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杨荣,朱高煦随即看向夏元吉。 “老夏头,说说吧,钱庄情况如何?” “得益于朝廷的大力宣传,钱庄生意异常火爆,越来越多的百姓开户存钱,甚至有不少商贾已经开始办理贷款业务了。” 夏元吉这段时间一直关注钱庄项目,对钱庄的情况了如指掌。 “但是汉王殿下,百姓商贾大多拿宝钞兑换金银铜钱,光是这段时间内钱庄储备金就消耗了一大笔,这不太利于我们稳定宝钞的价值,敢问殿下新钞是否开始使用?” 听到这话,朱高煦摸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百姓商贾拿宝钞换取金银铜钱,这点并不意外。 毕竟大明宝钞名声一向很臭,现在可以将它换成银钱,百姓商贾巴不得全都给换了。 “现在还不是时候,钱庄储备金不必担心,我们前期做足了准备,他们想换宝钞让他们换就是,这样也利于将白银推入市场。” “等到市面上的宝钞回收得差不多了,再通过钱庄发行大明新钞,直接将其换成存款凭证即可。” “基于前期交易形成的信任,钱庄只是换了一下凭证,百姓商贾自然能够接受,这样比起朝廷直接发现新钞还要有效得多。” 一众巨头听到这话,都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通过钱庄发行新钞,这真是一个神来之笔。 以往朝廷发行宝钞,结果因为准备不足,导致宝钞不断贬值,并且不被百姓认可。 现在钱庄已经提前一步取得了百姓的认可,再由钱庄发行新钞,那自然更利于将新钞推入市场,直至成为主流货币。 毕竟金银铜钱一旦数量多了,就会太重,不便于携带远行。 只要稳定住了新钞的价值,它的便利性就会体现出来,逐渐成为与金银铜钱一样的主流货币! “顾佐,蹇义,挑选直臣组建督察组,专门巡视审查钱庄账目,一旦发现贪腐行为,严惩不贷。” “夏元吉,宋礼,开始建设下一批钱庄,暂定南直隶各府!” 听到这话,群臣心头剧震。 南直隶经济繁荣,赋税居全国之冠,而且各府都是人口众多商贾汇聚之地。 一旦钱庄遍布南直隶,开始正常运行,将会大大刺激经济发展,那大明将会迎来一场经济腾飞! 第221章汉王:老张啊,想不想世镇交趾? 汉王府。 朱高煦刚刚下朝回家,正准备研究一下新鲜姿势。 不料还未等他进门,朱八就跟在后面赶了过来。 “王爷,又来人了。” “让他滚!今儿不管是谁,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 “咳咳,王爷,来人是英国公张辅与安南布政使黄福。” “……请到书房,本王马上到。” “……” 张辅! 黄福! 终于回京了啊! 朱高煦恋恋不舍地看了一眼郭妃,随即毅然决然地转身离去。 新姿势可以下次解锁,但这二位必须慎重对待。 一位是大明朝如今武官勋臣中难得将帅之才,一位是深受交趾百姓爱戴的贤臣干吏。 交趾地区涉及南洋布局,不容出现半点闪失,更不可像大侄儿朱瞻基那样,直接放弃交趾撤军安南。 既然朱高煦来到了大明朝,自然要弥补某些遗憾,比如让老张家世镇交趾,将这块地方牢牢掌控在大明朝手中! 汉王府,书房。 朱高煦一走进门,只见一位不怒自威的威武男子正坐在位置上,一旁坐着一位两鬓斑白的绛袍大臣。 现任锦衣卫头头张軏则站在威严男子身后,显得很是局促恭敬。 朱高煦见状立刻明白了二人身份,对张軏笑道:“行了小軏軏,你先出去吧,本王与他们有要事商谈。” 张辅:“???” 啥? 小軏軏? 我听到了啥? 汉王称自家三弟为“小軏軏”? 这不会自己去交趾为你们老朱家征战厮杀,你在后面跟我家三弟搞七搞八吧? 一想到这儿,张辅忍不住打了个寒颤,有些难以置信地扫了二人一眼。 两个虎背熊腰的大老爷们…… 呸,辣眼睛! 张軏听到汉王这话顿时面容一僵,恨不得跳起来给他一个大嘴巴子。 奈何汉王爷战力摆在那里,他也只能生无可恋地走出了书房,还十分贴心地关上了房门。 待他走后,朱高煦并未开口,而是起身拉下了墙壁上的帷幔珠帘,将汉王府精心绘制的《万国堪舆图》简单粗暴地展现在二人眼前。 不出意料,张辅与黄福吓得直接愣在了原地。 毕竟“中土居中、瀛海四环”的观念深入人心,二人即便是大明朝当世人杰,也难免被震撼得无以复加。 交趾布政使黄福深吸了口气,用几乎颤抖的声音率先发问,打破了书房内的诡异寂静。 “敢问汉王殿下,这堪舆图……从何而来?” “这是本王耗尽无数人力物力打探到的《万国堪舆图》,准确性经郑和王景宏等人证实过,所以你们不必担心,这堪舆图是真的。” 真的! 竟然是真的! 张辅与黄福对视了一眼,尽皆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惊恐不安。 他们年前便接到监国汉王爷的诏命,尽快回京述职。 奈何当时张辅正在征伐交趾叛军,战事正是焦灼之时,所以一直抽不开身。 直到年底时王师大破叛军,将阮景异、邓容等叛军将领全部擒获,随后一举杀入老挝,攻破老挝三个关口,终于将叛军头目陈季扩及其妻子儿女抓住。 战事既定,张辅这才得以将陈季扩及其妻子儿女绑送京师,与黄福星夜兼程赶回京师。 只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汉王爷竟然给自己二人准备了这样一份“大礼”,简单粗暴地摧毁了他们脑海中那根深蒂固的理念! 一时间,二人心乱如麻。 朱高煦也没有急着出言,而是默默打量着这二位人杰,给足了他们缓冲消化的时间。 那名双鬓斑白的绛袍大臣,正是交趾布政使黄福,太祖年间以国子监太学生入仕,因政绩卓著被擢升为工部右侍郎,而后朱老四即位称帝,升为工部尚书。 随即爆发了明灭安南之战,张辅一举推平了整个安南,朱老四不讲武德背信弃义,索性郡县安南改为交趾,黄福便出任首位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兼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 当时安南局势初定,战争不止,反叛不绝,加之百废待兴,政务却很是繁重。 黄福到任之后,坚守仁政理念布政,随事制宜、减免赋税、开通盐业、编纂户籍、分发良田、兴办学校、举荐提拔地方贤才…… 正因为黄福广施仁政,赢得交趾百姓敬重爱戴,大明朝才得以在安南站稳跟脚,而张辅多次率军平叛也没了后顾之忧。 历史上黄福在交趾任官十九年,离任回京时,交趾民众号泣相扶,自发来送别他。 而且他这一离任,交趾再次爆发反叛,朝廷又派他前去布政,奈何黎利大势已成,他黄福根本无力回天,甚至落入叛军手中。 然而黄福正想自杀以明己志的时候,交趾叛军却跪下哭泣道:“您是交趾的父母官。如果您当时没走,我们这些人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 随即黎利派人赠送金银粮食,并护送黄福出境回到大明。 黄福之贤明,可见一斑。 至于英国公张辅,靖难勋臣中难得的大帅之才,三犁交趾,三擒伪王,威震西南,后人多以他不能世镇交趾为憾事! 如果朱老四稍微有远见一点,像黔国公府沐家世代镇守云南那样,让英国公府张家世代镇守安南,那后世只怕很有可能不会出现那个反骨仔阿越了! 一想到这儿,朱高煦便看向张辅,含笑开口道:“老张头,你也看到了,我大明之外还有如此广袤的土地,而且这些土地还大都是无主之地,就算有人那也是未开化的野人!” “古代圣贤说的好啊,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老张你有没有兴趣,效仿黔国公府沐氏,为我大明镇守一方,坐镇我大明边陲重地?” 张辅:“!!!” 黔国公府,沐氏! 为大明镇守一方! 坐镇大明边陲重地! 自己,也可以吗? 不得不承认,张辅心动了,而且是怦然心动。 黔国公何许人也? 开国名将西平侯沐英次子沐晟,兄长无后袭爵西平侯,因征伐安南有功,进封黔国公,为大明永镇云南,与国同休的存在! 大明朝开国至今,唯一一个外姓列土封疆者,其余无论公侯伯,都不过只是虚封罢了。 哪个武夫丘八不想建功立业,立下大功而列土封疆,为后世子孙搏得一个永世富贵? 云南沐氏,早已成了所有武夫丘八的奋斗目标! 所以,张辅听到汉王这话,既欣喜又惶恐。 他很是害怕,这只是汉王爷的试探,又或者是他的一句玩笑。 “汉王殿下,此话何意?” “字面意思,本王要英国公府世镇交趾!” “殿下为何赐我张家这般造化?难不成是因为张軏?” “???” 第222章 老三呐,对汉王殿下好一点! 蒙了。 朱高煦蒙了。 听到张辅这话,他一时间反应不过来了。 本王因为张軏,才赐给你们老张家这般造化? 这他娘的都什么跟什么啊! “咳咳,老张,本王决定让你英国公府世镇安南,也是有原因的。” “你这几次征伐安南,擒杀叛贼伪王,然而安南却一直反叛不绝,等你一走又开始闹腾了起来。” “所以本王一直在想,朝廷如果效仿黔国公世镇云南那般,派遣一位威望资历足够的大将坐镇安南,配合布政使广施仁政,那这安南才真正会变成我大明的交趾。” 听到这话,张辅与黄福都是连连点头。 如今放眼整个大明朝,对安南问题最有发言权的人,也就他们二位了。 这一文一武已经配合多年,靠着黄福广施仁政、张辅武力镇压,这才总算是暂时稳定住了安南局势。 但是二人心中都清楚,他们也迟早会有调任安南的那一天,如果朝廷不想出一劳永逸彻底解决安南隐患的法子,长此以往大明必定会失去安南。 说到底,还是因为安南脱离中土太久,安南子民对中土王朝也没有丝毫归属感,加之大明天子言而无信,直接强行将安南划归大明统治,更是激起了安南百姓的反叛之心。 在他们眼中,大明就是一个卑鄙无耻的侵略者,一个夺取他们田地资源的外来者。 如果不消除这种观念,大明想安南彻底变成交趾布政省,那根本就做不到。 “安南反叛不断的原因,想必你们二位心中也清楚,但是安南的重要性,或许你们还不清楚。” 朱高煦起身走到《万国堪舆图》之前,伸出手指画了一个圈。 “包括安南、占城、老挝、暹罗等地在内,统称为中南半岛,这地方气候宜人,无四季之分,故而水稻可以一年三熟,如果经营得好,那就是一个超级大粮仓!” “除此之外,还有数不尽的矿产资源,铁矿、盐矿、煤矿,光是矿税都是一笔巨额财富!” “本王已经派哈士奇带着一大批文武官员,不久后远赴南洋旧港开疆拓土,届时你们需要与他南北呼应,先征服占城,与哈士奇的旧港连成一线,随后向东扩张,鲸吞蚕食老挝暹罗等国!” “张辅,只要你成功完成了这项宏伟布局,本王保证你老张家可以世镇交趾,成为与黔国公府那般与国同休的存在!” 张辅:“!!!” 黄福:“!!!” 麻了! 彻底麻了! 这位汉王爷,莫不是疯了吧? 他竟然想要吞掉整个中南半岛! 我的老天爷啊! 太祖高皇帝不征之国的祖训,在你眼里都是屁话吗? 莫说黄福惊了,张辅这位骁勇善战的猛将悍将,此刻都感到了头皮发麻。 “汉王殿下,这……这未免也太……离谱了吧?” “那些朝臣怎么会答应?皇上又怎么会答应?” 黄福也麻了,急忙出言劝道:“汉王爷,我大明一向怀柔远人,受万邦藩国敬重,倘若如此行事,那会……” 朱高煦摆了摆手,止住了他们继续出言。 “第一,老头子已经答应了,这点你们放心,本王不会无诏调兵!” “第二,朝臣会不会答应你们更不用担心,本王行事从来不看那些伪君子的脸色,他们要是敢跳出来叫唤,本王有的是法子收拾他们!” “第三,后乐公(黄福)这话听得本王想笑,难不成你以为那些藩属国之所以奉我大明为宗主国,真是因为我大明怀柔远人以仁德待人,他们感念我大明恩德?” “外邦蛮夷是什么德行,后乐公难道心里还不清楚?如果不是因为我大明强横的国力与百万战兵,你信不信他们会如同饿狼一般冲上来撕咬将大明分食殆尽?” 黄福字如锡,号后乐,取自范仲淹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意。 并且他这一生都以范文正公为榜样,勤政爱民,在交趾任上做出了流芳百世的突出功绩。 仅凭这一点,朱高煦都得对他客客气气的,礼敬有加。 眼瞅着张辅与黄福二人眉头紧锁,一时间有些不能接受,朱高煦只得再次开启了忽悠大法。 只见汉王爷先指着横跨西亚与东欧的一个超级大国,信口开河道:“二位,这是奥斯曼帝国,正在飞速地崛起扩张,他们是突厥蛮夷的后裔,只怕用不了多久就会建立起一个令人胆寒的超级帝国!” 听到这话,张辅与黄福二人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 即便事实情况真是如此,那又如何? 这奥斯曼帝国与大明王朝中间,距离上万里之远,而且还隔着一个贴木儿汗国! 难不成他能飞过来进攻大明啊? 瞧见二人这不以为意的模样,朱高煦嘴角浮现出了坏笑。 “或许你们觉得,奥斯曼帝国距离我大明太远,所以对大明构不成威胁,对吧?” “但是你们想过没有,那只是陆地作战,奥斯曼帝国不仅有横扫千军的铁骑,还有远超我大明的无敌舰队!” “郑和曾告诉过本王,他曾在海上与奥斯曼帝国的无敌战舰正面遭遇过,仅仅只是一只几百人的舰队,就险些打得他船毁人亡!” 听到这话,张辅与黄福脸色大变,不复先前从容之色。 奥斯曼帝国几百人的舰队,险些打得郑和上万人船队船毁人亡? 这么恐怖的吗? 郑和舰队实力,朝野上下有目共睹,不但顺手收拾了海盗头子陈祖义,还多次击溃觊觎宝船财富之敌。 然而这样一只强大水师,竟然险些被打得船毁人亡! 这……怎么可能? 黄福捋着雪白胡须,满脸狐疑地看着朱高煦。 “汉王爷,为何先前从未听说过此事,那郑和也未曾提及啊……” “此事乃是核心机密,郑和只告诉了皇上,为避免朝野上下感到恐慌,所以执行了严格的封口令,本王也是受皇上之命开启南洋布局,以备奥斯曼舰队来袭!” 朱高煦脸不红,心不跳地胡说八道,将责任全都推给了永乐帝与郑和。 反倒是张辅二人听了这话后,竟然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的确,这个消息要是一旦宣扬出去,只怕会在大明国内引起恐慌。 毕竟连郑和水师都敌不过的无敌舰队,朝廷该拿什么去抵御抗衡? “所以,征伐南洋,掌控中南半岛,乃是朝廷迫于无奈之举。” “不将这些天险港口掌握在手中,我大明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奥斯曼帝国的无敌舰队杀入我大明海域,在沿海一带肆意横行,而且一旦他们了解我大明国情后,只怕还会载来无穷无尽的奥斯曼陆军精锐……” 汉王爷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张辅与黄福听得一愣一愣的。 不知过了多久,书房门打开,二人神情凝重地走了出来。 张辅看向守在门外的张軏,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一脸严肃地嘱咐道:“老三呐,以后对汉王殿下好一点。” “如果你们真心相爱,那也不寒碜,兄长同意了,不要在意世俗的眼光。” “南洋布局要是真成了,我老张家可欠汉王殿下一份大恩啊!” 么得办法,汉王爷给得太多了! 张軏:“???” 朱高煦:“???” 第223章皇帝内侍怎么了?杀不得? 朱高煦蒙了。 他觉得这些古人的思想太前卫了。 这他娘的两个虎背熊腰的大老爷们,还能被人误会? 不过懵逼归懵逼,该办的正事还得继续办。 张辅与黄福虽然被自己的忽悠大法成功忽悠瘸了,准备即刻返回安南执行南洋布局。 但是这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解决掉某个该死的东西! 想着,朱高煦眼神发冷,“二位,随本王去一趟诏狱如何?” 张辅与黄福二人闻言一愣,随即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他们经过从汉王殿下口中获悉那惊天隐秘后,已经不得不执行南洋布局了。 奥斯曼帝国蒸蒸日上,正在鲸吞蚕食肆意扩张,而且其舰队有东进之心,还与郑和在海上爆发了遭遇战。 幸亏郑和反应迅速,付出惨重代价将其全部消灭,不然一旦奥斯曼帝国获悉大明水师孱弱,只怕会派遣主力海军杀向大明。 一想到那可怕的场面,张辅与黄福就迫不及待地想回到交趾,立刻执行汉王爷的南洋布局。 水师事务他们没有接触过,也没有任何发言权。 但是交趾占城乃至整个中南半岛,二人有信心配合朝廷将其吞并! 更何况,远在南洋旧港,还有一位大才带着一大批文武官员配合。 想着,黄福有些疑惑地看向朱高煦。 “汉王殿下,那‘哈士奇’是哪位大人?我大明什么时候出现了这样一位人杰?” 听到这话,朱高煦脸色顿时变得古怪了起来,精彩至极。 他娘地,说顺口了。 “咳咳,旧港布政使就是杨士奇,本王唤他‘哈士奇’以示亲近。” 二人:“???” 啥? 亲近? 我亲近你大爷! 有你这么直接将人姓都改了的吗? 再说了,两个大老爷们需要什么亲近…… 嘶……这位汉王殿下,心思够野,玩得够花啊! 这是文武都要,荤素不忌啊! 张辅看向自家三弟,意味深长地拍了拍他的肩头。 “老三呐,你可得努把力啊,可不敢被哈士奇给比了下去……” 我老张家的列土封疆,可都在你身上了啊! 张軏:“???” 朱高煦:“???” 诏狱。 张軏在前面带路,领着三人走入了幽深长远的甬道。 狭窄逼仄的空间内,张辅与黄福都感到了十分不适。 毕竟这鬼地方可是诏狱啊,出了名的人间地狱! 谁没事儿愿意来这鬼地方参观! 听见那些不绝于耳的凄厉惨叫声,黄福只觉得头皮发麻,当即硬着头皮开口问道:“咳咳,汉王爷,咱们来这鬼地方做什么?” “带你们二位去见一个熟人,马上到了。” 朱高煦头也不回地回答道,嘴角泛起了残忍笑意。 为了彻底解决安南隐患,他这汉王爷可真是没少操心啊! 听到这话,张辅与黄福感到十分困惑。 熟人? 还是他俩的熟人? 那只能是与安南有关的人! 只是除了他俩之外,并未听说有安南官员回京啊,还他娘的被打入了诏狱! 很快众人来到了一处牢房之前,那小得可怜的牢房内,正蜷缩着一道身影。 张辅与黄福见了更加疑惑,这丫到底是谁啊? “咳咳!” 朱高煦轻咳了两声,那道身影身子一颤,急忙冲到牢房门口,朝他跪地哭诉道:“王爷,奴婢知错了,奴婢真的知错了,求王爷开恩呐……” 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张辅与黄福脸色大变,难以置信地看着那正在叩头的人影。 交趾监军,皇上心腹宦官,马骐! 原来是他! 竟然是他! 汉王殿下,这胆子未免也太大了! 这个没卵子的货,可是皇上的心腹近侍啊! 不过看到马骐这副凄惨样貌,张辅与黄福心中都觉得快意无比。 朱高煦冷眼打量着这个死太监,淡淡开口道:“小马啊,这才哪儿到哪儿,你在交趾搜刮民财、鱼肉百姓的时候,那嚣张跋扈的张狂气焰呢?” 这马骐是谁? 交趾脱离大明,安南成功复国的重要推手! 因为朱老四极其信任宦官,所以开了让宦官出镇一方的先河。 比如让骁勇善战的王彦王狗儿镇守辽东,再如让眼前这个死太监马骐出任交趾监军。 人王狗儿镇守辽东,是凭借自己的赫赫功绩与悍不畏死的勇武。 当年靖难之役中,王狗儿虽然只是太监,但与郑和一样,多次率军拼杀,大破南军敌营,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后出任为首任辽东镇守太监,镇守辽东三十年,为大明贡献了一生。 但是这死太监马骐可不一样,靠的是谄媚讨好,舔得朱老四开心了,得以出任交趾监军。 这混账东西到了交趾之后,打着为朝廷采办金银、珠宝、香料的名义,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还肆意凌辱投降大明的安南土官,搅得交趾百姓怨声载道,恨不得砍了这没卵子的货。
相关推荐:
突然暧昧到太后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蔡姬传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鉴昭行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天下男修皆炉鼎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屌丝的四次艳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