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宠物小精灵之百变人生 > 第176章

第176章

说是异想天开! 将这铁轨道铺设至全国各地,那得需要多少钢铁? 而且还有种种因素限制掣肘,这法子固然是极好的,可是真正实施起来,可能性却不大。 那位皇帝陛下,决计不会同意这等“劳民伤财”的事情! “是,工程量是很大,也没让你现在就完成啊!” 朱高煦没好气地笑骂道,“一年不成那就十年,十年不成那就百年,这铁轨道完全可以作为我大明的百年大计甚至千年大计!” “你好比从这遵化铁冶厂到北平城,一路之上,也有山有水,但逢山我们可以挖洞,过水我们可以搭桥,只要能修好,那这条轨道所带来的经济上,军事之上的意义,便不可估量!” “哈士奇,王景,白天我看到只不过数匹挽马,便可以拖动十几个车厢,只怕有上万斤的矿石在路上飞奔,看他们运行的速度,足以甩开传统的运辅几条街道去,这样的运载量,这样的运行速度,如果运用到民生与战事上面,完全可以改变我们整个大明的生活方式!” 听到这话,王景与杨士奇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道理很简单,如果我们有了这种遍布国内的轨道交通,以后那里发生了战事,我们调动士兵,便不再需要士兵们用两条腿辛苦地赶路!” “这车既然能运货,为什么不能运人呢?或者只需要将车子改装一下对不对?即便将来再无战事发生,那也可以用来作为远行交通工具,方便老百姓出远门对不对?” “以前那些个文人,一旦离别就忍不住吟诗作对,那是因为他们这一别可能此生再也见不到面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交通不便!” “只要我大明将这铁轨道铺设至天下各地,那朝廷对这方山河的掌控将会攀升到一个无与伦比的地步!” “到了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太平盛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众人听得激动莫名,心驰神往。 杨士奇同样如此,甚至他更加激动。 南洋七国疆域加在一起,也远不如大明幅员辽阔! 而且南洋七国各自国土面积,也都算不得太大! 那么,这水泥路与铁轨道,一旦用在南洋七国…… 这才是真正的社稷神器啊! 杨士奇目光顿时变得火热了起来,死死地盯着那些铁轨道。 就是不知,这铁轨道工艺,汉王爷能否…… “汉王殿下,这铁轨道……” “滚!” “???” 第519章 北平新都!耕地扶持基金! 北平! 杨士奇看着这座未来的新都,整个人有些失神! 自离开了遵化铁冶厂,他便同汉王殿下前来这北平新都。 二人一路上抵足畅聊,南洋大明无所不谈,时间也悄然逝去。 只是当真正见到这座北平城后,杨士奇已然愣在了原地。 北平,杨士奇印象中,这还算是苦寒之地。 元末乱世群雄并起,你放唱罢我登场,将中原山河打了个稀巴烂,连带着人口大量锐减。 后太祖高皇帝定鼎山河建立大明,推行各项休养生息的仁政善举,大明才得以修养生息,渐渐恢复元气。 然而紧接着就爆发了一场靖难之役,天下百姓再次陷入了战乱苦难之中,尤其是作为主战地的北方,更是深受其害。 一直到了永乐年间,皇帝陛下多次御驾亲征挥师北伐,输送粮草的民夫青壮也大多就近从北直隶抽调,这就更加造成北直隶粮食减产,百姓子民生活困苦。 杨士奇早年间靠游学为生,曾经游历过北直隶诸省,所见所闻都是民不聊生。 当年汉王朱高煦那首《荒村》,可谓是北直隶百姓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 “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 “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天灾不断,赋役沉重,村落荒凉,十室九空。 百姓子民,佣工还债,卖子完粮,民不聊生。 这,就是杨士奇印象中的北直隶。 然而此刻映入眼帘的北平,却是一座繁华热闹的宏伟都市。 人流如织,商贾云集。 大街各种店铺林立,从珠宝古董、绸缎皮货、字画笔砚,到衣裳布匹、刀剪陶瓷、纸花玩物,应有尽有,煌煌一派盛世之景! 这前后对比,未免也太强烈了些! 汉王朱高煦,究竟怎么做到的? 杨士奇有些吃惊,忍不住看向了朱高煦。 “汉王爷,臣回京当日,户部尚书夏大人亲自于码头相迎……” “呵,那老货是为了粮食吧?”朱高煦轻笑了一声。 夏元吉就是一头老貔貅,为了钱粮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这两年来他朱高煦在北直隶大力发展商业,难免会动用大量劳力,导致北直隶粮食减产,这也是无可避免的事情。 可夏元吉这老貔貅才不管你是为了什么,不断上奏弹劾朱高煦,甚至还写信来骂他。 要不是朱高煦忙着自己的商业大计,没工夫搭理这老貔貅,他真想回京暴打这厮一顿! 杨士奇见朱高煦脸色不太好看,顿时笑问道:“汉王殿下英明,据夏老大人所说,北直隶这些年来粮食大幅度减产,那为何这北平反倒是愈发繁荣了些……” “简单。”朱高煦看着繁华喧闹的北平城,骄傲开口道:“本王岂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虽然发展商业重要,但是粮食减产的问题也要解决,这还得多亏了皇甫云和。” “皇甫云和?” 杨士奇听到这个名字有些愣神。 这名字倒是有些熟悉,不过怎么就想不起来了? 王景一语道破了关键! “王爷说的是……大明钱庄?” 杨士奇:“!!!” 皇甫云和! 大明钱庄总经理! 以前的汉王府管家! 汉王殿下这话是什么意思? “不错,就是大明钱庄!” “三年时间,北直隶各大重点城市,早已开设有大明钱庄!” “针对粮食减产的问题,本王让钱庄推出了一些全新的业务,旨在激励百姓子民耕田种地。” “比如说……耕地扶持基金!” 众人:“???” 耕地? 扶持? 基金? 啥意思? 种地还需要扶持? 这不是民户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民户种地,匠户锻造,军户卫国,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啊! “北直隶的百姓生活困苦,想必你们心中都有数。” “这耕地扶持基金,说白了就是老百姓可以在钱庄获得一笔低息贷款,拿着这笔钱去购买种子农具,然后种在钱庄指定的田地里面!” 听到这话,众人更是感到不解。 低息贷款? 那利息能有多低? 而且还是种在钱庄指定的田地里面? 大明钱庄不就是一个搞借贷的钱庄吗,哪里来的田地? 再说了,就算是多了一块地,该缴纳的赋税还是得缴纳,老百姓的收成其实还真不一定比之前多。 因为你地多了,缴纳的赋税也多了,谁能保证今年的收成一定会好? 这个法子,好像有些得不偿失啊! 而且北直隶粮食减产,关键问题在于没有青壮劳动力,而不是没有田地没有钱粮! 杨士奇将心中的疑问缓缓道出,却引来了汉王殿下的白眼。 “你说的这些,老子自然清楚,老子又不蠢!” “那些田地都是这两年本王惩治贪官污吏与地方士绅后收刮的田地,全都放到了大明钱庄旗下,所以老百姓们在这些田地里面耕种,不必向朝廷缴纳额外的赋税,只需要给大明钱庄一成的收成!” 众人:“!!!” 麻了! 彻底麻了! 我尼玛啊,你要疯啊! 汉王这是把官员士绅的田地,变相给予百姓子民啊! 而且朝廷也无权征税! 这才是最震撼人心的地方! 朝廷不能征税,皇帝陛下能忍? 别说皇帝陛下了,夏元吉只怕都能骂死汉王爷! 把官员士绅的田地,通过大明钱庄,补偿给百姓子民! 汉王殿下这无异于是得罪了整个大明天下,上到皇帝下至士绅! “汉王殿下,您……皇上能同意吗?” 杨士奇神情有些凝重,硬着头皮问出了这句话。 “呵,为什么不同意?” 朱高煦冷笑了一声,“这两年北直隶缴纳给朝廷的商税,是以往的十倍有余,完全足以弥补减少的农税了!” “再者说来,等粮食生产恢复了,农税自然也就涨上去了。” “本王把官员士绅兼并的田地,重新还给老百姓,朝廷该得的税收不减反多,为什么不同意呢?” “话虽如此,可是……” 杨士奇张了张口,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或者说有些话说不出口。 可是这样一来,您这位汉王爷就是彻底将那些士绅给得罪死了啊! 田地是士绅的根基命脉,您倒好直接给人夺了去,还近乎免费分发给老百姓! 如果说朝廷收归国有,那些士绅还能够理解,毕竟权势再大也大不过皇帝陛下。 可是,这些田地最终被汉王给免费送给了那些泥腿子,你让士绅官员怎么接受得了? 杀人,还要诛心! 难怪汉王爷这两年风评越发不好了! 朱高煦无所谓地耸了耸肩,满脸地不在乎。 “呵,等郑和他们回来了,本王还要送给这些士绅官员一份大礼!” “北直隶终究只是北直隶,整个大明还不知道有多少百姓饿着肚子!” 杨士奇心神震动,隐约猜到了汉王朱高煦的目的。 等到郑和带回“神种”之日,那只怕就是汉王向天下士绅亮剑之时! 第520章 选择!太孙成了包工头? 通俗来讲。 这短短两年时间。 除了发展北直隶的工商业外,汉王爷还在北直隶干了一件大事。 打土豪,分田地。 毕竟手握天策卫与飞熊卫这两支禁军,任何士绅大族面对汉王爷,都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世家大族家底再厚,那终究还是一群读书人。 哪怕家中蓄养上千奴仆,也敌不过披坚执锐的禁军甲士! 所以,“打土豪”对朱高煦而言,并不算什么难事。 这两年多的时间,罗网组织可是没有闲着,势力已经密布整个北直隶,在各大州府县城都设立有分地,以监察地方官员与乡野士绅。 要知道聂兴带走的这批锦衣卫,骨干都是昔年朱高煦暗中资助培养的反贼,对永乐朝廷乃至朝廷命官极其敌视。 让他们负责监察百官,当真算是找对人了。 至少罗网掌权者聂兴本身就是个嫉恶如仇的人物,罗网在他手中不会出现贪腐受贿之事。 有着这么一个谍报机构提供情报信息,手中还握着两支禁军,朱高煦想要收拾那些个士绅缙绅,简直不要太轻松。 “打土豪”这一步,虽然做得很成功,但是接下来的“分田地”,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实收归国有,由朝廷重新分配,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毕竟以往出现官员士绅被查封抄家的时候,其田地都是如此,尽数被收回朝廷。 但是,朱高煦不相信朝廷,或者说不相信那些朝臣。 这一点,针对上次诸王外放之后留下的王庄王田,朱高煦就曾明确指出过。 看似田地全部上交给朝廷了,朝廷税收因此增加了,可是谁都清楚,用不了多久这些田地还是会被兼并,不会真正落到老百姓的手中! 哪怕他朱高煦将田地亲手送给老百姓,只怕要不了多久,还是会出现一样的结果。 不要忘了,兼并田地的可并不是只有官员士绅,他们老朱家这些天潢贵胄,以及那些个国公武侯,同样是兼并田地的主力军! 就连一向以仁义闻名天下的太子朱高炽,名下都有着海量的庄园良田,更何谈其他人! 所以,这些田地,不能上交给朝廷,至少朱高煦不会这样做。 基于种种考量,朱高煦决定把这件事情交给大明钱庄去做,也就是大明版的银行。 通过大明钱庄开设耕地扶持基金,带动激励老百姓耕田种地,提高北直隶的粮食产量。 如果这个办法可行,将来等到朱老四迁都北平之后,自然可以作为一项新政,将之推广到整个天下。 毕竟现在朱老四可是因为粮食的问题焦头烂额,而且这位永乐皇帝一向励志成为超越太祖高皇帝的千古一帝。 “汉王殿下,臣当真是有些看不懂你了。” 杨士奇望着眼前繁华富庶的北平新都,陡然发出了一声喟叹。 这位汉王爷,究竟想要做什么? 夺嫡争位? 他就不会远走北平,苦心竭力地经营北直隶了。 别看汉王朱高煦如今独掌北直隶大权,在整个北直隶只手遮天。 一旦皇帝陛下亲临北平,他辛苦培养的势力顷刻间就会土崩瓦解! 什么“效仿靖难之役”,不过只是个笑话罢了。 如今的汉王,可并不是当年的燕王! 当今皇上以武力篡夺天下,军中宿将皆是追随他征战沙场的老人,三军将士也视皇帝陛下为最高统帅! 即便薛禄刘升等国公武侯公开表态支持汉王爷上位,但那不过只是支持他夺嫡罢了,并不是支持他朱高煦造反篡位! 皇帝陛下一日不死,朱高炽始终都是太子,而朱高煦始终都是汉王! 换句话说,一旦太子朱高炽即位称帝,那汉王在北直隶推行的各项新政,只怕也会被废除一空。 那他朱高煦苦心竭力地经营这一切,有什么意义? 为求自保? 他朱高煦拿什么自保? 北平可是未来的新都,不是他汉王爷的封地! 他朱高煦就算把北平乃至整个北直隶建设得再好,也不过只是为他人做嫁衣罢了! 杨士奇此刻很是费解,他发现自己完全看不懂这位汉王爷的所作所为。 老老实实地前去云南就藩安享晚年,也好比在这北直隶搞风搞雨,得罪天下士绅缙绅,要好得多啊! 朱高煦听到这话,并没有多说什么。 “哈士奇,比起担心本王,你还是多考虑考虑自己吧。” “你入阁辅政参预机务,基本上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所以本王才会带着你走这么一圈,让你亲眼看到北直隶的变化!” “其他的暂且不提,本王只是希望,你入阁之后可以配合本王,将这些新政推广到整个大明天下,让大明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这才是朱高煦的真正目的! 杨士奇的才华,世人皆知。 而他入阁一事,绝无问题。 朱高煦需要这样一位大才,在中央朝廷从旁策应,以便将来可以将这些新政推行下去。 闻听此言,杨士奇陷入了沉思。 北直隶百姓安居乐业,这一点他亲眼目睹。 而这都是汉王朱高煦的功劳,或者说是因为他那些新政! 革故鼎新,推行新政,当真可以造福百姓。 只是,这需要付出代价,而且要冒极大的风险! “这以前呐,本王监国理政的时候,就想找那么一位当世大才主持负责新政一事,奈何无人可用。” “以致于解公豹被废、陈公甫被害,本王也没了兴致,主动离开了应天帝都。”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北直隶的变化,你都看在眼里,这是确实可行的利国利民之善举,奈何朝堂之上那些衮衮诸公都是些尸位素餐的蠢货!” “本王需要一位顶尖大才进入朝廷权力中枢,与那些蠢货斡旋,如此才能放开手脚。” 这一次,朱高煦掖着,而是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沉默良久之后,杨士奇并没有直接给出他的选择。 毕竟此事牵连太重,不是他不愿,而是他不能,就这样轻易踏上汉王爷这艘贼船。 “对了汉王殿下,不知太孙殿下何在?” 临行之前,杨士奇听闻太孙朱瞻基同样身在北平。 毕竟曾为太子门客,念着这份香火情,杨士奇忍不住关心起了太孙的近况。 眼见哈士奇避重就轻,朱高煦也没有逼迫他,而是带着众人来到了工地。 “诺,那两个小崽子在那儿呢!” 顺着汉王爷手指视线看去,只见两个皮肤黝黑的年轻人,正拿着图纸商量着什么。 嗯,身穿粗布麻衣,满嘴飚着脏话,头上还带着一个头盔…… “咳咳,汉王殿下说笑了,下臣问的是……” “哟,这不是老杨头吗?几年没见了,还没死呢……” 朱瞻基一抬头,瞧见了杨士奇,下意识地上前勾住了他的肩膀,随口调笑道。 朱瞻壑也走了上来,勾住了杨士奇另外一边,满脸好奇地开了口。 “这几年过得咋样啊老杨头,怎么有些瘦了?我可是听说南洋娘们皮肤很黑,但是身段很赞,看你这样子怕是真的啊……” 杨士奇:“???” 第521章 商业扶持基金! 这太孙殿下…… 怎么现在跟个街头混混一样? 杨士奇有些无语,也有些尴尬。 一位太孙殿下,一位汉王世子,一左一右地搭在他肩膀上面,而且身上还满是尘土,真真让他难受得紧。 “太孙殿下,为何如此……放纵?” 放纵? 这可不是放纵嘛! 以往的太孙殿下,不说温文尔雅,那也是举止有礼,可现在呢? 浑身上下都充斥着一股市井匪气,各种脏话俚语更是张口就来! 这位可是太孙朱瞻基啊! 皇帝陛下最为看重的好圣孙! 明明才过去没几年,怎地就变成了这副模样? 要是那位身子骨不好的太子殿下见了,只怕会当场气得嘎过去吧? 朱瞻基闻言一愣,没好气地笑骂道:“什么放纵?我可是日夜劳作、督造新都,哈士奇你不要血口喷人!” “那可不。”朱瞻壑不忘在一旁开口道,“这北平新都可是我们兄弟一砖一瓦建成的,这可是大功一件啊!” 整整两年的工地生活,朱瞻基与朱瞻壑早就放下了天潢贵胄的架子,与工友们打成了一片。 因为二人的努力,加上能力不凡,很快就得到了汉王殿下器重,升任为新都紫禁城的工地包工头。 杨士奇有些无语,也有些惊惧,下意识地看向了汉王爷。 这尼玛地,汉王爷不是如此毒辣,故意将太孙朱瞻基给培养成一个“废物”吧? 可问题是,汉王世子朱瞻壑也是这副模样啊? 正思索间,一名匠师走上前来,两兄弟见状急忙走了过去。 “哈士奇,来活儿了,晚上给你接风!” “老杨头,你自个儿逛逛吧!” 瞧见这二位的表现,杨士奇那是哭笑不得。 “汉王殿下,这是……什么情况?” “你不是见到了,两位年少有为的青年才俊,足以独挡一面了!” 杨士奇:“???” 年少有为? 青年才俊? 独挡一面? 我可去你大爷的吧! 合着你汉王爷眼中的青年才俊就是这副模样? 在工地上面吆五喝六脏话满天飞的这种? “汉王殿下,未免有些过分了吧?” “太孙殿下乃是大明储君,日后的大明天子,怎么能整日与这些苦役匠人为伍……” “哈士奇,你又在说些什么屁话?” 朱高煦没好气地开了口,“与苦役匠人为伍怎么了?难道这些苦役这些匠人不是大明子民?” “再说了,当年太祖高皇帝做过和尚撞过钟,当过乞丐要过饭,真要谈什么出身地位他还比不过这些匠人呢!” 众人:“!!!” 你清高! 你了不起! 你揭你亲爷爷的老底! 咋滴生怕你们老朱家那点破事别人不知道是不是? “再者说来,当年太祖高皇帝教育诸王子弟,不也是让他们前往中都凤阳耕田种地,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吗?” “朱瞻基朱瞻壑这几个小崽子,虽然都有着几分小聪明,但是毕竟生在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从未真正意义上做到与民同乐,更别提了解民间疾苦了。” “别看这两年的工地生涯是苦了点累了点,但是对这两个小崽子而言,这笔经历弥足珍贵,至少让他们亲自体会到了,大明底层百姓的真正生活!” 此话一出,杨士奇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汉王爷这话……好像不无道理。 当年太祖高皇帝对亲儿子的教育十分重视,在练兵演武的同时,还要充分了解民生疾苦和民间生活,时常派遣诸王前往“中都”凤阳,观摩祖宗肇基之地。 懿文太子朱标同样如此,或者说太祖高皇帝对他的教育更为重视,时常命太子巡抚各地,了解民间疾苦。 “古代像商高宗、周成王,都知道小民的疾苦,所以在位勤俭,成为守成的好君主。” “这些小崽子生长富贵,习于安乐,只有亲身经历,才知道百姓衣食艰难,才能体察民情的好恶,才知风俗美恶,以及太祖创业之不易。” “哈士奇,这一点你难道不懂吗?” 朱高煦语气深沉地出言道,令杨士奇无言以对。 “汉王英明,臣受教了。” “嗯。” 汉王爷点了点头,实则心中有些诧异。 当初他随手把朱瞻基与朱瞻壑扔到了这工地上面,根本没有什么目的,就是想要放任自流。 人这一生的路,都是自己选的,最终会有怎样的结局,谁都说不清楚。 偏偏这两个小崽子做得不错,非但没有因为工地

相关推荐: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吃檸 (1v1)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凄子开发日志   取向狙击   总统(H)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致重峦(高干)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