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凤帝临朝 > 第31章

第31章

还是做最后的挣扎。 “当初我们家可是给了七十块钱的彩礼,还有一百斤粮食。” 苏奶奶本来不想提这件事,省得戳儿媳妇的心,可是老梁家的人真是太不像话了,让她不得不拿这事儿说一说。 按照庄户人家的规矩,给了彩礼,虽然娘家会留下一些,但多少都要给点儿陪嫁,另外,给婆家再返回去一些“子孙钱”。 可是,老梁家的人硬生生就只给老苏家回了两毛钱。 就为这个,苏奶奶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看梁秀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要不是梁秀自己真是个吃苦耐劳的性格,又是个能忍耐的,就算婆婆不喜,也能陪着笑脸,婆媳两个也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 苏奶奶开口了,红心大队的不少人也都想起来有这事。 “我可还记着呢,当初梁秀嫁过来的时候,真的就只来了一个人,连随身衣裳都没给一件。” 常婆子也想起来这事儿了,忍不住说:“哎呀,梁秀这闺女,也是可怜,嫁过来的时候,真的就只穿着一身破衣裳过来的,老梁家连脸面都不要!” 她之所以记得这样清楚,主要是因为当初她用这个当做笑话,笑了好久老苏家。 再后来,梁秀连着生了两个儿子,又生了老苏家盼了很久的闺女,她才逐渐的不提这件事了。 两家的关系好像也是因为这个才更加不好的。 “还有这样的呢?我爹再抠抠索索的,当初也让我将娘家穿的衣裳都带过来了!”有个年轻的小媳妇子忽然十分感慨地说。 世上的事儿,真是怕对比啊,她曾经觉得自己娘家人已经很过分了,可现在才知道,她爹娘和梁秀嫂子的爹娘比起来,实在是太好了! “这天下大了,什么样的人都有嘞。有些爹娘是真的为了儿女着想,可有些爹娘就不一定喽!” 有人高声说着,说话的时候,还会瞄一眼梁家众人。 可梁家这些人,没皮没脸,就算明知被人内涵了,也不放在心上。 “你说的是,我看着老梁家这两口子就不像个啥好的,梁秀嫂子也真是命苦得很!” “不苦不苦,现在不是都好了?人都说,少时福气不算福,后福才是真的福!” 红心大队的人七嘴八舌的,眼看着一发不可收拾,老梁家的人终于难捱的站不住了。 “咱们回家去!”梁老头开口。 苏家众人就这样目送梁家人离开,谁都没有说一句话。 老梁家的人虽然走了,但梁秀的心情并没有好多少,她红着眼睛看着已经看不到人影儿的路,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老三,劝劝你媳妇,没啥!”苏奶奶十分大气地说。 苏老三伸手拍拍媳妇的肩膀,说:“媳妇,你都嫁到咱们家了,那边好不好的,不要太放在心上。” 梁秀听着丈夫这样笨拙地安慰,将眼泪抹去,说道:“我知道,就为他们哭这一次,以后再也不会为了他们哭了。” 不值得! 苏小甜也上前安慰自家亲娘。 迟意远不客气地跟着上前。 梁秀看到小闺女的时候,心情好了不少。 但是,当她看到迟意远的时候,心里到底难受。 这也算家丑,今天被这么多外人看到…… “婶子,人总要往前看,再难,能难到……” 少年接下来的话没有说出来,可是梁秀听懂了。 是啊,再难,还能比这爷俩难吗? 他们爷俩尚且能坚强地生活,她总比他们的处境要好。 “小娃儿倒是通透,婶子明白。”梁秀挤出一抹笑容。 苏小甜都好奇,为啥自己安慰都没作用,迟意远只说了半句话,她妈就开心了? 梁秀笑着感谢迟意远的时候,正好就看到了被苏小琴扯破的袖子。 “你这袖子怎么破了?婶给你补一补!” 梁秀这会子是慈母心爆棚了,一个小娃娃,家里连个女人都没有,也真是可怜得很。 “婶儿,我回家自己补一补就好了!”少年羞涩地说。 他统共就只有这样一件棉袄,实在不好意思脱下来缝补。 “小五还有一件替换的棉衣,有些小了,我看着你能穿,先换上。” 梁秀看出了少年的局促,哪里还能不明白。 “留着给小八穿吧!”迟意远不肯收。 “小八还穿不了。”梁秀坚持。 苏小甜也在好奇,为啥意远哥哥的衣裳都破成这样了? “意远哥哥,你这件衣裳,也实在是不成样子了,就先换上吧!”苏小甜也帮着劝。 听着苏小甜这么说,苏次良那个气啊,这个傻妹子,想啥呢? 没看出来眼前这个人居心叵测的啊? 三妈也真是,人家惦记你家里水灵灵的小白菜呢,你还当人家座上宾! 还给他补衣裳,送衣裳的! 不得不说,苏次良虽然外表看起来大大咧咧的,可实际上是个心思细腻又敏感的孩子。 迟意远心里的那点儿小心思,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看得很明白,但苏次良却都看出来了! 最后,苏次良气呼呼的出门去了,不想再看下去。 齐良英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脸上带着笑容,显然今天很开心。 可是她却惊讶地发现家里的气氛不对。 齐良英从来都是个谨慎小心又心细的人。 她好奇地问自家男人,才知道是三弟妹的娘家人上门闹了一场。 她听罢之后,忍不住唏嘘:“还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事!” 她今天回娘家,爹娘知道她现在在城里上班,每个月能领到工资还有粮票,对她都很好。 甚至,爹娘和哥嫂还一反常态地说了不少好听的话,回来的时候,还给她带了一些山货。 就算家里不缺这点山货,可到底是娘家人的心意,齐良英心情畅快得很。 “你就装作不知道,可别再戳三弟妹的心窝子啊!”苏老二难得心细了一次,对自家媳妇叮咛。 齐良英白了他一眼:“这个还用你交代啊,我知道!” 人就怕对比,她就算心里对爹娘以前的冷待还有些埋怨,这时候也都消散得干干净净的了。 甚至想着,以后还是要好好地孝敬孝敬爹娘。 第二日一早,齐良英和梁秀妯娌两个去县城上班。 家里的人还是过着最平凡安宁的日子。 王香花依然风风火火地忙着养鸡场的事,这个养鸡场有王香花太多的心血,大队里的人都说,要是没有王香花,就没有养鸡场的今天。 苏家的几个男人们在大队里需要上工的时候就去上工,不需要的时候,就上山砍柴,准备过年的柴火。 顺便也给牛棚里准备一些过冬的柴火。 至于几个小娃娃,大体是每天都去山上转一转,顺便弄点儿山货回来。 乡下的日子就是如此,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祖祖辈辈的人就这样过下去,没有波澜。 只是,宁静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是那样的难得。 尤其是,一个大队里有苏小琴这样的人,就更是十分难得安宁。 苏小琴忽然之间又不见了,苏家二房的人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就是刘秀英骂了两句,说家里的活儿都没人干了。 可是,三天之后,大队里来了一批人,气势汹汹地就冲到了牛棚里。 一番搜刮之后,还真让他们搜出来一些不错的东西,包括两碗白面、几斤小米儿,还有一小碗猪油。 为首的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男子,这人个头不高,看起来有些猥琐。 他看着这些东西,觉得得理了,便冲着苏长久发作起来。 “你这个大队长是怎么当的?这些人配吃这样的好东西?” 苏长久憋屈得很,可是很多事这时候不能说,他也只能委曲求全,乖乖听着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崽子破口大骂。 “同志,您别生气,这是我们几个老家伙存下来过年的,真不是大队长的错。” “过年?你们这样的人,还过年?” 又是一个年轻人一脚就将那一小碗的猪油给踹翻了。 当他们不知道呢?那个苏小琴都说了,红心大队的人给这些人给了不少好东西。 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搜出来这么一点! 迟意远看着爷爷委曲求全的样子,一双手攥得紧紧的,只恨不得上前将人暴揍一顿。 可是,他也知道,他不能这么做,要是真的动手打人,这事就不好收场了。 这时候,他就忍不住庆幸,就算在最平静的时候,也时刻防备着,将大部分的好东西都藏起来了。 要是那么多好吃的都搜出来了,他们才是真的完了。 “同志,您说的是,我们是罪人,不配过年,不配吃好的!”杜同和忙也上前赔礼道歉。 “几个老东西,看着就是不安生的人,我劝你们以后夹着尾巴做人。别给自己和别人找不痛快!” 为首的年轻人也在好奇,为什么走了这一趟,都没搜出什么好东西。 但他又觉得,可能是因为苏小琴是个没见识的,见了一点白面小米儿,就当是好东西了。 “小崽子,你过来!”为首的年轻人看到了迟意远,便招手让他过来。 那苏小琴可说了,这个小崽子也是个不安生的主儿。 今天就让他知道知道厉害。 迟意远并不知道这几个人为什么要让他上前,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还是顺从地走上前去。 那几个人显然是有备而来,就算没有搜出什么东西,他们也对迟意远动手了。 迟意远挨打,迟格和杜同和忙就上前要护着,结果三口人都挨打了。 红心大队的其他人想上前帮忙,被苏长久制止了。 要是今天红心大队的人出面了,以后,这样舒心的日子就再也没有了。 这一帮人成天不干好事儿,要是盯上红心大队,都不知道怎么闹腾。 苏长久猜测,这些人应该是苏小琴弄来的。 好不容易熬到这些人拳打脚踢一番之后离开,苏长久忙就让人请了李大夫过来给几个人治疗。 祖孙几个人身上都是青青紫紫的伤痕,那些人下手的时候,一点都没有留情。 迟意远的身上,伤痕格外多。 苏小甜看着忍不住哭了起来。 看着小丫头哭的这样伤心,迟意远少不得要安慰一番。 “小甜不哭,哥哥没事,就是看起来严重,过两天就好了!” 过两天就好了,这话苏小甜是无论如何都不肯相信的。 不过,好在马上就要到一九七六年了,距离一切都过去,也没多长时间了。 苏小甜抽抽噎噎地帮忙配药。 李明才奇怪了,这个小丫头,这些药方子是从哪里来的? 分明都是一样的药材,可是她配出来的药,效果好像是要好上很多。 李明才不过是个乡下土大夫,对医学知识了解的并不多,当然不能理解,苏小甜配药之所以效果好,并不是因为药材的质量好,而是因为最大程度上激发出了药性。 “小甜啊,你这些药方子是从哪里得来的?”李明才最终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老苏家祖上,也没听说有大夫啊,这娃手里怎么会有这样药方子? 而且,还是效果这样好的药方子。 苏小甜说:“就是随便从书上看到的。” 真的就是随便从书上看到的,可是她说了实话,别人也未必相信这就是实话啊。 李明才就头一个不相信。 老苏家祖上没有大夫,甚至连读书识字的人都没有几个。 这种神乎其神的药方子,怎么可能存在老苏家? 的确,这些药方子并不是老苏家的,但不是老苏家的,并不意味着苏小甜看不到,这个道理李明才不懂,也想不通。 有了苏小甜的药膏,几个人很快好起来了,可是几个人也越发的低调起来。 他们并不是怀疑红心大队的人,但他们也知道,红心大队好人多,也不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是好人。 转眼之间,就是过年,这时候过年也没有太多庆祝活动,不过就是平平淡淡的过了。 才过了正月十五,就到了该耕种的时候,苏长久张罗着让大队里的人忙活起来。 田地里一派繁忙景象,苏小甜蹦蹦跳跳地在阡陌之间来回跑着,就像一只漂亮的蝴蝶一样。 这个春耕的季节里,红心大队竟然又增加了一个人。 准确地说,是又来了一个人。 这个人叫做沈自珍。 沈自珍到来的时候,苏小甜正在整理自己这一段时间新的收获,顺便计划一下,之后的应该怎么发展下去。 系统最近的任务都没什么进展,没办法,这个特殊时段,读书系统,能完成大任务的可能不大。 还要等个两三年才行。 听到沈自珍这个名字的时候,苏小甜还有一瞬间的懵。 紧接着,才想起来,上辈子确实有这么个人。 这个人是个非常厉害的农业科学家,因被人陷害才到了红心大队。 但三年之后,他就回去了。 而且,在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做出了不菲的成就,培育出了许多优良的种子和学生。 她可真是糊涂了,怎么连这么重要的事都给忘记了! “这下可要发了!”苏小甜笑得太灿烂了,以至于让进来看她的苏奶奶都晃眼了。 “小甜啊,你笑啥呢?”苏奶奶好奇地问。 “奶,咱们红心大队可发了!” “又咋了?”苏奶奶对小孙女疑神疑鬼的情形也是见惯不怪了,但还是多问一句。 “沈自珍,龙王爷告诉我,沈自珍是个真正的人才,能帮着咱红心大队的人过上好日子!”苏小甜忙就说。 苏奶奶忙示意苏小甜小声点,最近也不知道到底咋回事,县城里那些无事生非的人总会跑到红心大队来,闹得人心情都不好了! “奶,真的!他是个挺厉害的人,咱们有杜爷爷,再有沈伯伯,咱们今年能分的粮食可要多了!” 第120章 苏小甜的话,苏奶奶是相信的。 自家这小孙女,可不是一般人,她说的,那肯定是真的。 甜甜说这个叫做沈自珍的人不简单,那就是真的不简单。 这样的人,苏奶奶也喜欢。 她现在也知道了,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能让大家过上吃饱的日子。 没错,苏奶奶现在的想法就是能吃饱。 这么多年来,饿怕了! 在苏奶奶心里,没有什么比粮食更加珍贵,哪怕是黄金白银,在苏奶奶的心里也不如粮食有用。 “乖宝啊,你说,这个谁能让咱都吃饱不?” 苏小甜坚定地点头:“肯定能!” 就算现在沈自珍不能让红心大队的人都吃饱,但是几年之后,沈自珍的新品种粮食种子培育出来之后,很多人都能吃饱饭了。 “奶,龙王爷说,这个人是有大本事的,不光能让咱们吃饱,还能让咱们顿顿吃上白面白米呢。” 苏奶奶一听,整个人都激动了。 这样有本事的人,岂不是比杜同和还厉害? 杜同和去年就让家家户户多分了粮食,要是这个叫啥沈自珍的人更厉害,今年分的粮食可不就更多了? “要不,给大队长说说?” 苏小甜郑重其事地说:“行,奶,回头让我爷说去。” 她人小,说了大队长不一定听,但要是爷爷去说,大队长应该会听。 苏小甜哪里知道,大队长早就注意到她的与众不同了,甚至在很多时候,会帮忙遮掩一下她的与众不同。 就算苏爷爷去说这件事,大队长也能猜出来缘故。 苏奶奶将几件换下来的衣裳收拾一下准备去河边洗,嘴里还在念叨。 “早两年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我一直以为,这话不对,现在才知道,竟是真的。” “奶,就算再能干的人,也只能将粮食产量提高一些,肯定不能做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苏小甜忍不住失笑说。 不要说这个年代了,就是几十年后的粮食产量,也做不到无限增长啊。 苏奶奶乐呵呵的,才不管小孙女说了啥,她的要求不高,就是能吃饱就行。 让这些有本事的人都来吧,来一个,他们的地能增加几十斤产量都行。 积少成多不得了! 沈自珍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瘦骨嶙峋的,看着身体就不是很好,且还有几处伤,走路的时候连腰都直不起来。 他是京城里的大学教授,这几年,虽然处境不太好,但到底也还勉强能过。 没有想到的是,再面临又一轮打击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没有选择与他站在一起面对,而是与他断绝了关系,将他的一些事情都告知了对手。 他受到打压,甚至受了重伤,还从京城到了西北边陲。 在经历了这样的打击之后,他心死如灰,之所以没有选择自杀,是因为手里还有一个研究马上就要出结果了。 但一下子被弄到西北,沈自珍觉得,或许这辈子,他再也回不到他的实验室里了,再也看不到他的试验田了。 他一脸木然地住在了杜同和隔壁的小房子里,这间房子什么都没有,而他什么都没带。 迟意远抱了一下干草过来给他铺在炕上。 沈自珍觉得,或许,连这点儿干草都没有必要铺,一个住在牛棚里的人,还有什么可以讲究的? 或许,未来的日子里,他面临的将是无休无止的摧残和折磨。 毕竟,连亲人都能因为种种原因将他推落悬崖,何况是素不相识的人。 可是,让他意外的是,到了晚上的时候,他的门口不知道是什么人悄悄地放了几个杂粮面的馒头,还有一床补着不少补丁的被褥。 虽然馒头是杂粮做的,虽然被褥上面都是补丁,但这也让沈自珍那颗心上的寒冰稍微融化了一点。 他看着被褥和馒头,百味杂陈。 没想到,红心大队的社员里还有这样的好心人,对他这个罪人都能善心对待。 这时候,将他送到小房子里就匆匆离开的大队长苏长久又回来了。 他不是空着手过来的,而是带着不少的东西。 “沈同志,这些粮食你先吃着,我们红心大队的条件不好,没有多少精细粮食,实在是委屈你了。” 老苏家的人说,这个沈自珍是个人才,他一定要善待。 沈自珍想象中的磋磨和折辱没有出现,他有一瞬间觉得,住在牛棚里的生活与自己猜测的可能会不一样。 大队长将自己拎过来的两个袋子打开给沈自珍看。 “这是一袋子杂面,咱们红心大队的社员吃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做个面糊糊,面疙瘩都行,不过吃不了面条。” 说出这话的时候,苏长久很是有些不好意思。 人家也是大城市里来的,咋能吃惯这样的粗米粗面。 可大队里能拿出来的粮食也就是这个了。 “这是一袋小米,熬粥吃还算好。沈同志,我们这里的小米养人养胃。”苏长久很诚恳地说。 沈自珍看着眼前的两个小袋子,看着里面那些粗糙的米面,鼻子一酸,眼泪差点儿就流了下来。 “沈同志,我知道你是从大城市里来的,可咱这里的条件就这样!” 沈自珍看着憨厚老实的苏长久,泪水终究没忍住。 “大队长,太谢谢您了!”良久之后,沈自珍发自内心的感谢。 自来,锦上添花的人多,雪中送炭的人少。 红心大队这位大队长,不光没有带着人折辱自己,还给自己送了米面过来。 “不用感谢我,你到了我们红心大队就是我们红心大队的社员。” 沈自珍苦笑,能一样吗?显然不会真的一样啊。 “大队长,我是个废人,是个罪人,能活命就知足了!” 沈自珍这话说得十分谦卑,根本不敢想与其他的人待遇都一样。 初来乍到,就算大队长的话说得再怎么客气,他都是要有防备之心。 子女妻子都可以背叛,相信一个陌生人,谁说不会陷入万劫不复? 看着沈自珍的表情,苏长久就知道,他根本不相信,但有些话该说的还是要说。 “我知道,你是有能耐的人,你这样的人,放在我们这里屈才了。” 沈自珍听到这话的时候,吓了一跳。 他连忙摆手:“不敢当,不敢当。我不是什么有能耐的人,红心大队能容我一席之地,已经是恩情了!” 能耐,还是没有的好,省得连自己怎么死都不知道。 他现在只求苟且。 苏长久叹息一声,眼前这个叫做沈自珍的人,心态可比隔壁两位老人还要不好。 罢了,有些事,且慢慢看着吧,总会好的。 “你放心,只要你安安生生地在我们红心大队干活,所有的待遇与其他社员都一样,吃不好,也不会饿着。” 苏长久说完这句话,直接离开了。 沈自珍看着苏长久离开,半晌没有反应过来。 这时候,天色将暮,下地去的人陆续回来了。 迟格、杜同和两口子都带着一身的土回到了小小的屋子里,就看到了金色夕阳下的沈自珍。 杜同和已经听说今天大队里又来了一个人,叫做沈自珍,因此,也不用等别人介绍,就主动开口了。 “你就是沈自珍同志,久仰大名!”杜同和语气带着激动,双眼甚至都在发光。 不知道的,只当是见到了亲人一般。 “您是?” 沈自珍看到杜同和,看起来是个精气神都不错的老人,却并不认识。 他为什么会用这样热切的眼光看自己? “以后我们就是邻居了。我们都是住牛棚的人,我叫杜同和,这是迟格!” 沈自珍看着杜同和和迟格两个人的精神头都不错,还有一瞬间的难以置信。 这是住在牛棚里的人?和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 他们的年龄比自己大上不少,可是精气神却显得极好,与他今天看到的社员们没有多少差别。 如果他们不说自己的身份,他绝对不相信。 “真的?”他不敢相信地问。 “是,真的,我带着小远来了好几年了,老杜两口子比你早一年。”迟格笑着说:“以后,咱们在一起生活,还要互相照顾才好。” 沈自珍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不是很清楚,但小甜说了,这个人好,他就相信,这个人是好的。 毕竟,小甜那孩子,还从来没有说错过。 “您是京大的迟格教授?” 沈自珍到这时候,终于想起来,这个叫做迟格的老人的名字为什么这样熟悉了。 在京城的时候,就曾听说过,京大的教授迟格也被下放到西北了,却没有想到,他们竟然住在一起了。 早几年,他曾经听过迟格的课,不想两个京城的人,竟然在这样的情形下,在这个西北的小村子里相遇。 “当年事,不用再提。小沈同志,红心大队不错,你安心地在这里住着就好。”迟格四下看了看,才低声说:“这个大队的社员,没有坏心思!” 没有坏心思吗?这个地方的人,真的是心思纯净? 沈自珍并不是很相信。 当天晚上,沈自珍和其他两家人是一起吃的饭,用杜同和的话说,就是给他接风。 晚饭是杂粮面疙瘩汤,沈自珍发现,面疙瘩汤里竟然有蛋花,这可真是难能可贵。 这一路上,风餐露宿,不要说吃饱了,有时候一整天,连一口水都喝不到。 拖着受伤的身体,他几乎要支撑不住,没想到到了红心大队的第一天,他竟然吃上了鸡蛋面疙瘩汤。 饿极了的人,大口吞咽着难得的面疙瘩汤。 杜同和和迟格两个人默默地看着他。 “吃慢一点,老婆子做了一大锅,够你吃。”杜同和想起自己当日初来的时候,心酸地说。 “慢慢吃,不够了,咱们再做。”余瑞媛也小声安慰。 “够了,够了,能吃上一口热饭,我已经很知足了。” 沈自珍低声说,没有人发现,他的泪水掉在碗里,融为一体。 吃罢了晚饭,余瑞媛去洗锅了,迟意远也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剩下的三个人坐在一起说话。 “我真没想到,在这里也能吃到这样的饭!”吃饱了的沈自珍精气神好了不少,说话的时候,声音都似乎浑厚了一些。 “以后你就知道了,我们就是住的地方差一些,至于吃的,和其他社员差不多。”杜同和笑着说:“以后,只怕还会更好些。” 杜同和话里的意思,沈自珍这时候还不明白,等他明白的时候,要到大半年之后了。 沈自珍坐着,不自觉地活动了一下腰。 在京城的时候就受伤了,没有用药也没有好好的养着,一路上舟车劳动,似乎有严重的趋势。 之前心如死灰的时候倒没觉得,现在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却发现腰疼得更厉害了! 这样一副破败的身体,真不知道还有没有办法做事,要是不能参加劳动,应该连饭都吃不到吧? “小沈同志,我看你这身体不是很好,似乎受伤了。” 迟格是个观察细致的人,很快就发现沈自珍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 迟教授,您叫我小沈就行。之前在京城的时候受了一点伤,磨着吧,总有一天,伤痛都会过去,一切会好的!” 沈自珍这话也不知道到底是在说自己的身体,还是在说其他的。 “回头让小甜这娃给你弄点儿药膏抹一抹,好的快!”杜同和说起苏小甜的时候,眼底眉间都是笑意。 这孩子,真是太神了。 “小甜?” “是我的干孙女,也是迟教授的学生!” 沈自珍惊讶的下巴差点儿掉下来,这两个住在牛棚里的人竟然还在红心大队有了亲戚和学生? 而且,最让他惊讶的是,这样的事原本应该保密,可他们就这么说出来了。 不是信任自己,就是这件事大家都知道,瞒着自己一个人没什么意义。 沈自珍觉得,他初来乍到,信任什么的,显然说不上,那就只剩下一个可能,大家都知道他们这些关系了。 “红心大队该知道的人都知道。”迟格答疑解惑。 沈自珍不由好奇,自己到底来了一个什么神奇的地方? 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沈自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果然就看到了红心大队与想象中的不一样。 他甚至有种这是几年以来最轻松的感觉。 除了县里那些不安分的年轻人隔几天来一趟之外,这里生活真的很舒服。 虽然每天吃的粗茶淡饭,但是都能吃饱,心情十分舒畅。 之前在京城里的那些往事,已经随风飘散一样。 就连那些曾经将他贬低到了尘埃里的人他都已经差不多要彻底忘记了。 他也是在这时候才真的认识到,能到红心大队生活,是他的造化。 如果不是侥幸到红心大队,换了其他地方,他这条命在不在都不一定。 但最让沈自珍激动的是,他见到了一个难能可贵的孩子。 苏小甜这孩子,确实是个难得的,她才九岁,可是在农业方面的知识,已经超过了许许多多的人。 他之前的那些学生,与苏小甜这个九岁的小娃儿相比都要差很多。 他一身的伤,也是用了苏小甜提供的药膏之后,才好起来的。 他原本以为最少十四五岁的苏小甜,竟然是个才九岁的小姑娘。 这简直就是一个天才一样的孩子,知识面远远比一个成年人还要丰富很多。 但是,她竟然没有在学校里读书。 也是,这样的年月,在学校里,也不过是虚度光阴罢了。 有迟格和杜同和这样的人教导,苏小甜自然不需要去学校。 但他很快发现,苏家不光苏小甜没有在学校读书,他们家的孩子们都没有去读书。 可这几个孩子,每天都在抓紧一切能读书的时间读书,他们的知识面远远比其他同龄的孩子要宽。 这样的一群孩子,如果不是在这样偏僻的乡下地方,将来或许能有大作为也不一定。 而且,他十分震惊的是,在红心大队这样的地方,竟然有一小片的试验田,就说,这一片试验田是属于杜同和和苏小甜的。 因为他的到来,大队长又将试验田的面积扩大了两分地,还说,希望他们能用这些试验田培育出更高产的粮食种子。 这时候的沈自珍觉得,身上的压力变大了,可是,他活下去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了。 甚至,他觉得,他有了更加充足的干劲。 半年之后,如鱼得水的沈自珍觉得,一辈子留在这个地方生活,也不错。 与这些淳朴善良的社员们打交道,远比在京城里的时候要单纯得多。 而且,就像苏长久说的,只要干活,他和其他的社员们一样可以得到粮食和其他物资。 甚至,红心大队的人知道他会培育种子之后,不光没有预想中对他的各种折辱,反而对他很尊重。 可以说,在红心大队这个地方,除了住的房子小一些之外,并没有什么不好。 但房子小也没什么不好,因为平日里打扫得干净,异味不是很重,加上周围都是旷野,并不算难闻。 从到了红心大队,他也在想办法打听其他的同事朋友们,得到的消息却不是很乐观。 第121章 就在众人都觉得生活无比幸福快乐的时候,县里突然给红心大队安排了工作组。 “啥工作组啊?不都是多少年前才有的?”苏奶奶一面吃饭,一面好奇地问。 多少年没见过工作组来了,咋这时候突然冒出来了? 好好的大队里来了外人,这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苏首温大口地往嘴巴里刨饭,一面说道:“这不是去年涝灾,上面气象部门预测,今天秋后还有大雨,县里就安排工作组来,让咱们重新修建河堤。县里下了指示,要求所有沿河的公社都要重视起来,咱大队后面这条河道公社里分给咱们大队了。” “这也没有必要让工作组来。”苏奶奶还是十分不理解。 “谁说不是呢,但人下午就来了,一共七个人,大队长让我看着安排住的地方。” 苏首温对此其实还是十分苦恼的。 安排住的地方,这可不容易,家家户户,谁家不缺住的地方? 再说了,不光要安排住,还得安排吃饭,谁家都不合适。 把这个任务分配到了公社里,公社又给分配到各生产大队。 苦恼了一下子,苏首温又说道:“好在人家也不是白吃白住,会给粮食和钱。” “你桃花姑姑家里房子多,小梅现在住在养鸡场,家里就只有两个人,条件倒是不错。”苏老三想了想说。 “人常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工作组大概都是男人,住在桃花那里不好。”苏奶奶怕苏首温真这样安排,忙就说。 自从李长明被抓后,桃花的日子虽然还凑活,但绝对算不上好,要是能贴补贴补倒是极好。 只可惜了…… 苏桃花家里房子不少,可是谁让桃花是个没男人的。 虽然有个儿子,可也是个小娃儿,当不得事儿,要是真让工作组那些男人们住进去,说不定又要闹出许多事情。 苏首温听到自家奶奶这么说,深以为然。 要是传出些不好的流言蜚语,对桃花姑姑来说,真是致命打击了。 大队里的人虽然善良,但闲言碎语却从来没有少过,苏首温可不想桃花姑姑成为流言中心的人。 算了,还是再想办法,大队里这么多的人,总有法子安顿这些人住下来。 “要不,你回头去问下你柱子叔,他家里人少,房子也还凑合,安排几个人住进去,还能贴补贴补。”苏老大开口建议。 “柱子家里有三间房,现在也没个娃,倒是能住得下。”苏爷爷也十分赞成。 李柱子自从结婚之后,也会过日子了,两口子齐心协力,还真就将家里的日子过起来了。 “爹,你说的是,我吃完饭就去柱子叔家里看看!” 苏首温显然觉得,这是个十分好的建议,他飞快的吃饭,吃完之后,就出门去了。 原本就是一件小事,老苏家的人也就是吃饭的时候顺口说了一句。 苏小甜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上辈子曾经有过工作组来红心大队。 便猜测,这是与上辈子发生了变化,就是不知道,这变化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走一步看一步吧。 这辈子有一些事和上辈子一样,但也有一些和上辈子完全不一样。 现在,什么事都没发生,苏小甜也就懒得去继续想了。 在苏小甜的想法里,有这个时间,还是继续读书赚钱赚票据。 她每天辛苦读书也没白费功夫,除了掌握了不少知识之外,现在每天还能得两块多钱和不少的票据。 这可是一笔大收入,因此,苏小甜更加看重看书获得的收入。 要不是系统规定每天十个小时读书任务,她都恨不得二十四个小时读书赚钱了。 到了下午的时候,苏小甜正在牛棚里和迟意远玩,就听到一个消息,工作组的人还是住在了苏桃花的家里。 与此同时,苏奶奶也从孙子的口中听到了这个消息。 听到这消息的时候,苏奶奶还是很惊讶的,明显十分不赞成。 她其实觉得,就算大队里有这样的想法,苏桃花应该也不会同意。 “咋就住到桃花家里去了?你桃花姑姑同意?” “柱子叔家里,婶子有身子了,反应大,闹得厉害。柱子叔说,只是住也没啥,可工作队的人还要找个人帮忙做饭,他一个大男人,伺候不了。” 苏首温拿着本子写写画画的,一面顺口回答。 “后来,大队长就想起了桃花姑姑,便去问了一下,桃花姑姑就同意了。” 苏奶奶叹了一口气,算了,都定下来了,就这样吧! 桃花自己都同意,她还能说啥? 祖孙二人正说着话的时候,苏桃花进来了。 “小甜!”苏桃花进门之后,直接喊得苏小甜。 “小甜出去玩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跟着她几个哥哥上山了。” 苏奶奶话音才落,苏首温和苏桃花打了个招呼,就转身匆忙离开了。 “桃花啊,你咋同意让那些人住在你院子里了?”苏奶奶关切地问。 “婶,你担心的我也知道,这不是咱们大队也没别的地方能安排了。” 红心大队的人都不富裕,家家户户的房子更是紧张得很,别的不说,就是老苏家也还是七八个孙子挤在一个炕上。 “你咋就答应了?不怕别人背后讲究你?”苏奶奶不无担心地说。 “我想过了,这些日子我先住在养鸡场里去,家里让小刚住着就行。” 这个条件,大队长也答应了,要不然,她也不敢贸贸然答应让几个男人住在自家屋里。 苏桃花自己找了一张小凳子过来,放在院子里的树下坐下,就像是在自己家里一样自在。 “小刚一个娃住着,你不担心?” 苏奶奶还是蹙眉,她总觉得,自己家里让被人住着,并不是很舒服。 “没事,我问了小刚了,小刚说行。他现在也不淘气了,懂事了许多。”苏桃花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到底是有些黯然。 毕竟,以前的小刚是个随性的孩子,可现在,硬生生被逼得长大了。 “大队长给我说,他们就住一个月时间,能给五块钱,要是我帮着做饭,还能再给我五块钱,还有些粮票。” 苏桃花倒是想得十分通透,十块钱还有粮票,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了。 反正,也不要她做啥,就是将家里收拾干净,每天给他们做饭。 这点活儿,对乡下女人来说,都不是个事儿! 但十块钱,对她这个家来说,就很重要。 她下了决心,要让家里两个娃都再念些书,那就要存钱。 “你说的也是。” “要不是别人家里住不下这么多人,这活我还抢不到嘞。”苏桃花浅笑着说。 这话里却带着几分自嘲的意思,苏奶奶听懂了,却也只能装作没听懂。 “你这娃……”苏奶奶嗔怪地说:“也不知道来的这几个人秉性如何。” 要不是好的,大队里又该不安生了。 苏小琴折腾的,大队里隔几天就要来上一批人,闹得整个大队不安生。 尤其是牛棚那边,多余连一口吃的都不能放。 “好不好的,也都没啥,能打交道就多说两句,不能打交道,就少说两句。” 苏桃花倒是看得很开,反正,在他们红心大队,那些人也不敢欺负她。 苏奶奶一想,也真是这么回事,只要桃花不住在一个院子里,想来也没啥事儿。 “桃花,你进门就喊小甜,是啥事儿啊!”苏奶奶想起苏桃花进门时候喊的苏小甜的名字,遂开口问。 “您老不问我都给忘了,这不是闲着,就给小甜做了一双鞋。” 苏桃花说着,还真就从随身的布包里拿出一双鞋子,红条绒的鞋面,黑边儿,做工十分精致,鞋样子也十分小巧可爱。 “哎呀,这红条绒的颜色可真是鲜亮得很,这两年几乎都见不到这样俊的颜色了。” “婶儿您说的是,我寻思,这都是好些年前的老物件了,好像小梅小的时候,我也给她做过一双这样子的鞋。” “你有这好东西,给小梅做鞋多好,小梅这娃大了,这两年也该说亲事了。”苏奶奶立刻埋怨。 这样的颜色,等小梅出嫁的时候,做一双鞋才好看,给小甜这样的小娃儿做,真是浪费了。 “我倒是想着给小梅做,可就这么一点鞋面,比划来比划去,都不够给小梅做鞋,我一寻思,就给小甜做了一双。”苏桃花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她很清楚,自家儿子能去当兵,多亏了老苏家的人,小梅能在养鸡场里干活,也是老苏家的人在大队长跟前说话了。 小梅最近又说,她读书的时候,老苏家几个娃给她帮助不少。 他们娘儿几个日子艰难,能走到今天,真是老苏家的功劳。 她不是那样我穷我弱我有理的人,就想着尽心尽力的回报一些,也好让自己心里舒服一点。 苏奶奶听了,也就不推辞了,左右有机会的时候,帮着桃花一点就行。 两个人说了几句话,苏桃花就说要回去了,将家里收拾一下。 苏奶奶忙道:“正好,前几天满秀让人送了些吃的来,我正打算给你送过去,你来了就一起带过去吧。” 苏桃花忙就摆手说:“不用,婶儿,您对我照顾得多了,我不好意思,再说,现在的日子也不是过不下去,满秀拿来的,您老人家存着补补。” 她最终也没收下苏奶奶给她的糖和鸡蛋,对于家里要招呼几个外人这事儿,苏桃花还是挺头疼的。 那些人要是挑剔的话咱办? 虽然说给粮食,给钱,可万一太挑剔,家里拿不出什么好的给他们吃,闹起来咋办? “娘,您就别担心了,咱家的条件什么样子,就给他们做什么吃。我听大舅母说,大队长安排,每天给工作组补贴五个鸡蛋。”苏小梅一边帮着收拾屋子,一边安慰。 苏桃花听到每天能有五个鸡蛋,可算松了一口气。 这地方,就算有票,都不见得能买到什么好的。 “七个人吃饭,咱家这点儿粮食可不够,我看回头还要跟大队长说说,要不要给工作组的人补贴一些细粮。”苏桃花又想到这个重要的问题。 “大队长说,能给补贴鸡蛋就不错了,细粮大概是没有的。” 大队长可说了,他们庄户人家吃啥,就给工作队的人吃啥,省的为了一口吃的,惹出事端。 还说了,既然是工作组的人下乡了,那就该和庄户人家吃一样的饭菜,与大队里的社员们同甘共苦。 娘儿两个边说边收拾,苏桃花平日里就是个勤快人,家里也算干净,一番收拾之后,还真就将家里收拾的亮亮堂堂的。 “妈,咱家这还挺大的嘞。”苏小梅笑着说:“光是这两个大炕,就能睡不少人了。” “你还想着总有人上咱们家来住不成?”苏桃花瞪了她一眼说。 要不是日子过的实在艰难,她其实很不愿意自家住不相干的人。 家里的房子,还是她爹当年成亲的时候修建的,最开始就是草屋顶,后来家里条件好些了,修整一番才有现在的模样。 后来她招赘,就一直在这里住着了。 想起这些往事,苏桃花忍不住又想起当年爹娘在世的时候对她的疼爱。 家里没儿子,可是爹娘感情好,对三个闺女也极好。 可以说,这个屋子里有她关于爹娘最深刻的记忆。 如果,这个家里没有李长明这个人生活的痕迹,对她来说,或许会更好。 但当着女儿的面,她怎么也不能这样说。 但她早就想过了,一定要好好的守好爹娘给她留下的这个房子,守住这个根。 这边才收拾好,就听到大队长的声音已经到了院子里。 娘儿两个忙就出去,果然就见大队长和苏首温两个带着几个陌生人正站在院子里。 “桃花,这几位是工作组的同志,这是李同志,这是马同志,这是赵同志,这是张同志,这是小张同志,这是罗同志,还有这位钱同志。” 苏桃花记性不错,只听了一遍,就将这些人的称呼都记住了,她笑着和工作组的人打招呼。 工作组里最小的成员就是小张同志,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娃娃脸,满脸带着笑容,看起来十分讨喜。 饶是苏桃花也忍不住对这个年轻人多了几分喜欢。 但她并没有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这个年轻人的身上,而是将目光看向李同志。 她猜测,大队长第一个介绍的李同志就是这一次工作组的负责人。 也就是说,以后,有很多事,她可能需要和眼前这位李同志对接,也不知道这人是不是个难缠的,心下想着,她便忍不住多看了一眼。 这人四十多岁的样子,面皮白净,带着眼镜,和乡下的粗汉子们并不一样。 他穿着笔挺的四个兜儿的干部装,口袋里还别着一根金色的钢笔,看起来文质彬彬的。 在苏桃花看他的时候,他也在用审视的目光看着这个家,眉头稍微皱着,也不知道

相关推荐: 镇痛   烈驹[重生]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数风流人物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总统(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