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宠物小精灵之百变人生 > 第198章

第198章

明就掌控了整个东海与南洋,疆域范围整整扩大了一倍不止,乃是不容争辩的开疆拓土之功绩! 汉王朱高煦也正是凭借这宗藩新制的天大功绩,一时间变得炙手可热,大肆收拢了天下民心。 然而正当这个时候,西南却传来了不好的消息。 前往征战中南半岛的大明王师非但不能势如破竹,反倒是深陷其中,多次伸手向朝廷要钱要粮,与之相反却并没有取得什么有效战果。 除了邻近云贵等地的地方土司和各地宣慰司主动归附外,大明王师遭遇了当地土著难以想象的顽强抵抗! 加之西南等地气候环境与中原完全不同,山林密布,毒虫横行,瘴气肆虐…… 这种种原因结合之下,由代王朱桂等六王率领的各路大军,可谓是死伤惨重,哪怕是新城侯张辅与西平侯沐晟两位名将坐镇指挥,西南战事也迟迟难以结束,收效甚微! 而这一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全都是他汉王朱高煦一手导致! 想明白了这一点,杨溥当即转变了口风,借助此事向朱高煦发难。 “汉王殿下,自从王师掀起西南战事至今,朝廷投入了海量的钱粮辎重,却至今不见什么成效。” “反倒是现在让朝廷陷入了粮食困境,每年都要向西南战事投入海量钱粮,极大地增加了朝廷的财政负担,并且还看不到任何成效!” “下官到是想问问汉王殿下,西南战事何时才能够结束?朝廷还需要向里面投入多少钱粮?我大明又为何非要打这场仗不可?” 杨溥思路很是清晰,经过戴纶的提醒,他已经想到了反击朱高煦的方法! 不等朱高煦开口,杨溥便直接跪地高声道。 “皇上,自永乐开朝以后,朝廷连年出兵征战。” “前几年北伐蒙元,打残了鞑靼与瓦剌,还一举收复了岭北行省。” “这几年更是南征北战,东海、南洋、西南……现在朝廷陷入了西南这个泥潭,非但不能尽快结束战事,还不得不投入海量钱粮,如同无底洞一样!” “天下百姓饱受战乱离丧之苦,更因粮食短缺而困顿交加,无人耕地无粮可食,哪里还有什么太平盛世可言?” “臣恳请皇上以江山社稷为重,召回西南王师,罢兵息战,与民更始,休养生息!” 不得不承认,杨溥极其聪明睿智,现在直接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质疑西南战事的意义,对汉王朱高煦指指点点,就差指着鼻子骂他好大喜功了! 太孙党羽见状,纷纷跟上了输出,跪地请求皇帝召回西南王师,结束西南战事,让朝廷从这个泥潭里面抽身而出。 这突如其来的反击,着实打了朱高煦一个猝不及防。 他没有想到太孙党羽会把目光放在西南战事上面,更没有想到这些家伙打着这样的主意,准备给自己扣上一顶“好大喜功”的帽子! 不过人家说的也是很是在理,毕竟事实摆在眼前,张辅沐晟等人打中年半岛打了三四年都没有打下来,甚至还损伤惨重收效甚微,当真怪不得人家对此极其不满! 莫说他们不满,朱高煦自己都觉得不满,这两个混账家伙真是有些不争气啊! 但这并不代表着朱高煦就会坐以待毙,同意这些目光短浅的家伙怂恿皇帝暂停西南战事,白白错失打下中南半岛的良机。 汉王爷转头看向朱高燧,给了他一个眼神,后者立马会意。 “放你娘的狗屁!” “杨溥,本王看你是在东鲲待久了,整日伐木伐得脑子糊涂了吧?” 此话一出,群臣哄笑不止,杨溥一张脸瞬间涨红,气成了猪肝色。 诸王外放这项宗藩新制,可是有着明码标价的前提。 一众藩王为了偿还朝廷的债务,立国之后都开始想方设法地生财还账。 南洋七国占据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所以人家只需要建设港口码头,开设海关收费,就能赚取数不清的银子用以还债。 可是东海五国不同啊,除了宁国拥有金矿银矿可以用去还债之外,其余四国可谓是一片不毛之地,即便有金矿银矿他们也不知道在哪儿,只能靠着伐木还债,因此成了海外皆知的笑柄。 朱高燧丝毫不顾及什么面子,对着杨溥就开始了怒喷。 “中南关乎朝廷与南洋的交通枢纽,更是朝廷控制南洋的唯一途径,张辅沐晟他们都打了三四年了,你这个时候请求罢兵休战、召回王师,安得什么居心?” “那这几年我大明王师打下的疆土怎么算?战死沙场的英烈将士怎么办?还有我南洋朝廷又该如何待之?” “皇上,儿臣觉得这杨溥纯粹就是不知兵事大放厥词,直接命人把他给叉出去算了,省得在这儿恶心人!” “赵王,你……”杨溥大怒。 他今日要是被叉了出去,那可就真成了笑话了。 “够了!”朱高煦见火候差不多了,直接出声道。 “西南战事本就困难重重,朝廷投入海量钱粮也可以理解,但并非如你杨溥所说毫无成效。” “据本王所知,我大明王师已经攻下了暹罗,正在征伐缅甸,不日就可攻克整个中南半岛!” “战事就快要结束了,若是这个时候突然召回王师,只怕会令三军将士寒心激起兵变!” “太孙,你觉得呢?” 朱高煦见朱瞻基始终不吭声,直接笑着将问题抛给了他。 朱瞻基深深地看了朱高煦一眼,脑海中思绪万千。 这一次,他可能真的要输了! 第588章 真正的杀手锏!郑和回来了! 该怎么回答? 朱瞻基此刻很是恼怒。 面对朱高煦再次给他挖下的陷阱,太孙殿下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汉王爷十分机智地将难题抛给了他这个太孙殿下,此刻满朝文武都等着他这位太孙殿下表态。 但偏偏朱瞻基现在不知道该如何表态,或者说他不能表态! 支持罢兵休战,召回西南王师,那他朱瞻基就会瞬间失去百万战兵的支持! 毕竟人家在西南浴血奋战了三四年之久,你这个天潢贵胄躲在京师里面锦衣玉食,轻飘飘一句话就把他们给召了回来,任谁遇到这样的事情不会心怀怨愤? 朱瞻基自幼跟随在朱棣身边学习治国之道,他很清楚想要执掌大权,就必须得到兵权,手里面掌握着一支完全忠于自己的力量! 然而如今大明的武官勋臣,几乎清一色地支持力挺汉王朱高煦,少数那么几个人不是明哲保身之流,就是手中毫无实权的吉祥物,也根本不值得他朱瞻基去拉拢! 这么一算下来,朱瞻基更加不能在此刻提出召回西南王师,否则他将得罪整个武勋集团,这辈子都别想再染指兵权! 可这个提议,偏偏就是杨溥提出来的! 杨溥如今俨然成了太孙党的领袖人物,一心一意地为自己出谋划策,辅佐自己夺嫡争位。 现在他这位太孙殿下要是在朝堂之上公然否决杨溥的意见,那不但会极大地打击太孙党的士气,更会令杨溥这位贤才寒心。 一想到这儿,朱瞻基顿时觉得进退两难,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毕竟他还只是个年轻小子,即便有些小聪明,也没有经历过朝堂历练,哪里会是汉王朱高煦的对手。 眼见朱瞻基沉默不语,只是恶狠狠地盯着自己,朱高煦顿时轻笑了一声。 “太孙,杨学士提议罢兵休战,召回王师,你怎么看?” “方才这位大人说的不错,毕竟太孙可是贵为储君,没有一点治国经验怎么能行?” 朱高煦指了指还跪在地上的那人,施施然地开了口。 小老三朱高燧立马跟上输出,大大咧咧地笑道:“对啊太孙,放心大胆说嘛!” “虽然我们都知道太孙你不通兵事还有前车之鉴,但是现在只是议政议策,不会像你上次那般累死三军,太孙有什么想法和见解都可以放心大胆地提出来,不用藏着掖着……” 话音一落,一众武官勋臣顿时哄笑不已。 那戏谑笑声传入耳中,顿时就让朱瞻基面红耳赤,气得浑身发抖。 这个赵王朱高燧,真是个天杀的混账东西! 朱高煦逼自己表态也就罢了,他这个天杀的狗东西,还在自己伤口上面撒盐! 朱高煦没好气地扫了朱高燧,他也没有想到,这小老三在南洋呆了三四年,嘴皮子变得这么溜了。 当年朱棣最后一次北伐的时候,朱瞻基一意孤行贪功冒进,以致身陷重围,太孙幼军损伤惨重! 要不是朱高煦千里奔袭紧急驰援,把这小子给救了出来,他早就死在脱欢那蛮子手里面了。 不过命是保下来了,可朱瞻基也因此背上了“前科”! 要知道太孙幼军里面,可是有着大量勋贵子弟,结果因为那一仗死伤无数! 这就导致军中将佐尽皆对朱瞻基心生不满,如果不是忌惮他太孙的储君身份,早就想办法把他给整死为子侄报仇雪恨了。 朱高燧在这个时候旧事重提,很显然是想给朱瞻基扣上一个“不通兵事”的帽子,顺便扯一扯他这位太孙殿下的黑历史,牵动众人那尘封已久的记忆。 眼见太孙殿下深受汉王与赵王围攻,并且声誉大孙,杨溥只能硬着头皮发声,想要替朱瞻基解围。 “赵王爷,太孙殿下年纪尚幼,当然不如赵王爷知兵善战。” “皇上,诸位同僚,召回西南王师,只是臣的一个建议罢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各地州府粮产大大减少,朝廷已经快无力支撑西南战事损耗的钱粮了!” “这些年来,朝廷要花钱花粮的地方确实太多了,岭北行省刚刚收复要投入海量钱粮,西南战事始终未决同样需要海量钱粮,还有郑和下西洋此次一去不复返……” “敢问汉王殿下,西南战事倘若迟迟不结束,那朝廷是不是就要一直往里面投入钱粮?如此长久下去,根本就不是办法,朝廷迟早会因为这个泥潭被拖垮,爆发出内乱啊!” 杨溥再次变换思路,将话题引到了钱粮上面。 国家大事,钱粮二字。 现如今的大明朝廷,因为汉王朱高煦的种种操作,财政收入大大增加,的确是不怎么缺钱了。 可与之相反的是,朝廷现在极度缺粮! 其一是因为连年天灾人祸不断,粮食产量大幅度减少。 其二是汉王朱高煦在北直隶搞风搞雨,全力发展什么工商业,导致北直隶粮产逐年下降! 如果不是因为朝廷缺粮,户部尚书夏元吉也不会亲自赶去江南,试图从那些劣绅豪强手里面征收税粮了! “诚然,汉王殿下此次在江南推行一条鞭法,带回来了不少粮食,可是这之后呢?这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罢了!” “粮食产量下降,这才是朝廷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而不是在这个时候还去推行什么新法,搅得人心惶惶天下不安!” 不得不承认,杨溥目光十分独到,并且还不忘反击一下朱高煦。 大明现在缺粮,就是你汉王爷搞出来的,你不想着怎么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还要搞什么新法,这不是疯了吗? 朱棣高坐在龙椅上面看得津津有味,目光略微在杨溥身上停留了一下。 此人的确不错,有眼光有才华,是个不错的人才。 他早就提醒过老二这个逆子,步子不要迈得太大,否则肯定会扯着蛋! 偏偏这个反骨逆子根本不听,一通骚操作下来导致大明现在极其缺粮! 而且西南战事确实是一个泥潭,毕竟那里还有三十多万的战兵正在浴血奋战,为大明开疆拓土,朝廷总不能真不管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了吧? 粮食,现在反倒成了一大难题。 朱棣看向朱高煦,他也很想知道,这个混账逆子,有什么解决的好办法! 户部尚书夏元吉也看向了朱高煦,拧着眉头叹气道:“汉王殿下,杨学士这话也不无道理,现在如何增加粮食产量,才是朝廷当下最该解决的问题。” “一条鞭法固然利国利民,可是这毕竟是新法,在这个节骨眼上,并不适合推行下去。” “除非……” “除非先让大家填饱肚子,对吧?” 朱高煦接过话茬,微微笑道。 见他胜券在握的模样,夏元吉顿时眼前一亮。 “汉王殿下可有什么高见?” 天可怜见,老夏头早就察觉到了粮食减产的事情,不知道为这事情愁白了多少头发,偏偏他还阻止不了。 现在看这汉王爷的模样,再联想到他先前多次化腐朽为神奇,杨士奇一时间对朱高煦充满了希望。 朱瞻基与杨溥对视了一眼,心中都觉得有些好笑。 粮食产量这种事情,除了人祸之外,那就是天灾了,完全看老天爷心情吃饭。 怎么着,你汉王还能以人力与天斗,增加粮食产量? 朱棣也忍不住来了兴致,出言催促道。 “汉王,你有什么办法,赶紧说出来!” 朱高煦迎着一道道目光,轻轻开口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 “郑和……回来了!” “而且他还带回来了……神种!” 第589章 郑和回朝!神种之争! 郑和! 神种! 汉王突然抛出的这个重磅消息,直接震懵了所有人! 郑和当真回来了? 而且还真的带回来了神种? 为何他们先前没有收到半点消息? 朱棣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大喜过望,但转而好心情坏了大半。 他这位皇帝陛下都没有收到消息,那老二这个逆子是从何得到的消息? 水师! 大明水师! 老二的手,伸得太长了! 朱棣深深地看了一眼朱高煦,第一次对这个儿子感到了恐惧! 是的,恐惧!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忌惮了,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恐惧! 这个混账逆子,自从受伤之后,一反常态地跟夺嫡争位唱起反调,多次请求前去云南就藩。 当世人都以为他这位汉王爷真的选择认命,彻底没有夺嫡的心思时,他却是通过一条条新政新法,打造出了一个难以想象的庞大势力! 大明水师何时与老二有过交集? 嗯,诸王外放这条宗藩新制,老二让水师以荡平海匪倭寇的名义,协助东海五王远征东海。 怪不得当年他要举荐吴宣出任水师提督,这个吴宣正是他汉王朱高煦的心腹党羽。 老二啊老二,你还真是好算计啊! 想到这一点的,还有太孙朱瞻基。 朱瞻基脸色逐渐阴沉了下来。 因为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先前一直被他忽略的问题。 那就是大明水师! 随着南洋与东海纳入了大明版图,水师的地位就愈发举足轻重了起来。 尤其是汉王还鼓励楚国建立东鲲水师,南洋七国组建南洋水师,这样算起来他朱高煦可以指挥的水师力量,就已经足足有三支数十万人! 关键问题在于,这个领域朱瞻基从未涉足,他在水师中没有半分影响力! 差距太大了,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朱高煦悄悄抬头,扫了一眼脸色阴晴不定的永乐皇帝,心中也暗自打起了鼓。 他很清楚,自己现在暴露郑和回来的消息,势必会引起永乐皇帝的忌惮与猜疑。 不过从另外一方面来讲,这同样也是一件好事。 朱棣如今在储君位置上犹豫不决,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他还是对太孙朱瞻基抱有希望。 那朱高煦只能向他展示一下自己的肌肉,让皇帝陛下明白一个道理,太孙朱瞻基斗不过汉王朱高煦,如此才能彻底打碎他抱有的幻想。 正当这个时候,一名小宦官拿着奏章匆匆赶来,递给了御前太监小鼻涕。 小鼻涕接过一看,赫然正是明州市舶司的消息,郑和水师已经抵达市舶司,并且还附带有郑和本人上呈天子的密信! 朱棣接过密信细细查看了起来,当他看到郑和信中所写,水师一路上遭遇的重重灾厄损失惨重时,也是忍不住感慨万分。 不过好在水师船队重振旗鼓,一举抵达了汉王口中的“黄金之国”,并且顺利带回来了“神种”! 确定郑和当真带回来了“神种”,朱棣一颗心顿时就放回了肚子里。 大明只要有了能够亩产数十石甚至上百石的神种,还用担心什么粮食问题,朝廷现在面临的一切困难,瞬间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紧接着郑和又在密信中详细交代了宁国叛乱,他顺手生擒了宁王朱权一事,看得朱棣有些哭笑不得。 宁王朱权啊,野心不死的跳梁小丑! 哪怕去了海外立国,依旧还是贼心不死,竟然敢觊觎“神种”! 不过哪怕是朱棣也不得不承认,要是朱权的计划当真成功了,大明对郑和带回神种的消息一无所知,反倒是让朱权成功截了胡,再过个二三十年,朱权当真有可能反攻中土,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好在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郑和这回真是立下大功了!” 朱棣由衷地赞叹了一声,随即将密信递给了下去,让九卿大员分分传阅。 群臣见到郑和当真带回了神种,也是激动欣喜不已。 这里面最激动之人,莫过于户部尚书夏元吉了。 老夏头拿着密信老泪纵横,随即看向了汉王朱高煦。 “敢问汉王殿下,这‘神种’一亩产量当真高达数十石乃至上百石?” “放心吧老夏头,产量只多不少!” 得到了汉王朱高煦的亲口保证,夏元吉一颗心彻底放回了肚子里,一时间又哭又笑,看得众人内心颇为酸涩。 恐怕这方朝堂之上,真正一心一意为了江山社稷的臣子,也就只有夏元吉这么几人了吧。 陡然间,夏元吉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汉王殿下,可知这‘神种’的种植之法?我大明土地与气候是否适合?” 老夏头毕竟执掌户部这么多年,也多多少少了解一些耕种常识。 作物想要收成好,那全是看老天爷吃饭。 这“神种”万一不能适应环境,那也跟寻常作物无异了。 听到夏元吉的这个问题,众人也是被泼了一盆冷水,纷纷扭头看向朱高煦。 就连朱瞻基与杨溥等人也很好奇,难不成这所谓的“神种”真能与天争斗? 朱高煦见状轻笑了一声,上前拍了拍老夏头的肩膀。 “神种神种,又岂会与寻常作物相同?” “只要郑和带回来了真的神种,那本王保证可以把它变成我大明的神种!” “从此以后,哪怕是天灾连连,老百姓至少也有粮可食!” 话音一落,朱高煦就看向了朱棣。 “皇上,神种一事事关重大,儿臣请求立刻赶去明州市舶司,护送神种回京!” 朱棣听到他这个问题,毫不犹豫地就点了点头。 英明神武的永乐皇帝,哪里想不明白,这神种意味着什么。 只要神种真能亩产数十石乃至上百石,大明将会再无粮食短缺之忧,永乐王朝将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 粮食意味着人口,人口意味着一切! 只要有足够多的粮食,别说西南战事打了三五年,大明再支持西南王师打十年都没问题! 南洋与东海已经纳入了大明版图,岭北也已经成功收复了,等到西南战事完毕,大明纳入整个中南半岛,那个时候疆域会是何等辽阔惊人? 到了那个时候,他朱棣凭借这些文治武功,何人还敢质疑他这位永乐皇帝得位不正? 到了那个时候,他朱棣甚至会成为大明朝自立国以来,超越太祖高皇帝,文治武功光耀千秋的……千古一帝! “汉王,你即刻赶去明州市舶司,一定要带回神种!” 朱棣激动不已地下令道,然而这个时候却有人跟他唱起了反调。 “陛下三思啊!” “神种乃天地奇珍,自应有德之人承纳,汉王生性残暴方才杀戮过甚,不宜去承纳神种。” “而太孙殿下英睿超群天生不凡,臣请皇上让太孙殿下前往,如此方可保证神种不出现任何闪失。” 第590章 交锋完败!第一次东宫密谋! 大殿之内,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看那梗着脖子出言之人,恨不得堵上他的狗嘴。 尤其是太孙朱瞻基,此刻更是气得浑身发抖,将此人列为头号必杀之人。 他娘地,皇帝陛下为了神种都兴奋成这样了,都到这个节骨眼上了,你还偏偏跟他唱反调,非要把太孙架在火上烤是吧? 还有你说的这是什么狗屁理论? 汉王生性残暴杀戮过甚,太孙英睿超群天生不凡,所以太孙比汉王更适合去带回神种? 什么狗屁道理! 别说群臣听了觉得可笑,朱棣听了脸色瞬间也阴沉了下来。 “这位爱卿所言……倒是稀奇,不知爱卿现任何官职?” 朱棣也对此人起了强烈的杀心,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刚刚也是这个混账率先请求让太孙监国辅政,现在还不忘给自己上眼药,把太孙架在火上烤! 这一次朕也就忍了,你非要在这个时候再给朕上眼药,那朕有些忍不了了! 那人倒也实诚,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皇上,臣郭佑,忝为户科给事中……” 朱棣:“???” 郭佑? 这名字? 怎么有些耳熟? 朱棣满脸狐疑地看向小鼻涕,后者急忙耳语了一句。 “郭佑,北平行在尚书郭

相关推荐: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鉴昭行   突然暧昧到太后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差生(H)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大胆色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