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龙在天,意思左右逢源。亢龙有悔,有戒骄之意,也指倨傲者不免招祸。 显然,这则预言是指代朱棣要左右逢源,静待时机,太子朱标会早逝,天下将归于朱棣。 事实证明,预言成真了,朱标不死,朱棣永远只是个藩王。 二曰:“龙战于野,血色玄黄,主兄弟争于室,溅血禁中!” 龙战于野,血色玄黄,意思为群雄逐鹿,发生祸端。 这是指代朱棣之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子之间,因为皇位争斗夺嫡,最终导致手足相残、子侄相害。 而朱高煦就是夺嫡之争中的失败者,被好大侄儿朱瞻基做成了瓦罐鸡、黄焖猪! 三曰:“白龙鱼服九年,亢龙有悔,堕于地,又溅血禁中,仇杀无尽无期。” 亢龙有悔,有戒骄之意,也指倨傲者不免招祸。 这是指代朱瞻基为政九年而亡,而后爆发土木堡之变,大明由盛转衰,嗣君朱祁镇、朱祁钰又因为权力而导致兄弟相残。 三则预言,皆有应证。 乱世姚僧的通天本领,可见一斑。 朱高煦面对这样一尊大拿,心底难免会犯怵,老老实实地立在一旁不敢开口。 朱棣见状不由觉得奇了,这老二平日里在他面前,都敢梗着脖子叫嚣,甚至跟自己这个天子对骂,怎地今日这么老实了? “老二啊,你这法子不错,有了蜂窝煤取暖,百姓也可以过个温暖的冬天了,大功一件!” “少师你自然认识,这位是尚宝司少卿,袁忠彻!” 朱高煦:“!!!” 我尼玛啊! 袁忠彻! 相术大师袁珙的儿子! 这对父子可是真真正正的相术名家,一手相面之术神鬼莫测,准得令人发指,历史上都有记载的那种。 这是啥意思啊? 坦白局啊! 你丫找两个风水先生给我看相? 朱高煦表面上稳如老狗,实则内心慌得一批。 “咳咳,爹啊,还有不少国政没有处理,你们先逛着,儿子先走了。” 话音一落,朱高煦脚底抹油就想开溜。 “坐下!你这逆子就不能守点规矩?” 然而朱棣只是低喝一声,朱高煦就无奈地停下了脚步,老老实实地坐下。 四人静静地喝着茶水,姚广孝与袁忠彻却始终打量着朱高煦,二人眼中时不时闪过一道惊疑。 朱高煦乃是朱棣的嫡次子,二人都是追随朱棣靖难的老臣,自然替朱高煦相过面。 可是现在,这位汉王殿下的命格,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甚至他这变化,足以影响到大明国运! 这是怎么回事? 姚广孝与袁忠彻对视了一眼,尽皆看出了对方眼中的诧异与惊惧。 天命这个东西,生下来便注定,不可违逆。 以往这朱高煦项下有红丝,耳轮多赤色,两边眼眉上生杀气,正高而有颧,所以当得征战,但难逃横祸身亡。 可是现在,他这面相骤然大变,身长六尺,面大腰圆,天庭饱满,今已须长一尺八寸,以合龙相……这几乎就是帝王天子相! 但是,这怎么可能? 太子朱高炽已立,并立太孙朱瞻基,这两位都是真正的天子相! 怎会再出现一个朱高煦? 这对大明而言,是祸非福啊! 天命不可违! 但是现在,天命在谁身上? 一时间,姚广孝与袁忠彻都心乱如麻,望着朱高煦久久未曾出言。 朱棣注意到了这二人的异状,一颗心瞬间紧绷。 难道他们当真看出了什么猫腻? 朱高煦内心慌得一批,索性抿了一口茶水,笑眯眯地询问道:“少师,袁大人,何故这般盯着我?” “本王承认生得玉树临风,风流倜傥,不过二位这么盯着本王,本王也会脸红的……” “混账东西,滚出去!” 朱棣没好气地笑骂道,恨不得一脚将他踹出去。 在两位大师面前,还这么没脸没皮,这个逆子真是让人头疼。 朱高煦立马起身跑路,头都不敢回一下。 待他走后,朱棣看向二人,眼神中带着询问。 毕竟当年他起兵靖难,除了姚广孝的撺掇外,还有袁珙那句相面之语。 “龙行虎步,日角插天,太平天子也。年四十,须过脐,即登大宝矣。” 册立储君时,他又在老大与老二之间犹豫不决,而后同样是袁珙为老大面相,一句“天子也”,让自己下定决心立老大为太子。 现在,朱棣很是想知道,老二这个逆子,面相如何。 姚广孝深深地叹了口气,不知该如何回答。 袁忠彻沉思了良久,这才缓缓道:“皇上,汉王乃富贵之相。” 富贵之相? 这个结果,朱棣有些高兴,也有些失望。 只有姚广孝清楚,袁忠彻刚刚犯下了欺君大罪。 但不得不承认,他的做法是正确的。 大明已有太子朱高炽,还立有太孙朱瞻基,储位已定,天下安心。 这个时候,不需要一位疑似天子相的汉王! 姚广孝看向袁忠彻,二人相视一笑,决意隐藏个秘密,一直到死。 第80章视察!西山煤炭厂! 京师西山。 朱高煦领着夏元吉、宋礼两位尚书,来到了西山。 西山地区有着天然煤矿,以前无人问津,根本就没有人要。 但是现在汉王爷研制出了蜂窝煤,那这煤山可就是一座金山银山了。 借助后世的营销手段,蜂窝煤彻底打响了名气,在京师内供不应求。 面对这种局面,夏原吉大手一挥,直接将整座西山划给了汉王府,工部调配工匠上山,全力烧制煤炉生产蜂窝煤。 毕竟肉眼可见的利润空间摆在眼前,用这些没人要的煤制成蜂窝煤,不但可以充盈国库,还能造福百姓,何乐而不为呢? 三人抵达的时候,此刻西山很是热闹。 原本西山周围有着不少村落,约有五六千人口,现在全都被征召而来,成了西山煤炭厂的工人。 皇甫云和作为研制出蜂窝煤的第一人,他自然成了这西山煤炭厂的主事人。 得知自家王爷来了,他立马亲自赶来迎接。 朱高煦笑着宽慰了两句,随即在皇甫云和的带领下,开始视察工作。 只见工人们在一处处搭建好的作坊里干得热火朝天,洗煤区、混合区、晾晒区等等,按照蜂窝煤的生产流程,一应俱全。 “王爷请看,这蜂窝煤的生产工作,正是按照您的吩咐,采用流水线生产模式,给每一位工人都作了明确分工。” “这样一来,生产效率果真大幅度提高,完全足以满足京畿地区百姓的需求。” 听了这话,夏元吉与宋礼都是含笑点头。 蜂窝煤生产走上正轨,那户部与工部也有了不少进项。 不过朱高煦却是眉头一皱,“仅仅只是满足京畿百姓的需求,这还远远不够。” “本王准备将蜂窝煤的销售权拍卖出去,让那些富商巨贾将蜂窝煤销售至天下各地,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赚取更多利润,也能造福更多的百姓。” “所以西山煤炭厂的规模,必须尽快扩大,招收更多的人手。” 此话一出,众人都有些惊了。 将蜂窝煤销售至天下各地,这真的可以吗? 夏元吉倒是眼睛一亮,捋着胡须连连点头。 “只给销售权,那些富商巨贾就不得不从西山进货,再通过自己的渠道售卖出去,这样一来蜂窝煤就可以进入天下市场,而不是困于京师一地。” “汉王殿下此计当真高明,老臣佩服。” 宋礼也反应了过来,满脸惊奇地看着朱高煦。 这位汉王,当真是个经商奇才啊! 蜂窝煤虽然卖得火热,但那也只是在京师里罢了。 其余地方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个东西。 而现在将销售权拍卖给富商巨贾,让他们进货后自行去各地销售,这样一来蜂窝煤的市场可就彻底打开了。 那些个富商巨贾游走天下各地,以逐利为生,有的是销售渠道,蜂窝煤这等物美价廉的实用品,根本不愁卖不出去。 然而正当这个时候,皇甫云和却是脸色一苦,叹道:“王爷,这样一来的话,成本可就太高了啊!” “整个厂子里的工人,每月都要给他们发粮饷,而且天天白面馒头的伺候,隔三差五还有肉食,这一个月下来成本就有些高了,如果再继续招人……” 朱高煦闻言很是无语,这些狗东西还是地主思想,就该白嫖劳动人民的成果。 “皇甫啊,你目光太短浅了,想要马儿跑,那就得让马儿吃饱。” “工人们吃饱了饭,不愁吃喝,才会有激情干活,效率才会更高,等销售权一卖出去,蜂窝煤的利润将会翻上百倍不止,你还计较这点成本作甚?” 皇甫云和一怔,撇了撇嘴没有继续再劝。 他只是觉得自家王爷对这些工人,未免太好了些。 不但给吃的给喝的,还他娘的发月钱,哪个地主家的傻儿子会这么做啊? 众人又参观了一下煤炉制作,确认没有偷工减料,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朱高煦看着这些忙碌的工人,突然间想到了一件事情。 前面不是提议给好大侄儿组建幼军,培养他的军事才能吗? 西山这地方可不错啊,山清水秀的! 啧啧,果真不错! 朱高煦打量着这西山风景,嘴角泛起了一抹坏笑。 …… 东宫太子府。 朱瞻基伤终于好了,已经可以连蹦带跳。 只是经历了这次毒打事件后,他仿佛一夜间成熟了,言谈举止颇为沉稳,不见轻浮之风。 他这般变化,太子爷一直看在眼里,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有些疑惑。 难不成这混小子挨了一顿毒打,也像老二那样开窍了? “儿呐,伤都养好了吧?要不要出去走走?” 朱瞻基摇了摇头,神情肃穆地沉声道:“爹,以往是儿子不对,一直误会您了。” 太子爷闻言一怔,伸手铁琰探了一下他的额头,确认后纳闷道:“这也没发烧啊,这孩子怎地开始说胡话了……” 朱瞻基一巴掌拍掉了他的手,正色道:“爹,儿子真的想通了,二叔他……真变了。” 回想起那篇辛辣讽刺的《促织》,朱瞻基是又后怕又感动。 后怕的是,将来他即位称帝,定然会做出一样的蠢事,劳民伤财,祸国殃民。 至于感到,却是来自于他一向厌恶的二叔朱高煦。 这位二叔本可以坐视他自甘堕落,纨绔嬉戏,如此才更符合他夺嫡的心意。 但是他没有,反倒是把自己毒打了一顿,还亲手作了一篇《促织》规劝自己。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朱瞻基一直琢磨着这句话,渐渐明白了二叔的苦心。 不过,这还是他第一次,从二叔身上感受到了,来自长辈的温暖。 想着,朱瞻基不由露出了笑容。 大胖胖见状也是一叹,将那日朱高煦的话,原封不动地讲了出来。 听见“手中刀”这三个字,朱瞻基更是神情动容。 因为他终于明白,二叔这是选择走上一条绝路,彻底斩断自己夺嫡的野心。 得罪了文臣士大夫,你拿什么夺嫡争位? 朱高炽拍了拍他的肩膀,叹道:“儿呐,你要记住,我们父子二人,欠你二叔太多了。” 朱瞻基点了点头,神情复杂至极。 恰在此时,小鼻涕前来传旨。 “传圣上口谕:我大明以武立国,太孙不可不通兵事,即日起组建太孙幼军,于西山操练演武。” 大胖胖闻言懵了,愣在了原地。 朱瞻基脸色一喜,兴冲冲地问道:“爹啊,那西山是什么地方?” 朱高炽神情顿时变得古怪了起来,犹豫片刻后幽幽道:“西山就是煤山,老二在那搞了个煤炭厂……” 朱瞻基:“???” 啥? 西山煤炭厂? 这是让我去挖煤? “朱高煦你个狗贼,你大爷的!” 第81章纨绔?我朱高煦最喜欢了! 皇上一道旨意,在朝野掀起了不少风浪。 首先,特意为太孙组建幼军,彰显出了皇上对太孙的宠爱。 毕竟这可是在历朝历代都没有见过的事情,开天辟地头一回。 这道旨意下发,一众太子党可谓是扬眉吐气,一扫先前的愁云惨淡。 皇上还是宠爱太孙的,那太子爷的地位就牢不可破,别看现在监国汉王爷蹦跶地这么欢,实则皇上心中还是偏爱太孙殿下的。 其次,这支军队从现在成立,就会打上太孙殿下的标记。 无论他们自己怎么认为,在朝臣眼里这都是天子为太孙能够顺利即位做出的安排。 毕竟依照皇上旨意,幼军人数高达一万,而且还都是从府军各个卫所之中挑选的青年组成。 这些青年正是年轻力壮,可塑性极强的时候。 他们与太孙殿下年纪相仿,又身家清白,只要培养得当,等到太孙即位称帝,完全可以成为军中的骨干力量,助太孙尽快掌控大明战师。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些幼军就是太孙殿下的嫡系部队,大明朝未来的骨干精英。 正因为如此,不少人也就动了心思。 毕竟,这可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只要在幼军中与太孙殿下交好,将来还少的了荣华富贵吗? 一时之间,幼军之事遍传朝野,很多人望风而动,虎视眈眈。 …… 鸡鸣寺。 朱棣听着赵王朱高燧的密报,觉得有些头疼。 始作俑者朱高煦坐在小板凳上,嘴角时不时泛起坏笑。 “幼军暂且就隶属于府军前卫吧,由右都督薛禄统率。” 朱高煦听了一愣,有些不太乐意。 府军与京营不同,府军是属于卫所系统,负责日常屯守和组织管理,而赫赫有名的京师三大营,负责平时训练与战时征伐。 这就好比一个是预备役,一个是战兵,两者身份地位差距太大。 朱棣将幼军划拨在府军门下,显然从一开始就不没对幼军抱有太多期望,顶天了算也不过是作为一个后备力量,等到主力军队缺额之后进行补充。 但是这样一来,幼军即便单独拉上战场也不过是炮灰,养着根本就是浪费国家钱财。 没有上过战场的军队,甚至都不能称为军队。 他们没有经历过鲜血洗礼,只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朱高煦本来还想着借用后世练兵之法,打造出一支划时代的特种精英,可是朱棣这么一弄,这目的好像就完不成了啊!。 “不是爹啊,这样一来幼军的人员素质和训练水平可就跟不上了,那朝廷花这么多的民脂民膏,养着他们做什么?” “既然都组建幼军了,那就应该加强训练啊,让其成为真正的精锐,不然组建幼军干嘛?陪大侄儿过家家?” 朱棣有些不悦地看了他一眼,冷声道:“老二,幼军战力不能高,你难道想不通这里面的缘由?” 听了这话,朱高煦顿时一愣,随即反应了过来。 合着朱老四这是在给大胖胖着想啊! 太子爷朱高炽手里没有一兵一卒,太孙朱瞻基却有一万幼军,而且战力还很是惊人。 将来等大胖胖坐上了龙椅,自己儿子手里握着一支雄兵,他心里会怎么想? 这种事情,换做是谁,都会生出忌惮之心,更何况是皇帝! 帝王,是气量最大的人,也是心胸最狭窄的人。 此事还涉及到军权,这个最敏感的东西。 朱高煦思索了片刻,随即沉声道:“爹啊,既然如此,那就让幼军隶属府卫吧。” “不过爹你得答应,这幼军交给儿子训练,包括大侄儿在内!” 朱棣闻言一愣,有些不太明白他的意思。 “你为何要自己练兵?还必须带上瞻基?你个混账又在打着什么鬼主意?” 真诚地笑了笑,朱高煦一本正经地回答道:“爹,儿子好歹也是带兵多年的宿将,训练一支新军本就不成问题。” 听了这话,朱棣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自家老二别得不太行,打仗的本事可是当世一流。 “再者说来大侄儿一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不懂民间疾苦,让他一同与幼军将士接受训练,才能真正地磨炼他,并且这样才能让他得到幼军拥戴,得到满朝文武认可。” 朱棣脸色微变,犹豫片刻之后,还是点了点头。 老二说得不错,瞻基这个孩子,的确没有体会过民间疾苦。 想当年他朱棣七岁的时候,就与一众兄弟受到了严格的军事训练。 太祖朱元璋认为七个儿子“宜习劳”,命令朱棣与兄弟们都穿着麻鞋,裹上缠腿,像士兵那样到城外远足,十分之七的路骑马,十分之三的路要步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时还要在演武场上练习武备。 而后朱棣等皇子和勋贵子弟,便开始在大本堂读书学习,接受宗法教育。 十六岁那年,朱棣与徐氏成婚后,又奉命和秦、晋二王前往“中都”凤阳,观摩祖宗肇基之地,了解大明的基业由何而兴。 自此之后,朱棣先后三次被派往凤阳常驻,在练兵演武的同时,还要充分了解民生疾苦和民间生活。 这段生活,是朱棣宫廷教育的实习阶段,也是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美好回忆。 与自己相比,瞻基这个孩子,确实差了不少。 所以朱高煦的这个理由,朱棣思索片刻后也点了点头认可。 “玉不琢不成器,既然如此,那就将这支幼军交给你操练。” 朱高煦顿时面露微笑,只是这笑容怎么看怎么贱。 赵王朱高燧却在此刻出言,沉声道:“爹,朝中有不少臣子,都有意将自家子弟送入幼军,您看……” 朱棣听了脸色一变,眉头紧锁。 这些个朝臣的心思,自然不是那么单纯。 太子幼军在他们看来,就是一个给自己子侄谋取锦绣前程的大好机会。 只是那些勋贵子弟,大都是些不成器的东西! 朱棣靖难成功即位称帝,对武勋贵戚颇为优待,却养成了这些勋贵子弟嚣张跋扈的性情。 平日里天不怕地不怕,视大明律令为无物,呼朋引伴胡作非为,游手好闲惹是生非,已经成了京师百姓人人唾弃鄙夷的对象。 把他们塞入幼军里面,还会败坏幼军风气! 朱高煦听了却是一喜,笑道:“爹啊,这可是好事儿啊,他们想来就让他们来呗,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朱棣一愣,有些傻眼。 “那些可都是纨绔子弟,你要去干嘛?” 朱高煦阴险地笑了笑,“毕竟都是将门勋贵之后,不能让他们辱没门楣啊!” 官二代与勋二代什么的,朱高煦可是最喜欢了。 越是嚣张跋扈,虐起来才越有乐子! 第82章西山!二代培训基地! 西山。 得了朱棣的同意,朱高煦立马带着人手返回西山,开始打造一个训练基地。 西山地区面积很大,煤炭厂仅是占据了一小部分地方。 这样的深山老林,最适合培养他理想中的特种精英。 朱老四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同意让那些纨绔二代们进入幼军。 没办法啊! 这帮纨绔二代们,大多都是各勋臣贵戚家中的次子幼子,甚至是庶子。 按大明律,唯有嫡长子可袭爵,其余子孙一般情况下没有袭爵的权力。 这就造成二代们袭爵无望,衣食无忧,自然不必习文练武锻炼政事,反倒是整日放浪形骸无所事事,呼朋引伴声色犬马,丢尽了父祖脸面。 朱高煦主动开口,让那些勋臣贵戚将子侄送入幼军操练,朱棣思索一番后也很满意。 如此一来,把这帮烦人的家伙全部赶到了西山操练,既能让京师安宁百姓安生,也能磨砺一下这些纨绔二代,让他们收敛嚣张气焰。 至于朱高煦能不能镇压得住这些二代们,那就不是朱棣该担心的事情了。 开什么玩笑? 汉王爷压不住勋贵二代? 这世上还有比王爷更嚣张的二代? 他朱高煦可是犯起浑来,连太孙都敢毒打的狠人啊! 朱高煦带着府卫人手,按照后世记忆,草草打造出了一个训练基地。 很快便到了幼军成立的日子,薛禄也带着大批兵马入驻西山。 “薛禄见过王爷!” 见到朱高煦第一眼,薛禄便单膝跪地,口称“王爷”。 从这个称呼不难看出,他也是汉王党,否则只会称“汉王殿下”。 朱高煦看着眼前这个彪形大汉,热情地上前将他搀扶起来。 这薛禄可是靖难名将,更是一员骁勇善战的猛将。 想当年靖难之役中,大小战事薛禄均有参与,立下赫赫战功,从行伍丘八一路晋升为都督佥事。 朱棣御驾亲征时,这薛禄更是充任骠骑将军,随朱棣北伐,并升任右都督。 骠骑将军,这可是武官第二等职位。 第一为大将军,第二为骠骑将军,第三为车骑将军,第四为卫将军,再下就是前、后、左、右将军以及杂号将军。 薛禄充任骠骑将军,足见他之骁勇善战,深受朱棣器重。 不过他现在还未封侯,有官无爵,一直引以为憾。 “王爷,自古以来,用人必先进行教育,若不在闲暇时期教育武臣子弟,恐怕将来有战事时,没人可以委任。” “所以此次幼军组建,有不少老兄弟家的子侄都送了过来,您看……” 朱高煦坐在太师椅上,笑道:“好事儿啊,没关系,告诉咱那些靖难老兄弟们,家里有不成器的子侄,都可以送来西山
相关推荐: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痞子修仙传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蔡姬传
大胆色小子
吃檸 (1v1)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