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盐! 贩卖私盐的,不查到那还好。 不过一旦查到了,不但本人要砍头,家产要被抄没,就连妻女也不可能落到什么好下场。 《大明律》规定,凡贩私盐者,杖一百,徒三年;若有军器者,加一等,诬指平人者加三等,拒捕者斩。 然而即便如此,贩卖私盐的惊天利润,依旧刺激着大批人为此舍身忘死,两淮等地的私盐贩子层出不穷。 但是现在不同了,在汉王爷的努力下,朝廷成功推出了以精盐为根基的新盐法! 富商巨贾们只需要参加拍卖,给出足够高的价格,就能竞争到某地食盐买卖的官方资格,成为当地受朝廷保护的官方盐商! 一想起汉王殿下上次所说的运作方式,什么“保证金”、“违约金”、“加盟费”……夏元吉眼睛都快眯成一道缝,恨不得现在就举办第三次品鉴会。 “王爷,品鉴会具体日期可以定下了,臣请亲自参与一下……” 听到这话,朱高煦有些惊讶,没想到这老夏头也是个要钱不要命的主儿。 “不着急,让子弹先飞一会儿,暂定十日之后吧!” 现在大明的经济中心,自然是南直隶应天府,最繁华的江南之地就在旁边。 十日时间,足够那些富商巨贾及时赶来了。 在这个封建王朝统治下,富商巨贾可不是后世那种有钱可以无法无天的存在。 至少在如今的监国汉王爷眼中,他们就是一大片绿油油的韭菜! 该割的时候就要割,不能心慈手软,毕竟与其让他们将银子堆在仓库里发霉,不如交给朝廷发展民生。 但是该施肥的时候也要施肥,不然韭菜还没长出来就挥刀,那就是竭泽而渔了! 接着朱高煦又处理了一些寻常政务,关心了一下重大项目的进度,比如大明钱庄已经开始建设,确认过后这才放下心来。 不过也不是没有坏消息。 夏元吉捋着胡须,忧心忡忡地道:“汉王殿下,河北、山东等地都遭受了雪灾,地方官员上奏朝廷请求拨款赈灾。” “尤其是山东之地,前不久旱灾刚刚过去,现在又遭受了雪灾,百姓苦不堪言啊!” 一众大佬听了,也是眉头紧锁。 永乐年间的天灾不在少数,往往是好不容易熬了过去,新一轮天灾又来了,真正受苦的,永远都是平民老百姓。 如果不是汉王爷搞了许多挣钱的法子,朝廷只怕早就急得团团转了。 朱高煦明白大明连年天灾不断,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虽说瑞雪兆丰年,可是这雪不一定都是瑞雪! 至少对平民老百姓来说,每年冬天都是最艰难的时候。 “立刻拨款给灾区,赈灾济民,让地方官员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 “顾佐,让你手下的御史们都行动起来,本王不希望再听到有人在赈灾一事上贪腐的事情!” “谁敢在赈灾一事上伸出爪子,本王会让他后悔来到这个世界上!” 左都御史顾佐急忙点了点头,难得认可了汉王爷的安排。 这场突如其来的雪灾,冲散了朱高煦的好心情。 真正坐到了监国位置上,他发现自己无法坐视百姓受苦。 只要一想起冰天雪地里面,不知有多少百姓饿死冻死,他这颗心就定不下来。 “来人,去把海寿太监唤来!” 朱高煦皱了皱眉头,必须让二局加快水泥的生产,然后将其推行至天下! 至少老百姓住在水泥房里,不用担心一场大雪下来,自己的家就没了。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153章万众瞩目的品鉴会! 时间一天天过去,天气愈发寒冷。 但应天府却是格外热闹,似乎整个大明的富商巨贾都赶了过来。 得到消息的商贾,立马放下了手中的事情,几乎带着全部身家赶了过来,就连王文显、汪福光等盐商巨头也不例外。 没办法,那可是盐啊! 朝廷以前施行“开中法”,山西晋商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从中谋取了海量利润。 两淮盐商也因开中法赚了个盆满钵满,如汪福光这等富商巨贾不在少数。 但是现在不同了,朝廷竟然推出出了新盐,而且废除了开中法,推行新盐法! 最令人心惊的是,这新盐法规定,将会把食盐交给商贾负责售卖,不再经历地方官府这个环节! 商贾只需要参加拍卖,给出足够高的价格,就能获得一地食盐买卖的资格,成为受朝廷保护的地方盐商! 贩卖食盐的利润,自然无需多言。 一旦成为当地盐商,那就无异于得到了一座金山银山! 只要将朝廷方面的关系打好,甚至可以成为世代承袭的盐商巨头! 这根本不像以前开中法那样麻烦,毕竟以前商贾想要得到食盐,必须拿盐引去盐场兑换! 但是想要获得盐引,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除了要付出大量钱财外,还得要有较硬的关系,不然人家根本就不会鸟你。 所以盐商们以往为了获得盐引,那可是吃了不少苦头。 当他们听到新盐与新盐法的消息,简直就是欣喜若狂,立马带着全部身家赶往刘家港口。 正因为如此,此刻娄江西馆内,已经坐满了来自各地的富商巨贾。 周忱环顾四周,通过锦衣卫提供的情报资料,对台下众人也有了初步印象。 大部分商贾都是靠着“开中法”起家的盐商,如王文显、汪福光等人。 此刻朝廷推出新盐与新盐法,事关切身利益,他们自然坐不住了。 这对于朝廷而言,反倒是一件好事。 来的商贾越多,越有利于新盐法的推行。 二楼雅间。 朱高煦与夏元吉正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旁边还坐着杨士奇等朝堂重臣。 盐法乃是朝廷命脉根基,绝不能出现任何闪失,所以一众巨头选择亲自前来参加品鉴会。 “汉王殿下,大明竟然有这么多的富商?” 杨士奇扫了一眼台下密密麻麻的商贾,感到有些惊讶。 要知道这些商贾可都是经过考核审查才能入场,审查的也是他们的身家情况。 没有百万纹银傍身,是进不来这拍卖现场的。 朱高煦并不觉得意外,甚至还感觉人有点少了。 “大明幅员辽阔,才这么点富商,就算多吗?” “此次品鉴会一连三日,还有不少商贾正在赶来的路上,你太大惊小怪了!” 听了这话,一众巨头都感到吃惊。 倒是他们小觑天下英雄了! 大明竟然有这么多的富商巨贾,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 朝廷推行“重农抑商”的国策,商人对朝廷而言,就是一群四处流蹿、追名逐利的不安定分子! “而且他们之中大多都是盐商,靠着开中法谋利起家。” 朱高煦笑道:“以往这开中法可以说是肥了官员肥了商贾,却苦了百姓穷了朝廷,现在你们眼中这一个个肥头大耳的富商巨贾,就是最好的证明!” 此话一出,群臣都变了脸色。 说白了,开中法将朝廷的收益大大削减,反倒是养肥了这些商贾与盐政官员。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们还真不会相信,朝廷引以为傲的开中法,会有这么大的弊端。 眼瞅着时间差不多了,朱高煦随即命人给周忱传去消息。 周忱得到消息后,当即拍了拍手,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此次品鉴会涉及新盐法,那可是国政。 如果让裘广德这个商人继续主持,是不适合的。 “诸位,本次品鉴会的主题,想必诸位心中都有数了吧?” 一众商贾下意识地点了点头,他们早就卯足了劲儿,就等着接下来的拍卖了。 “那么,本次品鉴会正式开始。” “拍卖开始前,还请诸位品鉴一下朝廷推出的新盐!” 周忱笑着拍了拍手,很快就有一群侍女走入会场,在每一位富商面前放下了一小碟新盐。 王文显接过新盐一看,眼睛瞬间瞪得滚圆。 洁白如雪,毫无瑕疵,这简直就是食盐中的极品! 与之前朝廷生产的粗盐比起来,这新盐光是卖相就好出了成千上万倍! 想着,王文显伸出食指沾上了些许新盐,而后送入口中。 新盐刚刚入口,王文显便眼睛一亮,对新盐赞不绝口。 这新盐竟然毫无怪味,纯粹得仿佛像是宫廷贡品! 不过这等极品食盐,生产成本估计极高,那么它的定价自然也不会便宜。 有人难以掩饰内心的震惊,高声喝问道:“敢问周大人,这盐难不成是贡盐?” 在众人注视之下,周忱笑着摇了摇头。 “这不是贡盐,而是朝廷即将推出的新盐!” “朝廷已经掌握了食盐精炼技术,日后我大明将不会再有粗盐,全都是这等上品食盐!”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所有人都被震撼得无以复加! 全都是这种盐! 这怎么可能? 朝廷还真是好大的手笔! 一时之间,商贾们议论纷纷,难以掩饰激动情绪。 周忱见状并未催促,而是满脸的骄傲与自豪。 让天下百姓都吃上好盐,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而一切功劳,都应该归属于汉王殿下! 天下百姓都应该知道,是何人研制出了新盐,并且改良了食盐的制取之法,让他们不必像以前那样,连盐都吃不上,即便吃上了,也是劣质的粗盐! 造福天下万民之人,不是别人,而是汉王朱高煦! 很快富商巨贾们都安静了下来,他们目光狂热地看向周忱,不断出言催促他开始拍卖。 这新盐品质卖相如此之好,根本不愁没有市场! 那也就是说,只要拍下了一地盐商资格,坐等着数钱就行了! 这对于他们这些逐利为生的商贾而言,具有难以拒绝的致命诱惑! 二楼雅间,朱高煦嘴角勾起了一个弧度。 开中法废除,新盐法落实。 那么大明朝廷,每年都会有几千万两的银子稳定入账。 朱老四啊朱老四,以后你想打仗就打仗,不必再看别人脸色了! 想想永乐帝也是憋屈,堂堂一个皇帝,整日因为钱粮看别人脸色。 要不是自己一直给他搞钱,朱老四别说北伐了,裤衩子都快穿不上了! 想着,朱高煦嘴角陡然露出一丝坏笑。 要不再给北伐大军追加个几千万两,让朱老四一路打到西欧去? 我,朱棣,亚洲天子,西欧欧皇! 第154章暗拍!互相算计的拍卖现场! “周大人,既然人已经差不多到齐了,可以开拍了吧?” “对啊周大人,该来的也都来了,这拍卖咱赶紧开始吧!” “开始拍卖吧!周大人,别再耽搁了!” 很快,商贾们开始催促,显得十分猴急。 毕竟这盐商资格谁知道有多少,摆在眼前的竞争对手都足有上百位! 继续等下去,只要那些地方稍远的富商巨贾也会赶到,到时候自己竞争成功的可能就会大大减小了。 想着,越来越多的商贾开始大声催促,现场顿时一片嘈杂。 周忱见状点了点头,随即在众人的注视下拍了拍手,看得众人很是不解。 下一刻一位位俏丽侍女出现,贴心地为所有商贾准备了纸笔。 众人看后更加不解,似乎此次品鉴会的拍卖方式,好像与前两次不同。 在众人诧异目光中,周忱笑着解释道:“本次品鉴会,采取暗拍的方式。” “放在诸位面前的纸张,上面记录了诸位的姓名籍贯,请诸位先核对一下是否正确。” “如果没有问题,那就请诸位在这张纸上,写下自己近期住址,想要拍下的新盐代理地,以及准备的代理费……” “本次暗拍会以州府为单位,一州一府之地只会挑出一位官定盐商,当然因此可能会出现两位甚至几位富商争夺一地的情况,那就只有价高者得了。” 此话一出,商贾们全都蒙了。 暗拍! 原来这就是暗拍! 只是这样一来,对他们参与竞拍的商贾而言,那就是充满了恶意! 他们原本以为这场拍卖是跟前两次品鉴会一样,直接定人定地公开拍卖,对于同行的各个情况,也基本上都提前做了一些了解。 甚至如王文显、汪福光等富商巨贾佼佼者,更是已经将新盐的代理地各自私下里进行了一番商讨,心照不宣的都各自划分好了归属。 比如山西之地,下辖四府二十州,依据晋商们各自的活动范围,商讨之后做出了合理的规划。 如此一来,他们就只需要等着拍卖开始后,报一个过得去的价格糊弄一下,夺得盐商资格就行了。 毕竟没有他人竞争,这块地方只有自己要,那何必花冤枉钱做冤大头? 到时候自己省钱,朝廷满意,然后还拿下新盐代理资格,可谓是皆大欢喜!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周忱竟然采取暗拍的方式,这突如其来的这一招,直接打了商贾们一个措手不及。 毕竟如果真把各自的理想地与代理费写在纸上,那就很大程度上会出现一些不可控的元素。 最大的弊病在于,谁也不肯定,自己先前商量好的伙伴,会不会突然临时提高价格,把原本商量好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给抢走! 在暗拍这种形式下,你连可能产生的对手是谁都不知道,哪里还有什么伙伴可言? 从这一刻起,在场参与竞拍的商贾,都有可能是竞争的敌人对手! 一时之间,所有商贾都是眉头紧锁,现场陷入了诡异的寂静之中。 二楼雅间,杨士奇再次发问。 “汉王爷,为何采用暗拍的方式?” “上次拍卖蜂窝煤,为了提高交易额,不得不透露了一点新盐法的消息。” 朱高煦无奈解释道:“结果上回就大致确定了这些商贾所在的代理地,他们觉得有恃无恐,竞价可能会出现停滞的情况!” “所以本王才想了“暗拍”这么个办法,他们因为心生怀疑,不能确定自己是否真能夺得那块代理地,所以他们只有花大价钱,掏空自己的口袋,即便输了也没有什么怨言!” “相反,如果明明有机会拍下中意的代理地,却因为自己愚蠢轻信他人,导致到手的鸭子飞了,你说他们会不会气死?” 此话一出,杨士奇等巨头皆是浑身一震。 汉王殿下这番分析,简直道出了眼前这些商贾的真实想法! “你们不要忘了,他们可是逐利为生的商贾,天大的利益摆在面前,这种时候谁还会去在意什么义气与信用?” “他们肯定会乖乖地出一个高价,确保自己能够夺下心仪的代理地,既是为了保险,也是为了安心!” “本王搞了这么一次品鉴会,不榨干他们怎么能行?” 夏元吉听了这话,心悦诚服地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汉王爷果真高明,老夫佩服!” “敛财这方面,殿下堪称大明第一人!” 朱高煦:“???” 嗯? 这话? 怎么听着怪怪的? 此刻台下又传来了周忱的声音,还在为一众商贾讲解规则。 “全程禁止交流喧哗,禁止左顾右盼,否则取消竞拍资格,打入锦衣卫诏狱!” “写好之后,诸位只需要举手示意,立马就会有人前来收走纸张,绝不会泄露诸位的隐私。” “至于是否中标,半月之内会有结果,如果中标的话,会有户部官员前去通知诸位,届时诸位只需要准备好代理费,然后就可以直接成为受朝廷庇护的盐商了!” “当然,希望诸位量力而行,不要胡乱出价,也友善地提醒诸位,一人可代理多地,只要代理费足够即可!” 此话一出,众人当即愣在了原地,脸色陡然变得很是难看! 这周忱前面说的这些都是废话,唯有这最后一句话,却是要了他们的老命! 一个人可以代理多地,那岂不是意味着只要钱足够,他完全可以代理四五个地方! 机会本来就少,这样一来那可就更少了! 该死的! 这周忱真阴险啊! 一时之间,所有商贾紧握毛笔,却无人率先动手。 虽然这次品鉴会比前两次要简单的多,只需要他们写下一个数字即可,但是所有商贾都觉得极其头疼! 他们现在的敌人,是坐在这大厅里的所有商贾! 揣测与算计,正在不断发生! 终于,有人率先动笔了! 二楼之上,夏元吉忍不住慨叹道:“汉王殿下果真高明啊!” “本是商贾与朝廷的斗争,却被汉王殿下变成了商贾与商贾之间的斗争,朝廷坐收渔利即可!” “夏尚书言重了,本王不过顺手为之,哪有夏尚书夸赞的这般优秀……” “不不不,汉王爷过谦了,敛财这方面,你是当世第一人!” “……” 你大爷啊! 你不会夸人就闭嘴行不行! 第155章巨款!嘎过去的户部尚书! 原本一件轻松的事情,这些商贾硬是花了一个多时辰。 明明是寒冬腊月,他们却是一个个地满头大汗,跟打完仗一样。 当最后一个富商举起手来,周忱立马下令取走,品鉴会到此结束。 拍卖一结束,商贾们立即三两成群的各自凑到了一起,拐弯抹角的打听周围其他人的出价。 如王文显就找到了自己的晋商小伙伴,试图确认自己的出价有没有问题。 然而到了这一刻,原本互相信任的合作伙伴,又或者是同一地域商邦的同行,却再也没有了以往的亲密无间。 彼此交谈间,处处都充斥着一股浓浓警惕,质疑,防备。 毕竟这些人全都是是地地道道的商人,大明商人中那批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他们本就不是什么善男信女,精明的头脑里,满是勾心斗角与谋略算计! 没人能够保证,在这种暗拍不公开的前提下,昔日亲密无间的小伙伴,一旦有了机会,会不会突然给自己背上来上这么一刀。 毕竟这一刀下去,代表的可是海量利益,一座金山银山! 这个时候,如果还抱着往日里那些虚假的信任与承诺,这样的人不是傻就是蠢。 可惜,大家都不是啥子,结果就是旁敲侧击的试探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 只有等到竞标结果公布,他们才能确认最后的结果。 二楼雅间,朱高煦毫无形象地斜靠在椅子上,时不时拿起热茶嘬上一口。 正在这个时候,房门被推开,周忱抱着一大堆报价纸张走了进来。 “王爷,诸位大人,拍卖已经结束,一众富商的报价都在此处。” “唔……你辛苦了,先坐下休息会。” 朱高煦笑着点头,对周忱很是看好。 这小子原本还很是年轻,但之前往返于各地,建设新盐场,一趟历练下来也沉稳了不少。 用老夏头的话说,周忱就是他未来的接班人。 一代名臣夏元吉,对周忱也很是看好。 紧接着,朱高煦就看向夏元吉。 “小老头们,可以开始工作了。” 拍卖会虽然结束了,但他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事关盐税这等国家大计,夏元吉等朝臣清楚绝不能掉以轻心。 他们首先看的是南直隶,两浙,江西,以及湖广,福建,山东,山西这些地方。 南直隶不用说,京畿重地,现在的大明经济中心,同样报价也是所有州府最高的地方。 其次是两浙之地,人口众多,经济繁荣,同样是大明朝的重赋之地。 江西、湖广、福建、山东等地,这些地方都是人口大省。 在大明朝,人口就意味着一切。 而且对于盐商而言,当地人口越多,食盐需求自然越高,他们赚的也就更多。 因此,想要成为这些地方的代理商,出价也必然是极高的。 原本商贾们报团取暖的小算盘,被朱高煦一招暗拍打得胎死腹中,这就导致商贾们为了拿下心仪的竞拍地,不得不尽最大可能地出价,以免出现变故。 当然,还有一些人口比较少的地方,就像北直隶,四川,云南等地,人口相对而言较少。 这些人口不足百万的地方,暗拍产生的争斗大大减少,代理费用也会更低,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经过半个时辰的认真查看统计,最终结果终于出炉。 夏元吉率先开口道:“王爷,出价最高的,应当是扬州府的代理,汪福光出价白银一千三百万两,为众多竞拍者中出价最高之人!” “一千三百多万两?他一个人出价?不是商邦商团?” 夏元吉点了点头,眉头紧紧皱在一起。 朱高煦都有些惊了,这个汪福光这么有钱的吗? 一个人,一千三百多万两! 他娘的这不是狗大户了啊,这是土财主啊! 周忱适时补充道:“王爷,汪福光是徽州休宁人,一直在两淮盐场贩卖食盐。” “此人堪称两淮盐商之最,艘至千只,率子弟贸易往来,如履平地,择人任时,筹得先机,遂累资巨万……” 嘶……这家伙,是个人才啊! 从小盐贩子起步,一步一步做成了两淮盐商巨头! 其实扬州本身不出产盐,由于其靠近两淮盐场,因此涌现出了大量倒卖盐的商人。 他们是两淮盐场将盐售往全国各地的重要渠道,盐船通常从淮河出发,进入古运河再到长江,范围囊括整个长江流域。 隋唐时期,扬州依靠京杭大运河,成为了全国水运交通的核心
相关推荐:
差生(H)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绝对占有(H)
蔡姬传
盛爱小萝莉
痞子修仙传
数风流人物
醉情计(第二、三卷)
吃檸 (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