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因为并不处在北平新都的中轴线上,所以是不能作为紫禁城直接使用的,那就意味着,朝廷还要再修建一座紫禁城! “郭老头,想必你也听到了些许风声,皇上有意另起一座紫禁城,规制悉如应天帝都。” 这件事情,郭资自然清楚,毕竟他是北平新都项目的项目经理,皇帝陛下那点小心思,郭资可谓是门清儿。 只是如此一来,那新都修缮完毕,不知得等到什么时候去啊! 一座西宫修好了也不用,还要重新修建一座富丽堂皇的紫禁城。 修好了这新都紫禁城,还得按照应天帝都的格局,修建宫城、皇城、内城、外城…… 这一步步走下来,别说再有个三五年了,再有个十年都不一定能够修建完毕! 一想到这儿,众官员都有些泄气。 这新都项目,真是没有限期啊! 他们这一辈子,光修这个新都,就可以结束了。 郭资同样叹了口气,沉声道:“殿下,只要人力物力充足,皇上想修那就修吧!” “但是下官担心民力不堪,恐损伤陛下贤名啊!” 修了这么久的新都,钱粮物资与人力调度全都经过郭资之手。 郭资比谁都清楚,为了修建这北平新都,大明究竟投入了多么惊人的钱粮物资。 然而在大规模扩建旧邸燕王府的同时,皇帝陛下还想另建一座比应天紫禁城还要富丽过之的紫禁城,那耗费之大简直就是无法想象的。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皇帝陛下不修这北平新都,而是将这些些年来耗费的海量银钱拿去发展民生,只怕大明早就成了蔚然升平的太平盛世了! 修建新都,得要钱粮,得要苦役。 钱粮苦役从何而来? 还不是从底层百姓身上得到! 钱粮没有了,就征收赋税! 苦役劳力少了,就安排徭役! 可是这些,原本都可以避免,不是必须发生啊! 不过为人臣子,郭资即便心里有些怨言,却根本不敢吭声。 因为基于他郭资对那位皇帝陛下的了解,当今天子的权力欲,比他的父亲太祖朱元璋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皇帝陛下根本不在乎修宫建殿花多少银两,废多少民力,他在乎的是“九州一统,万邦来朝”! 这位野心勃勃又英明神武的永乐大帝,想要将北平打造成为天下第一帝都,然后在此接受“九州一统,万邦来朝”,作为他文治武功的最好证明! 所以,劝是劝不住的,甚至还可能触怒龙颜,给自己招来祸事。 这些道理,朱高煦同样清楚。 凡大兴土木,受苦受难的定然是底层百姓。 奈何这新都修建势在必行,谁都拦不住永乐大帝,即便是他朱高煦。 “这样吧,皇家制造局马上搬来北平了,到时候本王会让皇家制造局的工程队全面接手紫禁城的修建工作,诸位全力配合即可。” “郭老头,你就负责继续修建西宫与城郭吧,新都紫禁城的事情就交给本王了!” 郭资:“???” 一众官员:“???” 啥? 怎么个意思? 你是来修紫禁城的? 皇家工程队又是个什么东西? 眼瞅着众人满脸茫然,朱高煦也懒得跟他们废话。 此刻天色尚早,宴会结束后,朱高煦便让郭资带着自己巡视起了工地。 这古代工地比之后世工地,那更容易让人心生怜悯。 毕竟现在可没有什么机器机械,全都是靠这些苦役劳力拿血肉之躯去扛去搬,即便是上百斤的巨石圆木,也都是靠着人力搬运。 看到这一幕,朱高煦久久都说不出来话。 朱棣啊朱棣,他真的是一位盛世明君吗? 一意孤行地想要迁都,为此耗费无数钱粮民力修建新都。 修也就修吧,西宫都已经修成了皇宫,偏偏因为位置不合适,他又下令重新修建一座紫禁城。 天知道这些富丽堂皇的宫殿楼宇下面,掩埋了多少苦役劳力的血与泪!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郭资眼见汉王神情凝重,也没有出声惊扰。 一行人就这般默默巡视着,很快一阵打骂声传来,令朱高煦眉头紧锁。 工地嘛,而且还是古代工地,监头打骂苦役劳力,那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不过他现在撞上了,那就必须得管管了。 朱高煦寻着声音大步走过去,正准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然而当他看见被打骂之人,嘴里正骂着难听的“八嘎”语录时,顿时就愣了。 郭资匆匆赶来,急忙解释道:“殿下不要误会,这些都是市舶司运来的倭奴,又蠢又懒又馋,干活的时候浑身无力,吃饭的时候却是龙精虎猛的,不打不行啊……” 朱高煦沉默了,然后从监工手里面一把夺过了鞭子。 众人见状吓得大气都不敢出,误以为汉王殿下这是要发飙了。 结果下一秒,只见汉王猛地一鞭子抽在那倭奴身上,痛得这倭奴满地打滚,哀声求饶。 “抽!” “给本王往死里抽!” “不要把这些倭奴当人看,要多少有多少!” 众人:“!!!” 第473章 精明的王爷与识趣的商贾! 西宫。 忙碌了一天,朱高煦终于回到了这座幼时府邸。 朱棣十岁受封燕王,被朱元璋派往凤阳祖地去学习和考察,接受忆苦思甜再教育并习练兵事,十七岁(洪武九年)“就燕藩,都北平”。 和其他亲王在藩国王城营建王府不同,朱棣燕藩的王城是大都,也是元代的都城。 历百年岁月变迁,经蒙元五世十一帝的营建,大都宫殿巍峨壮观,奢华富丽。 朱高煦记忆中的燕王府,正是一片巍峨壮观的宏伟殿宇。 只不过眼前这座更加金碧辉煌的壮丽西宫,倒是远远超出了以往。 云开日上黄金殿,地迥风鸣碧玉珂。 虎豹关临仪仗肃,鱼龙海会俊良多。 燕王府早已不在,只有这皇城西宫。 西宫防卫已经被天策卫接管,这座金碧辉煌的宫城此刻也成了临时汉王府。 朱高煦丝毫不觉得这有什么错,毕竟他可是奉命来办差事的,只要最后差事办好了,这期间住得好了点,朱棣那个坑儿贼也不会说什么。 刚刚来到临时住的殿宇,聂兴与郭登便在门口等候。 “王爷,事情都办妥了。” 一见到自家王爷,聂兴急忙上前低语道。 为了完成此次任务,他可是带着罗网的兄弟前前后后忙活了一两个月。 朱高煦闻言点了点头,对聂兴的办事效率十分满意。 “北平情况都摸清楚了吗?那些个富商巨贾家财数目都了解了?” 听到这话,聂兴神神秘秘地笑道:“这些小事自然全都办妥了,卑职还给王爷寻了一个商业大才,名为展玉泉!” 展玉泉? 听到这个名字,朱高煦有些讶然。 似乎此人是山西晋商,当初曾经参加过品鉴会,最后夺走了北平的食盐供应权。 “人在何处?” “正在书房等候!” “行,见见去。” 片刻之后,朱高煦来到了书房。 只见一名中年男子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书案上的东西,正是他这位汉王爷亲手绘制的商业规划图。 “老展,王爷当面,还不行礼?!” 聂兴一声低喝,这才惊醒了展玉泉。 后者抬头一见到朱高煦,立马起身跪倒在地。 “草民展玉泉,叩见汉王殿下!” 商贾没有任何权力地位,所以面对官员都要口称“草民”,更何况此刻他面对的是朱高煦,凶名赫赫的汉王爷。 朱高煦一屁股坐到了主位上面,笑着开口道:“行了,起来吧,不用多礼。” “展玉泉对吧?这幅规划图你看懂了吗?” 听到这话,展玉泉心中一凛。 他很清楚,自己能不能抓住这次机会,改变自己家族世代经商的命运,就看接下来的回答了。 要是自己能够入汉王爷的法眼,助他完成这北平的商业规划,那就是大功一件! 凭借着这份功绩,向汉王爷举荐一个族内的杰出子弟,想必汉王殿下肯定会提携照顾,到了那个时候,入仕为官就简单多了! 想通了这些,展玉泉斟酌了一下措辞,当即开口道。 “王爷大才,这幅商业规划图,以草民的理解,王爷应该是想将北平商业全部集中起来,如此可以便于管理。” “而且专门打造出一个商业区,也可以逐渐发展壮大形成规模,这期间还可以源源不断地吸引其他地方的商贾云集于此,想必不出几年,这北平商业区就会发展成为整个北直隶的商业中心,最繁华富庶之地!” 这幅商业规划图上面,除了有商业区外,还有“工业区”、“开发区”等等新鲜词汇。 展玉凤不他明白“工业区”、“开发区”这些新鲜词汇是什么意思,但他毕竟是个商人,所以自然更加关注商业区。 朱高煦对他的这番回答,有些满意,也有些失望。 满意的是,展玉泉能够看到商业区的好处,这就证明他是个目光长远的顶尖商人。 但失望的是,他也仅仅只是看到了这些好处,并没有看到朱高煦如此规划北平的深意。 思忖了片刻,朱高煦觉得展玉泉是个不错的人才,毕竟聂兴选中了他,那也要给聂大头几分面子。 “展玉泉,本王问你一个问题,以往你们商贾经商,是不是大头全都被那些达官显贵给拿走了?” 此话一出,展玉泉脸色微变。 但他已经下定决心,要抓住这次机会,牢牢抱紧汉王朱高煦的大腿。 所以只是迟疑了片刻,展玉泉就直接点了点头。 “王爷英明,我们这些卑贱商贾,看似谋利良多,实则真正落到我们手中的,根本就没有多少利润。” “朝廷制定的商税虽然明面上不多,或者说是微乎其微,但是暗中被官员衙役摊派索取的,足足有明面上这商税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比如这北平城中的各大商铺,背后都会站着一位达官显贵,不然你这店铺在北平根本就开不下去,被人吃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 “而那些小商铺,日子同样不算好过,官府的各种摊派,青皮混混的各种索要,每月这些打点花销出去,留给自家花销的也剩不下许多,勉强保证可以养家糊口。” 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展玉泉却道出了大明商贾的心酸与无奈。 明明自己老老实实地经商赚钱,朝廷也没征收多少税款,可是最后真正到自己手里的钱财,还不如真正利润的百分之一。 “达官显贵拿大头!” “衙役混混吃口肉!” “商贾最后只能含泪喝汤!” “这么形容,贴切吧?” 朱高煦轻笑了一声,对大明商业的乱象,并不觉得意外。 毕竟这是在大明朝,不是在后世,那种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的时代。 在大明,你有钱非但不能为所欲为,还会被掌权者给盯上,沦为替他们挣钱谋利的工具人! 偏偏这些商贾为了继续经商,不得不依附这些达官显贵,甘愿沦为他们的赚钱工具! 这就是时代的悲哀! 也是大明商业为何止步不前的原因! 明明有着这么多的精明商贾存在,朝廷要是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商税标准,哪里还需要依靠农税那么点银子来过日子,每年都看老天爷脸色行事! 真正的大头,海量的银钱,全都落入了那些官员缙绅之手! 不过现在,这一切都要变一变了。 朱高煦笑眯眯地看向展玉泉,说出了一句震撼人心的话语。 “如果,本王对商税改制,以后你们这些商贾只需向朝廷缴税,不必再看任何人脸色做生意,也不必再送钱给他人,你觉得天下商贾会同意吗?” 展玉泉:“!!!” 第474章 商税改制!汉王的真正目的! 商税改制! 商贾只需向朝廷缴税! 不必再向任何人缴纳其余钱财! 这……这真的可能吗? 展玉泉惊了,难以置信地看着朱高煦。 要知道,朝廷征收的商税,对他们这些商贾而言,那简直就是毛毛雨! 大头被达官显贵拿走,小头被底层官吏豪夺,商贾这才没有多少银钱剩下。 但是,如果汉王真能够做到,只让商贾向朝廷缴纳一次赋税,那简直就是天下商贾莫大的福音啊! 只是,这可能吗? 根本就不可能啊! “王爷,别的不谈,王爷如何保证,缴纳了这一笔赋税之后,商贾不用再缴纳其他银子?” “北平新都里的衙门,哪一个开店经商的不得去孝敬一些银子,否则这生意根本就做不下去!” “交了这一家,另外一家衙门的差役来了,伸手要钱,难道我们这些商贾还敢不给?” 展玉泉这话里,充满了心酸悲苦,却也是大明商贾最真实的写照。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商贾的地位太卑贱了,根本就没有反抗的资格与权力! 随随便便一个差役,就能搅得商贾生意做不下去,鸡犬不宁! 面对展玉泉的质疑,朱高煦倒是不以为意。 “简单,商业区建好之后,本王会专门设立一个部门,重新制定北平府的商税,并且专门负责收取商税,名为税务局!” “除了这税务局之外,若是有哪个衙门敢去商业区的铺子收税,或者说哪个达官显贵敢往里面伸手要钱,天策卫会出手负责解决,一经核实双倍赔偿商贾的损失!” “至于这赔偿金从何而来,就是抄那些达官显贵的家了,现在你明白了吧?” 展玉泉:“???” 啥? 天策卫? 那可是禁军啊! 让天策卫保护商业区? 这多多少少沾点离谱了啊这! “咳咳,王爷如此行事,只怕会在天下间引起轩然大波啊!” “而且此举会极大地损伤王爷您自身的贤名,不利于王爷您……” 展玉泉小心翼翼地开口道,硬着头皮咽了后面那四个字。 夺嫡争位! 汉王朱高煦,可是夺嫡的热门人选! 如果他真这么做的话,只怕汉王瞬间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按照大明祖训,太祖高皇帝明令禁止,藩王不得从事与士农工商四民相关的任何行业,严禁藩王与民争利,或者说攫取民利! 汉王搞出这个税务局,看似是在保护商贾,但那些官员缙绅可不会管你怎么想! 那些个心狠手辣的阴损文人,最擅长的就是凭空污人清白! 到时候一个“与民争利”的帽子扣在汉王朱高煦头上,那这位汉王爷别说夺嫡争位了,只怕瞬间就会臭名昭著,沦为过街老鼠! 再者说来,皇帝陛下只怕也不会容忍汉王随意更改税制,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反倒是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呵,你想多了。”朱高煦轻笑了一声,“本王之所以来北平,就是避免打草惊蛇!” “应天毕竟是帝都,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商贾背后又站着一个个达官显贵,真要操作起来,难度未免太大了些。” “倒是北平完全不一样,本王到了这北平,可以任意施为,等到做出了成绩,让皇帝陛下见到了商税改制的惊天利益,到时候皇帝陛下就会成为我们最坚硬的后盾!” 此话一出,展玉泉瞬间明白了过来。 原来如此! 这才是汉王突然赶来北平的真正目的! 什么督造新都,不过都是借口罢了。 汉王真正想做的,是对商税进行改制,然后再将这新商税推行至大明天下! 这是何等震撼人心的宏图大志? 保护商贾的崭新商税,绝对会给大明商业注入一股新的生机与活力,促使大明商业更加繁荣! 只是,汉王殿下能够成功吗? “我家那位老头子,最看重的,还是银钱利润!” “毕竟有了钱粮,他才能去励精图治发展大明,成就他的文治武功!” “偏偏商税这么一座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被朝廷完全忽视了,以致于达官显贵从中赚了个盆满钵满,吃了个满嘴流油。” “等到商税改制完成,本王将这座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放在皇帝陛下面前,你说他会不会心动?” 展玉泉:“!!!” 嘶…… 这还用问吗? 光是那些达官显贵从商贾手里吃进去的,就抵得上大明一年的农税了! 皇帝陛下别说心动不心动了,他会不会气得直接嘎过去,那都是一个问题! 朱高煦同样叹了口气,他这也算是为大明尽心尽力了。 因为历朝历代都一直推行的是“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所以自然视农税为重中之重,反倒对商税看不上眼,甚至还极力打压商贾。 发展到现在,朝廷主要的税收来自农税与盐税,其他商税等杂税只能说聊胜于无。 农税与盐税,也就成了大明朝廷的主要收入来源。 但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包括大明财神夏元吉在内,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工商业一旦兴起会有多么庞大的力量! 别的暂且不提,一旦进出口贸易成熟,朝廷单单建设一个海关关税,就足以养的起整个大明的全部军队,更何况是全国的工商业税收! 前宋以半壁江山的岁入,都是大明的几倍,靠着海上贸易赚取的利润,硬生生坚挺了上百年之久! 都说以史为鉴,大明的精英们不少,为何就看不到这工商业的力量呢? 或者说,他们早就看得到,也很清楚这工商业的力量,只是从来没有当众宣扬! 因为,他们想要独吞这份惊天利益,而不是把这份利益交给朝廷! 每一个富商巨贾背后,都会站着一个大人物,站着一位达官显贵,而这些商贾赚取的利润,大头也全都落入了他们手中。 应天帝都如此,北平新都亦是如此! 那各地州府呢? 难道就不是这样了吗? 官员缙绅一边怒骂商贾追逐名利,是满身铜臭的卑贱之人,一边又从人家身上强取豪夺,吃了个满嘴流油! 最后被蒙在鼓里的,反倒是老朱家,反倒是皇帝太子! 这种畸形的社会形态,必须要进行改变! 工商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 只有工商业发展起来了,大明才能真正走上工业化强国之路! 北平,只是一个试点,朱高煦选中的试点! 他要用这个试点,撬动整个大明! 第475章 郭老头,咱们这就开始吧! 临时汉王府。 郭资匆匆走进这座奢华宫殿,心中对朱高煦腹诽不已。 他娘地,这西宫可是皇宫啊,汉王朱高煦真就这样大摇大摆地住了进来。 也不知道皇上得知此事,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在郭登的带领下,郭资很快来到书房,只见汉王朱高煦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 “下官郭资,参见汉王殿下!” “行了郭老头,别整这些虚礼了。” 朱高煦摆了摆手,示意郭资落座。 作为北平行在的行部尚书大人,郭资现在更加关心,汉王究竟想做什么。 据他得到的消息,汉王昨日一抵达北平,简单视察一番工地后,就会见了一个北平的商贾,名为展玉泉。 展玉泉此人,郭资没有半点印象,毕竟这厮只是一个卑贱商贾,还入不了他的法眼。 不过汉王朱高煦这举动,却是令郭资生出了疑心。 如此着急地约见一个商贾,汉王究竟想做什么? 所以今日一听说汉王召见自己,郭资就立马赶了过来。 “郭老头,有个事儿本王想咨询你一下!” “毕竟你这位行部尚书,那可是出了名的财税专家,擅长管理钱粮。” 一听到这话,郭资心中本能地生出了些许不安。 钱粮? 什么钱粮? 汉王想对什么钱粮下手? “咳咳,殿下谬赞了,下官一定知无不言。” “嗯,本王准备对商税改制,成立一个税务局,专门负责向商贾征税!” 郭资:“???” 啥? 税务局? 商税改制? 专门向商贾征税? 我尼玛啊,你这是要疯啊你! 郭资人都傻了,低喝道:“汉王,商税自洪武年间便已成定制,这可是祖训啊!” 大明立国之前,对商人征收“官店钱”,税率是十五税一,立国之后放宽到了二十税一,不久又放宽到三十税一。 对于民间生产工具、生活资料、文化用品以及嫁娶丧祭物品等的贩卖,并予免税。 这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见民生艰苦百废待业,做出的刺激性激励政策。 发展至今,大明朝廷制定的商税大致可分为两种。 一为营业税,即三十税一的商税;一为通过税,即商品通过关津渡口时的关税。 这两种商税一般都是按比例抽取实物。 除此之外,县设税课局,府设税课司,负责征收商税,统由京师税课司管理。 商人赴各地经商,需要先取得官府验发的“商引”,路引的一种。 商引载明贩卖货物的种类、数量,及贩运道里远近,若无“商引”者,被视为“游民”治罪。 也就是说,大明朝廷至今,商税已成定制,根本就不用更改。 骤然间对商税改制,只会引起不必要的动乱与不安,到时候谁来负这个责任。 更何况你汉王朱高煦只是一个区区王爷,又不是大明天子,连太子殿下都不是,你有什么资格对商税改制? 这不是狗拿耗子,多管
相关推荐: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总统(H)
致重峦(高干)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捉鬼大师
屌丝的四次艳遇
蔡姬传
烈驹[重生]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