然。 “殿下,听臣讲一个故事吧!” 朱高煦点了点头,命人将自己带进来的茶水摆上。 二人就这般席地而坐,自顾自地喝着茶水。 “臣原本出身自书香门第之家,奈何家道中落,到了臣这一代,已经称得上是贫寒交加了。” “为了生计,也为了奉养家中老母,臣不得不一边参加科举大考,一边前去游学赚取微薄利润。” 又是一个杨士奇! 戴纶的经历,与杨士奇何其相似。 朱高煦心中一动,继续静静听着。 “直到臣侥幸高中进士,有了朝廷的俸禄,日子才算好过一点。” 话说到这儿,戴纶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似乎高中进士,这是他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可没过多久,他脸上的笑容就尽数收敛了。 “高中之后,臣本以为,接下来摆在臣面前的,会是锦绣前程。” “可是谁都没有想到,反倒是一场令人绝望的噩梦!” 原来戴纶高中进士的时候,不过堪堪名列二甲末尾,差点成了同进士出身,所以才华并不算出众。 按照大明朝廷的制度,这等名次的进士,要么外放为地方官员,要么扔进各部寺监出任刀笔小吏,慢慢历练熬资历。 戴纶很幸运,也很不幸,他被扔去了江南苏州府任同知。 知府同知,无定员,正五品,算是知府的秘书长,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 起初同榜进士还都在羡慕,戴纶得了这么一个肥差。 毕竟天下皆知江南可是膏腴之地,随便伸伸手就能吃个盆满钵满,满嘴流油。 可那个时候的戴纶,正是意气风发、满腔热忱的时候,他渴望上报朝廷、下安黎民,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结果是什么,就显而易见了。 因为戴纶的“不配合”,他不但遭到苏州府士绅豪强的敌视,多次派遣贼人强寇袭击刺杀他,而且还被自己的顶头上司苏州知府全力打压,彻底沦为了一个透明人。 那个时候,别说做出一番政绩得以晋升了,戴纶每天朝不保夕,连性命都有危险。 双重打击之下,戴纶对大明官场失望透顶,或者说对大明朝廷失望透顶。 他想不明白,自己明明是为了朝廷为了百姓,为何会落得个这般下场。 他更加想不明白,堂堂一州知府百姓父母官,为何要与那些士绅豪强勾结在一起,侵占田地庄园,搜刮民脂民膏,迫害地方百姓! 戴纶不止一次地上奏弹劾过自己顶头上司的所作所为,可不出意料地全都石沉大海,连丁点回复都没有。 反倒是因此彻底得罪了他的顶头上司,戴纶好几次差点“意外死亡”! 偏偏这小子年轻气盛,就这般硬挺着在江南任职三年,直到朱高煦推荐顾佐出任左都御史一职,早就注意到戴纶的顾佐,立马就把他调回了中央朝廷委以重任。 这其后事情就简单了,顾佐查办了那个苏州知府,而戴纶就是一个翻版顾喷子,只要官员有不法行为,逮谁喷谁毫不留情,戴纶也因此被上下官员痛恨敌视。 仕途得贵人提携,可生活却依旧艰难。 戴纶的老母得了一场大病,使得戴纶耗尽了家财,甚至还欠下不少债务。 那是一个寒冬,这位御史大人穷得家中连炭火都买不起了,可他的老母不能感染风寒,否则铁定熬不过这个冬天。 该怎么办? 那一刻,戴纶动摇了。 他甚至想要学一学其他官员,为了救自己母亲,贪腐一回! 可放弃毕生坚持到现在的信仰,这哪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戴纶在江南苏州府受到百般迫害都没有动摇过,现在放弃不是前功尽弃了吗? 忠与孝,这个千古难题,此刻就摆在戴纶眼前。 他是选择继续洁身自好向皇上尽忠,坐视老母一命呜呼,还是选择与官员同流合污向母亲尽孝,放弃自己一直坚守的底线? 为人子者,又怎忍心看着自己母亲饥寒交迫,在痛苦中离世? 那段时间,戴纶很是痛苦,就在他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转机却出现了。 朝廷推出了平价蜂窝煤,连着炉子一起也不过才几十文。 正是这蜂窝煤,让他母亲温暖地度过了那个寒冬。 事后戴纶这才得知,那蜂窝煤是汉王府研制而出,无偿献给了朝廷。 从那一刻起,戴纶这才发现,自己先前一直误解的汉王爷,原来是真的心怀百姓。 这之后戴纶开始有意地关注汉王爷的所作所为,打击贪腐、改革举制、推行新政、均平徭役赋税…… 汉王爷所做这一切,哪里是为了自己啊! 话说到这儿,戴纶再次跪倒在地。 “殿下大恩,臣代那千千万万未曾冻毙寒冬的百姓,谢过殿下!” “哪怕世人皆诽谤殿下,可臣却了解殿下,明白殿下大志所在!” 朱高煦怅然所思,没想到今日还能够得见一知己。 只是可惜,这个知己,命不久矣了。 “所以杨士奇让你入东宫,你答应了?” “家母早已病逝,臣孑然一身,若可助大明得一明主,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戴纶的回答很是坚定,即便他很清楚,自己会是下场,可他还是没有拒绝。 原来,这是一个汉王爷的狂热粉! 朱高煦长叹了一声,起身准备离去。 “放心,不会牵连你的族人,这是本王唯一能为你做的。” 戴纶必须死,这是谁都阻止不了的事情。 但死了一个戴纶已经够了,没必要再牵连无辜。 “臣叩谢殿下大恩!” “愿殿下不改初心,造福天下百姓,臣……死而无憾!” 第620章 尘埃落定!各自的结局! 乾清宫。 朱棣正凝视着空气发呆。 直到朱高煦走了进来,他这才恢复了些许生气。 “老头子,别整天要死不活的,你宝贝孙儿又没死,装成这副模样给谁看呢?” 瞧见朱棣一蹶不振的模样,朱高煦忍不住故意打趣道。 他可是永乐大帝啊,哪能因为这件小事就彻底沉寂下去,退出历史舞台? 朱棣闻言脸色一变,顿时破口大骂道。 “你他娘地站着说话不腰疼!” “要是以后你钦定的太孙造你的反,老子不信你不痛心!” “呵呵。”朱高煦笑了,“放心,我压根就不立太孙,不会给那些不孝子弟机会!” 朱棣:“……” 不聊了。 这天没法聊。 父子二人大眼瞪小眼。 “你去刑部大狱了?” “戴纶到底是受何人指使?” “杨士奇!” 朱高煦十分光棍地卖了杨士奇,没有丝毫犹豫。 因为,他对哈士奇也很不爽啊! 汉王爷可是记得,当初太子一事,他就严厉地警告过杨士奇,不要再做一些僭越的事情! 可是这位南洋相国大人,真把他的话当成了耳旁风! 算计太子就已经是混账至极了,现在还敢算计太孙算计天子! 不好好收拾这杨士奇一回,朱高煦以后都不敢用他! “呵,杨士奇!”朱棣眼中闪过一抹杀机,不过他到底还是忍住了。 “算了,杨士奇毕竟是你的人,你打算怎么做?” 朱棣凝视着朱高煦,如果他不给自己一个满意的交代,那事情可就没这么简单了。 这一点,朱高煦同样明白。 “虽然戴纶是奉杨士奇之命进入东宫,不过后面发生的事情,全都是戴纶一人所为,这一点我已经多方求证过。” “所以,戴纶必须死,他也没有其他家人,没必要再牵连无辜!” 朱棣闻言沉默着点了点头,戴纶这种乱臣贼子,必须杀之而后快。 “至于杨士奇,罢官去职,逐出京师。” 此话一出,朱棣有些讶然。 他没有想到,老二这一次会对杨士奇打压得这么狠。 还是说,他只是在试探自己的态度? “那杨士奇到底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你真舍得就这么弃之不用?” “大明贤才不计其数,不缺他一个杨士奇!” 朱高煦摇了摇头,“我要的是有能力但听话的臣子,而不是这种自以为是自作主张的混账东西!” “如果不是看他为了我的份上,这种野心勃勃的臣子,杀了才是最好的办法!” 朱棣静静地看着朱高煦,最终叹了口气。 这孩子已经懂得帝王心术了,确实是储君的最佳人选。 “瞻基那孩子,确实不如你啊!” “他呢,你打算怎么处置?” 朱瞻基,该怎么处置,这是难的问题。 处置重了,朱棣不会答应,毕竟是他最疼爱的孙子,杀是铁定不可能杀的。 而且朱高煦答应过大胖胖,会给朱瞻基一条生路。 可处置轻了,朱高煦与他的党羽不会答应。 毕竟他们可不想再给这位太孙殿下死灰复燃的机会,没过多久又卷土重来。 所以这一次朱高煦沉默了良久,这才试探性地开了口。 “这就要看您的意思了。” “现如今大明四方还有位置的,就只有朝鲜了。” “近一点的朝鲜,远一点的美洲,我会给他一支装备齐全的军队,让他自己去创建属于他朱瞻基的王朝!” 朝鲜! 美洲! 朱棣脸色这才好看了些,第一次对朱高煦露出了笑容。 “那就朝鲜吧!” “朕想……临终前能再见他一面!” 终究还是祖孙情深! 朱高煦心中叹了口气,没有多说什么。 其实他们二人心中都清楚,朱瞻基远去美洲彻底离开中原,这才是最好的安置办法。 可是美洲太远了啊,远得令人绝望,哪有朝鲜近呢? 为了成全朱棣的私心,朱高煦也只有给出朝鲜这个选择。 “把那孩子唤来,朕再跟他说说话,就让他去吧!” “另外,朕已经让礼部准备你的册封大典了,做了太子之后,你这逆子可不能再像以往那般任性了!” 得,合着在这儿等自己呢! 朱高煦扫了一眼这位腹黑的永乐皇帝,没好气地拱了拱手,然后起身离去。 还得是永乐大帝啊,要是自己对戴纶、杨士奇、朱瞻基三人的处置没让他满意,这老小子只怕也不会松口,册立自己为太子了。 好在,朱高煦没有得意忘形,做出了最合理的安排。 汉王府邸。 一众心腹全部在此。 先前因为反击,汉王所有关系都摆在了明面上,所以此刻群臣也用不着顾及什么了。 他们现在就想知道一件事情,最终结果是什么! 聂兴,顾佐,宋礼,王景,贾谅,郑和,杨士奇…… 朱高煦扫了他们一眼,先爆出了一个好消息。 “礼部正在筹备册封大典,不日大明朝就没有汉王了!” 此话一出,众人狂喜! 没有汉王了,那就只剩下……太子! 汉王一脉,将成为太子一脉,成为帝脉! 不枉他们前前后后地折腾了这么久,现在终于马到功成了! 不等众人跪地恭贺,朱高煦便摆了摆手。 “原太子一脉,连同朱瞻基在内,会率军前往朝鲜开疆拓土!” 朝鲜? 为什么不是美洲? 或者说西域也行啊! 听到这个消息,众人都有些不爽。 因为这对汉王一系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朝鲜距离中原不远,而且直接与辽东接壤! 要是那朱瞻基贼心不死,只怕将来还会生出后患。 “王爷,朝鲜并不是一个……” “这是陛下的意思,无需多言!” 朱高煦打断了杨士奇的进言,直接道明了原因。 听到这话,众人都有些气闷,奈何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这就好比一场大仗,己方取得了酣畅淋漓的胜利,可最后对方主将却逃出生天,未尝没有卷土重来的可能,让人很是不爽! 朱高煦将他们的表现尽收眼底,也没有过多解释什么。 “都回去做好准备吧!” “册封大典之后,先前停滞的新政,将会继续推行!” “这一次本王不希望再看到,这些新政出现任何问题!” 众人闻言神情大振,纷纷领命而去。 唯有杨士奇留在原地,他是一个聪明人,所以在等着自己的处置结果。 朱高煦深深地看着他,良久都没有开口。 “你这次做的有些过了。” “罢官去职,逐出京师,这是最好的结果。” 杨士奇闻言一愣,随即郑重地向朱高煦躬身行礼。 “多谢王爷相救!” 他很清楚,如果不是朱高煦保下自己,说不得会被抄家灭族! 朱高煦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哈士奇。 这个家伙,见识与野心都不该是大明现在应该出现的! “去南洋吧!” “配合老三把南洋事务做好!” “大明不会偏安一隅,未来的征程在大海之上!” 杨士奇原本有些低落,但听到这话之后却是浑身一震! “王爷放心,臣明白了!” 第621章 最后一课!心灰意冷的永乐皇帝! 乾清宫。 朱瞻基神情恍惚地被带了进来。 当踏进寝宫,见到朱棣的那一瞬间,这位曾经的太孙殿下就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不孝孙臣,叩见皇上!” 朱瞻基直接跪倒在了地上,以额触地。 朱棣倚靠在软榻上面,歪着头看着朱瞻基。 沉默了良久之后,朱棣还是开了口。 “上前来!” 朱瞻基不敢不听,一步一步地跪着上前,终于来到了软榻前面。 “抬起头来!” 朱瞻基微微一愣,还是老老实实地照做。 下一刻啪的一声脆响,脸上挨了皇帝陛下一记重重的耳光。 骤然挨了一巴掌,朱瞻基身子下意识地微微向后缩去,整个人都僵在了那里。 朱棣凝视着眼前这张酷似自己年轻时的脸庞,眼神中充满了愤怒与悲切。 这是他朱棣的嫡长孙! 这是他朱棣曾经寄予厚望的好圣孙! 这是他朱棣一直一来坚定不移培养出的帝国继承人! 可也就是这个最宠爱的孙子,在他人蛊惑之下,做出了一系列的谋逆不轨之举,恨不得自己早一点死去! 人世间最大的痛苦,只怕莫过于此了! “你也是读了那么多书的。” “君子立于世,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些道理,难道你不懂吗?还是说你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朱瞻基没有回答。 成王败寇! 现在说什么都没有意义! 如果这一战他朱瞻基赢了,那史书就可以由他书写! 只是可惜,功亏一篑! “孩子,我想问你一件事情。” 朱棣的眼睛眯了起来,盯着朱瞻基。 “你为什么一定要杀了你二叔?” “因为……二叔不死,我没有活路!” 朱瞻基颤声道:“监国之后,我本想留二叔一条性命。” “可是那些汉王党羽闹出的动静太大了,二叔手里握着的兵权也太多了!” “北疆驻军,西南战兵,还有郑和水师,他们都敢为了二叔无诏调兵,威逼朝廷!” “二叔不死,哪怕我即位称帝了,也压不住这些骄兵悍将,大明迟早会爆发出另外一场靖难之役!” “所以你觉得杀了你二叔,你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朱棣叹了口气,对这个孙子感到彻底失望。 换句话说,朱瞻基之所以非要杀了朱高煦不可,说白了就是他发现自己根本斗不过后者。 朱高煦活着的时候,羽翼丰满,兵强马壮。 哪怕他朱瞻基已经夺了监国职权,也根本压制不住汉王党羽! 所以这小子想得就很简单了,只要杀了朱高煦,那汉王党羽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他可以逐一攻克。 可事实真会是这样吗? “即便汉王朱高煦死了,汉王世子可还在,赵王朱高燧也还活着!” “那些汉王党羽转而拥护他们,那你又该怎么做?难不成把你二叔三叔这两脉全部杀光诛尽?” 朱瞻基低下头去,无法回答。 如果真是这样,那他真会一路杀下去! 连救过自己性命的二叔都杀了,为了那个皇位,没有谁是不可以杀的! 朱棣眼
相关推荐:
绝对占有(H)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天下男修皆炉鼎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虫族之浪荡子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