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他们重得多。 至少勉强算是个人肉盾牌! “汉王爷,敢问陈大人有何罪过?” 左都御史顾佐冷着脸高喝道,这位铁面御史当真动了怒气。 朱高煦只是淡淡地瞥了他一眼,冷声道:“陈济乃是解缙同党,本王要严加拷问!” “锦衣卫抓人,先斩后奏,皇权特许,怎么着,还需要向你们报告吗?” 听了这话,顾佐等人神情一滞,说不出话来。 先斩后奏,皇权特许,这是锦衣卫的特权! 但是,有一个人,可以阻止! 当朝太子,朱高炽! 大胖胖冷着脸,手持太极剑,怒喝道:“本宫就在这儿,看你们谁敢动!” 聂兴等人再次傻眼,又看向了汉王朱高煦。 朱高煦见状也有些头疼,他本就不愿将新学一事告知朱高炽。 因为朱高炽自幼学习程朱理学,身边聚集的又全都是通过程朱入仕的文人士大夫! 他要是将育部新学计划告知了这个大胖胖,那就不是走漏风声了,而是主动投敌了! 育部新学计划,最大的阻力,就是眼前这位太子,以及盘踞在他身边的太子党朝臣! 即便,这新学计划对大明而言有利无害,甚至可以称之为国策! 但是有些事情,汉王朱高煦做得,太子朱高炽却做不得,甚至他朱高炽还不得不跳出来反对! 毕竟在当前大明朝堂之上,程朱文臣占了绝大多数! 而朱高煦的新学计划,无异于掘了程朱文人的根,谁参与其中,谁就是文学逆种,谁就是文学异类! 假设朱高煦如实相告,大胖胖得知新学计划,他会怎么做? 只有一个答案:他定会站在程朱文人那边,拼死打压反击朱高煦! 光脚的,是不怕穿鞋的。 但光脚的人太少,穿鞋的人太多! 一想到这儿,朱高煦脸色冷了下来,直接从怀中掏出了圣命金牌! 金色令牌,“如朕亲临”金灿灿四个大字,犹如烈阳般刺的众人双眼一个恍惚! 下一刻,“哗啦啦”一片跪地声立即响了起来,除了手持金牌的汉王爷外,所有人都跪倒在地,恭问圣安! 太子爷朱高炽咬了咬牙,最终叹了口气,一把扔掉了太极剑,跪倒在了地上。 朱高煦见到大胖胖服软,这才收回金牌,喝令道:“聂兴,拿人,走!” 聂兴当即起身,扶着陈老爷子缓缓走了出去。 朱高煦给了陈济一个隐晦眼神,后者张了张口,最终还是将话咽了回去,十分顺从地跟着锦衣卫走了。 路过太子爷时,只听得大胖胖传来了一声低喝。 “老二!你莫要自误!” 这是提醒,也是警告! 汉王无故抓捕朝廷忠良,以“解缙同党”之名肆意迫害太子党官员,这等同于新一轮的党争即将展开! 朱高煦听到这话,脚步只是一顿,便毅然决然地走了。 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他就算想暂停也不可能了。 而且,朱高煦并不想终止新学计划! 走出陈府,陈济这才开口问道:“王爷,为何不告知太子爷实情?” “为什么要告诉他实情?”朱高煦反问了一句,令陈济有些愣神。 “老大知道了,会怎么做?先生觉得呢?” 听了这话,陈济脸色大变,这才反应了过来。 太子朱高炽,学的是四书五经,学的是程朱经学! 面对汉王提出的新学计划,太子会怎么做? 坚决维护程朱理学,让那“新学计划”胎死腹中! 因为,他朱高炽是太子,是大明朝未来的皇帝! 他,是储君,这就决定了,他朱高炽不能失去文人的支持! 而新学计划即便顺利施行,那也需要二三十年甚至四五十年的时间,培养出下一批新学文人! 这对太子朱高炽而言,是不能接受的。 他本就得到了程朱文人的鼎力支持,何苦让汉王破坏这大好局面,去支持什么新学呢? 一想到这儿,陈济深深地叹了口气。 “难怪汉王要以‘解缙同党’之名,将老夫打入诏狱!” “那些朝臣,只怕都错看了汉王爷!” 朱高煦闻言只是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了些许凝重。 陈府。 太子爷朱高炽满脸铁青,小胖手都握成了拳头。 陈旺陈道两兄弟则跪倒在他身前,恳求太子殿下救出他们可怜的老父亲! 七十几岁的名宿大家,因为某些人不该有的野心,被强行抓入了诏狱! 诏狱,那是什么地方? 别说陈济这位老学者了,就算是身强力壮的武夫丘八进去了,最后都是非死即残! 也就是说,陈老爷子这一去,基本上意味着踏入了坟墓! 朱高炽气得浑身发颤,当即怒喝道:“汉王监国无道,言官谏臣即刻上奏弹劾,务必使皇上回心转意!” 这种局面下,也唯有弹劾这个办法。 朱高炽不能也不敢对朱高煦动手,因为老二是皇帝钦定的监国之人。 他敢对老二出手,那就算忤逆不孝! 如果扣上这个罪名,朱高炽也不用做什么太子了,等着发配高墙吧。 面对嚣张跋扈的监国汉王爷,朱高炽即便是当朝太子,似乎也只有避让的份儿! 毕竟,汉王手中,还握着一张圣命金牌! 那是,如朕亲临! 第150章后妈生的兵仗局! 诏狱。 解缙嚎了半天,却是不见效果。 很明显,汉王殿下“请人”去了。 只是这请人的方式,可能不是那么温和的…… 解缙哪里知道,汉王朱高煦听话只听一半,转身就抓人去了。 这他娘的你求着人家编写新学教材,不说八抬大轿地去请,你不至于带锦衣卫抓人吧? 可偏偏汉王爷就这么干了! 那这教材还怎么编? 解缙正想着,忽然来了一个锦衣卫。 “解大人,您的新牢房已经安排好了,请随小的前去一观。” 唔,新牢房! 不,应该说是日后战斗的地方! 解缙深吸了一口气,雄赳赳气昂昂地踏出牢房,准备踏上汉王爷的贼船。 “新牢房”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根本就不算是牢房,乃是镇抚司衙门内一个僻静小院。 解缙正在左右打量,暗自赞叹小院环境不错,至少比起他那二十平方的潮湿牢房,好出不知凡几。 正当此时,身后陡然传来了一声怒喝。 “解缙,你这个混蛋,看你做的好事!” “……” 不用回头,解缙就知道来者是谁。 史学大家,两脚书橱,陈济。 下一刻,解缙拔腿就跑,唯恐遭受一顿毒打。 陈老爷子见状有些哭笑不得,指着解缙背影笑骂道:“汉王爷,看到没有,这解小子到底还是差了点火候啊!” 朱高煦含笑点头,立即会意道:“先生,那就由您出任新学教材的总编,解缙就给您端茶倒水、提鞋擦汗吧!” “唔,倒是可以。” 解决完新学教材的事情,朱高煦总算是松了口气。 纪纲正带着锦衣卫挨个“请人”,相比于史学大家陈济,王景、邹缉等人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陈济需要汉王爷亲自去请,但王景、邹缉等人,直接抓过来就完事了。 进了诏狱,也就由不得他们不同意了。 什么时候把新学教材编好,他们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这诏狱! 这件事情,总算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 不过方才在陈府内的那一幕,至今回想在脑海里面,令朱高煦有些忧虑。 这样一来,只怕不但老大要误会,夏元吉等朝堂巨头也会误会啊! 奈何这事儿偏偏还说不得! 想着,朱高煦已经领着杨士奇与杨溥,走到了兵仗局门口。 海寿太监早就翘首以盼,等着汉王殿下大驾光临。 “王爷,总算是把您给盼过来了,老奴可是等得好辛苦啊……” 刚一见面,这死太监就是各种不要钱的马屁狂拍。 朱高煦也没有理会,在海寿的带领下,开始巡视起兵仗局的改革情况。 不得不承认,这个死太监虽然人是贱了点,但在改革兵仗局这方面,绝对是上了心的。 虽然直到现在,兵仗局也有不少地方是一团乱麻,没有跟上军器局的脚步,不过大部分作坊都已经采用流水线作业,模具母机样样齐全,生产效率提高了数十倍不止。 “海寿啊,可能你也听说了,本王有意让兵仗局与军器局独立出来,直接向皇帝负责!” 此话一出,众人有些惊了! 兵仗局与军器局独立出来,直接向皇上负责? 汉王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要知道军器局隶属于工部,下设盔甲厂与王恭厂,还有两个储藏军器与军用原料的库,即广积库和戊字库。 如果真把军器局给独立出来,那兵部四大清吏司之一的武库清吏司岂不是形同虚设? 而且兵部失去了武库清吏司这个大财源,那些官员自然是不会同意的! 嗯,杨士奇如今暂代兵部事务,他也不同意。 “汉王爷,为何要将军器局与兵仗局独立出来?这对朝廷而言有什么益处?” “好处多了去了。”朱高煦白了他一眼,细细解释道:“首先,两局独立出来后,我大明军队获得武器辎重,可以转变一种方式:军队采购两局武器装备,两局竞标争取军队的订单!” 听到这话,杨士奇与杨溥都是眼前一亮。 这种新奇方式,完全省去了武库清吏司这个环节,大大降低了官员从中贪腐谋利的可能! 而且如此一来,军器局与兵仗局形成了竞争关系,为了夺得军队的订单,只能拼命地提高所产武器辎重的质量,这对大明将士而言更是一件大好事! 海寿太监已经是满面愁容,他虽然早就有所耳闻,并不觉得意外,但是人军器局已经远远地跑出去一大截了啊! “王爷,军器局得了您的指点,早早地就完成了革新,如今又成功研制出了鸟铳,而我兵仗局现在还没完成革新,您说这怎么个竞争法……” 朱高煦瞧见他那可怜巴巴的委屈模样,顿时就感到一阵恶寒。 个死太监,真懂女人那套! 不过海寿太监这话说的也不无道理,这就好比军器局的起跑线,已经超过兵仗局一大截了。 长此以往下去,兵仗局只会越来越落后,最终难以望其项背。 至少鸟铳一旦面世,军队里那些大将,肯定会到军器局争相抢购! “行了行了,本王这不是来了吗?让你们两局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到时候如果再落后了,那就别怪本王不讲情面了!” 海寿太监疯狂点头,根本不敢吭声。 只要汉王殿下愿意提点一下兵仗局,那兵仗局崛起指日可待! 杨士奇深思片刻后,却突然问道:“只是汉王殿下,这军队与两局间直接交易,看似节省了不必要的环节,可是应该由谁来监督呢?” “如果无人监督的话,万一他们相互勾结、中饱私囊那又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极大的漏洞,一方出钱,一方出货,如果无人监督,天知道他们能贪腐成什么样! 朱高煦却是笑道:“简单啊,这事儿交给兵部负责就可以了。” “兵部没了武库司这个大财源,眼睁睁地看着军器局飞上枝头变凤凰,心里肯定很不舒服,让兵部监督军队与两局的交易,你说他们会怎么做?” 杨士奇先是一愣,随即反应了过来,同样笑道:“吹毛求疵,斤斤计较,巴不得在鸡蛋里面挑石头!” 他们失去了财源捞不到好处,自然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捞好处! 不折腾死你才是怪事! 当然,这种下作手段,也只有汉王爷才想得出来。 “汉王殿下大才,士奇佩服!” “……” 第151章皇家制造局!基建神器! 听着杨士奇不阴不阳的恭维,朱高煦恨不得一脚踹过去。 这杨士奇真是个干大事的人儿,就凭这份机敏谨慎,活该他成为流芳百世的贤相。 不阴不阳,不热不冷,讳莫如深,没有人能看出他的真实想法。 这样的人,才是天生干政治的料。 “海寿,日后兵仗局更名为皇家制造局二局,军器局更名为皇家制造局一局。” 对于这个安排,海寿太监能怎么办,还不是只能老老实实地接受。 不过片刻之后,只听海寿太监又委屈巴巴地开口道:“王爷,一局那边都研制出鸟铳了,我二局已经落后了太多,这不利于王爷的计划啊……” 朱高煦闻言冷冷帝瞥了他一眼,海寿太监立马就闭上了嘴,讪讪地笑了起来。 “你的意思是,让本王也给你们搞个专利,提升二局的竞争力?” “专利”是什么东西,海寿太监听不明白,但他相信汉王爷肯定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王爷,不是老奴贪心,这不是为了您的计划着想吗?” “再说了,老奴可是听说,那鸟铳的图纸可是王爷您提供的……” 说白了,一局真正的核心技术,还是来自汉王殿下! 海寿太监能做到原兵仗局的掌印太监,自然不是个蠢人。 现在汉王爷这个“行走的技术家”就在眼前,他自然要好好地薅羊毛! 朱高煦一眼就看穿了他这些小心思,只是懒得跟他计较罢了。 因为这海寿太监说的也不错,二局不能落后一局太多,不然还怎么形成竞争? 只是临时让二局研发出专利,即便自己提供了图纸,那可能性也不大。 毕竟当初一局拿着自己的图纸研制鸟铳,也整整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新型火器是不太可能了,毕竟朱高煦也不知道图纸,二局短时间内也研发不出来。 沉思片刻之后,汉王爷脑海中划过一道亮光。 或许,二局可以拓展一下业务,由皇家制造局转型为皇家建造局! “海寿啊,别说本王不给你机会,笔墨伺候!” “哎哎,王爷稍等,老奴这就去!” 听到这话,海寿太监欣喜若狂,小跑着去找笔墨纸砚。 汉王爷那可是行走的技术专家,他肯定动笔自然非同凡响! 杨士奇与杨溥同样很是好奇,他们刚才可是听说了,鸟铳图纸竟然是汉王殿下提供的。 这位汉王爷,原来还懂天工之术! 很快海寿太监赶了回来,谄媚笑道:“王爷,请赐宝!” 朱高煦也不客气,挥笔就墨一气呵成,而后扔给了海寿太监。 “去准备吧,难得本王现在有时间,亲自指导你们一回!” 不过海寿太监却没有挪动脚步,而是愣在原地,表情很是精彩。 杨士奇与杨溥见状,感到很是好奇,下意识地伸头看去,结果满脸古怪惊容。 汉王殿下,这……写得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石灰,黏土,炉渣,粉末灰……” 别说海寿太监看傻了眼,杨士奇与杨溥也愣在了原地。 这些东西都是些常见的材料废料,汉王殿下用他们能制作个什么? 海寿太监有些为难,有那么一瞬间,他以为汉王爷在跟自己开玩笑。 “王爷啊……这……这不对吧?” 终于,海寿还是硬着头皮问了一句。 朱高煦懒得跟他解释,冷声道:“要么你立刻去准备这些东西,要么本王马上就走!” 丫的,给你核心技术,你还在这儿叽叽歪歪? 海寿太监立马老实了,当即安排匠人准备这些材料废料。 杨士奇与杨溥一直跟在朱高煦身后,他们倒是不急,很想看看这位汉王爷,如何“化腐朽为神奇”! 很快材料齐备,汉王爷的表演开始了。 众人只见汉王爷命人将石灰与黏土扔进高炉里煅烧,直至出现一堆堆的白色粉末。 紧接着又是研磨、烘干等一系列操作,汉王爷指挥匠人们干得热火朝天,杨士奇与杨溥在旁看得惊诧莫名。 他们二人不说学富五车,至少也算是满腹经纶,可是他们现在就跟个好奇宝宝一样,看得一愣一愣的,根本看不明白汉王爷想制作个什么东西。 你把一堆乱七八糟的玩意儿拿去煅烧,煅烧了又去研磨,然后烘干……到最后那还是一堆废渣啊? 难不成这白色粉末,有什么奇效? 在众人的注视之下,经过汉王爷与匠人们的努力,最终他们得到了一堆暗灰色的粉末。 朱高煦看着眼前这东西,兴奋地连连点头。 大明朝虽然生产技术落后,但是匠人们十分听话努力。 让他们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一丝不苟,小心翼翼,这才是大国工匠精神! 朱高煦看向茫然的众人,顿时笑道:“给你们隆重介绍一下,皇家制造局二局专利,无论在军事方面还是民事方面,都会造福天下的社稷神器——水泥!” 众人:“???” 啥? 神器? 就这啊? 就眼前这堆废料? 你隔这儿跟我们扯犊子呢? 眼瞅着众人不信,朱高煦顿时解释道:“水泥和沙子按一定比例混在一起,加水搅拌之后,可以增加砖石之间的粘合性,干燥之后与砖石无异。” “而且水泥使用方式简便,用途广泛,无论是在民用建筑,还是军事堡垒,甚至是修桥铺路都可以用的上,坚固程度比一般城墙高出不少!” “最重要的是,水泥加上红砖,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新建一座堡垒,甚至是一座城池!” 什么? 杨士奇与杨溥愣在了原地,仿佛被一个巨大惊喜砸中。 短时间,快速新建一座堡垒,甚至是一座城池! 这是什么概念? 别说新建一座城池了,在大明建造一座房屋,至少都要大半年甚至一两年的时间! 如果汉王爷所说为真,那眼前这东西,将会给大明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建筑速度更快,建筑更加坚固耐用,那可真是社稷神器! 想着,海寿太监脸都快笑烂了,欣喜不已地伸手插进水泥堆里。 就是这样其貌不扬的废料,竟然会是社稷神器,真是不可思议! 杨士奇与杨溥见状,也好奇地上前仔细打量,也忍不住伸手感受…… 朱高煦一愣,随即提醒道:“海寿,你不烧吗?” 海寿闻言一怔,讪笑道:“王爷,老奴……不骚啊?” “……” 第152章割韭菜可是个技术活! 朱高煦来到乾清宫,一些朝臣也开始进了屋子。 看得出来,他们都被冻得不轻。 毕竟夏元吉、蹇义这些朝堂重臣,年纪大多过了半百,基本上没人小于四十。 当然,顾佐是个例外,他是被汉王爷强行抬上来的。 人这年纪一旦上了四十,身体里的各种毛病也就出来了。 许多在战场上骁勇无比的武官将佐,上了年纪后突然就病倒了,正是因为身体素质下降,以前的暗疾复发,病来如山倒,直接一命呜呼。 当夏元吉他们看到杨士奇与杨溥二人时,却是明显一愣。 他们二人,不是被打入诏狱,怎么现在出来了? 难道说他们归顺了汉王爷? 一时之间,所有人脸色都不太好看。 杨士奇倒是老神在在,杨溥却低下了头,不知在思索着什么。 朱高煦见人都来齐了,当即开口道:“宣布一项任命,杨士奇官复原职,因兵部尚书金忠身体抱恙,由他暂代兵部事务。” “另,杨溥授翰林学士,入阁参预机务!” 听到这话,一众巨头脸色微变。 汉王爷刚刚才借着由头抓了几位太子党官员,现在他又让杨士奇与杨溥二人官复原职,甚至共同进入内阁参预机务。 那么只能证明,杨士奇与杨溥二人,可能成了汉王党! 吏部尚书蹇义叹了口气,皱着眉头问道:“汉王,此事皇上是否知晓?” 他是吏部尚书,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眼下汉王爷径直绕过了他,突然授官杨士奇与杨溥二人,有些坏了规矩。 毕竟他只是监国汉王爷,不是皇上! 朱高煦笑着解释道:“折子已经送去北伐大军了,蹇尚书大可放心。” “对了,老夏头,新盐法进行得如何?” 相比于这些琐事,朱高煦更加关心自己的新盐法推行得如何。 毕竟盐铁是国家重中之重,前者关系到大明王朝一半的赋税,后者则是根本的军事物资,少了任何一个朝廷就会歇菜。 无论是太祖爷朱元璋也好,还是永乐帝朱棣也罢,这两位马上皇帝之所以能打得蒙古鞑子抱头鼠窜,大半的资金来源都是靠着盐税支撑。 谈及正事,夏元吉也是神情一肃。 “在汉王府技术人才的支持下,各地盐场盐井都已经完成了改革,原先生产的粗盐也正被改良为细盐!” “汉王殿下,以目前大明新盐的储备,或许可以尝试着推行新盐法了!” 听到这话,朱高煦满意地点了点头。 周忱这些天没白忙活,至少将新盐法的根基稳固得很好。 “既然如此,那就放出消息吧,让周忱举行第三次品鉴会!” 夏元吉含笑点头,眼睛都快眯在了一起。 汉王爷每次举办品鉴会,朝廷都有不少银子进项。 尤其是本次品鉴会,成交数额只怕会远远超出前面两次! 毕竟,此次品鉴会,要拍卖的东西,可是各地盐商资格啊! 以往朝廷施行“开中法”,食盐的买卖都需要凭借着朝廷颁发的盐引,才能到指定盐场换取食盐。 也就是说,不是用盐引换取的盐,那就是私
相关推荐:
鉴昭行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大胆色小子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误打误撞(校园1v1H)
天下男修皆炉鼎
差生(H)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蔡姬传
屌丝的四次艳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