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宠物小精灵之百变人生 > 第46章

第46章

你的选择!” “毕竟无论从自身学识还是朝野影响力,你解缙都是育部尚书最佳的人选,如果你真怂了的话,那本王只能去找别人了。” 话音一落,朱高煦转身就走。 看似他给了解缙选择的权利,实则解缙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接受他的邀请,利用自身的影响力与汉王爷并肩作战,将程朱拉下神坛! 如果成功的话,解缙将会是育部尚书朝堂巨头,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但倘若失败的话,那解缙所有贤名一朝丧尽,沦为离经叛道的逆种文人,受万世唾沫,凄惨而死! 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极端,也是解缙都有可能发生的结局。 然而,如果他不接受朱高煦的邀请呢? 呵,那他解缙就只能在诏狱里等死,尸体腐烂发臭了都没人知道! 这一点,解缙心中何尝不清楚! 汉王朱高煦的手段,阴损毒辣到了极点! 从他前来探监那一刻起,他的阴毒计划就已经开始了。 皇上对自己心生忌惮甚至是极其厌恶,太子爷也因为今日之事而对自己生出疑心。 他解缙现在,除了上汉王朱高煦这艘破船,跟他一条道走到黑,还有其他选择吗? 想着,解缙忍不住露出了苦涩笑容。 “朱高煦,你这个杀千刀的,真是阴损毒辣啊!” 低声嘀咕了一句,下一刻他便高呼了起来。 “来人,快来人,我要见汉王殿下!” 此刻朱高煦正走在乌漆嘛黑的甬道内,脑海中思绪万千。 他准备创立育部,并让解缙任育部尚书编纂学校教材,并不是临时起意。 后世华夏两大国策,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朱高煦始终铭记于心。 大明虽然采用“养士取士”的人才策略,但是这些在官学里面进学修德的人才,大都是些读程朱读傻了的书呆子罢了。 理学是什么? 儒家学派之一,在北宋时经儒释道三教相互吸收的产物。 程朱又是谁? “程”,是北宋二程,即程颢、程颐兄弟,二人都曾就学于大儒周敦颐,并同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 “朱”,就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了,继孔圣之后的又一位儒学集大成者,世称“朱文公”。 他本人因集理学之大成,被尊称为“朱子”,成为唯一一位非孔圣亲传弟子却享祀孔庙的十二哲者,受儒教门徒祭祀。 程朱理学到底是个什么? 基本上就是由周敦颐、张载、邵雍、二程等人创立的新儒学,传承于子思、孟子一派的心性儒学。 二程更重理,他俩的学说,以“心传之奥”奠定了道学的基础,更以“理”为最高的范畴,因此亦称作理学。 二程的学说,特别是其核心观点——“存天理,去人欲”,后来被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南宋朱文公“总结”了北宋二程的理学思想,建立起了庞大的理学体系,集宋代理学于大成,使其成为主流学派之一,甚至到了元明清三朝都被钦定为官方哲学! 程朱理学,堪称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自元代开始,程朱就被历代帝王确立为官方意识形态,那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这东西完美地适应了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转变,逐渐走向政治哲学化,程朱一再强调的“三纲五常”、“忠君爱国”等思想,为帝王的专制统治提供了精细的理论指导,成了王朝统治的精神支柱! 说白了,程朱就是帝王用来麻痹天下百姓的思想工具。 学子们自幼接触的便是程朱,稍微长大点在官学宗学里面学的也是程朱,程朱思想早就刻进了他们的骨子里! 忠君爱国,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虽然这样看起来,程朱对于国家稳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它对百姓思想的束缚和禁锢也显而易见。 比如你是大明学子,你不需要去思考,去创新,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学程朱读程朱,就能参加科考,就有机会做官! 这玩意儿,就是一个帝王钳制民众思考创新的工具,让天下百姓乃至文人士大夫都变得麻木不仁,更是使得皇权达到了顶峰。 尤其是在建州女真立国后,那些野猪皮彻底歪曲了程朱理学的思想,断章取义,用其教义麻痹禁锢天下万民,遗害无穷。 朱高煦好歹也是后世进步青年,既然来到了这大明朝,还成了监国汉王爷,他自然不会眼睁睁地坐视,阉割变味版本的程朱继续荼毒华夏子民。 但是不得不承认,眼前这程朱已经成了庞然大物,别说解缙害怕,朱高煦自己都有些怂。 到底怎样做,才是最佳的策略呢? 朱高煦正想着,身后响起了脚步声。 “汉王殿下,解缙求见!” “呵,我知道了!” 朱高煦轻笑了一声,随即调转了方向。 恃才傲物的解大才子,没想到也会服软认怂啊! 但他这个选择,还真不能说他怂,反倒是具有莫大的勇气! 毕竟,今后他们二人要面对的东西,是一个令人恐惧的庞然大物! 第144章小解啊!要不你字“公豹”吧! “小解啊,下定决心了?” 朱高煦看着解缙,嘴角泛起了戏谑笑容。 解缙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而后苦笑道:“汉王爷早就算好了一切,缙还有其他选择吗?” 朱高煦这个狗贼根本就没有给他任何选择,上了汉王爷的贼船,反悔想下去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要么跟着他一条路走到黑,要么就早点给自己准备好一副棺材,早死早超生! 只是,解缙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 是的,这是一个机会。 一个让他解缙出狱的机会! 一个让他解缙进入执政中枢的机会! 即便这个机会,是汉王爷提供的,那又如何? 想着,解缙神情一肃,看着朱高煦,认真开口道:“汉王爷,缙可以编写教材,也可以做那育部尚书,甚至可以追随于您!” “但是有一点,缙恳请王爷放过解氏一族,即便将来真个弘扬新学,也请王爷不要因为解氏的抵触而选择报复……” 听到这话,朱高煦一怔,思索片刻后,这才反应了过来。 解缙可不是什么寒门子弟,而是出身江西吉水解氏,书香门第之家,诗书簪缨之族。 大明两京十三省,江西进士数量名列前茅,尤其是吉水县。 这个小小的县城,以出翰林闻名于世。 有明一代,吉水县就出了一千多个进士! 这个数字,有多么可怕? 要知道大明每科殿试的录取人数不过三百人,很多偏远的县城可能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出不了一个进士。 以致于到了大明后期,出现了“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的这种说法。 吉水自宋代以后,名人辈出贤才无数,导致吉水人都形成了一种读书应举的思维模式。 不仅仅是官宦书香之家,就是普通的百姓家庭,也会尽全力供自己的孩子读书应试,以此步入仕途改变命运。 以科举入仕,在吉水人的心目中早已仕根深蒂固。 而解缙出身的吉水解氏,就是出了名的诗书簪缨世族。 解氏从唐朝开始或是为官,或是大儒,家学渊源深不可测。 其父解开元末辞参知政事,为一代大儒,学者称为“筠涧先生”。 洪武二十年,解缙与解纶、妹夫黄金华一同参加科举,会试结束后,三人竟同时中榜。 一门三进士,兄弟同登榜,喜讯不仅轰动京城,在整个大明天下也引起了轰动,足见解氏家学之盛! 不过,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朱高煦摸着下巴,有些哭笑不得。 解缙应该是看穿了自己的目的,准备对程朱动手。 而解氏说得好听点是书香门第之家,说得难听点就是个应试宗族,为了应试而苦学程朱的官宦世家。 一旦朱高煦计划发动,天下学子都会受到冲击,解氏这些程朱应试宗族更是会首当其冲。 解缙的忧虑,并非是没有道理。 几乎不用多想,解氏绝对会抵触新学,坚决维护程朱。 毕竟,程朱是他们成为诗书簪缨世族的根基! 想着,朱高煦笑道:“小解,你多虑了,本王没那么大的胃口,一口吞掉这个庞然大物!” “这种事情急不得,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 解缙闻言这才放下心来,当即表态道:“汉王殿下胸有沟壑,心怀万民,缙愿追随殿下,万死不辞!” 听到他这话,朱高煦脸上顿时露出了诚挚的笑容。 “看来你解缙还不算太蠢,没让本王失望。” 解缙无奈点头,心中却是冷笑不止。 如果不是没有选择,老子疯了才会上你汉王爷的贼船! 你这条贼船,指不定哪天就会被撞得四分五裂,最后落得个葬身鱼腹的下场! 但是,解缙也没有其他选择,唯有抓住这个机会赌上一把! 如果他放弃这个机会,只会在诏狱里面被拷打至死,腐臭发烂! 成,则功成名就,流芳百世! 败,那必死无疑,遗臭万年! 这场豪赌,将会决定很多人的命运! 二人又简单聊了几句,朱高煦正准备抽身离去,解缙却突然开口道:“王爷,缙虽然是文献大成的总编纂官,但那非缙一人之力!” “编写学校教材一事,缙即便学富五车,也是有心无力啊,不如王爷给臣增加一些人手?否则这编写教材的时间将会拖得很长……” 朱高煦闻言点了点头,先前他还没注意到这个问题。 让解缙一个人在诏狱里面编写教材,天知道他要编到什么时候去。 “这样的话,小解你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吗?” 朱高煦笑问道,毕竟解缙主动提及此事,那他心里自然有了准备。 “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王景、左中允兼翰林侍讲邹缉,这二位乃是与缙一同编纂永乐大典的名宿大家……” “还有翰林院侍讲学士曾棨,永乐二年状元,人称‘江西才子’,也曾出任文献大成的编纂官……” “以及工部主事刘季篪,此人曾参与编纂文献大成,精于律学……” “太医院判蒋用文,医学大家,当朝名医……” “右春坊右赞善陈济,史学大家……” 随着一个个人名念出,朱高煦的脸色变得精彩至极,看向这解缙的眼神,也充满了古怪。 解缙被他盯得有些发毛,试探性地问道:“王爷这么看着缙,是什么意思?” “我说小解啊,要不你改个字吧!”朱高煦嘴角一抽,笑道:“不要字‘大绅’了,以后你字‘公豹’吧!” 死道友不死贫道。 道友请留步。 解公豹是也! 解缙:“???” 啥? 公豹? 公你大爷! 豹你大爷! 你有毛病吧你? 解缙都快被气疯了,恶狠狠地盯着朱高煦。 他姓解名缙,缙指缙绅,这源于他母亲的一个梦。 解母高妙莹怀解缙时,有一天晚上做了个梦,梦中有位老人将一套深衣大带送给她,然后梦就醒了。 “深衣”,俗称为袍服,是指古之诸侯﹑士大夫阶层穿的家居便服,或者是普通老百姓出席正式场合穿的礼服。 “大带”又叫“绅”,是指士大夫系在深衣外面、起束腰作用的一种布带。 不同级别的官员,其布带、装饰物的材质以及图象则有所不同。 当时解母高妙莹觉得这个梦做得很奇怪,待生下解缙后,夫妻俩希望儿子将来能读书中举,入朝为官,以此光大门第。 于是夫妻二人为儿子取名“缙”,字大绅,又字缙绅。 这名与字,可都是大有讲究! “公豹啊,就这么定了,那些人本王现在就给你抓来!” 话音一落,朱高煦立马就抓人去了,留下解缙一人愣在牢房中凌乱。 发愣良久后,他才终于反应了过来,立马隔着铁质栅栏凄厉高喊了起来。 “不是这样的啊王爷,我不是让你去抓人啊,你误会了啊王爷……” 第145章土地兼并!三百年兴亡周期率! 朱高煦刚走出诏狱大门,纪纲便迎了上来。 只是纪纲此刻脸色有些苍白,看向朱高煦的眼神中也充满了畏惧。 是的,畏惧。 能让这条天子头号鹰犬感到畏惧,除了大明天子朱棣外,还没有其他人。 就连太子爷朱高炽,纪纲都不放在眼里。 但是,他现在面对汉王朱高煦,是真的怕了! 这个汉王爷,简直就是疯子! 汉王与解缙谈话的内容,纪纲在暗中听得清清楚楚! 表面上他带人离开了,但是走得不远,刚好可以听到二人谈话。 这是皇上朱棣交代的任务,锦衣卫必须得监视汉王朱高煦在京的一举一动! 毕竟他现在只是个汉王爷,还不是大明太子,朱棣真怕朱高煦闹出什么大乱子。 可是现在,纪纲后悔万分,恨不得没有听见汉王与解缙的谈话! 创立育部,编写教材,建设书院,将程朱拉下神坛…… 这个汉王朱高煦,简直就是个疯子! 他敢对程朱动手,那就是跟整个天下的读书人为敌! 大明天下有多少读书人? 无穷无尽! 现在朝堂之上,全都是读程朱入仕的文臣士大夫! 他真要这么干的话,那些文臣一人一口唾沫,都足以把他淹死! 想着,纪纲忍不住脚步一顿,硬着头皮提醒道:“王爷,程朱不可轻动啊……” 朱高煦闻言一愣,随即反应了过来。 这个家伙,刚刚在偷听自己与解缙的谈话啊! 不过他倒是没有生气,毕竟这头天子鹰犬干的就是这些上不了台面的活儿。 “纲子啊,说你眼界窄目光短浅,你还不信!” “本王为什么对程朱下手,难道你看不明白?” 纪纲:“???” 明白? 我明白你大爷! 我明白你真这样做,你会死得很难看! 心中腹诽了几句,纪纲还是老实地摇了摇头。 他又不是文人书生,自然不会为了面子不懂装懂。 同时纪纲也很是好奇,汉王爷知道此事干系甚大,他为何还要一意孤行? 这完全就是损人不利己、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啊! 朱高煦看着纪纲,他知道自己现在看着的,是朱棣的看门狗。 有些话,可以通过这条看门狗,传递给朱老四。 “纲子,你知道文人的无耻吗?” 文人的无耻? 这倒是句真话! 纪纲作为天子鹰犬,永乐朝现任头号酷吏,他没少被那些文人士大夫弹劾咒骂。 如果这些所谓的气节文人、忠良直臣有胆子的话,更是恨不得宰了他泄愤。 所以,纪纲与文臣之间,那也是互相看不顺眼,没事儿互相找找麻烦。 当然,酷吏人人都痛恨,只是比起武官勋臣,文人的嘴皮子更流利些罢了。 朱高煦不等他回答,自顾自地笑道:“文人有多无耻呢?他们一边高喊着商贾卑贱无耻,都是些不忠不义的逐利小人,可是哪个家族里没有些灰色生意?不然一大家子哪里来的钱财生活?” 纪纲并没有反驳,因为汉王这说的是大实话! 那些个文人士大夫,张口仁义道德,闭口道德仁义,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实诚,捞起钱财来某些商贾都要自愧不如。 某些书香门第之家,表面上是高门世族,暗地里却掌控了当地所有的生意,这种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可以说是习以为常! “太祖高皇帝定下了规矩,优待读书人,养士取士嘛,不给他们一些福利待遇与某些特权,不然这些读书人也不会归顺朝廷。” “可是高皇帝忽略了一点,那些给读书人的福利待遇里,偏偏有一条,有功名的读书人不用缴纳赋税!” 这一点纪纲同样清楚,有些好奇地看着汉王爷。 “有功名的读书人就是士绅,不管他是否入仕为官,他都会想方设法地攫取田地留给自己的子孙,让子孙不必为衣食而忧,只管安心读书明理,继续考取功名!” “一代获得功名,开始攫取田地,二代在一代的铺垫之下,条件资源更好,获得功名也会更加容易,他们也会走一代的老路,不管是否为官先攫取田地再说,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 “如此一来,士绅代代攫取田地,这就是文人士大夫口中的‘耕读传家,读书明理,以安天下’!” 听到这儿,纪纲有些茫然。 这个说法他同样听过,并不觉得奇怪。 士绅如果名下没有田地傍身,那还叫士绅吗? 而且读书人得了功名,开始想方设法地攫取田地,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读书人没有这些特权,没有这些好处,谁还愿意读书呢? “汉王殿下究竟是什么意思?纲不太明白!” “你们有没有想过,田地都被士绅通过种种办法给占据,那黔首百姓怎么办?他们拿什么过活?” 朱高煦冷笑道:“士绅的土地又不用交税,那等到有一天,大明天下土地都被宗室、勋贵、士绅全部占完,天下再无可征税的土地,朝廷还收什么税?拿什么来为百官发俸禄?拿什么用来赈灾修河?拿什么发展民生?” “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大明王朝离灭国也就不远了!” 纪纲听到这番“大逆不道”的话语,吓得脸色瞬间惨白,额头上冷汗直冒! 但是,他又不得不承认,汉王这话并不是在杞人忧天! 因为根据锦衣卫的情报来看,天下各地都有士绅,这些士绅名下都有大量田地! 按照汉王爷的说法,假如这是第一代,那么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还会攫取田地! 一代接着一代,到了最后,平民百姓手中还有田地吗? 傻子都算得出来! 朱高煦叹了口气,这种现象其实很常见,叫做“土地兼并”! 历朝历代的王朝末期,大都因为土地兼并而引起天下大乱,最终王朝轰然倒塌,天下易主。 而且王朝末年,天下大乱,必有战乱发生。 多年战乱下来,人口十不存一,土地于是空闲出来,利益重新分配,再次开始下一个轮回。 后世之人做出总结,这一周期大概就是三百年左右,名为“王朝三百年兴亡周期率。” 纵观历朝历代,从没有一个封建王朝,国祚超过三百年。 当年,西周东周、西汉东汉这种两代不算,他们中间经历过了一次内部大清洗,利益重新分配后,算是一个崭新的轮回。 “纲子啊,大明田地就好比是一个巨大的瓜,瓜的主人是老朱,由他负责分配。” “老朱将这一部分瓜分给功臣勋戚与皇室宗戚后,剩下的大部分瓜都分给了天下百姓!” “但是,百姓里面有那么一大批人,正在通过种种手段抢占其他人的份额,甚至算起来远远超过了先前那小部分!” “最终没有得到瓜的百姓,就会开始不满,开始闹事,开始怨恨!” “但是这瓜就只有这么大,你说最后会是结果?” 纪纲咽了口唾沫,下意识地喃喃道:“瓜毁人亡!” 朱高煦有些好笑地向他竖起大拇指,而后吩咐道:“把这些话原封不动地传给老头子,他自有决断!” “谨遵王爷之命!” 第146章铲除异己!汉王爷终于干正事了! 东宫太子府。 大胖胖怒气冲冲地走了进来。 太子妃正坐在太师椅上,瞧见他回来了,顿时提醒道:“殿下,今儿个还没跳操呢!” 不得不说,汉王爷那畊宏体操与燃脂套餐,还真挺管用的。 至少在张氏眼中,太子爷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瘦了下来。 当然,这也是大胖胖每日坚持跳操的成果。 然而今日,不知道大胖胖抽了什么疯,直接无视了平日里又爱又怕的太子妃,冷哼一声后就把自己关到了房间里面。 太子妃愣在了原地,“怎么了这是?今儿怎么这么大的火气?” 她急忙上前敲了敲门,想要问清楚前因后果。 “让我一个人待会儿!” 太子爷的声音传来,还分明夹杂着怒火。 听着屋内传来的声音,张氏不由一怔,随即苦笑着转身离去。 房间里面,朱高炽罕见地勃然大怒,甚至将书桌一脚踹翻在地,桌上的笔墨纸砚散落满地,一片狼藉。 大胖胖怎么都没有想到,解缙竟然会与老二勾搭在一起! 这怎么可能呢? 那可是解缙啊! 恃才傲物、嫉恶如仇的解缙,都能被老二给收服,那杨士奇、杨荣等人呢? 一时之间,朱高炽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感! 即便金忠前不久才安抚住了他,称皇上命汉王监国,只是让他去处理掉那些隐患罢了。 可是现在,老二就跟变了个人一样,不但一反常态地提出不少利国利民的国策,而且开始拉拢收服贤才干吏! 这意味着什么,傻子都看得出来! 有那么一瞬间,朱高炽甚至怀疑,老二先前做的一切都是故意装出来的。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第十六计,以退为进! 老二多次主动请求就藩,是为了打消皇上心中的顾虑与猜疑! 事实证明,他成功了! 老头子不但信了,还觉得亏欠他很多,加上这个家伙又不断立功,所以让他监国理政! 老二监国之后,也从未做过党同伐异、

相关推荐: 总统(H)   大胆色小子   屌丝的四次艳遇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醉情计(第二、三卷)   镇痛   差生(H)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小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