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元璋最偏爱的儿子,懿文太子朱标就是感染风寒而死! 所以御医们的这句话,无异于差不多给金忠下了病危通知了。 “几位神医,可有其他医治办法?” 朱高炽深吸了口气,声音颤抖着问出了这句话。 然而柳青等太医却是面露难色,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正在这个时候,房屋再次打开,金忠独子金达忧心忡忡地走了出来。 他先是向众人拱手行礼,而后看向太子朱高炽,沉声道:“太子殿下,家父请您进去。” 大胖胖闻言点了点头,调整情绪后,孤身走了进去。 金达则在立在门口,显然是不准备让旁人偷听二人的谈话。 屋内火盆烧得正旺,朱高炽都感到有些发热,然而金忠却是面色惨白,身上还盖着被子。 瞧见此景,太子爷一颗心顿时沉了下去。 眼瞅着金忠挣扎着想要起身行礼,大胖胖立马上前握住了他的手,制止了他行礼。 “先生不要多礼了,养好身子要紧。” 这声“先生”,朱高炽叫得心甘情愿,金忠听得也是神情动容。 老金头又挣扎了一下,想要起身行礼,却是没能使上力气,苍白的脸上露出了苦笑。 “劳太子殿下挂念了,还请殿下恕臣不能行礼了。” “先生说的什么话,没有先生,哪有我这个太子?” 金忠闻言笑了笑,只是那面容苍白的模样,让人看了心疼。 “太子殿下,接下来臣说的话,殿下一定要牢记于心。” 大胖胖闻言面色大变,心中一片惨然。 因为听他这话的口气,这位一直鼎力支持自己的国家柱石,仿佛在向自己交代后事! “汉王虽然最近风头正盛,但这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 “皇上此次命汉王监国理政,并非动了易储的念头,而是……让汉王做殿下的手中刀!” 朱高炽愣在了原地,满脸错愕惊容。 父皇,想让老二,做自己的手中刀? 第134章汉王爷,你是不是吃错药了? 屋外。 朱高煦跟金达在大眼瞪小眼。 作为金忠的独子,金达家教甚严,为人刚直敢言,现任礼科给事中。 所谓“六科给事中”,干的活儿与御史一样,掌侍从、谏诤、补阙、拾遗、审核、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与御史互为补充。 比如金达这个礼科给事中,就是专门监督礼部官员,以及督查礼部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 其实金达能做这个礼科给事中,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还多亏了朱高煦。 汉王爷监国第一天就点爆了都察院刘观等人的贪腐大案,大肆清洗了这些贪官污吏。 随后比肩大宋包拯的顾佐顾独坐出任都御史,提拔了许多刚正不阿的官员,比如金达。 然而金忠是朝野上下出了名的太子党,作为他独子的金达自然敌视朱高煦。 尤其是汉王爷嚣张跋扈,以往多次倾轧太子及其追随者,铲除异己,因为他的原因,杨士奇、解缙等忠良直臣至今还在牢狱里面。 正因为如此,金达对朱高煦很是敌视。 二人就这样大眼瞪小眼地互相瞪着,谁也没有开口说话,气氛诡异到了极点。 良久之后,屋门大开。 太子爷忧心忡忡地走了出来,神情复杂地看着朱高煦。 “老二,金尚书请你进去。” 听了这话,朱高煦有些傻眼。 他今日前来,不过是想看看金忠的病情,聊表心意罢了。 二人之间不但没有交情,相反还有些互相敌视。 当然,那是之前一心夺嫡的汉王爷。 毕竟这金忠乃是永乐大帝的心腹重臣,他如今病重了,朱高煦现在监国理政,不来一趟怎么都说不过去。 只是朱高煦没有想到,金忠竟然想要跟他私下会面。 这是什么意思? 怀着满腹疑惑,朱高煦抬脚走进了屋内。 刚刚走进去,他就感觉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令他下意识地打了个冷颤。 朱高煦环顾四周,只见房间四角都放着火盆,里面蜂窝煤烧得正旺。 然而当他看到金忠时,却是惊掉了下巴。 这么高的温度,金大尚书还躺在床上,身上盖着几层棉被。 你娘咧! 你这是病入膏肓了啊! 金忠顶着一张惨白的脸,面无表情地看着朱高煦,脑海中思绪万千。 曾几何时,他与眼前这位汉王爷也算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一同追随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夺得了这大明河山。 但是等到靖难成功后,因为立场不同,理念不同,导致靖难功臣们分为了两大派系。 如丘福、柳升等靖难大将鼎力支持二皇子朱高煦入主东宫,但金忠与姚广孝等靖难谋主却极力反对,他们支持身宽体胖的大皇子朱高炽成为大明太子! 两大派系互相倾轧,从建文末年到永乐二年,皇上犹豫不决,储位始终空悬! 那段时间,两大派系的明争暗斗不计其数,只为扶持自己选中的人君上位! 然而最终的结果,正是大皇子朱高炽胜出,成功入主东宫成为大明太子! 因为,大皇子有一个好儿子,皇上宠爱器重的好圣孙,朱瞻基! 好圣孙,可旺大明三代! 即便大皇子朱高炽已经入主东宫,成为大明太子,受封汉王的朱高煦却还未放弃。 此子心怀叵测,仗着皇上对他的偏爱,多次动用下三滥的手段与伎俩,在皇上面前构陷太子爷,导致太子爷多次遭受无妄之灾,被皇上怒骂痛骂,太子党官员也因此受到牵连。 本就不和睦的父子二人,因为汉王朱高煦的构陷,关系更是紧张无比。 直到现在,太子府属官还在诏狱里面,杨士奇、解缙、杨溥这三位忠良直臣至今身陷囹圄! 这一切,都是因为眼前这个罪魁祸首。 但是这位汉王殿下自从受伤后,脾气秉性一改往日,甚至多次主动请求前去云南就藩。 金忠扪心自问,他已经有些看不透这位汉王爷了。 以前的汉王殿下,嚣张跋扈,恣意妄为,祸乱朝纲。 但是现在的汉王朱高煦,似乎失去了夺嫡的心思,甚至还提出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国策。 想着,金忠暗自叹了口气。 他今日主动面见汉王爷,就是存了一份试探的心思。 金忠想要知道,汉王还是不是那个汉王,他做这一切究竟有什么目的! 汉王是真心不愿夺嫡,还是故意伪装出这副模样?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第十六计,以退为进? 金忠眯着眼睛打量着朱高煦,随后率先开了口。 “汉王殿下,请恕臣无法行礼了。” 朱高煦自然听出了这老货语气里的冷淡,不过转念一想原主的所作所为,他也就释然了。 太子党的核心骨干人物,会给你汉王爷好脸色才怪! “行了老金头,本王早就让你回家休养,结果你不听好人言,吃亏在眼前……” 听了这话,金忠一阵气闷。 他是兵部尚书,如今皇上御驾亲征北伐瓦剌,他怎么可能安得下心在家休养? “汉王殿下,皇上已经出征了,老夫这个做臣子的,又怎么能闲的下来……” “没有什么闲不下来的,兵部的事情你不用操心了,你安心静养就可以了,什么时候养好病了,再回去处理兵部政务!” 朱高煦大手一挥,相当霸气地开了金口。 “朝廷里的贤臣干吏不少,少了你老金头一个,地球又不是不能转了,你何必如此为难自己……” 此话一出,金忠脸色微变。 “地球”是啥意思? 汉王这是什么意思? 想趁机赶走自己,安插汉王党执掌兵部吗? “敢问汉王殿下,您口中的‘贤臣干吏’又是何人?” 朱高煦没想到他会这样追问,一时间有些愣神。 兵部事务本就繁多,如今永乐帝又御驾亲征北伐瓦剌,麻烦事情那就更多了。 结果金忠这个兵部尚书把自己累垮了,那该让何人去主持兵部事宜? 这个人选,威望,资历,经验,三者缺一不可。 想着,朱高煦也有些犯难,总不能什么事儿都让他这个汉王殿下亲力亲为吧? “老金头,你是兵部尚书,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金忠闻言一愣,满脸错愕惊容。 他没想到,汉王爷竟然让自己举荐暂代兵部事务的贤才。 眼下局势,对于汉王朱高煦而言,可是一个安插汉王党接掌兵部的大好机会啊! 他竟然让自己举荐接替的人! 汉王爷,你是不是吃错药了? 这是你应该说的话吗? 第135章老金头,我觉得你可以抢救一下! 茫然。 不解。 金忠愣了。 他本以为,汉王想趁机夺取兵部大权。 如今他朱高煦监国理政,自己又突然病倒,汉王爷随便安插一个汉王党官员主持兵部事务,那不是简简单单的事情吗? 金忠此次主动与他会面,也是为了此事。 要知道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太祖高皇帝一怒之下“革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升六部为正二品衙门,尚书正二品! 自从那以后,六部权柄大大增加,直接对皇帝负责! 加之当今天子朱棣又是位马上天子,大明战事一直不断,兵部权势更是炙手可热! 一旦兵部落入汉王朱高煦手中,那太子朱高炽的日子,将会愈发难过。 一心“为君分忧”的金忠主动会见汉王爷,也是想趁着自己还有时间,替太子爷解决掉这个隐患。 结果汉王朱高煦反倒好,竟然让自己举荐贤才接掌兵部! 你可是野心勃勃的汉王爷啊! 你现在怎么成了这副模样! 你脑子有问题吧? 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是这是个大好机会。 金忠深吸了一口气,试探性地开口道:“汉王殿下觉得杨士奇如何?” 朱高煦:“!!!” 对啊! 还有杨士奇啊! 这老杨头上次替刘观等人求情,被朱老四扔进诏狱里面,现在都没有放出来! 让杨士奇暂代兵部事务,那绝对是绰绰有余! 杨士奇是什么人? 赫赫有名的“西杨”,“三杨”之首! 三杨正是杨荣、杨溥、杨士奇三人,三人均历仕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先后位至内阁重臣。 他们在任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大明朝的国力继续沿着鼎盛的轨道发展。 并且正是因为大人的卓越政绩,使得大明阁臣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由原来的皇帝办事员,转变为了具有丞相性质的辅臣,他们因此被史家视为名臣。 明代著名学者焦竑评价曰:“西杨(杨士奇)有相才,东杨(杨荣)有相业,南杨(杨溥)有相度。故论我朝贤相,必曰三杨!” 要不是这三位贤相死的太早,朱瞻基那个混账儿子,只怕成不了“大明战神”,搞不出土木堡之变这种丧权辱国的事情。 现在杨士奇与杨溥还在大牢里蹲着,只剩下一个杨荣在内阁独立支撑。 都是人才啊! 这样可不行啊! 那可是西杨与南杨,让他们继续蹲大牢,有点大材小用了。 至于解缙这个明朝第一大才子,把他扔去编纂永乐大典,或者进国子监教书育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朱高煦正想着,只听得金忠缓缓道:“杨士奇心思缜密,以布衣之身入翰林,谈事有灼见,皇上对其人才华十分看重。” “加上杨士奇之前也曾在兵部任事,对兵部也是十分熟悉,所以老夫斗胆向汉王殿下举荐此人,暂代兵部事务!” 毕竟在立嫡这个问题上,杨士奇一直都是力保太子朱高炽,与自己理念相合。 此刻无辜入狱的三位贤才,杨士奇、解缙、杨溥三人,均是鼎力支持朱高炽的太子党。 但是,解缙为人恃才傲物,高调张扬,多次上奏弹劾朱高煦,以致于被朱高煦怀恨在心,永乐九年就被捕下狱。 而杨士奇却不一样,此子聪明太多,讳莫如深,不热不冷,没有人能看出他的真实想法。 二人这一比较,金忠自然更加欣赏杨士奇。 至于杨溥此子,为人太过谨慎,甚至就连上朝时也总是低头循墙而行。 凡事过犹不及,太过谨慎就会失去临时决断的果敢与魄力。 所以金忠在这三位太子党贤才里面,选择举荐杨士奇,试图让他官复原职,并暂代兵部事务。 在他满怀期待地注视之下,朱高煦直接就点了点头。 “行吧,等会儿本王就去诏狱里面,把杨士奇拎出来!” 听了这话,金忠顿时大喜过望,有些难以置信地追问道:“汉王殿下说的可是真的?” 朱高煦闻言很是无奈,苦笑着解释道:“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杨,都是经世奇才,只不过现在都还年轻,少了些许磨炼。” “让杨士奇去兵部,杨溥去礼部历练个几年,并且入内阁参预机务,老金头觉得如何?” 金忠:“!!!” 麻了! 彻底麻了! 这位汉王殿下,脑子真出问题了! 他不但同意了自己的提议,还要顺手把杨溥从诏狱里捞出来! 这算什么? 买一送一? 想着,金忠急忙点了点头,又有些尴尬地提醒道:“咳咳,汉王殿下,解缙此子有大才。” “此子被逮入诏狱,拷打至极,已经有两年之久,汉王殿下要不顺手……” “老金头,有些过分了!” 朱高煦似笑非笑地看着他,直接出言拒绝。 开什么玩笑? 解缙得罪的人,又不是他这个汉王,而是永乐大帝! 这个明朝第一大才子,是被朱老四亲自下令打入诏狱的! 朱老四前脚刚走,自己后脚就去把解缙给捞出来,到时候朱老四会怎么想? 咋滴让你监国几天,你丫就膨胀了,敢拆朕的台? 金忠闻言讪讪地笑了笑,识趣地没有继续出言。 虽然这解缙与杨士奇都是皇上亲自下旨打入诏狱,但二人下狱的原因却是完全不同。 杨士奇下狱是因为牵扯到刘观等御史贪腐案,他不愿汉王将打击面扩大,导致朝堂动荡不安,结果撞到了天子暴怒的枪口上,这才无辜入狱。 而解缙却是不同,为人恃才傲物,行事放浪不羁,多次犯颜直谏,皇上早就对他心怀不满。 只不过是因为解缙才名惊世,在朝野士林中有着极大的名气,皇上这才没有杀了他罢了。 “行了老金头,你安心休养吧,我这就去诏狱捞人!” “对了,你这病不好治,但也不是没法治,本王觉得可以抢救一下。” 金忠闻言一愣,直接当场懵逼。 啥? 病入膏肓了……还能治? 难不成这位汉王殿下还懂医术? 朱高煦仔细观察了一下金忠的病情,心里也有了个大概猜想。 反正这老金头都已经这样了,试试那些办法也没有错。 “回头本王写个方子,你只要按时服药休养就行。” “反正你也离死不远了,死马当活马医吧!” 金忠:“???” 第136章纲子啊,你目光太短浅了! 诏狱。 出了名的臭名昭著。 周围全是骁勇虎贲,戒备森严,外人根本无法接近。 这座皇帝直接诏令关押犯人的监狱,始于汉文帝时期,却盛于大明朝。 大明朝先有锦衣卫,然后又折腾出了一个东厂,紧接着又冒出个西厂,这离谱的特务统治与厂卫制度成了大明朝的一大特色! 嗯,臭名昭著的特色! 朱高煦来到诏狱外不久,诏狱大门就突然打开,数十个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从诏狱中走了出来。 紧随其后的是一个中年男子,长了一张刀条脸,显得异常冷刻阴毒,身着一身蟒袍,腰系蟠龙玉带,行走间一股上位者的尊贵之气扑面而来。 此人,正是锦衣卫指挥使,天子鹰犬,纪纲! 朱高煦打量着眼前这个刀条脸,嘴角泛起了戏谑笑容。 永乐大帝乃是一代大帝,后世对他评价很高,如“雄武之略,同符高祖”,“ 幅陨之广,远迈汉唐”等等。 但是朱老四有一项政策却饱受后世的诟病,那就是他在位期间,任用一大批奸臣,任用他们迫害百官,欺压良善,搅得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朱棣在位期间,先后大概任用了八位比较著名的奸臣,他们分别是陈瑛、纪纲、马麟、丁珏、秦政学、赵纬、李芳,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皆以倾险闻”。 说白了,这“永乐八虎”都是些卑鄙无耻的小人,为了荣华富贵甘愿做朱老四的鹰犬走狗,替他铲除掉不忠于自己的臣子,以此稳定朝堂局势。 死在“永乐八虎”手中的官员不计其数,尤其是以陈瑛为最。 朱老四即位称帝后,提拔陈瑛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陈瑛升官之后也很上道,随即弹劾并害死了侍郎黄观、少卿廖升、修撰王叔英、纪善周是修、按察使王良、知县颜伯玮、历城侯盛庸、曹国公李景隆、长兴侯耿炳文、驸马都尉梅殷等一众官员。 可以说,陈瑛是朱棣用的最顺畅的一把刀。 然而这刀太过锋利,杀的人太过,以致于朝野上下怨声载道,朱棣也不得不舍弃这把刀,将他杀之以平民愤。 永乐九年春,陈瑛得罪下狱论死。 他这一死,朱老四手中无刀,那可不成,于是纪纲便接替了陈瑛,成了头号天子鹰犬。 眼前这刀条脸,不过是朱老四的帐下亲兵,因他胆略过人,弓马娴熟,所以很得朱老四宠幸。 朱老四即位后,立马升纪纲为锦衣卫指挥使,掌管亲军和主管诏狱。 纪纲也因此成了锦衣卫第一人,当然只是表面上的第一人。 如今赵王朱高燧不在,他自然掌管整个锦衣卫。 而且朱棣御驾亲征,特意将纪纲留在京师,也不乏存了监视帝都众人的心思。 要知道,这纪纲是永乐大帝养的一条狗,朱老四让他咬谁,他就咬谁。 并且这整个大明天下间,能杀这条狗的人,也只能是皇帝朱老四,否则任何人对纪纲出手,那他就是乱臣贼子! 这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就是朱棣养的看门狗,他代表着的是永乐大帝! 想着,朱高煦却是笑了笑。 对付这种狐假虎威的狗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两个字:捧杀! 他想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暂时避让忍耐,让他嚣张跋扈,让他恣意妄为! 等到朱棣有一天发现,自己已经管不住这条狗时,他自然就会宰了这头恶犬! 朱高煦可是记得,史载这纪纲最后起了谋反之心,最终纪纲以“谋大逆”的罪名被凌迟处死! 他正思索间,只见纪纲主动走上前来,低声问道:“今儿什么风把王爷给吹来了?王爷有什么指示吗?” 朱高煦:“???” 啥? 你娘咧! 我跟你很熟吗? 你用这么亲近的语气干什么? 朱高煦一愣,随即反应了过来。 合着他这个汉王爷,好像真与纪纲暗中有着勾结。 “王爷?您在想什么呢?” 纪纲那略显阴柔的声音传来,惊醒了有些麻了的汉王爷。 朱高煦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露出了苦涩笑容。 他娘地! 自己这洗白之路,道阻且艰啊! “纲子啊,今儿准备捞几个人出去,没什么问题吧?” 纪纲听了这话一愣,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他与汉王赵王“交好”,甚至赵王就是锦衣卫的头头。 如此一来,诏狱里面自然也就不可能会关押汉王党官员。 那汉王爷还捞谁出狱? 难不成他还捞诏狱里面那些太子党? “咳咳,王爷准备捞谁?都是一句话的事儿,何必亲自赶过来……” “杨士奇与杨溥。” 纪纲:“???” 啥? 我听到了啥? 这二人可是妥妥太子党啊! 汉王殿下这是发了什么疯,捞这两个人出狱? 纪纲人都麻了,根本不明白汉王爷怎么想的。 你现在都开始监国理政了,就不能争一口气,趁机铲除那些太子党官员,拉拢朝臣广结党羽,最后将太子拉下马来,自己入主东宫? 你丫正事儿不干不说,反倒是比太子爷还积极,亲自跑到诏狱来捞太子党! 这都是些什么事儿啊! “王爷,这杨士奇与杨溥可是太子党啊!” “而且他们都是皇上下旨打入诏狱,没有皇上的命令,恐怕……” 纪纲十分机智地点到为止,并未说出后半句话。 他该提醒的也提醒了,如果汉王脑子正常的话,应该不会一意孤行做出这种损己利人的事情。 但是,朱高煦脑子是真的有问题。 “纲子啊,虽然你差不多也算是位极人臣了,但是你这眼界还是太窄,目光太短浅了!” 纪纲:“!!!” 你大爷! 你才眼界窄! 你才目光短浅! 你脑子里面好像有那个大病! 整个天下间,除了当今天子以外,还有谁敢说一句他纪纲的不是? “王爷这话什么意思?”纪纲脸色微变,语气有些不好。 朱高煦闻言摇了摇头,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本王与你的想法不同,你还是目光太过短浅。” “如今本王监国理政,正是急需大才辅佐的时候。” “杨士奇与杨溥现在是太子党,不代表他们一直都是太子党,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很明显,朱高煦在骗鬼呢! 毕竟
相关推荐: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云翻雨覆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误打误撞(校园1v1H)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致重峦(高干)
[快穿]那些女配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