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的事情回京再说。 如此一来,老二的罪责也会轻上许多,不至于承担“延误北伐军机”的莫大罪名。 但是,朱棣仅是一眼,就看穿了他这些小心思。 不过朱棣并未动怒,只是淡淡地吐出了一个字。 “等!” 等? 等什么? 等一个解释! 朱棣也很是纳闷,老二这个混账东西,究竟想要做什么? 这个逆子自从上次受伤后,虽然时常犯浑,但是脑子确实好用了不少。 他不但一反常态舍弃了不该有的野心,多次主动请求前往云南就藩,而且还提出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国策,如新盐法、牧羊计划等等。 朱棣对他的改观,早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以前这个儿子,骁勇善战,极像自己。 现在这个混账,成熟稳重,更似人君! 说到底,太平天子朱高炽,开疆雄主朱高煦,朱棣更倾向于后者! 那么,老二在此刻打内帑的主意,究竟是为了什么? 有什么事情,值得他冒这样大的风险,也要在短时间内筹措海量金银? 朱棣插着腰来回踱步,堂下一众将佐不敢吭声。 “报!应天府急报!” 大殿外,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喝声。 下一刻,众人只见一个身穿飞鱼服,浑身风尘仆仆的锦衣卫,三两步一个急冲,直接冲进了大殿之内。 这锦衣卫也不见礼,而是直接扑倒在地,高声道: “报,应天府急报,汉王殿下提出“大明钱庄计划”,百官联名上奏,请求皇上降恩支取内帑金银!” 锦衣卫话落,大殿内所有人都眼神一凝,一个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靖难老将们听了这话后,竟是齐齐倒吸一口冷气。 百官联名! 我的老天爷! 别说永乐朝了,自大明立国以来,都从未出现过这等可怕的局面! 到底出了什么天大的事? 那“大明钱庄计划”又是什么鬼东西? 面对百官联名上奏,请求支取内帑金银,朱棣并未慌乱,而是淡然地接过了锦衣卫手捧着的奏报,静静地坐在龙椅上看了起来。 大殿中大约安静了一炷香的时间,等到朱棣将奏报看完,而后竟然朗声大笑了起来。 “好!好!好!” “这个老二,干得漂亮!” 朱高燧等将佐眼见皇上这般模样,吓得当即跪倒在地,脸都快白了。 干得漂亮! 皇上这是气急反笑,彻底暴怒了? 朱高燧跪在地上,心中哀叹了一声。 老二啊老二,你这个混账王八蛋,老老实实地监国理政不好吗? 你没事儿作什么妖啊! 还你娘的百官联名,这是要逼宫啊! 一时间,大殿内安静得有些可怕。 朱棣看向地上的锦衣卫道:“起来吧,下去领一百两的赏。” “回去告诉老二,内帑十二库随他支取,应天府一切听从汉王安排!” “谢皇上!” 一众大将:“???” 啥? 内帑随意支取? 应天府一切听从汉王安排? 皇上不是彻底暴怒了吗? 这究竟是什么情况? 待锦衣卫走后,朱棣这才笑着看向一众大将。 “你们跪在地上作甚?都起来吧!” 众人战战兢兢地起身,脸上写满了疑惑与茫然。 朱棣见状并未多言,只是叹了口气。 “老二这回,可是干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啊!” “只要大明钱庄运作得好,我大明财政将永远不会紧张了!” 众人:“!!!” 你娘咧! 朝廷不缺钱了? 那不是想打仗就打仗? 何人能撄大明战兵之锋芒? 第131章鸟铳问世!划时代的先进火器! 凤阳。 北伐大军继续行军! 只是在离开之前,朱棣回望了一眼应天。 这个老二,真是给了他太多的惊喜。 大明钱庄计划一旦推行,那朝廷再也不用为钱粮发愁了! 相比于大明钱庄的其他优点,这才是最大的好处! 近些年来,大明财政紧张的原因,朱棣自己心知肚明。 因为同时进行各项大工程,国库已经非常空虚了。 如果不是老二搞了一些赚钱的项目,他朱棣这次能不能北伐都还是个未知数。 其实朱棣也不是没有想过赚钱,然而他对此也是有心无力。 如果论起行军打仗的话,朱棣的确是一把好手,打得鞑靼瓦剌抱头鼠窜。 但是提及挣钱一道,十个朱棣都赶不上一个朱高煦。 再者说来,国库原本就没钱,想要挣钱更是难上加难。 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本钱,想做什么都是空想。 因为没钱,所以要赚钱,弥补日益空虚大多国库。 但是本来就没钱,又拿什么赚钱呢? 这就陷入了一个绝对恶性的死循环之中。 但是现在,老二提出的大明钱庄计划,只需要在前期投入海量银钱作为准备金,等到钱庄正常运行之后,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产出银钱带来利润。 在不影响百姓生计的前提下,让他们把自己多余的钱存入钱庄。 然后用百姓的钱来赚钱,最后再以赚到的利润回馈百姓。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个道理,老二可算理解得很是清晰透彻。 先前朱棣还感到疑惑,什么时候杨荣黄淮这些太子党,成了老二的附庸,甘愿听从他的命令? 甚至还联名上奏,就连金忠夏元吉等朝堂重臣的名字都赫然在列。 现在朱棣想明白了,因为这钱庄计划本就是利国利民的国策,有助于发展民生,这与夏元吉黄淮等儒臣的治国理念不谋而合。 正因为如此,朱棣也大手一挥,直接让老二随意支取内帑金银。 就算老二将内府十二库全都给搬空了,他也不会感到丝毫心痛。 毕竟他存这些私房钱,就是为了日后北伐蒙古,拿自己的私房钱打仗。 现在老二提出了这个钱庄计划,朝廷永远不会再出现财政紧张的局面,那他朱棣不是想打仗就打仗? 就算是打到贴木儿帝国去,大明也支撑得起! 想着,朱棣露出了一个欣慰的笑容,为自家老二的成就感到欣慰。 “你这逆子,倒真是能折腾!” “爹已经彻底放权给你,希望你不要让爹失望啊!” …… 军器局。 朱高煦匆匆赶到,脸上充满了喜色。 刚刚他收到消息,军器局已经成功研制出了鸟铳,所以汉王爷立马屁颠屁颠地赶了过来。 但是当他看到实物之后,却是愣在了原地。 眼前这根丑不拉几的掏火棍,就是军器局研制出的鸟铳? 你他娘的玩我吧? 老刘头瞧见汉王爷脸色不对劲,讪笑着询问道:“王爷,这鸟铳有什么问题吗?” “我们可是不眠不休了一个多月,完全按照您的图纸制作的,虽然卖相不怎么样,但该有的东西全都有。” 说着,老刘头拿起鸟铳,却被朱高煦接了过去。 既然实物已经做出,加之金忠夏元吉等人在场,他觉得有必要向众人介绍一下这划时代的火器。 “这东西叫‘鸟铳’,后有照门,前有照星,机发弹出,两手不动,对准毫厘,命中方寸,兼之筒长气聚,更能致远摧坚……” “以前的神机铳需一手持柄一手燃药,操作麻烦发射效率低,因而较难命中目标,只能是靠运气。” “这鸟铳可是不同,与神机铳这等手持火铳相比,鸟铳身管较长,口径较小,发射同于口径的圆铅弹,射程较远,侵彻力较强。” “而且增设了准星和照门,变手点发火为枪机发火,枪柄由插在火铳尾銎内的直形木把改为托住铳管的曲形木托,持枪射击时由两手后握改为一手前托枪身、一手后握枪柄,可稳定持枪进行瞄准,射击精度较高……” 金忠等大佬听得一愣一愣的,虽然有些词语他们不懂,但是大致意思还是能够理解。 那就算神机营威震漠北的神机铳已经落伍了,眼前这“鸟铳”与其相比先进了不少。 尤其是变手点发火为枪机发火,这鸟铳就能甩神机铳好几条街! 以前这神机铳那是手持点火,一人手持,一人点火,需要两个人同时操作。 但是这鸟铳是枪机发火,通过预燃的火绳和扣动枪机,带动火绳点燃火药池内压实的火药,借助火药燃气的爆发力将枪管内铅弹射出,杀伤敌方人马。 神机铳需要两人操作,发射效率低,命中率也低。 鸟铳发射只需要一人,发射效率自然大大提升,而且因为增设了准星和照门,所以命中率也大大提高! 二者对比之下,鸟铳胜出了太多! 这不是简单地火器改良,而是划时代的火器变革啊! 金忠有些激动,难以置信地看着朱高煦。 他没有想到,这个汉王殿下,竟然还精通天工技艺,转眼间就捣鼓了这般利器! 眼前这其貌不扬的鸟铳,虽然看着不咋地,但它堪称战场上的杀敌利器! 金忠乃是追随朱棣起兵靖难的老人,又做了这么久的兵部尚书,哪里看不透鸟铳的价值。 “汉王殿下,敢问这鸟铳能否量产?” 即便是战场利器,那也要看能不能量产,普及到全军。 朱高煦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还是觉得有些不太满意。 毕竟鸟铳是后世步枪的雏形,可是他现在看见的,就是一根丑不拉几的掏火棍。 不过想想这是世界上第一支鸟铳,朱高煦也就释然了。 丑是丑了点,可以不断改良嘛。 “老金头你想什么呢?不能量产我捣鼓它做什么?” “军器局停止生产神机铳,改为生产这鸟铳,尽快制作出一批送往北伐大军!” 可以量产! 金忠欣喜不已地点了点头,爱不释手地端详着鸟铳。 良久之后,他才将其放下,神情肃穆地向朱高煦郑重一礼。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汉王爷一跳,急忙侧身就要躲过。 “老金头,你这是做什么?” “汉王殿下,我代大明百万将士,向你致谢了!” 朱高煦闻言有些动容,有些不好意思地摆了摆手。 “行了老金头,别这么煽情,以后好东西会越来越多,你争取多活个几年就行了。” 金忠:“???” 第132章竞争!兵仗局表示压力很大! 军器局。 形势一片大好。 鸟铳成功问世,正在批量生产之中。 借助各种各样的模具,再加上流水化生产模式,军器局与兵杖局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制造出大批鸟铳,完全赶得上北伐瓦剌的战事。 朱高煦巡视了一番军器局,随即命人唤来了兵仗局的掌印太监海寿。 兵仗局与军器局不同,军器局隶属于工部,但兵仗局却是宦官官署,属于明八局制造军用器械,宫中零用铁器的机构。 也就是说,兵仗局掌造刀、枪、剑、戟、鞭、斧、盔、甲、弓、矢等军用器械和宫中零用的铁锁、针剪及法事所用钟鼓等,但它却是由一群太监掌管,属于内府八局。 永乐帝信任器重太监,这是饱受后世诟病的事情。 海寿太监很快便赶了过来,一张洁白无须的脸上,写满了谄媚之色。 “王爷,唤老奴前来所为何事?” 要知道他海寿可是兵仗局的掌印太监,是兵仗局地位与权势最高的宦官。 但是这区区一个掌印太监,在汉王朱高煦面前,那连个屁都不是! 所以海寿太监姿态放得很低,接到消息后就立马屁颠屁颠地赶了过来。 毕竟眼前这位汉王爷,不但一直都是皇上最偏爱的儿子,而且如今监国理政,很有可能取代太子爷问鼎九五之尊! 更何况皇上前不久下令,命汉王殿下提督兵仗局,所以这位爷还是他海寿太监的顶头上司,万万得罪不起。 朱高煦瞥了一眼这个谄媚讨好的死太监,淡淡地问道:“海寿啊,你们兵仗局还没完成革新吗?” 上回朱老四把兵仗局交给朱高煦一同改革,但他可没这么多的时间与精力。 所以汉王爷直接让兵仗局掌印太监海寿带着匠人来军器局学习,自己完成兵仗局的改革。 如今军器局在老刘头的带领下,连鸟铳这等划时代的火器都研制成功了,可是这个死太监掌管的兵仗局还未完成改革! 这样一来,汉王爷可就要问责了! 海寿心中一惊,立马解释道:“王爷,已经在改了!” “现在兵仗局里那些匠人的待遇全都提上去了,生产模式也改为了流水化生产,只是还有不少模具母机尚且在赶制当中,所以我兵仗局的生产效率比不过军器局……” 这话说得是大实话,毕竟军器局改革在先,还是这位汉王爷亲手为之,自然占了优势。 兵仗局就如同后娘生的一样,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只能是他海寿自己一个人学习借鉴,再全力推行改革。 甚至为了赶制那些模具母机,海寿还求到了工部尚书宋礼头上,从军器局调走了几位手艺高超有经验的大匠师。 一想起这事儿,海寿心中就憋屈至极。 宋礼这些自视甚高的文臣,一向看不起海寿这些阉人。 当日如果不是看在汉王朱高煦的面子上,宋礼哪里会搭理一个该死的死太监。 但即便如此,海寿也没少被讥讽嘲笑。 想着,海寿太监就忍不住叹了口气。 “王爷,您同样提督兵仗局,为何不能莅临我局指导一番……” “不能什么?本王哪有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 瞧见这海寿太监一副受了委屈的小媳妇儿模样,朱高燧那是又好气又好笑。 军器局完成了改革,这死太监直接带着匠人过来学习就是,非要自己去兵仗局走一趟干嘛? 而且掌管大明军器制造业的具体机构,是工部虞衡清吏司管辖的军器局以及内府管辖的兵仗局。 加之军器制造的仓库,戊字库和广积库,也是工部管辖的。 戊子库储藏的是弓箭盔甲等物品,广积库储藏的是硫磺、硝石等物品。 朱高煦为了攀升科技树,自然而然地将重心放在军器局。 死太监,事儿真多。 不过朱高煦有意让兵仗局与军器局形成竞争关系,所以不能让一家独大。 按照他的本意,将两局独立出来,打造成军工企业,由皇室直接负责统率。 如此一来,军器局与兵仗局形成竞争关系,军队采购武器辎重,将由双方竞标争取军队的订单! 在有竞争有威胁的前提之下,两大军工企业才不敢松懈,激励自己局里的工匠不断研发创新,高攀科技树,提升自家军工产品的竞争力,不至于被对方挤垮。 谁的质量好,价格更加便宜,军队就会采购谁的产品。 质量不好价格还高,军队自然会放弃采购。 在这种竞争的条件下,两家唯有拼命提高竞争力,才能保全自身不被淘汰! 这样一来,他们会更加重视掌握技术的工匠,匠人们的生活也好过一些。 现在军器局形势大好,还掌握了鸟铳的生产工艺,兵仗局尚且还在改革,已经落后了太多。 军器局一家独大,的确不利于这个计划。 必须想办法,给兵仗局捣鼓出一门独家工艺。 想着,朱高煦叹了口气。 “走吧,死太监,跟你走一趟!” 海寿太监闻言大喜,一张脸笑得跟菊花一样灿烂。 当然,他耳朵自动忽略了“死太监”这个难听的称谓。 谁让人家是监国汉王爷呢? 然而正当此时,一个锦衣卫突然跑了过来。 “汉王殿下,不好了,兵部尚书金忠大人,刚才在兵部晕倒了!” “什么?他刚刚在这儿不是还好好的吗?” 朱高煦一愣,下意识地追问道。 方才他们一同还在欣赏鸟铳,结果人一回到兵部就晕倒了,这算什么事儿? 金忠啊金忠,你可千万别嗝屁了啊! 想着,朱高煦立马吩咐道:“让太医院里的老家伙全去金府,为老金头诊治!” 锦衣卫听后点了点头,当即领命而去。 朱高煦又看向海寿太监,苦笑着解释道:“你也看见了,现在事发突然,金忠是老头子的心腹重臣,本王不得不前去看望,明儿再去兵仗局吧!” “老奴明白,王爷尽管前去。” 海寿太监也是无奈,只能点了点头。 这个金忠,晕倒得真不是时候啊! 不过汉王殿下已经答应了,那也不急于这一天。 海寿太监心中也很焦虑,他听说汉王有意让军器局与兵仗局形成竞争关系,通过竞标争取军队的订单。 现在军器局不但完成革新,还掌握了鸟铳制造工艺,兵仗局已经落后太多了! 如果不能跟上汉王爷的脚步,那兵仗局最后只会被淘汰,甚至从内府八局除名! 怀揣着满腹委屈,海寿忧心忡忡地回到了兵仗局。 “传令下去,告诉我兵仗局的匠人们,谁能够改良火器,本座做主赏赐他们百金!” 第133章金忠病倒!大胖胖慌了呀! 金府。 兵部尚书金忠作为靖难时期就跟着朱棣,为永乐帝出谋划策的功臣,他所在的府邸距离皇宫本就不远。 与唐太宗李世民相仿,朱棣对待跟着自己打天下的老兄弟,更是十分大方,完全不同于心狠手辣的太祖爷朱元璋。 金忠好歹是兵部尚书,毕竟是当朝的二品大员,该有的排场并不寒酸,占地面积同样也不小。 朱高煦出了军器局,没走几步就到了金府。 汉王爷人还未走到,就已经有门房提前通报了去。 刚到金忠府邸,就已经有人站在门口迎接了上来。 “小的见过汉王殿下,太子爷已经到了。” 金府管家很识趣地透露了一个信息,大胖胖朱高炽已经到了金府。 其实按道理而言,金忠是朝野皆知的太子党,金文作为金府管家,不会怎么搭理汉王朱高煦。 奈何如今是汉王朱高煦监国理政,夺嫡势头正猛的时候。 金文可不想这位汉王爷在自家老爷病重的时候,突然开始犯浑! 朱高煦扫了金文一眼,笑着点了点头。 走进了金府,很快迎面走来了一个三十几岁的年轻人,正是金忠独子金达。 瞧见来人,朱高煦神情一肃道:“金达,你爹情况如何?” 金达叹了口气,拱手道:“有劳汉王殿下挂念,太医院的一众御医正在给家父诊脉,想必很快就有结果了。” 二人说话间,朱高煦已经在金达的带领下来到了病房外面,却见大胖胖正满头大汗地在此来回踱步。 “哟,老大,来得挺早嘛!” 大胖胖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表示并不想跟他说话。 朱高煦见状也不恼怒,他知道金忠对于太子爷的重要性。 作为明成祖朱棣的心腹重臣,金忠为朱棣治理国家、太子朱高炽监国,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但他最大的贡献,在于维护大胖胖的太子大位。 金忠是大胖胖朱高炽被册立为太子、好圣孙朱瞻基被册立为皇太孙的重要推手,为辅助太子仁政监国,保护太子及东宫辅臣,与汉王夺嫡势力作斗争,历经艰难,功勋卓著。 换句话说,金忠就是太子党的标杆人物,是太子党的中流砥柱。 他如果真出了什么闪失,于国而言是莫大的损失。 但是对太子朱高炽而言,那无疑是一大重要靠山轰然倒塌! 所以大胖胖朱高炽得知消息后,立马就心急火燎地赶了过来。 况且眼前这位太子爷的仁义,可并不是说说而已。 不管是对汉王赵王这两个心怀不轨的弟弟,还是对追随他的臣子,都是真心相待。 朱高煦知道大胖胖那心急火燎的心情,所以出言宽慰道:“老大啊,别太担心了,我估计老金头就是一时的劳累过度,静养一段时间就好了。” 太子爷听了这话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只是那紧皱的眉头并未舒展开来。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好了。 然而谁都知道,金忠如果身子骨没有问题,哪会突然晕倒? 想着,大胖胖又忍不住叹了口气,眉头紧紧皱在了一起。 朱高煦见状也很无奈,他知道不等太医诊断完毕,亲耳听到金忠,这个傻老大是放心不下来的。 兄弟二人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时间悄然间流逝。 不知过了多久,几个身上穿着绿袍黄鹂服的御医从屋子里推门走了出来。 几人都是头发花白,显然是经验丰富的老御医。 但是此刻他们全都是眉头紧锁,忧心忡忡的模样,令大胖胖心中一沉。 几名御医瞧见太子爷与汉王时,明显愣了一下,而后赶紧上前行礼: “臣太医院柳青……参见皇太子殿下,汉王殿下!” 朱高炽摆了摆手示意其免礼,急切问道:“几位神医,金尚书情况怎么样了?可有大碍?” 御医扫了一眼大胖胖身边的朱高煦,眼神颇为隐晦忌惮。 “太子爷,金大人年事已高,加上这些天日夜操劳,应该是昨夜受了冻,感染了风寒。” “如果金大人年轻力壮,或许还能抗的过去,但是……现在只有看金大人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了!” 听到这话,朱高炽如遭雷击,瞬间脸色惨白。 朱高煦同样脸色一变,神情顿时凝重了起来。 感染风寒,这病放在后世,那就是个小感冒啥的,根本就不能算病。 然而放到古代,感染风寒可是要人命的! 要知道,史上权势最大的太子,朱
相关推荐: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大胆色小子
差生(H)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醉情计(第二、三卷)
屌丝的四次艳遇
凄子开发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