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可不是,今天你也就是打了我们家的娃,要是打了别人家的,遇上脾气大的,不打折你的腿都不算完。”齐良英也应和道。 苏小甜乖巧,又是家里唯一的女娃儿,她们平日也是疼着爱着的。 不能帮忙打回来,帮忙说几句也没毛病。 苏满香吃了亏,还被人挤兑,立刻就吵闹起来,那架势,大有不打回来不甘心的意思。 苏爷爷听不下去了,呵斥道:“要闹回你家闹去!” “爹,你咋能这样对我?分明是我挨打了!”苏满香捂着脸难以置信地看着亲爹说。 “那是你活该,你嫂子要不打你,我就自己动手打你!”苏爷爷说。 “我是你亲闺女!”苏满香跺脚。 “就因为你是我亲闺女,这些年才没少纵容你。苏满香,你摸着良心想想,这几年,家里日子过得再怎么艰难,能帮你的都帮了,可是你是怎么回报家里人的?”苏爷爷失望地说。 “以后,没事儿就不要来了,回去告诉康仁德,别总想着不劳而获!日子是靠双手过起来的!”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苏爷爷肉眼可见地苍老了一些。 到底是疼爱了多年的女儿,如果不是太失望,苏爷爷怎么也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 在场的人都十分震惊,一个个都用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苏爷爷。 苏满香没想到自家老爹能说出这样一番话,这是啥意思?不要她了? 她吓傻了,半天没说出一句话。 她爹这是要断亲? 那可不行! 康家本来就看不起她是个乡下姑娘,婆婆妯娌都没少挤兑她。 也亏得娘家每年都能补贴一些,才让她能在婆家挺直腰杆做人。 要是断了亲,连娘家人都不帮衬她,她以后的日子咋过? 脑子里百转千回,苏满香立刻坐在地上撒泼打滚地闹了起来。 “苏满香,你要是不想让人丢出去,就自己滚!” 苏爷爷说这话的时候,再没有往日的慈爱,满满都是厉色。 苏满香看出老爹是真的生气了,想起端午节被自家老爹让侄子丢出去的情形,到底不敢闹了。 但她也不愿意就这么灰溜溜地走了。 “爹,你怎么能这样对我?就为了苏小甜这死丫头,你就能对自己的亲闺女这样狠心?” 听到苏满香再次攀扯闺女,梁秀恼火了,她红了眼睛冲到苏满香面前。 “苏满香,挨打没挨够?我告诉你,以后只要我梁秀在,你最好别上门,要不见一次打一次!” 苏奶奶虽然听着儿媳妇这样说也不太开心,但想着闺女做的事,到底也没开口给闺女帮腔说话。 苏满香看着梁秀这副护犊子的样子,怂了! 她站在苏爷爷的面前抽抽噎噎,一副受尽委屈的模样,希望爹娘能心疼自己一点。 但她哭得再怎么委屈,苏爷爷和苏奶奶都没有心软。 梁秀又是步步紧逼,那模样,妥妥的一言不合就要打人。 闻讯而来的苏家九个兄弟一个不落,他们将堂屋门都堵起来了,一个个都死死盯着苏满香。 苏满香之前被侄子们丢出去过一次,这会子看着这一群小子狼崽子一样的眼神,只能一步步地顺着墙根退出去。 康美华咬紧嘴唇一副不甘的模样,但到底只是孩子,并不敢对大人动手。 可康美华被苏满香教导的总觉得自己是镇上人,高高在上,根本看不起外祖父家里的任何一个人。 “怎么,你还不走?”苏次良看到康美华还站在堂屋里,忍不住问。 康美华扯起还在哭闹的康中华,愤恨地说:“以后就是求我们,都不来了!你们有事也别求我们家。” “放心吧,就是乞讨也不上你们家的门!”苏次良冷笑着说。 这个小姑姑是个没心没肺的,不值当善待! 表弟表妹也都不学好,最好不要打交道! 苏满香娘三个在老苏家众人的拥簇下,一步步的走到了大门口。 事无可挽回,苏满香带着满腔不满,哭哭啼啼地跑,那哭得像是爹娘死了一样。 马上就到上工的时候了,路上有许多人,苏满香没有放过这样的机会,哭着让人都知道,梁秀容不下她,还打了她。 红心大队的人都是一心向善的,比起其他大队的人是非少许多。 他们并不相信梁秀是无缘无故打人的人,但苏满香脸上的巴掌印又是实实在在的,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相信谁了。 康美华一双眼眸像是淬了毒一样,只恨不得将苏小甜生吞活剥。 埋怨完了苏小甜,她又觉得,都是她娘没出息,才连累的她也受尽委屈。 这娘儿两个,将所有的不满都记在了苏小甜的身上。 “以后,老三不要再去镇上买东西了,没得惹来这些麻烦!”看着人走远了,苏爷爷皱眉说。 这个女儿,真是越来越不省心了,女婿一个男人,还是个有工作的,咋就这么没出息?眼皮子浅! “我知道了,老头子。以后就让老三抽空去县城。”苏奶奶应下。 出了这样的事,是不能再去镇上的供销社了,也不知道康仁德那东西,还能搞出什么事情来。 苏家几口人出门上工的时候,就有不少大队里的人问起家里出啥事儿了。 到底是家丑,苏奶奶随口应付了几句,又扯出别的话题,也就糊弄过去了。 “听说了吗?咱们大队里,好像又要来人了。” “啥人啊?” “听说也是犯了错的人,大队长已经去接人了。唉!多一口人,就要多一份口粮,咱们今年也不知道能不能吃饱。” 听了这话的人都忧心忡忡的。 大队里的地就这么多,产量也只有这么多,多一口人,就是多一份负担! 活着不容易啊! 大人们的想法,苏小甜不知道,她只想着,要好好督促哥哥们读书学习,将来能有一番作为。 本着这样的想法,等家里的大人们都走了,苏小甜开始指导几个哥哥读书。 几个哥哥本想着,小妹才受了委屈,想当小老师,他们就顺着她的意思扮演学生。 他们可不觉得,就这么个小丫头,还能真的当老师。 第22章 当苏小甜真的将每一个人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时候,他们这才惊讶地发现,妹妹和他们真的不一样。 对于几个哥哥情况,苏小甜有个大概的了解。 从昨天晚上开始,她就计划着要怎么督促哥哥们学习了。 还因此给每个人都制定了不同的学习计划。 苏家的孩子,脑瓜子都是聪明的,不过是没有将功夫用在读书上。 苏小甜还怕哥哥们不能全力以赴,因此委委屈屈地表示不想被人欺负,需要哥哥们努力,将来去城里当工人,护着她。 几兄弟想着康家就因为有个在供销社工作的人,才会觉得处处高人一等,瞧不起他们这些人乡下泥腿子。 从这天开始,几兄弟学习比平日里用功了许多。 苏小甜给他们布置了任务,让他们学习,自己抱着小板凳坐在树荫下纳凉顺便看书。 苏小甜的手里还抱着一本书,在外人看来,就是有一搭没一搭地翻翻书页。 实际上,苏小甜用心看的是她从系统图书馆里摸出来的一本关于种植学方面的书。 她在试探过后发现,系统自带的书,除她之外,别人都看不见。 这极大的方便了她看书。 只要手边随便放一本书,或者有个什么掩人耳目的东西,她就可以安全地看书。 几兄弟偶尔回头看看小妹正在看书,就觉得,他们白活了这么多年,简直活到狗肚子里去了,还不如小妹这个小姑娘。 他们不认真学习都是对不起人。 转眼时间,一个早上过去。 苏小甜看完了一本书,站起身的时候,因为保持同一个姿势太久,身体都僵硬了。 再看看还在用功的哥哥们,十分满意。 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但劳逸结合也很重要。 “二哥,我想去挖蚯蚓。”苏小甜将手里的书放在小板凳上,理所当然地提要求。 “甜甜,蚯蚓不好玩,要不,二哥带着你摸鱼去?” 苏次良想着蚯蚓有啥好玩的,还不如直接去摸鱼。 要是运气好,摸到一条鱼,还能改善改善伙食。 苏小甜却执意要去挖蚯蚓。 她决定要用蚯蚓养鸡,书上说,这样能增加鸡的产蛋量。 苏次良只能将目光投向苏首温,乞求苏首温帮忙劝劝小妹。 苏首温一脸宠溺地看着小妹说:“小妹要挖蚯蚓,那就挖蚯蚓吧,反正你也没少挖。” 小孩子钓鱼,大都是选择用蚯蚓当做鱼饵,这方面,苏次良的手艺十分到位。 可没想到,苏小甜接着便要求,让所有的哥哥们都去挖蚯蚓,因为她需要很多蚯蚓。 几兄弟想继续用功读书,但又不忍心拒绝小妹的要求,因此决定,抽出时间去挖蚯蚓。 苏奶奶等人下工回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半箩筐的蚯蚓。 那么多的蚯蚓密密麻麻地蠕动,看得苏奶奶整个人都不好了, “你们这几个混小子,又去外面祸祸,挖这么多的蚯蚓干啥?不够恶心人的!” 苏奶奶顺手拿起手边的笤帚,就朝着苏次良冲过去。 这几个小子,就属苏次良最不安生,这事儿苏奶奶直觉是他搞出来的。 “奶奶,这可不是我们去祸祸,是小甜说要的。”苏次良一边跑,一边冲着苏奶奶喊。 苏奶奶听到是苏小甜要的,却不是十分相信。 小甜一个女娃儿,干干净净的,要蚯蚓干啥? “奶,真是我要的,我要养蚯蚓喂鸡,这样鸡就能多多下蛋了。” 苏小甜本来正在墙根底下倒腾什么,这时候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活儿冲出来保护哥哥们。 苏奶奶可没听说过用蚯蚓喂鸡的,但想起来以前有人用小鱼喂鸡,鸡长得十分好,便也相信了。 “小甜,你打算怎么做,给二哥说,二哥帮你!” 为了保全自身,苏次良决定卖身为奴。 “差不多好了,每天有菜叶子,树叶子什么的,加一点进去,闲的时候,洒点水就行了。哦,二哥,你将蚯蚓倒进去一多半,剩下的剁吧剁吧喂鸡。” 苏次良愿意帮忙,苏小甜再开心不过了, 这么多的蚯蚓,她看着也觉得不舒服,正好交给苏次良去做。 苏奶奶洗手做饭去了,苏小甜乖巧地帮忙,祖孙两个在厨房里聊天,气氛愉悦。 “奶,过两天让我爹想法子去一趟县里,多给咱弄点儿吃的回来。”苏小甜建议。 “行,听你的。”苏奶奶慈眉善目地应下来。 想着家里那些票,苏奶奶决定,中午吃纯纯的玉米面糊糊,每个人再准备一个杂粮面饼子。 等苏奶奶的饭差不多做好的时候,其他去田里劳动的人也回来了。 苏爷爷进门的时候,表情有些奇怪。 苏奶奶忍不住问了一句。 “也不知道是谁,给我们家寄了东西,大队长去镇上的时候,将包裹单捎回来了。” 才说要假借别人送东西掩人耳目,就收到了包裹单,这还真是瞌睡遇到了枕头。 苏奶奶一拍大腿说:“那就让老三明天和队长请假,去县里将东西取回来。” 意思老两口都明白,其他的人却不明所以,只在猜测,到底是谁给自家寄了东西来,又都寄了些什么。 “娘,你说,寄包裹的人是谁啊?我们家也没啥亲戚在外面。”梁秀忍不住好奇问。 “说不定,是你爹以前救的人想起报恩了。”苏奶奶立刻将这事儿放在明面上。 梁秀也是附近大队里的人,当然知道自家老公公早年是个热心人,听说,救了不少人! 有人想起当年的恩情,寄点儿东西来,也不是不可能。 “那下午就让甜儿她爹找李会计开个证明。”梁秀又道。 苏奶奶应了。 一家人看到桌上的饼子和黄灿灿的玉米面糊糊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三个儿媳妇更是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到苏奶奶身上。 这两天家里的伙食怎么这么好? “看啥看?有了吃的,还不赶紧动筷子?”苏奶奶给苏爷爷盛出一碗玉米面糊糊,又给他接了一个饼子,这才说。 “娘,咱家粮食不多了吧?”苏老大试探地问。 “是不多了,可是夏粮也快下来了,够吃了。”苏奶奶理所当然地说。 王香花低声道:“要是不贴补小姑子,咱们一家子怎么也够吃了。” 第23章 这些年,王香花对小姑子总来家里拿粮食并不满意,但因家里是婆婆当家,她也只能将不满咽下去。 现在不一样了,闹了一场,她觉得,这话也能说说了。 苏奶奶怎么可能不知道儿媳妇们的不满意,但手心手背都是肉,苏满香每次来了都是哭哭啼啼的,她也只能照顾一些。 现在想想,就是因为这样的做法,才让苏满香越来越不知足。 “以后,家里的粮食和肉都留着自己吃!”苏爷爷一句话,将这件事定了下来。 这一次,苏爷爷也算被苏满香给伤透了。 一个人做错了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了还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苏满香到现在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要不就是真糊涂,要不就是装糊涂。 不管是哪种,苏爷爷都不想继续纵容。 家里的人没想到苏爷爷会忽然说出这样的话,都愣了。 “爷,我们以后都能吃这样的饭?” 直到苏九廉稚嫩的声音传来,让苏爷爷心里越发不好受了。 因为苏满香,他确实苛待了孙子们。 这样的饭菜,也就是乡下最寻常的饭,都能让小九这样享受和期待,是他的不是! 他这些年,从儿孙们口中省下的粮食,养了一个白眼狼! “嗯,以后我家小九都能吃到这样的饭。”苏爷爷郑重地保证。 “九哥,以后我们还能吃到更多的好吃的,说不定还能隔两天吃一个鸡蛋呢。”苏小甜笑容灿烂地说。 鸡蛋啊? 几兄弟们都咽口水了,就连最大的苏首温也没能幸免。 家里的鸡蛋紧缺,除了最小的苏小甜一个月能吃上一个鸡蛋外,其他的孩子都是没有这样待遇的。 “我不求隔两天吃一个鸡蛋,就是一个月能吃一个鸡蛋都知足了!”苏次良咂吧着嘴巴说。 “快吃你的饭吧,吃饭也堵不上你的嘴!”齐良英听儿子这么嘴馋,啐了一口嗔怪道。 吃鸡蛋,这样的事儿,他们家里太少了,就是大队里大部分的人家,都鲜少有鸡蛋吃。 她也就是坐月子的时候,能隔一天吃一个鸡蛋,那滋味,别提多美了,至今想起来都还能流口水。 虽然大家都觉得,吃鸡蛋什么的,根本不可能实现,但每个人心中似乎都多了一点对生活的希望。 吃罢了午饭,大人们各自回房歇一会儿,就该去上工了。 天气越来越热,苏小甜早就催着梁秀给家里人都准备了绿豆汤。 绿豆汤出锅的时候,她还很奢侈地放了一点糖,甜丝丝的。 煮绿豆汤梁秀倒是没什么舍不得的,绿豆家里有,田埂上种的,不值钱。 但糖金贵啊,一下子放了大半勺,梁秀心疼得滋啦啦的。 小甜这孩子,真是太舍得了。 想到女儿这样,她又忍不住想着,婆婆最近怎么也改了性子,糖罐子都能交给小甜一个孩子管着。 一盆绿豆汤,大人们带了一罐子去上工,剩下的留给家里的孩子们。 几兄弟喝了绿豆汤,清爽不少,继续埋头学习。 哥哥们这样用功,苏小甜安心了许多,也忙着看书赚钱去了。 早上看的是一本种植方面的书,下午苏小甜摸出了一本大部头的书,依然是种植学方面的书籍。 这本书对苏小甜来说,有些晦涩难懂,但她还是十分用功地看。 通过这些日子每天勤奋努力地读书,苏小甜看书的速度快了许多,两厘米厚的书,苏小甜用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就看完了。 只是,看完之后,却又觉得,有些地方似乎不能理解,甚至连记忆都有些模糊。 她便立刻返回重新去看。 就在这时候,苏小甜听到了久违的anna的声音。 “恭喜宿主,激活第一个技能——温故知新!” 苏小甜一愣。 技能? 温故知新? 她也顾不得看书了,看看哥哥们再埋头苦读并没有注意她之后,立刻和系统沟通,研究新技能。 “温故知新:温习旧知识得到新的知识点,同时增加宿主三成领悟力。” 苏小甜仔细地看了两遍,心有所悟,这意思就是读书不能走马观花,而是应该多读几遍,才能领悟得更多。 之前是她急躁了,为了读书而读书,虽然很认真,但多少带着功利心,想着读完一本书可以赚到多少钱。 现在想来,之前草草读的那些书里,应该都有没领悟的知识。 至于领悟力提升,苏小甜觉得,自己好像比之前通透了一些,至于其他倒是不明显。 就在苏小甜打算继续温习今天读的书的时候,听到苏次良的声音。 “原来是这样啊,也不是很难嘛!” 他声音不小,将几兄弟都干扰了,大家一起抬眼,愤怒地看着打扰他们学习的人。 “小妹,你的法子太好了,我以后就这样学了。”苏次良才不理会其他人,只开心地对苏小甜说。 “二哥,你底子最差,可要多用功才行,要是明年考不上高中,我可要哭的!” “乖甜甜,二哥不怕别的,就怕你哭,你可千万别!” 苏次良吓了一跳,忙就承诺。 可是承诺之后,又觉得怪怪的。 小甜这丫头,最近这几天怎么怪怪的?以前也没见她总催着他们学习啊! 他后悔来得及不? 苏首温等人看着苏次良这副被惊吓到的模样,忍俊不禁的笑了。 “你们还不赶紧的表态,小甜哭了,你们就等着挨揍吧!” 苏次良说话的时候,将眼神朝院子角落里的笤帚上瞥了一眼。 其他几兄弟当然明白苏次良的意思,也都表示会好好读书。 苏小甜满意了。 为了哥哥们能好好读书,她的牺牲真是太大了! 看到苏小甜甜甜的笑容,苏次良又忍不住嘚瑟起来。 “小甜,你二哥可聪明了,只要认真读书,没有学不会的,你就等着二哥以后有了大出息,吃香喝辣吧!” 苏次良说这话的时候,可没有一点谦虚,不知道的,还当他是个学霸了。 他这样的话,引来其他兄弟的白眼。 家里兄弟几个,就老二读书最差,也不知道谁给他的勇气对最聪明的小妹说出这话的。 兄妹们并不知道,他们互动的时候,有人在他们家门外驻足,又很快离开! 第24章 迟意远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要偷偷摸摸到苏家门口。 当他看到苏家兄妹们在院子里的树荫下认真读书、亲密互动的样子,他不得不承认,他是嫉妒的。 他想进去和他们一起,但最终怕了,选择原路返回。 不过,到底是个小孩子,回去之后,他忍不住对迟格说了羡慕的心思。 “小远,苏家这些孩子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美好向往,难能可贵!”迟格感慨。 他以为,苏小甜是个不同的,现在看起来,却也未必。 或许是苏家的家风好。 村子里这么多的人家,最和睦的就数老苏家了,一大家子人,还能亲亲热热一起生活,难能可贵! “爷爷,您真的相信,黑暗之后一定会是黎明,而不是更加黑暗?”迟意远看了一下周围的环境,低声问。 这样的环境他都已经快要适应了,甚至,他开始逐渐地忘却以前的生活。 这一刻,少年是茫然的,爷爷是知识分子,却只能生活在小乡村里,被迫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他们真的还有回去的希望? “爷爷相信,黑暗过后,必然是黎明到来!”迟格看向孙子,坚定地说。 “爷爷,我懂了!”少年的眼中多了几分隐忍! 想到杜爷爷和杜奶奶那样好的两个老人,少年决定,要好好地照顾他们。 这两个老人,其实也是可怜人。 他们从来相信与人为善终有善报。 怜贫惜弱的两个人,战争年代不知道救济了多少人。 抗战时期,杜爷爷和杜奶奶也曾经捐助了大部分家产。 可就这样的积善之家,并没有得到福报,他们唯一的儿子在战场上牺牲了。 老两口孤零零的,还要流落到此间。 迟格看着沉默的少年,最终,他伸手摸了一下孙子的头。 “小远,你还太小了,不能理解,一个时代的发展,总会经历一些阵痛。过去了,就好了。” 他也不知道,这是要说服自己,还是要说服孙子,或许都有吧! “如果有机会,你可以多与苏家的孩子们接触。” 苏家的孩子,是积极向上,他们没有因为生活的贫瘠,就对生活失去信心的。 小远看到了太多不美好的事情,需要有人带着他走出来。 “爷爷,我知道了!” “等一下,你杜爷爷他们就来了,你要高兴一些,别惹他们伤心。”迟格叮嘱。 祖孙两个正说话,就听到门外传来声音。 “迟大伯,迟大伯!” “大队长您过来了?”迟格忙就从牛棚里出来。 牛棚外站着的是大队长苏长久。苏长久的身后,跟着两个六十来岁,头发花白的夫妻,二人互相搀扶,显而易见的衰弱和憔悴。 苏长久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长相憨厚老实,平日里也真的是憨厚老实。 就是对迟家祖孙也多有照顾,比起周边的大队长对待那些住在牛棚里的人,可是好太多。 “迟大伯,这是新来的杜同和。以后,就住在你们隔壁。”大队长也不说废话,直接开口说出过来的目的。 迟格看过去的时候,眼底闪过一抹不忍心和心疼,但却什么话都没有说,只微微点点头。 对方两个人,也只冲着迟格点头。 “这样你们也算认识了,迟大伯,他们才来,啥都不懂,这几天,您先帮着照顾照顾,好让他们适应新环境。”苏长久叮嘱道。 迟格忙就应下来,又表示了自己会好好照顾新来的人。 “迟大伯,他们也是从京城里来的。” 大队长苏长久特意说了一句,还不忘盯着迟格和杜同和两个人看一眼。 “多谢大队长照顾,我以后会多和老迟同志学习!”杜同和不等迟格开口,忙先向苏长久道谢。 “不用客气,你们这活儿虽然脏一些,但胜在轻松,不用费太多力气。” 苏长久看看这几个人的年龄,最终说了这么一句话,算是安慰。 送走了苏长久,迟格这才招呼迟意远帮杜同和夫妻将行李搬到他们隔壁的小屋子里。 一直到进屋之后,确定外面再没有其他人,迟格这才与杜同和拥抱在一起。 两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这一刻哭得像个孩子,泪流满面毫无形象,却不敢出声音。 哭够了之后,迟格说:“老杜,真没想到能在这样的地方见到你!” “老迟啊,我们这也算同是天涯沦落人了!”杜同和嘴角划过一抹讥讽的笑容说。 杜同和的妻子余瑞媛却忍不住又哭了起来。 没想到,这样一大把年纪了,还要经历这些苦难,背井离乡住在牛棚里! “瑞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以后,我们住在老迟的隔壁,也算互相有个照应!”杜同和松开迟格,揽住妻子的肩膀,低声安慰着:“左右,咱们就夫妻两个人,在哪里不是过日子!” “我们都一大把年纪了,却还要沦落到这样的地方!我不甘心啊!” 杜同和道:“春雨后,小梅花,无处为家处处家。瑞媛,想开一些!”杜同和柔声安慰妻子。 “我想念咱们的景桓,他要是知道咱们现在过这样的日子,在底下也不能安稳!”余瑞媛却有些情绪崩溃了,只将脑袋窝在丈夫怀中呜呜咽咽地压低声音哭着。 提起唯一的儿子,杜同和的眼眶又红了,却没有哭! “其实,红星大队的人都不错,在这里,最少咱们不会受罪。”迟格心中百味杂陈,说不上是什么感觉,但还是尽心尽力地安慰老友。 杜同和摇头:“好不好的,还能善待咱们这样的人不成?” “时间长了你就知道了,最起码,比别的大队日子要好过很多。老杜,我存了点好东西,今天都做了,给你接风。”迟格强挤出笑说:“也算庆祝一下咱们的再相见。” 迟格一番好意,杜同和也不好拒绝,余瑞媛的情绪也逐渐平稳下来,开始收拾破旧的小屋子。 迟格带着迟意远忙着做晚饭。 晚饭是红薯南瓜饼和小米粥。 这是迟格手边唯一的一小碗小米,被他熬成十分浓稠的小米粥,香味扑鼻。 南瓜和红薯的甜香被激发出来,甜丝丝的,十分好闻。 杜同和夫妻一路上颠簸,吃不好喝不好的,闻到这样香甜的味道,忍不住咽口水了。 “来,咱们今晚先好好吃一顿,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说吧!”迟格将米粥和红薯南瓜饼分开给每个人一份。 苏小甜和苏次良兄妹两个到来的时候,闻到的就是这股香味。 只可惜,这样的香味出现在这里,多少让人觉得有些不自在。 第25章 苏小甜心疼迟家祖孙这样的处境,却也知道,这是时代造就,她无力改变。 好在,村子里的人并不会对迟家祖孙多么苛刻,他们是生活艰难,并没有危险。 红星大队的人大部分都是善良的。 要不然,迟家祖孙受罪就多了。 至于吃喝方面,她现在有系统金手指,应该能帮上一些忙。 “小妹,你想啥呢?”说话的是苏次良。 因家中大人不方便过来,苏爷爷便打算让其中一个孙子带着苏小甜过来找迟格。 苏次良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带着苏小甜去找迟格,但只要是小妹高兴的事,他万死不辞。 因此,他历尽千辛万苦,在一众兄弟里杀出重围,成功地成为光荣的护花使者,送苏小甜过来了。 可在路上,他才知道,小妹是到迟格这里来学习的时候。 得到这个消息的苏次良整个人都觉得不好了。 “小妹啊,你都这么聪明了,咋还要学习?” 他好不容易树立起信心读书,想着将来可以超过小妹,却悲催地发现,小妹竟然比他还用功,而且,还有人在用心教导。 “二哥,不学习怎么能变聪明?”苏小甜反问,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 就是这一句话,严重刺激了苏次良。 他也要变聪明! 苏次良决定,也听听迟格给小妹讲课。 “小妹,你看,迟爷爷家旁边的屋子门开了!”苏次良正打算开口喊人,就眼尖地看到了不同之处,还伸手指给苏小甜看。 苏小甜看过去,果然是呢,牛棚旁边有一排小屋子,一共三间,之前只有迟爷爷祖孙两个住着,因此其他两间都是锁起来的,可现在,中间一间房的门开了。 难不成,牛棚里又有新人了? 她不觉紧张了起来,才认了老师,要是来了新人,只怕没办法跟着学知识了。 苏小甜立刻开始回忆起上辈子,这里是不是还曾经住过别的人。 虽然时间长远,但她最终还是回忆起来了。 上辈子她大病一场,等她病好起来之后,牛棚里是又来了一对老夫妻,听说是资本家。 两口子人不错,后来也曾听人说,他们和迟家是旧识。 想到这些,苏小甜的心安稳了许多。 “迟爷爷!我来了!” 苏小甜软糯的声音传到屋里的时候,杜同和两口子紧张起来。 他们可没想到,牛棚这样的地方还有人来。 “老迟……” 迟格听出了苏小甜的声音,笑着说:“没事,我收了一个学生,是她来了。” 杜同和诧异地看着迟格:“你在这样一个小村子里收了一个学生?听声音,还是个孩子!” “今年七岁,不过你别看小丫头年龄小,却是个天资聪颖的,老杜你肯定会嫉妒我!” 迟格这才想起来,今天通知了苏小甜过来学习,正好,也让老杜看看。 世人只知老杜是资本家,却不知道,他本人还是个农学专家。 要是红心大队的人能让老杜安心,说不定能帮着红心大队。 两个小娃儿进门了,果然就看到多了两个老人。 没有看到人的时候,苏小甜多少觉得有些眼熟。 “迟爷爷,我来了!”苏小甜甜甜笑着说:“这是我二哥,您见过的。” “迟爷爷好,我叫苏次良,是甜甜的二哥。” “你们吃饭了吗?”迟格笑着问。 苏次良才打算说话,就被苏小甜抢先了。 “迟爷爷,我们吃了才过来的,您先吃饭,我在外面玩会儿再进来。” 不用想也知道,迟家肯定没有多少粮食,他们可不能蹭饭。 “我也吃完了。”迟格将碗筷放下。 苏小甜收回打算出门的脚步。 “小甜、次良,这是杜爷爷和杜奶奶!”迟格给二人介绍了一下老朋友,却没有明说他们是旧识。 苏小甜和苏次良都是有礼貌的孩子,忙就问好。 杜同和和余瑞媛也没想到,这样一个小村子里,还能有这样懂礼貌的孩子,十分惊讶。 不过随即也想到,要不是好的,也不能让迟格看上。 “是懂礼貌的好孩子。”杜同和有些局促地说。 要是放在往常,这是老迟的学生,他是要准备见面礼的,可现在这样子…… 迟格却已经准备开始上课了,上课之前,他决定再问一遍,正色对苏小甜说。 “小甜,跟着我读书,可要用功,我只教导肯用功的孩子!” “迟爷爷,我做好准备了。” 既然决定跟着学,那就要学好。 “迟爷爷,我也能跟着听课吗?”不甘落后的苏次良忙问。 “只要你愿意,当然可以。” 苏次良很高兴,觉得自己能得到迟爷爷的教导,肯定会比大哥和弟弟们学得好。 可是,谁能告诉他,他们说的都是些什么? 小妹都能听懂的,为什么他听不懂呢? 迟格本来打算循序渐进地讲,可是他发现,苏小甜的接受能力很强,因此不断加大难度,未免就忽略了旁听人苏次良的水平。 听天书的苏次良最终决定,不虐待自己了,他静悄悄地退出去,到了外面反省自己。 百无聊赖的苏次良蹲在牛棚旁边反省了一会儿,觉得不是自己的错,是小妹太妖孽了。 他实在无聊,忍不住拿着小石头开始画画。 屋里,杜同和听到迟格给苏小甜讲课,简直难以置信。 苏小甜不过七岁的孩子,给她讲这样高深的知识,她能听懂? 可苏小甜真的听懂了,杜同和觉得,他一定是在做梦,一个乡下小姑娘,怎么可能这样聪明? 他将目光看向余瑞媛,却发现,余瑞媛的眼神和他差不多,满满的都是震惊。 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迟格会在这里收一个学生,实在是,这孩子太妖孽了! 迟格给苏小甜定的课程是一个半小时,时间很快就到了。 “小甜,这是给你留的作业,你回去之后,认真思考一下,下次上课的时候,告诉我答案。”迟格对于这个学生,真的是太满意了。 只遗憾,他的那些书都不知道流落到哪里去了,要是还在,教导这个孩子会更容易些。 这时候迟格还不知道,等他出门的时候,还有惊喜等着他。 第26章 迟格出门,看到的就是苏次良聚精会神的画画。 他忍不住上前看一眼,却惊讶地发现,苏次良的画虽然笔力稚嫩,却难得十分具有神韵。 “小家伙,是谁教你画画的?”迟格好奇地问。 “没人教我,就是自己画着玩,画得不好,迟爷爷您别笑话我。”苏次良忙就站起来,就要用脚将画在泥土地上的画给蹭掉。 “别别别,让我再看看!”迟格忙就开口制止。 “老迟,又发现什么了?”杜同和听到迟格激动的声音,也凑上前来问。 他对迟格是了解的,迟格从小就是个稳妥的人,一般事都不能让他激动。 迟格没有回答杜同和,而是若有所思的看着苏次良。 他的表情难以置信,苏家的孩子,都是什么样的孩子? 先有一个看着看着就会了的苏小甜,又有一个自学成材会画画的二小子,也不知道这家里的孩子都是吃什么长大的。 杜同和看到地上这幅画的时候,也震惊不已,这孩子的画,很明显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可是,却难得这样具有神韵,难怪老迟也能露出震惊。 “你要不要跟着我学画画?”迟格最终开口问。 他不是专业的美术老师,可在这个小村子里,找个专业的美术老师太难了。 苏家放心自己教导苏小甜,想来也会放心自己教导苏次良。 余瑞媛笑着说:“这孩子真是好运气,能让老迟看上。” 可就在余瑞媛话音落下的时候,就听到苏次良的回答。 “画画?那有什么出息?我要读书!” 苏次良下意识的就摇头,表示自己志不在此。 什么?被嫌弃了? 几个人都难以相信听到了这样的回答。 杜同和看向老友的表情有些好笑了,主动开口要收徒弟,还被嫌弃,他之前应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吧? 苏小甜收拾了一下纸笔,出来的比别人晚了一步,才从屋里出来,正好听到这一番对话。 她知道,迟格不光是个大学教授,而且还是全国小有名气的画家。 他主动提出要教苏次良画画,证明苏次良在这方面是有天赋的。 苏小甜不希望二哥放弃这样的好机会。 她忙上前欣喜的说:“迟爷爷画得画好看,二哥要是也能画出好看的画儿就好了。” 一双星眼,看得苏次良忍不住差点就答应了。 但他还是迟疑了。 画画是不务正业,可妹妹想让他画画,咋办? “二哥,迟爷爷愿意教你画画呢!”苏小甜又提醒:“你要是学会了,就可以给我画了,等我以后长大了,也能知道我小时候长什么样子了。” 苏小甜继续动员,她二哥喜欢画画,而且,有这方面的特长,用点小手段让哥哥答应,也不是不可以。 杜同和好奇的看着兄妹二人,对于他们这样的对话,不明所以。 “小甜,我听人说,县城里有照相馆,咔嚓一下,就能将人完全画出来,一模一样。”苏次良迟疑的说。 “可是我们家没钱!”苏小甜理所当然的说:“再说,去一趟县城,多不容易,二哥要是学会画画了,随时可以给我画。” 迟格的有些凌乱,这都是什么跟什么? 画画就是画画,和这些有什么关系? 可是,偏偏就是这样的话,竟然改变了苏次良的想法。 “迟爷爷,你教我画画能让我画出我妹妹吗?”苏次良问。 “当然可以。” “那我就跟着您学画画吧!谁让我妹妹想让我学呢?”苏次良十分苦恼的说。 虽然画画真的是十分没出息的,可谁让小甜喜欢呢,为了小甜,他就勉为其难吧! 杜同和夫妻二人看着两个小孩子,这是个什么意思? 因为妹妹让他学才学的? 嗯,也行吧! 反正,迟格达到目的了就行。 苏小甜十分满意地冲着哥哥笑了。 接着,苏小甜走到迟格面前说:“迟爷爷,我二哥真的很会画画。” 迟格点头:“看出来了,是个好的。” 苏次良想着,是个好的,这话是说他吗? 家里可没人说他是个好的,不是说他是个闯祸精,就说他是个调皮鬼! 怎么迟爷爷还会夸他是个好的? “小甜,你很聪明,你二哥也很好,让我都有兴趣见见你其他的哥哥们了。”迟格忍不住摸了一下苏小甜毛茸茸的小脑袋说。 “我改天有机会,带着其他哥哥一起来看望迟爷爷。”苏小甜道谢之后,转身打算走,却忽然想到了什么。 “迟爷爷,我还有个问题,能问问您吗?”苏小甜其实就是随口一问,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毕竟,就她知道的,迟格好像不是农学家。 “什么问题,你说说看,或许我知道呢?” “迟爷爷,为什么自己种的小麦留作种子,产量不会减少,但玉米留种,就会产量降低呢?有没有办法,让玉米也可以留种,产量不降?” 迟格张嘴结舌,小丫头竟然问出农业方面的问题,这一方面,他简直就是个白痴一样,一窍不通啊! 他苦笑着看向杜同和,说:“老杜,你来给这个孩子解释解释!” 杜同和听到苏小甜问题的时候,其实是很吃惊的。 一个小孩子,是怎么想到这样问题? 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神奇的孩子? “这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与植物遗传学有关系,对你来说,理解这些太难了。”杜同和并没有明确回答。 他觉得,将这样的知识讲给一个小孩子听,与对牛弹琴也差不多吧? 可是,苏小甜很执着地问:“杜爷爷,我知道如果条件控制得当是小麦不会发生品种退化的,后代的基因型是可以保持稳定,这样就能保持上一代品种的优良特性,为什么玉米做不到呢?有没有什么办法,让玉米可以和小麦一样,自己留种就能保持高产?” 苏小甜却坚持不懈的问。 杜同和越发的惊讶了,这个孩子,不是不懂,就是因为懂,所以才问的,看起来,还是自己小看了这个小姑娘。 他这一次没有将苏小甜当做小孩子,而是当成一个能与之交流沟通的人,认认真真的说着其中的原因,以及他所能理解到的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27章 杜同和没想到的是,苏小甜竟然能和他良好互动。 甚至,有一些他一直都没有弄明白的问题,竟然也在苏小甜这里得到启发。 苏小甜则觉得,听杜同和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一老一小,就这样进行了良好的沟通,看得迟格都一愣一愣的。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自己收的学生,和杜同和的沟通比和自己还要好? “不管是哪种粮食,为了产量更高,推广杂交种子都是必然趋势。小甜,你要知道,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人吃不饱,提高粮食产量势在必行。”杜同和语重心长地说。 这样好的一个孩子,将来要是能从事农业,对国家而言,肯定是有利的。 “杜爷爷,我明白,您放心吧,将来一定会有高产的粮食,每个人都能吃饱饭!”苏小甜重重点头。 杂交水稻必然会出现,等杂交水稻出现之后,不会再有人饿肚子,到了那时候,何止是每个人都能吃饱饭,还有不知道多少粮食是被浪费了的。 也就是在这样的年代里,粮食才显得弥足珍贵! 苏老三等着女儿总不回去,只能偷偷摸摸来牛棚这边找, 他方走到门口,就看到牛棚里多了两个陌生人,而且和小甜聊得很开心的样子。 苏老三觉得脑仁儿疼,为啥他这个闺女不和村子里的人多多接触,反而是和牛棚里的人关系这样好? 牛棚里这些人,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小甜甜连家都不早点回了? “爹,您怎么来了?”苏小甜看到苏老三忙跑过去抱住他的腿问。 “这不是你和你二哥一直不回去,我就来接你们了。”苏老三埋怨的看了一眼苏次良。 就不该让这小子送小甜来!这小子自己是个野惯了的,怎么能照顾好妹妹? “爹,这是杜爷爷,您还没见过呢,他懂得的知识可多了!”苏小甜一脸崇拜的给苏老三介绍。 苏老三忍不住心里酸涩,他感觉到了自身严重不足了! 难怪这孩子不愿意早早回家,就是因为家里的人懂得的知识都不多吧? 唉! 他们甚至连书都没读过,字都不认识几个。 怎么可能和孩子说到一起去? 不行,以后上扫盲班的时候,要认认真真的跟着老师学。 别的做不到,认识一些字是十分有必要的。 苏小甜并不知道,她无意中的一个举动,竟让苏老三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苏老三虽然心中酸涩,女儿更加喜欢不相干的陌生人,但还是十分有礼貌的给杜同和问好。 天色渐晚,几个人也没耽搁,各自分开。 杜同和直到苏小甜的身影看不见了,还在感慨。 “老迟啊,你到底是从哪里找到这样的好学生?小远就已经是难能可贵的孩子了,你竟然还能再遇见一个。” 住牛棚都能遇到好苗子,这是什么样的运气? 也不知道,老迟这是运气好,还是运气不好了。 “你不是也遇到了,老杜,我忽然有一种,帮你收学生的感觉了。”迟格意有所指地说。 “这个孩子,懂得很多,只是,她关于农业类的知识并不是很全面。” 杜同和思索了一下说:“也不知道,是不是村子里的人对农业知识都了解这样透彻。” “经验是有的,可要说了解农业知识,我看未必。” 在红心大队生活了三年时间,迟格对于村民们的了解更多。 红心大队的人,大部分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种地都靠经验。 小孩子们到了十一二岁,有许多人都会选择让孩子退学,跟着大人去田地里干活。 “这孩子要是好好教导,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只可惜,我们现在龙困浅滩!”杜同和遗憾地说。 “其实,你应该觉得庆幸。如果不是来红心大队,怎么能遇到这样好的孩子?”迟格爽快的说:“既然遇到了,我们就好好的教,将来说不定真的能有出息。” 日子一天天的磨下去,如果想不开,会更加难过。 不能改变这个社会,那就尝试改变自己。 “老迟,你说得对。小远啊,你以后可是有对手了。”杜同和乐呵呵的说。 迟意远站在一旁,这一番话听得清清楚楚的。 这一刻,他对无意中救起来的小姑娘,又多了几分兴趣,同时也憋着一口气,想表现得更好。
相关推荐:
屌丝的四次艳遇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天下男修皆炉鼎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差生(H)
数风流人物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吃檸 (1v1)
[快穿]那些女配们