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作,只要这个老二能够解决掉国家大患,别说当着他朱棣的面儿喝酒了,他朱棣亲自给他倒酒都没关系…… 咳咳,一切以江山社稷为重! 朱高煦点了点头,随即扭头看向了夏元吉。 “老夏头,朝廷征收的田赋是不是逐年减少,没错吧?” 夏元吉身为户部尚书,执掌户部多年,他对钱粮尤其上心,所以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毕竟田赋逐年减少,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要不是汉王朱高煦想办法给朝廷增添了几笔新的稳定收入,夏元吉只怕早就愁白了头发。 得到了肯定回答,朱高煦直截了当地询问道:“其他的我们暂且不提,你们都知道江南是田赋重地,承担着官僚、勋贵的巨额俸禄支应,对吧?” “但是,江南官田拖欠赋税极其严重,苏松两府仅有重赋之名,却无重赋之实,老夏头对吧?” 夏元吉再次点了点头,给出了肯定回答。 “苏州府自永乐元年开始至今,欠粮三百九十二万石。” “松江府同样如此,额定征收田粮的起运部分为四十三万九千石,实征六万六千石,只征得百分之十五。”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朱棣也是变了脸色,下意识地看向了大胖胖。 苏松两府拖欠赋税,这个事情他朱棣也是知道的。 但是朱棣没有想到,拖欠数额竟然会如此之大,显得有些离谱了! 夏元吉身为户部尚书,他自然清楚这件事情,甚至清楚到可以直接罗列出数据。 但是太子呢? 他监国理政了这么多年,难道他也不知情? 既然他知情,为何不如实上报? 感受着皇帝陛下的质疑目光,大胖胖顿时额头上冷汗直流,心中暗自大骂老二不当人子。 这个混账东西,没事儿提这茬作甚? 苏松两府的情况,大胖胖自然是清楚的。 但是正因为他清楚,所以才不敢上报。 毕竟这拖欠的数目太大了些,皇帝陛下听了势必会震怒。 到时候皇上要是一怒之下,直接下令全力追缴,那不知两府有多少百姓会因此遭难,甚至很有可能闹出人命来。 朱高煦注意到了永乐帝的目光,虽然有些于心不忍,但他还是添了一把火。 “你们想过没有,苏州府与松江府可都是纺织中心与商业重地,就算是因为收成不好,拖欠了一年,但也不至于连年都是如此吧?” “连年拖欠,连年无粮,难道这其中就没有什么猫腻吗?” 话听到这儿,大家都不是傻子,已经隐约猜测到这位汉王殿下会说什么了。 朱棣此刻心中开始升腾起了些许怒火,但他强忍着没有发作,而是催促道:“汉王,有屁快放,再磨磨唧唧,朕扒了你的皮!” 眼瞅着皇帝老子发怒了,汉王爷立马选择从心。 “原因很简单,苏松两府已经陷入了恶性循环,所以才会出现这等连年拖欠赋税的情况!” “苏松两府是赋税重地不假,但是真正缴纳赋税之人,却是最穷最苦的底层百姓,而那些地方士绅却凭借着功名特权肆意兼并田地,或是故意拖欠着赋税不缴纳!” “最有钱的人,没有缴纳赋税,但税额可是固定的,地方官员为了完成这个指标,就会向农户耕户征收更多的赋税,如此一来耕种者无力负担,要么选择逃亡沦为流民,要么主动投献给士绅,成为替他们耕田种地的佃户!” “普通百姓难以承受巨额重税纷纷逃亡,或是投献成为佃户,他们的田地也会被士绅兼并侵占!” “然而士绅兼并的田地越多,地方官府可以征税的田地就会越少,他们向真正的耕农耕户摊派的赋税也就会更多,然后他们也不堪重负开始逃亡开始投献……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最终结果是什么?百姓苦不堪言,朝廷却收不上赋税,好处全被士绅大族所占,骂名却让朝廷背负,百姓只会对大明朝廷越来越失望,直至最后彻底绝望……然后,他们将不再忍受,而是奋起反抗!” “苏松两府,并不是特例,只是一个典型代表罢了。” “长此以往下去,整个大明,都会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直至……轰然崩塌!” 众人:“!!!” 麻了! 我人麻了! 第453章 催缴!钦差大臣周恂如! 汉王这话。 似乎并非是无的放矢! 毕竟苏松两府拖欠税粮乃是事实! 偏偏这两地又是出了名的富庶之地! 难道他们当真是因为收成不好所以才拖欠的吗? 汉王朱高煦此刻提出了另外一种可能! 并不是! 人家就是故意不交! 朱棣脸色变得阴沉如水,这是他已经暴怒的表现。 “夏元吉,你跟朕说句实话,汉王方才说的这些,可都是真的?” 听到这话,夏元吉有些苦涩地点了点头。 “陛下,各地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拖欠税粮的情况,但尤以江南这重赋之地最多。” “江南之地中,又尤以苏松两府为最,拖欠税粮已成常态,或许当真如同汉王所说的那般……” “或许?”朱棣笑了,怒斥道:“或许什么?或许朕应该学学太祖高皇帝,来一场大案!”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变了脸色。 大胖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急声道:“皇上,万万不可啊皇上!” “苏松两府拖欠税粮一事,儿臣也曾听闻,确实是因为百姓不堪沉重赋税,加之两府一向以纺织为主,农户耕户本就不多,所以才会连年拖欠税粮……” “太子爷!”朱高煦轻笑了一声,“百姓不堪沉重赋税的原因是什么?我大明税制可是三十税一,这也称得上是‘沉重赋税’?太子爷怎么不想想,百姓为什么会摊上沉重赋税!” 汉王出轻语……沉默又暴击,直接给大胖胖整不会了。 太子爷原本还想着,替那些乡野士绅发发声,避免皇上被老二蛊惑,真个直接下令免除读书人的功名特权,那可是会出大乱子的啊! 虽然说,大胖胖现在对那些缙绅士绅意见也很大,看着就恶心。 但是这事情得慢慢来,至少要等到新学推行下去,朝廷有备用贤才之后吧? 现在就心急火燎地废除读书人的功名特权,只怕他们立马就会炸开了锅,搅得天下不安。 所以,太子爷发声了。 只是他没有想到,老二这个混账东西,非但不帮自己,反倒是狠狠给了自己一刀! 这尼玛地,我现在该怎么办? 劝还是不劝? 朱棣一听这话,同样被太子给气笑了。 “太子啊,你是不是觉得朕老糊涂了,所以那么容易蒙骗?” 此话一出,大胖胖额头上冷汗直冒。 “皇上……儿臣……儿臣真无此意啊……” “行了,你先跪着吧,听老二把话讲完!” 朱棣不耐烦地摆了摆手,打断了太子爷继续出言。 “老二,朕想知道,地方官为何不催缴?” 听见这话,朱高煦的回答也很简单。 “爹啊,人家就是故意拖欠,你能拿人家怎么办?” “他们可都是士绅!” “他们有着功名特权!” “他们家中族内还有官员在朝!” “你让地方官员怎么去催缴? “那些地方官员不过是些九品芝麻官,他们敢得罪一个诗书簪缨之族吗?” “他们不敢!更没有必要!” “反正士绅不缴税,为了完成额定税额,他们还有的是办法,将税额空缺分摊到农户耕户的头上!” “只要完成了既定税额,谁又愿意去得罪那些地方士绅,影响自身的锦绣前程呢?” “退一步来说,即便是有刚正不阿的地方官员,强行派差役上门催缴,士绅功名在身,你又不能对人家动手,反倒是士绅花些小钱雇佣一些乞丐流民,到时候真要闹出了人命,反倒是地方官员不好收场……” “如此一来,朝廷税收逐年减少,流民佃户日益增多,钱粮全都进了士绅的腰包,他们一边高喊着仁义道德,一边粉饰太平鼓吹盛世,这就是我大明现状啊!” “这的确是一个盛世,缙绅士绅的盛世,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兼并田地,他们可以在地方上为所欲为,宰执一方……” “混账!”朱棣怒了,一脚踹翻了案桌。 “真是混账至极!” 他从未像今日这般怒过! 原因无他,朱棣只觉得自己像个小丑! 他朱棣自从即位称帝以来,为了赢得天下百姓的认可,夙兴夜寐,励精图治,就为了缔造出一个盛世大明! 为了筹措北伐粮草,他朱棣省吃俭用,晚上批阅奏章时连油灯都不敢多点一盏! 可是,他直到现在才知道! 朝廷不是没钱! 朝廷不是无粮可征! 只是所有的钱粮,全都落入了士绅缙绅之手! 多么可笑啊! 多么讽刺啊! 他朱棣还听着这些缙绅士绅鼓吹盛世,粉饰太平! 真他娘地恶心! 朱棣双眼变得通红,气得来回踱步不止。 良久之后,这位皇帝陛下,终于下定了决心。 “杀!” “杀光诛尽!” “汉王,你亲自去江南一趟!” “凡是拖欠税粮拒不缴纳者,满门抄斩,朕赐你‘便宜行事’之权!” “夏元吉,朕会让都察院配合你,户部给朕动起来,给朕全力追缴地方拖欠税粮,不管什么原因,全部查清楚,要是真有故意拖欠这人,满门抄斩!” “朕以往当真是对他们太过仁慈了,以致于让他们都快忘了,这江山究竟谁才是主人,天杀的混账东西!”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蒙了,朱高煦也不例外。 这尼玛地,让我去江南? 咋滴真把我当刀使了呗? “爹啊,我去不合适,还是让周忱去吧!” 周忱:“???” 啥? 我去? 你大爷啊! 你清高,你了不起,你把这种得罪人的事情推给我…… 朱棣深深都看了朱高煦一眼,冷声问道:“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汉王凶名赫赫,真要是去了江南,反倒查不出什么东西来,只会无功而返。” 朱高煦丝毫不怵,言之凿凿地吹着牛逼。 “而周忱不一样,他不过是个区区户部主事,又毫无背景,周忱若是去了,地方士绅反倒不会放在心上。” “所以,周忱去,比我去,更加合适!” 听见这个解释,朱棣沉思了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毕竟谁都知道汉王朱高煦骄横跋扈,他突然去江南,朝野上下肯定是瞒不住的,反倒会打草惊蛇。 “既然如此,那就周忱去吧。” “爹啊,周忱一介文人,为防宵小狗急跳墙,把锦衣卫调给他用吧!” 朱高煦笑呵呵地开口道,直接令大胖胖与朱瞻基变了脸色。 锦衣卫! 汉王的目的在锦衣卫! 汉王这是不准备交出锦衣卫了? 朱棣淡淡地瞥了朱高煦一眼,也没有开口拒绝。 “准!” “周忱,即刻启程,前往苏松,朕会命锦衣卫全力配合你!” 周忱:“!!!” 我尼玛啊! 这么突然的吗? 王爷究竟在想什么? 我北平那好几个仓库的羊毛该怎么办? 那可是我辛辛苦苦砸了大价钱收购回来的羊毛啊! 第454章 羊毛?你还卖个屁的羊毛啊! 走出乾清宫。 周忱立马就跟上了汉王爷,想要说些什么。 然而朱高煦设伸手制止了他,看因为大胖胖带着朱瞻基走了过来。 “老二,你这个混账,你究竟想做什么?” 大胖胖气得暴跳如雷,还不忘伸出胖手擦拭了一下额头上的冷汗。 他方才是真的慌了,尤其是皇帝陛下那句“你是不是认为朕老糊涂了”,险些吓得太子爷肝胆俱裂! 大胖胖此刻很是愤怒,他想不明白老二究竟想干什么! 现在就对这些士绅缙绅举起屠刀,未免太心急了些吧? 诚如老二所说,农丧土地此刻都掌控在缙绅士绅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 若是没有足够的把握,贸然对土地进行改革,只怕那些个士绅缙绅反击之下,朝廷不一定能够吃得消啊! 难不成朝廷还当真能够犁廷扫穴,挨个州府地全部犁一遍过去? 朝廷真要是这样做了,那只会失去民心人心,得不偿失啊! 朱高煦面无表情地看着大胖胖,沉声道:“太子爷,这事儿吧与你关系不大!” “你安安心心地做好自己的太子就行,至于这土地问题还有士绅的问题,你就不要跟着瞎掺和了!” 大胖胖:“???” 啥? 瞎掺和? 你还知道老子是太子啊? 你这一天天地,整得跟你是太子一样! “老二呐,不可轻举妄动啊,农桑田地乃是国家的命脉根基,你要是真折腾出了什么乱子,那……” “关你屁事!” 朱高煦没好气地回怼了一句,丝毫没有跟太子爷客气。 “当初让你监国理政的时候,机会也给你了,路都给你铺好了,结果你自己毁掉了所有!” “现在别跟我提什么家国大义,你这位太子爷还是回去歇着吧!” 话音一落,朱高煦直接转身就走,气得大胖胖暴跳如雷。 “狂妄!” “狂妄自大!” “老二这个混账,真是越来越猖狂了!” 大胖胖一边骂着,一边看向朱瞻基与夏元吉。 但很可惜的是,二人对此置若罔闻,并没有应声附和。 夏元吉正有些忧心,担忧周忱能不能顶住这莫大的压力,成功打响土地改革的第一仗。 这一仗要是胜了,那他周忱此后就能平步青云,夏元吉也能安心致仕归乡颐养天年了! 但是,周忱要是失败了,那朝廷后续的行动,可都会因此受阻。 所以,周忱此次前去江南清查官田,只许胜不许败啊! 汉王府。 朱高煦一屁股坐在了主位上面。 “恂如啊,你方才想说什么?” 周忱听到这话,急不可耐地诉苦道:“王爷,您这不是刚刚让我接手羊毛纺织厂的生意嘛,怎么突然又让我去江南清查官田。” “原因很简单,这样更有利于你的仕途!” 朱高煦没有废话,直接道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 “搞羊毛卖羊毛,不过是给朝廷增加了一笔收入,仅此而已!” “本王当初让你赶去北平主持牧羊计划,那是因为一旦这计划当真成了,或者说初见成效,那你周忱就是大功一件,凭借这份功绩日后定然能够青云直上!” “但是后面牧羊计划被皇帝陛下紧急叫停,那你继续掺和这羊毛生意,还有什么意义呢?” 朱高煦神情严肃地看着周忱,“你周恂如是罕见的财税人才,只是现在经历太少,所以才上不得台面。” “此次你前去清查江南官田,微服私访深入民间,了解江南底层百姓的苦难生活,了解地方士绅的歌舞升平后,本王相信你会对这财税二字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知!” “不过有一点你要记住,你周忱将来是要成为夏元吉第二的人物,别陷入那些士绅缙绅的钱色贿赂,最终白白毁掉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守住底线,放手去干,就算你杀了布政使,本王在京师坐镇,也可保你安然无恙,绝无后顾之忧!” 话听到这儿,周忱总算是明白了。 怪不得皇上让汉王殿下亲自去江南一趟,结果汉王殿下反倒是拒绝了。 他原来是害怕此去江南,会再次出现当初去北疆的情况,自己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人跳出来搞事情了! 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这案子还怎么查下去? 即便是听到汉王殿下的保证,周忱此刻内心也有些不安。 毕竟江南士绅那是出了名的豪族大族,族内许多子弟不是正在准备科举大考,就是已经步入仕途,甚至还有位列朝堂之人! 他此去可不是一个人去,而是带着锦衣卫去的! 而且皇帝陛下的命令,可是杀光诛尽,一个不留! 自己真要是这么做了,只怕会成为缙绅公敌,一生清誉毁于一旦啊! “王爷,为何必须是臣去?” “因为你是周忱,周恂如!” 眼见周忱有些犹豫,朱高煦也没有出言逼迫。 他很确信,周忱绝对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因为在正史上面,周忱多次巡抚江南,总督税粮事宜,稽理欠赋,修改税法,屡请减免江南重赋,成为一代财税名臣。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周忱改革触犯了江南豪强的利益,受到多次诬陷,最终被罢职,致仕归家。 这一世,有朱高煦为他保驾护航,这位财税专家绝对不会那么早退出历史舞台。 良久沉默之后,周忱最终坚定地点了点头。 “王爷,士为知己者死,既然王爷让周忱去江南,那周忱就走上这一遭!” “只不过王爷,我北平府好几个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羊毛……” 朱高煦:“???” 羊毛? 你大爷的羊毛! 都这个时候了,还特么惦记着你那羊毛呢! “放心吧你就,本王会让裘广德处理的!” “别惦记你这羊毛了,等到江南官田这事儿办成了,本王保举你升任户部侍郎,将来接替夏元吉那老不死的……” “咳咳,王爷,您这是在画饼吗?” 周忱小心翼翼地哼了一声,听得朱高煦直接人都蒙了。 嘶……这话我以前说过吗? 咋滴现在这些人都学精了不成? “还有一点,因为张軏谋逆案,锦衣卫如今已经成了众矢之的。” “所以本王才让锦衣卫跟着你去江南,其一是保护你的人身安全,其二则是给锦衣卫一条活路。” 朱高煦叹了口气,提到张軏,他心里就隐隐作痛。 小軏軏死了。 但是锦衣卫还在。 要是不给他们想点办法,只怕这一次,锦衣卫会被彻底废置了。 第455章 采访使!下定决心的周恂如! 翌日,朝会。 朱棣静静听着群臣的汇报,对朝政大事有了个总体了解。 虽然京师里面发生的事情,他这位皇帝陛下大多清楚。 但是传递消息毕竟有延迟性,所以眼下听听百官的汇报,自然很有必要。 总体而言,朝廷如今各项新政都推行得不错。 学部尚书解缙、学部侍郎王骥、礼部尚书王景、礼部侍郎邹缉曾棨等,此刻仍旧奔波在外推行新学,甚至不惜动用锦衣卫抓人拿人! 在绝对力量的镇压之下,新学终于开始顺利推行,各地反响还算不错。 诸王外放事宜,也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如今赵王朱高燧在南洋打得火热,东海这边已经设置了东鲲布政司,直接管理澎湖鸡笼山,琉球三岛也派遣了三位藩王驻守,倭国也快被宁王朱权给打下来了…… 关键还是在于,朝廷有钱了,各项新政都能推行得动,不必再像以往那样捉襟见肘。 国家大事,钱粮二字,这是朝廷施政的基础。 了解完各大新政的情况之后,朱棣率先开了口。 “礼部与兵部、吏部准备一下此次北伐大捷的封赏事宜,有功将士的赏赐必不可少。” 听到这话,薛禄等人面露狂喜之色。 成了! 皇上同意封赏了! 一公五侯三伯! 朝堂之上即将多出一批勋臣! 文臣缙绅听到这个消息,脸色都有些不太好看。 奈何当今天子是位马上皇帝,与太祖高皇帝向一样,略显重武轻文。 武夫势力日益强盛,这对于文臣集团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毕竟武夫当国,秉持朝政,只会导致礼乐崩坏,时局动荡。 五代十国时期,便是武夫当国乱政! 军阀混战,武夫乱政,君杀臣、臣弑君,杀来杀去,你方唱罢我登场,走马灯似地换着帝王。 说白了,这些个武夫对礼法毫无敬畏之心,只要手里握着军队,就敢犯上作乱僭越称帝称王! 五代十国的教训历历在目,容不得一众文臣缙绅不担心忧虑。 规矩与秩序,一旦被破坏了,想要再重新建立,那可就难了! 朱棣将百官的表现尽收眼底,随即又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 “朕听闻江南这重赋之地,百姓苦不堪言,朝廷却收不上赋税,官田赋税拖欠严重,苏松两府更是空有重赋之名,却无重赋之实!” “今着户部主事周忱为采访使,巡抚江南,总督税粮事宜,户部与都察院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此话一出,满朝哗然! 文武百官都齐刷刷地看向周忱,羡慕者有之,嫉妒者有之,但更多的眼神中却充满了怜悯。 是的,怜悯。 皇帝陛下这命令里的内容,真是有意思啊! 周忱不过区区户部主事,却成了采访使,巡抚江南,总督税粮事宜! 虽然说以往也曾出现过一次这样的情况,皇帝陛下曾派尚书蹇义等二十六名廷臣“巡行天下,安抚军民。” 但是,此次出巡的目的,意在安抚军民,而且派出的廷臣均是品级较高的文职京官,朝堂重臣。 可是这周忱不过是区区户部主事,品秩也只有正六品,他哪里能与蹇义这等朝堂重臣相提并论? 至于所谓的“采访使”,只是偶尔见诸于史籍,并无既定的官位品秩,也就是说这不过是个差遣! 一个不入流的刀笔小吏,顶着一个没有实权的临时差遣,他去江南做什么? 催缴江
相关推荐: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总统(H)
取向狙击
痞子修仙传
蔡姬传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