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够人头疼的了。 偏偏杨士奇真就做到了,南洋相国的名头甚至响彻整个大明! 这份才华,即便是朱高煦都有些佩服。 “古有名士苏秦,合纵六国扛秦,兼佩六国相印,为六国相。” “今有名相杨士奇,筚路蓝缕谋伐南洋七国,为七国相!” “哈士奇呀,你还真是给了本王一个天大的惊喜啊!” 听见汉王殿下的夸赞,杨士奇心中没来由地感到一阵喜悦。 不过他毕竟是杨士奇,还没有真正的昏了头。 “殿下谬赞了,南洋相国之名,不过是玩笑话罢了。” “玩笑话不玩笑话另说,你能降服住老三那头倔驴,就已经算你有本事了!” 朱高煦向他竖起了大拇指,这是诚心实意地夸赞。 杨士奇笑而不语,沉默片刻后反倒是问出了自己关心的问题。 “殿下,杨溥与杨荣……他二人如今可好?” 毕竟三人曾一同入阁当值,又一同对抗心怀不轨的汉王朱高煦,三人之间私交一向不错。 只是杨士奇在南洋的时候,都曾听闻过只言片语,杨荣倚仗着皇帝陛下的宠信,多次与汉王殿下作对,最终好像被打入了诏狱里面生死不明。 朱高煦笑着点了点头,“好,都混的还不错!” “杨荣上次犯贱,被本王收拾过后,发配去了岭北行省布政,出任布政使一职。” “这近三年的时间,杨荣也算是在岭北那苦寒之地洗尽铅华,光芒毕露了。” “上次岭北战役中,归降我大明的蒙古大小部落,被杨荣收拾得服服帖帖的,尤其是首鼠两端的兀良哈三部,更是被他挑出来当做典型收拾,现在那些首鼠两端的东西已经被清理得差不多了,各大小部落只剩下了对大明天朝的敬畏与恐惧!” “这些倒是小事,主要是岭北行省的开发工作,杨荣做得的确不错,本王弟的建议加上朝廷前期的投入,现如今岭北境内先后兴建了许多城市村镇,屯田逐渐恢复并且数量正在不断增多,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 “虽然现在还需要朝廷补贴钱粮物资,但是只要等岭北发展手工业并把农牧业和渔猎业的优势结合起来,本王相信用不了多久,岭北就会再次实现‘贫极江南,富夸塞北’!” 昔年岭北行省作为大蒙古帝国的龙兴之地,得到了蒙元朝廷的大力开发,即便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原后,也没忘大力投入人力物力开发岭北行省,以致于不足百年岭北就实现了“贫极江南,富夸塞北”。 大明想要做到这一步,其实并不算难。 唯一的难点在于,现在朝堂之上有些鼠目寸光的狗东西,又开始跳起来了,高喊什么“岭北鸡肋之地”、“劳民伤财”等等。 杨士奇经历了三年南洋战争,早已不再是三年前的军事白痴。 他自然看得清楚岭北行省的重要性,所以对这种“鸡肋之地”的说法更是嗤之以鼻。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那些人说的其实也不无道理。 根本原因在于,朝廷想要彻底将岭北掌控在手中,那前期需要投入难以想象的海量钱粮! 岭北行省一日做不到自给自足,那朝廷一日就要往岭北贴钱贴粮! 这也难怪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极力反对了! 毕竟他们可是没有从岭北行省中得到半点利益好处,反而还要眼睁睁地看着海量钱粮被投到这个鸡肋之地,那不是故意恶心人吗? 杨士奇笑着讲出了自己的猜测,引得汉王殿下大笑了起来。 这个杨士奇 还真是成熟了啊! 杨士奇见此情形,失笑道:“汉王殿下要是能够像之前那样化腐朽为神奇,将岭北行省这块鸡肋之地变为良田沃土,那些个衮衮诸公恨不得立马自己杀到岭北行省去!” 他本是这么随口一说,却不料真个引出了一个惊天消息。 只见汉王爷慢悠悠地抿了一口茶水,随即沉声道:“也并不是不可能,倭国变成宁国后,郑和船队两年之前就出海了,本王让他们寻找‘神种’去了!” 杨士奇:“???” 啥? 神种? 不会吧? 真有神种? 这怎么可能? 杨士奇惊得豁然起身,难以置信地看着汉王殿下。 最初听到“神种”二字,还是郑和第三次出海快要回来的时候,汉王殿下最先说出来的。 当时众人只是以为,这位汉王爷要么是失心疯了,要么是想哄骗皇帝陛下,谁都没把这事情放在心上。 然而……看汉王爷这架势…… 杨士奇艰难地咽了口唾沫,硬着头皮低声道:“殿下,真有神种?” 朱高煦笑眯眯地看着他,随后摊开了双手,无奈苦笑道:“以本王的权势地位,加上你我二人的交情,如今还有欺骗你的必要吗?” “郑和他们之前不去,是因为水师舰队的战船结构有问题,平底的沙船和尖底的福船都是采用卯榫结构制造而成,没有非常粗壮的主龙骨,船身强度完全不足,所以不能在船上安装重炮,也不能横跨远洋!” “不过,好在这个问题在两年前被两名龙江船厂的顶尖匠师解决了,本王赏赐给了他们二人各千金,甚至恨不得收他们为义子!” “哈士奇,你知道这个问题得以解决,意味着什么吗?” 杨士奇愣了。 他看着情绪突然变得激动的汉王爷,下意识地摇了摇头。 朱高煦也站起了身,激动得面红耳赤,甚至是青筋暴起。 “对啊,你不知道!” “除了本王外,你们都不知道!” “重炮上船,远渡重洋!” “这意味着,一个大航海时代,就此到来了!” “而我大明天朝,将会是这个时代里……唯一的霸主!” 第513章 三大水师!即将起航的无敌巨舰! 大航海时代! 这个词汇,充满了神秘的魔力! 杨士奇与王景此刻都被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他们二人一直清楚,汉王殿下对大海充满了向往,因此连带着对大明水师极其重视。 只是二人都没有想到,汉王殿下的志向竟然如此远大! 他想要凭借一己之力,硬生生地将大明王朝架上大海远洋,强行开启大航海时代! “王爷,朝廷那边会同意吗?” 一直沉默的王景突然开口,问出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汉王殿下做这一切,朝廷会同意吗? 汉王只是一个宗师亲王,并不是大明的皇帝,甚至连太子都不是! 他苦心孤诣地做这一切,很有可能会被太子乃至皇帝全盘否决! 那还有什么意义? 朱高煦闻言脸色不变,淡笑着摇了摇头。 “放心,只要郑和带回来了神种,那一切都将不会是问题。” “你们远远低估了神种的魔力,大明拥有了神种,很多先前贫瘠的土地,都会变成适合耕种的良田沃土,大明粮食产量将会大幅度提升,大明人口也将会迎来一个井喷时期!” “到了那个时候,就不再是本王推动着大明走向海外,而是大明上下主动要求朝廷走向海外,走向一方更加广袤无垠的新天地了,毕竟华夏百姓骨子里都刻着对田地的执着,要是有神种在手,谁还在意手里面田地太多?” 神种! 说白了,就是土豆、番薯、玉米这三种高产的粮食作物,此外还有花生、南瓜、辣椒、木薯等等美洲作物。 这些后世常见的美洲作物,此刻都还无人问津,等着被人发现。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是大明弘治五年的事情,距今还有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 既然如此,朱高煦总不能强撑着再活个七八十年,等到哥伦布去发现新大陆吧? 新大陆尚未发现,那就自己去发现。 大明没有哥伦布,但是大明有郑和,还有成千上万骁勇善战的水师将士,以及一支当世最强的无敌水师! 既然如此,还要什么哥伦布? 朱高煦为郑和水师他们提供的路线,自然不会是再次下西洋,绕过大半个地球之后看能不能活着抵达美洲,那不太现实,而且大明也等不了。 从倭国(现在的宁国)直航北美洲,这是绝对可行的,而且在十五世纪还有倭奴成功干过这样的壮举。 但白令海的风浪太大,就算是后世的船只也经常船毁人亡。 所以朱高煦为大明水师制定的航路,是走北太平洋环流。 宁王朱权在郑和水师配合之下,成功将倭国化为宁国后,汉王爷的密信与皇帝陛下的诏书就送到了郑和手中,水师舰队也从宁国东部的一座港口开始启航。 龙骨问题解决了。 尖形船底统一了。 牛皮三角帆换上了。 重型火炮也成功搬上船了。 这个时代,在大海之上,还有谁能够挡得住大明水师? “汉王爷,水师舰队有消息了吗?” 杨士奇迫不及待地追问了一句,整个人也有些激动。 不料朱高煦听到他这话,一张老脸顿时就黑了下来。 有你大爷的消息! 有消息的话朱棣至于隔三差五地写信骂老子吗? 水师舰队从宁国直航北美洲,如果顺风顺水的话,其实大概只需要四十天就可以到达北美洲的东海岸。 回来的时候水师走中太平洋洋流,也就是西班牙大三角贸易的常用航线,不过时间应该在冬季和春季走,这样可以避开太平洋上那些可怕的台风,顺风顺水的话,大概也只需要五十天就能跑回来了。 可是他娘地,水师舰队这一去,至少也有个一年半载了,至今还是杳无音信。 有时候朱高煦是真的害怕,这个时代的太平洋环流是不是不一样,还是说他给郑和培养的那些航海人才技术不到家,气候洋流都认不全,导致他成功葬送了大明当世无敌的水师舰队! 不只是他有些焦急,永乐皇帝也坐不住了。 毕竟郑和这支水师可是他一手打造出的海上强军,要是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折了,连死在哪里都不知道,朱棣只怕真会把朱高煦吊起来打! 为今之计,他们父子二人也只能等,耐着性子继续等下去,希冀着上天能够再次眷顾大明! 眼瞅着汉王殿下脸色发青,杨士奇这才意识到自己问了一个比较愚蠢的问题。 讪笑两声后,他又问了一嘴,试图缓和一下这尴尬的气氛。 “咳咳,汉王爷,杨溥近些日子可还好?” “嗯表现不错,他在楚国也混得挺好,楚王盛赞他为大才,朝廷多次召他回京,楚王朱桢都以各种借口推脱了过去,显然是不准备放走了杨溥!” 说到这儿,朱高煦自己也觉得有趣。 名垂青史的三杨贤相,到底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杨士奇在南洋征伐七国,硬生生地打出“南洋相国”之名。 杨荣远走岭北苦寒之地,洗尽铅华重拾自我,将蒙古一众部落玩弄于股掌之间。 杨溥则老成持重深耕澎湖鸡笼山,按照朝廷的要求打造出了一座东鲲水师,据金忠那老东西炫耀称,这支东鲲水师要是配备上一样的战船装备,足以比肩郑和水师! 想到水师,朱高煦就看向了杨士奇。 “杨溥在楚国打造了一支东鲲水师,战力仅次于郑和水师。” “哈士奇,你南洋之地可谓是得天独厚,怎么着水师安排上了没有?” 听到这话,杨士奇自信一笑。 “我南洋水师可能不如郑和水师,但吊打杨溥的东鲲水师应该不成什么问题!” “哈哈哈……”朱高煦忍不住放声大笑,指着杨士奇笑骂道:“哈士奇啊哈士奇,你这家伙在南洋历练了三年,不但名气越大,口气也越大了啊!” “这是自信。”杨士奇云淡风轻地点了点头,“倒是汉王殿下,有没有办法将郑和水师的一些装备,给南洋水师备上……” “哟呵,你想造反?” 杨士奇话音未落,就被汉王爷这话给吓到了,硬生生地把后面半句话给咽了回去。 朱高煦懒洋洋地笑道:“哈士奇,以你的智慧,你就不该说出这种话来。” “是老三让你帮忙问的吧?告诉小老三,自个儿成立研究所,好好培养匠人吧!” “朝廷是绝对不允许海外藩国的水师战力,超过郑和水师的,原因你心中也明白。” “造船工艺、规模战船、设计图纸甚至是顶尖匠师,这些都会被列入违禁品名单,严禁任何人私自带离大明!” “哈士奇,你现在明白,本王为何早早地在几年之前,就开始培养匠人了吧?” 杨士奇听到这话,心悦诚服地慨叹道。 “汉王殿下高瞻远瞩,士奇佩服!” 第514章 南洋规划!你的未来在中央朝廷! 佩服。 的确佩服。 谁能想到,以往世人鄙夷不屑的匠人,现在竟然成了炙手可热的稀缺人物! 偏偏汉王朱高煦远在三年之前,就开始大力培养技术型匠人,拔高匠人的地位待遇,引得天下匠人对其尊崇爱戴。 现如今随着中央朝廷废除海禁国策,杨士奇已经完全可以预见,然日后天下匠人将会受到各国争抢,尤其是精通造船制船工艺的匠人,他们将会成为各国珍惜重视的人才! 而这一切变化,都是因为汉王朱高煦! 没有这位汉王爷,就不会有诸王外放一事! 没有这位汉王爷,大明绝不会开海,至少永乐朝绝对不会! 没有这位汉王爷,天下匠人还是过得跟苦哈哈的,跟乞丐一样,受尽鄙夷与欺凌! 这三年来,一切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因为眼前这位汉王殿下! 而自己乃至杨荣、杨溥等人身上的变化,又何尝不是因为这位汉王爷? 一想到这儿,杨士奇看着朱高煦的目光更加柔和,充斥着一种莫名的情愫。 “汉王殿下,还有一事,还请殿下赐教。” “是南洋海关的事情吧?”朱高煦淡笑着看向杨士奇,猜到了这位南洋相国想说什么。 “南洋七国的地理优势得天独厚,就拿马六甲海峡来说,也就是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那道狭长海峡。” 杨士奇与王景都是亲眼见过汉王朱高煦绘制的世界地图,所以二人对汉王爷口中的这些地理词汇并不感到陌生。 此刻汉王殿下这么一提及,杨士奇脑海中就浮现出了马六甲海峡的全貌。 “马六甲海峡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水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东海与西洋,同时也是亚洲和大洋洲的水上交通要道!” “这里是东亚地区能源的通道,也是东亚与欧洲,非洲和中东国家贸易海上通道,被称为‘海上十字路口’!” “换句话说,西方人想要走水路来到东方,就必须通过马六甲海峡,哈士奇你明白此地的重要性了吧?” 杨士奇听到这话连连点头,这些基本知识他还是知道的。 问题是知道归知道,该怎么建设开发,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你们接下来要做的很简单,就是在马六甲海峡沿岸港口设立海关征收过关税,比如船舶征税以船只长度为收税标准,设置公开的木头尺子放到水里;商船征税则核查船上货物数量价值等……” “如果操作起来难度太大,实在不行的话,你们也可以效仿前宋的扑买制度,也就是包税制,官府就某应税对象核定应征数额,然后由商人交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后承包,让他们自个儿经营港口海关,官府只需要到期向他们征收关税即可……” 杨士奇:“???” 扑买? 包税制? 有点意思啊! 杨士奇仔细回想了一下,前宋商业极其繁荣,倚仗海上贸易的惊天利益硬生生地给外邦蛮夷缴纳了上百年的岁贡,所以前宋朝廷非常重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税收征管。 当时规定凡税收在千贯以下的小集市,一律实行“包税制”,称“买扑”,即由官府测算出该集市年应收税总数,让当地大商人出钱承包,然后大商人再向商贩征收,以其收入作为补偿,收入盈亏由包税人自己负责。 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朝廷税收的稳定,而且免去了管理带来的麻烦,对眼下的南洋七国而言倒是一个不错的借鉴制度。 “此外,在海关港口设立一个商业圈,西洋人若要在我大明行商,只能投居当地洋商行栈或租用行栈,或自赁民房,然后商店、赌场、青楼什么的全都给安排上,这些地方全都放到商业圈里面去,以此保证西洋人来了之后玩的开心,走的时候身无分文……” 杨士奇:“!!!” 嘶! 真狠啊! 汉王殿下不愧是“朱扒皮”啊! 这他娘地那些西洋人来了赌场青楼之后,那不得把命都给塞进去了? 不过你还真别说,汉王殿下这法子,真是他娘地绝了! 商人本就常年奔波在外,不管是中国商人还是西洋商人,还不能就地玩玩缓解疲劳了不成? 呵,一旦进了这商业圈,他们不玩到倾家荡产就想出去,那就不可能了啊! “多弄点大明土特产,什么丝绸、茶叶、瓷器这些,价格先翻上个百倍千倍的,反正西洋人的钱也是钱,挣钱嘛不寒碜!” “你们只要将商业圈掌控在手里面,那就是一座销金窟,一座金山银山,这样的商业圈在每个港口搞上一个,那就是一只只会下金蛋的金鸡,还愁什么开发不了?” 杨士奇听到这些话,顿时眼睛一凉,激动得豁然起身。 “汉王殿下真是商业奇才,士奇佩服得五体投地……” “打住打住,哈士奇你激动个什么劲儿?南洋那边的事情,以后就跟你没有什么关系了!” 朱高煦没好气地笑骂道,“怎么?你还打算回去做那劳什子‘南洋相国’?” 听到这话,杨士奇一怔,愣在了原地。 他在南洋筚路蓝缕从零开始,硬生生地闯出了这么一片基业,被誉为“南洋相国”! 如果说杨士奇对南洋没有感情,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毕竟正是因为这三年南洋历练,杨士奇才洗尽铅华,彻底成长了起来。 但,还要回去吗? “放心,你回不去的。” “大明不能有相国,南洋七国是大明藩属国,同样不能有相国!” “你丫也不想想,顶着一个‘南洋相国’的名头,老头子会怎么看你?” “咋滴你真想学一学那苏秦,合纵南洋七国以抗中央朝廷啊?老头子皮都给你扒了!” 杨士奇听到这些话,神情顿时变得不自然了起来。 如果按照汉王殿下的说法,他好像当真是回不去南洋了,而且不能回去。 南洋七国本就拥有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与东海五国相比,南洋七国对中央朝廷产生的威胁无疑更大! 大明天子,永乐皇帝,是不会允许南洋出现一位顶尖相才的! 如果有,那就上交中央朝廷! 比较讽刺的是,随着海禁国策确认废除,中央朝廷与海外藩国之间的关系,非但没有因此变得亲密,反倒是愈发敏感微妙了起来! 或许,这就是现实吧! 杨士奇叹了口气,满脸沧桑之色。 朱高煦起身拍了拍他的肩头,展颜笑道:“哈士奇,你的未来在中央朝廷。” “大明这艘战舰,需要你杨士奇掌舵!” 第515章 铁轨道!划时代的新事物! 大明国内,从不乏有能力的官员。 比如户部尚书夏元吉,政绩卓著,尤以理财为专长,永乐皇帝亲切地称其为自己的“小算盘”。 再如吏部尚书蹇义,为人质朴正直,朝野上下赞誉有加,时人称其为春秋名相蹇叔之后,颇有乃祖之风。 永乐朝的贤才干吏,真的不在少数。 至少杨士奇扪心自问,如今的他,还远远不如夏元吉与蹇义二人。 所以,面对汉王朱高煦的这个夸赞,杨士奇当真是有些受宠若惊。 朱高煦看出了他的不安,笑道:“哈士奇,蹇夏已经老了,未来的内阁、未来的大明,乃是你们杨溥、杨荣、杨士奇三杨的时代!” “殿下为何如此看重下臣?” 不解,茫然,充斥心田,迫使杨士奇问出了这个问题。 朱高煦闻言一愣,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为什么看重你杨士奇? 因为你他娘地是名留青史的三杨之首啊! 因为就是你杨士奇一手塑造了内阁的滔天权柄! 因为就是你杨士奇成功打破文武平衡确保了文臣秉政的格局! 泱泱大明三百年,贤臣名将不少,但你杨士奇绝对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 朱高煦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哈士奇,你可以怀疑本王的英俊,但你不能怀疑本王的眼光。” “这些年来,经本王收拾的文臣不少,但真正的贤才干吏,真正对大明有用之人,本王可是没有下死手!” “你杨士奇算一个,杨溥算一个,尤其是杨荣那蠢货,要不是看他对朝廷有用,本王早就宰了他了!” 杨士奇:“???” 爱呢? 我还以为是爱呢? 结果他娘地原来如此! 一语伤人心,谈话也就此中断。 眼见杨士奇满脸哀伤,王景诧异到了极点。 这尼玛地,自家王爷魅力大,但也不至于这么大吧? 一行人下了山,道路便骤然宽敞了起来。 不过还没走出几步远,众人便停下了脚步,看着道路正中间的那古怪东西发愣
相关推荐:
醉情计(第二、三卷)
吃檸 (1v1)
突然暧昧到太后
致重峦(高干)
[快穿]那些女配们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