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宠物小精灵之百变人生 > 第12章

第12章

也看向此人,不由得有些愕然。 “恂如,这狗大户又是谁?” 周忱在快速翻看着名册,思索片刻后道:“此人应该是徽商汪福光,业鹾东海,贾盐于江淮间,艘至干只,率子弟贸易往来,如履平地,为商择人任时,筹得先机,遂累资巨万……” 得,又他娘的是个盐商狗大户,不过属于徽商那一帮。 徽商皆处于贫困山区,山地依原麓,田瘠确,所产至薄,种地无以生存,所以徽州子民大多外出经商,宋代开始活跃,到了大明更是各地乱窜。 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徽州四宝的问世,更是彻底打响了徽商的名气。 但徽州商人都有一个特点,商而兼士,贾而好儒,以儒家文化来指导经商,成了独具特色的儒商。 汪福光同样含笑起身,看着脸色铁青的王文显,笑得:“鄙人汪福光,恰巧在京,今日难道赶巧碰上本次品鉴会,还请王兄高抬贵手,把这第一个名额……” “八万两!” 王文显懒得跟他废话,直接提价九千两,势要夺下这第一个名额。 汪福光见状收起了笑容,不急不缓地喝道:“八万一千两!” 众人见状,彻底傻眼。 这两位盐商巨头,今日是杠上了吗? 周忱很是不解,下意识地问道:“王爷,不是还有八个名额吗?” “他们二人为什么要因为这一个名额,就非要花重金争抢,还不惜撕破脸皮?” 朱高煦闻言一愣,随即没好气地解释道:“恂如啊,你只看到了表象,这第一个名额,不只是捐监的资格,更代表着一份人情。” “此次品鉴会,是以我这个汉王的名义举办的,他们二人一上来就重金争抢,给此次品鉴会开了一个好头,这份人情就算他们不提,我这个汉王也得承认。” 周忱闻言一愣,随即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日后你少不了与这些商贾打交道,要始终牢记一句话,商人以逐利为生,他们的每一个举动,都是为了利益!” “看似多花了些钱财,但却是得了汉王一个人情,更何况这点钱财对他们而言,根本就是不值一提,这笔账对于眼前这两个狗大户来说,自然是算得明白的。” 听了这话,周忱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 “王爷高见,恂如明白了。” 此刻王文显与汪福光还在不断竞价,只是当价格接近二十万两时,两人加价的幅度都小了许多。 “王爷,为何会这样?难道您的一个人情,只值二十万两吗?” “非也,低价五万两起拍,如今已经加到了二十万两,整整翻了四倍!” 朱高煦耐心解释道:“继续加价下去,后面的人还怎么拍?那样只会得不偿失,这二人非但没有替我挣个开门红,反倒是坏了此次品鉴会,汉王的人情没了,反倒是会惹来汉王的怒火!” “二十万两是个底线,汪福光两人都清楚这一点,所以很快就有结果了。” 果不其然,朱高煦话音刚落,王文显便直接加价到二十万两,而汪福光犹豫片刻后,果断选择了放弃。 自此,品鉴会七号区域,落入王文显手中。 周忱见状却是彻底呆滞了,因为他们整整划分了一百零八个区域! 就算刨除他们那些小心思,那保守估计也至少上千万两白银! 麻了! 彻底麻了! 第36章巨款!朱棣彻底服了! 因为王文显与汪福光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的番货拍卖进行得十分顺利。 有着王文显珠玉在前,一众富商巨贾也不沉默,纷纷选择出手,拿下了自己中意的区域。 虽然全程都是盲拍,但裘广德却在朱高煦授意下,故意提及这些区域内的番货,是出自哪个海外小国。 如此一来,更是加剧了竞拍的激烈程度。 尤其是来自摩鹿加岛国的一号区域,更是受到这些商贾的激烈争抢。 王文显与汪福光再次出手,为了这一号区域二人再次对上,甚至不服气的汪福光开出了三十万两白银的天价,彻底震懵了朱高煦等人。 原因无他,摩鹿加岛国以盛产丁香、豆蔻、胡椒闻名于世,被誉为“香料之国”。 而汪福光自己就是两淮盐商巨头,他的船队偶尔也会偷偷出海,赚取海上暴利,所以他知道这个商业机密。 丁香、豆蔻、胡椒等香料,在大明那可都是价比黄金的紧俏货,根本不愁没有市场。 原本汪福光还打算捡漏一波,谁成想好死不死地成了一号区域。 在场之人都是一方富商巨贾,有着精明的经商头脑,与敏锐的商业嗅觉,没有一个人是傻子。 所以当他们见到汪福光一直出价时,顿时就动了心思,王文显更是直接出手再次对战汪福光。 两大盐商巨头再次争锋,最终以汪福光开出三十万两纹银的天价,成功夺下了这一号区域。 今日品鉴会,也因此完美落下了帷幕。 裘广德敲了敲木锤,按捺住内心的悸动惶恐,沙哑着声音道:“诸位,今日品鉴会到此结束。” “余下区域,将会于明日准时开拍,本次品鉴会一共举行三日,三日期满立即结束。” 顿了顿,裘广德收起了笑容,冷声提醒道:“裘某在此必须善意提醒诸位一句,凡是成功竞拍者,必须在这三日内交割现银货款,如若不然,后果自负!” 现银交割? 听了这话,王文显与汪福光顿时面色一变。 他们家财万贯不假,但他们的真正产业,都不在京师。 试问哪个商贾出门经商,会随身带着这么多的现银? 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裘广德,你现在才讲,让我等短时间内去何处筹措现银?” “对啊,你这未免太过分了吧?” 一时间,台下众人怨声载道,纷纷指责裘广德事先不讲清楚。 面对众人的指责,裘广德只是淡淡地回答道:“这是汉王定下的规矩,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概不赊账!” “不过王爷也说了,考虑到时间太短,诸位可能筹措不足银两,可以用丝绸、茶叶等大明特产折算,按照官价收购。” 听到汉王这个名头,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 一众富商巨贾即便再头铁,也根本不敢质疑汉王朱高煦。 得罪了这位汉王爷,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只是这样一来,该如何是好? 裘广德见目的达成,再次笑道:“诸位这是当局者迷了,即便自己身上没有现银,不可以联系附近好友挪动吗?” “再者说来,即便自己一个人吃不下一片区域,那也可以与好友合作嘛,而现银不够,还可以货物折算呀!” “汉王爷说了,这笔买卖,保准你们稳赚不赔,将来还有的是合作的机会,所以诸位完全不用有所顾虑,即刻行动起来吧!” 话音一落,裘广德径直转身离去,留下面面相觑的众商。 筹措现银! 货物折算! 与好友合作,多吃下几片区域! 裘广德最后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彻底点醒了众人。 他们这些富商巨贾,走南闯北了这么多年,谁还不认识几个家财万贯的合作伙伴? 远的不提,江南等地的富商巨贾,简直不要太多! 而且距离京师不算太远,即便押运银子前来,也不过一两日脚程! 汉王给出了三日交割期限,时间上而言完全足够! 而且就算最后银子不足,也可以用货物折算,京师里最不缺的就是茶叶丝绸这些高等货! 一想到这儿,众商顿时就动了,匆匆离开了拍卖会场。 一出娄江西馆,富商们顿时急切地催促马车前行,前去好友伙伴府上筹措银两。 赚不赚钱的不重要,那捐监资格必须拿到。 虽然有人开出了三十万两的天价,但名额足足有九个,花落谁家,现在还没有定论! 大不了多家合作,先吃下一个名额,再内部调解便是! 一时间,因为这场品鉴会,整个京畿地区的富商巨贾们都动员了起来。 朱高煦施施然地从幕后走出,望着这些富商们匆匆离去的模样,脸上浮现出了笑容。 裘广德虽然是个京城富商,但他只有一个人,圈子仍然小了些。 现在这几十位富商巨贾齐齐出动,将会引来更多的狗大户! 如此一来,品鉴会算是彻底办成了,朱高煦的后续计划,也能顺利推行。 正在此时,周忱满脸麻木地走了过来,哆嗦着身子道:“王爷,今日总共拍卖出去了三十二个区域,合计三百四十一万两,平均一个区域十万两左右。” 朱高煦闻言点了点头,瞧见他这副激动模样,忍不住调侃道:“恂如啊,瞧你这点出息,不过区区三百万两银子,怎么就哆嗦成了这般模样?” 周忱:“???” 你娘咧! 区区三百万两? 大明朝每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三百万两税银! 当然,这只是银钱,不包括粮食丝绸等物。 但即便将粮食丝绸折算成银钱计算,大明每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三千万两! 这位汉王爷,只是举办了一场品鉴会,转手就弄到了三百四十万两现银! 而且这还只是第一天,后面两天的品鉴会,想都不用想,肯定比今日更加激烈,交易额也只会更多! 那……我的老天爷啊! 一场品鉴会,折腾出了大明一年的税收? 这位汉王爷,究竟是什么奇才? 朱高煦见状拍了拍他的肩膀,没好气地提醒道:“第一,这交易额里面,有一半是番商的。” “第二,你这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太过丢人,本王现在有些后悔,当初挑选你作为副手了。” 周忱羞赧,讪讪地笑了笑。 “不过是些银子,就把你吓成这样,那等会带着你面圣,本王真怕你丢脸啊!” 周忱:“!!!” 面圣! 我也可以吗? …… 乾清宫,御书房。 朱高煦前脚刚刚走了进去,片刻之后御书房内就传来了朱棣的惊呼。 “多少?三百四十万两?” “不是。” “唔……朕就说嘛,怎么可能……” “是三百四十一万两!” 朱棣:“???” 第37章捐监?臣弹劾汉王危害社稷! 御书房内,鸦雀无声。 大明天子朱棣久久都回不过神来,望着周忱的小本本怔怔出神。 整整三百四十一万两白银! 大明朝每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三百万两税银,总共税收也不过三千万两! 这个老二,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品鉴会,不但将番货卖出去了,还卖了整整三百万两! 而且,这还只是品鉴会的第一天! 朱棣眼睛陡然亮了起来,仔细打量了一眼这个儿子,随即欣慰地点了点头。 “小鼻涕,去将夏原吉、杨士奇等人唤来。” 夏元吉是老朱同志的钱袋子,永乐朝的户部尚书。 朱棣花钱大手大脚,是出了名的。 别的不提,光是永乐新政三大项目,郑和下西洋,迁都顺天,编纂永乐大典,那一项换个朝代,都是耗费无数钱财的大工程。 偏偏终永乐一朝,这些大项目还全都干成了! 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夏元吉这位户部尚书的艰难筹措钱粮,硬生生地苦苦支撑了下来。 否则,朱棣就不会成为流芳百世的永乐大帝,而是成了好大喜功的杨广第二了。 现在朱高煦转手折腾出了这笔巨款,朱棣下意识地就想唤来自己的钱袋子,商议一下这种方式的利弊。 很快夏元吉等重臣联袂而来,各自习惯性地落座。 朱棣这才眉飞色舞地道出了品鉴会一事,惊得杨士奇等人面面相觑。 夏元吉抹了抹眼睛,深吸了一口气,看向朱高煦道:“敢问汉王殿下,当真是三百四十一万两白银?” “小本本都在这儿呢,那些富商巨贾已经去筹措银两了,三日内交割完毕。” 朱高煦声音清朗,响彻整个御书房。 众人听了议论纷纷,惊诧于这些商贾的赚钱能力。 “爹,商人以逐利为生,所以商贾有钱,自古就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 “儿子这次不过是为了将番货变现,填补空虚的国库,割他们一波韭菜罢了。” 割韭菜? 朱棣眉头微挑,随即展颜笑道:“这个词语不错,朕很是喜欢!” “这些商贾不事生产,却又家财万贯,是该割他们一波。” 杨士奇等重臣听了,也是含笑点头。 他们这些文臣士大夫,一向看不起满身铜臭的卑贱商贾。 不事生产,只为逐利,这些各地流窜的商人,对朝廷没有半点贡献,还会成为最不安稳的因素。 然而正当此时,一道不合时宜的声音,就这么突兀地响起。 “敢问汉王殿下,这些商人为何甘心让您割韭菜?强行逼迫,恐非君子所为啊!” 朱高煦一愣,看向出言之人,却是翰林侍读兼左春坊大学士,黄淮。 这家伙也是大明名臣,与三杨一同辅佐了五朝天子,只不过怎么总感觉他对自己意见很大啊? “唔,一是这些番货本来就可以中间商赚差价,挣得大量利润。” “商人一生经商,为逐利而生,他们有的是办法从这这批番货中谋利,所以将番货变现的任务交给他们,算是给对了人。” 朱棣微微颔首,对这个儿子很是满意。 抛开其他不谈,老二现在知道知人善任,这就是很大的进步。 然而还未等他高兴片刻,朱高煦接下来说的话,却是令他眉头一皱。 “其二嘛,爹我正准备向您汇报,儿子自作主张,给了他们九个捐监的名额。” 捐监? 何为捐监? 朱棣心中生出了一丝茫然,一丝不安。 “就是出价最高的前九名商贾,可以举荐一个自家子弟,入国子监进学修德……” 话音未落,黄淮便怒喝道:“荒谬!” “国子监乃是我大明人才荟萃之地,学风淳朴,人才辈出,源源不断地为我大明提供贤才。” “汉王殿下开此先河,允许那些不学无术的商贾子弟入国子监,不但会坏了国子监的风气,还会给那些心术不正之人合理借口,如此国子监危矣!” “皇上,臣弹劾汉王恣意妄为,巧立名目中饱私囊,危险国家社稷!” 朱高煦:“???” 我尼玛啊! 你脑子有问题吧? 老子不过是给了九个捐监名额,你还能弹劾我巧立名目中饱私囊? “黄淮,那本王倒想问一问,你幼子黄采如今是不是靠着荫生身份,在国子监内进学修德?” 大明朝的监生一般分为四类:会试不第的举人,有机会进入国子监深造,称为“举监”;由府州县学推荐学行俱佳者,到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称为“贡生”,以贡生身份入监者称为“贡监”;有功官员子弟,被朝廷特批入监者称为“荫监”,这些学子称为“荫生”。 最后一类,则是现在尚未出现的捐监生,捐钱的叫做“例监”。 也就是说,国子监监生里面,唯有贡生与举子才是具备真才实学,通过科举考试入监学习的人。 靠爹的叫荫生,靠钱的叫捐监生。 两者都是靠走后门,你有什么脸在这儿弹劾老子? 黄淮被朱高煦问得面色涨红,讷讷不知所言。 他幼子黄采虽有几分才学,但是在国子监里面,的确算是拖后腿的存在。 所以,面对这个问题,他无话可说。 杨士奇见状幽幽开口道:“汉王殿下,荫生乃是太祖定制,而且这些荫生本身才学不差,这才是问题关键。” “一则我大明从未开过捐监的先河,二则那些商贾子弟满身铜臭,不通文墨,任由他们进入国子监,只会败坏国子监的风气,动摇我大明社稷根本。” 朱高煦一听这话,顿时就笑了。 这些狗东西,还真是能上纲上线啊! 不过是让几个商贾子弟入国子监进学修德,就是危险国家社稷,就是动摇社稷根本? 朱棣眉头微挑,陷入思考,始终不发一言。 朱高煦见状索性笑道:“爹啊,既然如此,那儿子这品鉴会办不下去了,等会儿就让人去通知那些商贾,不用准备银子,都回家玩泥巴去吧。” “儿子办事不力,且恣意妄为,危害大明社稷,还请爹恩准我这个不孝子前去云南就藩。” 众人一听,顿时傻眼了。 朱棣无语地以手扶额,知道这个混账又开始犯浑了。 不过还未等他开口,朱高煦又轻嘲道:“儿子一心为君分忧,却被人弹劾恣意妄为,中饱私囊,儿子真的厌倦了。” “既然如此,那儿子不如躲得远远的,图个清净!” 话音一落,朱高煦转身就走,毫不拖泥带水。 朱棣见状脸色一变,冷得有些吓人。 黄淮等人尴尬地愣在原地,不知该如何是好。 我不过就弹劾了你两句,你至于撂挑子不干了吗? 第38章有内鬼!中止交易! 朱高煦潇洒离去,留下发蒙的众人。 一时之间,御书房内气氛诡异到了极点。 朱棣面沉入水,心中对黄淮等人十分不满。 整日口口声声地喊着为君分忧,自己不作为也就罢了,老二好不容易折腾出了点成绩,这些混账东西还群起而攻之! 在朱棣眼中,用几个监生资格,就能换得一笔巨款,这买卖怎么算都不吃亏啊! 夏元吉见气氛有些尴尬,转移话题道:“皇上,郑和从海外带回这么多的藩国贡使,吃住全由朝廷供着,三日一个小宴,五日一大宴,长此以往,得花多少钱啊?” 朱棣闻言无奈苦笑,“瞎算盘啊瞎算盘,你呀,就是算了小账没算大账。” “四夷宾服,万国来朝,这可是举世瞩目的壮举啊!” “这些番人归国之后,他们就变成了朕的使者,将大明的文明强盛传播海外……” 夏元吉听了这话,紧锁的眉头却是并未舒展。 “皇上,微臣不敢苟同,传扬出去又能怎么样呢?不还是要自己过日子吗?” “河南旱灾,山东旱灾,福建倭患,营建顺天,北伐南征,疏浚大运河,编《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这哪一项不耗费海量银钱?” “国家一年就只有三千多万两的税收,算上盐铁矿产等也只有七千多万两,仅是《永乐大典》一项就要拨款一千五百万,顺天又要走一千多万,大运河也拿了一千多万……” “六部百司都朝着户部伸手要钱,臣这个户部尚书恨不得将一枚铜钱掰两半花,皇上您让臣怎么办?难道……” 朱棣怒了,瞪大了眼睛。 “行了行了,又是老调重弹,你又开始抱怨了。” “朕这不是在想办法填补国库空虚吗?结果汉王刚做出了成绩,他们一个个地又跳出来驳斥,那你们说现在该怎么办?” 兜兜转转了一大圈,问题还是原来那个问题。 但夏元吉等人前几天没有办法,现在同样想不出一个妥善之策。 万般无奈之下,郑和再次提出了自己的方法。 朝廷官价收购一半番货,拿到市场上去交易谋利;另外一半番货,则允许番商自行售卖。 朱棣本就心中有气,听了这话,索性继续执行番货折俸这个法子。 “从这个月起,全国所有的官员都不用去国库领取俸禄,朕用郑和带回来的番货,折合你们的俸银!” “番货折俸,为君分忧,就这么定了!” 杨士奇等人闻言面面相觑,夏元吉张了张口准备劝阻,却是被朱棣摆手打断。 “朕意已决,都退下吧!” …… 汉王府。 朱高煦一进门,便唤来了周忱与裘广德二人。 “事情出现了变故,品鉴会可能要延迟几天。” 周忱听了这话一愣,不太明白这位汉王的意思。 方才他同样在御书房内,亲眼目睹黄淮等大臣弹劾汉王恣意妄为。 而后汉王负气离去,他也识趣地退走。 事情都已经这样了,汉王哪来的底气,继续举行品鉴会? 裘广德不明所以,顿时就急眼了。 “王爷,那些商贾可是在全力筹措银两啊,现在暂停品鉴会,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自己等人辛辛苦苦地忙碌了一日一夜,眼瞅着即将大功告成,结果出现了变故,裘广德这心里很是难受。 朱高煦抿了一口茶水,笑着安排道:“不着急,好戏才刚刚开始。” “老裘,你去告诉那些富商巨贾,继续准备银两,继续调运丝绸茶叶等货物,品鉴会延期几日后会照常举行。” “但是在这之前,他们不得买卖任何番货,否则失去品鉴会参会资格,本王日后也会找他们清算!” 此话一出,周忱顿时惊了。 “王爷,您这是要……” “那些大臣不让我们搞品鉴会,朝廷还有什么办法将番货变现?无非就是番货折俸与官价买卖这两条路可以走。” 朱高煦冷笑道:“黄淮这些蠢货,弹劾本王恣意妄为,那本王还就恣意妄为了,让他们吃些苦头,才知道谁对谁错!” “老裘,告诉他们事情,朝中有重臣因为捐监资格,迫使本王中止了品鉴会,只要他们联合抵制,不出三日品鉴会就可照常举行,他们可继续筹措银两。” “恂如,你赶去娄江南馆,告诉那些番商有内鬼交易中止,番货由他们自行售卖。

相关推荐: 致重峦(高干)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取向狙击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镇痛   醉情计(第二、三卷)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云翻雨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